×

Loading...

旺旺文集系列之 “关于学业与事业”回一个网友的帖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请教旺旺: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事业与专业的?
truefrank
我印象中你所学的专业好象是水利方面的,如今到加拿大却从商了,算是与IT沾点边。你不觉得这两方面有矛盾吗?大学所学的不就等于荒废了吗?你是如何看待的?我知道许多人有你类似的经历。想听听你的高见。谢谢!

truefrank:

您好!

谢谢您一直关注我!

的确我是学水利的,而且为这个专业我付出了9年多的青春时光,这样的好日子肯定不会再来。我觉得有些遗憾,但我从未后悔过。因为我知道自己为什么来——每个人来加拿大的目的不同。我是一个重情的人,为了情分——亲情、友情、爱情放弃或者修改自己的理想,这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应该有的勇气。这正应了那句话:人,是社会的人,常常我们自己人生的路并不由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本来也打算3年后拿到身份再次投奔祖国温暖的怀抱,但,我是个有些虚荣的男人,我不想到时灰溜溜地回去——即使结局真的注定那样,我也要带着伤痕回去——起码这可以证明我努力过。

将来我肯定还是要回去的,参与中国的水利电力建设,当然也许再次回去的时候,我已经不能成为一个技术专家,但,我愿意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参与进去。这个过于庞大的市场深深吸引着我——三峡的投资超过2000亿人民币,南水北调的投资大致也是这个规模(“怎么又来一个'长江三峡'?”——朱金容基总理语),小浪底(在建,动态总投资346.75亿元)、二滩(已建,投资285亿)、龙滩(在建,总投资为243亿元)、小湾(在建,工程动态总投资277亿多元)、溪落渡(拟建,预计总投资1019.3亿元)、向家坝(拟建,总投资500亿元)这些水利电力工程都在数百亿的投资。我想,任何一个想“发财”的人不会不为之心动——我也一样,不能免俗。

有勇气放弃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应该做的,能够重新开始则是判断一个男人是否足够智慧的标准(个人以为)。放弃了,难道我们的人生就完了吗?想想,我们在国内时,大多数也是多少有些脸面的人;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我们遭遇了暂时的困难,那,我们就真的被打倒了吗?如果自己都承认被打倒了,那,真的就没有从头来过的机会了。我们应该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失败的滋味就象喝一杯苦酒,明明你不喜欢,明明你知道对你的身体没有好处,但是你没有选择,因为失败无处不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功或者辉煌永远只是暂时的,昙花一现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的,我不喜欢这杯苦酒,甚至这一杯杯苦酒,但,我没有选择,我必须喝,如果真的这样,何不干脆点,学会苦中作乐,痛并快乐?这里我引述一句带些性别歧视的“谮言”:生活就象强奸,如果无法抗拒,不如默默享受!我想向因为我引用这句话而感觉受到伤害的朋友道歉,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生活中其实大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人之于这个社会就是沧海一粟,就是大海里的一叶小舟。真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生的路大致有3条:红道、黑道和黄道。红道从政,黑道经商,黄道做学问。从我同意移民的那一刻起,我放弃了红道和黄道。如果我不再主动选择黑道,我将是死道一条。一个人可以读很多书,也可以读很多年书,但,读书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也不能成为一个人一生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业是为事业服务,而不是反过来。这正是我们很多新移民人生选择的一个误区,他们常常坚持我学的什么,所以我要做什么。我前面说过,人,之于这个社会是渺小的,无助的。在IT热潮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的专业(不包括我的)正好迎合了那样的热潮;但,当某个特定时候,社会潮流抛弃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还都能独善其身?人,是要生存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我们可以坚持我们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但,那是解决了温饱之后。我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同胞如何如何不文明:随地扔垃圾,买菜时挑三拣四,上车时不懂得尊重弱者......然而我对这些是可以理解的,我尊重现实的差别,我不会用“发达社会”“文明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同胞——不是每一位出来的同胞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还有很多同胞整天为生计奔波忙碌。古人说得好:"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这里我再俗一回,建议朋友们读读畅销书《谁动了我的耐酪》,当然,没时间读的话,可以按自己的设想去安排一个这样的故事情节。社会唯一不变的主题是“变”,社会变了,时代变了,我们身处的环境变了,我们难道还墨守成规,坐以待毙吗?人都是惧怕变化的,因为没有人能把握变化的方向——除非他领导社会——但,变化又是那么无法避免。如果我们意识到不主动求变,就要被社会抛弃,我们还能不更积极吗?

其实,纯粹从做事业(也许我下面的观点应该将这个事业局限于从商)的角度来说,我不赞成读太多书,尤其不赞成在学校里读太多的书。仔细琢磨当今的富豪,我们会很惊异地发现,没有几个人是正经八百读过什么书的,Bill Gates, Larry Ellison, Michael Dell都是没念完大学就辍学了,Steve Ballmer也是放弃了研究生的学业;李嘉诚、霍英东大概也没念过几年书,甚至连被称为“小超人”的李泽楷的大学学历也是假的;国内富豪榜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大概才一半(他们的财富也大多是近几年因为网络、股票和房地产热迅速聚敛的)。看看我们周围,开店做生意的更多是香港人,也许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更为突出的就是福建福清人开的华人超市,而我们很多受过非常良好教育的同胞却在为他们出卖苦力——他们中不乏博士、教授。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是什么?知识是一堆狗X——如果你有知识而不懂得去运用它。另一本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一样说明了这样的道理:读书好的人最后陷于财务困境,而“读书不好”的人,却能实现财务自由。自由,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中大多数出来的重要因素之一,那是追求政治上的自由,言论上的自由,意识形态上的自由。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知道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是不管用),如果没有物质上的自由——财务自由,人能真正享有精神上的自由?

我当过博士生的支部书记,一贯以来,我都在劝导我的同学们不要死读书,如果死读书,就真的死路一条。纵观我们周围的人,大学时读书好的人没有几个在社会上混的好的(留在大学或科研机构做学问的除外),因为在读书的时候把大量的精力放到读死书,没有精力去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没有心思主动要求参与社会实践。而在大学里,更通常的标准是领导和老师喜欢听话的读书好的学生,由于一直受到宠爱,而到了走上社会,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通常一方面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还自视清高),更多的学究型的读书人被领导打入冷宫——我大概有点例外:)

我不想宣扬“读书无用论”,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我们应该怎么读书。这里援引我在年初为一位大学老师写的《高校教师形象设计》一文的部分内容来解释这个问题。原文如下:

处处坚持“教育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际上,这一点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教育专业技能方面,但是,因为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坚持的是以“教师为本”、“学校为本”而不是“学生为本”,因此有必要着重强调和宣传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习惯于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我们的思想、灌输我们的知识,至于学生是否理解、学生是否消化,我们通常单纯地用一张试卷来检验,这样造成了普遍的“高分低能”。实际上,在今天知识经济的时代,学校教育不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全部,甚至对于个别人,学校教育的分量已经在逐步弱化。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才产生了象比尔.盖茨、麦克尔.戴尔这样的技术和商业怪才。我们很多的博士,读完后才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甚至才思考“我为什么要读博士”这样的在他决定读博士之前就应该想好的命题,造成这样结局的就是学生一直在老师的拐杖下向前,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识,很难想象,这样的人才毕业后很快就要担任我们国家建设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反复思考我们高等教育的作用,最后得出两点“一、世界观的改造;二、方法论的学习”。但,以前一贯以来我们强调的是学生毕业后学到和掌握了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实际上,今天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使用的教材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片面强调学生学到了多少“过时”的知识,一定意义上,对学生走上社会处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没有帮助反而有害。而且,在学校里,我们主张用考卷、我们习惯于用封闭的考卷来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并以此评判好学生和差学生。很难想象一个再聪明的人他的大脑能够记得住多少知识,而全人类的知识又在每分每秒爆炸式增长和淘汰。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记忆、可以通过参阅相关资料、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可以通过请教专家学者、甚至可以通过有偿请求专业公司的帮助来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将来碰到问题时知道应该怎么去解决、怎么去以最小的成本解决,这样的学生就应该是合格的,是人才。因此,学生上了大学后学到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学习本身(知识)。当然,前面已经说过,人生信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是否能够成才,以及保障这样的才是用来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发展和进步做贡献的。大学生刚入校时年龄都很小,一直在家长、老师的庇护下生活,他们的世界很小,他们的年龄也很小。在他们进入大学后,能够相对走出家长、老师的羽翼,能够和来自各地的同学、朋友相处交往,能够相对多的接触社会,能够相对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这样,慢慢地,他们就会形成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雏形,我们学校和老师的作用就是确保这些是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来了加拿大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想好要开电脑店,2个月的时候我开起来了。通过非常规的运做(主要是基于网络的策划和营销,这里我提请有心人关注网络),我们公司的业务也还不错。当初做那样的决定基于两点:一、我不惧怕失败,一个电脑店失败了,不等于我的事业失败了、人生失败了;二、我有承受失败的能力——从心理到经济状况。当然,现在想想我是莽撞的,但,人生何时又是设计好了的?等到条件都具备了,机会也不再了,激情也磨灭了。

这几天我在准备写个文章:人生需要规划。本来想写“成功需要规划”,但,想自己离成功还远,还在摸索的进程中,因此改成这样的题目。我在思考前人走过的路,逐步模糊地认识到大成功需要大智慧,小成功也需要小智慧。如果本身不追求成功,我们可以不必费心伤神。

成功是多层面的,你可以象伍冰枝、赵小兰一样取得显赫的政治地位;你也可以象杨政林、李政道、丁肇中、吴健雄、田长霖一样获得学术上的认同;你也可以象杨致远、王嘉廉一样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撇开道德的考量,我认为杨澜、吴征、仰融、杨斌、顾雏军也是成功的,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同时成为商业上的楷模和道德上的榜样。我尊敬每一位通过各种努力达至成功的人,并思考他们走过的人生轨迹。人生的路千万条,关键就那几步,看我们追求什么,看我们怎么把握。

顺便提到:我欣赏温哥华留学生组织的为赵巍小姐举办的哀悼活动!虽然只有200人参加,我希望有一天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时候(虽然我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但,似乎这样的事情正愈演愈烈,今年已经4名中国留学生在多伦多和温哥华遭遇不测),我们的队伍应该是20,000人!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表达我们的声音,我们需要民主和公正!

最后,祝海外华人精诚团结共创美好的未来!

旺旺(grantdou@hotmail.com)

2002.11.05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