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友情提示:本文不长,稍加耐心。。。

孩子学艺天经地义,家长义不容辞。要学的可不止是艺,说全了有十六项之多: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跑跳投游、足蓝排球;这球是指除足蓝排以外的乒羽网等等。

一个普遍的、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出现了:钢琴摆在客厅里、小提琴放在书架上远离了主人。为什么?一句话分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节目,演出后道具自然就成摆设了。

正是因为主人没有把乐器当成爱好的工具,却以上学忙、作业多、实习紧、交友急等等为由束之高阁。虽偶尔间也会在友人的盛邀下展露才华,但终未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100多年前的列宁在革命之间还弹奏钢琴、马克思在研究之隙也还演算高等数学,他们是把这些当成爱好伴随一生,丰富生活释放压力;而孩子们以什么缓解压力呢,家长们自有答案。

在生活中接触了几个在本地和国内学习音乐的专业人士,有的拿到了不低的级别,不难看到他们能精准地看清一棵树的枝芽,却看不到树的全貌。对参赛曲目的难度、指法的跨度如数家珍,可对其他名家作品却寥寥可数;就连贝多芬有几部钢琴协奏曲都不知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什么音乐没有成为爱好?重要原因是学艺不是“自选”,而是“规定”动作。自然乐感的培养道路曲折,爱好的建立过程艰辛。

悄悄地问一声家长们,特别年轻的妈妈们:你们的乐感如何?要知道小孩子7岁以前是跟着妈妈的,也就是以母亲的行为举止为参照。二战时有位著名军人的遗言是:提高妇女的教养,培养好的母亲!

不少的妈妈们会说我爱听音乐啊,还会唱不少歌曲,孩子就是没有随我啊等等。你是听了可孩子听了没有,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让孩子听,孩子怎么才能感到音乐的存在?

人类行为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交流是通过语言,在语言之前的交流是通过肢体。肢体语言能使语言残疾人、不能说话的幼儿和不同语言的群体间进行交流。

设想一个家庭音乐环境:一支舞曲响起的时候母亲有什么动作,孩子又有什么态势?母亲没有动作就不能将音乐传递给孩子,也就失去了乐感培养的机会,这点没有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或根本就没有行为意识。

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做,特别是母亲?
①舞曲响起的时候,要手拉孩子跳一跳,至少要“走二步”,要让孩子知道这是支舞曲。
②交响曲响起的时候,千万不要双臂如垂柳,纹丝不动,要挥臂胡乱打几下拍子,随声哼唱,要让孩子知道这曲子是优美的。
③轻音乐响起的时候,要有明显的肢体舞动,让孩子知道和其他音乐不一样。
④电视上有音乐节目时要让孩子看,还要讲给孩子听。
⑤条件允许时带孩子听现场音乐会。
⑥家长唱歌时要带着孩子一起唱。

这里人才济济,音乐出身的不乏名人,与他们交谈获益匪浅。子女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爱好音乐是共性,是在长辈的引领下进入殿堂的。请注意,没有引领他们会有爱好吗?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犹如运动,你不动孩子肯定不会动!

培养孩子的乐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文化的广泛而深沉,但音乐形式单一而浅显;所以要特别地、有意识地和持之以恒地营造音乐气氛。建议设96.3为家庭背景音乐,没有乐感就不会建立音乐的爱好。为了孩子们,也为了家长们的付出,请家长们要有足够的重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感 +4
    • Good points!
    • 拉着孩子一起去广场舞
      • 在Mall里曾见过几位大妈以很小的音乐在跳,几天后被保安请走,再没见过。
        • 原来您这是在召集广场舞的
          • 没有,本人一直鼓励大妈们运动,跳可以,声音要放到最小,不要影响他人,有大妈却说:不过瘾。可以理解,国内的音量可吵到叫救护车。。。
            • 摇滚金属宝莱坞的不吵吗?
              • 不同的场所
                • 人在哪,音响在哪,呵呵
            • 看来您还是没弄明白怎样培养孩子的乐感
              • 多谢指教,您的观点。。。
                • 都是没学会走就要跑,孩子的乐感只是要培养的一小部分,主要是家长自身的修养,要经历几代人的成长,看看小日本的教育成果,大师噌噌的窜。别学朗朗这种键盘操作工,想走捷径看看友友马父母写的书。
                  • 朗朗他儿子也可以走
                  • 我感觉国内的雅马哈音乐中心走的这两条路子,
                    和日本是接轨的。从小就鼓励孩子用各种乐器和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授音乐知识。从七八岁开始就可以参加全亚洲的原创大赛,每个孩子都有老师指导,也许很短一分钟不到,也许几个乐章,但是很纯净很震撼,也许技巧不完善,但都是孩子内心感受的抒发。
                    • 赞同!其实有时候家长挺矛盾的,看着周围一对一学钢琴的孩子进步神速(当然是指听话肯练的),自己的孩子还在yamaha唱歌弹几个音符,确是真的很enjoy音乐...家长们自己得稳住,呵呵!
                      • 您说的对。很多孩子坚持不下来离开了,
                        跑去学演奏,都是家长觉得学了几年不如人家学了半年的弹得好。其实音乐素养完全不一样,大约到12岁左右时,一直上雅马哈的孩子做出的曲子就很复杂严谨了。能自己创作和演奏别人的曲子感觉还是不一样的。看着音乐会上七八岁的小姑娘在诉说自己的创作动机“就是午后看到一只蝴蝶飞到窗帘上,就写了这个变奏”,真的很感动。
                  • 认知走近了,甚喜。您所为走和跑包括什么?想必走为培养,跑为成功,但文并未涉及跑。家长的自身修养,正为所倡。名人之举纯属特例不可广而为之,文中核心之一是怎样建立爱好,请注意字里行间,谢谢。
                    • 姐兄弟也是顺嘴跑几句,见谅。走就是家长做好自己的礼仪廉耻忠孝仁爱信之类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生活自然就会好的,不用刻意培养啥子乐感,全凭孩子的爱好。跑呢就是钢琴提琴荒废,要和这里的名人交流,引领下进入殿堂,最后在家还96.3,最后应该提醒出门抱别人家花盆。
    • 不同意。我自己就是失败的例子 —— 从小喜欢唱歌,从不怯场。后来才知道自己一直都走调,家长鼓励,朋友鼓掌,都是我持续走调而不自知的原因。乐感这东西,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出来的。 +8
      • 楼主是把乐感,爱好,技能,知识这四样东西全搅和在一块儿了。- +1
        • 乐感是天生的,培养不出来。但是经常让听音乐应该能看出有没有乐感。 +1
          • 这娃乐感如何?

          • 音准(perfect pitch) 也是天生。吃音乐饭是靠天分,应该是练不出来的。艺术,体育都这样,家长要有心理准备。 +1
            • 的确是这样,pitch perfect主要是天生耳朵非常好,能听出音准。
      • 乐感强的孩子,走路都不走直线,而且爱用食指和中指做戳地状
        • 是黑人吗?的确天生乐感强的人多啊。LOL +1
          • 以黑的,褐色的,居多
        • 这只是乐感里的一种,节奏感。节奏感好音准一塌糊涂的不如去玩鼓,口条好的说唱也行。
      • LOL.
      • 感谢现身说法。如此天资若“跑调”而认败,惜也!俗曰:小孩儿唱歌不着调儿,老人唱歌不靠谱儿。“持续走调而不自知”家长何为?一个例子:打网球时自喜,教练一看甚烂,录像后猛醒。乐感,各自有方,文所倡乃为经验和专业人士之鉴,仅为参考。
        • 我听说成龙唱歌走调,后来以明星身份请了一个专业教师,然后就能唱音乐会了。也许,我只是没有这样的老师而已。
          • 相对音准可以训练,但也就是唱准而已。
      • 得一挚友难啊
    • LZ的观点俺觉得似乎有些刻意和用力过猛而显得不太自然...俺认为乐感是个很奇妙而难于言表的东东,除了旋律记忆与演绎技能之外,还与一个人的文化背景/阅历/境遇或心路历程等等相关...当某个时刻因着某种情景或心境,有支乐曲/歌声从心底油然生起,那就是乐感...
      • 所言及是,但非孩童所为,谢谢。
    • 除了“带孩子听现场音乐会”外,其他都不敢苟同。乐感是由内及外的,所谓情动于衷。很多古典音乐只需闭眼静静聆听,任何讲解,肢体动作都是多余的。 +2
      • “由内及外,情动于衷”,也非孩童所为,专业人士曾言肢体动作非常重要,是传递的方法,打拍子是当感乐之美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