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加拿大醫學院攻略拾遺-論GPA與科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準備醫學院真不是一句折騰能説清楚,為了不走寃迋路,希望您能耐心讀完本文,並歡迎指正.

閒言少述,言歸正傳.

申請加拿大醫學院需要準備些什麼?化繁為簡,其實也就下列幾項.
1.大學本科GPA.
2.學術性的推薦信和非學術性推薦信.
3.MCAT成績單(少數醫學院不需要,但要做CARS.).
4.科研成果的poster和publishing.
5.各種獎項和獎學金.
6.義工,社團活動和工作經驗.

醫學院招生簡章開宗明義的指出,他們要找的是overall ,不偏科.採用學科成績+非學科成績總分制,上述6項彼此截長補短,高分者贏.

如果閣下神仙眷顧,6項都強,這篇文章對你而言,就是廢文.當然還是提醒你,好好去謝謝那個為了你,日燒香,夜祈禱的老娘.
還有,本着使用者付費的精神,向你爸拿個大幾仟,帶你娘去買件好看的花衣裳,以示同慶.

知道如何計算招生分數,再來看看每年有多少人符合條件,順利填完那份長的幾乎寫不完的申請表.完成申請程序.

每年申請人數最多的是麥馬和皇后醫學院,大約各五仟多人申請,多大醫每年約4仟人申請,海洋省兩校約700到千人.知道申請人數,你可以對申請學校如何佈局,做上比較適合自己的規劃.

加拿大所有醫學院,水平基本相同,醫學院畢業後,住院醫師的媒合成功率也相差不大,皇后醫過去多年95%到100%的媒合率是個亮點.

上述6項指標,2至6項都可逐年完成,以時間換取空間,做錯了就重來,做的越多,分數越高.

本科GPA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由於醫學院只認大學成績單,碩博成績對申請醫學院基本沒用.
本科”所有考試成績”,一旦分數登入學校電腦系統,就是起手無回,沒有任何改變的機會.
這造成了GPA的不可逆性,一定要做好下列幾件事,絕對有助於推高GPA.建議牢記在心,日日實踐.

在研究型大學裡,打算考醫學院的學生一抓一大把,不少大神級尖子,既便只是隨堂小考,只要成績一發下來,下課一定拿着考卷和教授一分,一分的往上要.
建議你也這麼做.既便最後一分未得,藉由對問題的討論,也可以讓教授在百來個學生中,知道你是認真的.

有的醫學院只要連續三年本科平均,所以如果大一成績不理想,記得剩下的三年少玩少睡.
也有只要最高連續兩年本科成績,如果你大一,大二GPA傲人,大二暑假快去考MCAT,你真的有機會二十歲之前進醫學院.

UBC去年之前,採用自選最高的90個學分(含60個必修).不過UBC去年取消了60個必修學分,所以,音樂系,美術系,和所有加拿大的孩子們,UBC Med開大門歡迎你.

當然,UBC Med取消60個必修,MCAT成績還是要,MCAT的物理,化學,生物,要想考好,基本功得上檔次,工程,計算機的孩子,肯定會比美術,音樂的孩子更容易跨考成功.
在此呼籲,牛蛙上了計算機,如果讀著不滿意,絕對可以考慮考慮醫學院.

每年由工程本科轉考醫學院的孩子很多,成功的有,但是不多.主因還是工程本科給分不高,在GPA為王的世界,直面Science Program 尖子的不公平競爭,希望工程師們不要放棄,認真參考後面要説的mark booster.絶對有幫助.

大學有幾科真的很難拿高分,其中以英國文學和實驗室尤其惹人恨,所以一定要找些mark boosters 來平衡,”希臘文初步”是個好玩意,滿分一般不難,學的實在,醫學院一年級的所有病名你會覺得有種失望的容易.

選完本科必修的同時,記得上大學網站上打聽一下,有那些mark booster你可以加選.
這些都是你的救命索,別傲驕過頭,mark booster當用則用.沒啥丟臉的.

提醒你,別為了得高分,跑去college 曲綫超車,加拿大所有college 的成績,醫學院”都不承認”.

許多醫學院會要求一年大學英文成績,學術英文值得好好下功夫,許多醫學院單獨為了MCAT 中的CARS設立門檻, CARS考試完全依靠大量的閲讀能力,才能在細節中快速找到答案,有父母覺得自己英文不錯的,可以上MCAT網站試試樣本題.保你一猜一個錯.

學術成績中有一項是表列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分為兩類: Poster和 Publishing,建議直接上貴校所屬教學醫院網站尋找可用資源.

如果你的大學沒有設立醫學院,你基本上輸在起跑點,要解決這個問題,考慮轉學或許是最簡單的方法.

許多作研究的醫生會徵求實驗室小幫手,外科醫師的實驗室會要求你有wet lab 經驗,建議先去其他基礎實驗室做半年洗碗工,洗碗工啥都不幹,只需要洗幹淨大堆的燒炋和試管,正經的萬丈高樓從地起.別太在意,許多人都幹過.

當然,如果只是要拿Poster,別太為難自己,簡單的科研不丟人,有實驗結果最重要.

面對那些肯讓你進實驗室做科硏的教授和醫生,盼望你多長點心眼,好生伺候著,你的無敵推薦信,不可能讓你白拿.

至於Publishing,本科生就別太較真,有文章能published, 全歸功於你娘祈禱靈驗,上天眷顧,和那幫碩,博比論文,你是比不了的.
醫學院只收申請到期日之前6個月的論文,如果能有1篇第1作者的論文發表成功.絕對值得大餐慶祝.

下回說說非學術成績和推薦信如何準備,下回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加拿大醫學院攻略拾遺-論GPA與科研 +5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準備醫學院真不是一句折騰能説清楚,為了不走寃迋路,希望您能耐心讀完本文,並歡迎指正.

    閒言少述,言歸正傳.

    申請加拿大醫學院需要準備些什麼?化繁為簡,其實也就下列幾項.
    1.大學本科GPA.
    2.學術性的推薦信和非學術性推薦信.
    3.MCAT成績單(少數醫學院不需要,但要做CARS.).
    4.科研成果的poster和publishing.
    5.各種獎項和獎學金.
    6.義工,社團活動和工作經驗.

    醫學院招生簡章開宗明義的指出,他們要找的是overall ,不偏科.採用學科成績+非學科成績總分制,上述6項彼此截長補短,高分者贏.

    如果閣下神仙眷顧,6項都強,這篇文章對你而言,就是廢文.當然還是提醒你,好好去謝謝那個為了你,日燒香,夜祈禱的老娘.
    還有,本着使用者付費的精神,向你爸拿個大幾仟,帶你娘去買件好看的花衣裳,以示同慶.

    知道如何計算招生分數,再來看看每年有多少人符合條件,順利填完那份長的幾乎寫不完的申請表.完成申請程序.

    每年申請人數最多的是麥馬和皇后醫學院,大約各五仟多人申請,多大醫每年約4仟人申請,海洋省兩校約700到千人.知道申請人數,你可以對申請學校如何佈局,做上比較適合自己的規劃.

    加拿大所有醫學院,水平基本相同,醫學院畢業後,住院醫師的媒合成功率也相差不大,皇后醫過去多年95%到100%的媒合率是個亮點.

    上述6項指標,2至6項都可逐年完成,以時間換取空間,做錯了就重來,做的越多,分數越高.

    本科GPA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由於醫學院只認大學成績單,碩博成績對申請醫學院基本沒用.
    本科”所有考試成績”,一旦分數登入學校電腦系統,就是起手無回,沒有任何改變的機會.
    這造成了GPA的不可逆性,一定要做好下列幾件事,絕對有助於推高GPA.建議牢記在心,日日實踐.

    在研究型大學裡,打算考醫學院的學生一抓一大把,不少大神級尖子,既便只是隨堂小考,只要成績一發下來,下課一定拿着考卷和教授一分,一分的往上要.
    建議你也這麼做.既便最後一分未得,藉由對問題的討論,也可以讓教授在百來個學生中,知道你是認真的.

    有的醫學院只要連續三年本科平均,所以如果大一成績不理想,記得剩下的三年少玩少睡.
    也有只要最高連續兩年本科成績,如果你大一,大二GPA傲人,大二暑假快去考MCAT,你真的有機會二十歲之前進醫學院.

    UBC去年之前,採用自選最高的90個學分(含60個必修).不過UBC去年取消了60個必修學分,所以,音樂系,美術系,和所有加拿大的孩子們,UBC Med開大門歡迎你.

    當然,UBC Med取消60個必修,MCAT成績還是要,MCAT的物理,化學,生物,要想考好,基本功得上檔次,工程,計算機的孩子,肯定會比美術,音樂的孩子更容易跨考成功.
    在此呼籲,牛蛙上了計算機,如果讀著不滿意,絕對可以考慮考慮醫學院.

    每年由工程本科轉考醫學院的孩子很多,成功的有,但是不多.主因還是工程本科給分不高,在GPA為王的世界,直面Science Program 尖子的不公平競爭,希望工程師們不要放棄,認真參考後面要説的mark booster.絶對有幫助.

    大學有幾科真的很難拿高分,其中以英國文學和實驗室尤其惹人恨,所以一定要找些mark boosters 來平衡,”希臘文初步”是個好玩意,滿分一般不難,學的實在,醫學院一年級的所有病名你會覺得有種失望的容易.

    選完本科必修的同時,記得上大學網站上打聽一下,有那些mark booster你可以加選.
    這些都是你的救命索,別傲驕過頭,mark booster當用則用.沒啥丟臉的.

    提醒你,別為了得高分,跑去college 曲綫超車,加拿大所有college 的成績,醫學院”都不承認”.

    許多醫學院會要求一年大學英文成績,學術英文值得好好下功夫,許多醫學院單獨為了MCAT 中的CARS設立門檻, CARS考試完全依靠大量的閲讀能力,才能在細節中快速找到答案,有父母覺得自己英文不錯的,可以上MCAT網站試試樣本題.保你一猜一個錯.

    學術成績中有一項是表列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分為兩類: Poster和 Publishing,建議直接上貴校所屬教學醫院網站尋找可用資源.

    如果你的大學沒有設立醫學院,你基本上輸在起跑點,要解決這個問題,考慮轉學或許是最簡單的方法.

    許多作研究的醫生會徵求實驗室小幫手,外科醫師的實驗室會要求你有wet lab 經驗,建議先去其他基礎實驗室做半年洗碗工,洗碗工啥都不幹,只需要洗幹淨大堆的燒炋和試管,正經的萬丈高樓從地起.別太在意,許多人都幹過.

    當然,如果只是要拿Poster,別太為難自己,簡單的科研不丟人,有實驗結果最重要.

    面對那些肯讓你進實驗室做科硏的教授和醫生,盼望你多長點心眼,好生伺候著,你的無敵推薦信,不可能讓你白拿.

    至於Publishing,本科生就別太較真,有文章能published, 全歸功於你娘祈禱靈驗,上天眷顧,和那幫碩,博比論文,你是比不了的.
    醫學院只收申請到期日之前6個月的論文,如果能有1篇第1作者的論文發表成功.絕對值得大餐慶祝.

    下回說說非學術成績和推薦信如何準備,下回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讲得太好了。。最大的风险是这些都做了。确没挤过独木桥。。
      • 所以要一颗红心,多种准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一時沒成功也沒事,實驗室工作個幾年,擇機再戰也可.
    • 这个绝对值得加精。 楼主厉害, 可以去做升学辅导了。 +1
      • 真是謝謝您的美言,盼能幫上忙.
    • 写得好,看了有被扫盲了的感觉。原来match有95%以上的成功率,那还怕什么,就是进医学院难。这6点在决定被录取上所占的比重(就是所谓的录取总分),有无明显的差别?还是笼统的都重要?
      • GPA是用4分制,还是百分制?
        • 4 分
          • 一般什么分数算是很有竞争力的?不是说满分4分的啊
            • 一般 3.8+ 还算OK,达到入门要求。 但也要看学校,多大连续几年录取平均 GPA 是 3.95左右。
              • 华人3.8基本没戏
              • 就是说每门课都要认真学,绝大部分课要拿到4分。
                • 是的。一般大学都是 考85+ GPA 是 4 分, 考80-85 是GPA 3.7。 所以大学里起码平均分在 88 分以上, 90+ 最好。
                  • 好像不完全正确。一般大学90+是4.0,85-89是3.9。多大本科85+给4.0,但申请医学院时,要按前面的标准调整过去。
                    • 看了下, 其实你我都不全对, 不同大学有不同的打分系统,需要转换,我说的 GPA 分段适合于 mcgill. 具体见:
                  • A quick question: 是先把每门课百分制换成4分制来算平均,还是先算所有课的百分制平均,再把这个平均分转成4分制?
                    • 各自转化,所以每一门功课都很重要。
                      • 明白。平均90多不难,但只要有一门不到90,最后怎么都到不了4分了。
                        • 这是大学分数,不是中学,一般平均分也就在 B 左右。 如果平均90+, GPA 会很接近 4 的。
      • 看來我的繁體字迷惑了你,實在抱歉,我的意思是,皇后醫match 多年來一支獨秀,遠勝其他醫學院,去年醫學院平均都有90%左右成功率.如果法文還行,魁省容易match,只是住院醫的薪水少些.
        • 我没有误解啦,我都一般只关心那些一支独秀的。因为前几天有人提到过跳楼的学生就是因为 没match成功,所以就理解这一步也是个难关。现在看来本科去麦马HS,医学院去女王,应该是一种可靠性最高的搭配了。
          • match与学校关系不大,与学科关系很大。想当家庭医生,match几率几乎是100%。想当皮肤科医生/眼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竞争嘛,就有点激烈。那位Chu同学,第一次首选的就是radiologist。第二年首选精神科医生,又一次失败。
            • Match的学科分配名额是如何定的?查过往帖子,好像每年提供的总岗位数与毕业学生人数相当,是因为有很多人去竞争一些相对热门的学科,才造成有人match失败的?
              • 家庭医生的名额填不满,热门科室僧多粥少。医学会每一年都会公布各学科的配给名额,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申请,经过自荐信/推荐信/面试等程序,最后决定。加拿大的match(不同于美国),没有医学院学习成绩这一项(都是passed),对华裔学生不利。
                • 那一般也会用家庭医生来保底吧?
          • 那行,幫你家孩子加油💪.
          • match比率高, 看对什么样的学生, 有的学校match高是因为去做家庭医生得多, 但是对于有抱负的的MD, 一般都不愿意做家庭医生
    • 认识一个牛娃全部做到了,GPA3.98, 但没有一个医学院录取他。 他跟我说他心里很不服,打电话去问他哪里做的不够,人家告诉他第六项做的不够。
      • 他诚认了这点,他说为了争取高的GPA, 他放弃了很多义工、社团活动和体育项目。
        • 其实华人的分数是强项,弱的是其他的方面。 你说的这个例子非常典型,华人容易只专注于分数,尔忽视其他活动的参加,软实力的培养。我也看到许多类似的例子。
      • 叫這孩子別太在意,3.98在手,還怕什麼,花點時間補強,一定能成功.
        • 他已经改变了方向。他的同学有些还在做住院医,有些已经出来工作了, 但大部分同学都还在还学贷,房子涨价了买不起房子跟父母住。 他已经买了房子,结了婚,有儿有女有事业,很开心。 +2
        • 他试了两次报考医学院都没有成功,后来去多大读研,转变了职业方向。 小伙子很聪明,满满的正能量。 +1
          • 人開朗,幹什麼工作都能成. 聼過加航架駛,CBC記者轉考醫學院的,那孩子如果醫生夢還在,GPA十年有效,醫學院裡四十歲的男女學坐不少,麥馬尤其喜歡收社會人.
          • IT?
            • IT硬件工程師轉外科醫完全無遧合,板,排,綫規劃,校正,試作,到工廠上下綫,和外科sop基本一致,不同只是工程師多坐着幹活,外科得站著,除了玩達文西的能坐著,就算是做達文西,要想齊活,最後還是得站著縫,只是那都由住院醫頂著.
            • 物理治疗师
              • 这分数去做 PT 有点可惜了。 但这也是大多数追求 MD没成功的人必须面对的现实。一颗红心, 两种准备。
                • 他跟我说他的收入不错。我很疼爱这些移二代,跟疼自己的孩子一样 :). 我把他推荐给我的家庭医生,大家都是中国人,希望他们有个关系网。 我看到其他族裔的人都这样帮自己人。
    • 在这6点中,卖马的HS是哪几样占了优势,因而医学院的入学率远胜过其他学校?
      • 看过一些讨论,麦马是case study,很多还是group project, 课程设置容易,容易得高分。学习轻松,有大量时间做科研,义工啥的。
        • 麦马HS进外校医学院有没有优势,被录取人数有无明显领先?
          • 不知,你需要比照的是那六条标准,麦马学生就有天然的优势了。
            • 我是在想如果因为课程容易而拿高分,别的医学院应该会提防这个。
          • 这里有些网友孩子上麦马,听听他们的发言吧,如果他们愿意分享。
            • 有请。。。
              • 麦马的HS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申请有帮助,比如面试
            • 进去HS的本来就很难,被筛选过的人实力强些,机会当然多些,卖马义工,科研机会也多。你说tops, IB, AP programs 好,问题是一般人也进不去吧。生源不同,结果也不同。
          • 好像不错:
            • 谢谢,我就是想找这个
      • 能说
      • 多大醫年年寵著,應該也是原因之一.
    • 现在用不到,请问怎么收藏,用于以后参考呢?
      • 這個我真還幫不忙,特別感謝您的支持.
    • 说起GPA这事,真是点子高低,我在SENECA的时候,以GPA4.0满分毕业,但是到了YORK,第一年细菌学遇到个印度大叔,全班平均成绩52, 即使我其他都拿了A和A+,这GPA也被拉下了水,而且永无出头。将来我娃如果想考医学院如果也遇到这类教授,是不是就晕菜了?
      • 是的.這類教授還真是說不清,你當年還能挺過去,脫帽致敬.
    • 还有个细节懒得自己查想问一下LZ大神,这个MATCH率是指第一年的还是毕业后三年的?我哥的小孩是毕业第二年才MATCH上的,这种是不是就算时那百之分几的没MATCH上的去了呢?
      • 媒合成功率指的是當年的, Re-match的會加入下一年的大隊.這兩年各醫校都有約一成是之前幾年回來二,三試的.醫畢後三年match是為了給內科住院醫加專長,內科+心臟 和 內科+腸胃 是前五大最來錢專長,競爭比醫畢的match還狠.盼解釋您的問題.
        • 好人,谢谢你!
          • 千萬別客氣,在加華人生病時,能容易些遇上說國語的醫生,是我發文的目的.
        • 谢大神
        • 我哥的娃属于成绩不好,爹硬推上去的,最后进了儿科。
          • 丫頭?
            • 儿子
              • 兒科真得有耐心,一個小病人得花上老半天時間,家長時常會拿網路知識搞得醫生很毛,是個另人敬佩的活.
    • 太棒了,谢谢分享,期待后续!
      • 太客氣了,謝謝. +1
        • 孩子想选内科,我不太懂,以为能容易些,刚才你提到的内科加心脏,内科加消化是更不容易match上,是吗?
          • 內科住院醫生被稱做”科主任的奴隸”,非常辛苦,腸胃科和心臓科都不容易進去,得在住院時下苦工才行,祝您孩子能選上自己有興趣的專科.
          • 每年加拿大腸胃科協會𨘋請36位二年級住院醫,做2天特訓,吃住交通費用,協會全額支付,今年本週在Montreal Fairmont The Queen Elizabeth hotel 舉行,當年約約翰蘭農和日本太太在17樓拍了張世界聞名的床照.去參加這個特訓,對match有大幚助.
            • 谢谢你的信息。
    • 还有一个问题,
      我猜大家都问过了只是我想再琢磨一下。就是我娃是属于那种会学习的,但是对考高分没有我们老一辈在国内经历过高考洗刷的人那么追求,他马虎,assignment肯定是做完就上传(我自己属于那种尽量做到完美才交的人,他一点不像我),那么,像他这种娃,能不能本科读个CS,如果GPA高再申请医学院呢,申请不了至少可以做个码农搬一下砖有口饭吃。您觉得可行吗?
      • 作業佔成績不會少於30%還是得好好寫,UBC med 有 MD/PHD 就是醫學博士+電腦博士學位,共七年,學費全免,因為MD/PHD學程太長,有興趣的人不會太多,只要真有興趣,可以拼一下.
        • 这个 MD/PHD 和电脑博士没有关系吧? +3
          • PHD 是電腦數據分析,知道一個是2013年入學的MD/PHD,順利的話應該今年由UBC Med 畢業.
            • 这个7年读完后同样还要走完住院医吗?
              • 是的. +1
            • 这个 MD 和 CS 合在一起的 program跨度有点大. 我想如果要行医的话,还要经历正常的住院医吧?
            • machine learing, AI 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很多,也许这是学 CS 的人的机会。
              • 你說的一點沒錯,放射科醫生因為新型電腦斷層產生多一倍的成像,工作量大幅增加,AI可能第1個用在放射科.
            • 没想明白,这个MD/PHD什么时候分学科?还是就不分科了,就是当 Clinical,physician-scientist?
              • 就UBC而言,第1年在MD,第2年在PHD,第3年在MD,第4年以後在PHD,直到拿到PHD,再回去做M3,M4.
                • 各个学校不一样,有的学校一开始就可以Phd, 有的学校前2年Md,中间3年Phd, 在后两年Md,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
        • 这个好像觉得有点遥不可及的样子。 如果本科读个多大或约克的CS,有兴趣的话再申请医学院,这样有可能吗?
        • 我來說說這個例子,也許能替各位解疑.
          這個孩子本科在兒童醫院做科研,一個人用C++寫完幾個實驗室的分析程式,完全不做任何實質lab,實驗室每篇論文,只要用到他的程式,至少第3作者掛名,三年級念完就已經修了近150學分,他完全利用了UBC自選90個最高分的好處,仔細在60個必修之外,挑了30個近滿分的mark boosters.讓他本科畢業,接着上MD/PHD,一點不寃.
          • 受教了,谢谢
          • 我在UBC的GRADUATE DEGREE PROGRAMS里没找到您说的这个啊,应该在哪里找啊?谢谢
            • 你得到醫學院MD/PHD program 裡找,年年都有不同的配對program.也可以打電話去醫學院直接問問.
              • 我是在医学院找。嗯,我再慢慢找找。
                • 我也上官網找了個遍,也沒找到純CS,Genome Science + Tech 唯一有點接近,沒能幫上忙,真抱歉. 如果有興趣走MD/PHD, 真可以去聼聼open house.
                  • 您太有心了。谢谢!我继续留意。
          • 感觉这个不是特别好,其结果非常有可能是 一个训练不足的医务人员 + 一个初级科研人员。这里有些讨论,我反着看给想明白了。水平和职业前途不如专心的去拿MD再去做住院医。
            • 多數孩子不走MD/PHD,其1是因為時程最短7年,最長不一定,其2是不願意做研究型醫生,可是也有些人特別喜歡.
              • 是,越往上走分得越细,是我们所不能充分了解的了。
              • 有些人是为了省学费走这条路。 我孩子一个同学走这条路,他是汽车工程师出身,工作几年后才上医学院,以后出来年纪也很大的了。 +2
                • 沒錯. +2
                • MD/PHD招生不易,要学习7年,申请的学生少,录取时既要拿到MD的offer,又要有PhD offer.
                  以我工作的学校为例,录取MD时标准和正常的MD完全一样,医学院录取时都不知道哪些学生申请了MD/PHD,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学生为了能进入医学院而申MD/PHD。而且进入以后drop rate高。为了省学费就更不值了,花3年时间,做医生一年就能把省下的学费賺回来。读MD/PHD的必须是真喜欢医学研究的学生才行
                  • 沒錯,幾年只有PHD訓練,完全沒碰MD.一旦做完了PHD,馬上進入最後兩年醫院實習,要能做好,真的不容易.實習不好,多少影響match.
                    • 有一MD/PHD, 4年本科,7年MD/PHD,5年住院医,因为学的专所以合适的位置少,过了二年找到合适的工作,当然工作很好,然后全家卖房搬家,老婆辞工,孩子转学,苦尽甘来
                      • 16年啊,可以把鬼子打败两次了。 +1
                        • 所以说如果不是真爱,就慎重。当初我孩子被录取了,后来看了下过去几年学生的退学比例,就放弃了
                          • 后来选的是正常MD吗?
                            • 去了别的学校读正常的MD.
                              • 把住院医阶段就当作是工作了,我想如果这么想的话好像头大的程度要减轻了点。。。其实有很多工作的实际工作收入还没有住院医高。
                      • 哈哈,應該是他直接給老婆開工資,省稅又顧家.
                      • 今年五月 麦大只毕业了一个MD/PhD, 这个人去了calgary, 脑外科, 一般的MD好的科室 很难进的
                        • 打错了 去年5月
                  • 那个学生是真的为了省学费,这里的人读个本科都满身债了。 他读医学院那几年一直在打PT工,在酒吧当Bouncer。
                  • MD/PhD 因为招的人少,自然考起来也不容易, 除了多大招的人多一点, 像麦大和西大 一年只招3个人
            • 也可以做完MD/PHD之後,專心做好住院醫,完全不做研究,多大醫的心臓外科住院醫,全部都有PHD.
              • 如果没有PhD,现在一般MD很难进入大的医院,当然往上走的机会也少
                • 沒錯.腦外尤其.
    • 收藏了,多谢信息
      • 千萬別客氣,謝謝🙏.
    •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 为了能match 到心仪的专科,在医学院几年学习中,需要主要把握哪些方面呢?谢谢
      • 人際關係因該佔大頭,M3,M4 elective 多觀察住院醫舉止,match interviews 別作太出格的動作.6到8個專科interview invites 應該可以放心.也聼過一個眼科interview ,照樣跨校上榜的例子.人際關係吧.2個草原省別忘了,可以擇一做elective. +1
        • 谢谢。 还有一个问题: 如果心仪某个专科,同时也想用家庭医生做back up, 如何分配m3/m4 elective, 需要做什么样的安排比较靠谱?另外, 医学院里做些research 对match 重要吗?
          • 家庭医生不能做备胎的 家庭医生是和其他科完全平行的 +1
            • 那该咋办, 一棵树上吊死?
              • 这就是很多医学生的煎熬的问题 但是你要是选定家庭医生,基本都能做的, 其他科就没有这样保证了
          • 怎么体现你对一个专科的执着 research就是一个方面 麦大的3年制医学院 就吃亏了 没时间做research
            • 就是说要做本专科的research? 其他research 没用?
              • 我指的是在医学院做的research
                • 我说的就是医学院research. 比如想match 到麻醉师, 是否只有麻醉相关的research 才有帮助, 如果做个精神科的research 没有用?
                  • 是的 你说的完全正确 而且也只有麻醉科的医生的推荐信 才起效果 这就是3,4年级轮转选科的重要性
                    • 谢谢
            • 以前听说麦大的大部分都去了家庭医生专业,现在不知道还是不是。
          • 現在家醫的program director 都賊精,沒做FM elective ,一輪基本不邀請,大約只有本校有戲.軍方這兩年佔了不少FM 名額,二輪的FM地點都極差,去不去真有點天人交戰.全力拼專科,拿FM做保底,去草原省做專科elective,同時放一個FM elective.摸蛤兼洗褲,應該可行.
            • 嗯, 那些program director贼精, 他们知道你拿他们当备胎, 最后很可能两头空,什么也match不上。
      • 好的专科医生的推荐信 太重要了
      • match跟找工作一样,你挑选你的工作,对方也挑选应聘的人。对上眼了就成了。
        • 去年多大医学院 10多个人 没有match上 学校紧急给学生开会说这个事
          • 我发觉有时学校名气越大, match rate 越低。 猜想名校医学生没有摆正自己位置
            • 也不是 可能想做家庭医生的人数少一点 自然match就低了
            • match跟学校没有太大的关系
            • 安省几个医学院 教学水平基本差不多 不过各个医学院教学方式有细微差别 多大医学院是传统的医学院教学方法 卖马医学院教学方法采用的询诊法比较现代
              • 谢谢。 冒昧问一句, 你在cfc 混吗?
                • no
                  • sorry, 认错人了。 其他网站上有个与你很像的ID
      • 給你個連結,有各專科醫生全國人數,工作時數,平均薪資,工作內容.醫協的官方資料,可以看看,幚你早作決定.
        • 厉害, 非常感谢 +1
          • 看完平均薪資,孩子不敢說,大人可能會考慮不同.
            • 到了医学院的孩子 大人是左右不了他们的想法
    • 请问去美国学医毕业后,能和加拿大毕业的孩子在同一个Pool里申请加拿大住院医吗? 说法不一。
      • 原则上是在同一个pool里同等对待,加拿大和美国医学院是同一个机构统一认证的,但实际操作时还是一般更偏向加拿大本土毕业生。不过美国本来机会就更多,美国毕业的一般很少会回来match.
        • 加拿大本地的行业保护很厉害,当然能在加拿大读医的孩子都是当初竞争的优胜者,match优先也可以理解
        • 谢谢解答。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美国的。我认识到硅谷的就想回加拿大,但因为就业机会和薪水问题,不能如愿。考美国医学院的孩子觉大部分是考不上加医学院的,但孩子就差那么2分,也不能怪孩子。如果能MATCH 回来,虽然挣得没有南边多,但也还是很不错的了。又稳定。
          • 安省的医生因为全部收入都来自OHIP, 相对于美国同行同资历的,要辛苦多了。 简单的对比就是,安省的一个Radiologist,每天要读200个 visit 的图像,和美国同样的医生每天看20个的收入相当。原因就是美国一般是保险公司给病人出钱,要比OHIP高多了。
        • 在美国上了医学院 还有一半的人会被淘汰 加拿大医学院基本不会被淘汰 一般都是在加拿大考不上医学院 才去考美国医学院 而且很多美国医学院只招美国人
          • 您说得不太准确,美国医学院对医学生的淘汰率大约5%左右,到美国上三流医学院的加拿大公民也许是考加拿大医学院失利的,但很多也是主动放弃加拿大医学院而选择美国名校医学院,而且大学投入和医学研究投入的高低加拿大条件普遍不如美国。 +3
            • 我知道一个人 很多年前 当时普林斯顿都取了 没去 去了卖马hs 后来考医学院 加拿大没一个录取 第二年最后去了美国极好的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美国顶尖大学医学院当然研究能力强 但是你如果没有美国身份 录取难多了
        • 加拿大和美国医学生申请 match 到对方国家的人数都非常少。我看了一下 2019 的统计数据: 共有 37 美国医学生(USMG)申请match 到加拿大, 最后 match 上了 22 人, 这个比率远低于CMG比率。
    • 虽然和我们家孩子没福气享受您发的福利,还是感谢您给这里有志于从医的孩子的帮助。
      • 千萬別這麼客氣,大家集思廣益,走在前頭的把地圖畫的愈清楚,後面的部隊腳步愈堅定.孩子們夠累了,不讓他們走寃迋路.
        • 主帖和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回答确实很有价值,估计能帮到不少人。
        • 希望华人将来越来越能成气候,最终能像犹太裔一样,书写规则。 +1
          • 医学院授课的老师华裔不少。
            • 医学院授课的老师不一定有md,所以不能看病人
            • 而且很多医学院教授因为没有md,所以必须和有md的人合作 才可以做一些和病人有关的研究工作
            • 医学院里教授基础医学的教授有些是PhD,但普遍更受欢迎的基础医学教授则是MD-PhD,因为普通PhD缺乏临床医学知识,在讲述时不能很好的把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给合起来让医学生更好的融汇贯通。
            • 中国有些医生来到美加后不能当临床医生就选择了PhD道路,科研做得不错的当上了教授,但语言表达水平是个缺点,在医学院里上课时经常被这帮精明医学院学生吐槽交流能力欠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