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1918年,美国流感。。。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转帖】一个喷嚏8米远:世卫称考虑据此修改口罩使用建议(图) ———— TNND,这玩意还用现研究?WHO防疫的认知还不如一百年前的普通人。 +2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4/04/9317940.html

    BBC报道,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大卫 · 海曼(David Heymann)表示,他们关注到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显示,人们的咳嗽可以将病毒传播 6 米,而打喷嚏可传播长达 8 米。

    大卫 · 海曼说,这项研究表明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能比原先想象的还要传播得更远。如果这些证据得到支持的话,那么戴口罩可能与保持社交距离同样有效,甚至更有效。大卫 · 海曼同时是世卫组织传染病战略和技术咨询小组主席。

    他表示,世卫组织正在对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机构的新研究进行评估,将在未来几天内举行会议讨论是否修改关于戴口罩的建议。


    喷嚏的高速视频成像,绿色为较大液滴的轨迹,红色则是小液滴。小液滴在云雾中可被裹挟传播得更远,甚至进入房间的通风系统。

    世界卫生组织当前的建议是,与任何咳嗽或打喷嚏的人保持至少 1 米的社交距离,以避免感染的危险,而英国、美国建议应保持至少 2 米的社交距离。

    BBC 报道称,这个研究或许意味着,社交疏离的安全距离可能需要调整。然而要保持 6 米或 8 米的社交距离显然不切实际。

    4 月 2 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德国研究称,在对德国 9 例新冠肺炎成年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新冠病毒在感染初期,上呼吸道有大量病毒复制和脱落,也就是说,患者上呼吸道复制活跃,病毒可能在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周内 “排毒” 水平较高。其中 2 名早期肺炎症状患者在症状出现 10 天后,其痰液中仍持续有大量病毒脱落。症状消失后,痰液中仍能检测到病毒核酸。这也印证了此前学者发现的 “轻症患者具有传染性” 的结论。

    此论文发表后,有媒体认为,这或许暗示,应该佩戴口罩来防止轻症患者传染。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日常生活中保持社交距离有积极意义,而戴口罩不能代替保持社交距离。

    大卫 · 海曼警告说,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并在鼻端加封口;如果口罩变得潮湿就要弃掉,因为病毒颗粒可以通过;人们必须小心地将其取下,以免污染手。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佩戴口罩会导致人们对上述建议变得麻木。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关于在社区内使用口罩的争论仍在继续之际,世卫组织建议生病的人和照顾他们的人戴医用口罩。世卫组织将继续收集所有相关证据,并继续评估可否更广泛使用口罩在社区中控制新冠病毒传播的问题,“坚定不移地基于最佳的科学证据,在没有恐惧或偏袒的情况下保护所有人的健康。”

    • 100年前有么有带口罩?100年前的西班牙病毒有没有防住?
      • 1918年,美国流感。。。

         

        • 谢谢你证实了我的观点:100年前大家有戴口罩;但我还有另一个问题:100年前西班牙病毒有没有防住? +1
          • 抱歉,我不当老师很多年了。不负责答疑。。。 +1
          • 另外,一百年前,人们有戴口罩防疫,是我的观点,不是你的观点。谢谢😜 +2
      • 西班牙流感死亡上千万
        • 对啊,死了1000万,后来病毒靠口罩防住了吗? +1
          • 貌似除了你,没人指望单靠口罩包治百病。。。主贴里的科学家说口罩对防治新冠有好处。不是我说的,你不服可以找他们理论😂😂 +2
    • 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中国人从西方人那里学会了戴口罩防疫。中国防疫第一人伍连德发明了纱布做的伍氏口罩。你小时候戴的口罩就是这个。。。

      https://mp.weixin.qq.com/s/YL6fhHzOF6qzHqOhPVPcpA

       

      作者:川川秀 ,王晓宇,《退休生活》杂志社编辑,美篇的《川川秀》,微信号:m6m7m8

      106年。那个阴霾笼罩的寒冬整整过去了106年。106年,足以让历史的尘屑把脚下的这片土地覆满,足以让一段曾经极度惊悚的岁月被稀释、冲淡……

      大雪落满了1910年至1911年的东北大地,大清王朝谢幕前的最后一个冬天显得异常寒冷。但让很多人都倍感寒彻入骨的,却无关这恶劣之天气。恐怖在瞬间爆发,在死神那低低的嘶吼声中,大瘟疫突如其来,它从位于东北的满蒙边境肇始,并迅速弥散了半个中国,吞噬掉了六万多条生命。

      边陲小城哈尔滨首当其冲,在当时仅有两万多人口的傅家甸地区,死亡竟高达五千余人。瘟疫之神在狂舞,这座仅有十多年历史的国际化小城瞬间由天堂变成不折不扣的人间地狱,变成一座极端惊悚的生死之城……

      鼠疫来了,看不到踪影的病毒折磨、考验着这个古老而疲惫的国度,一边是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清廷,一边是在死亡气息中残喘、企盼拯救的苍生百姓,而天朝卧榻之畔更有列强那虎视眈眈的身影……

      人鼠之间,生死之间,伍连德,这位最早接触现代科学的华人知识分子英雄般地登场,并力挽狂澜。百年后,重温那些被灾难映衬出来的人道主义光辉,仍令我们一再地激动。正是凭着伍连德准确的判断,凭着周密而科学的防疫方案,凭着防疫团队高达10%殉职率的牺牲精神,这场人类已知历史上的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就被以中国人为主的防疫队伍彻底消灭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流行病防疫行动,伍连德的防疫方案也成为迄今为止对付突发传染病流行的最佳手段。

      本组图片多为伍连德博士所摄,这位获得诺贝尔提名最早的中国人,当年来到东北战斗鼠疫时,随身携带了一台徕卡相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珍贵纪实照片。

      1911年前后的伍连德博士

      1911年,哈尔滨的停业的客栈、学校等被用来当做防疫的办公室、消毒室和病房。

      1911年,消毒车准备出发。

      1911年春节,傅家甸坟场焚尸,大火烧了三天。图为伍连德指挥衙役焚烧发现疫情的住所。

      1911年伍连德就防疫事宜拜会俄国同行。

      对抗鼠疫时,在傅家甸内成立的滨江防疫疑似病院。

      1911年4月,在奉天召开11国代表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主席:伍连德(前排右四),副主席:北里柴三郎(前排左五),锡良(前右三),施肇基(后右五)

      鼠疫肆虐,傅家甸封城,图为当年收治病患与抬尸的防疫人员。

      在鼠疫病人的带领下,伍连德博士到居民集居区察访鼠疫患者。

      大力支持伍连德的大清海归高官施肇基。

      1911年7月,伍连德博士与俄国柴布洛尼博士率领中俄联合考察队到中国满洲里和俄国博尔贾考察。

      伍连德在东北的哈尔滨、三姓、拉哈苏苏、大黑河、满洲里、牛庄(今营口)共设六所防疫医院,平日应诊,疫时防治,成为东北地区的卫生防疫中心,也是民国时期全国的卫生研究中心。

      1911年3月18日,英国《伦敦新闻》以伍连德等人在哈尔滨进行的鼠疫防治工作进行报道。

      活体动物试验。

      1911年春节,傅家甸坟声焚尸,大火烧了三天。

      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第一个鼠疫实验室里。

      1937年,伍连德举家自上海返回南洋。

      1912年,东三省防疫喇务总处正式成立,伍连德与医务人员合影。

      1934年,任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的伍连德。

      哈尔滨伍连德医院院内的塑像(心花小编摄)

      谨以此图文向大医国士伍连德由衷致敬。本图集多为作者亲自翻拍自新加坡出版的画册。

      • 图片无法显示,看看这个链接行不行。。。
        106年。那个阴霾笼罩的寒冬整整过去了106年。106年,足以让历史的尘屑把脚下的这片土地覆满,足以让一段曾经极度惊悚的岁月被稀释、冲淡……
      • 谢谢你证实了我的观点:100年前大家有戴口罩;但我还有另一个问题:100年前西班牙病毒有没有防住? -benii(惊坐起); 11:18 +1 +1
      • 戴口罩就是武连德发明(或者开始的),当时,就连德国派到中国的鼠疫专家,全球知名,没有戴口罩都死了。
        • 法国的梅尼思,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
    • 美国喷嚏16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