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疫情还没控制住,房价凭什么涨

https://mp.weixin.qq.com/s/S6Vp_2Y1a_kiwQybuSbLPg

 

2020年7月,多伦多成交的二手房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6.9%,大家都很惊讶,这难道是在庆祝抗疫成功吗?紧接着的8月,多伦多成交的二手房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1%,上涨幅度继续扩大,完全蔑视疫情。我查了一些本地媒体的分析,房价逆疫情上涨的原因被归结为:建筑成本上升;新移民和非居民的投机;低利率;婴儿潮一代的人不肯卖房子;新房落成的数量低于新移民落户数量;地产投资者活跃;吸引更多公司落户多伦多。可以看出,很多原因是老生常谈,有没有疫情都是这些原因,所以解释不了房价在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依然反弹的真实和深层次原因。

 

01对房价变动的误解,在疫情中暴露无遗

 

安省在2017年4月20号推出非居民炒房税NRST,理由是非居民在加拿大炒房,重灾区是大多伦多地区。联邦政府旋即给统计局拨款50万,专项调查,2017年11月结果出来了,是鸟悄出来的,因为结果令政府很失望,就像美国没有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大多伦多地区非居民拥有房产的数量占比仅为3.4%。如果100套房子里,只有3.4套在歪果仁名下,这些歪果仁有什么可能抬高了其余96.6套房子的价格呢?从此非居民炒高房价的说法,再也没人提了,但非居民炒房税NRST依然在。疫情,再次证明,在多伦多短期工作和学习的非居民,大部分人是租房住的,而且比较集中地住在离学校或工作岗位近的多伦多下城down town从过去几个月该地区租金跳水情况来看,非居民被阻隔在加拿大境外进不来,对租房市场造成了沉痛打击。下城down town的房产价格没有像租金一样跳水,也说明非居民对房价影响不大,对租金影响大。

最近听了经济学家Sherry Cooper在房东网上的一段非常精彩的专访。主持人问她如何解读疫情期间房价强烈反弹的时候,她依然认为是新移民带进来的热钱推高了房价。除了这个观点之外,我100%同意她在其他问题上的观点。联邦投资移民项目在2014年就停掉了,背着钱袋子来加拿大,又无所事事的人,大部分被挡在了门外,只有几个省还断断续续地接受投资移民。目前的新移民组成非常健康,大多数是来自毕业于加拿大的经验类移民,这些新移民更年轻,更能够给加拿大带来活力和收入性纳税,而不是像投资移民那样只会买房子。更健康的是,银行从2018年底开始,全面收紧房贷的新移民政策,新移民也要看收入,海外收入的证明文件要求得更多更严格了,仅凭35%首付是无法轻松获得房贷批准的。疫情期间,新移民登陆数量锐减,如果推升房价的是新移民,那么房价至少会腰斩,而不是上涨。可见,约定俗成的理由太容易被接受和牢记,连经济学家也不能免俗。

就业率高通常被认为是推高房价的重要因素,失业率越高,房价越低。疫情爆发之后,安省失业率一直在2位数,但房价却依然上涨,说明就业率与房价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而是相关关系correlative relationship。如果失业的都是低收入者,年轻人,低端服务业者,失业率上升不影响房价,甚至连租金都影响不了。早在2018年5月CMHC的报告Examining Escalating House Prices in LargeCanadian Metropolitan Centres,就无情的揭露了一个事实:大都会的房价,与低收入者无关,房价是高收入者推动的。本次疫情再次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失业率上升无法直接影响房价,因为最容易失业的人,没有能力影响房价。看到失业率上升,就担心房价的人,是不求甚解的悲观主义者。脱口秀演员何广智,在一个段子里解释了这一经济现象:“像我这样月薪1500元的人,在上海是没有买房压力的。”

疫情证明,房价推手,不是非居民,不是新移民,不是容易失业的人群。

02 全天候能推动房价上涨的drivers有哪些?

 

人口净流入量,是决定房价长期走势的最重要因素。讲英语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不排斥华人的国家,我们用手指头数一下,还剩几个?加拿大只要不改变既定的移民政策,就一直是华人留学和移民的重要目的地。对于其他各个国家和种族,加拿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也最强的。人口流入对于加拿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吸引优质新移民,这个国家才能保持活力。联邦层面已经发现,投资移民对加拿大弊多利少,已被停掉,但移民总人数没变,依然在每年30万。加拿大就是通过这样的不断试错,积极寻找更有利于加拿大长久发展的优质新移民。疫情导致新移民登陆少,是暂时现象,吸引新移民的国策没有变化,哪天登陆,没那么重要。

多伦多的土地供应系统,属于英联邦最典型的供地体制,区化管理严格,审批慢,和香港一模一样,因此新房供应量永远赶不上人口流入速度。目前世界上有三个城市有绿化带政策,伦敦,汉城和多伦多。绿化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矛盾非常激烈,各有自己的组织,进行政治游说和社交宣传。在多伦多,支持绿化带的人占上风,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借环保名,行限制批地之实,因为建房越多房屋供给越大,现有房主的房价下跌的可能性越大。美国和加拿大的邻壁主义非常严重,not in my backyard,毁了很多新建项目。富爸爸系列图书里的一本《房地产投资指南》中,多次提到美国房地产开发的这个巨大黑洞:开发商把地买下来,不能随便建房,必须得到邻居的同意,但邻居多数情况下不同意,理由是人口多了导致交通拥挤,房子多了导致房价下降,有损于既得利益,你可以随便建房子,但,NOT in my back yard。邻壁主义,Nimby 很多中国人都没听说过,其实就是“别在我后院儿动土”的缩写。冒冒失失在北美做地产开发的人,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死在邻居手里,只能怪自己低估了北美的群众力量,写的好好的富爸爸系列没时间好好读。多伦多建房的速度上不去,有多方面原因,其实最大的原因有两个:1.土地审批手续太麻烦,快不起来;2.地产开发黄金期已过,大资本不屑于进入这一领域,因此加拿大没有一家房地产开发上市公司,找不到加拿大的恒碧万。新房供应量受限,有力地保障了二手房的保值和增值。

严谨的房贷政策,是保证借款人质量和贷款质量的前提。高质量的房贷,是房地产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美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泛滥,加拿大的银行没有效仿,因此次贷危机对加拿大经济和房地产影响甚微。我自己的工作经历证明了,加拿大商业银行在收入方面保持的歧视是正义的,也是必须的,没有足够的收入支撑,银行就是不贷款。很多人垂涎按揭贷款的低利率,想方设法地巧取,最后证明都是白费心机。利率,早已不能体现不耐程度,完全操控在美联储手中。罗伯特席勒在他的新书里有一句不经意的话,彻底阐述了美联储的本质:美联储是美国银行业的联盟,所有的美联储主席都是1907年的摩根的复制品,美联储的职能就是维持有利于金融资本运转的资本主义。当经济情况威胁到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时,美联储什么都干得出来,包括给美元注水,拼命印钞,即使破坏美元的公信力也在所不惜,只要美国资本主义能续命,低利率这种鸦片就会一直抽下去,直到康复或变成骷髅。按揭利率本来就是老百姓能拿到的,最低的利率,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按揭贷款利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低水平。为了获得低利率资金,人们需要买房子,否则拿不到低利率的按揭贷款。对于自住的买家来说,目前的利率,每借10万元,月供仅为370元,50万元的房贷,月供低至1850元,这个价钱租房,仅能租到地下室。低利率,是决定性的房价推手。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从短期到长期,加拿大房地产市场都将健康发展,房价也会稳中有升。这个长期趋势,不是疫情能改变的。多伦多房价泡沫说,没有任何依据,作为国际大都会,多伦多每平方尺房价为775美元,是北京、东京、伦敦的近一半,甚至远远低于悉尼的每尺1117美元,多伦多房价的上涨空间依然巨大。

 

                          03 透过疫情看加拿大的政治和经济

 

政治和经济总是hand in hand,经历了疫情,我们可以把加拿大的政治和经济关联性看得更清楚。

一位加拿大的投资大师,加里斯洛夫斯基,在79岁时完成了他的毕生投资心得,《投资丛林》,并与2005年出版。他对加拿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是这样描述的:加拿大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普通人只关心自己家的安宁与富裕,对其他事情都很冷漠,包括对政治,这就造就了加拿大买选票的政治环境,台上的政党只要有机会就不惜一切代价地花钱买选票,买选票的钱来自于向高收入者征税,买选票的好处是补贴有投票权的低收入者,以求连任,于是人们越来越懒,越来越依赖政府发钱,力争下游的人越来越多,支持发钱的选民也就越来越多,所以买选票的政治正确在加拿大会被所有政党效仿,形成了正反馈,愈演愈烈,每个台上的党派都会变本加厉地发钱。疫情期间,特鲁多政府的花式发钱,颇受欢迎,成倍地把原来劳动的人变成了伸手的人,同时也再次印证了加里斯洛夫斯基在15年前的看法。但是,不要忘了,发钱只能通过财政政策,而不能通过货币政策实现。

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财政政策,什么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两个方法:1.直接进行转移支付,从富人那里收税发给伸手的人,例如,特鲁多现在的做法;2.政府兴建项目,搞基建,通过政府花钱拉动就业,即,著名的凯恩斯主义,例如,罗斯福1933年的以工代赈。货币政策是指,央行放水给商业银行或资本市场,让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并将这股流动性通过贷款传递给工商企业和消费者。简单的区别是,通过财政政策发出去的钱,不用还了,白给;通过货币政策发出去的钱,是借出去的,得还。能拿到财政政策发下来的钱,必须证明自己身处困境,需要救济;能拿到货币政策发下来的钱,要证明自己有还款能力。于是加拿大出现了两类聪明人和一类笨人:能拿到救济的人要么真的需要帮助,要么不惜力争下游,去满足被救济的条件;能借到款的人努力买房子,否则借不到低利率的贷款;最后一类努力赚钱然后存起来让别人借走。各位读者可以对号入座了。

疫情放大了加拿大政治和经济特点,以前看不清楚的人,不能再糊涂下去了。既不力争上游,也不力争下游的人,在加拿大生活得很辛苦,当然这是自找的。

这一段,没有跑题,我希望大家看清楚加拿大基本的政治经济关系,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有人只要有机会就贷款买房子。房子是低利率的载体,贷款的抵押物;房子可以租出去,于是贷款就有人偿还了,这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利用货币政策的可行措施。很多人在朋友圈瞎嚷嚷,央行印钱了,要出现通货膨胀了。央行印的钱,通过工资发给你了吗?没有吧,那通货膨胀怎么可能发生呢?其实,2010年开始各国央行就开始大规模印钱了,但很少有国家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原因是,从印钱政策中获益的人,即,能借到钱的人,边际消费倾向低,没有用借来的钱消费,而是购买资产了,因此资产价格普遍提高,股价和房价都在涨,传说中的恶性通货膨胀始终没有出现。货币政策,是帮助能贷款的人先富起来的工具,当然,不去借钱的人享受不到。财政政策,需要力争下游,或真正遇到困难。那些两个政策都享受不到的人,面临一个灰犀牛问题:资产贬值。

房子,成了一个令人纠结的核心问题:买来投资,可以受惠于货币政策,但需要经营,怕麻烦的人需要自己取舍;买房的人多了,供应有限,房价就会涨,水涨船高,有效地应对货币泛滥,但非居民一时进不来,租金上不去,怎么取舍呢;有避税癖的人,在斤斤计较时发现,房地产投资中的费用是可以抵税的,但要拿到房贷就需要证明收入,收入高了税就高,怎么取舍呢?很多人已经在取舍和纠结中度过了10年,期间,所有多伦多的房产价格都翻了一倍。纠结是有成本的,你要再纠结十年吗?

 

04 我看到三个推动房价上涨的drivers

 

众所周知的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因就不再重复了。说三个我发现的,无惧疫情,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因吧。第一个是加拿大人几乎都认为房产是一项好的长期投资;第二个是加按的力量;第三个是按揭助手的力量。

早在2014年,GENWORTH公司所做的消费者调查报告中就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打算买房的人中,有90%的加拿大人认为购买房产是一项好的长期投资。2018年CHMC将这一话题也纳入了消费者调查报告,结果是more than 80% of buyers feel confident that buying ahome is a sound long term investment。2019年CMHC的消费者调查报告中这一数据更加具体了,87% of buyers feel confident that buying ahome is a sound long term investment。我在公众号文章《加拿大人买房考虑了哪些因素》一文中披露了这个数字,但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罗伯特席勒在新书《叙事经济学》中披露了美国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最高的时候有43%的美国人认为买房是一项好的投资,最低的时候只有32%的美国人认为买房是一项好的投资。按照席勒教授的研究,叙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因素,如果你身边的人都整天念叨XXX是一项好的投资,你也会这么认为,甚至参与进去。重口烁金的资产就是人们的心头好。加拿大人对房产的叙事,已经完成了全民洗脑,80%-90%的加拿大人认为买房就是一项好的投资,而且是一项长期的好的投资。这个长期到底有多长呢?婴儿潮一代人,即今天65到74岁的这代人,有71%的人认为住在独立的房产中是最适合的,这些昂贵的房产依然被老人家占据着。疫情重灾区是老人院,那些卖掉了自住房搬去老人院住的老人家深受其害。目睹疫情中老人院发生的一切,那些还没卖掉自己房产的老人家,是绝不肯轻易搬出现有住房的。因此,疫情期间,以及疫情过后,二手房市场上独立房产的供应将严重不足,供给的缺乏势必推高独立房产的价格。

能够加按的借款人,可以从房子里提取现金,作为下一套投资房首付款,用银行的全款买投资房。疫情爆发初期,大家都去囤手纸了,我提醒了几位比较听劝的财商群里的朋友:疫情刚爆发,3月份的房价没有下跌,大部分行业还可以正常工作,应该马上做投资房的加按,如果疫情严重,拿着现金做储备,疫情过去之后,如果不需要这么多现金,可以拿出来做首付投资下一套房子。听了我建议的几位朋友,现在已经把新的投资房租出去了。很多人满腹狐疑,疫情没结束,经济没有明显好转,外国人进不来,买房的钱从哪来的呢?经济学家是发现不了这个秘密的,所有不躬身入局的人也都发现不了这个driver:加拿大本地有收入的家庭,可以从现有房产加按出现金,并申请贷款买更多房产。

多伦多是一个国际化都市,与普通的城市不一样。安省平均房屋自有率68%,而多伦多只有56%,说明租房的人比例超出了全国和全省水平。我在Youtube上6集视频《为了平衡一生的收入我们被迫投资中》讲,地产投资者的战略伙伴有两个:银行和租客。租客是房贷帮手,他们不仅支撑着房贷付款,而且支撑着房贷申请。银行在计算房贷申请人偿债能力时,会用租金直接抵减这套房子的所有债务,因此大大提高了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作为房东,不要与租客斤斤计较,租客是批房贷,扛房贷的主力军,一定要善待租客,他们在不亲自出场的情况下,默默地帮房东申请着贷款加按,或新的投资房贷款。看到这里,请房东默默向房客道一声“辛苦了,谢谢,明年不加租了。”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枫下觅巢 / 疫情还没控制住,房价凭什么涨 +10

    https://mp.weixin.qq.com/s/S6Vp_2Y1a_kiwQybuSbLPg

     

    2020年7月,多伦多成交的二手房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6.9%,大家都很惊讶,这难道是在庆祝抗疫成功吗?紧接着的8月,多伦多成交的二手房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1%,上涨幅度继续扩大,完全蔑视疫情。我查了一些本地媒体的分析,房价逆疫情上涨的原因被归结为:建筑成本上升;新移民和非居民的投机;低利率;婴儿潮一代的人不肯卖房子;新房落成的数量低于新移民落户数量;地产投资者活跃;吸引更多公司落户多伦多。可以看出,很多原因是老生常谈,有没有疫情都是这些原因,所以解释不了房价在疫情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依然反弹的真实和深层次原因。

     

    01对房价变动的误解,在疫情中暴露无遗

     

    安省在2017年4月20号推出非居民炒房税NRST,理由是非居民在加拿大炒房,重灾区是大多伦多地区。联邦政府旋即给统计局拨款50万,专项调查,2017年11月结果出来了,是鸟悄出来的,因为结果令政府很失望,就像美国没有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大多伦多地区非居民拥有房产的数量占比仅为3.4%。如果100套房子里,只有3.4套在歪果仁名下,这些歪果仁有什么可能抬高了其余96.6套房子的价格呢?从此非居民炒高房价的说法,再也没人提了,但非居民炒房税NRST依然在。疫情,再次证明,在多伦多短期工作和学习的非居民,大部分人是租房住的,而且比较集中地住在离学校或工作岗位近的多伦多下城down town从过去几个月该地区租金跳水情况来看,非居民被阻隔在加拿大境外进不来,对租房市场造成了沉痛打击。下城down town的房产价格没有像租金一样跳水,也说明非居民对房价影响不大,对租金影响大。

    最近听了经济学家Sherry Cooper在房东网上的一段非常精彩的专访。主持人问她如何解读疫情期间房价强烈反弹的时候,她依然认为是新移民带进来的热钱推高了房价。除了这个观点之外,我100%同意她在其他问题上的观点。联邦投资移民项目在2014年就停掉了,背着钱袋子来加拿大,又无所事事的人,大部分被挡在了门外,只有几个省还断断续续地接受投资移民。目前的新移民组成非常健康,大多数是来自毕业于加拿大的经验类移民,这些新移民更年轻,更能够给加拿大带来活力和收入性纳税,而不是像投资移民那样只会买房子。更健康的是,银行从2018年底开始,全面收紧房贷的新移民政策,新移民也要看收入,海外收入的证明文件要求得更多更严格了,仅凭35%首付是无法轻松获得房贷批准的。疫情期间,新移民登陆数量锐减,如果推升房价的是新移民,那么房价至少会腰斩,而不是上涨。可见,约定俗成的理由太容易被接受和牢记,连经济学家也不能免俗。

    就业率高通常被认为是推高房价的重要因素,失业率越高,房价越低。疫情爆发之后,安省失业率一直在2位数,但房价却依然上涨,说明就业率与房价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而是相关关系correlative relationship。如果失业的都是低收入者,年轻人,低端服务业者,失业率上升不影响房价,甚至连租金都影响不了。早在2018年5月CMHC的报告Examining Escalating House Prices in LargeCanadian Metropolitan Centres,就无情的揭露了一个事实:大都会的房价,与低收入者无关,房价是高收入者推动的。本次疫情再次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失业率上升无法直接影响房价,因为最容易失业的人,没有能力影响房价。看到失业率上升,就担心房价的人,是不求甚解的悲观主义者。脱口秀演员何广智,在一个段子里解释了这一经济现象:“像我这样月薪1500元的人,在上海是没有买房压力的。”

    疫情证明,房价推手,不是非居民,不是新移民,不是容易失业的人群。

    02 全天候能推动房价上涨的drivers有哪些?

     

    人口净流入量,是决定房价长期走势的最重要因素。讲英语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不排斥华人的国家,我们用手指头数一下,还剩几个?加拿大只要不改变既定的移民政策,就一直是华人留学和移民的重要目的地。对于其他各个国家和种族,加拿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也最强的。人口流入对于加拿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不断吸引优质新移民,这个国家才能保持活力。联邦层面已经发现,投资移民对加拿大弊多利少,已被停掉,但移民总人数没变,依然在每年30万。加拿大就是通过这样的不断试错,积极寻找更有利于加拿大长久发展的优质新移民。疫情导致新移民登陆少,是暂时现象,吸引新移民的国策没有变化,哪天登陆,没那么重要。

    多伦多的土地供应系统,属于英联邦最典型的供地体制,区化管理严格,审批慢,和香港一模一样,因此新房供应量永远赶不上人口流入速度。目前世界上有三个城市有绿化带政策,伦敦,汉城和多伦多。绿化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矛盾非常激烈,各有自己的组织,进行政治游说和社交宣传。在多伦多,支持绿化带的人占上风,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借环保名,行限制批地之实,因为建房越多房屋供给越大,现有房主的房价下跌的可能性越大。美国和加拿大的邻壁主义非常严重,not in my backyard,毁了很多新建项目。富爸爸系列图书里的一本《房地产投资指南》中,多次提到美国房地产开发的这个巨大黑洞:开发商把地买下来,不能随便建房,必须得到邻居的同意,但邻居多数情况下不同意,理由是人口多了导致交通拥挤,房子多了导致房价下降,有损于既得利益,你可以随便建房子,但,NOT in my back yard。邻壁主义,Nimby 很多中国人都没听说过,其实就是“别在我后院儿动土”的缩写。冒冒失失在北美做地产开发的人,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死在邻居手里,只能怪自己低估了北美的群众力量,写的好好的富爸爸系列没时间好好读。多伦多建房的速度上不去,有多方面原因,其实最大的原因有两个:1.土地审批手续太麻烦,快不起来;2.地产开发黄金期已过,大资本不屑于进入这一领域,因此加拿大没有一家房地产开发上市公司,找不到加拿大的恒碧万。新房供应量受限,有力地保障了二手房的保值和增值。

    严谨的房贷政策,是保证借款人质量和贷款质量的前提。高质量的房贷,是房地产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美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泛滥,加拿大的银行没有效仿,因此次贷危机对加拿大经济和房地产影响甚微。我自己的工作经历证明了,加拿大商业银行在收入方面保持的歧视是正义的,也是必须的,没有足够的收入支撑,银行就是不贷款。很多人垂涎按揭贷款的低利率,想方设法地巧取,最后证明都是白费心机。利率,早已不能体现不耐程度,完全操控在美联储手中。罗伯特席勒在他的新书里有一句不经意的话,彻底阐述了美联储的本质:美联储是美国银行业的联盟,所有的美联储主席都是1907年的摩根的复制品,美联储的职能就是维持有利于金融资本运转的资本主义。当经济情况威胁到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时,美联储什么都干得出来,包括给美元注水,拼命印钞,即使破坏美元的公信力也在所不惜,只要美国资本主义能续命,低利率这种鸦片就会一直抽下去,直到康复或变成骷髅。按揭利率本来就是老百姓能拿到的,最低的利率,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按揭贷款利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低水平。为了获得低利率资金,人们需要买房子,否则拿不到低利率的按揭贷款。对于自住的买家来说,目前的利率,每借10万元,月供仅为370元,50万元的房贷,月供低至1850元,这个价钱租房,仅能租到地下室。低利率,是决定性的房价推手。

    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从短期到长期,加拿大房地产市场都将健康发展,房价也会稳中有升。这个长期趋势,不是疫情能改变的。多伦多房价泡沫说,没有任何依据,作为国际大都会,多伦多每平方尺房价为775美元,是北京、东京、伦敦的近一半,甚至远远低于悉尼的每尺1117美元,多伦多房价的上涨空间依然巨大。

     

                              03 透过疫情看加拿大的政治和经济

     

    政治和经济总是hand in hand,经历了疫情,我们可以把加拿大的政治和经济关联性看得更清楚。

    一位加拿大的投资大师,加里斯洛夫斯基,在79岁时完成了他的毕生投资心得,《投资丛林》,并与2005年出版。他对加拿大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是这样描述的:加拿大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普通人只关心自己家的安宁与富裕,对其他事情都很冷漠,包括对政治,这就造就了加拿大买选票的政治环境,台上的政党只要有机会就不惜一切代价地花钱买选票,买选票的钱来自于向高收入者征税,买选票的好处是补贴有投票权的低收入者,以求连任,于是人们越来越懒,越来越依赖政府发钱,力争下游的人越来越多,支持发钱的选民也就越来越多,所以买选票的政治正确在加拿大会被所有政党效仿,形成了正反馈,愈演愈烈,每个台上的党派都会变本加厉地发钱。疫情期间,特鲁多政府的花式发钱,颇受欢迎,成倍地把原来劳动的人变成了伸手的人,同时也再次印证了加里斯洛夫斯基在15年前的看法。但是,不要忘了,发钱只能通过财政政策,而不能通过货币政策实现。

    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财政政策,什么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有两个方法:1.直接进行转移支付,从富人那里收税发给伸手的人,例如,特鲁多现在的做法;2.政府兴建项目,搞基建,通过政府花钱拉动就业,即,著名的凯恩斯主义,例如,罗斯福1933年的以工代赈。货币政策是指,央行放水给商业银行或资本市场,让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并将这股流动性通过贷款传递给工商企业和消费者。简单的区别是,通过财政政策发出去的钱,不用还了,白给;通过货币政策发出去的钱,是借出去的,得还。能拿到财政政策发下来的钱,必须证明自己身处困境,需要救济;能拿到货币政策发下来的钱,要证明自己有还款能力。于是加拿大出现了两类聪明人和一类笨人:能拿到救济的人要么真的需要帮助,要么不惜力争下游,去满足被救济的条件;能借到款的人努力买房子,否则借不到低利率的贷款;最后一类努力赚钱然后存起来让别人借走。各位读者可以对号入座了。

    疫情放大了加拿大政治和经济特点,以前看不清楚的人,不能再糊涂下去了。既不力争上游,也不力争下游的人,在加拿大生活得很辛苦,当然这是自找的。

    这一段,没有跑题,我希望大家看清楚加拿大基本的政治经济关系,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有人只要有机会就贷款买房子。房子是低利率的载体,贷款的抵押物;房子可以租出去,于是贷款就有人偿还了,这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利用货币政策的可行措施。很多人在朋友圈瞎嚷嚷,央行印钱了,要出现通货膨胀了。央行印的钱,通过工资发给你了吗?没有吧,那通货膨胀怎么可能发生呢?其实,2010年开始各国央行就开始大规模印钱了,但很少有国家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原因是,从印钱政策中获益的人,即,能借到钱的人,边际消费倾向低,没有用借来的钱消费,而是购买资产了,因此资产价格普遍提高,股价和房价都在涨,传说中的恶性通货膨胀始终没有出现。货币政策,是帮助能贷款的人先富起来的工具,当然,不去借钱的人享受不到。财政政策,需要力争下游,或真正遇到困难。那些两个政策都享受不到的人,面临一个灰犀牛问题:资产贬值。

    房子,成了一个令人纠结的核心问题:买来投资,可以受惠于货币政策,但需要经营,怕麻烦的人需要自己取舍;买房的人多了,供应有限,房价就会涨,水涨船高,有效地应对货币泛滥,但非居民一时进不来,租金上不去,怎么取舍呢;有避税癖的人,在斤斤计较时发现,房地产投资中的费用是可以抵税的,但要拿到房贷就需要证明收入,收入高了税就高,怎么取舍呢?很多人已经在取舍和纠结中度过了10年,期间,所有多伦多的房产价格都翻了一倍。纠结是有成本的,你要再纠结十年吗?

     

    04 我看到三个推动房价上涨的drivers

     

    众所周知的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因就不再重复了。说三个我发现的,无惧疫情,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因吧。第一个是加拿大人几乎都认为房产是一项好的长期投资;第二个是加按的力量;第三个是按揭助手的力量。

    早在2014年,GENWORTH公司所做的消费者调查报告中就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打算买房的人中,有90%的加拿大人认为购买房产是一项好的长期投资。2018年CHMC将这一话题也纳入了消费者调查报告,结果是more than 80% of buyers feel confident that buying ahome is a sound long term investment。2019年CMHC的消费者调查报告中这一数据更加具体了,87% of buyers feel confident that buying ahome is a sound long term investment。我在公众号文章《加拿大人买房考虑了哪些因素》一文中披露了这个数字,但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罗伯特席勒在新书《叙事经济学》中披露了美国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最高的时候有43%的美国人认为买房是一项好的投资,最低的时候只有32%的美国人认为买房是一项好的投资。按照席勒教授的研究,叙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因素,如果你身边的人都整天念叨XXX是一项好的投资,你也会这么认为,甚至参与进去。重口烁金的资产就是人们的心头好。加拿大人对房产的叙事,已经完成了全民洗脑,80%-90%的加拿大人认为买房就是一项好的投资,而且是一项长期的好的投资。这个长期到底有多长呢?婴儿潮一代人,即今天65到74岁的这代人,有71%的人认为住在独立的房产中是最适合的,这些昂贵的房产依然被老人家占据着。疫情重灾区是老人院,那些卖掉了自住房搬去老人院住的老人家深受其害。目睹疫情中老人院发生的一切,那些还没卖掉自己房产的老人家,是绝不肯轻易搬出现有住房的。因此,疫情期间,以及疫情过后,二手房市场上独立房产的供应将严重不足,供给的缺乏势必推高独立房产的价格。

    能够加按的借款人,可以从房子里提取现金,作为下一套投资房首付款,用银行的全款买投资房。疫情爆发初期,大家都去囤手纸了,我提醒了几位比较听劝的财商群里的朋友:疫情刚爆发,3月份的房价没有下跌,大部分行业还可以正常工作,应该马上做投资房的加按,如果疫情严重,拿着现金做储备,疫情过去之后,如果不需要这么多现金,可以拿出来做首付投资下一套房子。听了我建议的几位朋友,现在已经把新的投资房租出去了。很多人满腹狐疑,疫情没结束,经济没有明显好转,外国人进不来,买房的钱从哪来的呢?经济学家是发现不了这个秘密的,所有不躬身入局的人也都发现不了这个driver:加拿大本地有收入的家庭,可以从现有房产加按出现金,并申请贷款买更多房产。

    多伦多是一个国际化都市,与普通的城市不一样。安省平均房屋自有率68%,而多伦多只有56%,说明租房的人比例超出了全国和全省水平。我在Youtube上6集视频《为了平衡一生的收入我们被迫投资中》讲,地产投资者的战略伙伴有两个:银行和租客。租客是房贷帮手,他们不仅支撑着房贷付款,而且支撑着房贷申请。银行在计算房贷申请人偿债能力时,会用租金直接抵减这套房子的所有债务,因此大大提高了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作为房东,不要与租客斤斤计较,租客是批房贷,扛房贷的主力军,一定要善待租客,他们在不亲自出场的情况下,默默地帮房东申请着贷款加按,或新的投资房贷款。看到这里,请房东默默向房客道一声“辛苦了,谢谢,明年不加租了。”

    • 嗯 很多经济学家砖家们纸上谈兵自己不参与市场,根本不懂市场上涨的因素。 +2
    • 好文要顶! +4
    • 快看看 👌 +2

       

      • 万锦Cachet大房抢起来了 +1

         

    • 是谁的文章,王红雨的吗?如果我能够早几年听他的讲座,看看他的文章,该多好! +1
      • 一看就是他的。真的很有水平。 +2
      • 大都会的房价,与低收入者无关,房价是高收入者推动的。本次疫情再次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失业率上升无法直接影响房价,因为最容易失业的人,没有能力影响房价 +4
      • 新房供应量受限,有力地保障了二手房的保值和增值。 +2
      • 严谨的房贷政策,是保证借款人质量和贷款质量的前提。高质量的房贷,是房地产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美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泛滥,加拿大的银行没有效仿,因此次贷危机对加拿大经济和房地产影响甚微。
      • 货币政策,是帮助能贷款的人先富起来的工具,当然,不去借钱的人享受不到。
      • 经济没有明显好转,外国人进不来,买房的钱从哪来的呢?经济学家是发现不了这个秘密的,所有不躬身入局的人也都发现不了这个driver:加拿大本地有收入的家庭,可以从现有房产加按出现金,并申请贷款买更多房 +2
        • “可以从现有房产加按出现金,并申请贷款买更多房”这就是游戏规则,给懂规则的人准备的
      • 作为房东,不要与租客斤斤计较,租客是批房贷,扛房贷的主力军,一定要善待租客,他们在不亲自出场的情况下,默默地帮房东申请着贷款加按,或新的投资房贷款。 +3
    • 写得多写得好看并不见得一定对的.房价明明没涨.我的参考是同一样的房子的价格.中介胡吹,受害的是买房的人和现有的房主.政府正等着理由加税呢 +8
    • 写的都符合事实, 但本质是把一个歪理写成伟光正 +7
      • 你这个形容的挺贴切的😄他写的文章东扯西扯写的老长,确实很多歪理,大家听一点就够了,就是尽量降低自住房的贷款 +2
        • 他没说尽量降低自住房的贷款,很多人说自住房贷款应该尽量早还清是错的,他文中说的加按就是说refinancing取出现金,现金在手里是活的,在房子里的是死的。
          • 他一直强调要降低自住房的贷款,可能没在这篇文章里提,这点我是认同的,不知道为什么你说是错的? +1
            • “降低自住房的贷款” 的意思仅仅是在贷款最大化的情况下把投资房贷款的比重放到最大,自住房的利息与投资房的区别仅仅是抵税,其实它们都是资金,现在很清楚的是资金放银行里就是贬值,把资金拿出来无论什么投资都比存在银行或放在房子里强。现在房贷利息只有百分之一点几 +2
              • 不是,自住房贷款额大会影响投资房的贷款额度,区别不光是抵税问题。自住房贷款不是投资而是你的负担,越小越好,要尽量提早还清 +2
                • 我也是这样理解的
                • 除非你有很多投资房把你的收入和信用额度用完了,否则如果你还有能力从自住房贷款出来就当然应该尽量贷,贷出来的款可作下一项投资。要记住每个月多还进去的钱是亏的,因为只省了百分之一点几的房贷利息。
                  • 我多年来的做法是从不加快还贷,多余的钱就作其他投资,每次遇到房价大涨就refinace取钱买下一个房,20年过去了,当时跟我一起买房的人现在刚刚把房提前5年供完了,而我的操作能有多少房你算一下就知道了。 +2
                    • 提前还房贷和买投资房不冲突,可以同时进行。
                      • 嗯 提前还房贷必须建立在自住房有LOC的基础上,一边还贷一边从LOC取现金投资,在refinance的时候把LOC的钱还掉而借出最多的钱。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尽快还清自住房。
                  • 从自住房贷出来的款和自住房贷款是两码事。前者可以是投资房贷款所以这个不算消极负债。 +1
                    • 嗯 可能你没理解我的意思,我说的 “有能力从自住房贷款出来” 这个“出来”就是指购房后再把钱贷出来。
                    • 对的。用于自住的贷款和注册在自住房上的贷款(可用于投资)是两回事。 +1
                • 在我的概念里自住房贷款是投资,举例:假如你有100万,现在要买一个100万的房,你可以全款买也有能力贷65万,2.5%的利息,你贷不贷?
                  • 这个不算投资。正确的做法是全款买房,开LOC,refinance出来的钱去买投资房,这样你既取得贷款又没有消极负债,利息可以抵税。如果你贷了65万在自住房上,你买投资房贷款能力就大幅下降了。 +1
                    • 这样没错,我说自住房贷款也是指要经过refinace的操作,把资金作投资认证后的贷款。
          • 他是说从投资房中refinance用来还自住房贷款,最好还完。我的理解是自住房贷款balance是dollar to dollar降低你下次申请投资房的贷款额度,所以还完后就把额度都腾出来
            • 从投资房中refinance出来的钱如果用于投资其他包括房子是可以抵税的,用于还自住房贷款则不能,所以既然从投资房中refinance出现金,这就是将来买房的钱,何必要先还了再贷呢。所以只有在有多余的不可抵税的现金在refinance自住房之前还进去才有意义。
              • 这是我想去跟银行确认的,
                王红雨文中的意思,我的理解是投资房的净收入(收入减去花费)带到银行计算贷款偿还能力的公式中,所以投资房贷款额高时对可贷款room的影响很小,如果是自住房的mortgage payment,是作为公式中的分子,对贷款room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先还完自住房贷款为将来投资n套房申请贷款提供便利
                • 我的理解自住房和投资房贷款都统一按你的收入来算,至于你说的两种贷款对将来的room影响不一样我就不知道了,需要请教做批贷款的朋友。
      • 这种文章如同鸦片,乍一听精神兴奋,恨不得马上去银行贷款买房。再细细品品,发现是一堆歪理,智商低的,对数字推理不敏感的,真的很容易被蛊惑。 +1
        • 尤其是这几年被他忽悠贷款买房的,长期看(5年以上)可能不亏,但投资回报率很难说。王就像一个不管股市估值有多高,都一直忽悠你去买股票的股评家。因为他其实是一个银行贷款经济 ;-)
          • 他写这些软文主要目的是做marketing。他现在客户多的有点难度的案子都不接了。我一朋友两年前找他做贷款100万,说贷不了,结果他去BMO的branch随便找了个年轻的advisor,给批了114万
        • 倒是挺感兴趣你说他哪句是歪理,怎么歪了?纯讨论啊
          • 随便举个例子,
            新移民推升房价 和 投资移民推升房价是两个概念。即使是新技术移民,靠其本地收入和积蓄是很难买房的,绝大部分要靠过去在国内的积累,或者父母的资助。大家都能感觉到现在国内过来的新技术移民登陆半年后都会买房,留学生拿到绿卡后买房的也很多。疫情导致新移民延长登陆,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未来1,2年的需求,是大概率事情。你可以看看王是怎么说的
            • 香港 美国过来的越来越多了 +2
              • 是吗?疫情期间,新移民抵加的绝对值是在下降 +2
                • 正常 但是是暂时的 +1
                • 问题港人回流不算入新移民数据,他们是加拿大房市的多头部队,经纪们都说现在说粤语的客人远多于说国语的。未来10年港台资金是这里房市资金增量的一个大未知数。 +3
                  • 香港安全法一出,我就跟老公说香港人又要来了😂 +2
                    • 你比你老公有政治觉悟🤔
                      • 我对房地产比他多点敏感😃
            • 他怎么说的呢?不管他的观点如何,好像他一般都引用理论,或者统计数据。我觉得观点虽然不一定对,但是比一拍脑袋凭感觉或自己周围几个例子靠谱。
              • 我一开始也被他的理论和引用的数据给吸引。看多了,才发觉他并不客观分析局势,往往是现有结论,然后用理论和数据来说服读者,尤其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读者。其实算是“软文”,后来他的文章,我都不怎么看了。 +3
                • 肯定是软文或者有软文性质。软文跟说理充不充分没有根本关系。观点成不成立也跟预设观点方式没有直接关系。不喜欢他的文风方式是一回事。否定反驳观点是另一回事。对于观点的讨论我以为一样要根据科学思辨的精神以理论或统计数据为基础。 +1
                  • 批判性思维是发现谬误的利器。理论,名人,大词,和一些数据,会给人好大上的感觉,然而当作者预设了结论后,他的推理过程就变形了。 +1
                • 何为主观和客观呢?数据可以说是客观的。对数据的解读就开始有了主观成分。经济学更是有相悖的理论存在,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解读。这个解读至少以数据历史等客观存在为基础。各自阐述,各自说理,自圆其说。如果只给一个结论反驳,说服力有限
                • 简单讲,任何对后市的预测都是opinion,不是事实。它受个人经历学识动机和能力的影响。是一个基于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解读。
            • 文中说:“疫情期间,新移民登陆数量锐减,如果推升房价的是新移民,那么房价至少会腰斩,而不是上涨。可见,约定俗成的理由太容易被接受和牢记,连经济学家也不能免俗。” --- 他的观点跟你一样啊。
              • 他对疫情并不影响房价的说法也是事实,
                最后总结了 “三个推动房价上涨的drivers --- 众所周知的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因就不再重复了。说三个我发现的,无惧疫情,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因吧。第一个是加拿大人几乎都认为房产是一项好的长期投资;第二个是加按的力量;第三个是按揭助手的力量”。这些怎么是歪理呢?
    • 写的非常好。只有一点认为他没说到:通货膨胀,未来会被财政有意推涨上去,但同时利率会被控制在地位,形成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 这就是financial repression的时代。 +4
      • 大家搜索financial repression就知道了,政府以此来解决印钱发钱债台高筑的问题。
      • 上个QE的时代是MP2的调控时代,这个财政上台的时代是MP3调控的时代,这个时代下,黄金,ILB,房子将是赢家。 +2
        • 严重同意 +1
      • 🐂 +2
    • 可能是人们对疫情恢复还是有预期的,疫情对经济的打击是暂时的,有些商店会倒闭,但疫情过去会春风吹又生。
      • 疫苗年底出来 利率继续走低 甚好 甚好呀
    • 如果政府想保护房价又不想房价狂涨,看看银行有没有区别对待新贷款和Renew就知道了,一般银行给新贷款的利率会更好,给自住房的利率也会好于投资房。
      • 银行如果给自住房Renew的利率都好于新贷款,就是在帮助房主渡过难关而不想房价狂涨,我想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压力测试完成的,因为在同一银行Renew不需要再次测试。
        • 就算有病毒也要去住对吧?房价涨不涨这个东西看需求和货币政策,如果货币政策和需求都存在的话,那自然就会涨。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正是因为有病毒大家都要在家里工作空间就非常之重要三个人同时开会的话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那么你互相之间就会干扰。
            • 为何要3个人?一个在厕所,一个在阳台,一个在bed room就不可以么?:-)现在不都在往边远地区买房子么?安省北部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开发。
    • 王红雨这个名字经常看到, 虽然没见过此人。
      • 好像是个小个
    • 王红雨为何要说:“在多伦多,支持绿化带的人占上风,这些人是既得利益者,借环保名,行限制批地之实”. 他对绿带有多少研究。记得福特刚上台的时候也想取消绿带,后来经过半年绿带拥护者的努力,他退让了。 +2
      我是没有好好研究过绿带,很明显福特是给各类证据给说服了。像中国一样,基本没有绿带的城市,水土大量流失,无疑是没有为子孙后代考虑行为。
      • 绿带是地球的血脉,基本都有溪流或地下河流在里面,取消绿带填河建房就等于给自己挖坟,像中国一样年年洪水灾荒。 +1
    • 开发商把地买下来,不能随便建房,必须得到邻居的同意,但邻居多数情况下不同意,理由是人口多了导致交通拥挤,房子多了导致房价下降,有损于既得利益,你可以随便建房子,但,NOT in my back yard。 +5
      邻壁主义,Nimby 很多中国人都没听说过,其实就是“别在我后院儿动土”的缩写。冒冒失失在北美做地产开发的人,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死在邻居手里,只能怪自己低估了北美的群众力量,写的好好的富爸爸系列没时间好好读。

      很明显,王红雨对北美个人利益不得被侵犯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别人在某一个地方住了几十年,交了几十年地税。凭什么其他人花钱买一块地就把别人的利益给严重侵犯了,遇到谁都不会罢休。
      还有开发商买下一块土地,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往往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拼命要把楼往高里造,甚至挑战city已有的plan,加倍往上造,甚至3倍的高度往上造。突然间大量的人口涌入会造成周围的服务设施无法立刻跟上,交通状况无法跟上,无疑对整个周边地区是一个灾难。
      • 说的在理 多心些没坏处 +1
        • 王红雨是贷款经纪,自然和地产经纪一样,楼造的越多越好。所以,听他们说话,得有点头脑自己分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