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从知名医生跑步猝死说起

前不久北约克总医院急诊科主任、马拉松爱好者和奥运水上运动员的Paul Hannam士在跑步中猝死,震惊了医学界。


人们不禁要问,急诊科主任应该有专业应对的知识和方法,为什么没有避免?


本人“妄议”地认为,可能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而非疏忽大意。身为老牌马拉松选手,又参加过奥运会,训练中类似情况不止一次地发生过,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化解了,并积累了经验。


这次没能闯过去的原因,很可能有始料未及的因素,猝不及防。其曾经认为的只是一道闪电,一晃即逝;一道山梁,一蹴而过的情况,没有发生。


以自己的运动经历,对体能不支的情况曾有发生。在《说说自己的二个例子》一文中就详述了2019年的一次经历。当时刚好发生在铁路道口,心想冲过去就好了,过了铁路身体就出现明显的无力现象。走了上百米后继续跑,反复了几次后,眼看还有约2km (15 km)就到终点,实在是举步维艰了,不得不缓步而行,双手叉腰以使双肺全部自然张开,最大地增加进氧量,促使体力恢复。


人是有极限感知的,触及边缘就会有神经质的本能反映,只是程度不同,因人而异罢了。比如说到了一无护栏的悬崖绝景边缘,众人的本能是望而却步,但总有人想上前一步,再一步……


社会对著名医生的不幸感到惋惜的同时,也给了人们刻骨铭心的启示:运动一定要适度、适量和适时。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体育健身 / 从知名医生跑步猝死说起 +3
    • 以前跑步时出现过心脏很不舒服的感觉,当时人差点儿倒下。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挺危险的,不再跑步了。
      • 猛拍胸大肌可解,休息也有必要。查微血栓
    • 为什么要和自己较劲儿?马拉松是极限运动,不是谁都能玩的;即使玩过,也不是总是可以玩的;就是和自杀差不多。 +1
      • 鐵人3項怎樣。中國人都從教育中獲得了解放人類的鬥志,燃燒生命照亮世界
        • 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非职业人士,(运动类脉搏超过140以上)时间超过四十分钟,要谨慎。职业选手例外。 +1
          • 劇烈運動要有一個高尚的理想或動機,關乎人類的。比如延續後代,追殺階級敵人。。。一旦意識到徒勞無功,想死的心都有。
    • 心臟休克可能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發生,如果身邊沒人,或是有人卻沒有把握急救的黃金時間5分鐘,最終的結果都差不多 +1
      • 有人也沒用。這邊教育沒有証不要出手。我親眼見過年輕人倒下,除了哭的人,就是喊的人,沒有一個把他臉部翻過來透氣的。
        • 現在加拿大學校都有教心肺復甦,就是希望能在緊急情況下,保住病人有醫院手術的機會,大家也應該學會Heimlich maneuver,尤其家中有老人的
          • 我看到一圈圍著的都似加拿大本地人
            • 加拿大和加拿大各省,都有Good Samaritan Act,保護緊急狀態下的施救者,在加拿大,肯助人一臂之力的人很多,希望那個小年輕最後沒事 +2
              • 不敢吧,沒証。我的知識只有pop fiction。他有個女伴,旁邊還有商場保安,也沒給翻過來。我認爲臉朝下肯定憋氣,你覺得呢?
                • 首先打911,之後立刻做二件事,第一檢查呼吸是否通暢,呼吸道沒有被舌頭,異物堵塞,如果已經沒有呼吸,立即人工呼吸,第二檢查脈搏,如果沒有脈搏,立即心肺復甦,如果傷者已經明顯死亡,無施救可能,無需做上述任何一項
                  • 没有训练过,怎么说,都不行。 +1
                    • 沒有訓練過,就只能幫忙打電話了 +1
      • 即便进了医院也一样,我有在温哥华有2位朋友夫妻在国内都是是医生,发病看急诊时直接告诉接诊护士是心梗,压队才挽回一命
        • 值班護士還是得確定有心絞痛,心律不整,肩膀痛,冒冷汗,想吐…,這些明顯症狀,不會因為急診患者一句話,就立刻確診
          • 引导护士首先考虑率心梗争取了时间
    • 他早上跑步,气温不高. 心脏突然出问题,是因为血氧低吗?
    • 长期超负荷,心脏受不了,崩了
    • 前两个月新闻,有个打羽毛球的哥们心梗,就被正好在场的女医生CPR救活了。很多第一次或突然发作,能够施救就没事。最好有心脏除颤仪。
      • 对,前几个月国内同学圈发了个,也是在羽毛球馆一人突然倒地,正好我同学在场(他是心内科医生)还有他同事护士也在,当即CPR救了一命
    • 心脏用过头了,而且营养不良,对身体的微弱变化并不关心,像老大天天练习瑜伽还有练习打坐的人就能体会到是否气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