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加拿大和美國,是唯二國家,醫院普遍要求專科醫生,做完5或6年住院醫生訓練之後,再做一到二年fellowship,美國tier one的醫院,做2個fellowships的專科醫生,比比皆是,安省這幾年也在改變,現在即使是Peterborough,Oshawa,Belleville…這些社區醫院,

也開始要求醫生先做fellowship,再根據fellowship內容,決定是否任用,唯一和美國不同的,加拿大醫生基本只能根據公保內容,來提供服務,相對美國醫保彈性比較高,一個tier one醫院的專科醫生,能收的醫保極多(如附圖),因此能提供的服務內容也更豐富,誰優誰劣,很難真的分析清楚

: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好消息,安省医学院大规模扩招 +4
    https://info.51.ca/articles/1202848?wyacs=www-homepage

    未来三年,我们政府将拨款$3300万元用于增加医学院的学生名额。 从2024年开始,我们分别增加100个本科名额和154个研究生名额,而且这些名额都将优先考虑安省居民!

    省长福特表示: “太多的安省学生不得不出国学医因为安省医学院没有足够的名额,同时国际生在安省完成学业又不继续留在安省工作。因此,我们要扩大本科和研究生的医学名额,把合格的安省学生放在优先位置。为我们的社区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一代医生。”

    这是近10年来安省医学院最大的扩招!2023预算的新投资是建立在去年所宣布的增加160个本科和295个研究生名额的基础之上。 因此到2028年,医学院将一共增加1212个本科名额和1637个研究生名额!

    回顾历史:

    我们政府在2022年的财政预算当中,拨款$1.008亿元用以扩大并加速本科和研究生医学教育的推出

    2021至2022年度,拨款$3.42亿元用以增加5000名更高技能的注册护士以及职业护士,8000名个人护理工作者

    2022-2023年度,拨款$5760万在长期护理部门雇佣225名职业护士

    “增加医生和医护人员的数量可以让安省居民非常方便地在他们社区中获得世界级医疗服务。我们也将继续采用大胆地计划,扩大安省医疗团队,方便安省居民就医。” 安省卫生部长表示

    • 杯水车薪,聊胜于无。 +2
    • 提高安省住院医的待遇,才能把医生留在安省 +1
      • 住院医待遇与医生未来在哪里行医无关。 +1
    • 只有取消医学会的垄断和医学院招生名额限制才能解决缺医生的问题,绝不是收入高低的问题,中国医生和搞工程的收入差不多,并没有缺医生。 +5
      • 重要的先决条件是美加医生脱钩,加拿大医生不能到美国行医,或者美国不承认加拿大医生的license. 这样加拿大医生无处可去,只能在加拿大讨生活。否则加拿大培养再多的医生都跑到美国去,加拿大还是没医生。
        • 嗯,不如把医生、住院医乃至医学院学生护照都上缴政府统一保管
          • 嗯,这是打破美加医生系统一体化的另一种方法。不然如何增加加拿大医生的供给?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美国的收入和待遇比加拿大好,不少地方的税率比加拿大低,人就往美国跑。加拿大医院的医生没有假期,没有福利,没有pension,美国医院的医生都有这些福利,而且收入比这边高。 +1
              • 所以美国加拿大的医生收入差距不能差的太多。单方面增加加拿大医生供给,降低加拿大医生收入不能解决加拿大医生短缺的问题。 +2
              • 从哪里听来的? 医生没有福利没有Pension ? +1
              • 医生可能没有假期?住院医师一年六个星期假
                • 住院医有假期,拿到执照后就没有了
                  • 不是没有假,是休假期间不上班没钱赚了 +2
                    • 那是自雇的诊所医生吧,医院医生怎么可能没有benefit呢 +1
              • 福利退休金等应该看你是不是医院雇员,与你在美或加没关系,是雇员就有。不是雇员只是与医院有合同在那里工作,医生自己发账单给政府或保险公司的,就没福利,一切自理像自雇,但这样的估计有机会赚更多。
              • 美国旧金山搞计算机工资比加拿大的高多了,是有很多搞计算机的往美国跑,但现在各大学都扩招,都开计算机专业,加拿大现在缺搞计算机的吗?医生也同样,多招生,不怕他们去美国。 +1
                • 主贴ZF多给100个名额就皇恩浩荡了,如果真能多招扩招,就没有医生短缺的问题了。
                  • 觉得与医生协会也有关系,自保。以前有说与协会没关,是因为政府没预算给更多的实习医生位置等。那美国就比加拿大多很多医学院和学生,也没担心实习位置不够,尽管美国也有医学生名额限制。感觉是这制度出了问题
                    • 嗯,都有关系,医学院名额少,实习位置难寻,人才外流就免不了
                    • 美国人口比加拿大多很多,医院多,医学院多,教学医院也很多。加拿大没法跟美国比。 +1
                • 培养一个医生要花不少钱啊,培养出来就跑美国了,安省是当冤大头了 +1
                  • 缺医生不是因为医生都跑了,是因为政府没钱。如果医生多,看医生很方便,医疗开支必然增加 +2
        • 这个过分了。大家都是活人,为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国来加拿大,加拿大医生就不能去美国?
          • 我是帮助楼上网友实现他的理想。这是配套的方法之一。
        • 大幅度提高学费,大面积招生
          • 不如认可海外医生资格。可以想象三个月就有十万华人和十万印度医生
            • 认可海外医生资格也不会认可印度和中国的医生。这里连水管工的资格也不认中国和印度的,但认可英国和美国的。
        • 这好办,多培养呗,加拿大人到美国当医生,挣高工资。Waterloo的CS很多也去了美国,现在全民CS,CS不缺了吧。医生也同样,放开大量培养,很快就医满为患。 +2
          • 嗯,把以前中国培养医生的方法搬过来用,啥事都解决了。量大又便宜,管够。 +1
            • 赤脚医生只需3个月培训。
    • 加拿大不缺读医的人材,缺的是读医的名额,和以后对应的的职位,增加100名,真的只能说聊胜于无…,身边好几个朋友因为家医退休而找不到新家医,心里暗暗祷告自己年纪不轻的家医再多干几年… +2
      • 这个问题很快就可以解决了。 已经有新政策出来了。
        • 加拿大速度,不寄厚望….
          • 新政策已经出来,而且立即生效,最快今明年就会有所改善。
            • 可以展开说一下么? +1
            • 有什么政策,我的家医要准备退休了,正在找新家医,急!
    • 为啥不能一上本科就开始读医科,至少是医科方面吧。很多医学院的学生本科四年读些乱七八糟的专业,然后再上三年医学院,这四年纯粹浪费时间。 +2
      • 美加医学院的百年传统。做医生需要心智成熟,太年轻对病人和医生自己都不好。中国其实也在转向,虽然医学院是本科,但是现在进个像样的医院都得硕士博士 +7
        • 魁北克大学预科就可以直接读医学院。
          • 是滴,魁北克是法式的,跟北美格格不入。他们预科进医学院的要多读一年,所以顶多能省两年吧。
            • 按学制,安省大学生进医学院可以只比魁省晚一年。
            • 魁省: 中学5年 -> 大学预科(CEGEP) 2年-> 医学院
              • 这个医学院是5年(含一年医学院预科) +1
    • 以安省現在的狀況,如果增加的名額,以後都願意做家醫,那留在安省的可能性很高,如果是專科醫生,安省沒有足夠的工作機會,基本就是為平原省,西岸二省,美國培養人才,多投資醫院,增加fully founding 的專科醫師辦公室和手術空間,才是正途 +5
      • 说得极是。安省确实在建很多大医院,不过极慢。我们这儿一新医院,因为选址跟一个社区团体打了七八年官司,谢天谢地,总算是总到了头儿,没得再上诉了。
        • 加拿大和美國,是唯二國家,醫院普遍要求專科醫生,做完5或6年住院醫生訓練之後,再做一到二年fellowship,美國tier one的醫院,做2個fellowships的專科醫生,比比皆是,安省這幾年也在改變,現在即使是Peterborough,Oshawa,Belleville…這些社區醫院, +1

          也開始要求醫生先做fellowship,再根據fellowship內容,決定是否任用,唯一和美國不同的,加拿大醫生基本只能根據公保內容,來提供服務,相對美國醫保彈性比較高,一個tier one醫院的專科醫生,能收的醫保極多(如附圖),因此能提供的服務內容也更豐富,誰優誰劣,很難真的分析清楚

          :

          • 咱外行人不太懂。倒是知道一朋友家的娃做完两年家医住院医,在一家挺大的地区医院里面工作,嫌麻烦没开自己的诊所,说等老了在医院里干不动了再开 +2
            • 雖然多數醫學生不願意把家醫做為第一選擇,但是加拿大現在家醫只要2年訓練,相較於美國的3年,的確十分特別,尤其美國家醫系統是權,照分離,AAFP和ABFM各司其職,加拿大CFPC權限極大,是加拿大家醫最有力的靠山
              • 👍
              • 据说明年家医改三年
                • 哪里说的?记得看到过不会早于2027年。。。
                  • 听群里家长说的。刚查了一下,只是讨论,没有执行时间
                    • 不知道啥时执行。普遍预测对目前紧缺的家医将是一个重大打击,因为很多相近的专科比如内科和急诊麻醉等等只需要四年住院实习,但是看诊收费要比家医高很多。而且三年家医跟美国完全兼容,而美国家医跟专科等同,所以家医流失会更厉害。 +2
    • 家医的工作al 就能做,ai 学习能力比人强大多了,还能7/24小时上班。 +1

      以后应该用ai取代家庭医生
      • AI 不准确,省了100次的事儿,误诊一次就玩完了 +1
        • 你以为家庭医生不会误诊吗? +5
        • ai出错的几率远低于家医。
      • 出了医疗事故谁负责?马工负责? +2
        • 马工说出了事情保险赔。问题是谁给马工提供保险。
      • IBM大约10年前砸重金做医疗AI, 总部设看在波士顿,哈佛旁边,大约三四年前关张了,诊断不准。看会不会卷土重来吧。不过即使做成了,也只有医生能用,一个工具而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