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施一公谈为什么很难培养出大师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任何国家、社会一定有一批人,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等各个分支继续深造,为国家和人类去探索科学的前沿,“这一点需要‘脱俗’”。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工作学习 / 科技自然 / 施一公谈为什么很难培养出大师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任何国家、社会一定有一批人,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等各个分支继续深造,为国家和人类去探索科学的前沿,“这一点需要‘脱俗’”。
    • 姓施的知道什么是大师吗?他自己是大师吗?他培养出了大师吗! +2
      • 是需要有一批人去探索人类科学的前沿。当然俺们普通娃就是就业
        • 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前沿可以去探索了. 爱因斯坦放现在, 估计也要削尖脑袋去金融业.
    • 培养大师?如何培养?像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那样吗?
    • 大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施某张嘴就是要脱俗,显然就把热门专业看成庸俗之类了,算不上真正的大师。
    • 他自己都不是大师,还想培养大师肯定是想多了。他就是钻国家想发展基础科研的空子,忽悠来了世界一流的土豪设备,可惜方向错了。也是,太贵的领域没人做得起,一定会被淘汰。美国领先,所以颜宁先失业,看啥时能影响到国内吧。 +3
      • 颜宁已经在普林混不下去了吧,前段时间高调宣布再次回国,去深圳忽悠。
    • 环境那么差,没有基本的自由, 瞎BB +2
      • 我就问问, 爱因斯坦那会自由吗? 典型的拉不出粑粑赖茅房 +1
        • 他在瑞士专利局工作时很自由,一年写了6篇惊世骇俗的论文 +2
          • 就等你这句话, 那会美国更自由, 为什么美国当时没有出大师呢?
            • 美国二战前科技比欧洲落后许多,敦刻尔克后卖到英国的武器被英国大兵骂的够呛 +1
              • so
                • 战争中英国被迫无私转让尖端技术,战后疯狂抢夺德国科学家,才让美国赶上欧洲。然后麦卡锡时代又有顶级科学家流亡欧洲 +1
            • 战前美国盛行对知识的鄙视和实用主义,科学实力极弱。那时科学中心在欧洲,欧洲的科学中心在德国,美国被当时的欧洲人称为人类科学的盐碱地。 +1
              • 所以跟自由有个多大比例的关系?
                • 美国当时的基础科学学术环境远不如欧洲自由宽松 +3
                  • 教廷不自由, 也没妨碍伽利略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不过伽利略伟大的细节其实很多人未必知道. 不提了
    • 把施一公去掉, 这种话我已经听了至少一万个人说过 :)
    • 他是干啥的,做自媒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