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骂完了占便宜的叫花子党头目,再骂霉体:造谣不撒谎、骗人不作假的杰作

下面是Toronto Sun和HuffPost报道叫花子党头目两口子,1990年收入过12万,住政府补贴的廉租屋多年,被曝光后才离开。

Chow’s co-op controversy | Toronto Sun

Did Olivia Chow Really Live In Subsidized Housing As Her Opponents Claim? | HuffPost Politics

Toronto Sun把这个当Controversy,至少不是好事,HuffPost说叫花子党头目没有任何过错,甚至值得表扬。

神奇的是,它们的结论依据的事实,基本是一样的。

大部分人看新闻不会像看课本那样仔细,会遗漏掉某些细节,得到大概的主题思想。

Toronto Sun的报道给我的印象是,这是政府补贴的廉租房,叫花子党头目是高收入,尽管补了差价,住这不合适,但警察等调查后认定没有任何犯罪和违规。

HuffPost说,这是政府补贴的廉租房,高收入可以住,实现不同阶层人混居,叫花子党头目是高收入,补了差价,完全可以住这,警察等调查后认定没有任何犯罪和违规,而且带头实现不同阶层人混居,值得表扬。

我先看的Toronto Sun,认为假定100个单元的廉租房,应该住100户穷人,就算两口子按市场价租了一套,还剩多少给穷户?是不是霸占了一个穷户的房子?

而没违反规定不等于有道德,钻空子占便宜的人有的是。比如保守党曾经的头目呕吐还是谁,用党费报销自己的托儿费,畜堕就不知道沾了多少便宜,捡最轻的说,用公款请保姆,花公款7000,买了个300的秋千给自己小孩玩。

但是看了HuffPost就有点糊涂了,赶快像看课本那样,把两个报道反复仔细地看几遍,发现了窍门,HuffPost造谣不撒谎骗人不作假的窍门。

HuffPost说两口子补了差价的原文:

Layton initially paid $800 per month for the three-bedroom apartment but prior to the controversy he voluntarily upped his rent by $325 a month to avoid getting subsidy benefits he didn’t need.

(意译:一开始付$800,后来主动补了$325,按市场价租金)

如果没有像看课本那样仔细的话,会容易忽视掉initially一词,只得到这段话的主题思想:他按市场价租的廉租房,没有沾便宜。

而Toronto Sun是长篇大论:

Based on the premise families should pay no more than 30% of their income on rent, Kerr observed, a family of five or six with an annual income of $40,000 to $50,000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carry the $800-a-month apartment, Chow and Layton were occupying.

Layton was troubled by all this. He told Kerr he had struggled with his conscience about staying in the apartment.

For that reason, 17-19 months after moving into the three-bedroom apartment with Chow, he had, either as of January or March, 1990 (media accounts at the time vary), begun paying a $325-a-month “voluntary surcharge” — the only tenant to do so — to offset their portion of the mortgage subsidy from the federally-funded 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

(意译:他一开始按低收入家庭付$800,在搬入廉租房17-19 months后,心里过意不去才主动加钱$325)

因为这段很长,即便粗粗的看,也能得出他们沾了便宜的主题思想。

HuffPost没有撒谎,它也说了两口子没有一开始按市场价租房,但让读者留下了相反的印象,是因为它没有强调这一点,没有像Toronto Sun那样长篇大论,用具体的17-19 months数据,说明他们沾了多长时间便宜,而只是用initially一语轻轻带过。而且,HuffPost也没有提两口子是不是因为心里有愧才补交的。

1990年家庭收入12万,一年的收入当时就买一套房,相当于现在的40万,已经是高端中产了,所以HuffPost接下来夸这两口子富人,能和付不起市场价房租的穷人济济一堂,是多么高尚!

其实,如果仔细反复地看HuffPost的报道,不看Toronto Sun,也能得出两口子占便宜的结论,Layton initially paid $800 per month说明他们一开始没有市场价租房,当然就没有和穷人济济一堂的高尚目的了,可惜大部分人不会看的那么仔细。

而两篇报道都没有说,他们是否也补了占便宜的那段时间的房租――大部分读者,也不会对一个新闻报道这样浮想联翩深思熟虑。应该是白赚了,否则HuffPost肯定会明确地说两口子没有沾一分钱便宜。

毫无疑问,HuffPost出了篇造谣不撒谎、骗人不作假的杰作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社会政治 / 骂完了占便宜的叫花子党头目,再骂霉体:造谣不撒谎、骗人不作假的杰作 +8

    下面是Toronto Sun和HuffPost报道叫花子党头目两口子,1990年收入过12万,住政府补贴的廉租屋多年,被曝光后才离开。

    Chow’s co-op controversy | Toronto Sun

    Did Olivia Chow Really Live In Subsidized Housing As Her Opponents Claim? | HuffPost Politics

    Toronto Sun把这个当Controversy,至少不是好事,HuffPost说叫花子党头目没有任何过错,甚至值得表扬。

    神奇的是,它们的结论依据的事实,基本是一样的。

    大部分人看新闻不会像看课本那样仔细,会遗漏掉某些细节,得到大概的主题思想。

    Toronto Sun的报道给我的印象是,这是政府补贴的廉租房,叫花子党头目是高收入,尽管补了差价,住这不合适,但警察等调查后认定没有任何犯罪和违规。

    HuffPost说,这是政府补贴的廉租房,高收入可以住,实现不同阶层人混居,叫花子党头目是高收入,补了差价,完全可以住这,警察等调查后认定没有任何犯罪和违规,而且带头实现不同阶层人混居,值得表扬。

    我先看的Toronto Sun,认为假定100个单元的廉租房,应该住100户穷人,就算两口子按市场价租了一套,还剩多少给穷户?是不是霸占了一个穷户的房子?

    而没违反规定不等于有道德,钻空子占便宜的人有的是。比如保守党曾经的头目呕吐还是谁,用党费报销自己的托儿费,畜堕就不知道沾了多少便宜,捡最轻的说,用公款请保姆,花公款7000,买了个300的秋千给自己小孩玩。

    但是看了HuffPost就有点糊涂了,赶快像看课本那样,把两个报道反复仔细地看几遍,发现了窍门,HuffPost造谣不撒谎骗人不作假的窍门。

    HuffPost说两口子补了差价的原文:

    Layton initially paid $800 per month for the three-bedroom apartment but prior to the controversy he voluntarily upped his rent by $325 a month to avoid getting subsidy benefits he didn’t need.

    (意译:一开始付$800,后来主动补了$325,按市场价租金)

    如果没有像看课本那样仔细的话,会容易忽视掉initially一词,只得到这段话的主题思想:他按市场价租的廉租房,没有沾便宜。

    而Toronto Sun是长篇大论:

    Based on the premise families should pay no more than 30% of their income on rent, Kerr observed, a family of five or six with an annual income of $40,000 to $50,000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carry the $800-a-month apartment, Chow and Layton were occupying.

    Layton was troubled by all this. He told Kerr he had struggled with his conscience about staying in the apartment.

    For that reason, 17-19 months after moving into the three-bedroom apartment with Chow, he had, either as of January or March, 1990 (media accounts at the time vary), begun paying a $325-a-month “voluntary surcharge” — the only tenant to do so — to offset their portion of the mortgage subsidy from the federally-funded 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

    (意译:他一开始按低收入家庭付$800,在搬入廉租房17-19 months后,心里过意不去才主动加钱$325)

    因为这段很长,即便粗粗的看,也能得出他们沾了便宜的主题思想。

    HuffPost没有撒谎,它也说了两口子没有一开始按市场价租房,但让读者留下了相反的印象,是因为它没有强调这一点,没有像Toronto Sun那样长篇大论,用具体的17-19 months数据,说明他们沾了多长时间便宜,而只是用initially一语轻轻带过。而且,HuffPost也没有提两口子是不是因为心里有愧才补交的。

    1990年家庭收入12万,一年的收入当时就买一套房,相当于现在的40万,已经是高端中产了,所以HuffPost接下来夸这两口子富人,能和付不起市场价房租的穷人济济一堂,是多么高尚!

    其实,如果仔细反复地看HuffPost的报道,不看Toronto Sun,也能得出两口子占便宜的结论,Layton initially paid $800 per month说明他们一开始没有市场价租房,当然就没有和穷人济济一堂的高尚目的了,可惜大部分人不会看的那么仔细。

    而两篇报道都没有说,他们是否也补了占便宜的那段时间的房租――大部分读者,也不会对一个新闻报道这样浮想联翩深思熟虑。应该是白赚了,否则HuffPost肯定会明确地说两口子没有沾一分钱便宜。

    毫无疑问,HuffPost出了篇造谣不撒谎、骗人不作假的杰作

    • 这就是媒体误导观众的常用技巧:似乎告诉你“事实”,但是另外一些重要的事实却故意隐瞒不说,以误导观众。人民党的MB攻击PP以及宣传自己也是这样的套路。(#15456423@0) +8
      • 高收入霸住廉租房,确实不违法。现实有很多违理不违法的事,住豪宅开豪车去food bank领免费食物就不违法 +3
        • 法律其实是很低的要求,而道德的要求则高于法律。对政治人物的要求应该比较高,不能仅限于法律。 +2
        • 加拿大鼓励人向善,
          并且坚信恶行为没有人效仿(当然不排除理想落空)。开豪车领福利的可以理解为体验生活,并希望不久的将来通过大笔捐款回馈社会。是否引起榜样作用,产生类似纽约华人区倒卖的情况。不得而知。加拿大相对好点,大多数移民两三年后生活步入正轨开始缴税捐献。林顿的做法首先考虑肯定是亲近基本盘选民,其次家庭财务安排出现漏洞,及时补足就可以了。公开无限猜测其行为动机不是加拿大人常有的心态。
    • 有回复没法改了,在博客文章最后,加了段总结 +5

      两篇报道大部分事实相同,假定全都是事实,总结一下,HuffPost骗人的技巧是:

      · 淡化负面事实

      那个initially的例子。

      · 忽视负面事实

      没有提两口子是不是因为心里有愧才补交差价。

      · 突出渲染正面事实

      在提到他们补差价时,这样说:prior to the controversy he voluntarily upped his rent by $325 a month to avoid getting subsidy benefits he didn’t need.(避免得到他不需要的福利,在曝光前自愿交的),以显示其良好人格。

      大篇幅描述高收入的两口子和穷人住一起很了不起,并引用廉租房高管赞扬他们的话,就像骗子拿科学家背书一样,非常有说服力!

      HuffPost出了篇造谣不撒谎、骗人不作假的杰作,硬是把一个占便宜的富裕小人,描述成愿意和穷人济济一堂问寒问暖的圣人。

      • "心里有愧"是无法证实的. 我理解大多数加拿大人发现出错只会说oops, sorry, how much I owe you, it's ok, here you go.然后该干嘛干嘛,忘得干净。
    • · 另外一例造谣不撒谎、骗人不作假的科学研究:吃肥肉会长胖 +3

      所有人都认为吃肥肉会长胖吧,那就推荐左左拍的TVO纪录片:True and Lie中的The influencer一集,和现在太像了:科学家被大公司收买造假,政府背书推广,假“科学”成了全球的健康指南――50年代的事情。

      脂肪是怎么被栽赃成肥胖的元凶:美国某著名科学家研究了大量数据,证明脂肪和肥胖正相关,被美国政府FDA收入其健康指南,基本上就是全世界的健康指南了。另外一个英国科学家也研究了大量数据,证明肥胖和糖有关,就受到打压,好像是被解雇了还是被退休了。

      减少脂肪摄取很多年后,因为美国人仍然很胖,就有科学家重新研究那个科学家的论文,发现他故意忽略一些国家的数据,比如法国人吃脂肪多但不肥胖。

      不幸的是,直到现在,几乎所有人还是认为吃肥肉会长胖。

      ​​​​​​​
      • 这个3果研究得很清楚,生酮。科学界按科研经费出成果,笑笑就可以了。我从来没停止过摄取肥肠,医生也没说什么。
    • 如果叫花子党两口子补齐了占便宜的17-19 months房租,真得就是圣人了,为什么没有?――听我造谣污蔑娓娓道来吧――― +5
      两个报道说的都是这两口子结婚后租房的事情,Toronto Sun提到婚前他们两个也是住在这里,收入也不低,似乎暗示他们也不该住这,但没有深究。不过也许这是他们没有补交占便宜的17-19 months房租的原因,因为如果补了这部分,就得补婚前所有的房租,那是很大一笔钱,舍不得,就从良心发现的那天开始补,良心发现前的事情就算了,呵呵。当然这是推测,智忧者可以说我造谣污蔑。。。。
      这段也加到博客文章了
      • 圣人不至于,他这种相当于自掏腰包竞选了。住那里肯定孩子上不了好学区,华裔妻子心里委屈。
    • 当年损害贫困房客利益为自己谋福利,现在要损害房东利益为房客谋福利,你信吗? +3
      • 房东房客闹翻了总得有人调停。怎么能骂调停人呢?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狐狸分饼》
        【动画剧情】小狐狸为小熊兄弟分饼,乘机吃掉饼而佯装生病。小熊他们信以为真,送狐狸去医院治病,途中小狐狸逃跑。小熊兄弟在寻找狐狸时,不慎掉下陷阱,小狐狸闻声而来救了小熊兄弟。欢迎订阅MiguTV电视剧频道 https://goo.gl/RhmG1A欢迎订阅咪咕熊猫 MIGU PANDA https://goo.g...
    • 唉,这帖子一天多了,这么“抹黑”叫花子太后和权威霉体,也没有一个来辟谣的,但却在别的帖子鸣冤叫屈,当面说不过,背后愤愤不平? +3
      • 你这种叉着腰跳脚骂街的文风,谁愿意理你?我理你,是看到版主居然给你加了个粉星星。肉脸在每次受关注的选举中,都把自己变成了边缘,无一例外。 +4
        • 你说的的确事实。多伦多在一次又一次"主流"得胜的同时走向堕落也是事实。现在哪个小区没有车从 drive way 偷走已经很稀罕。零元购已经发生在多伦多....渐成'主流" +6
        • 哪条骂错了?不愿意理却在别的贴里哭诉造谣抹黑,一句话都能自扇嘴巴,还以随大流为荣,智忧党人无疑😄 +2
        • 出精了,肉脸喜欢的风格
    • 右派媒体Sun是大力反邹的,也没反出名堂。被楼主“阴谋论”的Huffpost只是列出Sun没提的事实:该合作公寓的设计旨在有市场价入住比率,并鼓励之,以免住满低收入家庭,防止贫民窟化。再看当时1990年2月市场价就约$800,那个区还更低些。

      住在Javis那个穷人区,$800都多了,说他占便宜了,其实可笑。此事属于反对派利用媒体炒作,如同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多伦多10月的市场价(2月约$800):

      https://www03.cmhc-schl.gc.ca/hmip-pimh/en/TableMapChart/Table?TableId=2.2.11&GeographyId=2270&GeographyTypeId=3&DisplayAs=Table&GeograghyName=Toronto

      • 首先,反政客只要反得对,就要大力主持。其次,支持你这种摆事实而不是干嚎“抹黑啦造谣拉”的帖子。我就等着看有几个支持你看法的,再和你讨论。。。。 +1
        • 我有朋友在药店工作。药店被偷被抢也就算了,持刀抢劫也算了,已经发展到持枪抢劫了。药店老板怕影响生意,都不让员工对外说。抢劫药店事件极少被"主流"报道 +1
          • 太可怕了。法律如同虚设。
      • 正因为如此,极力反对她的媒体也没敢得出结论说他们夫妇 “占了便宜” 或 “贪了便宜”。 +1
        • ?媒体不是都是左的吗?怎么可能极力反对她?
          • 媒体当然有左中右,拿这个找事的就是反对她的 +1
            • 加拿大还有右派媒体吗?
        • 占便宜这话伤人,是道德判断,不等于事实不存在。你看到一个人偷东西,没说他是小偷,不等于他没偷东西
      • 现在恐怕没有什么右派媒体了。
      • 你的链接里3房最新的市场价是$2,018, 这个价钱能在178 Jarvis Street附近租到3房吗?明显不可能的事。它附近现在出租的apartmenyt 3房$5200,所以当初的$800也不可能在附近租到房。
        77 & 99 Gerrard Street West is an apartment for rent in Toronto, ON. This listing has 5 units. The units have 1 to 3 bedrooms. It has 1 to 2 bathrooms. View pictures, amenities, and contact the landlord.
        • 当时市场萧条,与现在房价速升无可比性。而reddit上回忆那时与1994的市场价一致,还偏低(萧条时链接值比市场高,反之现在比市场低): In 1994 I rented a one bedroom apartment with a separate dining room, living room for $612 right at College and Spadina
          • 他们俩是88年住进那个3房的,当时房市可是非常火爆的。
            • 1988年他俩无论是以穷人身份入住的,还是以市场价入住,都无可非议,他们入住没做假。即使后来曝光他高工资住Co-opop的媒体,也没能说“占了便宜”,搬出来时他丈夫说离开的原因找/买房而非因媒体曝光。他们实际没错,被《竞选州长》式的攻击所害。
              从入住到搬出来总共不到两年。
              • 便宜这话伤人,是道德判断,不等于事实不存在。你看到一个人偷东西,没说他是小偷,不等于他没偷东西
                • 媒体从来不是因为伤人就不说了,而是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更多可指责的,所以这个事件上升到最高,也只不过是个 controversy。
      • 等了一天也没几个发帖支持,也没有一个点赞。光看你的观点,廉租房租价和市场价差不多,那么问题1:廉租房意义何在?2.为什么加了$325?现在加$325房租都不是小钱,更何况30多年前。
        • 他们唯一的controversy是住了1年多有政府补贴的住屋。自己工资涨了,主动加$325,无可非议,此事只是一个controversy,没有更严重的过错。
          • 你是智忧还是德忧,哪里提到他们是长工资才加钱的?
    • 你需要买镇静剂,反社会趋势太明显。很多时候都怀疑战忽局派来搞颠覆民主社会的 +2
      • 反智忧党=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