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又一幕新移民自杀悲剧:华社该如何办?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加国无忧 2006年05月16日,来源:本网编辑
据今天的《星岛日报》报道,近日,在多伦多又发生了一场新移民悲剧,这是继前年耿朝晖跳楼事件以后的又一幕新移民的自杀事件:上星期五,来自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宋春萍女士因身患绝症无钱医治而自杀,丈夫王圣璸和孩子面对此情此景束手无策,连最基本的殓葬费都无法支付。为此,华谘处今天会宣布新设立的慈善捐款帐号,号召多伦多华人社区再次显示爱心……

据报道,王圣璸、宋春萍夫妇5年前移民加拿大时,两人带了5万美金的积蓄。然而,丈夫王圣璸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妻子宋春萍则在车衣厂打时薪才6元的工,积劳成疾,终于在今年初患上了肺癌。她从上个月25日起接受化疗,但前期的化疗疗效并不显著,第2期的化疗费用达25,000元,而他们购买的医疗保险正好到本月停止继续付款。于是,万念俱灰的妻子宋春萍在绝望之中,于5月12日在自家的楼梯口上吊自杀。

目前的情况是,殡仪馆的安葬费用这一家都出不起:妻子宋春萍的银行帐户里有3,000多元,但现在被冻结无法取出,丈夫王圣璸的银行帐户只有不足2,000元,完全没有能力支付殓葬费。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希望善心人士伸出援手。

怎么办?本地的华人社区如何援助丈夫王圣璸和他的孩子?就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与最近的钟道昌事件、冯波事件多少有所不同,这一次我们华人社区在为丈夫王圣璸和及其孩子伸出援手之际,多少应当考虑到如下因素:

第一,这是一起自杀事件,从西方主流媒体的一贯做法来看,对于自杀事件媒体通常并不过份渲染,这是为了让人们珍惜生命、避免以后尽可能少地发生自杀事件的必要之举。所以,华文媒体若对此事件作过份的煽情的宣传,将是不恰当的;

第二,死者虽然已去,生不再来,但活着的,要坚强地生存下去。眼下,丈夫王圣璸毕竟是正当壮年的成年人,我们华人社区更应鼓励他,让他具有在加拿大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这次华人社区的伸援手和显爱心,不应当是捐款越多越好,而是应当在围绕如何帮助这个家庭重获新生这一点上,做得更好。

为此,笔者认为,这次华人社区对王圣璸父子的援助,除了捐出宋春萍女士的殓葬费用以外,是不是可以在其他方面多作一些考虑:如华人在多伦多的就业培训机构很多,是否可以考虑为王圣璸提供恰当的免费培训;还有,王圣璸和宋春萍夫妇的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华人社区能否提供一些帮助,以免除王圣璸的后顾之忧,也使宋春萍的灵魂得以安息。

另外,关于捐款活动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华人社区的捐款活动已经举办过三次了(分别为钟道昌、梁少芳和冯波)。我想,这次为王圣璸父子的捐款活动,最好有一个捐款的目标,到底为王圣璸父子捐多少款合适。不要搞成一切都是媒体煽动起来,捐款多少与媒体报道的煽情程度成正比:这也并不合适吧?

(赵平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社会 / 又一幕新移民自杀悲剧:华社该如何办?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加国无忧 2006年05月16日,来源:本网编辑
    据今天的《星岛日报》报道,近日,在多伦多又发生了一场新移民悲剧,这是继前年耿朝晖跳楼事件以后的又一幕新移民的自杀事件:上星期五,来自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宋春萍女士因身患绝症无钱医治而自杀,丈夫王圣璸和孩子面对此情此景束手无策,连最基本的殓葬费都无法支付。为此,华谘处今天会宣布新设立的慈善捐款帐号,号召多伦多华人社区再次显示爱心……

    据报道,王圣璸、宋春萍夫妇5年前移民加拿大时,两人带了5万美金的积蓄。然而,丈夫王圣璸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妻子宋春萍则在车衣厂打时薪才6元的工,积劳成疾,终于在今年初患上了肺癌。她从上个月25日起接受化疗,但前期的化疗疗效并不显著,第2期的化疗费用达25,000元,而他们购买的医疗保险正好到本月停止继续付款。于是,万念俱灰的妻子宋春萍在绝望之中,于5月12日在自家的楼梯口上吊自杀。

    目前的情况是,殡仪馆的安葬费用这一家都出不起:妻子宋春萍的银行帐户里有3,000多元,但现在被冻结无法取出,丈夫王圣璸的银行帐户只有不足2,000元,完全没有能力支付殓葬费。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希望善心人士伸出援手。

    怎么办?本地的华人社区如何援助丈夫王圣璸和他的孩子?就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与最近的钟道昌事件、冯波事件多少有所不同,这一次我们华人社区在为丈夫王圣璸和及其孩子伸出援手之际,多少应当考虑到如下因素:

    第一,这是一起自杀事件,从西方主流媒体的一贯做法来看,对于自杀事件媒体通常并不过份渲染,这是为了让人们珍惜生命、避免以后尽可能少地发生自杀事件的必要之举。所以,华文媒体若对此事件作过份的煽情的宣传,将是不恰当的;

    第二,死者虽然已去,生不再来,但活着的,要坚强地生存下去。眼下,丈夫王圣璸毕竟是正当壮年的成年人,我们华人社区更应鼓励他,让他具有在加拿大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这次华人社区的伸援手和显爱心,不应当是捐款越多越好,而是应当在围绕如何帮助这个家庭重获新生这一点上,做得更好。

    为此,笔者认为,这次华人社区对王圣璸父子的援助,除了捐出宋春萍女士的殓葬费用以外,是不是可以在其他方面多作一些考虑:如华人在多伦多的就业培训机构很多,是否可以考虑为王圣璸提供恰当的免费培训;还有,王圣璸和宋春萍夫妇的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华人社区能否提供一些帮助,以免除王圣璸的后顾之忧,也使宋春萍的灵魂得以安息。

    另外,关于捐款活动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华人社区的捐款活动已经举办过三次了(分别为钟道昌、梁少芳和冯波)。我想,这次为王圣璸父子的捐款活动,最好有一个捐款的目标,到底为王圣璸父子捐多少款合适。不要搞成一切都是媒体煽动起来,捐款多少与媒体报道的煽情程度成正比:这也并不合适吧?

    (赵平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他们是移民,难道看病要交钱吗?
      • 搞不清,也许癌症化疗不包含在内?
        • 我认识的一些化疗、放疗病人几乎都是没花钱。只有一个得血癌的因用药特殊只花了400多,其余的都是政府花。刚打电话问了几个人,他们也很奇怪:有健康卡为什么还要自己花钱?搞不懂?
          • 她前期所做的4轮化疗药物是免费的(第一期化疗计划是6轮,买药自己买,当时有医疗保险,自己拿20%),
            她前期所做的4轮化疗药物是免费的(第一期化疗计划是6轮,买药自己买,当时有医疗保险,自己拿20%),到第5轮时CT结果显示癌变多,变大,医生在4月25日让化疗停止一个月,让5月25日再去.4月中旬一次化疗时,医生说要换新药,医生助理,社会工作者马上过来询问医疗保险,然后社会工作者让药剂师查新药价钱.结果是每月$25000, 于是社会工作者又查询宋春萍医疗保险卡是否还有效.当时被告之还有效,结果医疗保险卡到本月9日去买药时得知已经停止.
      • 化疗太痛苦了。。。
      • 这类疑问,不适合提出来吧?中国人生存艰难,很大程度都是中国人自己对外弃争的习性造成的。
        • 北极狗语?不懂
          • 多说一句。就为堵某些人的嘴。有何疑问,尽可提出。没疑问,就闭嘴。
      • 出院在外的所有药费都要自己出的。不过政府好像有一个项目可以补助低收入家庭的。
      • 我认识的一些化疗、放疗病人几乎都是没花钱。只有一个得血癌的因用药特殊只花了400多,其余的都是政府花。刚打电话问了几个人,他们也很奇怪:有健康卡为什么还要自己花钱?搞不懂?
    • 这个不幸家庭的情况,比冯波家困难得多。大家不能坐视。
      上海人的互助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 这个地域贴不是一般的烂
      • 这话说得。。。。!
    • 来了5年了,连个term保险都没买,没啥好说的:(
      • 没有的人还不少吧...
      • 如果已在工作单位买了团体的Term保险,还有必要自己再买一份个人的Term保险吗?谢谢!
        • 看你自己个人需要,
        • 赶上你换工作的档口有事了呢?
          • 谢谢!看来有必要自己再买一份个人的Term保险。
      • "...而他们购买的医疗保险正好到本月停止继续付款。"一旦查出有病,就不会再有保险公司肯卖给你保险了
        • 她早就该买了,买上两年,自杀也有的赔。
          • 可能你有高薪工作所以什么都是早就应该啦....那些打工刚刚够生活的人就是没这笔开资...个人情况不同,多说无易
            • 每个月10元, 这是保障你和你的家人的,你说得没错,多说无易
            • 没钱保险才重要.
    • 不是一般的烂文。
    • There are many sources they can get assistance from but it seems like they didn't do enough research. I think there are a few 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this tragedy.
    • WHAT?丈夫王圣璸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虽然很同情他们,但是一个家庭让太太一个人工作5年也是压力够大的,专业工作找不到LABOR工可以做一下帮一下太太分担压力。很多癌症病人都是心情不好压力太大造成的。
      • He has a part-time labour job.
    • 本不想说什么刻薄话的,但一个东北男人能够在家安心被老婆打labour工养五年???!!!现在又能张嘴向社会要钱要捐助,偶实在无法同情这样的人!
      • 冲着孩子,可怜可怜他们吧。
        • 小孩子可怜,这个男的是一点都不值得同情的。
        • 楼下说了,人家是“自家的楼梯”,可见是当年的五万美元换了加币买了房子的。这几千块钱完全可以从银行借。何况退一万步说五年了房子升值多少啊,卖了不什么都有了?
          别跟大伙儿说卖不掉来不及之类的。偶同事刚卖了房,前后一个星期都不到!

          同情死者但绝不同情活着的男人,不配!
          • 人家即使是租的房子也可以说“自家的楼梯”, 另外即使是自己的房子, 两个人签的字,有一个人死了, 你那房子也不是说买明天就可以买成。
            • 跟银行借款也不行???何况如果当年的五万美元没买房子,两个人都打工收入再低再不稳定也不可能消耗掉当初带来的钱。
              这报道写得严重误导,没法儿不让人心存芥蒂
          • 一家三口, 只有一个人的织衣LABOR收入, 5万美元可以支持多长?还买房?
            • o He has a part-time labour job. -diao_david(Digger); 12:29 (#2973263@0)Reply
      • 报道中间有的事情没有写清楚,也没有必要这样揣度。我知道的是男的一直在做 Labour 工,只是工作很不稳定。
        • 如果你认识当事人,真心想帮当事人,另开个帖子把情况说清楚。不要引用那些媒体的报道,除了负面作用一无是处。
          不过坦白的说,当初当事人自己上网发帖子求救的时候已经给人很不好的感觉了。

          将心比心,妻子刚刚走不说自己多方想办法渡过难关却想着上网发帖,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以往的一些事情都是别人发起呼吁,哪里有自己上来的。还有这个心思显然是没到真的无计可施的地步。
          • 同感.
          • 感觉就是这样,动不动就向社会伸手要钱
          • 如果不到无机可施的地步,他妻子舍得抛下这个家而自杀吗?上网发贴求救不也是一种方法度过难关吗?他如果不向别人求救,别人又如何知道他家的情况,为他提供帮助?
            如果你不愿捐款,或不赞成他向别人求助,也可以提些建议,看是否能在财务以外的方面帮到他,而不应该在这里冷言冷语,特别是在他刚失去一个亲人,最最悲痛的时候。你在这贴这么多贴与人辩论,咄咄逼人,争强好胜,看不到一点慈悲心。你以为别人上网就都是无聊打发时间吗?
            • 你质问得很好,偶确实对这件事有些看法,也确实说了些不中听的话。但偶没有阻拦那些愿意帮助的人,偶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感觉而已。
              偶也承认当事人有苦衷,偶也不是看不到当事人眼前的困难。所以偶一直在问,当事人的房产为什么不能暂时抵押一下跟银行贷款解燃眉之急?为什么一定要向华人社团伸手?

              也许这都不是当事人的本意,这也是受媒体之累。但专业慈善团体不是更好的选择么?银行真的帮不上忙么?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呢?也许偶还是太传统太爱面子。偶的思维还停留在自己想办法渡难关的阶段。因此偶就是理解不了一个人在那样的悲痛下怎么有能力有心情上网发帖子的。相信有这种感觉的不止偶一个。

              偶当初看到当事人的帖子是觉得有些不齿的,但偶没有到网上来说什么。偶觉得丧妻的哀痛还是很沉重的。做人的标准不同不等于就必须要求别人都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为处事。所以偶选择了沉默。

              但媒体的介入把这件事情搞得太变味道了。而且媒体的错误报道更加引发了偶对这件事的不好的感觉。所以偶说出来了。偶不是情商很高的人,一直也学不会难得糊涂。生活中也经常得罪人,所以偶知道偶一说话就会被砸。但偶还是要说,真的想帮这一家的人要多做些实事。要么默默无闻的帮一把,要么说清楚让更多的人理解为什么应该帮。单纯批评个别人如偶缺乏同情心是于事无补的。
              • 是.我第一次看到那帖子还以为是个坑呢.怎么也想不到LG能这样.但第二天看到莱茵河的帖才知道是真的有人自杀身亡.后面的发展更是让我觉得跟不上发展.只能说每个人帮人的标准不一样,现在连问清情况再决定都要让人指责,无言.
                • 第一个贴我记得是russell发的,我感觉是朋友代发的。
    • "自家的楼梯口",看来是有自己的房子的.如果这样的话,不到一万的钱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可以从银行借啊.唉,没啥说的.............
      • 不会已经买房了吧?不是说一点周转都没有的样子吗.
      • 应该是租住的房子。拜托不要这样咬文嚼字,给逝者多一些尊重吧。
        • 俺只是悲哀,为这夫妻之情而悲哀.
          • 同感。
      • “自家的楼梯口“ - 用你的话应该怎样说?
      • 房子是买了的。 还有租客。 不到万不得已不应该请求社会的援助,这是为人的准则。谁也不是印钞票的。
        • 支持!
          • exactly
    • #2973639
    • 别舍不得掏钱,办一个reversemortage殓葬费就出来了
    • 楼上这些言论真让我觉得心寒啊!捐点钱又不影响我们日常的生活,他们一家已经够不幸的了,还有这么多人说风凉话。
      • 真正不幸的需要帮助的人在哪里?远的不说,就看看自己祖国那些贫困边远地区的上不起学的孩子,那些没钱治病等死的父老乡亲,哪个不比这更惨更值得帮?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何况还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吧。凭什么别人只能掏钱不许发问
        • 同意楼上的。来了5年,男的还没有工作?可能吗?舍得让女人打6刀的工?什么烂男人。捐助可以,可也不能乱用同情心,大家也不是慈善家,捐不完的款,该找谁找谁,谁爱捐就捐。
        • 现时不是讲理的时候。捐也好不捐也好,别掀口水仗了,让逝者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