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含蓄: 反对“侵略”还是选择进步 ——由胡适导师讲学、北京不建迪斯尼乐园和“网络殖民”说开去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作者:含 蓄

——由胡适导师讲学、北京不建迪斯尼乐园和“网络殖民”说开去

  近几个月,由于纽约遭遇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直至开战,网上关注的言论颇多,
最后人们的论辩越发超出恐怖和战争的范围,引申到中国自身的问题上来。一位据
说会讲美国话的强烈爱国人士,例数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人物典故,警告国人切莫被
美国的糖衣炮弹蒙蔽,切莫向美国的文化侵略屈服。特别地,举出胡适博士曾请来
自己在美国的导师,到中国讲学,在该笔者的文中,胡博士的“行径”简直与“卖
国”就是五十步一百步的区别。

  另一则消息,北京贾书记宣称北京将不建设迪斯尼乐园,网上立刻有人呼应,
花我们的钱,赚我们的钱,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让美国文化在中国的首都扎根?休
想!还听说国内一些知名学者,在提醒人们警惕美国的“网络殖民”。于是,捍卫
中国文化,反对美国受惠,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一种强烈的爱国呼声。

  首先想搞清楚一个概念,文化是什么?侵略是什么?文化能侵略吗?文化交流
涉及主权吗?对于文化交流是否要草木皆兵?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侵略,指侵犯别国领土、主权,掠夺别国财富,奴役别国人民,以及干涉别国
内政等行动。侵略涉及的是领土、主权、国民。而文化,只是人们创造的有形的或
者无形的财富,是被人们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再交融再碰撞,也无论如何“高攀
”不上“侵略”二字。换句话说,即只要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们,甚至引入种族的
概念,只要是中华民族后裔,在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这片土地上用行得通的方
式过着自己的日子,用行得通的方式统治自己的中国,维护着中国主权,没有被大
概念中华民族以外的外族别国奴役,没有受到主权领土侵犯,就谈不上被侵略。即
便胡适的美国导师以及他的衣钵传人,把全中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全盘美化”了,
也只是中华民族“变质”,而非被侵略。我们可以讨论要不要意识“美国化”,也
大可不必讨论要不要“反侵略”的问题。即便孩子们看迪斯尼卡通,崇拜迪斯尼人
物,逛迪斯尼游乐场,和我们今天穿西装打领带,坐搪瓷抽水马桶,本质上是一样
的事情。即便人人应用互联网,未来的中国人没有电脑网络就觉得无所适从,也只
不过和我们今天看美国人发明的电视,打美国人发明的电话,坐美国人发明的飞机
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

  如果一定要用某些人的说法,说我们被文化“侵略”,那么我们几千年来一直
被“文化侵略”着。我们又何尝没有“侵略”别人?按照某些人的逻辑,鉴真大师
东渡是不是去进行“文化侵略”?唐玄奘历尽千辛万苦跑去西天取经,是不是找上
门挨打?郑和犯了哪门子神经?中国共产党又凭什么拿马克思列宁当祖师?

  我们不经常说,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文化的交流
和碰撞不涉及主权,反而关乎生存和发展!如果一定要按照某种逻辑说话,那么我
们需要“侵略”,我们更需要“侵略”别人!

  当我们要捍卫一种东西的时候,是否要首先搞清楚我们捍卫的主体是什么?我
们现在这些强烈的爱国者,他们是否知道,他们口口声声要保护不被侵犯和染指的
文化到底是什么?他们以为世上还存在着纯粹的地道的原汁原味的祖宗之法不可变
的中华民族文化吗?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无形的精神和有形的物质的总合,要附着在
人的身上,才有其具体意义。中国文化,自然是产生于、附着于中国人身上的。如
果单纯从法律意义上说,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人,如果从血缘、民族,以及
泛华人概念讲,只要是中国范畴民族的后裔,都是华人。而中国文化就是由着这样
的人群从古老的华夏文明,一代代繁衍、流传,发展而来。

  在我们历史上,随着无数维护国家主权的纷争,文化一直无条件地成为一部分
人要捍卫另一部分人要变革的重要内容,对外来的物质文化产品,相当一部分人尚
时时难以接受,对外来的精神文化产品,就更难以容忍。

  将近一千年前,蒙古人统治中国。南宋的遗老曾经视蒙古人为贼寇外敌,可他
们能否保证他们之中哪个的子孙,没有在几百年后为元朝的灭亡而痛心疾首?而今
天,成吉思汗的名字光荣地罗列在我们中国的历史年表上,还不时有人自豪地引证
,我们的蒙古骑兵也曾经打到匈牙利哪!

  五百年前,满人统治中国,并一度把中国的版图扩大到历史中最大。明朝的遗
少,曾视男人蓄发如杀头,可到了民国初年,有人仍然心怀“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力创宏图大业,也同样有宁可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的大清子民。今天
的我们,一谈到西藏、台湾问题,又回过头到清帝国找根据,而旗袍几乎成为现在
外交女性的国服。从当时的处境看,他们每个人群都没有错误,他们每一代人,特
别是处于文化碰撞激烈意识交替边缘的那一代人,都是以为自己要捍卫中国文化;
可从历史的眼光去看,这些全是大中国概念下的小种族文化冲突,他们每一代人都
有他们不可逾越的局限性。如果也以历史的眼光去看,我们今天这些强烈爱国者们
的想法,和当初向“老佛爷”跪地呼吁,“当心铁路殖民!”的臣子有什么区别?

  中国文化,自从有了国际交往——虽然那时不叫国际交往,而叫作出使西域或
者其他什么,就难免受到更东的东方,以及西方的影响;经历了诸多的朝代变化、
民族纷争,谁敢说现今我们要维护的捍卫的,就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民族文化呢?

  虽然任何时候,捍卫传统文化的呼声都很强烈,虽然每一代人都有种非常的民
族主义情结,但最终天然的力量又推动着每一代人,做出甚至当时尚不自知的抉择
,使得我们所继承的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一直演变,于是捍卫了几千年之后,蓦
然回首,还能数出几件文化产品不是或者不包含舶来品呢?

  横向来说,从我们几千年、上万年前衣不蔽体的祖先,到今天的摩登子孙,无
一不自以为自己就是地道的中国人(如果老祖宗有灵在天,知道后来人们把这个群
体地域称为中国),无一不自以为自己在遵循地道的中华民族文化。可是纵向看,
远的不说,就向上追溯五代,恐怕老祖师爷们都要指着现在家族里儿孙的脊梁,大
呼“叛逆!”。

  当我们拒绝或者接受一种东西的时候,究竟是从自身的大利大义出发?还是以
对方的用心目的为本?我们在评价一种得失的时候,是从对我们人民有益与否,对
我们民族有益与否,对我们国家有益与否获得根据?还是从对方的受益与否取得论
证?

  许多人其实承认在上个世纪,美国人对中国人做出的种种善举,但是同时,他
们也尖锐地指出,善举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我们仍然拒绝美国文
化。

  试问,当我们发现商店的最终目的是想赚取充足的利润,于是“用心险恶”地
增加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态度,陈列出售商品,我们是否有人因为其把想赚钱而非
想真诚为人民服务作为其最终目的,而不去购买商品?我们又有没有人因为房地产
开发商最终目的要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而不是像杜先贤那样,心怀“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高尚情操,而甘愿天当房地当床呢?那些强烈的爱
国者们,找工作的时候,第一目的是为了谋生,还是为奉献青春知识给社会?当我
们面对美国文化产品的时候,为什么首先想到它是美国的,而不是去考虑它对我们
是否有益呢?为什么当承认一些美国文化产品确实有益的时候,要在乎那么多人家
背后的目的,而拒绝接受呢?我们是做商人的,在我们决定一桩生意的时候,首先
考虑的是我方利益,其次是互惠程度,因为只有互惠才是现实的。甚至有时面对一
些不平等的条件,哪怕表面上看是对方在欺负人或者趁火打劫,如果我们的确有我
们更加急需的利益,也可能一样要达成交易,对方的目的绝不能成为单纯的拒绝理
由。关键是一定要审慎确认我们所能得到的一定是我们真正急需的和必需的利益,
从而判断我们所失去的针对我们自身是值得的,哪怕因此给予对方的是事半功倍的
好事,也不能就认为自己屈辱。

  而结束这种不平等合作关系的唯一办法,是养精蓄锐使自己强大起来,那个时
候,我们就可以直起腰杆,于是或道不同不相与谋,或者重新勘订条件,而追求利
益趋同的轻松合作。我们的选择之本,是真正对中国人幸!中国伟大而平凡的老人
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就曾经引用过一句俗语“黑猫白
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且不说美国教授的讲学,给中国当时的学术界注入了多
少新鲜的思维,多少先进的意识,即便一般的交流,也是学术能够生存和发展所必
不可少的活动。

  且不说建迪斯尼乐园客观上会带来多少投资,多少就业,产出多少产值,拉动
多少经济增长点,即便只是客观上满足了儿童们的愿望,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和见识
,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使中国的少年儿童和世界儿童又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又
何尝没有其积极的意义?

  我们曾经去过迪斯尼乐园,那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色人种的,各年龄段的游客
,使人深深感到那里绝不只是美国人的乐园,迪斯尼是属于世界的。

  且不说新技术的引入,使信息通讯领域“借他山之石攻玉”,加快科技进步和
技术普及的速度,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即便只是借此改善通讯手段本身,就可使多
少普通人提前受益?我们这些居住在国外,与家人朋友远隔万里的人,对此感受更
深。

  即便是“敌我矛盾”,为何不能用“将计就计”的思路?我们过去几十年在类
似的事件上吃亏还少吗?为了不让美国人或者其他什么人达到所谓叵测的居心,我
们关起大门,于是,“美国鬼子”被成功地关在门外,我们这些沉醉于胜利地守在
门里的人,又和世界拉开了多大距离?!

  而且,当今的世界,不仅很难分出敌我,也很难分出你我。否则,“9·11
”事件如何影响到远居地球对面,完全属于两个阵营的中国?出口大幅度下滑,直
接影响生产,以至国民产值;股市走低,房地产业也随即于一两个月之后,合并其
他原因,陷入低迷;专家推断人民币在美圆带动下很可能被动贬值……在这样的日
益趋向一体的世界格局中,任何能够实现的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必定是互惠的,单
方面受惠和单方面遏制都是在现实中难以立足的。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如何能够把握
真正的民族大利大义,而绝不需要杞人忧天故步自封舍本逐末。

  文化交流是否真那么可怕?什么对生存有益,什么对环境有益,什么对发展有
益?是当我们发现一种有益的文化产品就接受它,还是单纯地捍卫一种现存的文化
产品而拒绝交流?我很喜欢我们的民族文化,或者可以说是依恋。但是,文化产品
如果一味地近亲繁殖,甚至是族内繁殖,我不敢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现在国
内某些大专院校,事实上已经暴露了类似问题,以至学术水平一直在走下坡路。而
我们知道马克思能够著书资本论,撰写共产主义理想,除了他本人的基础素质,去
北欧看到那里的国家福利体系而受到触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只有在碰撞
交融中,才显生机和活力。

  有人热心地向我们宣传他们的文化意识,有人投资将他们的文化产品根植于我
们的国土,有人提供现代技术的供应,只要它是或健康的、或先进的、或科学的,
或能开阔人们视野的,或能给人带来思考的,或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有什么不好?

  如果固执的维护一种现有的文化,我们能否想象,我们今天吃的是什么,喝的
是什么,住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

  事实上,古老的中国和古老的阿拉伯国家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欧洲在一定程
度上也同样存在着,面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的挑战。阿拉伯帝国和中华帝
国都已成为显然的昔日辉煌,而欧洲在工业革命前后领先于世界不足百年,以几何
速度增长的新经济,以美国为首的信息技术革命就为人类历史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当我们说到电脑(COMPUTER)超级购物广场(HYPERMARKET
),感叹欧洲语言现代词汇之相象的时候,欧洲人却在无奈感慨,“又是从美国来
的!到处是美国的影子!”他们不自觉接受的同时,也和我们一样,在本能地抗拒


  抗拒虽然是人类本能的反应,但是,超越本能去加入,才是最终明智的选择。
虽然就每个具体问题需要审时度势具体分析,但从大处从基本点着眼,只有顺应历
史潮流,选择进步,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民族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达到最大限度的
发展!

□ 寄自捷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含蓄: 反对“侵略”还是选择进步 ——由胡适导师讲学、北京不建迪斯尼乐园和“网络殖民”说开去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作者:含 蓄

    ——由胡适导师讲学、北京不建迪斯尼乐园和“网络殖民”说开去

      近几个月,由于纽约遭遇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直至开战,网上关注的言论颇多,
    最后人们的论辩越发超出恐怖和战争的范围,引申到中国自身的问题上来。一位据
    说会讲美国话的强烈爱国人士,例数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人物典故,警告国人切莫被
    美国的糖衣炮弹蒙蔽,切莫向美国的文化侵略屈服。特别地,举出胡适博士曾请来
    自己在美国的导师,到中国讲学,在该笔者的文中,胡博士的“行径”简直与“卖
    国”就是五十步一百步的区别。

      另一则消息,北京贾书记宣称北京将不建设迪斯尼乐园,网上立刻有人呼应,
    花我们的钱,赚我们的钱,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让美国文化在中国的首都扎根?休
    想!还听说国内一些知名学者,在提醒人们警惕美国的“网络殖民”。于是,捍卫
    中国文化,反对美国受惠,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一种强烈的爱国呼声。

      首先想搞清楚一个概念,文化是什么?侵略是什么?文化能侵略吗?文化交流
    涉及主权吗?对于文化交流是否要草木皆兵?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侵略,指侵犯别国领土、主权,掠夺别国财富,奴役别国人民,以及干涉别国
    内政等行动。侵略涉及的是领土、主权、国民。而文化,只是人们创造的有形的或
    者无形的财富,是被人们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再交融再碰撞,也无论如何“高攀
    ”不上“侵略”二字。换句话说,即只要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们,甚至引入种族的
    概念,只要是中华民族后裔,在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这片土地上用行得通的方
    式过着自己的日子,用行得通的方式统治自己的中国,维护着中国主权,没有被大
    概念中华民族以外的外族别国奴役,没有受到主权领土侵犯,就谈不上被侵略。即
    便胡适的美国导师以及他的衣钵传人,把全中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全盘美化”了,
    也只是中华民族“变质”,而非被侵略。我们可以讨论要不要意识“美国化”,也
    大可不必讨论要不要“反侵略”的问题。即便孩子们看迪斯尼卡通,崇拜迪斯尼人
    物,逛迪斯尼游乐场,和我们今天穿西装打领带,坐搪瓷抽水马桶,本质上是一样
    的事情。即便人人应用互联网,未来的中国人没有电脑网络就觉得无所适从,也只
    不过和我们今天看美国人发明的电视,打美国人发明的电话,坐美国人发明的飞机
    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

      如果一定要用某些人的说法,说我们被文化“侵略”,那么我们几千年来一直
    被“文化侵略”着。我们又何尝没有“侵略”别人?按照某些人的逻辑,鉴真大师
    东渡是不是去进行“文化侵略”?唐玄奘历尽千辛万苦跑去西天取经,是不是找上
    门挨打?郑和犯了哪门子神经?中国共产党又凭什么拿马克思列宁当祖师?

      我们不经常说,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文化的交流
    和碰撞不涉及主权,反而关乎生存和发展!如果一定要按照某种逻辑说话,那么我
    们需要“侵略”,我们更需要“侵略”别人!

      当我们要捍卫一种东西的时候,是否要首先搞清楚我们捍卫的主体是什么?我
    们现在这些强烈的爱国者,他们是否知道,他们口口声声要保护不被侵犯和染指的
    文化到底是什么?他们以为世上还存在着纯粹的地道的原汁原味的祖宗之法不可变
    的中华民族文化吗?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无形的精神和有形的物质的总合,要附着在
    人的身上,才有其具体意义。中国文化,自然是产生于、附着于中国人身上的。如
    果单纯从法律意义上说,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人,如果从血缘、民族,以及
    泛华人概念讲,只要是中国范畴民族的后裔,都是华人。而中国文化就是由着这样
    的人群从古老的华夏文明,一代代繁衍、流传,发展而来。

      在我们历史上,随着无数维护国家主权的纷争,文化一直无条件地成为一部分
    人要捍卫另一部分人要变革的重要内容,对外来的物质文化产品,相当一部分人尚
    时时难以接受,对外来的精神文化产品,就更难以容忍。

      将近一千年前,蒙古人统治中国。南宋的遗老曾经视蒙古人为贼寇外敌,可他
    们能否保证他们之中哪个的子孙,没有在几百年后为元朝的灭亡而痛心疾首?而今
    天,成吉思汗的名字光荣地罗列在我们中国的历史年表上,还不时有人自豪地引证
    ,我们的蒙古骑兵也曾经打到匈牙利哪!

      五百年前,满人统治中国,并一度把中国的版图扩大到历史中最大。明朝的遗
    少,曾视男人蓄发如杀头,可到了民国初年,有人仍然心怀“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力创宏图大业,也同样有宁可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的大清子民。今天
    的我们,一谈到西藏、台湾问题,又回过头到清帝国找根据,而旗袍几乎成为现在
    外交女性的国服。从当时的处境看,他们每个人群都没有错误,他们每一代人,特
    别是处于文化碰撞激烈意识交替边缘的那一代人,都是以为自己要捍卫中国文化;
    可从历史的眼光去看,这些全是大中国概念下的小种族文化冲突,他们每一代人都
    有他们不可逾越的局限性。如果也以历史的眼光去看,我们今天这些强烈爱国者们
    的想法,和当初向“老佛爷”跪地呼吁,“当心铁路殖民!”的臣子有什么区别?

      中国文化,自从有了国际交往——虽然那时不叫国际交往,而叫作出使西域或
    者其他什么,就难免受到更东的东方,以及西方的影响;经历了诸多的朝代变化、
    民族纷争,谁敢说现今我们要维护的捍卫的,就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民族文化呢?

      虽然任何时候,捍卫传统文化的呼声都很强烈,虽然每一代人都有种非常的民
    族主义情结,但最终天然的力量又推动着每一代人,做出甚至当时尚不自知的抉择
    ,使得我们所继承的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一直演变,于是捍卫了几千年之后,蓦
    然回首,还能数出几件文化产品不是或者不包含舶来品呢?

      横向来说,从我们几千年、上万年前衣不蔽体的祖先,到今天的摩登子孙,无
    一不自以为自己就是地道的中国人(如果老祖宗有灵在天,知道后来人们把这个群
    体地域称为中国),无一不自以为自己在遵循地道的中华民族文化。可是纵向看,
    远的不说,就向上追溯五代,恐怕老祖师爷们都要指着现在家族里儿孙的脊梁,大
    呼“叛逆!”。

      当我们拒绝或者接受一种东西的时候,究竟是从自身的大利大义出发?还是以
    对方的用心目的为本?我们在评价一种得失的时候,是从对我们人民有益与否,对
    我们民族有益与否,对我们国家有益与否获得根据?还是从对方的受益与否取得论
    证?

      许多人其实承认在上个世纪,美国人对中国人做出的种种善举,但是同时,他
    们也尖锐地指出,善举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我们仍然拒绝美国文
    化。

      试问,当我们发现商店的最终目的是想赚取充足的利润,于是“用心险恶”地
    增加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态度,陈列出售商品,我们是否有人因为其把想赚钱而非
    想真诚为人民服务作为其最终目的,而不去购买商品?我们又有没有人因为房地产
    开发商最终目的要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而不是像杜先贤那样,心怀“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高尚情操,而甘愿天当房地当床呢?那些强烈的爱
    国者们,找工作的时候,第一目的是为了谋生,还是为奉献青春知识给社会?当我
    们面对美国文化产品的时候,为什么首先想到它是美国的,而不是去考虑它对我们
    是否有益呢?为什么当承认一些美国文化产品确实有益的时候,要在乎那么多人家
    背后的目的,而拒绝接受呢?我们是做商人的,在我们决定一桩生意的时候,首先
    考虑的是我方利益,其次是互惠程度,因为只有互惠才是现实的。甚至有时面对一
    些不平等的条件,哪怕表面上看是对方在欺负人或者趁火打劫,如果我们的确有我
    们更加急需的利益,也可能一样要达成交易,对方的目的绝不能成为单纯的拒绝理
    由。关键是一定要审慎确认我们所能得到的一定是我们真正急需的和必需的利益,
    从而判断我们所失去的针对我们自身是值得的,哪怕因此给予对方的是事半功倍的
    好事,也不能就认为自己屈辱。

      而结束这种不平等合作关系的唯一办法,是养精蓄锐使自己强大起来,那个时
    候,我们就可以直起腰杆,于是或道不同不相与谋,或者重新勘订条件,而追求利
    益趋同的轻松合作。我们的选择之本,是真正对中国人幸!中国伟大而平凡的老人
    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就曾经引用过一句俗语“黑猫白
    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且不说美国教授的讲学,给中国当时的学术界注入了多
    少新鲜的思维,多少先进的意识,即便一般的交流,也是学术能够生存和发展所必
    不可少的活动。

      且不说建迪斯尼乐园客观上会带来多少投资,多少就业,产出多少产值,拉动
    多少经济增长点,即便只是客观上满足了儿童们的愿望,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和见识
    ,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使中国的少年儿童和世界儿童又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又
    何尝没有其积极的意义?

      我们曾经去过迪斯尼乐园,那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色人种的,各年龄段的游客
    ,使人深深感到那里绝不只是美国人的乐园,迪斯尼是属于世界的。

      且不说新技术的引入,使信息通讯领域“借他山之石攻玉”,加快科技进步和
    技术普及的速度,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即便只是借此改善通讯手段本身,就可使多
    少普通人提前受益?我们这些居住在国外,与家人朋友远隔万里的人,对此感受更
    深。

      即便是“敌我矛盾”,为何不能用“将计就计”的思路?我们过去几十年在类
    似的事件上吃亏还少吗?为了不让美国人或者其他什么人达到所谓叵测的居心,我
    们关起大门,于是,“美国鬼子”被成功地关在门外,我们这些沉醉于胜利地守在
    门里的人,又和世界拉开了多大距离?!

      而且,当今的世界,不仅很难分出敌我,也很难分出你我。否则,“9·11
    ”事件如何影响到远居地球对面,完全属于两个阵营的中国?出口大幅度下滑,直
    接影响生产,以至国民产值;股市走低,房地产业也随即于一两个月之后,合并其
    他原因,陷入低迷;专家推断人民币在美圆带动下很可能被动贬值……在这样的日
    益趋向一体的世界格局中,任何能够实现的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必定是互惠的,单
    方面受惠和单方面遏制都是在现实中难以立足的。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如何能够把握
    真正的民族大利大义,而绝不需要杞人忧天故步自封舍本逐末。

      文化交流是否真那么可怕?什么对生存有益,什么对环境有益,什么对发展有
    益?是当我们发现一种有益的文化产品就接受它,还是单纯地捍卫一种现存的文化
    产品而拒绝交流?我很喜欢我们的民族文化,或者可以说是依恋。但是,文化产品
    如果一味地近亲繁殖,甚至是族内繁殖,我不敢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现在国
    内某些大专院校,事实上已经暴露了类似问题,以至学术水平一直在走下坡路。而
    我们知道马克思能够著书资本论,撰写共产主义理想,除了他本人的基础素质,去
    北欧看到那里的国家福利体系而受到触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只有在碰撞
    交融中,才显生机和活力。

      有人热心地向我们宣传他们的文化意识,有人投资将他们的文化产品根植于我
    们的国土,有人提供现代技术的供应,只要它是或健康的、或先进的、或科学的,
    或能开阔人们视野的,或能给人带来思考的,或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有什么不好?

      如果固执的维护一种现有的文化,我们能否想象,我们今天吃的是什么,喝的
    是什么,住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

      事实上,古老的中国和古老的阿拉伯国家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欧洲在一定程
    度上也同样存在着,面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的挑战。阿拉伯帝国和中华帝
    国都已成为显然的昔日辉煌,而欧洲在工业革命前后领先于世界不足百年,以几何
    速度增长的新经济,以美国为首的信息技术革命就为人类历史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当我们说到电脑(COMPUTER)超级购物广场(HYPERMARKET
    ),感叹欧洲语言现代词汇之相象的时候,欧洲人却在无奈感慨,“又是从美国来
    的!到处是美国的影子!”他们不自觉接受的同时,也和我们一样,在本能地抗拒


      抗拒虽然是人类本能的反应,但是,超越本能去加入,才是最终明智的选择。
    虽然就每个具体问题需要审时度势具体分析,但从大处从基本点着眼,只有顺应历
    史潮流,选择进步,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民族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达到最大限度的
    发展!

    □ 寄自捷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有时事讨论区,还是贴到那边去吧。版主已经专门开了版面就不要到处乱发了。这跟心灵感悟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