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ZT: 认真是拼不过迷恋的...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常说:认真是拼不过迷恋的。

有人就问我:过去的人说认真很重要,可是你却说喜欢、迷恋的热情更重要。难道过去的人都说错了吗?

我的回答是:不是过去的人说错了,而是,时代不一样了。

过去的人之所以会这么说,当然有过去的条件和背景。但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经历的,旦一个过去人类从没经历过的时代。

就以过去三十年来说,全世界的人口从三十亿增加到六十亿,在未来的三、四十年内,还可能增加到九十亿。三十年前,大部分的人从来没有听过计算机、因特网、手机,但现在这些却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型态,成为我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人类流动更频繁、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这一切都使得人类的世界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样貌。

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全台湾有十五家股票上市公司,到了现在,上市、柜公司已经不计其数了。这样比喻好了,过去如果只有十五种比赛,那么不管你喜不喜欢、有没有热情,你所能参加的,就只是在这十五样比赛中选择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十五样比赛里找到你喜欢的项目,这时,「认真」当然比「迷恋」还要重要。

换句话,如果活在那样的时代里,从「前途」的角度来看,我当然也同意:「认真比迷恋重要」。

但如果今天如果变成了比赛的项目有成千上万种,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出许多我们过去相都没想过的工作,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我小时候很爱说话,常常被大人说:『小孩子有耳无嘴。』(意思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为什么那样要求小孩呢?因为当时大部分的公司是传统的,对工作的要求也是由上而下的。因此,一个年轻人进到一个公司,最被要求的素质是「听不听话」、「乖不乖」,而不是「表达意见」,或「创意」。因此,那样的要求,也就潜移默化变成了教养小孩的「标准」。

我长大以后,变成了一个作家,不但常有演讲的机会,甚至还主持广播、上电视接受访问。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回家乡演讲,请我的父母亲到场聆听。那次演讲结束,我领了一笔酬劳,请他们吃晚饭。吃饭时,父亲不解地问我:

『你就那样讲话,他们就给你钱?』

我点点头,表示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看得出来,我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在我父亲看来,是不太能理解的。说话这件事,过去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当成职业的。可是现在从电视节目主持人、评论家、演说家…..把说话当成工作的人岂只万千。甚至许多不是以说话为职业的人,像是政治家、企业家、设计师、营销人员、作家……说话也变成了他们工作里最重要的一项技能。

过去不重要要,现在变成重要了。过去不务正业的事,现在变成了「正业」最需要的技能,这不是事情的本质有了什么样的改变,而是时代的需求改变了啊!
这个改变,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工作或者竞争力,并不是以工作内容定义的。换句话,不是学中文的人变成了作家、学投资的人变成了投资专家、学电视的人变成了电视节目制作者,而是:有创意的人可以是作家、广告设计师、导演、服装设计师……同样的,文字工作者可以是编剧、小说家,也可以是文案撰写者、记者。农夫可以利用土地盖上农舍,经营在他自己的民宿,也可以在网页上贩卖他的水果。一个学者可以教书、可以从政、也可以从事大众传播……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是「人」或「人的能力」 定义工作的时代。同样的工作,到了不同人的手里,由于他的热情、能力、人脉不同,呈现出来的面貌也完全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说,就算从「前途」的角度来说,迷恋还是比认真重要。这不是我想标新立异,而是事实如此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笔耕枫下 / 找不到按钮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这个上世界有太多事情可以关注,把因情而掉下的眼泪写下来只是其中之一,林夕可能是最擅长把这种悲伤过分美化,经他人配乐传唱,让人沉浸于其中很难自拔…

    以前很多人感觉到他的作品只能使人更伤感,他听到了做了些改变。之后,他说: 我的歌词当然有很多伤感的歌,伤感之中,我还是很用心留下一盏灯,那盏灯呢,能够开的人把它开了吧!懂得开的人自然会开的;如果没有发现的人,我希望他慢慢长大以后,找到那个按钮在哪?”

    可是“一丝不挂”中我真的是看不到按钮在那里,这么说来是还没长大了?满篇听到都是的悲伤,比如“以为青丝不会用上余生来量度…” 再如“不甘心去舍割,难道爱本身可爱在於束缚…”等等。

    难道按钮在这歌貌似艳情的标题中? 一丝不挂, 一丝都不要挂,谁又做得到呢?

    唐代时,有僧人问赵州:“如果能做到内心里一丝都不挂,是否就契悟了禅理?” 赵州反问道:“不挂什么?” 这僧人说道:“不挂一丝。” 赵州说道:“这不,又挂上了吗?”

    当你去刻意强迫自己去不要牵挂时,其实本身就是很牵挂了。所以说“一丝不挂”里找不到按钮,自然开亮不了解脱的灯,只有痴缠幽怨藕断丝连,多听恐怕只能更伤神。

    其实找到了那盏灯的按钮觉悟了又如何?执迷不悟恐怕是大多数人的真实。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呵呵,,,问好先!
      回头再议
    • 那天想看他的演出,居然买不到票。。。
    • ZT: 认真是拼不过迷恋的...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常说:认真是拼不过迷恋的。

      有人就问我:过去的人说认真很重要,可是你却说喜欢、迷恋的热情更重要。难道过去的人都说错了吗?

      我的回答是:不是过去的人说错了,而是,时代不一样了。

      过去的人之所以会这么说,当然有过去的条件和背景。但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经历的,旦一个过去人类从没经历过的时代。

      就以过去三十年来说,全世界的人口从三十亿增加到六十亿,在未来的三、四十年内,还可能增加到九十亿。三十年前,大部分的人从来没有听过计算机、因特网、手机,但现在这些却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型态,成为我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人类流动更频繁、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这一切都使得人类的世界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样貌。

      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全台湾有十五家股票上市公司,到了现在,上市、柜公司已经不计其数了。这样比喻好了,过去如果只有十五种比赛,那么不管你喜不喜欢、有没有热情,你所能参加的,就只是在这十五样比赛中选择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这十五样比赛里找到你喜欢的项目,这时,「认真」当然比「迷恋」还要重要。

      换句话,如果活在那样的时代里,从「前途」的角度来看,我当然也同意:「认真比迷恋重要」。

      但如果今天如果变成了比赛的项目有成千上万种,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出许多我们过去相都没想过的工作,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我小时候很爱说话,常常被大人说:『小孩子有耳无嘴。』(意思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为什么那样要求小孩呢?因为当时大部分的公司是传统的,对工作的要求也是由上而下的。因此,一个年轻人进到一个公司,最被要求的素质是「听不听话」、「乖不乖」,而不是「表达意见」,或「创意」。因此,那样的要求,也就潜移默化变成了教养小孩的「标准」。

      我长大以后,变成了一个作家,不但常有演讲的机会,甚至还主持广播、上电视接受访问。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回家乡演讲,请我的父母亲到场聆听。那次演讲结束,我领了一笔酬劳,请他们吃晚饭。吃饭时,父亲不解地问我:

      『你就那样讲话,他们就给你钱?』

      我点点头,表示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看得出来,我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在我父亲看来,是不太能理解的。说话这件事,过去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当成职业的。可是现在从电视节目主持人、评论家、演说家…..把说话当成工作的人岂只万千。甚至许多不是以说话为职业的人,像是政治家、企业家、设计师、营销人员、作家……说话也变成了他们工作里最重要的一项技能。

      过去不重要要,现在变成重要了。过去不务正业的事,现在变成了「正业」最需要的技能,这不是事情的本质有了什么样的改变,而是时代的需求改变了啊!
      这个改变,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工作或者竞争力,并不是以工作内容定义的。换句话,不是学中文的人变成了作家、学投资的人变成了投资专家、学电视的人变成了电视节目制作者,而是:有创意的人可以是作家、广告设计师、导演、服装设计师……同样的,文字工作者可以是编剧、小说家,也可以是文案撰写者、记者。农夫可以利用土地盖上农舍,经营在他自己的民宿,也可以在网页上贩卖他的水果。一个学者可以教书、可以从政、也可以从事大众传播……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是「人」或「人的能力」 定义工作的时代。同样的工作,到了不同人的手里,由于他的热情、能力、人脉不同,呈现出来的面貌也完全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说,就算从「前途」的角度来说,迷恋还是比认真重要。这不是我想标新立异,而是事实如此啊!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伤感是生长在林夕骨子里的东西,就算是安慰千嬅时说:将来我们一起住姑婆屋的时候,你还是能听到一丝伤感的。
        这是林夕的迷恋,也是他商业上的价值啊。
        • 他写这类词写的很好,一丝不挂配上曲子真的很好听,也很虐啊... 单听用钢琴弹奏这首曲子也很好听。
      • 现在的香港乐坛有·2个人是用迷恋去唱歌的,一个是EASON,一个是轩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