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记录片推荐系列之一: CORPORATION---------- THE PATHOLOGICAL PURSUIT OF PROFIT AND POWER (2004)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记录片推荐系列之一:CORPORATION---------- THE PATHOLOGICAL PURSUIT OF PROFIT AND POWER (2004)

公司---------- 一种对权力和利润病态追逐的社会机构

(HOTMOON 翻译)

150年前,公司这种机构还没有发展到现在这样在社会中居于极其显著的地位,发展至今,公司的影响可以说是遍布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的历史阶段,如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处于统治地位的教会,君主制和共产主义一样,公司也是占有统治地位的社会机构。但是曾是高傲的占据统治地位的教会,君主制和共产主义在历史的面前,都不得不变的谦卑,最终碾落尘泥,重被吸收,整合进了新的社会次序。难道公司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能躲避这种历史命运的社会机构?公司的前途到底在哪里?


这部片子共花了六年时间制作,通过对一些具体事件的探讨,暴露出隐蔽在一般大众视线外的一些公司和反公司的思潮和张力。和具体的个人一样,公司也有复杂的 “个性”,该片的制片人就象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家,平和地引领着故事和故事里的人物,对人类,环境,民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做着冷静和深刻地诊断,为全球的商业化提供了一份必需的分析研究。这部片子在询问我们大家:对不惜以任何代价追求利润的病态还有没有治愈的可能?难道唯一的方法就是实施各种控制手段?


该片采访了一些世界最大公司的CEO们和高层管理人员,包括:石油,制药,轮胎,电脑,制造,公共关系,广告等行业。让片子更具思想深度的是,还有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一系列的学者,评论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思想家在片中被采访。

从强烈抵制全球化的抗议活动到著名的ENRON 和WORLDCOM的破产个案,制片人将一个巨大和复杂的话题,编辑成一个通俗易懂,吸引人的话题。


片子里共采访了42位不同行业的人士,包括:PFIZER,GOODYEAR TIRE,ROYAL DUTCH SHELL,BURSON MARSTELLER(GLOBAL PR FIRM),LANDOR AND ASSOCIATES(BRANDING)AND COMPUTER GIANT IBM,MILTON FRIEDMAN,NOAM CHOMSKY,PETER DRUCKER,VANDANA SHIVA,NAOMI KLEIN,AND 制片人 MICHAEL MOORE。


这部记录片是根据Joel Bakan的同名书籍:The Corporation: The Pathological Pursuit of Profit and Power 改编。

获奖:

25 International Awards
10 International Audience Choice Awards
Genie Award (Canadian TV) for Best Documentary


该片是加拿大记录片史上最成功的片子之一,比起Michael Moore's 和 Morgan Spurlock's的类似作品,The Corporation对主题的剖析更为深刻。

MARK ACHBAR

PRODUCER,DIRECTOR,EXCUTIVE PRODUCER

他的作品通过主流院线,TV,DVD,和网络接触和建立起全世界范围的观众群。于他人合作制成了加拿大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两部记录片: MANUFACTURING CONSENT:NOAM CHOMSKY AND THE MEDIA 和 THE CORPORATION。

JOEL BAKAN

WRITER/CO-CREATOR/ASSOCIATE PRODUC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法律教授,一位世界知名的法学学者。是前加拿大最高法院大法官Brian Dickson的工作人员。他前后在Oxford, Dalhousie, and Harvard获得法律学位。他最近的这本THE CORPORATION:THE PATHOLOGICAL PURSUIT OF PROFIT AND POWER,2004年3月由加拿大Penguin Canada和美国的Simon and Schuster出版。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人到中年 / 记录片系列之三----曼古女孩
    • 不大敢看纪录片就是因为他们太真实,真实得让人忘掉都觉得难受。
      • 嗯,有机会写写另一部片子,没有人生聚散等悲伤的情节,几年前看的了,却一直忘不了............
        • 嗯,谢谢,那我们就等着了。
    • Ear, 如果可能,给个link, 有时间我也看看。谢谢!
      • here
        • can't find the video online ;-(
    • 这是几年前CBC制作的。当时我看过两遍,很沉重的话题。
      • 其实看到差不多完的时候,我还没有那么沉重的感觉,是差不多到了快结束时,JORDAN也马上准备回加拿大了,突然传来了PLA的死讯.感到很震动,马上倒回去看PLA在片子里的特写镜头,她的笑,再看时,心情就完全不同了.
    • 耳朵老妹。。。。一二在哪。。。。?
      • 记录片系列之二: 悄寂的春天-----RACHEL CARSON‘S SILENT SPRIG
        • 记录片推荐系列之一: CORPORATION---------- THE PATHOLOGICAL PURSUIT OF PROFIT AND POWER (2004)
          • 俺还是稀饭看三那种题材。。。。
            • 看,大忽悠老爷,我多听你的话,乖乖地满足你的要求,给你找出来....唉.
              • 不该呀不该。。。。忘了说谢谢。。。。!
                没生气吧。。。。?
                • 没有呀.什么片子能让你眼眶潮湿呀?
                  • 达到这个效果。。。。不用片子。。。。一句话就足以。。。。
        • 这个让俺想起国内围在铁栏内的草坪里无一例外滴戳着些牌子。。。。上书:小草在睡觉请勿践踏。。。。科学是人带来滴。。。。只要有人的存在。。。。大自然就无法平衡。。。。
    • 心沉沉的,不要看这些东西,难过。。。
      • 这部片子还不算让我感到太沉重的.上班的时候写出来的,这一类人文关怀的片子让我伤感,让我感到沉重的片子恰是大忽悠不爱看的片子. 哈哈.
    • nice, thanks
      • Thanks.
    • 顶。个人比较偏爱一那类题材,实时的记录,充分应用纪录片的影像魅力。二、三类还是比较习惯图书,更深入,用纪录片来表现复杂的主题,看片后往往感觉混乱。
      • 还有制片人叙事的手法,剪辑的手法,,,都会影响到观众的判断。
    • 有个更深刻的纪录片你可能会喜欢, Born into Brothels, 讲述红灯区的女人和那些出生成长在红灯区的小孩。片子中可以看到很多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听到小孩子们谈论他们的理想,但背后他们要面对的却是贫穷,饥饿,虐待,失学......其中有几个漂亮的小姑娘
      不知道长大后会是怎样的命运?
      • 谢谢推荐.我看过这部片子了,这是一部获奖的片子.拍的非常非常聪明.制片人一石几鸟,关怀了印度贫民窟的孩童;启发和教会了孩子们观察和记录生活和社会的一种手段;用孩子们的摄影作品成功地办了个影展;把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了一部记录片并获了奖,不可思议........
        • 谢谢你分享多么多好看的记录片,继续啊!
    • 笑脸背后应该是"麻木和无知".. 只有麻木的笑容才会和"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笑容接近, 也才会让这个作者误解.. 另外, 感觉这个作者虽有同情心, 但生活经历, 理解力还是不够...
      • Maybe. All kinds of stories and each one is quite diffe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