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从含羞草--- 到--- 盛开的海棠花》----(我19 - 29岁的回忆录)(一)上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副标题: 《父亲带我到北戴河休假的回忆 》(上)


(这一段记录了父亲带我到北戴河休假的回忆,那是我和他在一起共度的唯一的一段美好的时光)

那是某年的夏天,我正在放暑假。爸爸忽然间告诉我要带我去北戴河度假,那是单位组织的疗养。对于我,一种说不出的惊讶,因为爸爸的职业缘故,也因为他曾在军队里服役二十多年所形成的严谨不苟言笑的性格,使我总觉得他不肯让女儿靠近他一丝一步。爸爸是极端内向性格的人,既武断又强硬耿直。他的心却十分善良,常常默默地为家庭劳作付出,在单位里是热心人,常常挑重担为民服务,所以周围有很多朋友。而在家里,他一边做着慈父的劳动,一边又要保持他军官的威严。

那一天早上,我跟随着爸爸乘上了去北戴河的列车。当时我大约22岁,大学还没毕业。年轻时的我,也十分内向,不善言辞。感情丰富却从不外露,这一点是继承了父亲的特点,还是被他的行为所影响,我也说不清。我们家的成员就像每天在演深沉剧,大家都不多谈自己,甚至避讳谈自己的心理活动与隐私,彼此间装作一副友善而谦恭的样子,每个人都不爱笑,但是却在脸上涂上一层不冷不热的表情,在家里各自做着各自的,背对背的梦,不叫苦连天,不管心里有多苦,如果在外边受了委屈,有泪都藏起来,咽到袖子里,偷偷地把袖口晾干。那天早上,爸爸一反常态地兴高采烈,使我看到了他多云转晴的灿烂笑容 --- 难得的一笑。爸爸的牙齿洁白而整齐,笑起来很英俊,与平日里眉宇凝重的那张脸判若两人。

在列车上,爸爸与我并排而坐,列车缓缓地启动了,一个未知的旅程,却并没有给我带来新奇与幻想的丝毫冲动。与隔代的父亲在一起,对于一个二十岁,注意力根本不在父母身上的姑娘而言,那是无聊与苍白无味的一种懒惰的情绪。我茫然地望着窗外,仿佛若有所思,却什么也没有思考,是性格中的那一丝绿,被动地给牵扯到了一个无聊的故事里去。

( 写到这里时,我起身离开电脑桌,想去吃点东西,然后再把我从来没有时间整理的这段回忆安心地写完。周末早上,通常是邻近中午时分我才起会床,把一周,甚至于半生以来没有睡足的觉补齐,因为当我缺乏睡眠的时候情绪会十分低落,所以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半抑郁的状态里,到了四十三岁才懂得怎样调节生活,怎样爱惜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煮一杯咖啡,打开电脑。接下来一两小时后才想去吃东西。那么现在是早餐的时间,在我拿出两片面包的同时,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老毛的一句诗:“我失骄杨君失柳”。怎么会忽然间想到了这个?是啊,毛在与贺子珍相恋的时候,对杨开慧的感觉想必是淡薄的。然而他究竟还是不能够接受杨开慧失去生命后给他带来的那种痛楚,这种情感也许只有他自己懂得,这种残酷的骨肉血腥,会给他的心灵蒙上深层的压抑与无法释放无从抗争的无力回天,纵使他再有能力再有血气,他也只能仰天长叹,那么接下来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里扭曲的人格,就是这段历史的再现与外在的爆发。当我们这些普通人,在如毛一样有权威的人物的阴影之下,在他自我释放其心灵痛苦的过程之中,被连累到的却是相同程度与不同程度的负面的作用,我们被动地从他的血液里被输进了黑色的毒血,这种毒在周身泛滥,隐痛,发霉,自己却没有抗争的力量,更没有疗伤的自愈能力。爸爸的性格与常年忧伤的眼神,传递给我的就是一个忧郁而多愁善感的无法自拔。幸运的是,我在多年的挣扎之中,终于在不久之前,从那个黑影里脱了出来,我可以站在井边,高高地俯首低视,看井中的一洼不动的死水,而心中不再泛起那黯然的波澜。。。)

不知不觉,爸爸开始与对面坐着的两位中年人聊了起来。我对面坐着一位中年妇女,相貌平平,五官看起来比较善良,知书达理性格温和的女人,看年龄似乎与爸爸相仿,至少不比爸爸年轻。她旁边坐着一位续大胡子的男人,高高的额头,很有胡松华的味道,他低着眼皮,专注地抽着他的水烟袋。我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少数民族吸水烟。他与她不认识,却都从云南来。女人是汉族人,说话不卑不亢,甚至很有一种贤妻良母的气质与语气。她对爸爸介绍着昆明的生活,话语间知道她从事的职业是教师。爸爸开始聊起他的所见所闻,声音越来越高,脸上浮现出雨后的明媚与夕阳边的彩霞,倒不如说像是早上的朝霞更加恰当,他满脸的神采,思绪沉浸在他对社会的愤世不满与对政治的黑暗的阔论里。我想起来妈妈曾经说过的话,说爸爸一高兴就忘乎所以,不顾周围的环境而大发感慨,他的正值与倔犟的个性,使他在文革后期从部队上被驱逐出列,接下来在地方的军工厂里,从厂长的职位一落再落,因为看不惯腐败与贪污的同级干部,就自己大刀阔斧,昂首挺胸地辞去了管理的职位。我在那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已经完全地看到了他的真实,他的骨感。这是血液,没有办法。难怪妈妈总会担心他。

不知不觉,车到了北戴河,大家纷纷下车而道别。爸爸告诉阿姨(那位M老师)说他单位的疗养院在哪里哪里,于是就问对方要了对方的旅馆地址,也是教育系统的疗养院。我们到了爸爸单位的疗养院,放下行李就去吃午饭了。傍晚时分,爸爸说要到外边走走,我以为要去海边淌水,走着走着就还是周围的一座一座的小楼,都是各种不同单位在北戴河设立的休假旅社。爸爸在这些小房子之间穿梭,我感觉很无聊。有点不耐烦了,问他什么时候回去,他说要去找找M老师的招待所,去和她打个招呼。找啊找啊,怎么也找不到,我根本没想帮他去找,心想早上不是刚刚见过,现在哪里有必要再打个招呼,况且这么大的地方,如同大海捞针,也许过几天会在海滩上遇到。总之我没有觉得有再见的必要。

万种现象的底下,都有它特定的原因。爸爸的兴高采烈与不顾危险的政治大论,也不是无缘无故地有感而发。当时我太年轻,对于人性,对于人情的了解不够深刻,所以也就忽略了爸爸的感受。想起来自己也比较自私,是被他宠爱的结果吧。至今回想起来,一直有一种歉疚感。其实,那位M老师的身上,有一种母性的慈祥与温暖。爸爸从13岁起被哥哥带到去参军,一去就是几十年,自那时起,他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失去了父亲和母亲所能够带给一个青少年的父爱母爱,那种呵护与港湾的感觉。虽然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家庭不幸,自己父母的种种不如人意,毕竟,丧失与家庭的接触,换成在军队里那种等级森严,艰苦而冷漠无情的生活环境,不能不说是更深层的悲哀。他渴望被人关心疼爱,可是这几十年以来他一直没有机会回到家乡。被部队裁员后,到地方那种复杂而陌生的环境里,他需要更多的关心,但是没有人会在精神上给予他任何补偿。妈妈比爸爸小八岁,妈妈的家境小康,父母与外婆百般宠爱,到十五岁才有了弟弟,所以一直都在蜜罐里被泡大,被娇宠。妈妈的粗心与不会关心人,都来自自己优越的生长环境,自身又聪明有学历,又认为大自己8岁的丈夫理应呵护照顾自己,她全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那种三从四德的思想,所以即便在我和她之间,多数时候我也不得不让她三分。妈妈崇拜爸爸,自己在心理上又百般依赖爸爸,如果爸爸不在家,妈妈没有主心骨,就连外婆去世,妈妈一个人不敢回老家,她不会独自出行她无法料理自己去闯荡,所以爸爸要向单位特许休假陪妈妈一道回老家奔丧。对于妈妈而言,她嫁给了一个英俊,安全,细心负责的兄长般的丈夫,而爸爸在生前从来没有夸过妈妈一个字。他很少去评论妈妈,我能记得的是他说妈妈行为大胆而生活奢侈。我不能够评价爸爸对妈妈的看法是否公平,但是我知道他在心中所期盼的是像这位M老师这样有爱心有谦让有容忍有耐心的良母型的女人。爸爸是有名的孝子,所以会欣然接受祖母精心为他挑选的媳妇。其实,祖母后来也有些后悔。祖母回忆妈妈年轻时的样子,说你妈妈是有名的“二斤粉”,站在地里,打着阳伞,不会干活。的确,我看妈妈年轻时的照片,那数不清的各种款式的衣服,让我惊讶于当时外公的收入。当我和妈妈提及此事时,妈妈辩解说她天生皮肤白皙,从来不擦粉,就也晒不黑,这一点我同意。可是,她的确常常让我感叹,由此我从小就很同情爸爸,决心长大后一定做个贤妻,好好地照顾自己的丈夫。我们三姐妹都在婚姻里扮演着像爸爸一样的老黄牛角色。其实,老黄牛通常的命运都不够好,被人骑在背上后,骑着牛的人很少会尊重自己的坐骑吧。好的婚姻需要双方的相互欣赏与相互体贴。那么,M老师在宽松而远离现实的时间段里,出现在爸爸的面前,难免爸爸会感慨而被打动。而我,那时仅仅谈过一段短暂的恋爱,对于人在经历了爱情与现实生活后的那种复杂的感受全然不了解。因此也不懂得去体会爸爸的心情。其实,即便是和M老师多呆几天,也无法改变爸爸回家要重新面对一个孩子般的妻子的事实。那个年代的人,身上背着重重的道德枷锁,他们的婚姻生活是可悲的。并不排除有很多人很幸运地遇到了相对美满的伴侣,可是我没有生活在那种幸运之中。以当时的伦理观念而言,我父母的婚姻生活算不上不幸,可以评得上中上水平吧。爱情,在那个年代里是奢侈而羞愧的字眼。

之后的几天里,爸爸常常独自坐在海滩上,凝望着远方,若有所思,眼里充满了忧伤。我从来不会去碰爸爸的心事,所以看到他发呆时,躲得更远,这样可以让他不会感到窘,不会感到自己的小隐私被女儿戳破。这是我从小到大的一种惯性思维。我们每个人心理都有小秘密,却不想在他人面前展示,那样会让自己无地自容,感觉自己的衣服被扒光,赤裸裸地站在公众的面前无比地羞耻而没有自我。尊严,这种看不见摸不到,在物质领域里毫无意义的傻台词,却在我的心灵世界里显得无比纯洁与高尚,它在某些人生命的过程中决定着行为与取舍。这就是价值观,你视为粪土的,于我也许是至高无上的顶礼膜拜的偶像。于是,人类的文明划分出无数不同的定义,每个人在自己的定义里,谱写着自己艰苦而永不停息的奋斗与挣扎相交合的生命史诗,并且为之而相互厮杀相互排斥。

(正在写作之中,随时存档。看来今天写不完了,那么剩下的以后再续吧)

× 文章摘自我的新浪博客,照片参看新浪博客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从含羞草--- 到--- 盛开的海棠花》----(我19 - 29岁的回忆录)(一)上
    • 我觉得你对父母一代自己一代人的婚姻和家庭角色理解的很到位,应该好好扩展,丰富 内容,每代人都有不同的无奈,和孤独。
    • 很多人粉饰家庭中父母,自己和各种角色的关系,但是真实的残酷只用他们知道,家庭利益,、、牺牲等的不平等,似乎没有人可以解决
    • 这些真实性也是很多老人移民来后家庭矛盾的背景,打着爱的旗好,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强霸婚姻中弱势一方的空间,时间,财力,并伤害有理的高调
      • 有同时代的人能理解,是我莫大的荣幸。看来你懂得我在写什么。谢谢分享
        • 看看胡适的生活那就是父辈浓缩的婚姻,人生的错是在风华的时候,没有遇到对的人,将究的结婚是很多人的选择,后来生子,一混就是一辈子。
        • 很多人愿意改变,但是成功的人是在财力上能够打点一切的人,没有这能力的,有歪心思,没有狠心肠,说是为儿女好,其实就是选择最小损失的日子罢了。
        • 在我20岁时候觉得父母是天下最美好的婚姻,30岁的时候,觉得母亲付出太多,一辈子挺不悻
          40岁的时候,看到亲人去世后人的真实,你说的黄牛理论我太有感触了,很多不能说的真实,可是我很爱父母,他们也爱我,所以很复杂的感觉
    • 以前以为楼主是位男士。写得很真诚!
      • 我觉得她敢于暴露家庭人员的真实,真的很佩服,在孝顺 的旗下,因为任何非常理解的爱心都很罪恶感。
        • 我看了,认为写得好,对老一代的婚姻认识,不到一定生活阅历积累,不会这么清楚。
          • 问题就是这个包裹的认识,在你找伴侣的时候没人告诉你,等你理解了已经该儿女谈恋爱了,一代代的错下去,没法纠错。
            • 对,如果能在适当的时间看到,对婚姻有很大的帮助。
      • 我原来象男性?
        对不起,这两个ID都是我,因为我的专辑设在listen2music名下,就只好一主二名了。请谅解
        • 以前没仔细看你的贴,看题目像是关于音乐的,那块男性比较多,误认了,以后好好读。
        • 正想投诉Blankbliss呢,这么好的文章不给加精华!原来如此!
          • :-)
            I am glad that you guys like it. I do not want to abuse my right. I can not do it unless some other BZ wants to hightlight it.
          • 很好
    • 《从含羞草--- 到--- 盛开的海棠花》----(我19 - 29岁的回忆录)(一)中
      • 很动人。谢谢~~
      •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I know that we have quite a lot similar personalities to share. Nice writing.
      • 真实的感人.....上帝让人因着爱的缺憾知道爱的可贵和寻求。
        • +1000
        • +1000挺沉重的,不过够真实
        • 我在寻找来自上帝的爱,希望能找到。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我们的父辈有多少婚姻是幸福的?父母的不幸又给孩子多少负面影响?
          • a good church will help.
            Acutally the sadness of my dad did not come from family but from his discharge from army and my mom's laid off from her company due to the culture revolution. They could not accept the unfair outcome, nor adapt the great change from previous to the downgraded life style.
          • 那就认真地读圣经..会找到的....我自己是这样的经历,一开始是当神话书/文学书/历史书读的。
            • 谢谢你的贴。我看了开头,鼻子就一酸。。。很感动
              • 谢谢共鸣。 上帝擦干我们的眼泪。
      • This part is all about "him" and yet, you were not in love with him, which you were sure and what you were not sure was why you were attracted to him physically. Aha, girls were as confused as boys at that age. Waiting for more.
        • I was so sure how i felt.
          That's not called love.
          I have real love experiences, but i do not feel to write them yet.
      • 写得真好,那个时代人的生活和心理,完完全全的表现出来。
    • Interesting....
    • 等着下集。再也没有什么比真实更感人的故事
    • 很喜欢
    • 《从含羞草--- 到--- 盛开的海棠花》----(我19 - 29岁的回忆录)(一)下
      • 这上中下三篇,写的不仅仅是那个年代夏天休假的故事,更是我们这代人在那个年代的心历旅程。
        听音乐,看视频,也许,唤起的不仅仅是对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浅层和深层意思的共鸣,还有听者的经历,在共鸣的程度上也会起到相当的作用。

        --- 其实读你的帖子,也有这种感受。
      • 阅。
    • 读来沉重,不敢回帖。尤其作者本人的面目掩盖在眼花缭乱的人和事的后面,模糊的面目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能看清楚一些
    • 好文啊,好文,太喜欢这样风格的文章了。
    • 喜欢看这样一个人的喃喃自语。
      • 哈哈,变老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