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看来要出本书: 《JJ 修养》, 封面是个象马克思那样的白胡子老头

JJ 至少要做到基本功扎实,对一个房的结构,环境,学区, 历史等等一清二楚。
下面就是高级的功夫了,
- 判断卖家买家的心理价格底线,
- 揣摩客户的心理需求, 这个对卖方就简单, 无非高价-迅速之间搞平衡。 对买方的需求就相当微妙复杂了, 因素太多了。楼主这个例子象是 JJ 猜错了买家的心思, 以为是让买家眼前一亮的房子。 可是买家却不领情。
- 要符合客户的习惯。 有的客户是希望 JJ 替自己拿主意的。 有的客户主观意识很强, 猜疑心重, JJ 就要注意, 只要提供详实的信息, 让客户自己拿注意。
敢移民出来的, 稀里糊涂自己没主意的少, 所以 JJ 尤其要注意这点, 要有耐心, 要让客户自己拿注意。不能越俎代庖。楼主这个例子也象是 JJ 的行为根本就让买家看不惯。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枫下觅巢 / 写一下给JJ鄙视的经历吧
    几年前的事情了,找了一个JJ开始看房,感觉他各方面也都不错,总共看了五、六次吧。

    然后就是一个冬天大雪的晚上,快10点了,突然告诉我有套房子很不错,符合我要求,要我半小时之内准备好去看房。
    我说明天吧,我都要睡了,他就催:明天房子就给人抢走了!
    没办法,10点多来到房子里,一看挺热闹,原来卖房经纪和房东都在。楼上楼下的看了一遍,外面一是天黑二是下大雪也没法看,总共十来分钟,合同拿出来就让我签字。

    说实话我不满意那房子,但就是一个劲儿的要我签字,各种厉害的劝说,最后我实在抹不过去了,觉得他可能也是为我好,就签了一个带condition 的。回来以后仔细想想,一晚上没睡好,后来就要求毁约了。

    这事发生后,我觉得自己挺没脸面对这个经纪的,觉得他平时也不错,就是这次做的让我很不舒服。
    后来就没再找他了。

    我说这个故事的原因,并不是指责他没跟我提回扣的事情,那时侯好像也不兴那个吧?而是他无意的这一次”好心“,让我实在无法消受,又加上我看中的区域他坚持说不好不带我去,我这人脸皮薄,不得不撤退了。后来买房子的时候没找他还觉得挺内疚的。

    注:我提到的杀熟可不是指的他哦。
    • All agents have the same target - pushing buyer/seller to sign the contract and getting the commission.
      Don't forget that, lots of agents were labor workers or door-to-door sales before real estate industry became a hot profitable industry.

      Sorry... can't type Chinese.
    • 人要学会说不,不然迟早要吃亏。就那么简单。
    • 你的朋友圈里可以有职业经纪,但是如果他想做你的经纪,他就不是你的朋友。和经纪不能做朋友,也不能把经纪当朋友。
      • 胡说八道。这坛里有些言论真是荒谬。给朋友做经济,同时提供高回佣,那叫互利互惠。如果朋友开酒馆/饭馆/修车行,作为朋友难道不会去照顾下?经济也是生意,有什么不同? 难道不去照顾朋友的生意,故意去找陌生人在几位ID眼中那叫朋友?
        • Compared with restaurant/garage, the amount of money involved in buying a house is very different. Any single mistake could cause a frustration for years.
          • 买房子能犯啥巨大错误啊?举个例看看,找陌生人就能避免错误?找朋友就会犯错误?对朋友的生意哪个不是120%认真的。这坛里以讹传讹的言论,该停止了。
            • 找莫生人就是做生意,可讨价还价,出问题可打官司。朋可以吗?和你做生意的都不是朋友。
              • 太绝对啦。和你做生意的都不是朋友? ——那么先是朋友而后一起合伙做生意的呢?
                • 合伙做生意是合伙去挣别人的钱,不是你挣我的钱。这都拎不清
                  • 互惠的啊,一个理。
                    • 怎么能是一个理?
                      • 哦,删了。您问俺的智商多少? 探长 被人家测过多次差不多都是130,俺就说129得了。
                        • 有没有测情商的,恐怕就不太高了。
              • 为什么不可以?朋友如果犯错误,一样要承担后果,如果他真把你当朋友,甚至不用打官司就能解决,如果不,你也不用客气,当看清一个人,有神马问题?
                • 探长 跟几个JJ朋友就合作得挺愉快的。
                  • 当然也有JJ不忽悠人就吃不下饭的,这种JJ就用不着再见面吃饭喝酒了。
                    • 当然有,什么行业都有道德水准差的。不限经济。但是这坛里不时出现的对经济职业的群体攻击该停止了。
                      • 永远也不会停止,除非规则变更了。因为,该被骂的JJ,实在不是少数,甚至有的还是大树!!!
                        • 改不了,北美经纪人制度根深蒂固。
                          • 有其85%的合理性。
                  • 那不是什么JJ朋友,那只是你的合作伙伴。有利则合,无利则分,朋友个屁。如果这样,大街上随便拉一个,能聊上5分钟的都是朋友。
                    • 和几个JJ都有家庭来往,太太们都还合得来。即使知道俺跟其他JJ买房卖房,他们和俺也都没有啥尴尬的啊。
                      • 经纪作为职业,没有问题。朋友是经纪,合得来也没有问题。问题是经纪朋友非要当你的经纪,那就只是经纪不是朋友。
        • 我觉得是你在胡搅蛮缠。朋友开店你可以去照顾他的生意,但他不能要求你去观顾,更不能因为你不去而不高兴。要不然是个屁的朋友
          • 你去光顾他隔壁不光顾他的,算朋友?拉倒吧。
            • 君子之交谈如水,我们不是一路人。你就和你朋友做生意去吧。朋友之间你可以让利,他不可以要利。最好就不要有金钱交易
              • 算了吧,俺真不信你朋友开店,你能进他隔壁消费,不照顾你朋友。如果真这样,这种朋友有个别称,叫酒肉朋友。
                • 我当然很可能会进他的店,但他不能要求我买他店里的东西。
                  • 问题你这东西本来就要买的,一个价,朋友这儿质量说不定还更好,难道你非要绕到隔壁买?你朋友会怎么看你?
                    • 我当然可能去买,但如果我知道我买的产品有可能产生纠纷,或我准备大大地砍价,我一定不买他的。他也不应该不高兴。
                      • 你才胡搅蛮缠吧。什么东西都有可能纠纷,喝口酒都能喝死人。就算有纠纷又怎么啦,俺就不明白啊,真正的朋友之间坦荡荡,该谁错就谁负责,哪儿来的那么多顾虑?
                        • 真正的朋友,就是左手和右手那种关系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扯上钱,最后总是伤感情,还不如就不要有金钱的往来。对于我来说,一定要我买他东西的人绝不算我的朋友。
                          • 咋老扯开啊。谁要求一定要买啦?是本来你就要买,大家条件一样,甚至你朋友条件更好,你不找你朋友买找他隔壁?关键像那个贴里还不和朋友说一声。然后这叫真正的朋友?这不是装清高嘛?
                            • 既然不是一定要别人买,那就别抱怨。朋友到哪买东西自有他的道理,不关你啥事,更没有什么可生气的。
                              • 您清高,俺庸俗,当然没啥好生气的。但是这种朋友有个说法,不地道。
                                • 都不地道。买的那位消费了楼主,不地道,楼主少了单生意,费了顿饭钱而生气,合理,但是以朋友的名义生气,不地道。
        • 是这个理,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照应。朋友生意不好,照应一下连回佣都不应该要。朋友生意好,朋友应该返佣甚至只挣个成本,这才叫朋友。不是所有叫朋友的就是朋友。在关键涉及利益上才看得出是不是朋友。
          • 在利益面前父子兄弟成仇的多了去了,最好不要用金钱去试小小的情谊。
            • 如果一试就完,有没有都无所谓。人没有绝对的不自私,如果在自己不牺牲什么的情况下都做不到照顾下朋友,这样的人交不交本来就没有区别。
              • 一试就完,没有如果。
      • 楼主这贴根本就没说经济是他朋友,何以引来如此谬论。
        • 我好像把这个贴和另一个贴搞混了。
          • 木得关系。
    • 卖家的最大利益:最快速度, 最高价格成交;卖方经纪的最大利益:最快速度, 最高价格成交; 买方经纪的最大利益:最快速度, 最高价格成交。买家的最大利益:充分权衡各种因素,以合理的价格成交。 
      所以相关的四方中,三方利益相同,目标单一:快,贵。 只有买方以后要在里面住上好几年, 所以要考虑的因素多,还希望讨价还价, 所以是最纠结的。 要时刻清醒把握住自己的利益和底线。
      • 没那么简单,大多数的卖家利益中,贵要高过快,而卖家经纪是快远大于贵,房价上下几万,对卖家来说一身汗,但经济佣金折算下来差别并不大,当然是抓现金要紧,买家就更不用说了
        • 你说得对。快速成交对经纪最重要, 价格差个几万,对JJ佣金影响很小; 卖个好价对卖主最重要, 卖多几万块, 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JJ和卖家的目标不是完全相同的。
          • 不对,对卖家是找到快和贵的平衡,很少有卖家喜欢拖得久的。买家是价格和质量的平衡,经常有后悔没快点下手而错过自己喜欢的房子。经济就是要帮助双方找到各自的平衡。神马利益不利益的,个个都是拍脑袋自己猜想就当真理了。只要合同签好,早买晚买根本无所谓。
    • 你看你这个标题,是你扔给JJ一个鄙视,还是你被JJ鄙视了? 含义不清。。。
      • 分不清“给”和“被”啊。
    • 感觉这个JJ要不是没耐心了,就是太热心了,大忌呀
    • 各人个性不一样吧, 我也不喜欢别人PUSH, 但有时真要PUSH一下才行, 想当年要是我们第一次买房的经济如果强势点, 我们可能就买的不是那里了, 可她也是个温和的人, 我们当时对情况又不熟悉, 只想图方便, 她听我们的, 结果就悲剧了
      • 这个是真理。各人不一样。JJ不容易,热心让人说push, 不热心让人说怠慢。
    • 看来要出本书: 《JJ 修养》, 封面是个象马克思那样的白胡子老头
      JJ 至少要做到基本功扎实,对一个房的结构,环境,学区, 历史等等一清二楚。
      下面就是高级的功夫了,
      - 判断卖家买家的心理价格底线,
      - 揣摩客户的心理需求, 这个对卖方就简单, 无非高价-迅速之间搞平衡。 对买方的需求就相当微妙复杂了, 因素太多了。楼主这个例子象是 JJ 猜错了买家的心思, 以为是让买家眼前一亮的房子。 可是买家却不领情。
      - 要符合客户的习惯。 有的客户是希望 JJ 替自己拿主意的。 有的客户主观意识很强, 猜疑心重, JJ 就要注意, 只要提供详实的信息, 让客户自己拿注意。
      敢移民出来的, 稀里糊涂自己没主意的少, 所以 JJ 尤其要注意这点, 要有耐心, 要让客户自己拿注意。不能越俎代庖。楼主这个例子也象是 JJ 的行为根本就让买家看不惯。
    • 唉! 又让银子从脚下溜走啦~~ 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