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学会称赞的步骤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学会称赞的步骤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在心里跟自
己说的话。

我们的话应该明确表明我们很喜欢、很欣赏他们的努力、帮助、工作、体谅、
创造或者成就。我们的话应该让孩子能对自己的品格有一个现实的看法。我们的话
应该像一块有魔法的帆布,这块布虽然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能让他们给自
己画一幅正面的画像。

八岁的肯尼帮他父亲修补地下室,期间他搬动了一件很重的家具:

父亲:工作台很重,搬起来很吃力。

肯尼(骄傲地):但是我搬动了。

父亲:那需要很大力气。

肯尼(弯起胳膊显示出他的肌肉):我很强壮。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肯尼的父亲只是对工作的难度做了评价,是肯尼自己对他
的个人力量得出了结论。如果他父亲说:“儿子,你很强壮。”肯尼可能会回答:
“不,我并不强壮,班上比我有力气的男生有的是。”而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一
场毫无结果——尽管未必痛苦——的争论。

当我们希望孩子好受点时,通常就会称赞他们。可是为什么当我们对女儿说
“你很漂亮”时她会否认呢?为什么当我们对儿子说“你非常聪明”时他很尴尬地
走开呢?是我们的孩子太难取悦,甚至连赞美都不起作用了吗?当然不是。最可能
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跟大多数人一样,对于赞美他们品格、身体或精神的话不知
如何反应。孩子不喜欢被评定。

如果每个月末,宣称爱我们的人给我们一个评定,我们会怎么想?“如果你得
了A ,就亲你一下;如果得了B ,就拥抱你一下;而如果你得了A +,我就会很爱
你。”我们会感到心烦意乱、情绪低落,而不会觉得被爱的。

比较好的方法是:表达中要充满欣喜和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对孩子的努力的承
认、尊重和理解。

十三岁的琼晚上一个人独自在家,一个小偷企图破门而入,琼打电话给邻居,
但是没人接,于是她打电话报了警。

当她的父母回到家时,发现一个警察正在给琼录口供。妈妈和爸爸都对琼处理
这起可怕的事件时采取的成熟理智的方法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他们没有称赞她是一个非凡的孩子,也没有说她多么成熟老道,而是跟她
详细谈论了当时的情景,并且对她采取的有效措施表达了极大的赞赏。

琼的父亲对她说:“你的行为正好符合海明威对勇气的定义:‘压力下的风度
’。看到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己:
打电话给邻居,然后报警,给警察提供必要的细节。这是多么让人钦佩啊!我和妈
妈对你都非常敬佩。”

琼听了他的话,开始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然后说:“我想你可
以说我正在学习如何应付生活。”

由于父母的反应,琼并没有抱怨她被一个人留在家里。相反,她从这件可怕的
事件中走了出来,并且增强了自信。

还有一个例子:莱斯特的妈妈一下午都在看儿子打橄榄球。比赛结束后,她希
望告诉儿子她对他技术和成绩的赞赏,她详细描述了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
“今天下午看你打橄榄球真是开心,特别是最后十分钟,你看到了一个得分的机会,
你从防守的位置一直跑到场地的另一端,打进了致胜一球,你一定觉得自豪极了!”



她加上了一句“你一定觉得自豪极了”,因为她希望他能培养内心的自豪感。

一位父亲在耙树叶,他让六岁的女儿詹妮弗过来帮忙把树叶堆起来。当他们干
完之后,父亲指着树叶堆说:“一、二、三、四、五、六!半个小时堆了六堆!你
怎么能做到这么快的?”晚上,詹妮弗对父亲道了晚安之后,她请求道:“爸爸,
你能再跟我说一遍我堆的树叶堆吗?”

称赞的时候要做明确、详尽的描述,这需要一点努力才能做到,但是孩子能从
这些信息和赞赏中受益,远比那些对品格的评价要有效得多。

乔治的妈妈在她儿子的吉他上留了这样一张纸条:“你的演奏让我很愉快。”
她的儿子看了很高兴,“谢谢你说我是一个多么棒的演奏者。”他把妈妈的感谢解
释为对他的称赞。

称赞有时也会使人气馁,这取决于孩子听到称赞之后会怎么想。

琳达十二岁,她的电视游戏达到了三级水平,她的父亲欢呼道:“你真棒!你
有完美的协调性!你是个专家级的玩家。”琳达失去了兴趣,走开了。父亲的称赞
让她难以继续下去,因为她对自己说:“爸爸认为我是一个出色的玩家,但是我不
是专家,我达到第三级是靠运气,如果我再试一次,我甚至连二级都达不到,最好
还是趁我领先时退出吧。”如果她的父亲只是简单地说一句“达到一个新的级别一
定感觉很棒”可能会好很多。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洗了车,它看上去又像新的一样了。

可能的推论:我的工作做得不错,我的工作受到了赞赏。

(无益的称赞:你是一个天使。)

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祝愿康复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

可能的推论: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

(无益的称赞:你总是这么体贴。)

有益的称赞:你的诗说到我心里去了。

可能的推论:我很高兴我能写诗。

(无益的称赞:就你的年龄来说,你是个不错的诗人。)

有益的称赞:你做的书架看上去很漂亮。

可能的推论:我很能干。

(无益的称赞:你真是一个好木匠。)

有益的称赞:你的信给我带来巨大的欢乐。

可能的推论:我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

(无益的称赞:你的写作非常优秀。)

有益的称赞:我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

可能的推论:我很负责。

(无益的称赞:你比其他人都做得好。)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告诉我我多找了你钱,真的太感谢你了。

可能的推论:我很高兴我是诚实的。

(无益的称赞: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有益的称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

可能的推论: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

(无益的称赞:就你的年级来说,你写得不错,当然了,你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这种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的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
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孩子在内心重复现实的、
积极的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的看法。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自从孩子出生之后,有一段时间我和我太太两个人不停的翻书看,看了很多本不同的书,然后交流读书心得。因为有读书有交流,我们的教育目标基本一致,这些年下来孩子各方面也都很好。如今孩子六岁了,我想是不是又到了该充电的时候,但翻来翻去,好像还是对最早看的那本书情用独钟。所以打算重新翻一遍,同时写点感受供大家砸砖!

    以下是这本书的序言。它讲述了一个特别简单的原则:要学会理解并安抚孩子的情绪。因为文化差异,书里的很多例子我们可能从来不会遇到,比如说我的孩子从来不担心被扔掉,虽然我们两个经常吓唬他要把他送给早上送垃圾的叔叔。呵呵。不过他从来没有表示过哪怕一点点恐惧。这就是文化差异。中国人的孩子大多是捧在手心里的,不太担心失去父母不管他。

    很多父母因为书中的例子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可能会觉得这书对自己不合适,因此放弃阅读。这对您绝对是一个损失。以我个人做个例子,我就是使用书中的原则和孩子建立了很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几乎完全听话,包括喝中药这样的事,孩子都是自己拿着杯子喝的,弹钢琴自觉弹,读书自觉读。亲子之间几乎没有冲突。当然,我认为书中的原则是非常直观的,既使您没读过,也很可能无师自通,比我做得更好!但假如您和孩子经常有冲突,或者您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那么我十二万分的推荐您读读这本书,或者是恳求你好好读读这本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引言

    没有哪个父母一大早醒过来时就打算着要让孩子的生活痛苦不堪,没有一个母
    亲或者父亲会说:“今天,只要有机会,我要向我的孩子大叫大嚷、唠叨,要让他
    丢脸、出丑。”相反,每天早晨,许多父母都下定决心:“今天会是平静的一天,
    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但是,尽管有好的意图,讨厌的战争还是会再
    次爆发。

    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
    发生危机时需要作出反应,而反应无一例外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对孩子的个性和
    自尊造成好或不好的影响。

    我们相信,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作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
    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
    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
    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
    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
    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父母需要特别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跟孩子交谈。如果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躺在
    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我们麻醉前,外科医生走了进来,说:“我对于手术真的没
    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这时你会有什么
    感觉?我们可能会惊惶失措,赶紧逃命去了。但是对于那些相信爱和常识就足够的
    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可就不轻松了。父母就像外科医生一样,也需要学习特别的
    技能,这样,在处理孩子的日常要求时才有能力胜任。就像受过训练的外科医生在
    下刀时需要小心谨慎一样,父母在使用语言时也要有技巧,因为语言就像刀,它们
    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如果我们想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该从何处开始呢?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反
    应。这些语言,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听到父母在跟客人和陌生人交谈时就是使用
    那样的语言。那种语言照顾你的感受,而不是对你的行为进行批评。

    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雨伞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追上去说:“你怎么回事?
    每次来我家都要拉下什么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
    她来我家时,总是很守规矩,你都四十四岁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吗?我不是跟在你
    后面捡东西的奴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头不是长在肩膀上,你会把头都弄丢的!”
    我们不会对客人这样说话,我们会说:“这是你的伞,艾丽丝。”也不会再加上一
    句:“你总是不注意。”

    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

    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安全、快乐,没有哪个父母故意让孩子变得害怕、羞怯、
    不体谅他人、令人讨厌。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品
    性,缺乏安全感,缺乏对自己及他人的尊重。父母希望孩子有礼貌,他们却很粗鲁
    ;父母希望孩子整洁,他们却邋里邋遢;父母希望孩子自信,他们却对自己毫无把
    握;父母希望孩子快乐,但是他们都经常不开心。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义务的
    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为了能达到这些人性的目标,父母需要学
    习人性的方法。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
    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帮助父母把期望的目标转变为
    每天的实践。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父母明确跟孩子有关的目标,并提出一些能达到这些目
    标的方法的建议。当父母遇到需要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那些陈词滥调,像
    “给孩子更多的爱”,“给她更多关注”或者“给他更多时间”是毫无帮助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跟父母和孩子打交道,有时是以个人的形式,有时是以治
    疗小组的形式,有时以养育讲习班的形式。这本书就是这些经验的结晶。这是一个
    实用的指南,给所有面临日常状况和精神难题的父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
    方法。它还给出了一些从基本交流原则生发出来的具体建议,指导父母在跟孩子相
    处时要彼此尊重。

    孩子的问题:隐藏的含义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

    十岁的安迪问他的爸爸:“在哈莱姆,有多少孩子被抛弃?”安迪的父亲是一个律师,他很高兴看到儿子对社会问题感兴趣,于是他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通长长的演说,然后又去查了数据。但是安迪还是不满意,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在纽约被抛弃的孩子有多少?美国呢?全世界呢?”

    最后,安迪的爸爸终于明白了,他的儿子并不是关心社会问题,他关心的是个人问题。安迪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出于对被遗弃孩子的同情,而是担心自己被遗弃。他并不是想得到被遗弃孩子的数字,而是想得到确认他不会被遗弃。

    于是,爸爸仔细考虑了一下安迪的担心,然后回答道:“你担心你的父母可能会像其他父母那样将你抛弃,我向你保证我们不会抛弃你,如果你再为此感到烦恼,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帮你消除担心。”

    南希五岁时,第一次去幼儿园,她的妈妈陪着她,她看着墙上的画,大声问道:“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南希的妈妈感到很尴尬,她不满地看着女儿,赶紧告诉她:“把这些漂亮的画说成难看是很不友好的。”

    一个明白南希问题含义的老师笑着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陋的画。”南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现在她已经得到了她隐藏的问题的答案:“如果一个女孩画画画得不好会怎么样呢?”

    接下来,南希拿起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自以为是地问道:“谁弄坏了这辆消防车?”她的妈妈回答说:“谁弄坏了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这儿你谁都不认识。”

    事实上,南希并不是真的对那个名字感兴趣,她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老师给了一个适当的答复:“玩具就是拿来玩的,有时候它们会坏,就是这样。”

    南希看上去很满意。她面谈的技巧让她得到了必要的信息:这个大人很好,即使画画得难看,即使玩具弄坏了,她也不会马上生气,我不需要害怕,待在这里很安全。南希和她的妈妈挥手告别,走到老师身边,开始了她在幼儿园的第一天。

    卡罗尔,十二岁,是一个容易紧张、容易掉眼泪的女孩,她最喜欢的表姐在这里和她一起度过了一个暑假之后要回去了,但是,不幸的是,她的妈妈对卡罗尔的悲伤一点也不理解。

    卡罗尔(眼里含着泪水):苏茜要走了,我又要独自一个人了。
    妈妈:你会找到别的朋友的。
    卡罗尔:我会很孤独。
    妈妈:你会好起来的。
    卡罗尔:哦,妈妈!(啜泣)
    妈妈:你都已经十二岁了,还这么爱哭。

    卡罗尔狠狠地瞪了她妈妈一眼,然后就跑回自己的房间里,关上了门。这件事本来应该有一个更愉快的结局。孩子的感受必须认真对待,即使情况本身并不严重。在卡罗尔妈妈的眼里,暑假结束后的一次分离可能是太小的一件事,不值得掉眼泪,但是她的反应不应该没有同情心。卡罗尔的妈妈可以对自己说:“卡罗尔很难受,我应该尽力帮助她,让她知道我明白是什么让她伤心。我该如何做呢?把她的感觉再向她说出来。”因此,她说下面的任一句话都行:

    “没有苏茜会很孤单的。”
    “你已经开始想她了。”
    “当你们习惯在一起的时候,分开是很痛苦的。”
    “没有苏茜在,这房子对你来说大概看上去空荡荡的。”

    这样的回答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亲密之感。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

    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七岁的艾丽丝打算下午和她的朋友李一起玩,但是,她突然想起来,这个下午她所在的女童子军小队有活动,她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妈妈:哦,你很失望吧,你很想今天下午和李一起玩。
    艾丽丝:是的,为什么童子军不能在另一天活动呢?

    艾丽丝止住了眼泪,她给李打电话,约了其他时间,然后去换衣服,准备去参加童子军活动。

    艾丽丝的妈妈对女儿的失望的理解和同情,帮助艾丽丝处理了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冲突和失望。她同情并理解艾丽丝的感觉,真实地反应了艾丽丝的愿望,她并没有轻视这件事情,她没有说:“这有什么好激动的!你可以改天和李玩,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她更是避免了这样的陈词滥调:“唔,你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她既没有谴责,也没有责备:“你明知道星期三是童子军活动日,怎么还打算跟朋友玩呢?”

    下面一段简短的对话说明了爸爸是如何消除儿子的怒气的,他只是简单地承认了儿子的情绪和抱怨。

    大卫的父亲上夜班,当妈妈在白天上班时,父亲就照料家里。一天,当父亲购物以后回到家时,发现八岁的儿子怒气冲冲的。

    父亲:我看到一个生气的男孩。事实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生气的男孩。
    大卫:我很生气,事实上,我非常生气。
    父亲:为什么?
    大卫(非常小声):我想你,我从学校回家后,你从来都不在家里。
    父亲: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现在我知道了,你希望从学校回家后我在家里。

    大卫拥抱了一下父亲,然后出去玩了。大卫的父亲知道如何改变儿子的情绪,他并没有说明自己不在家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我要去买东西,如果我不买食物,你吃什么呢?”他也没有问:“你为什么生气?”他采取的做法是承认儿子的情绪和抱怨。

    大多数父母试图说服孩子,想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抱怨很不公平,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们意识不到这种做法没有用,这样做只会导致争论和气愤。

    一天,十二岁的海伦从学校回到家,很心烦的样子。

    海伦:我知道你会很失望的,我的考试只得了B,我知道得A对你很重要。
    妈妈:但是我真的不介意,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对你的成绩一点也不失望,我觉得B也挺好的。
    海伦:那么为什么每次我考不到A时你总要冲我大叫呢?
    妈妈:我什么时候冲你叫过啊?是你自己觉得失望,于是迁怒于我。

    海伦哭了起来,跑出了房间。尽管海伦的妈妈知道,女儿不但不承认自己的失望,反而转过头来责备妈妈,但是,指出这一点并且和女儿争论并不能使女儿心里更好受些。如果海伦的妈妈承认女儿的感受,那结果会好得多,她可以这么说:“你希望我不要太看重你的分数,你希望能够自己决定什么分数对自己是好的,我明白。”

    不仅是孩子,哪怕是陌生人,也会感激我们对他们的困境所表现出来的同情。格拉夫顿女士说她不喜欢去她工作的银行:“里面通常都很拥挤,经理的行为使你感到,好像他在那儿待着就是帮了我大忙似的。每次我到他那儿去的时候都会很紧张。”一个星期五,她不得不拿着一张支票去让经理签字,当她听着他和其他人说话的态度时,她开始变得心烦焦急,但是随后她决定设身处地地为他想一想,然后她通过表达出来并承认他的感受表示了她对他的理解:“又是一个艰难的星期五!每个人都要求你的注意,现在甚至还不到中午。我真不知道你要怎么熬过这一天。”经理的脸上马上放光了,她第一次看到他的笑容。“哦,是的,我总是很忙,每个人都要求先处理他们的事情。你要我做什么?”他不仅签了支票,还和她一起到出纳员那里,好让事情办得更快一点。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很好!谢谢你的推荐。。。这书是中文的吗?英文版书名或是作者能给一个吗?
      •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 The Bestselling Classic That Revolutionized Parent - Child Communication
        • 谢谢分享。里面的观点和我看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非常相似,乍一看还以为是相同的作者写的。我学到的是:沟通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要化解孩子的负性情绪,得先理解和同情。
          • 同感。我看了一些。也感觉大同小异。其实很多是psycologist or psychotherapist写的,都基于类似的心理学,精神科学理论。老外写这类书还是比较严谨的,有理论基础。
            • 看来楼上两位都喜欢看书,今后多交流啊!
    • 没看过这本书,但是相信是有帮助的好材料。能把孩子带得这么好肯定不是几本书的事儿,你们的态度决定了技术的成效。谢谢分享。
    • 我打赌你不看这些书也会把孩子养育得很好。关键是态度,你读这样的书就说明了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善于思考。
    • 我赞同和孩子交流时,应该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维,但是不赞同把孩子当客人的做法。亲子关系中最本质的特性就是不可选择性,亲密性和永久性。客人是可以选择的,也不必长处,所以不适用。如果把孩子当客人,失去了亲密感,非要违背nature,还叫亲子关系吗?
      • 孩子的确是客人,18年的过客而已。
        • 他不在你身边, 不代表你不惦记他; 你让他飞走, 不代表你心中的爱会放手。That's why they are not passengers.
      • 我觉得无论夫妻还是父子,或者母女,各种交叉关系,最好是客气点。客人的意思,就是常常设身处地替对方想,客气着,就算是对亲人!
        • 客气和客人不是一回事。客气是attitude, 客人是relationship。
          • 那你觉得书中说的是relationship还是attitude?relationship是血缘关系,怎么可能改变?这牵扯到我们如何理解别人的话而不钻牛角尖,比如相敬如宾是啥意思?
            • "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客人一样对待"----这是你帖的书里的原话。
              • 你如何理解把孩子当客人一样看待?是指使用对待客人的态度呢?还是让你去跟你的孩子断绝母子关系后,请他到家里做客?虽然我已经改了不少性子,但我还是很喜欢跟人打架的,尤其是送上门的架。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这个论坛名声为什么不太好?我建议你去翻翻前面的帖子!
                • 嗬, 就这心态, 你们孩子大概是被你吓大的吧? feel sorry for your kids. 你一个人玩吧.
                  • 不是啊!我真的很难理解你的理解力为什么就那么奇葩?父母需要学会把孩子当客人一样对待,这话难道不是指attitude?难道是指relation?难道把孩子当客人看待,等于你跟你孩子断绝血缘的relation然后rebuild主人客人的relation?你自己说你是不是看书看的很奇葩?
                • 哎。。。别生气。我们也把网友象客人一样对待。不同意的一笑而过。。。许多时候,大人忍不住,要发飙了,稍稍犹豫一下,想想如果这是客人,你会怎么办,或是怎样言语会更有效果。。好象效果都会好些。。很感谢你写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 谢谢指教!不过我这人喜欢打架,我只把自己的孩子当客人。
    • 谢谢推荐。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的确值得学习和分享。但是我也觉得,人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很难说运用了那种好的理念方法,就一定有同样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看见一家的孩子turn out to be totally different。有时候,好的结果起始于拿了一手好牌。
      • 这是一般人不喜欢学习理论的借口。作者自己有几个孩子,又接触过几百个孩子,她说的经验一定有普遍性。这就好比你养花,虽然每一盆都不一样,但共性还是有的!
        • 好吧。换个说法。理论要学,方法要用,还要不断调整,肯定比不学不用好。但是是不是都能教出一样的成果,即使在同样的环境和父母下,也因孩而异。
          我上面写的有个笔误。这类书一般是psychologist or psychiatrist写的。基于的理论也是心理学,精神科学的成果。 只不过不同的作者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来阐述。即使是老师写,也通常要拉一个co-author,psychologist or psychiatrist, 或有dr. title的人。因为希望作者convincing,体现有理论基础。普适性更多的来自于这些基于普通人群的理论研究,而不是说作者有几个孩子,接触了多少孩子(这与那些一般父母基于自身经验写的东西不同,那种的代表如虎妈战歌)。

          其实你会看到市场上也有有不同针对性的书。最简单的,针对不同性别年龄. 其他比方说针对highly sensative kids, strong-willed kids, un-motivated kids, shy kids, negative thinking kids, kids with anxiety, kids with intense emotions,explosive or defiant kids。 这些书的作者也是基于他们临床接触的大量孩子写的,这些书里的孩子也有他们的代表性。

          还有一点,理论也有流派,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摸索中,所以我们会在不同作者,不同时期书里看到一些相反的观点和做法。这就需要父母的甄别取舍了,因孩而异
          • 这本书的作者海姆·G·吉诺特是心理学博士,博士后,临床心理学家。我说她接触过几百个孩子的意思,并不是指她是一位幼儿园阿姨,而是说她不仅有理论,更有很多实践经验。虎妈狼爸的书仅仅是个案,一般我都略过了!
            作者简介 · · · · · ·
            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
            • 好吧。我表达能力不好。列这么一堆资历,好象以为我质疑作者。我说的就是写这类书的作者一般都很有资历。psychologist or psychiatrist+teacher都是有临床有理论的人(区别于那些基于个例的书。那些一般不看)。
              我只是说很多类似资历的作者也有有针对性的书,说明孩子有多样性而已。提供一个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而已。也许不应该贴在你读后感标题的贴子里。打搅了。呵呵。好吧。你继续说。我不插嘴了。
              • 也许我看没耐心,我这人特简单,一般都把帖子黑白一分,看见白的客气几句,看见黑的就捋袖子了。你的帖子我看了好几眼,没分清敌友。又看了几眼,还没看明白,呵呵!不说了!大家多交流!
    • 比方说孩子担心被仍掉,可能有文化上,很多是性格上的。我相信中国家庭里也有有这样担心的孩子。说到注重安全感的建立,老外可能还更重视一些。
    • 非常有用,谢谢楼主,请问还有其他的育儿好书可以分享么
      • 谢谢大家,最近一直挺忙的,没时间上来!这里一并回了!我最近的确发现一本书,叫做《特别狠心特别爱》,是一位犹太母亲写的,她生长在中国,后来又去了以色列。据说兼备中国和犹太人共同的教育特点。我粗看了看。。。
        觉得问题就在于,这是她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不敢说。而且他的教育目标是犹太人的教育目标,在逆境里赚钱。这本书在中国一定受欢迎,作者还上了鲁豫有约。

        总之开卷有益,先看看再说!
    • 继续摘录第一章第二节《毫无效果的对话:说教和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毫无效果的对话:说教和批评产生距离和怨恨

      父母常常因为跟孩子的对话而感到失望,因为他们毫无头绪,就像那段著名的
      对话所说的那样。“你要去哪儿?”“出去。”“干什么?”“不干什么。”那些
      想努力讲道理的父母很快发现这样会让人疲乏不堪,就像一个母亲说得那样:“我
      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讲道理,说到我脸都绿了,但是他还是不听我说,只有我冲他喊
      时,他才会听我说。”

      孩子经常拒绝跟父母对话,他们讨厌说教,讨厌喋喋不休,讨厌批评,他们觉
      得父母的话太多了。八岁的大卫对他的妈妈说:“为什么我每次问你一个小问题,
      你都要给我那么长的答案?”他向他的朋友倾诉说:“我不跟我妈妈说任何事情,
      如果我跟她说,我就没有时间玩了。”

      一个对此很感兴趣的研究者无意中听到一段父母和孩子的谈话,他惊奇地发现,
      他们两个人几乎都不听对方在说什么,他们的谈话更像两段独白,一段充满了批评
      和指令,另一段则全是否认和争辩。这种沟通的悲剧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相
      互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技巧。

      我们日常的语言,对于跟孩子有意义的交流来说是不适当的。要想和孩子沟通,
      减少父母的失望,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跟孩子交谈。

      沟通:

      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a )同时照顾
      孩子和父母的自尊;b )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

      埃里克,九岁,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
      他的父亲决定用一种新的方法。以前他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话:“天气不
      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
      火?”

      但是,这一次,埃里克的父亲没有这么说,他心里想:我的儿子对错过了野餐
      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这种失望,我可以帮助他的,只要
      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埃里克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埃里克:我当然很失望了。

      父亲: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

      埃里克:是的,正是这样。

      这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然后埃里克说:“哦,不过,可以以后出去玩。”
      他的怒气看起来消失了,在下午余下的时间里,他都很合作。通常,只要埃里克生
      气地回家,一家人都会心烦,迟早他会激怒家中的每个成员,直到深夜他终于睡着
      了,家里才能重回宁静。这个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它在哪些地方产生了作用?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意见
      或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希望我们明白在那个特别的时刻他们的心情。而且,他们希望不用完全说出自己的
      遭遇,我们也能够理解他们。他们的情绪只会透露一点点,我们必须猜出剩下的部
      分。

      如果一个孩子跟我们说:“老师冲我嚷嚷。”我们不必再问更多细节,也无需
      说:“你干了什么事让老师这样对你?如果老师冲你嚷嚷,那你一定做了什么。你
      做了什么?”我们甚至不必说:“哦,我很抱歉。”我们需要向她表明,我们理解
      她的痛楚、她的尴尬和气愤。



      安妮塔,八岁,一天回家吃午饭时生气地说:“我不要回学校了。”

      妈妈:你看上去很烦,能告诉我怎么了吗?

      安妮塔:老师把我的卷子撕了,我那么努力地答题,她居然只看了一眼就撕了。

      妈妈:没有得到你的允许吗?怪不得你这么生气呢!

      安妮塔的妈妈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她知道,如果她想帮
      助女儿消除怒气,就必须带着理解和同情跟她说话。

      还有一个例子:九岁的杰弗里从学校回来,看上去很不开心,他抱怨说:“老
      师让我们的日子很难过。”

      妈妈:你看上去很累。

      杰弗里:两个孩子在图书馆里吵闹,她不知道是哪两个,于是就罚我们所有的
      人站在大厅,几乎站了一天。

      妈妈:全班同学一天不上课,就那么静静地站在大厅里?怪不得你看上去那么
      累了。

      杰弗里:但是我跟她说了,我说:“琼斯小姐,我相信你能找到吵闹的那两个
      学生,所以你不用惩罚我们所有的人。

      妈妈:天哪,一个九岁的孩子来帮助老师认识到,因为少数人的行为不端而惩
      罚全班的人是不公平的!

      杰弗里:我没有帮上什么忙,不过至少她笑了,那是今天她头一次笑。

      妈妈:嗯,你没有让她改变主意,不过你确实改变了她的情绪。

      通过聆听、尊重儿子的感觉,承认他的想法,并且对他试图解决问题的努力表
      示赞赏,杰弗里的妈妈就这样帮助儿子平息了怒气。

      我们怎样知道孩子的心情呢?我们应该看着他们,听他们说话,还可以利用自
      己的情感经历。我们知道孩子在人前感到羞愧时的感觉,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理解
      他们的感受。下面的任何表达都会起到作用:

      “那一定非常尴尬。”

      “那一定让你很生气。”

      “那个时候你一定很恨老师。”

      “那一定很伤你的心。”

      “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

      但是,不幸的是,当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家长往往意识不到是因为不安的情
      绪导致了那样的行为。在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

      十二岁的本的妈妈讲述道:“昨天我下班回到家,还没来得及脱掉外衣,我的
      儿子,本,就从他的卧室里冲出来,开始向我抱怨他的老师:‘她布置的家庭作业
      太多了,我一年也做不完,我怎么可能在明天早上之前写完这首诗呢?我还有上个
      星期的一篇短文没有完成呢,她今天朝我高声嚷嚷,她一定恨死我了!’

      “我马上失去冷静,冲他喊道:‘我的老板和你的老师一样可恶,但是你听到
      我抱怨了吗?怪不得老师冲你喊,你从来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你就是懒,不要
      再抱怨了,赶紧开始做作业,不然你一定会不及格。’”

      “你发完火之后发生了什么?”我问道。

      “唔,我儿子怒气冲冲地上楼去了自己的房间,锁上门,不肯下来吃晚饭。”

      “那么你感觉如何呢?”我问。

      “糟透了,整个晚上都被毁掉了,每个人都很烦躁,气氛很压抑,我觉得很内
      疚,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觉得你儿子会怎么想?”我又问。

      “可能很生我的气吧,害怕老师,沮丧,无望,心烦,无法集中精神。我对他
      没什么帮助,但是当他抱怨而不愿意负责任时,我就受不了。”

      本原本可以说出他的感觉,而不是抱怨,那么这件不愉快的事就可以避免了。
      他可以这么说:“妈妈,我害怕明天去学校,我必须完成一首诗和一篇短文,但是
      我很心烦,无法集中精神。”他的妈妈可以同情她的儿子,承认他的困境,她可以
      带着情绪地咕哝一声,然后说:“唔,你担心明天早上之前写不完一首诗和一篇短
      文,怪不得你觉得着急呢。”

      但是,不幸的是,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都没有养成向对方敞开心扉的习惯,
      甚至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去感受。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他们通常会生气,然后把他们的窘迫迁怒于他人,而这常
      常激怒父母,然后父母就责怪孩子,说一些事后会觉得后悔的话,可问题还是没有
      得到解决。

      既然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难,那么如果父母能够学会倾听在他们愤怒的外
      表下所隐藏的担心、失望和无助,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父母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行为
      作出反应,而是要关注他们心烦意乱的情绪,帮助他们应付难题。只有当孩子的心
      情平静时,他们才能正确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正
      确的举动就是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

      “这样想是不对的”这句话并不能平息孩子强烈的情绪,或者父母试图说服他
      们“没有理由那么想”也是无用的。禁止并不能使强烈的情绪平息,但是如果听他
      们说话的人接受他们的想法,并表示同情和理解,那么他们情绪的强烈程度就会减
      弱,身上锐利的尖刺就会消失。

      这段话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成年人,下面摘录一段父母讨论小组的
      话,就正说明了这样的情况:

      组长:假设现在是一个早晨,一切事情都好像乱套了。电话铃响了,孩子在哭,
      在你发现之前,面包也烤焦了,这时你的配偶看着烤面包机说:“天哪!你什么时
      候才能学会烤面包?”你怎么回答?

      A :我会把烤面包扔到他脸上!

      B :我会说:“你自己烤你那该死的面包吧!

      C :我会很伤心,只有哭。

      组长:你配偶的话让你对他或她怎么想?

      父母:气愤,憎恨,不满。

      组长:你介不介意重新烤一炉面包?

      A :除非我下点毒药进去!

      组长:你觉得你这一天会怎样?

      A :整天的心情都会被破坏了!

      组长:假设同样的情形:面包烤焦了,但是你的配偶看着整件事情,然后说:
      “哎呀,亲爱的,对你来说这真是一个倒霉的早晨:孩子,电话,现在又轮到面包。”

      B :我会感觉很愉快。

      C :我会很开心,会拥抱他,亲吻他。

      组长:为什么?孩子还是在哭啊,面包还是一样烤焦了啊。

      父母:那没关系。

      组长: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感觉不同?

      A :你没有被批评,你会很感激。

      组长:你会有怎样的一天呢?

      C :开心、欢快的一天。

      组长:现在给你们第三个场景:你们的配偶看到面包烤焦了,平静地对你说:
      “亲爱的,让我来向你展示一下如何烤面包吧。”

      B :噢,不,那比第一个还糟糕,让我觉得自己很蠢。

      组长: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烤面包事件的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如何应用在我们和
      孩子的相处中。

      A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总是对孩子说:“你已经长大了,该懂得这个了,
      该懂得那个了。”这一定让我的孩子很生气,而通常他也确实很生气。

      B :我总是对我的女儿说:“让我来做给你看,做这个做那个。”

      C :我总是被批评,都习惯了,因此对我来说也是很自然的事,而我说的那些
      话正是当我还是小孩子时我妈妈对我说的话,我为此很恨她。我从来没有做对过一
      件事,她总是让我一遍遍地做。

      组长:现在你发现你自己对你的女儿说同样的话?

      C :是的,我根本就不喜欢这样说,我那么说时也讨厌我自己。

      组长:现在我们看看从烤面包事件中能学到什么。当我们对心爱的人有了不好
      的感觉时,如何才能帮助我们改变这种感觉呢?

      B :有人能够理解你。

      C :不责怪你。

      A :不用告诉你如何改进。

      这篇短文说明了语言的力量,它能够产生敌意,也能够制造快乐。这个故事的
      寓意在于我们的反应(语言或情绪)能够对我们的家庭气氛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很惭愧地说,我特别推崇这本书,但也许好久没读了,我昨天还犯了一个书里的错误。儿子弹钢琴的时候因为连续被打断怒气冲天,我没有理解孩子反而骂了他一通。再次强烈建议家长好好读读这本书!
      • 这些原则都是非暴力沟通(NVC)的理论里面讲的内容,不但适用于跟孩子互动,适用于跟所有人的互动。人人都能这样的话,世界就会无比美好。
        • 是啊!说得没错!
          • 是啊,且读且体会吧。--- 谢谢指教!不过我这人喜欢打架,我只把自己的孩子当客人。 -wenhao2008(问号); 11:07 (#8702915@0)
            • 是啊!我主要是给大家做个反面教材,大家别学我。小小寰宇,总要留几只碰壁的苍蝇了。俺当苍蝇,大家当苍蝇拍,Ok?
              • 不OK啊,没兴趣当苍蝇拍,也没兴趣吵架。好在你用对待客人的态度对待孩子,而非对待网友的态度,你的孩子还是幸福的。在虚拟世界的掩护中,释放一下真我,我也是很理解的。。。还有一句,我觉得你比以前要可爱多了,所以说且读且体会啊,我们大家都要努力。。。
      • 这个章节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里面讲的要"共情"很相似,体会到孩子的心情,和他共情,而不需要指导他,因为他只是需要有个人聆听一下而已。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第一章继续: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

      当孩子说起或询问一件事情时,最好的反应通常是不要针对事件本身,而是要
      针对事情暗示的联系。

      六岁的弗洛拉抱怨说,最近她收到的礼物比哥哥的少,她的妈妈并没有否认她
      的抱怨,也没有对弗洛拉解释说哥哥年长,应该收到更多的礼物,她也没有保证纠
      正这个错误。她知道,孩子真正关心的是他们和父母关系的深度,而不是礼物的大
      小和数量。弗洛拉的妈妈说:“你担心我爱你是不是跟爱他那样多?”她没有再多
      说一句话,而是紧紧拥抱了弗洛拉,弗洛拉惊喜地笑了。这就是这段谈话的结束,
      而它原本可能会变成一段无休止的争论。

      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的
      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证我们对他们永久不变的爱。

      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他,而是要就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
      作出回应,这样通常比较有效。七岁的格洛里亚回家时心情很不好。她告诉父亲,
      她的朋友多丽是如何从人行道被推到积满雨水的沟里去的。她的父亲没有追问事件
      详细的情形,也没有威胁说要惩罚冒犯多丽的人,他就女儿的感受回答了她,他说
      :“这件事一定让你很不舒服,你当时一定对做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气,现在你还
      在生他们的气呢。”

      对这些话,格洛里亚深有感触地回答说:“是的!”当她的父亲说:“你担心
      他们也会这么对你吗?”格洛里亚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让他们试试!我会把他们
      一起拖下水,那一定会溅起水花呢!”她想像着那幅画面,然后大笑起来。这段谈
      话以开心结束,它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场应该如何帮助多丽自卫的、毫无用处的、冗
      长的说教。

      当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
      应他,而不要先试图查明事件的真相。

      十岁的哈罗德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抱怨。

      哈罗德:多么痛苦的生活啊!老师说我是骗子,只是因为我告诉她我忘了家庭
      作业,她冲我嚷嚷,她确实在嚷!她说她要给你写条子。

      妈妈:你今天很倒霉。

      哈罗德:确实是的。

      妈妈: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叫做骗子一定让你尴尬极了。

      哈罗德:确实很尴尬。

      妈妈:我打赌你心里一定骂了她几句!

      哈罗德:是的!你怎么知道?

      妈妈:当有人伤害了我们时,我们通常都会这么做。

      哈罗德:我感觉轻松多了。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
      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

      当孩子对自身做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
      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一个孩子这样说:“我的算术不好。”如果你告诉他:“是的,你对数字的反
      应很糟糕。”这样说是没多大帮助的,驳斥他的观点也没有用,或者给他一些肤浅
      的意见,如“如果你再用功一点,会好一些的”也没有用,这些轻率的好意只会伤
      害他的自尊,这种直接的教训只会降低他的自信。



      你可以用诚挚和理解来回答他说的“我的算术不好”,下面任何一句回答都行


      “算术是一门很难的课程。”

      “有些题目很难解答。”

      “老师的批评不会让算术变得容易些。”

      “算术让人觉得自己很愚蠢。”

      “我敢断定你一定希望快点下课。”

      “下课时,你会感觉安心的。”

      “考试时一定特别难熬。”

      “你一定很担心不及格。”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怎么想。”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对你失望。”

      “我们知道有些课目是很难的。”

      “我们相信你会尽力的。”

      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说,当她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家,她父亲用如此理解的态
      度跟她说话时,她几乎要晕倒,她在心里说,我一定要对得起父亲对我的信任。

      只要时间一长,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听到自己的女儿或儿子宣称:“我很笨。”
      父母当然知道他不笨,于是他们开始说服他,让他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就像下面这
      位父亲做得一样:

      查尔斯:我很笨。

      父亲:你不笨。

      查尔斯:我就是很笨。

      父亲:你不笨。记得你在夏令营时多聪明吗?辅导员认为你是最聪明的人之一。

      查尔斯: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

      父亲:他告诉我的。

      查尔斯:是么,那么他为什么总是说我笨?

      父亲:他只是在开玩笑。

      查尔斯:我是很笨,我知道,看看我在学校的分数。

      父亲:你只是需要更用功一点。

      查尔斯:我已经用功多了,但是还是一点用都没有。我没长脑子。

      父亲:你很聪明,我知道。

      查尔斯:我很笨,我知道。

      父亲(大声地):你不笨!

      查尔斯:我就是笨!

      父亲:你不笨!笨蛋!

      如果一个孩子说自己很笨,或者很丑,或者很坏时,我们无法说出一些话或做
      一些事能让他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对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通常无法直
      接改变。就像一个孩子对他父亲说的那样:“爸爸,我知道你是对我好,但是我还
      没蠢到把你的话当真的程度。”

      当孩子表达了对自己消极、否定的看法时,我们的否定和反对对他没什么帮助,
      他们会更坚定地确信自己的看法,我们能给予的最大帮助是告诉他,我们不仅理解
      他的感受,还理解他的特别的暗示。例如:

      伊凡:我很笨。

      父亲(认真地):你真的那么觉得么?你不觉得你很聪明?

      伊凡:不觉得。

      父亲:那么你心里一定很难过?

      伊凡:嗯。

      父亲:在学校里,你一定非常担心时间,担心不及格,担心分数低。当老师叫
      你回答问题时,你一定很慌乱,甚至即使知道答案,你也无法正确说出来,你怕你
      的话听起来很愚蠢……老师会批评你……同学会笑话你。所以,很多时候,你宁愿
      什么也不说。我想你大概记得你说了什么而大家笑话你的情景,这让你觉得自己很
      愚蠢,同时也觉得受到了伤害,很生气。(这时,孩子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他的经历。)

      父亲:看,儿子!在我眼里,你是优秀的,只是你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这段对话可能并不会使孩子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可能会在他心里埋下
      怀疑的种子,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无能。他可能会在心里想:如果爸爸理解我,
      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可能我并不是那么没用。这段谈话产生的亲密可能会
      让儿子要努力地无愧于父亲对他的信任,最终,他会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许多优点。

      当孩子说“我总是运气不好”时,争论和解释都无法改变他的想法。我们每举
      出一个好运的例子,他都会提出两件不幸的事来反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他看
      到我们非常理解他有这种想法的感受:

      安娜贝尔:我的运气总是不好。

      妈妈:你真的那么想?

      安娜贝尔:是的。

      妈妈:所以当你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你心里会想:我不会赢的,我没有那个
      运气。

      安娜贝尔:是的,我就是那么想的。

      妈妈:在学校里,如果你知道答案,你会想,今天老师不会叫我回答问题的。

      女儿:是的。

      妈妈:我想你可以告诉我更多的例子。

      安娜贝尔:当然,就像……(孩子举了一些例子。)

      妈妈:你对运气的想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如果发生了你认为运气不好的事情,
      或者运气好的事情,来告诉我,我们可以讨论讨论。

      这样的谈话可能不会改变孩子相信自己运气不好的想法,但是,她可能会觉得
      有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映射情感

      孩子看着镜子中自己的影像,从而得知自己长什么样;通过听到映射到他们身
      上的感觉,从而了解自己的情感。镜子的功能就是反射影像本来的样子,既不谄媚,
      也不挑剔。我们不希望镜子告诉我们:“你看上去糟糕透了。你双眼充血,脸颊肿
      胀,总之,你乱糟糟的。你最好收拾一下自己。”在这样的魔镜面前露几次面,我
      们大概会把它当成瘟疫一样避之不及了。对着一面镜子,我们需要的是影像,不是
      说教。我们可能不喜欢所看到的影像,但是我们还是宁愿自己决定下一步的化妆措
      施。

      情感的镜子功能与普通镜子类似,就是要把情感原原本本地映射出来,不变形。

      “你看上去很生气。”

      “听起来你非常恨他。”

      “看起来你好像很讨厌整件事情。”

      对于有上述情绪的孩子,这样的话是最有帮助的。它们清晰地显示了他或她的
      情绪。透明清晰的影像,不管是在穿衣镜里,还是在情感的镜子里,都能够提供机
      会让本人自发地修饰和改变。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曾经感到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在这样情绪
      激动的时刻,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聆听和理解更让人觉得安慰的了。对我们成年人
      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
      的理解去给予孩子慰藉,帮助他们康复。

      当我们的孩子感到苦恼、害怕、困惑或者痛苦时,我们很自然地会匆匆给出评
      价和意见,通常会明白无误地说出来——即使不是故意的——“你太迟钝了,不知
      道该怎么做。”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在孩子原先的痛楚之上又增加了新的伤害。

      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时间和同情,理解他们,我们就向孩子传达
      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明白你的感受。”在这个重要
      信息背后是一种保证:“一旦你平静下来,你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继续粘贴:令人满意和令人不快的称赞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药。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
      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谨慎小心是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于精
      神药物的施用也有同样的规则。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
      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

      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院子看上去多么棒啊,只有这样的
      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无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
      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下面就是一个让人满意的有关称赞的例子:八岁的朱莉很努力地把院子打扫干
      净了,她用耙子把树叶耙拢,把垃圾运走,并且把工具重新摆放好。妈妈很感动,
      对她的努力和成绩表示了感激和欣赏:

      妈妈:院子原来太脏了,我不相信一天就可以把它收拾干净。

      朱莉:我做到了!

      妈妈:院子里原先都是树叶和垃圾,还有其他东西。

      朱莉:我把它们都打扫干净了。

      妈妈:一定费了你很大劲!

      朱莉:是的,我确实费了很大劲。

      妈妈:现在院子好干净啊,看着都开心。

      朱莉:它现在很漂亮。

      妈妈:你愉快的笑容告诉我你很自豪,谢谢你,亲爱的。

      朱莉(灿烂地笑着):不客气。

      朱莉妈妈的话让朱莉为自己的劳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晚上,
      她迫不及待地等父亲回来,就是为了向他显示一下干净的院子,好在心里再次重温
      一下对出色工作的骄傲。

      与此相反,下面对孩子品格的赞美之辞是无益的:

      “你真是个好女儿。”

      “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

      这样的评价可能会吓着孩子,让他们感到不安。她可能觉得自己离一个好女儿
      还差得远呢,配不上这样的称呼。因此,她可能会决定马上减轻自己的负担,用行
      为不端来坦白,而不是不安地等待曝光自己原来是个骗子。对品格的直接赞美就像
      直射的阳光,让人很不舒服,很刺眼。当一个人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出色、像天使一
      样可爱、慷慨大方、谦恭有礼时,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她觉得需要至少否认部分
      赞美。在公共场合,她无法站起来说:“谢谢,我接受你的赞美,我是出色的。”
      私下场合她也无法这么说,因此她必须拒绝这样的赞美。她无法在心里坦白地对自
      己说:“我是出色的”、“我是很好的”、“我是坚强的”、“我是慷慨的”或者
      “我是谦逊的”。她可能不仅仅是反对这些赞美,很可能还会对赞美她的人产生不
      好的想法:如果他们觉得我这么棒,那么他们一定不太聪明。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学会称赞的步骤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学会称赞的步骤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后在心里跟自
      己说的话。

      我们的话应该明确表明我们很喜欢、很欣赏他们的努力、帮助、工作、体谅、
      创造或者成就。我们的话应该让孩子能对自己的品格有一个现实的看法。我们的话
      应该像一块有魔法的帆布,这块布虽然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能让他们给自
      己画一幅正面的画像。

      八岁的肯尼帮他父亲修补地下室,期间他搬动了一件很重的家具:

      父亲:工作台很重,搬起来很吃力。

      肯尼(骄傲地):但是我搬动了。

      父亲:那需要很大力气。

      肯尼(弯起胳膊显示出他的肌肉):我很强壮。

      在上面这个例子里,肯尼的父亲只是对工作的难度做了评价,是肯尼自己对他
      的个人力量得出了结论。如果他父亲说:“儿子,你很强壮。”肯尼可能会回答:
      “不,我并不强壮,班上比我有力气的男生有的是。”而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一
      场毫无结果——尽管未必痛苦——的争论。

      当我们希望孩子好受点时,通常就会称赞他们。可是为什么当我们对女儿说
      “你很漂亮”时她会否认呢?为什么当我们对儿子说“你非常聪明”时他很尴尬地
      走开呢?是我们的孩子太难取悦,甚至连赞美都不起作用了吗?当然不是。最可能
      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跟大多数人一样,对于赞美他们品格、身体或精神的话不知
      如何反应。孩子不喜欢被评定。

      如果每个月末,宣称爱我们的人给我们一个评定,我们会怎么想?“如果你得
      了A ,就亲你一下;如果得了B ,就拥抱你一下;而如果你得了A +,我就会很爱
      你。”我们会感到心烦意乱、情绪低落,而不会觉得被爱的。

      比较好的方法是:表达中要充满欣喜和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对孩子的努力的承
      认、尊重和理解。

      十三岁的琼晚上一个人独自在家,一个小偷企图破门而入,琼打电话给邻居,
      但是没人接,于是她打电话报了警。

      当她的父母回到家时,发现一个警察正在给琼录口供。妈妈和爸爸都对琼处理
      这起可怕的事件时采取的成熟理智的方法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他们没有称赞她是一个非凡的孩子,也没有说她多么成熟老道,而是跟她
      详细谈论了当时的情景,并且对她采取的有效措施表达了极大的赞赏。

      琼的父亲对她说:“你的行为正好符合海明威对勇气的定义:‘压力下的风度
      ’。看到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己:
      打电话给邻居,然后报警,给警察提供必要的细节。这是多么让人钦佩啊!我和妈
      妈对你都非常敬佩。”

      琼听了他的话,开始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然后说:“我想你可
      以说我正在学习如何应付生活。”

      由于父母的反应,琼并没有抱怨她被一个人留在家里。相反,她从这件可怕的
      事件中走了出来,并且增强了自信。

      还有一个例子:莱斯特的妈妈一下午都在看儿子打橄榄球。比赛结束后,她希
      望告诉儿子她对他技术和成绩的赞赏,她详细描述了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
      “今天下午看你打橄榄球真是开心,特别是最后十分钟,你看到了一个得分的机会,
      你从防守的位置一直跑到场地的另一端,打进了致胜一球,你一定觉得自豪极了!”



      她加上了一句“你一定觉得自豪极了”,因为她希望他能培养内心的自豪感。

      一位父亲在耙树叶,他让六岁的女儿詹妮弗过来帮忙把树叶堆起来。当他们干
      完之后,父亲指着树叶堆说:“一、二、三、四、五、六!半个小时堆了六堆!你
      怎么能做到这么快的?”晚上,詹妮弗对父亲道了晚安之后,她请求道:“爸爸,
      你能再跟我说一遍我堆的树叶堆吗?”

      称赞的时候要做明确、详尽的描述,这需要一点努力才能做到,但是孩子能从
      这些信息和赞赏中受益,远比那些对品格的评价要有效得多。

      乔治的妈妈在她儿子的吉他上留了这样一张纸条:“你的演奏让我很愉快。”
      她的儿子看了很高兴,“谢谢你说我是一个多么棒的演奏者。”他把妈妈的感谢解
      释为对他的称赞。

      称赞有时也会使人气馁,这取决于孩子听到称赞之后会怎么想。

      琳达十二岁,她的电视游戏达到了三级水平,她的父亲欢呼道:“你真棒!你
      有完美的协调性!你是个专家级的玩家。”琳达失去了兴趣,走开了。父亲的称赞
      让她难以继续下去,因为她对自己说:“爸爸认为我是一个出色的玩家,但是我不
      是专家,我达到第三级是靠运气,如果我再试一次,我甚至连二级都达不到,最好
      还是趁我领先时退出吧。”如果她的父亲只是简单地说一句“达到一个新的级别一
      定感觉很棒”可能会好很多。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洗了车,它看上去又像新的一样了。

      可能的推论:我的工作做得不错,我的工作受到了赞赏。

      (无益的称赞:你是一个天使。)

      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祝愿康复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

      可能的推论: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

      (无益的称赞:你总是这么体贴。)

      有益的称赞:你的诗说到我心里去了。

      可能的推论:我很高兴我能写诗。

      (无益的称赞:就你的年龄来说,你是个不错的诗人。)

      有益的称赞:你做的书架看上去很漂亮。

      可能的推论:我很能干。

      (无益的称赞:你真是一个好木匠。)

      有益的称赞:你的信给我带来巨大的欢乐。

      可能的推论:我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

      (无益的称赞:你的写作非常优秀。)

      有益的称赞:我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

      可能的推论:我很负责。

      (无益的称赞:你比其他人都做得好。)

      有益的称赞:谢谢你告诉我我多找了你钱,真的太感谢你了。

      可能的推论:我很高兴我是诚实的。

      (无益的称赞: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有益的称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

      可能的推论: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

      (无益的称赞:就你的年级来说,你写得不错,当然了,你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这种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的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
      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孩子在内心重复现实的、
      积极的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的看法。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关于称赞,我担心的是自己也许称赞的太多,而且有些称赞就是书中所写的不合适的称赞。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XXX。不过实话说,如果你特别欣赏你的孩子,你的称赞一般都会得体,因为你的称赞里带着很多细节。往往是那种应付性的称赞,是泛泛的缺乏细节的。
      • 有一点要补充的是,有些家长习惯贬低孩子,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但真的就有这样的家长。我还知道有位家长晚上要让孩子反省今天做了几件错事,也许他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完美,但追求完美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是不是有点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