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北极三岛48小时(3-下)- 2014.09.12

冰在这里,冰在那里,冰到处都是。它咆哮着裂开,吼叫着发出隆隆之音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今天7:00就叫起床,预示着非常忙碌的一天,好期待...

今天的主题是探索海冰,所以从昨晚发布的日程上就开始交待一些海冰术语。海冰密度是开放水域内海冰的量,根据海冰密度大小以及海冰之间的结合程度,把海域分成了从开放水域到固化的冰堆等8个级别。海冰是海水结成的冰,与冰川以及冰山不同。那么海冰是咸的还是淡的呢?大家先想一想。

吃完早餐大家就赶紧回舱房里做登陆准备。相机,镜头,防水袋,三脚架,极地衣,防水裤,救生衣,手套,面罩,帽子....是不是够紧张的?从今天开始都是湿登陆,需要趟水上岸,所以一定要穿上极地运动靴。这靴子是船方借给每位乘客的,100%防水,一直覆盖到膝盖下面。由防冻橡胶的记忆材料制成,穿得越久越合脚。透气内里和泡沫鞋底保暖舒适,可在摄氏-40度~15度范围内使用。

今天的登陆点叫Lagoya,是“低岛”的意思,四周水流比较浅,为各种软体动物提供了非常好的栖息地。海象会以这些软体动物为猎物,我们则以海象为“猎物”,同时我们也有很大可能成为北极熊的猎物。在被吃掉之前拍到好照片似乎是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在我们还在忙忙碌碌准备的时候,探险团队在队长Dutch的带领下已经先行登陆进行踩点和安全评估了。登陆按计划进行,显然猎物和安全性都满足了要求。

DSC_0834

在北极出于来自北极熊的威胁,每次登陆探险队员们都是要配枪的,除了背上背一把长枪,腰上还要别一把手枪。同时船上指挥中心会一直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周围动静,并和探险队员们用无线电保持实时联系。

DSC_1208 DSC_8699 L1020696 DSC_2698 DSC_0766 DSC_0119

北极熊的嗅觉器官异常灵敏,可以闻到几公里以外海豹脂肪发出的气味,对人类的脂肪估计也迟钝不到哪里去,所以登陆北极岛屿要十分小心。一般说来,具有进攻性的北极熊常常显得急躁不安,并从鼻孔里断断续续喷出粗气,这时,人们就要小心,设法赶走北极熊,最简单的方法是尽量大喊一声,并不断向其投掷冰块、石块,附以敲打铁器的声音。切忌见熊便跑,这是最愚蠢的举动,正中北极熊的下怀,它会以极快的速度追赶上来,来一个恶“熊”捕食,接着一记熊掌,人的头颅便会开花。而对于慢慢腾腾,动作随便,头部前伸,东闻西嗅,一副悠然自得样子的北极熊,便不必大惊小怪,因为一般来说它此时并无恶意,不过也还是小心为妙。我觉得在北极防范北极熊和在我们安大略省防范棕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一致的。

上岸以后,我们分成了5组,每组20人,前后各一名持枪探险队员,客人们必须待在一起,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更不能靠近水边,因为那里最危险。走了不久便接近了第一群海象,因为海象非常敏感,所以我们必须尽量轻地行动,不可以说话或发出任何声音,包括拉拉链。交流完全要通过手势。海象视力欠佳,所以只要我们保持一定距离并避免发出大的声响,就不会惊扰到它们。

DSC_0774 DSC_4804 DSC_0689

海象犬齿特别发达,看起来跟象牙很象,因此得名。海象主要用牙掘食和攻防,同时也用来帮助爬上浮冰,所以还有人把海象叫做齿行动物。牙越长的海象年龄越大。海象体型巨大,世界最大的雄性海象重2268公斤,长度4.9米,除了人类、北极熊和虎鲸以外,没有别的天敌。海象在陆地上与海水中皮肤的颜色不一样,在陆上皮肤呈棕红色,而在水中则呈白色,与血管收缩有关。海象通常群居于大的浮冰或海岸附近,经常挤在一起,用来增进彼此感情。

_63A4356 _63A4378 DSC_0638

成年海象一般把小海象围在中间,以防止北极熊袭击。而北极熊猎食海象时也有自己的办法,策略一般是驱赶整个象群,直到小海象体力不支漏出破绽,有点象我们玩的老鹰抓小鸡。当然北极熊也有在象群中杀出一条血路硬抢的情况,估计是玩得不耐烦了。最难以解读的是有时海象会把在象群中被踩死的小海象主动提供给北极熊作食物,这种情况在人类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个中缘由我想只有动物自己能给出答案。

拍海象过足了瘾,摄影师们才把目光移开。岛上四处散落着很多圆木,一些木头上有明显的加工痕迹,在这寸草不生的岛上这种木头是哪里来的呢?探险队员不光负责我们的安全,同时也是各方面的专家。据他们介绍,这些木头是早年俄罗斯的伐木工场伐下来的,经过内陆河飘到北冰洋,然后在北冰洋打转多年后散落到北冰洋的各个岛屿。这些木头对早期捕鲸人和猎手们非常重要,他们用这些木头搭建临时住处和生火取暖,有时会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DSC_0778 DSC_0777 DSC_0727

回到船上刷完卡,马上有工作人员递过热毛巾和一杯姜汤,服务太到位啦!

在船上是不会给半点喘息时间的!脱掉登陆装备,去餐厅美餐一顿,很快就到了再次穿上装备的时间。来北极不容易啊,分分秒秒都不能浪费。下午将进行橡皮艇冰区巡航,目的是寻找趴在海冰上的野生动物。

还别说,真拍到了一只海豹的影子。北极不象南极海豹那么多,而且因为天敌北极熊的威胁,北极的海豹比海象还要敏感。只要有风吹草动,马上钻到水里,甭想再找到它了。

DSC_0835 Arctic_DY_11 _63A4525

找不到动物不能空手而归啊,探险队长决定登海冰。一名探险队员先在漂浮在海上的海冰中找了一块比较大的,先行上去试试安全性,然后才允许客人们登冰,每次只能上一人。站在北冰洋上的浮冰上,有这样经历的人恐怕全球也不会超过几千人吧?

DSC_0877 20140912_215212 CA3W8009

这时我们离北极冰盖已经不远了,理论上如果登上冰盖一直走就可以到达北极点了,当然还有差不多1000公里呢。这里坐标已经超过北纬80度,气温也降低不少,加上风的效应,回到船上时有种透心凉的感觉。

我知道下一个节目就是要在北冰洋里冬泳,所以赶紧利用休息时间到健身房里跑了15分钟,把寒气逼出来。否则再跳到水里,寒气里外夹击我就要死了。

极地冬泳是南北极旅游中的可选项目,也是一个亮点。只有我这种无知又无畏的脑进水患者才会尝试。海水结冰的温度是零下1.8度,当时录得的水温是零下0.1度。在甲板排队时每个人都兴奋得上牙打下牙,后面的哥们边等边对我讲,跳过这个就有三个证书了,北极点,南极,北冰洋!真牛啊!每个人身上会拴一个安全绳,防止某些人太享受了不愿意回来。刚进去时每个人感觉不一样,有人说热,有人说像针扎,我感觉像被冰包裹着,僵硬冰冷,没有其它感觉。刚一出水反倒感觉身上发热。回到甲板先是姜汤一杯伺候,然后就去甲板上的按摩浴泡热水澡,所以一般不会冻到,no zuo no die。

_N4R0689 _N4R0702 _N4R0710 _N4R0714 _N4R0717 _N4R0719 CA3W8654 CA3W8671 _N4R0724

据说如果意外落水,一般遵循1:10:1的规则,花一分钟的时间身体调整到适当心脏频率,如果没有救生衣,有10分钟的时间可以控制大块肌肉游泳,如果有救生衣玩完前可以扑腾1小时。我虽然不是意外落水,走下舷梯时已经调整了心脏频率,但毕竟不知道跳下去到底什么样,心跳调过快了也不一定!我感觉这活动对心脏负荷蛮大的,后来那几天心脏怦怦跳个不停,心脏有问题的朋友慎用!

凡是跳入北冰洋的都会得到脑进水证书,书中曰:兹证明某某某同学于二零一四年九月十二日星期五以其无比强健的体魄跳入了斯瓦尔巴北部北纬80度34.5分东经17度39.3分冰冷的水域中。当时测录到的海水温度是零下0.1摄氏度。我们在此严肃地承认这一行为表现了不容置疑的勇气,同时表现出非凡的,无法比拟的愚蠢!基于探险队长对这种荒唐英雄主义的观察报告,以及随船医生对暂时性判断力缺失的诊断,我们正式确认该持证人为北极冰泳俱乐部的重要一员。

今天还到达了此次行程的最北端,北纬80度37分东经17度44分,大家在甲板开香槟庆祝了一番!

DSC_5421

晚餐出了大笑话,我把鱼排翻译成了牛排,把好多朋友都给涮了,真是不好意思啊!:p

今日三餐最爱:

早餐:大米粥,辣酱,培根
午餐:宫保鸡丁,甜点
晚餐:白葡萄酒,酸辣汤,培根包猪里脊,甜点,冰激凌

最后回答关于海冰是咸是淡的问题。海水结冰后因为盐分不结冰,就会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个的盐袋或盐管。盐在盐管中会逐渐下移,直到破冰而出。由于出来的盐温度很低,所经之处都会在瞬间结成冰柱,甚至落到海底附近的生物都有可能会被冻住。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海冰其实是淡的。

注:部分照片由旅友所摄,特此声明。

<未完待续>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游山玩水 / 北极三岛48小时(1)- 2014.09.07~08

    冰岛航空的班机准时起飞,转眼就溶解在夜幕中。

    这次有幸代表奥克国际为北极三岛探索行程提供支持,心情兴奋期待。我需要飞往挪威奥斯陆与大部队会合,经冰岛雷克雅未克中转。客人大部分来自中国,在奥斯陆会合后一起乘班机经停Tromso前往朗伊尔宾登船。

    从多伦多到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需要5个多小时,再加上4个小时时差,降落时已经早晨6点多了。机场很小,完全没有首都国际机场的感觉。听说冰岛气候多变,果其不然需要冒雨登机,看来随身带一个薄雨衣是对的。




    从冰岛到奥斯陆是2个半小时,因为时差,表还要再向前调两个小时,中午12点半降落。这时候多伦多才早上6点半,这一宿折腾得。因为冰岛和挪威都属于申根国家,所以在冰岛见过移民官后去挪威就相当于“国内”班机了。

    现在是9月8号,与大部队会合是明天早晨,我还有半天的自由时间。从机场乘NSB铁路需要20多分钟就可以到奥斯陆市中心,非常方便,价格是90挪威克朗,相当于大约15加币,85人民币。


    在市中心我订了一个青年旅社,再装一把青年。挪威的物价相当高,就连这6人间的青年旅社也要差不多70加币一晚。从中心火车站到旅馆步行要15分钟,虽然连背带拖有点狼狈,但走在新奇的北欧街道倒也感觉写意,时不时停下来Iphone几张照片。



    旅社出乎意料地大,也非常干净,叫青年宾馆更合适。好几层的建筑,地下一层是厨房,餐厅和洗衣房。房间上下铺住六个人,就像大学的宿舍一样。本来想和室友攀谈一下不寂寞,结果六人房就住我一个人!好吧,该着让我把觉补回来。



    奥斯陆的主要景点都在市中心的步行距离,下午出去转了转。我对人文的东西不是很感冒,走到哪算到哪吧。







    <未完待续>

    • Thanks for sharing! btw, could you post pictures of larger size? :)
      • 可以啊,那么从下一篇开始吧^_^
        • 搬好板凳,等着看下一篇@_@
      • 或者帮我把图片尺寸设定去掉,原尺寸是600*400的,我怕版面太乱设成150*100了
        • Done! It looks better. :)
          • Thanks a lot!
    • 等下文,很少有人去那里玩啊。
    • Thanks for sharing!
    • 北极三岛48小时(2-上)- 2014.09.09

      挪威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口感不错,灌上一瓶路上喝。

      早晨9:55的飞机,8点到机场,7点从旅馆出发,6:30起床,估计大家都是这么算时间吧?^_^

      这个青年旅社包早餐,是不是又有点向B&B靠拢了?但因为我出发比较早,入住时向前台反映了情况,前台淡定地说,没关系,我们会给您打包早餐路上吃!没啥说的,真贴心。

      就这样提着饭兜,拉着行李,原路回到火车站。买票费了点周折,因为不知道哪是哪啊,飞机场并不是终点站,而且飞机场好几个!建议大家以后直接去窗口,别在自助卖票机上折腾了。奥斯陆机场挪威语叫Oslo Lufthavn,机场的名字叫Gardermoen

      IMG_4288 IMG_4289 IMG_4290

      登机口陆续见到了中国方面来的一部分客人和领队,还有来自各国的探险队员和专家们。需要隆重推出的是这次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高登义教授。高先生是中国第一个完成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三极科考的人。他曾多次赴南极、八次赴北极、八次赴珠峰,去过雅鲁藏布大峡谷、西太平洋、东非大裂谷等地考察,并参与中国南极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建设,先后撰写《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等三本专著,及《极地探险》《乐在珠峰》《梦幻北极》《南极圈里知天命》等科普著作。高老师谈笑风生,平易近人,虽然已年近花甲,睿智的眼神中仍然闪烁着孩童般的光芒。他将在船上给大家做多场专题演讲。

      images gdytc 2012090707551755090 (2) download

      从首都奥斯陆到登船地朗伊尔宾还要向北飞上4个小时,中间经停Tromso。朗伊尔宾(Longyearbyen)地处北纬78.13度,是人类最北端的聚居地,也是北极探险的大本营。它所在的斯皮茨卑尔根岛(Spitsbergen)是挪威属地斯瓦尔巴德群岛(Svalbard)中最大的岛屿。朗伊尔宾也是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首府,拥有“最北博物馆”—斯瓦尔巴德博物馆,是目前再现北极历史最权威的博物馆。

      斯瓦尔巴群岛与挪威本土不同,并不属于申根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经停Tromso办理进入“非申根国家”的手续。

      下午两点左右,到达斯瓦尔巴朗伊尔机场。这里是世界上最靠北的拥有定期民航班次的机场,由前苏联和挪威于1975年建成。

      IMG_4295 IMG_4296

      奥斯陆气温还在10度,这里却已经零下。极地服要到船上才能发,之前靠自己带的一件便携薄羽绒服御寒正合适。船公司地接在大巴上简单介绍了一些注意事项,主要有两点,一是这里冬天进入室内一定要脱掉鞋子,二是不要走出城里的北极熊标志的范围。朗伊尔宾是一个被北极熊包围的城市,单独在城市外围行动是有危险的。

      登船时间是在明天下午,今天要住在船公司安排的当地旅馆里。入住后,和中国以及美国的领队开会确认了一下行程,并为客人准备好明天登船用的舱房标签。

      DSC_0238 20140910_212154

      下午随便逛逛,一夜不表。

      <未完待续>

      答微信朋友圈提问:

      咋这么暖和?先去北极,再去南极吗?

      现在北极还属于夏季,但9月已经开始从极昼向极夜转变,所以每天有很多的日落时间,也就有机会看到北极光。船公司一般选择夏季造访南北极,是因为气候温和,一方面有利于游客安全保障和欣赏拍照,另一方面极地动植物也比较活跃,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而在时间上南北极的夏季正好是相反的,北极航线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月到9月,而南极航线一般安排在11月到3月,所以完全可以在一年中造访两极。这次的行程是海精灵北极航季的倒数第二班航次,我们下船后他们再走完格陵兰12日行程,就会一下子干到南极准备开始南极航季。这期间工作人员一般有一个月的休息时间。所以南北极的船和工作团队都是一样的。

      这次的北极三岛的行程最北到达北纬80度左右,距离北极点还有1000多海里。去北极点必须要乘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因为即使夏季那里也被浮冰覆盖,气候就不会如此温和了。这艘核动力破冰船实际上是军用船,每年租给船公司三次用于旅游用途,只可惜明年是最后一年了,之后短期内不会再有造访北极90度的旅游船。

      但也不是只有夏季才可以造访北极地区,我和多伦多的团队2006年3月曾经自驾到北冰洋,那之前和之后也有多个多伦多团队造访。3月正值极夜到极昼的过渡,属于准严寒时段,北冰洋位于北纬76度左右的地区也已经零下40多度冰冻三尺了。这种条件下对摄影爱好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动植物也很少看得到,但可以看到一望无垠的冰雪世界,驰骋冰原,狗拉雪橇,沐浴极光,住冰屋满足一下自虐需求。

      • 保持了小图版面,点击可看大图
    • 北极三岛48小时(2-下)- 2014.09.10

      早晨只要把系好舱号标签的行李放到大厅,船公司就会派人把行李送到船上相应的客舱里。

      今天上午利用上船前的半天时间参观朗伊尔宾的斯瓦尔巴博物馆和斯瓦尔巴大学。

      1906年,美国人朗伊尔的公司在这里发现储量丰富的煤矿,朗伊尔宾从而得名。目前居民大约有1,800人,大部分是挪威人,也有一些俄罗斯人。基于其在北极圈内的位置,四月中至八月中为极昼,十月末至二月中为极夜,极夜期间整个城市都处于黑暗之中。

      由于严酷的环境,当地实行了“无死亡政策”。由于温度较低,地表下基本都是冻土层,尸体不会自然腐烂,除非猝死,无人有权死在这里。因此,只要病人还有一口气,病得再重都要离开这里,送回挪威本土。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法律上规定老弱病残是不可以生活在这里的,所以在这里大多数居民都是青壮年。

      采煤业仍然是这里的主要产业,在山坡上随处可以看到废弃的木质采矿设施。

      IMG_4298 DSC_0245 DSC_0246

      斯瓦尔巴博物馆坐落在城市沿海一侧,位于斯瓦尔巴科学中心内。博物馆用来展示北极圈内自然、文化、景观、人类活动、科技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致力于人类活动对斯瓦尔巴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

      DSC_0230

      博物馆旁边就是斯瓦尔巴大学,目前有北极地球物理、北极地质、北极生物及北极工程科技4个系,培养来自20多个国家的300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为世界上最北的大学,所有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必须接受野外生存训练,学会射击、搭帐篷、野外做饭、驾驶和修理雪地摩托车等。这是因为这里的学生需要经常到野外进行科学考察和实验,这些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斯瓦尔巴群岛6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这里学生的研究对象,所以虽然这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大学,但却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实验室。

      朗伊尔宾还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的所在地,之后到了2004年才有了建于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高登义教授当时正是那次北极科考队队长,从央视对高登义教授的采访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当时在朗伊尔宾建站的前因后果。http://www.cctv.com/lm/233/71/21788.html

      这里的房子都五颜六色,大部分房子下面都用木头支起来跟地面保持一定距离。门前都摆着雪上摩托等冬天的交通工具。

      DSC_0437 DSC_0237 DSC_0250 DSC_0252

      转眼就到了登船的时间,各国的客人也陆续到齐了。用相机拉近,已经能看到停泊在远处海湾的海精灵号。船公司派车来接客人去码头。

      DSC_0270

      上船的仪式相当隆重,全体工作人员,探险队员,船员一字排开,与客人们逐一问候,服务人员用夹子递上消过毒热腾腾的毛巾。然后由专人带领每位客人去自己的客舱。我住在三人舱,与两位客人住在一起,他们已经先到了。床上放着赠送给每个人的极地服和一个防折防冻带快挂的水袋。行李也已经乖乖地站在那等我了。两位室友上午就认识了,分到一起很高兴。我提议象大学宿舍那样排个老大老二老三吧,两位哥说排什么排,你肯定最小!我心里暗暗寻思,这年月出妖精啊,咋都长得这么年轻啊!!:D

      上船后全体工作人员与客人们见面,紧接着是逃生演习和晚餐。

      DSC_42951 DSC_0910 DSC_0909

      然后工作就接踵而至了。今天早点睡,明天还得写长篇:p

      <未完待续>

      • 得多爱好那专业才会去那里上大学啊?
    • 北极三岛48小时(3-上)- 2014.09.11

      大多数人在如此的寂静和广阔面前会感到压抑,但是如果你就是正在自然中寻找远离人类喧嚣的宁静,那么这里就是你要寻找的 ……虽然当你被冰块环绕时你会变成大自然的玩偶 - Fridjof Nansen

      船到海上就没有手机信号了,卫星网络也很不稳定,所以在船上边走边分享朋友圈是不可能了。只有船上的卫星电话还能保证畅通,可以不时和家人联络问问晚上吃了点啥

      趁客人们还没起床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次的北极三岛之行。行程在海上一共14天,将拜访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丹麦的格陵兰岛,冰岛等三个北极周边国家的岛屿。 除拜访当地社区、欣赏冰川、冰山、峡湾等大自然风光外,还可能发现海豹、麝香牛、驯鹿、大海象、 鲸鱼、北极鸟类、北极熊的踪迹。若天气状况良好,还可能观看到北极光。本次行程的客人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只有个别客人来自日本,台湾地区和马来西亚。船上载客108人,工作人员70多人。

      我这次在船上的任务是与船方的探险队员和工作人员合作,为船上的中国以及日本客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其中主要是在专题讲座,每日总结会,各种活动以及登陆巡航期间的语言支持。同时还要提供每天中文版的行程计划和用餐菜单。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早晨7:30广播中准时响起了探险队长Dutch从驾驶台叫大家起床的声音。他会用英文简单介绍今天的天气,船所在位置,早餐时间,上午的安排等等情况。紧接着中国的总领队会再用中文讲述一遍,最后祝大家度过愉快的一天。

      作为环保的一个举措,每天的行程大家可以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在每个房间以及大厅里的电视上看到,这样就不用打印发给大家避免产生大量的纸垃圾。行程有中英版本,中文版当然是我的工作成果啦^_^。同时电视上还会循环播放船上客人自己上载到公共电脑里的精彩照片。

      虽然叫早时间是7:30,但其实很多喜爱摄影的客人早早就起床拍日出了。于是船上餐厅从6:45开始为这些早起的客人提供茶点,而正式的早餐是8点开始。

      我们昨晚从朗伊尔宾出发,经过一夜的航行,现在已经到了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北部。下午我们将在中国北极黄河站所在地新奥尔松登陆。新奥尔松位于北纬78度56分附近的国王海湾中。

      DSC_0452 DSC_1487副本 _63A4185

      1925年,挪威极地探险家艾曼德森开始从这里尝试去北极。1926年他和同伴一起成功地驾驶飞艇Norge号飞过北极到了阿拉斯加。1928年他的一名同伴在再次探索北极时失踪,艾曼德森也在救援行动中失踪。

      220px-Amundsen_in_fur_skins

      上午要做很多准备工作。首先给所有客人介绍登陆注意事项,北极熊安全常识以及登橡皮艇的安全注意事项。因为下午要访问中国北极黄河站,高教授随后给做了黄河站建站过程的讲座。

      下午,海精灵号缓缓驶进国王海湾,探险队员放下橡皮艇准备登陆。这里不象加勒比海的游轮,有深水码头停靠,客人直接走下船。在北极行程里是没有深水码头的,一般都是浅滩登陆。如果岸边有一个小船码头,橡皮艇可以靠上去,客人可以从橡皮艇走到码头上,脚不会弄湿,这叫“干登陆”。否则需要趟水上岸,叫“湿登陆”。我们所乘的橡皮艇可以乘坐12个人加一名操作艇的探险队员,艇的挂机都是最好的品牌--YAMAHA的!橡皮艇两边的充气囊由多个独立的气室制成,即使一个地方漏水艇也不会沉掉,所以非常安全。

      DSC_0506 DSC_0575 DSC_0580

      今天是本次行程唯一的一次干登陆。船上的客人分成了10个组,在广播中按顺序通知各组登艇上岸。登艇前要穿上遇水自动充气的救生衣。每位客人有一个身份卡片,上下船时要刷卡,这样系统就知道多少人上下船,只有所有人都回到船上才能开船。

      新奥尔松原来是一个采煤的小村,后来因为严重的矿难关闭。目前用作各协约国的北极科研基地。这里是世界上最北的非军事社区,有世界最北的邮局。来到岛上可以看到一栋栋独立的小楼,各有各的特点,那就是各个国家的北极科研站。我们一大群人自然都涌向我们自己的北极站--黄河站!

      _63A4198 DSC_0560 Arctic_DY_08 DSC_0564

      并不是任何国家都可以在这里建站的,中国之所以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机遇。1925年,北洋军阀段祺瑞临时执政期间,曾经派人参加了《斯瓦尔巴条约》的协约签字。该条约是迄今为止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具有国际性的政府间的非军事条约。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主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商业和科考活动。当时北洋政府签订该条约的目的是为了“侨民前往该岛经营各种事业享有均等权利”,没想到70年后却为中国在北极争得一席之地铺平了道路。而高登义教授也成为这个道路上的另一位关键人物。1991年秋天,高教授应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的邀请,参加了挪威、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联合的北极综合科学考察。在Y·叶新教授的一本《北极指南》中,高教授无意看到了《斯瓦尔巴德条约》的英文版。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条约的存在,而正是这一机缘巧合和历史的安排,为中国在北极建站铺平了国际法理之路。

      高教授一马当先,以他的特殊身份进入黄河站为我们接洽。过了一会出来告诉我们可以进去参观,但因为空间有限,一次进15个人。今天站长一个人驻守,其他队员去考察冰川了。走进黄河站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种尊敬,一种骄傲,一种羡慕,一种亲切。每个房间的每一件物品都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都诉说着黄河站队员们艰苦但快乐的生活。站长宿舍的窗前立着一个三脚架和相机,仿佛一位时刻待命的战士目视着前方。

      OJ4A8742 DSC_0537 DSC_0542 DSC_0543 DSC_0545

      下午6:30探险队长主持每日总结会,并介绍明日的计划行程。晚餐前是船长鸡尾酒会,然后是酒店经理的欢迎晚宴。船长酒会最好穿上正装,男士穿衬衫,西裤,但不用系领带;女士穿旗袍很亮丽!酒会上大家纷纷去和船长照相,但照片中到底哪个是船长呢?大家猜一猜!

      20140912_005640 AE7A0134 IMG_5904

      今日三餐最爱:

      早餐:大米粥,辣酱,西式煎蛋饼(Omelette),熏三文鱼
      午餐:牧羊人派(Shepherd’s Pie), 上海炒面 ,甜点
      晚餐:白葡萄酒,奶油蘑菇汤,牛排,甜点,冰激凌

      然后是生菜、蔬菜、各种菜,都是我最爱

      <未完待续>

      • 雪山背景很漂亮。你们的船有多大,会晕船吗?。
        • 旅客108,船员70多人,北极一般比较平静,不会有大浪,但我们这次例外,遇到了5米大浪。90%的人都晕了,我一点事没有^_^
    • 北极三岛48小时(3-下)- 2014.09.12

      冰在这里,冰在那里,冰到处都是。它咆哮着裂开,吼叫着发出隆隆之音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今天7:00就叫起床,预示着非常忙碌的一天,好期待...

      今天的主题是探索海冰,所以从昨晚发布的日程上就开始交待一些海冰术语。海冰密度是开放水域内海冰的量,根据海冰密度大小以及海冰之间的结合程度,把海域分成了从开放水域到固化的冰堆等8个级别。海冰是海水结成的冰,与冰川以及冰山不同。那么海冰是咸的还是淡的呢?大家先想一想。

      吃完早餐大家就赶紧回舱房里做登陆准备。相机,镜头,防水袋,三脚架,极地衣,防水裤,救生衣,手套,面罩,帽子....是不是够紧张的?从今天开始都是湿登陆,需要趟水上岸,所以一定要穿上极地运动靴。这靴子是船方借给每位乘客的,100%防水,一直覆盖到膝盖下面。由防冻橡胶的记忆材料制成,穿得越久越合脚。透气内里和泡沫鞋底保暖舒适,可在摄氏-40度~15度范围内使用。

      今天的登陆点叫Lagoya,是“低岛”的意思,四周水流比较浅,为各种软体动物提供了非常好的栖息地。海象会以这些软体动物为猎物,我们则以海象为“猎物”,同时我们也有很大可能成为北极熊的猎物。在被吃掉之前拍到好照片似乎是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在我们还在忙忙碌碌准备的时候,探险团队在队长Dutch的带领下已经先行登陆进行踩点和安全评估了。登陆按计划进行,显然猎物和安全性都满足了要求。

      DSC_0834

      在北极出于来自北极熊的威胁,每次登陆探险队员们都是要配枪的,除了背上背一把长枪,腰上还要别一把手枪。同时船上指挥中心会一直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周围动静,并和探险队员们用无线电保持实时联系。

      DSC_1208 DSC_8699 L1020696 DSC_2698 DSC_0766 DSC_0119

      北极熊的嗅觉器官异常灵敏,可以闻到几公里以外海豹脂肪发出的气味,对人类的脂肪估计也迟钝不到哪里去,所以登陆北极岛屿要十分小心。一般说来,具有进攻性的北极熊常常显得急躁不安,并从鼻孔里断断续续喷出粗气,这时,人们就要小心,设法赶走北极熊,最简单的方法是尽量大喊一声,并不断向其投掷冰块、石块,附以敲打铁器的声音。切忌见熊便跑,这是最愚蠢的举动,正中北极熊的下怀,它会以极快的速度追赶上来,来一个恶“熊”捕食,接着一记熊掌,人的头颅便会开花。而对于慢慢腾腾,动作随便,头部前伸,东闻西嗅,一副悠然自得样子的北极熊,便不必大惊小怪,因为一般来说它此时并无恶意,不过也还是小心为妙。我觉得在北极防范北极熊和在我们安大略省防范棕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一致的。

      上岸以后,我们分成了5组,每组20人,前后各一名持枪探险队员,客人们必须待在一起,不能超前,也不能落后,更不能靠近水边,因为那里最危险。走了不久便接近了第一群海象,因为海象非常敏感,所以我们必须尽量轻地行动,不可以说话或发出任何声音,包括拉拉链。交流完全要通过手势。海象视力欠佳,所以只要我们保持一定距离并避免发出大的声响,就不会惊扰到它们。

      DSC_0774 DSC_4804 DSC_0689

      海象犬齿特别发达,看起来跟象牙很象,因此得名。海象主要用牙掘食和攻防,同时也用来帮助爬上浮冰,所以还有人把海象叫做齿行动物。牙越长的海象年龄越大。海象体型巨大,世界最大的雄性海象重2268公斤,长度4.9米,除了人类、北极熊和虎鲸以外,没有别的天敌。海象在陆地上与海水中皮肤的颜色不一样,在陆上皮肤呈棕红色,而在水中则呈白色,与血管收缩有关。海象通常群居于大的浮冰或海岸附近,经常挤在一起,用来增进彼此感情。

      _63A4356 _63A4378 DSC_0638

      成年海象一般把小海象围在中间,以防止北极熊袭击。而北极熊猎食海象时也有自己的办法,策略一般是驱赶整个象群,直到小海象体力不支漏出破绽,有点象我们玩的老鹰抓小鸡。当然北极熊也有在象群中杀出一条血路硬抢的情况,估计是玩得不耐烦了。最难以解读的是有时海象会把在象群中被踩死的小海象主动提供给北极熊作食物,这种情况在人类是绝对不会发生的,个中缘由我想只有动物自己能给出答案。

      拍海象过足了瘾,摄影师们才把目光移开。岛上四处散落着很多圆木,一些木头上有明显的加工痕迹,在这寸草不生的岛上这种木头是哪里来的呢?探险队员不光负责我们的安全,同时也是各方面的专家。据他们介绍,这些木头是早年俄罗斯的伐木工场伐下来的,经过内陆河飘到北冰洋,然后在北冰洋打转多年后散落到北冰洋的各个岛屿。这些木头对早期捕鲸人和猎手们非常重要,他们用这些木头搭建临时住处和生火取暖,有时会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DSC_0778 DSC_0777 DSC_0727

      回到船上刷完卡,马上有工作人员递过热毛巾和一杯姜汤,服务太到位啦!

      在船上是不会给半点喘息时间的!脱掉登陆装备,去餐厅美餐一顿,很快就到了再次穿上装备的时间。来北极不容易啊,分分秒秒都不能浪费。下午将进行橡皮艇冰区巡航,目的是寻找趴在海冰上的野生动物。

      还别说,真拍到了一只海豹的影子。北极不象南极海豹那么多,而且因为天敌北极熊的威胁,北极的海豹比海象还要敏感。只要有风吹草动,马上钻到水里,甭想再找到它了。

      DSC_0835 Arctic_DY_11 _63A4525

      找不到动物不能空手而归啊,探险队长决定登海冰。一名探险队员先在漂浮在海上的海冰中找了一块比较大的,先行上去试试安全性,然后才允许客人们登冰,每次只能上一人。站在北冰洋上的浮冰上,有这样经历的人恐怕全球也不会超过几千人吧?

      DSC_0877 20140912_215212 CA3W8009

      这时我们离北极冰盖已经不远了,理论上如果登上冰盖一直走就可以到达北极点了,当然还有差不多1000公里呢。这里坐标已经超过北纬80度,气温也降低不少,加上风的效应,回到船上时有种透心凉的感觉。

      我知道下一个节目就是要在北冰洋里冬泳,所以赶紧利用休息时间到健身房里跑了15分钟,把寒气逼出来。否则再跳到水里,寒气里外夹击我就要死了。

      极地冬泳是南北极旅游中的可选项目,也是一个亮点。只有我这种无知又无畏的脑进水患者才会尝试。海水结冰的温度是零下1.8度,当时录得的水温是零下0.1度。在甲板排队时每个人都兴奋得上牙打下牙,后面的哥们边等边对我讲,跳过这个就有三个证书了,北极点,南极,北冰洋!真牛啊!每个人身上会拴一个安全绳,防止某些人太享受了不愿意回来。刚进去时每个人感觉不一样,有人说热,有人说像针扎,我感觉像被冰包裹着,僵硬冰冷,没有其它感觉。刚一出水反倒感觉身上发热。回到甲板先是姜汤一杯伺候,然后就去甲板上的按摩浴泡热水澡,所以一般不会冻到,no zuo no die。

      _N4R0689 _N4R0702 _N4R0710 _N4R0714 _N4R0717 _N4R0719 CA3W8654 CA3W8671 _N4R0724

      据说如果意外落水,一般遵循1:10:1的规则,花一分钟的时间身体调整到适当心脏频率,如果没有救生衣,有10分钟的时间可以控制大块肌肉游泳,如果有救生衣玩完前可以扑腾1小时。我虽然不是意外落水,走下舷梯时已经调整了心脏频率,但毕竟不知道跳下去到底什么样,心跳调过快了也不一定!我感觉这活动对心脏负荷蛮大的,后来那几天心脏怦怦跳个不停,心脏有问题的朋友慎用!

      凡是跳入北冰洋的都会得到脑进水证书,书中曰:兹证明某某某同学于二零一四年九月十二日星期五以其无比强健的体魄跳入了斯瓦尔巴北部北纬80度34.5分东经17度39.3分冰冷的水域中。当时测录到的海水温度是零下0.1摄氏度。我们在此严肃地承认这一行为表现了不容置疑的勇气,同时表现出非凡的,无法比拟的愚蠢!基于探险队长对这种荒唐英雄主义的观察报告,以及随船医生对暂时性判断力缺失的诊断,我们正式确认该持证人为北极冰泳俱乐部的重要一员。

      今天还到达了此次行程的最北端,北纬80度37分东经17度44分,大家在甲板开香槟庆祝了一番!

      DSC_5421

      晚餐出了大笑话,我把鱼排翻译成了牛排,把好多朋友都给涮了,真是不好意思啊!:p

      今日三餐最爱:

      早餐:大米粥,辣酱,培根
      午餐:宫保鸡丁,甜点
      晚餐:白葡萄酒,酸辣汤,培根包猪里脊,甜点,冰激凌

      最后回答关于海冰是咸是淡的问题。海水结冰后因为盐分不结冰,就会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个的盐袋或盐管。盐在盐管中会逐渐下移,直到破冰而出。由于出来的盐温度很低,所经之处都会在瞬间结成冰柱,甚至落到海底附近的生物都有可能会被冻住。经过这样一番折腾,海冰其实是淡的。

      注:部分照片由旅友所摄,特此声明。

      <未完待续>

      • 真勇敢!好奇问一下,成年海象能吓退北极熊吗?
        • 我觉得不能
          海象只有防御的份,靠皮厚体重和群居,牙齿对敏捷的北极熊也丝毫构不成威胁。看过一个难得的录像,一只北极熊硬闯进象群,象群溃不成军。北极熊抓住一只小象,小象妈妈本能地过来抢,被北极熊两巴掌打到水里去了。不过海象皮很厚,北极熊抓到小象得花很大精力才能吃到嘴里。
      • 你的证书呢???否则我们不相信:-)
        • 我脑进水还用证书证明吗?:D


          • 以为你翻译的开玩笑呢,真的是这么写的。
    • 北极三岛48小时(4)- 2014.09.13~14 给我一个辉煌的海洋人生,一个充满着咸咸的海水的人生,一个漂着海上泡沫的人生......

      给我一个辉煌的海洋人生,一个充满着咸咸的海水的人生,一个漂着海上泡沫的人生。伴随着海洋的嘶吼和呼噜声,你呼吸着鲸鱼呼出的气息!让我在地球上漂流,让我在海上摇滚;让我和生命赛跑永不停息,面向眼前这一望无尽的海。 - Herman Melville

      探访北极冰盖边缘是为了寻找北极生物,尤其是北极熊的踪迹。昨天虽然没有找到北极熊,但看到了海象,海豹,登上了北极浮冰,挑战了北极冬泳,收获还是不小的。海精灵号连夜一路向南,下面的两天将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周边的海峡中探索冰川,冰山,并继续搜寻北极生物的行踪。

      海精灵号是夸克探险旅游公司船队中的一员。夸克公司是南北极探险旅游的首创公司,有多艘破冰船及冰级船,每年前往南北极近百次,是经营南北极极旅游最具规模、最有经验、拥有最大船队的公司。他们有近二十年的运作经验,掌握了南北极很多其他业者所未知的海域和登陆点。船长、船员冰区航行的经验非常丰富,探险队员及船上讲座的专家学者阵容也非常强大。夸克的抗冰船不是大型船,一般只载客100多人,吃水较浅,所以能在距离岸边很近的地点下锚。由于客人少,距离近,每一趟登陆的时间短,所以能安排的登陆次数比其他公司的大船多得多。这一点对游客,尤其是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海精灵号属于豪华冰级探险船,船长91米,船宽16米,吃水4米,柴油动力引擎,4,720马力,航速可达14.5节(海里/小时),冰级为1D。冰级标志着船只的抗冰指数,1D在南极算是入门的冰级,但由于北极海水温度高,1D冰级在北极已经绰绰有余了。1D冰级要求船只有加固船身,能在浮冰密度不大、冰层厚度小的海域靠自身的推进器前行。抗冰船和破冰船是完全不同的,在南北极旅游探险船中,只有一艘破冰船,那就是夸克公司北极90度行程的俄罗斯50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

      DSC_2225 50-years-of-victory-sailing-north_0

      途径一个叫做海雀山的悬崖区,高达100米,表面散布着一层颜色深浅不一的玄武岩颗粒。之所以叫海雀山,是因为这里在一年中的某些时段是北极海雀繁忙的繁殖区。海雀这种鸟很有意思,喜欢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一起生活在悬崖上。它们不筑巢,把蛋直接生在石头台上。每个蛋上面的花纹都不同,它们就是靠这花纹来分辨出自己的蛋。每个蛋都呈一边大一边小的梨形,这样滚动起来就只会原地打转,而不会滚落到悬崖下边。裸露在石台上的蛋和幼鸟很容易受到其它肉食鸟类或动物的袭击,所以当小鸟出生还不会飞的时候,父母就会怂恿它从悬崖上跳到水中,然后和父亲游去大洋中生活。看到这里,你会不会为大自然的巧斧神功而感叹呢?越是生活环境恶劣地区的生物,我们越能清晰地看到大自然经过精心设计赋予它们的强大生存能力。因为温暖季节的短暂,每一种生物都尽量抓紧时间孕育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是不是海雀不筑巢的原因呢?而由于不筑巢而带来的麻烦和风险,又通过蛋的花纹,形状,以及选择能让幼鸟跳入水中的悬崖作为繁殖地点来解决,这一切考量是否都反映了“适者生存”的原则呢?

      IMG_4351

      OJ4A9228 DSC_0954 Guillemots-at-nest-on-rocky-ledge-with-egg

      13日下午原计划登陆斯瓦尔巴德群岛中第二大岛东北地岛上的一片极地沙漠,但在穿戴整齐等待下船登艇时,打前锋的探险队长和队员们却迟迟不归。最后无线电传来消息,由于雾大浪大,不得不取消登陆。在北极地区,足够的空气能见度是登陆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能见度太低,将无法及时看到北极熊的出现,此时登陆是非常危险的。基于安全考虑取消原定行程是南北极旅行中常见的状况,船方工作人员会凭借丰富的极地经验严格执行安全第一的原则。虽然遗憾,但大家都表示理解,人在自然面前毕竟还是非常渺小。

      IMG_3893_DY _MG_0002

      船向北返回,刚进入北冰洋马上遇到了大风和5米的大浪,船晃得很厉害,很多旅客开始晕船了。工作人员在走廊扶手上挂了许多用于呕吐的袋子,并严禁游客到外面的甲板。北极一般都是风平浪静,遇到这种大浪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后来了解到当日阿拉斯加地区有小规模地震,不知道与我们遇到的大浪是否有关。这次船晃的程度和在南极跨越德雷克海峡的程度差不多,对大家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本来计划北上去莫芬岛,用来弥补下午无法登岛的遗憾,但基于气候状况,船长不得不也将这个计划取消,改道驶向比较近的峡湾避风。晕船尤其对南极的行程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但晕船与否是和身体素质,当时的身体状态以及情绪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晕,也不是晕一次就总会晕。这次我对自己的表现相当满意 ^_^,不但没有晕,而且还要楼上楼下跑来跑去,用电脑码字,还要参加讲座现场解说,一点问题没有出现!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饮酒。船上有随船医生,为晕船的游客提供晕船药,吐得厉害的还有晕船贴和晕船针。用药以后就会呼呼大睡,不免会错过一些精彩娱乐活动和讲座。

      wave

      这两天中还分别参观了心乐平和摩纳哥两个冰川。所谓冰川,是指在高寒地区由层层积雪常年堆积而形成的巨大冰体,一般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可以看到。受重力作用,冰体会逐渐沿斜坡向下滑,就像一个巨大的流动固体河,因此取名为“川”。两极地区的冰川覆盖范围较广,是数十万年前的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所以在冰川中可以找到许多远古时代的地质信息。冰川移动的力量非常大,所到之处会把山脉岩石都刻出划痕,而且会携带大量的碎石,所以当一些冰川融化退去后常常在海边留下大片的碎石”沙滩“。在冰川的前沿,冰体会逐渐崩落,叫做冰崩。但冰崩也不都是发生在冰川前沿,在冰川附近经常可以听到隆隆的巨响,但不见冰块崩落,其实就是在冰川的内陆部分发生了冰崩,在外面看不到而已。冰崩会不定时地发生,所以在水中观赏冰川要离冰川前沿至少300米的距离,否则崩落的冰块或冰崩造成的波浪会给游客带来危险。我们在观赏两个冰川时都遇到了冰川前沿的冰崩,场面颇为壮观。有趣的是,无独有偶,站在冰川高处的三趾鸥也和我们一样在等待冰崩。每次出现冰崩,成千上万的三趾鸥会俯冲下来在浮冰周围盘旋,它们是趁着冰崩飞下来啄食冰块落入水中翻起来的浮游生物--再次见证了大自然万物的相互依存。

      IMG_4364

      glacier Arctic_DY_16 DSC_6333

      DSC_0991 DSC_1032 DSC_5733

      冰川前沿崩落以后露出的冰呈APEC蓝,越蓝的地方说明越活跃。那么为什么越是深层的冰越蓝呢?冰川经过上万年的挤压,冰体变得越来越致密坚硬,里面的空气逐渐减少或消失。太阳光中的红橙光穿透能力强,气泡越少发生的散射和反射越少;而蓝光波长短容易被散射,所以冰川呈现蓝色,而且越年头多的冰越蓝。万年老冰晶莹剔透,十分漂亮,但同时因为它太过坚硬,有时会划伤橡皮艇,所以是巡航的一个潜在危险。冰崩后波浪趋于平稳,探险队员把船开到浮冰区捞上来一块万年冰给大家拍照品尝。因为冰川冰是降雪所形成,所以是淡的,实际上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

      DSC_1069 DSC_1182

      DSC_2525 20140914_155753 CA3W9300

      大块冰体从冰川脱落,漂浮在海上就形成了冰山。但大型冰山一般不是通过前沿冰崩形成的,因为冰崩产生的冰块都比较小。海水就象一把刀,通过长年的切割作用,会逐渐挖空冰川底部,当挖到一定程度冰体承受不住重力的拉力而裂开,大型冰山就形成了。由于大型冰山质地结实坚硬、体积又大,对航海的船只是一个大的威胁。不过目前有专门的国际机构负责监测世界大冰山的动向,所以象泰坦尼克那样撞冰山的船难基本不会再发生了。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体积沉在海水表面下,所以我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冰山底部的冰会逐渐融化,融化后的水流上涌卷带上来的许多浮游生物会吸引很多三趾鸥和北极燕鸥。同时冰山的融化还会使冰山本身失去在水中的平衡,它便会在水中翻转调整自己的位置。冰山底部的气泡在上浮过程中会把水中部分的冰壁刻出一道一道垂直的“气泡沟”,所以当冰山在水中翻转后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它在水中原来的位置。

      Iceberg IMG_4544

      DSC_2512 DSC_2429

      由于地球气候变暖,冰川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所以每次去南北极将会看到全然不同的景象。

      今天白乎了不少知识性的东西,说实话这些全是这次在旅程中学到的,表述不见得很严谨、准确和全面,但应该能给个大致的概念吧。探险队员和专家们随时随地都会给我们讲解关于极地的各方面知识,在专题讲座上又会更生动系统地讲述这些知识,布告栏上还会不时贴出各种专题的文字材料,所以这次旅行的收获颇丰。专家们都非常风趣,虽然信息量巨大,专业性也很强,但丝毫不感觉枯燥。我回来后妈妈看了我的游记,打电话过来说,“儿啊,你去船上念研究生啦?” 可不,还同时念了好几个专业呢!:D

      晚上干嘛?卡拉OK,喝酒,看电影,打牌,打麻将 :p

      IMG_4367 DSC_5848

      13日三餐最爱:

      早餐:大米粥,辣酱,早餐肠
      午餐:混沌汤,樱桃肉
      晚餐:鸡汤,羊腿,甜点,冰激凌

      14日三餐最爱:

      午餐:粉丝汤,水煮鱼
      晚餐:鸡肉姜汤,蒜茸带子,炒饭,甜点,冰激凌

      注:部分照片由旅友所摄,带红框的两张图是借用网上的示意图,特此声明。

      <未完待续>

      • 很对:因为温暖季节的短暂,每一种生物都尽量抓紧时间孕育自己生命的延续,我们这儿就是,树叶在一天之内发芽变绿长大,一般40岁的都是子孙满堂。。。
    • 楼主能给个邮轮公司的链接么?我想看看这种怎么定大概多少钱,谢谢。
      • PM给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