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巴菲特的一次演讲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译者序:
  这里翻译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Video。确切的说,是Warrent Buffet在University of Florida商学院的一次演讲。在演讲里,巴菲特谈投资,谈做人,使译者受益匪浅。
  这是一次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翻出来着实要费些功夫。一蹴而就比较难做到,这里恐怕只好做连载了。见谅。
  
  (一)
  我想先讲几分钟的套话,然后我就主要来接受你们的提问。
  
  我想谈的是你们的所思所想。我鼓励你们给我出难题,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原文:我希望你们扔些高难度的球,如果你们的投球带些速度的话,我回答起来会更有兴致)你们几乎可以问任何问题,除了上个礼拜的Texas A&M的大学橄榄球赛,那超出我所能接受的极限了。
  
  我们这里来了几个SunTrust(译者注:美国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人。我刚刚参加完Coca Cola的股东大会(译者注:Warren Buffet的投资公司是Coca Cola的长期大股东之一),我坐在吉米●威廉姆斯边上。
  
  吉米领导了SunTrust多年。吉米一定让我穿上这件SunTrust的T恤到这来。我一直试着让老年高尔夫联盟给我赞助,但是都无功而返。没想到我在SunTrust这,却做的不错。吉米说,基于SunTrust存款的增长,我会得到一定比例的酬劳。所以我为SunTrust鼓劲。(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
  
  关于你们走出校门后的前程,我在这里只想讲一分钟。你们在这里已经学了很多关于投资方面的知识,你们学会如何做好事情,你们有足够的IQ能做好,你们也有动力和精力来做好,否则你们就不会在这里了。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将最终实现你们的理想。但是在智能和能量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来决定你是否成功,我想谈谈那些东西。实际上,在我们Omaha(译者注: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有一位先生说,当他雇人时,他会看三个方面:诚信,智能,和精力。
  
  雇一个只有智能和精力,却没有诚信的人会毁了雇者。
  
  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你只能希望他愚蠢和懒惰,而不是聪明和精力充沛。我想谈的是第一点,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具备后两点。
  
  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请你们和我一起玩玩这个游戏。你们现在都是在MBA的第二年,所以你们对自己的同学也应该都了解了。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来买进10%的你的一个同学的权利,一直到他的生命结束。你不能选那些有着富有老爸的同学,每个人的成果都要靠他自己的努力。我给你一个小时来想这个问题,你愿意买进哪一个同学余生的10%。你会给他们做一个IQ测试吗,选那个IQ值最高的?我很怀疑。你会挑那个学习成绩最好的吗,我也怀疑。你也不一定会选那个最精力充沛的,因为你自己本身就已经动力十足了。你可能会去寻找那些质化的因素,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很有脑筋的。你想了一个小时之后,当你下赌注时,可能会选择那个你最有认同感的人,那个最有领导才能的人,那个能实现他人利益的人,那个慷慨,诚实,即使是他自己的主意,也会把功劳分予他人的人。所有这些素质,你可以把这些你所钦佩的素质都写下来。(你会选择)那个你最钦佩的人。
  
  然后,我这里再给你们下个跘儿。在你买进10%你的同学时,你还要卖出10%的另外一个人。这不是很有趣吗?你会想我到底卖谁呢?你可能还是不会找IQ最低的。你可能会选那个让你厌恶的同学,以及那些令你讨厌的品质。那个你不愿打交道的人,其他人也不愿意与之打交道的人。是什么品质导致了那一点呢?你能想出一堆来,比如不够诚实,爱占小便宜等等这些,你可以把它们写在纸的右栏。
  
  当你端详纸的左栏和右栏时,会发现有意思的一点。能否将橄榄球扔出60码之外并不重要,是否能在9秒3之内跑100码也不重要,是否是班上最好看的也无关大局。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在纸上左栏里的品质。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拥有所有那些品质。那些行动,脾气,和性格的品质,都是可以做到的。它们不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力所不能及的。
  
  再看看那些右栏里那些让你厌恶的品质,没有一项是你不得不要的。如果你有的话,你也可以改掉。在你们这个年纪,改起来比在我这个年纪容易得多,因为大多数这些行为都是逐渐固定下来的。人们都说习惯的枷锁开始轻得让人感受不到,一旦你感觉到的时候,已经是沉重得无法去掉了。我认为说得很对。我见过很多我这个年纪或者比我还年轻10岁,20岁的人,有着自我破坏性习惯而又难以自拔,他们走到哪里都招人厌恶。他们不需要那样,但是他们已经无可救药。但是,在你们这个年纪,任何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可以有,只要你们愿意,就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就象本杰明●格拉姆(上个世纪中叶著名的金融投资家)一样,在他还是十几岁的少年时,他四顾看看那些令人尊敬的人,他想我也要做一个被人尊敬的人,为什么我不象那些人一样行事呢?他发现那样去做并不是不可能的。他对那些令人讨厌的品质采取了与此相反的方式而加以摒弃。所以我说,如果你把那些品质都写下来,好好思量一下,择善而从,你自己可能就是那个你愿意买入10%的人!更好的是你自己本就100%的拥有你自己了。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谈谈你们所感兴趣的。我们可以从这儿或那儿举起的手开始。
  
  (二)
  
  问题:你对日本的看法?
  
  巴菲特:我不是一个太宏观的人。现在日本10年期的贷款利息只有1%。我对自己说,45年前,我上了本杰明.格拉姆的课程,然后我就一直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也许我应该比1%挣的多点吧?看上去那不是不可能的。
  
  我不想卷入任何汇率波动的风险,所以我会选择以日元为基准的资产,如地产或企业,必须是日本国内的。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挣得比1%多,因为那是我资金的成本。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发现一家可以投资的生意。
  
  这真的很有趣。日本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都很低。他们有少数企业会有4%,5%,或6%的回报。如果日本企业本身赚不了多少钱的话,那么其资产投资者是很难获得好的回报的。当然,有一些人也赚了钱。我有一个同期为本杰明.格拉姆工作过的朋友。那是我第一次买股票的方法,即寻找那些股票价格远低于流动资本的公司,非常便宜但又有一点素质的公司。
  
  我管那方法叫雪茄烟蒂投资法。你满地找雪茄烟蒂,终于你找到一个湿透了的,令人讨厌的烟蒂,看上去还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费的。你把它捡起来,抽上最后一口,然后扔了,接着找下一个。这听上去一点都不优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费的雪茄烟,这方法还值得做。
  
  不要做低回报率的生意。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却是坏生意的敌人。如果你陷在糟糕的生意里太久的话,你的结果也一定会糟糕,即使你的买入价很便宜。
  
  如果你在一桩好生意里,即使你开始多付了一点额外的成本,如果你做的足够久的话,你的回报一定是可观的。我现在从日本没发现什么好生意。也可能日本的文化会作某些改变,比如他们的管理层可能会对公司股票的责任多一些,这样回报率会高些。但目前来看,我看到的都是一些低回报率的公司,即使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说来也令人惊奇,因为日本这样一个完善巨大的市场却不能产生一些优秀的高回报的公司。日本的优秀只体现在经济总量上,而不是涌现一些优质的公司。这个问题已经给日本带来麻烦了。我们到现在为止对日本还是没什么兴趣。只要那的利息还是1%,我们会继续持观望态度。
  
  问题:有传闻说,你成为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救场买家?你在那里做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机会?
  
  巴菲特:在最近的一篇财富杂志(封面是鲁本.默多克)上的文章里讲了事情的始末。有点意思。是一个冗长的故事,我这里就不介绍来龙去脉了。我接了一个非常慎重的关于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电话。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吧。我孙女的生日Party在那个傍晚。在之后的晚上,我会飞到西雅图,参加比尔.盖茨的一个12天的阿拉斯加的私人旅程。所以我那时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的。于是星期五我接了这个电话,整个事情变得严重起来。
  
  在财富的文章发表之前,我还通了其他一些相关电话。我认识他们(译者注: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我还很熟。很多人都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工作过。事情很关键。美联储周末派了人过去(译者注:纽约)。在星期五到接下来的周三这段时间里,纽约储备局导演了没有联邦政府资金卷入的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救赎行动。
  
  我很活跃。但是我那时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因为我们那时正在阿拉斯加的一些峡谷里航行,而我对那些峡谷毫无兴趣。船长说我们朝着可以看到北极熊的方向航行,我告诉船长朝着可以稳定接收到卫星信号的方向航行(才是重要的)(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意思是他在船上,却一直心系手边的工作)。星期三的早上,我们出了一个报价。那时,我已经在蒙塔那(译者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了。我和纽约储备局的头儿通了话。他们在10点会和一批银行家碰头。我把意向传达过去了。纽约储备局在10点前给在怀俄明(译者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的我打了电话。我们做了一个报价。那确实只是一个大概的报价,因为我是在远程(不可能完善细节性的东西)。最终,我们对2.5亿美元的净资产做了报价,但我们会在那之上追加30到32.5亿左右。Berkshire Hathaway(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分到30个亿, AIG有7个亿, Goldman Sachs有3个亿。我们把投标交了上去,但是我们的投标时限很短,因为你不可能对价值以亿元计的证券在一段长时间内固定价格,我也担心我们的报价会被用来作待价而沽的筹码。最后,银行家们把合同搞定了。那是一个有意思的时期。
  
  整个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历史,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它有多熟悉,其实是波澜壮阔的。如果你把那16个人,象John Meriwether, Eric Rosenfeld,Larry Hilibrand,Greg Hawkins, Victor Haghani,还有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Myron Scholes和Robert Merton,放在一起,可能很难再从任何你能想像得到的公司中,包括象微软这样的公司,找到另外16个这样高IQ的一个团队。
  
  那真的是一个有着难以置信的智商的团队,而且他们所有人在业界都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们可不是一帮在男装领域赚了钱,然后突然转向证券的人。这16个人加起来的经验可能有350年到400年,而且是一直专精于他们目前所做的。第3个因素,他们所有人在金融界都有着极大的关系网,数以亿计的资金也来自于这个关系网,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资金。超级智商,在他们内行的领域,结果是他们破产了。这于我而言,是绝对的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我要写本书的话,书名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净干蠢事”。我的合伙人说那本书就是他的自传(笑)。这真的是一个完美的演示。就我自己而言,我和那16个人没有任何过节。他们都是正经人,我尊敬他们,甚至我自己有问题的时候,也会找他们来帮助解决。他们绝不是坏人。但是,他们为了挣那些不属于他们,他们也不需要的钱,他们竟用属于他们,他们也需要的钱来冒险。这就太愚蠢了。这不是IQ不IQ的问题。用对你重要的东西去冒险赢得对你并不重要的东西,简直无可理喻,即使你成功的概率是100比1,或1000比1。
  
  如果你给我一把枪,弹膛里一千个甚至一百万个位置,然后你告诉我,里面只有一发子弹,你问我,要花多少钱,才能让我拉动扳机。我是不会去做的。你可以下任何注,即使我赢了,那些钱对我来说也不值一提。如果我输了,那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我对这样的游戏没有一点兴趣。可是因为头脑不清楚,总有人犯这样的错。有这样一本一般般的书,却有着一个很好的书名,“一生只需富一次”。这再正确不过了,不是码?如果你有一个亿开始,每年没有一点风险的可以挣10%,有些风险,但成功率有99%的投资会赚20%。一年结束,你可能有1.1个亿,也可能有1.2个亿,这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这时候过世,写亡讯的人可能错把你有的1.2个亿写成1.1个亿了,有区别也变成没区别了(笑)。对你,对你的家庭,对任何事,都没有任何一点点不同。但是万一有点闪失的话,特别是当你管理他人的钱时,你不仅仅损失了你的钱,你朋友的钱,还有你的尊严和脸面。我所不能理解的是,这16个如此高智商的能人怎么就会玩这样一个游戏。简直就是疯了。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决定基本上都依赖于一些事情。他们都有着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背景,他们说一个6或7西格玛的事件(指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是伤他们不着的。
  
  他们错了,历史是不会告诉你将来某一金融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他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统计,他们认为关于股票的(历史)数据揭示了股票的风险。我认为那些数据根本就不会告诉你股票的风险!我认为数据也不会揭示你破产的风险。也许他们现在也这么想了?事实上,我根本不想用他们来作例子,因为他们的经历换一种形式,很可能发生在我们中的每个人身上。
  
  我们在某些关键之处存在着盲点,因为我们懂得太多的其他地方。正象Henry Gutman所说的,破产的多是两类人:一是一窍不通者;一是学富五车者。这其实是令人悲哀的。我们是从来不借钱的,即使有保险做担保。即使是在我只有1万块钱的时候,我也决不借钱。借钱能带来什么不同玛?我只凭我一己之力时我也乐趣无穷。一万,一百万,和一千万对我都没有什么不同。当然,当我遇到类似紧急医疗事件的情况下会有些例外。基本上,在钱多钱少的情况下,我都会做同样的事情。如果你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想想你们和我的不同,我们穿的是同样的衣服,当然我的是SunTrust给的;我们都有机会喝上帝之泉(说这话的时候,巴菲特开了一瓶可乐),我们都去麦当劳,好一点的,奶酪皇后(译者注:即DairyQueen,一家类似于麦当劳的快餐店),我们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我们都在平面大电视上看Nebraska和Texas A&M(美国的两所大学)的橄榄球比赛,我们的生活没什么不同,你能得到不错的医疗,我也一样,唯一的不同可能是我们旅行的方式不同,我有我的私人飞机来周游世界,我很幸运。但是除了这个之外,你们再想想,我能做的你们有什么不能做呢?
  
  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我从来如此,无论我在谈大合同,还是只赚一千块钱的时候。我希望你们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总是为了简历上好看些就不断跳槽,做你不喜欢的工作,我认为你的脑子一定是进了水。我碰到过一个28岁的哈佛毕业生,他一直以来都做得不错。我问他,下一步你打算做些什么?他说,可能读个MBA吧,然后去个管理资询的大公司,简历上看着漂亮点。
  
  我说,等一下,你才28岁,你做了这么多事情,你的简历比我看到过的最好的还要强十倍,现在你要再找一个你不喜欢的工作,你不觉得这就好像把你的性生活省下来到晚年的时候再用吗?是时候了,你就要去做的(不能老等着)。(这是一个比喻)但是我想我把我的立场告诉了他。
  
  你们走出去,都应该选择那些你热爱的工作,而不是让你的简历看上去风光。当然,你的爱好可能会有变化。(对那些你热爱的工作,)每天早上你是蹦着起床的。当我走出校园的时候,我恨不得马上就给格拉姆干。但是我不可能为他白干,于是他说我要的工资太高了(所以他没有要我)。但我总是不停地bug他,同时我自己也卖了3年的证券,期间从不间断地给他写信,聊我的想法,最终他要了我,我在他那儿工作了几年。那几年是非常有益的经验。我总是做我热爱的工作。
  
  抛开其他因素,如果你单纯的高兴做一项工作,那么那就是你应该做的工作。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工作起来也会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可能你将来会变。但是(做你热爱的工作),你会从工作中得到很多很多。起薪的多寡无足轻重。
  
  不知怎么,扯得远了些。总之,如果你认为得到两个X比得到一个让你更开心,你可能就要犯错了。重要的是发现生活的真谛,做你喜欢做的。如果你认为得到10个或20个X是你一切生活的答案,那么你就会去借钱,做些短视,以及不可理喻的事情。多年以后,不可避免地,你会为你的所作所为而后悔。
  问题:讲讲你喜欢的企业吧, 不是企业具体的名字,而是什么素质的企业你喜欢?
  
  巴菲特:
  
  我只喜欢我看得懂的生意,这个标准排除了90%的企业。你看,我有太多的东西搞不懂。幸运的是,还是有那么一些东西我还看得懂。
  
  设想一个诺大的世界里,大多数公司都是上市的,所以基本上许多美国公司都是可以买到的。让我们从大家都懂的事情上开始讲吧(巴菲特举起他的可乐瓶),我懂得这个,你懂得这个,每个人都懂这个。这是一瓶樱桃可乐,从1886年起就没什么变化了。很简单,但绝不容易的生意。
  
  我可不想要对竞争者来说很容易的生意,我想要的生意外面得有个城墙,居中是价值不菲的城堡,我要负责的、能干的人才来管理这个城堡。
  
  我要的城墙可以是多样的,举例来说,在汽车保险领域的GEICO(译者注: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它的城墙就是低成本。人们是必须买汽车保险的,每人每车都会有,我不能卖20份给一个人,但是至少会有一份。消费者从哪里购买呢?这将基于保险公司的服务和成本。多数人都认为(各家公司的)服务基本上是相同的或接近的,所以成本是他们的决定因素。所以,我就要找低成本的公司,这就是我的城墙。
  
  当我的成本越比竞争对手的低,我会越加注意加固和保护我的城墙。当你有一个漂亮的城堡,肯定会有人对它发起攻击,妄图从你的手中把它抢走,所以我要在城堡周围建起城墙来。
  
  三十年前,柯达公司的城墙和可口可乐的城墙是一样难以逾越的。如果你想给你6个月的小孩子照张像,20年或50年后你再来看那照片,你不会象专业摄影师那样来衡量照片质量随着时间的改变,真正决定购买行为的是胶卷公司在你的心目中的地位。柯达向你保证你今天的照片,20年,50年后看起来仍是栩栩如生,这一点对你而言可能恰恰是最重要的。30年前的柯达就有那样的魅力,它占据了每个人的心。在地球上每个人的心里,它的那个小黄盒子都在说,柯达是最好的。那真是无价的。
  
  现在的柯达已经不再独占人们的心。它的城墙变薄了,富士用各种手段缩小了差距。柯达让富士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一个一直以来由柯达独占的位置。于是在人们的印象里,富士变得和柯达平起平坐起来。
  
  与之相反的是,可口可乐的城墙与30年前比,变得更宽了。你可能看不到城墙一天天的变化。但是,每次你看到可口可乐的工厂扩张到一个目前并不盈利,但20年后一定会的国家,它的城墙就加宽些。企业的城墙每天每年都在变,或厚或窄。10年后,你就会看到不同。
  
  我给那些公司经理人的要求就是,让城墙更厚些,保护好它,拒竞争者于墙外。你可以通过服务,产品质量,价钱,成本,专利,地理位置来达到目的。
  
  我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企业。那么这样的企业都在做什么生意呢?我要找到他们,就要从最简单的产品里找到那些(杰出的企业)。因为我没法预料到10年以后,甲骨文,莲花,或微软会发展成什么样。比尔.盖茨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生意人。微软现在所处的位置也很好。但是我还是对他们10年后的状况无从知晓。同样我对他们的竞争对手10年后的情形也一无所知。
  
  虽然我不拥有口香糖的公司,但是我知道10年后他们的发展会怎样。互联网是不会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方式的,事实上,没什么能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方式。会有很多的(口香糖)新产品不断进入试验期,一些以失败告终。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你给我10个亿,让我进入口香糖的生意,打开一个缺口,我无法做到。这就是我考量一个生意的基本原则。给我10个亿,我能对竞争对手有多少打击?给我100个亿,我对全世界的可口可乐的损失会有多大?我做不到,因为,他们的生意稳如磐石。给我些钱,让我去占领其他领域,我却总能找出办法把事情做到。
  
  所以,我要找的生意就是简单,容易理解,经济上行得通,诚实,能干的管理层。这样,我就能看清这个企业10年的大方向。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是不会买的。基本上来讲,我只会买那些,即使纽约证交所从明天起关门五年,我也很乐于拥有的股票。如果我买个农场,即使五年内我不知道它的价格,但只要农场运转正常,我就高兴。如果我买个公寓群,只要它们能租出去,带来预计的回报,我也一样高兴。
  
  人们买股票,根据第二天早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决定他们的投资是否正确,这简直是扯淡。正如格拉姆所说的,你要买的是企业的一部分生意。这是格拉姆教给我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策略。你买的不是股票,你买的是一部分企业生意。企业好,你的投资就好,只要你的买入价格不是太离谱。
  
  这就是投资的精髓所在。你要买你看得懂的生意,你买了农场,是因为你懂农场的经营。就是这么简单。这都是格拉姆的理念。我6、7岁就开始对股票感兴趣,在11岁的时买了第一只股票。我沉迷于对图线,成交量等各种技术指标的研究。然后在我还是19岁的时候,幸运地拿起了格拉姆的书。书里说,你买的不是那整日里上下起伏的股票标记,你买的是公司的一部分生意。自从我开始这么来考虑问题后,所以一切都豁然开朗。就这么简单。
  
  我们只买自己谙熟的生意。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懂可口可乐的生意。我却敢说,没人能看懂新兴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我在今年的Berkshire Hathaway的股东大会上讲过,如果我在商学院任教,期末考试的题目就是评估互联网公司的价值,如果有人给我一个具体的估价,我会当场晕倒的(笑)。我自己是不知道如何估值的,但是人们每天都在做!
  
  如果你这么做是为了去竞技比赛,还可以理解。但是你是在投资。投资是投入一定的钱,确保将来能恰当幅度地赚进更多的钱。所以你务必要晓得自己在做什么,务必要深入懂得(你投资的)生意。你会懂一些生意模式,但绝不是全部。
  
  问题:就如你刚才所说,你已经讲了事情的一半,那就是去寻找企业,试着去理解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拥有如此大量资金的投资者,你的积累足以让你过功成身退。回到购买企业的成本,你如何决定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购买企业?
  
  巴菲特:
  
  那是一个很难作出的决定。对一个我不确信(理解)的东西,我是不会买的。如果我对一个东西非常确信,通常它带给我的回报不会是很可观的。为什么对那些你只有一丝感觉会有40%回报的企业来试手气呢?我们的回报不是惊人的高,但是一般来讲,我们也不会有损失。
  
  1972年,我们买了See’s Candy(一家糖果公司)。See’s Candy每年以每磅1.95美元的价格,卖出1千6百万磅的糖果,产生4百万的税前利润。我们买它花了2千5百万。我和我的合伙人觉得See’s Candy有一种尚未开发出来的定价魔力,每磅1.95美元的糖果可以很容易地以2.25的价钱卖出去。每磅30分的涨价,1千6百万磅就是额外的4百80万呀,所以2千5百万的购买价还是划算的。
  
  我们从未雇过咨询师。我们知道在加州每个人都有一个想法。每个加州人心中对See’s Candy都有一些特殊的印象,他们绝对认这个牌子的糖。在情人节,给女孩子送See’s Candy的糖,她们会高兴地亲它。如果她们把糖扔在一边,爱理不理,那我们的生意就糟糕了。只要女孩子亲吻我们的糖,那就是我们要灌输给加州人脑子里的,女孩子爱亲See’s Candy的糖。如果我们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涨价了。
  
  我们在1972年买的See’s Candy,那之后,我们每年都在12月26日,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涨价。圣诞节期间我们卖了很多糖。今年,我们卖了3千万磅糖,一磅赚2个美元,总共赚了6千万。十年后,我们会赚得更多。在那6千万里,5千5百万是在圣诞节前3周赚的。耶稣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笑)。这确实是一桩好生意。
  
  如果你再想想,关于这生意的重要一点是,多数人都不买盒装巧克力来自己消费,他们只是用它来做为生日或节日的馈赠礼品。情人节是每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圣诞节是迄今为止最最重要的销售季节。女人买糖是为了圣诞节,她们通常在那前后2-3周来买。男人买糖是为了情人节。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开着车,我们在收音机节目里放广告,“内疚,内疚”,男人们纷纷从高速路上出去,没有一盒巧克力在手,他们是不敢回家的。
  
  情人节是销售最火的一天。你能想像,在情人节那天,See’s Candy的价钱已经是11美元一磅了(译者注:又涨价了)。当然还有别的牌子的糖果是6美元一磅。当你在情人节的时候回家(这些都是关于See’s Candy深入人心的一幕幕场景,你的那位接受你的礼品,由衷地感谢你,祝福剩下的一年),递给你的那位(6块钱的糖),说,“亲爱的,今年我买的是廉价货”?这绝不可能行得通!
  
  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东西和价格是没关系的,或者说,不是以价格为导向的。这就像迪斯尼。迪斯尼在全世界卖的是16.95或19.95美元的家庭影像制品。人们,更具体的说,那些当***对迪斯尼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座的每个人在心中对迪斯尼都有着一些情愫。如果我说环球影视,它不会唤起你心中的那种特殊情愫;我说20世纪福克斯公司,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迪斯尼就不同。这一点在全世界都如此。当你的年纪变老的时候,那些(迪斯尼的)影像制品,你可以放心让小孩子每天在一边看几个小时。你知道,一个这样的影片,小孩子会看上20遍。当你去音像店时,你会坐在那儿,把十几种片子都看上一遍,然后决定你的孩子会喜欢哪一部?这种可能性很小。别的牌子卖16.95,而迪斯尼的卖17.95,你知道买迪斯尼的不会错,所以你就买了。在某些你没有时间的事情上,你不一定非要做高质量的决定。而作为迪斯尼而言,就可以因此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多得多的影片。多好的生意!而对其他牌子来讲,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梦想家们一直努力打造出类似于迪斯尼概念的品牌,来同它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取代人们心中对迪斯尼的那份特殊情愫。比如,环球影视吧,妈妈们不会在音像店里买他们的片子,而放弃迪斯尼的。那是不可能发生的。可口可乐是在全球范围内和喜悦的情绪关联在一起的。不管你花多少钱,你想让全世界的50亿人更喜欢RC可乐(译者注:巴菲特杜撰出来的饮料牌子),那是做不到的。你可以搞些诡计,做折扣促销,等等,但都是无法得逞的。这就是你要的生意,你要的城墙。
  问题:在你购买公司的分析过程里,是否有些数字会告诉你不要买?哪些东西是质化的,哪些东西是量化的?
  
  巴菲特:
  
  最好的买卖里,从数字的角度来讲,几乎都要告诉你不要买。你可能对(被购买公司的)产品的印象是非常之深,但是你对那套雪茄烟蒂式的廉价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我曾经拥有一个风力发电公司。相信我,风力发电公司如同雪茄烟蒂一般廉价。我们买的也很便宜,只相当于公司流动资金的三分之一的价钱。我们却实赚了钱,但是这种收益是不可复制的,更象是一次性的买卖。你可不想做那样的事情,但我经历了那样一个阶段,在那个阶段里,我还买过租车公司等等一些生意。
  
  谈到质化的东西,我可能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了。几乎我们买的所有企业,只需要10分钟,15分钟的分析。我今年买了两个企业。General Re(译者注: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是一个180亿的交易。我连它们的总部都没去过。我希望它们的的确确有个总部(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在那之前,我买了Executive Jet,主要做部分拥有小型飞机的生意(译者注:美国近年来,很流行私人拥有飞机。但毕竟花销很大,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所以,买一部分飞机的拥有权,这样你可以有一段你自己的飞行计划和路线,变得很实际)。在我们买之前,我也没去过它的公司总部。四年前,我给我的家庭买了一个飞机计划的四分之一拥有权。我亲身体会了他们的服务,我也看到了这些年它们的迅速发展。(在购买交易发生之前,)我拿到了它们的经营数据。
  
  如果你不能马上足够了解所作的生意,即使你花上一二个月,情况也见得会有多少改观。你必须对你可能了解的和不能了解的有个切身体会,你必须对你的能力范围有个准确的认知。范围的大小无关大局,重要的是那个范围里的东西。哪怕在那个范围里只有成千上万家上市公司里的30个公司,只要有那30家,你就没问题。你所做的就应当是深入了解这30家公司的业务,你根本不需要去了解和学习其他的东西。在我早年的时候,我做了大量功课来熟悉生意上的事情。我们走出去,采取所谓‘抹黄油’的方式,去与企业的用户谈,与企业以前的雇员谈,与企业的供应商谈,我们能找到的每一个人。每次我看到业界的专业人员,举例来说,我对采煤业有兴趣,我会遍访每一家采煤公司,问每一位CEO,“如果要在业界买一家公司,你认为我该买哪一家?为什么?” 如果你把这些片段的信息串起来,你会学到很多业界的信息。当你问到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会得到非常相似的答案。比如说,如果你有一个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那么你首先要解决的竞争对手是谁?为什么?通过这种手段,你很快会发现谁是业界最好的企业。
  
  做投资的好处是你不用学习日新月异的知识和技能。当然你愿意那么去做,就另当别论了。四十年前你了解的口香糖的生意,现如今依旧适用,没有什么变化。
  
  我认识一个人,他的岳父去世了,丢下一间他创建的制鞋公司。这个人托Goldman Sachs来卖掉这家公司。他和我的一个朋友在佛罗里达打高尔夫,提到了这件事。我朋友让他给我打电话。他打了,结果我们用五分钟谈成了这桩生意。我认识这个人,我基本了解制鞋生意,所以我就买了。质化的方面定了后,就是价格了。我的答案只有是或者不是,很简单,谈判的时候没什么圈子可兜。只要价格合适,我就会买。不然的话,谈判之前我很快乐,谈判不成我也一样。
  
  问题:可口可乐最近发布了对未来季度调低盈利预期的消息。你对可口可乐并没有因为在美国之外的许多问题,包括亚洲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撒谎怎么看?
  
  巴菲特:
  
  我很喜欢他们(的诚实)。
  
  事实上,在未来20年,可口可乐在国际上的市场增长要比在美国国内好得多。在美国国内的人均消费量会增长,但在别的国家的增长会快得多。可口可乐可能会有一段3个月,也可能是3年的艰难时期,但不会是未来的20年。人们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高效地工作,他们会发现换取一瓶可乐(巴菲特举起手中的可乐瓶),就占他们每天所获得的劳动报酬的比例而言,实在是一笔很好的买卖。实际上,我是一天五瓶(笑)。在1936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用25美分买了6瓶可乐(单卖是5美分一瓶)。那是6.5盎司的瓶子,2美分的瓶子押金,实际上是6.5盎司的可乐只要5美分。现在是12盎司的罐子,如果你在周末去买大瓶装的,减少一些在包装上的费用,你基本上可以花20美分多一点买12盎司。你现在在每盎司上花的钱只是1936年的两倍多一点点。相对于人们不断增长的购买力而言,可乐实际上在年复一年地变得越来越便宜。
  
  在全世界的两百多个国家里,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每年都在增长。它霸占着饮料市场,真的是难以置信。有一件人们可能不懂,但却使这个产品有着数以百亿元的价值的简单事实就是可乐没有味觉记忆。
  
  你可以在9点,11点,下午3点,5点喝上一罐,5点时你喝的味道和你一早上9点喝的味道一样好。其他的饮料如甜苏打水,橙汁,根啤都做不到这一点,它们对味道有着累积作用(译者注:累积使味觉麻木),重复的饮用会使你厌烦。我们在See’s Candy的雇员可以免费享用公司生产糖果。在他们第一天工作的时候,他们可着劲儿吃。但在那之后,他们再吃起来就跟要花钱买似的。为什么?巧克力一样有着味觉累积。
  
  但是可乐就没有味觉累积。这意味着,全世界的人们可以每天都可以消费很多次可乐,而不是其他的饮料,所以你得到的就是可乐之难以企及的人均消费量。在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可乐的日销售量超过800亿盎司。这个数目还在年复一年地增长。增长还体现在无论是以国家计还是人均计的消费量上。20年后,在美国之外的增长讲远远超过美国国内。我分外看好国际市场的前景。(目前可乐的国际危机,)短期来讲对他们确实有消极的影响,但这不是一个大不了的问题。
  
  可口可乐公司于1919年上市,那时的价格是40美元左右。一年后,股价降了50%,只有19美元。看起来那是一场灾难。瓶装问题,糖料涨价,你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你觉得那不是一个合适的买入时机。一些年之后,又发生了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核武器竞赛等。总是有原因(让你不买)。如果你在一开始40块钱买了一股,然后你把派发的红利进行再投资(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一直到现在,那股可乐股票的价值是5百万。这个事实压倒了一切。如果你看对了生意模式,你就会赚很多钱。
  
  切入点的时机是很难把握的。所以,如果我拥有的是一个绝佳的生意,我丝毫不会为某一个事件的发生,或者它对未来一年的影响等等而担忧。当然,在过去的某些个时间段,政府施加了价格管制政策。企业因而不能涨价,即使最好的企业有时也会受影响,我们的See’s Candy糖果不能在12月26日涨价。但是,管制该发生的时候就会发生,它绝不会把一个杰出的企业蜕变成一个平庸的企业。政府是不可能永远实施管制政策的。
  
  一个杰出的企业可以预计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不一定会准确到何时会发生。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时”上。如果对“什么”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对“何时”大可不必过虑。
  问题:谈谈你投资上的失误吧。
  
  巴菲特:
  
  你有多少时间?(译者注:巴菲特的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失误的有趣的一点是,在投资上,至少对我和我的合伙人而言,最大的失误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对于我们所知甚多的生意,当机会来到时,我们却犹豫了,而不是去做些什么。我们错过了赚取数以十亿元计的大钱的好机会。不谈那些我们不懂的生意,只专注于那些我们懂的。我们确实错过了从微软身上赚大钱的机会,但那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懂微软的生意。
  
  但是对于在医疗保健股票上理应赚得的几十亿,我们却错过了。当克林顿政府推出医疗保健计划时,医疗保健公司获益非浅。我们应当在那上面赚得盘满钵满的,因为我懂那里面的因果。80年代中期,我们应当在Fannie Mae(译者注:美国一家受政府支持,专做二级房贷的超大型公司)上获利颇丰,因为我们也算得清个中的究竟。这些都是数以十亿计的超级错误,却不会被GAAP会计法则抓个现形。
  
  你们所看到的错误,比如我买下了几年前我买的US Air(译者注:巴菲特在这笔交易中几乎损失了全部的投资,3.6个亿)。 当我手里有很多现金的时候,我就很容易犯错误。查理(译者注:巴菲特的合伙人)让我去酒吧转转,不要总滞留在办公室里(笑)。但是我一有闲钱,又总在办公室里,我想我是够愚昧的,这种事时有发生。
  
  总之,我买了US Air的股票,虽然没人逼着我买。现在我有一个800的电话号码,每次我打算买航空公司的股票后,我就打这个电话。我跟他们讲我很蠢,老犯错,他们总是劝我别买,不断地和我聊,让我别挂电话,不要仓促地做任何决定。最后,我就会放弃要购买的冲动。(译者注:真有这么回事吗?听起来像是巴菲特在开玩笑)
  
  于是我买了US Air的股票。看上去我们的投资要打水漂了,而且我们的投资也确实几乎全打了水漂,(那笔糟糕的投资)理应全军覆没的。我因为价钱非常诱人而买了那些股票,但是那绝不是个诱人的行业。我对所罗门的股票犯了同样的错误,股票本身价廉诱人没错,但那应该是杜绝涉足的行业。
  
  你可以说那是一种犯错的模式。你中意具体交易的条件,但不感冒交易公司所处的行业。我以前犯过这样的错误,很可能将来我还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更大的错误还是我一开始所讲的因犹豫和迟疑所致。当我只有1万块钱的时候,我投资了两千在汽修厂,而且肉包子打狗,那笔机会成本高达60个亿(笑),是个大错。当Berkshire的股价下降时,我还能感受好些,因为那也降低了汽修厂的购买成本(笑),以及20%的机会成本。
  
  当你聊到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时,我笃信你最好还是从他人的失败中来学习吧,越多越好(笑)。在Berkshire公司里,我们绝不花一点时间来缅怀过去。我和我的合伙人是40年的哥们了,从没有任何的争吵。我们有很多事情上会有不同的见解,但从没有过争吵,我们也从不回顾过去。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希冀,都认为牵绊于‘如果我们那样做了。。。’的假设是不可理喻的,那样做不可能改变既成的事实。
  
  你只能活在现在时。你也许可以从你过去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但最关键的还是坚持做你懂的生意。如果是一个本质上的错误,比如涉足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因为其他人建议的影响等等,所以在一无所知的领域做了一些交易,那倒是你应该好好学习的。你应该坚守在凭自身能力看得透的领域。
  
  当你做出决策时,你应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扪心自问,“我以一股55元的价格买入100股通用汽车的股票是因为。。。”。你对自己所有的购买行为负责,必须时刻充满理性。如果理由不充分,你的决定只能是不买。如果仅仅是有人在鸡尾酒会上提起过,那么这个理由远未充分。也不可能是因为一些成交量或技术指标看上去不错,或盈利等等。必须确实是你想拥有那一部分生意的原因,这一直是我们尽量坚持做到的,也是格拉姆教给我的。
  
  问题:谈谈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利率,和将来的走向?
  
  巴菲特:
  
  我不关心宏观的经济形势。在投资领域,你最希望做到的应该是搞清楚那些重要的,并且是可以搞懂的东西。对那些既不重要,又难以搞懂的东西,你忘了它们就对了。
  
  你所讲的,可能是重要的,但是难以拎清。了解可口可乐,Wrigley(译者注:美国一家营销口香糖的公司),或柯达,他们的生意是可以拎得清的。当然你的研究最后是否重要还取决于公司的评估,当前的股价等因素。但是我们从未因对宏观经济的感觉来买或者不买任何一家公司。我们根本就不读那些预估利率,企业利润的文章,因为那些预估真的是无关痛痒。1972年,我们买了See’s Candy,那之后不久政府实施了价格管制,但那又怎么样呢,(如果我们因为价格管制的原因没有买)我们就错过了以2千5百万买下一个现如今税前利润6千万的生意!
  
  我们不愿因为自身本就不精通的一些预估而错过买到好生意的机会。我们根本就不听或不读那些涉及宏观经济因素的预估。在通常的投资咨询会上,经济学家们会做出对宏观经济的描述,然后以那为基础展开咨询活动。在我们看来,那样做是毫无道理的。
  
  假想Alan Greenspan(译者注:上一任美联储主席)在我一边,Robert Rubin(译者注:克林顿时期美财长)在我另一边,即使他们都悄悄告诉我未来12个月他们的每一步举措,我是无动于衷的,而且这也不会对我购买Executive Jets飞机公司或General Re再保险公司,或我做的任何事情有一丝一毫的影响。
  问题:深处乡间(译者注:指Berkshire Hathaway所在地,Nebraska的Omaha)和在华尔街上相比有什么好处?
  
  巴菲特:
  
  我在华尔街上工作了两年多。我在东西海岸都有最好的朋友。能见到他们让我很开心,当我去找他们的时候,总是会得到一些想法。但是最好的能对投资进行深思熟虑的方法就是去一间没有任何人的屋子,只是静静地想。如果那都不能让你想的话,没有什么可以。
  
  (身处华尔街的)缺点就是,在任何一个市场环境下,华尔街的情况都太极端了,你会被过度刺激,好像被逼着每天都要去做点什么。
  
  钱德勒家族花两千块钱买了可口可乐公司,除此之外,就不要再做其他的事情了。事情的关键是无为而治,即使在1919年也不要卖(钱德勒家族在这一年卖掉了可乐公司)。
  
  所以,你所找寻的出路就是,想出一个好方法,然后持之以恒,尽最大可能,直到把梦想变成现实。在每五分钟就互相叫价一个来回,人们甚至在你的鼻子底下报价的环境里,想做到不为所动是很难的。华尔街靠的是不断的买进卖出来赚钱,你靠的是不去做买进卖出而赚钱。这间屋子里的每个人之间每天互相交易你们所拥有的股票,到最后所有人都会破产,而所有钱财都进了经纪公司的腰包。相反地,如果你们象一般企业那样,50年岿然不动,到最后你赚得不亦乐乎,而你的经纪只好破产。
  
  就像一个医生,依赖于你变更所用药品的频率而赚钱。如果一种用药就能包治百病,那么他只能开一次处方,做一次交易,他的赚头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如果他能说服你每天更新处方是一条接往健康的通途,他会很乐于开出处方,你也会烧光你的钱,不但不会更健康,反而处境会更差。
  
  你应该做的是远离那些促使你做出仓促决定的环境。华尔街自有它的功效,在我回Omaha之前,每六个月都有一个长长的单子的事情去做,一大批公司去考察,我会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旅行花的钱。然后,我会(离开华尔街)回Omaha,仔细考量。
  
  问题:投资人如何来给Berkshire或微软这样从来不分红的公司估值?
  
  巴菲特:
  
  这是个关于Berkshire从来不分红的问题。Berkshire将来也不会分红,这是一个我可以担保的承诺(笑)。你能从Berkshire得到的是将(红利)放进安全的存款箱,每年你可以拿出来好好地把玩一翻,然后再把它放回原位。这样,你会得到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别小瞧了这样的自我满足感!(译者:像不像葛朗台数钱?)
  
  当然,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能否让截留下来的钱财以可观的幅度升值。这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查理和我的立身之本也在此处。当然,这项任务正变得越来越难。我们管的钱越多,就越难做到(以可观的幅度升值)。如果Berkshire的大小只有现在的百分之一,我们升值的幅度要比现在好得多。如果我们能做到不断地升值,那么派发红利自然是不明智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到了让截留下来的红利再投资胜过直接派发红利。但是,没有人可以保证在将来还能这样。在某一个阶段,总会有物极必反的时候。
  
  保持持续增长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那也是唯一衡量我们公司价值的标尺。公司总部的大小等等都不能用来衡量公司的价值。Berkshire有4万5千名雇员,但在总部只有12人和3千5百平方英尺(译者注:300多平米)的办公室。这一点我们不打算改变。
  
  我们用公司的表现来评估自己,我们也以此来谋生。相信我,比起从前来,(保持持续增长)难得多了。
  
  问题:什么时候你会认为你的投资已经实现了它的增长极限?
  
  巴菲特:
  
  理想的情况是当你购买生意的时候,你不希望你买的企业有一个增长极限。我买可口可乐公司的时候,我不希望10年,15年后看到可乐弹尽粮绝。不排除有这个可能,但可能性接近于零。
  
  我们想看到的是,当你买一个公司,你会乐于永久地持有那个公司。同样的道理,当人们买Berkshire的股票的时候,我希望他们打算一辈子持有它。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可能行不通。我不想说,这是唯一的购买股票的方式,但是我希望依据那样的方式来购买股票的一群人加入Berkshire,因为我不希望总是看到一群不同的股东。我实际上对Berkshire股东的变化更替实行跟踪。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教堂,我是行祷告之人,看到做礼拜的人每个星期都换掉一半,我不会说,这真是太好了,看看我的成员流动性有多强呀(笑)。我宁愿在每个星期天看到教堂里坐满了同样那么一批人。
  
  当我们考量生意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原则。基本上我们寻找那些打算永久持有的生意。那样的企业并不多。在一开始,我的主意比资金多得多,所以我不断地卖出那些我认为吸引力差些的股票以便来购买那些新近发现的好生意。但这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了。(译者注:我们现在不缺钱,而是缺好生意)
  
  购买企业的五年后,我们希望彼时如同此时一般的满意。如果有一些极其庞大的兼并机会,也可能我们需要卖出一些股票(来筹措资金)。当然,我很乐于拥有那样的问题。
  
  我们在购买企业时从来不预先定下一个目标价。比如,如果我们的买入价是30,当股价到达40,50,60, 或100时,我们就卖,诸如此类。我们不再如此的行事。当我们花2500万买私有公司See’s Candy时,我们没有“如果有人出5000万我们就卖”的计划。那不是一个考量生意的正确方式。我们考量生意的方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买下的企业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利润?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任何其他问题都是多余的。
  
  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对所罗门的投资的?类似的,长期管理资金的买卖?
  
  巴菲特:
  
  我们投资所罗门的原因是,在1987年9月,所罗门公司是一家9%资产被证券化的企业,道指在这一年涨了35%,之前我们卖了很多股票,一下子手里有了很多现金,并且看上去我们暂时不会用得到它们。所以,在这个我通常不会购买股票的行业里,我们采用了这种有吸引力的证券形式,购买了所罗门。这是一个错误。最后结果还不错,但那不是我应该做的。我应该再等等,这样一年后我会多买一些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或者我在当时就该买,即便可乐那时的卖价真的不便宜。
  
  对于长期管理资金,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对和证券有关的其他生意的了解。其中一个就是套利。套利,我做了45年,格拉姆做了30年。套利是必须靠近电话,我自己也必须东奔西跑地做,因为它要求我跟紧跟大市的脉动。现在我已经不做了,除非出现我自己看得懂,又是极大的套利机会。
  
  我这一辈子可能做了300桩,可能更多,套利的交易。套利本身是很好的生意。长期管理资金有很多套利的头寸,它前10名的头寸可能占据了90%的资金。我对那前10名的头寸有一些了解。我虽然不了解其中所有的细节,但是我已经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同时,交易中我们将得到可观的折扣,我们也有足够的本钱打持久战,所以我们觉得交易可以进行。我们是可能在那样的交易中赔钱的。但是,我们占据了一些有利因素,我们是在我们懂得的领域作战。
  
  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头寸,不像长期管理资金那么大,因为像那么大规模的确实不多。那些头寸或涉及到收益曲线的关系(译者注:Yield Curve),或跟不同时期发布的政府债券有关等等(译者注:on the run, off the run)。如果在证券业足够长的话,这些品种都是要接触到的。它们不是我们的核心生意,平均大概占到我们年收益的0.5% 至0.75%,算是额外的一点惊喜吧。
  问题:谈一谈投资多元化吧。
  
  巴菲特:
  
  如果你不是一个职业投资者,如果你的目标不是远超大多数人表现的话,那么你就需要做到最大可能的投资多元化。98%,99%,甚至更高比例的人需要尽可能地去多元化,而不是不断地买进卖出。你们面临的选择就是管理成本很低的指数类的共同基金了。(译者注:指数类的基金指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股票指数,如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所包含的股票,权重,和走势。投资者可以将指数基金当成普通股票来投资)
  
  如果你认为拥有部分美国是值得的话,就去买指数基金。你拥有了一部分美国。对此我没有任何异议,那就是你应该的做法,除非你想给投资游戏带些悬念,并着手对企业做评估。一旦你进入对企业做评估的领域,下定决心要花时间,花精力把事情做好,我会认为投资多元化,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犯了大错。
  
  那天我在SunTrust的时候,有人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做到真正懂生意的话,那么你懂的生意可能不会超过6个。如果你真的懂6个生意的话,那就是你所需要的所有多元化,我保证你会因此而赚很多钱。
  
  把钱放在第七个主意上,而不是选择投更多的钱于最好的主意,绝对是个错误。很少有人会因他们第七好的主意而赚钱,很多人却因为他们最棒的主意而发财。我认为,对任何一个拥有常规资金量的人而言,如果他们真的懂得所投的生意,6个已经绰绰有余了。
  
  在我最看好的生意中,我只拥有一半左右。我自己就没有去做所谓的投资多元化。许多我所知晓的做的不错的人都没有多元化他们的投资。唯一的例外是Walter Schloss(译者注:同巴菲特一样,也是本杰明.格拉姆的门生。他的基金收益50年来一直领先大市),他做到了多元化,投资了方方面面。我管他叫诺亚,因为他在每个行业都投两个企业。(笑)(译者注:诺亚方舟的典故)
  问题:你如何区分P&G和可口可乐公司?
  
  巴菲特:
  
  P&G是一个很好的公司,有着很强的行销网络,旗下有很多名牌,等等。如果你告诉我,我要离开20年,这期间我们家族的资产都放在了P&G上面,我不会感到不高兴的。P&G是我5%的选择之一。20年的时间,它不会消亡的。
  
  但是,未来20年,30年的时间里,相对于P&G,我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单位增长率,定价能力更看好些。目前可乐的定价能力可能差些。设想以下,数以十亿计的日均消费量,多一分钱,那就是一千万。Berkshire拥有8%的股份,那就是每天80万。看上去不是不可能,不是吗?现在就想涨价,在很多市场是行不通的。但假以时日,二十年后,可乐在单位消费量里一定赚得更多,并且总量上也会卖得更多。我不确信这个涨幅会有多大,但是我确信一定会增长。
  
  我不认为P&G的主要产品有可乐这样的统治力,有这样的消费量增长率,但是P&G依旧是好公司。即使我可能会更中意其他一些公司,但是那样的公司凤毛麟角。
  
  问题:麦当劳的20年前景如何?
  
  巴菲特:
  
  麦当劳的情况里,许多因素都起作用,特别是海外的因素。麦当劳在海外的处境比在美国国内要强势一些。这个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难。人们,那些等着派发礼物的孩子除外,不愿每天都吃麦当劳。
  
  喝可乐的人,今天喝五罐,明天可能还会喝五罐。快餐业比这要艰难得多。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在快餐业里,世界范围里这个行业规模是巨大的,选择一家的话,你会选麦当劳。它有着最好的定位。虽然对小孩子虽是美味,对成人而言它却不是最好吃的。近来,它进入了用降价来促销的领域,而不是靠产品本身来销售。
  
  我个人更中意那些靠产品本身就卖钱的公司。在这一点上,我更喜欢吉列。人们不是因为还有一些附送的小礼品而买Mark 3。在本质上,吉列的产品更强势些。Berkshire拥有很多吉列的股票。当你想到几十亿的男人脸上每天每夜长出的胡子,更好的是,还有女人的两条腿,你晚上的睡眠一定会很香甜。那才是你要的生意。
  
  如果你想的是下个月我要用什么降价策略来压制汉堡王(译者注:Berger King),如果它们和迪斯尼签了协议,而我却没有。。。等等。我偏爱那些独立的产品,不需要做降价促销这些噱头来让它更有吸引力。虽然你可以用那些伎俩来做好生意,比如,麦当劳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但它终究不像可乐那样,像可乐那样的几乎也没有。
  
  如果你一定要在那个领域买一家企业,就买奶酪皇后吧!我是开玩笑的,还是买麦当劳吧。一段时间以前,Berkshire买了奶酪皇后,所以我在这儿给奶酪皇后不知羞耻地做广告(笑)。
  问题:你对能源基础行业的公司怎么看?
  
  巴菲特:
  
  我考虑了很久了,因为这方面的投资要花很多钱的。我甚至考虑过要彻底买下一个公司。我们Omaha公司总部的一个人员通过CalEnergy(译者注:一家位于Omaha的地热能源公司)做了一些投资。
  
  但是,对于能源行业在政府的调控下究竟会如何发展,我还不是太懂。我看到了一些因素对高成本的企业在曾经的垄断地域是如何的具有破坏性。我不确信哪家会因而得益,程度又是如何等等。
  
  当然,不同的能源企业的成本会有高有低。水利发电的成本是每千瓦2分钱,它们的优势就非同小可了。但是在它们所产出的电力里,它们自己能保留多少,它们又可以把多少电力发送到区外,我还没想通。所以,对于这个行业未来十年的情况,我还看不清。(译者注:在美国,发电公司的电力交易和定价并不完全是市场行为,而是有政府做管理调控的)
  
  但这的确是一个我一直以来不断考量的行业。一旦我理出些头绪,我会付诸行动的。我晓得产品的吸引力,各个方面用户需要的确定性,还有现在这些公司的价钱可能很便宜,等等。我只是不确定在未来的十年里,谁会从中赚大钱,所以我还处于观望的态度。
  
  问题:为什么资本市场更青睐大型企业,而不是小型企业?
  
  巴菲特:
  
  我们不在乎企业的大小,是巨型,大型,小型,还是微型。企业的大小无所谓。真正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对企业,对生意懂多少;是否是我们看好的人在管理它们;产品的卖价是否具有竞争力。
  
  从我自己管理Berkshire的经验来看,我需要将从General Re带来的750到800个亿的保费进行投资。我只能投资5桩生意,我的投资因而就只局限于那些大公司。如果我只有10万块,我是不会在乎所投资企业的大小的,只要我懂得它们的生意就行。
  
  在我看来,总体而言,大企业过去十年来表现非常杰出,甚至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没人能预计到美国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能接近于20%。这主要归功于特大型公司。由于较低的利息率,和高得多的资产回报率,对这些公司的评估也必然会显著的上调。如果把美国公司假想成收益率20%的债券,比起收益率13%的债券自然是好得多。这是近些年来确实发生的情况,是否会一直如此,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个人对此表示怀疑。
  
  除了我所管理资金多少的因素,我不会在乎企业的大小。See’s Candy在我们买它时,还只是一个年收入二千五百万的生意。如果我们现在还能找到一个类似的,即使按照我们公司现在的运作规模,我也乐于买下它。(我认为)是那些令人确信的因素才真正重要。
  
  问题:在过去的五年里,不动产业的主流都是私有的。你对不动产业的证券化有何高见?
  
  巴菲特:
  
  巨大的不动产业债务的证券化的确是近来资本市场里的一个疑难症结。以房屋贷款为基础的证券了无生气。我指的是商业房贷,而不是居民房贷。我想你的问题是关于资产(证券化)方面的。
  
  拥有公司是一种很不好的拥有资产的方式。如果你把公司收入税摊派给个人,因而个人就可以只交纳一种税。如果是常规的公司形式,人们被迫两次缴税(译者注:一次公司,一次个人)。在不动产业,你不需要那样做的,(真那样的话)回报上会因缴税而受很大的影响。
  
  REIT(译者注:专门投资不动产业的共同基金,公司税率很低,但主要盈利都要派发给股东), 巧妙避开了法律的规定,因而人们不需要两次缴纳。但是它们的管理费用也很高。如果你进入不动产业,举例讲你如果买最简单的REIT,每年有8%的收益,除去1%或1.5%的费用后,所得也不是那么有吸引力了。对只有千把块钱或5千块钱的投资,可能还可以。但是如果是百万级的投资,直接去买不动产可能更划算些,这样你能避免在中间人上可观的开销。
  
  在不动产领域,我们鲜有令人激动的发现。看到一些特大型的地产公司,有些人可能会有些迷惑,我在这里试着不冒犯在座的各位,这里举一个例子,得克萨斯太平洋土地基金,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公司,在得克萨斯州有着几百万公顷的土地,每年卖掉1%的土地,并以那为基准,得出一个比市场行情高得多的估价。我认为,如果你是土地的拥有者,那样的估价是毫无道理的。你不可能交易50%,甚至是20%的土地,这比流动性很差的股票还要差得多。
  
  我认为对许多不动产公司的估价都是愚蠢的,都是那些不曾拥有土地的人或是想卖出大量土地套现的人的伎俩。
  
  REIT基金今年的市场表现很不好,这个你们可能都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周末转一些文章, 供大家参考. 如为原创, 我会特意说明.呵呵
    • 谈谈我的技术分析历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第1阶段是学习一些传统的技术分析指标,如MACD,KDJ,RSI 等等。发现不确定性很大。
      第2阶段,学习用飞狐编程序,下载个许多人编制的指标,还学习了Vb,发现不确定性很大,虽然花样无穷,但本质上与传统的技术分析指标没有差别,都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简单的各种均线基础上而已。
      第3阶段,追求更厉害的统计分析,学习了SPASS,玩熟了时间序列分析ARIMA。发现不确定性很大。原来ARIMA对白噪音的残差没有估计。
      第4阶段,学习GARCH,该死的SPASS居然没有这个工具,只好学习MATLAB7。GARCH玩熟后,发现不确定性很大。原来,GARCH本质上依然是线性估计,不过是将ARIMA的残差继续ARIMA了一次。晕倒。
      第5阶段,被一些网络N人忽悠人工神经网络,开始玩BP,RBF,发现不确定性很大。BP,RBF对历史数据的拟合简直是完美,但对未来的泛化,简直是狗屁。仍然不死心,又捣鼓用遗传算法改进,用混沌理论的相空间改进,依然是狗屎。
      第6阶段,听南大的一个人工智能专家说,SVM是目前最NB的,继续学习,这玩意很难,终于还是给搞定了,结果,发现不确定性很大。正确率让人失望。
      第7阶段,茫然之际,又有N人说,据说小波可能有用,找来书翻翻,感觉无比艰深。而此时对技术分析已经信心动摇。某日遇一朋友,实战高手,一席交谈演示,发现,靠,实战中还是传统的那几个老掉牙的指标最好,关键是是运用之妙了。
      第8阶段,目前阶段,重新玩那传统的那几个老掉牙的指标。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到达了“否定之否定”的境界了!恭喜!
      • 本人虽是程序员,但不会写系统。技术分析几分钟完事,只会看看RSI,STO,阻力和支持点。操作的出发点是,FA+TA+SENTIMENT+NEWS。
        • 你今天的文章很精彩! 我送你一本武林秘籍. 哈哈!
          指标
          MID:EMA(C,20),LINETHICK1,COLORwhite;
          UPPER:MID + 2*STD(C,20),LINETHICK1,COLORRED;
          LOWER:MID - 2*STD(C,20),LINETHICK1,COLORRED;

          H1:=EMA(SLOPE(CLOSE,34)*20+CLOSE,75);
          H2:=EMA(CLOSE,8);
          Var1d:=H2-H1;
          a:=(3*c+l+o+h)/6;
          b:=(20*a+19*ref(a,1)+18*ref(a,2)+17*ref(a,3)+16*ref(a,4)+15*ref(a,5)+14*ref(a,6)+13*ref(a,7)+12*ref(a,8)+11*ref(a,9)+10*ref(a,10)+9*ref(a,11)+8*ref(a,12)+7*ref(a,13)+6*ref(a,14)+5*ref(a,15)+4*ref(a,16)+3*ref(a,17)+2*ref(a,18)+ref(a,20))/210;
          d:=ma(b,10);
          持仓区:STICKLINE(b>d and Var1d>=0 , MID,MID,6,1 ), coloryellow ,linethick2;

          多头例子:
          用于判断大盘是否有行情来临,须同时满足(1)突破中轨至少三天(2)持仓信号出现(3)纳指,标普,成分指数同时发出(1)(2)信号才能入场。

          行情结束的标志----三个指数至少有一个率先跌破20日均线。当日大幅减仓或出局为宜,波段结束。。
          • 谢谢。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EDGE。美国有几个老太太专买COVERED CALL,她们能收入一年收入20%左右。
            • True. 但是如果你知道日本老太太专做外汇的例子, 我们会的出结论, 老太太就是赢家. 哈哈
              • 她们是白发魔女呀
                • 看来我还有希望
                  • 但你没有白发呀.
              • 中国不是又不少大爷大妈都不打麻将了,专在证券交易所上班嘛。
        • 在国内股市里混了十几年,现在就是听政府的话,讲政治比什么都重要。什么阻力线,支撑线,都没用。北美股市可能不一样吧。
      • 谢谢你的分享!顶一下!
    • 基因算法使电脑设计自行演化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通过进化的神奇力量,大自然缔造了人类;而今,欧美科学家正试图在计算机软件工具中建立某种进化机制,让计算机自觉地经历进化过程,而动画和工程设计师成了轻松的指挥和愉快的观众在电脑屏幕上,一个动画人物探出一步,试图行走。但是它立即摔倒在地,无助地乱踢。过了一会儿,它又出现在屏幕的左侧,像婴儿般蹒跚了几步,又摔倒了。再次回到屏幕中之后,它抬起膝盖,自信地向前走了六七步,随即再次倒下……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最后终于可以像真人那样行走了。
      这个短片并不会赢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但制造这一效果的计算机软件却堪称编程史上的奇迹,因为这个动画人物是自己学会行走的。这项智能技术归功于某些聪明的程序,这些程序模仿了自然界中筛选成功基因实现进化的过程。
      “进化”就是随机应变
      科学家把这种编程称为“基因算法”:给定问题,先随机找出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优选,再将这批成功者的“基因”伴随着一些少量“变异”传给它们的下一代。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演化出问题的可行解决方案。
      基因算法最早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约翰?霍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现在它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例如设计制冷效率更高的冰箱。
      基因算法使计算机可以做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事情,例如思考。那个学走路的动画人就提供了一个计算机不依靠人类指导而自己做决定的范例。所以,最快从这项技术中受大益的,将是大众娱乐业。好莱坞的大片和动作游戏中充满了计算机制造的跑跳效果。为了使它们更逼真,必须让它们自己学会行走。
      可在不久前,制片商们要做到这点,还不得不逐步设计每条胳臂怎么动,或者将真人动作的三维图像套用到虚拟动画人身上。这需要经过海量的计算工作,而且更糟糕的是,这种方法不具有灵活的变通性。如果动画师先设计一个动画人从山上走下来,随后他又改了主意,要让动画人跳过一块岩石,他就必须从头再把动作设计一遍。
      “进化”能够节省脑力
      托尔斯滕?赖尔原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者,后来改行做了动画。他决定借鉴自然界中进化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制造出一种更逼真的数码动画人。他解释道:“我们先制造出一个人物框架,它有重量,有关节。然后,我们给它加上虚拟肌肉和控制这些肌肉的神经网络。问题是,你如何使这些网络能按照你要求的那样工作?如果你只是随机地建立起网络,它将向肌肉传达复杂的信号,这通常无法使动画人行走,它只是胡乱地抽搐。”在这种情况下,“肌肉”可以动,它们也能和“神经中枢系统”相连,但是动画人还不知道如何行走。
      一个动画人的身体要能像真人一样自然行走,需要优化的参数有700多个。赖尔说:“一旦你仔细观看一下这种动画系统,你就知道你根本就无法靠人类的脑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太复杂了。所以,我们需要利用进化的力量。”
      “进化”20代学会行走
      赖尔和他的小组创建了一个基因算法,以探索能否对动画角色控制系统进行精确调控。基因算法的元素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它包括一些含有不同“基因”的“有机体”;决定这些基因组合以及变化的法则;适应功能,也就是评价出各代有机体中哪些是最优秀的――在动画中,该功能的评价标准为“从原点出发行走而不倒下的距离”。
      赖尔利用这个算法创造了100个动画角色,每一个都由随机组合的神经中枢控制肌肉。随即让它们尝试着行走。正如所料,第一代无法实现行走功能。但是有几个表现得稍微要好一些,毕竟在摔倒前迈出了一步。根据适应功能的标准,它们在第一轮中成了优胜者。基因算法软件按照它们的神经中枢复制了20份,并对其进行了少许变异,又加上了80个新的随机参加者,进行下一代行走实验。
      “进化”需要少数变通
      像有机生命一样,基因算法也分有性和无性两种。有些算法和生存下来的算法“交配”,重新组合了基因。有些只是克隆成功的方案并接受突变的结果。
      应用基因算法不可避免地要带来奇迹。赖尔的动画人很快就提高了自己的行走能力从而避免摔倒。但是,它们并不总能走得很好。有些根本不走而是向前翻筋斗或者是爬行。这些角色只是在机械执行游戏规则,所以赖尔不得不更改游戏规则:“我们只得加进少数一些变通――成功不只是根据行走距离的多少来判断,而是根据动画人的重心轨迹不低于某个点的情况下所经过的距离来判断。”
      最终,赖尔只用了20代动画人,也就是几分钟的计算时间就完成了优化过程。小组做出了录像片,显示出了几代演进的过程:从第一代的不会行走到第二十代的成功大踏步行进。
      自我进化的动画人只是众多基因算法的一个例子。看着记录其进化历程的录像,人们不由得联想到,这个虚拟的进化过程和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非洲草原上学会行走的过程是多么相像。那些动画人物可以行走,并不是哪个高人把它们装配出来,而是进化过程使它们能自己建立和选择出合适的运动和肌肉控制模式。
      “进化”算法风光无限
      赖尔的动画基因算法并没有使计算机有自我意识,但这种算法的确使计算机更有创造性了,它能够让动画人超越人类工程师的有意控制,大踏步地自我改进。现在,赖尔设计的动画基因算法已经被纳入一个叫作“Endorphin”的动画设计软件中。
      将基因算法技术运用于实际的不止是赖尔和他的小组。在美国加州一个名为“创意”的发明实验室,比尔?格罗斯和他的发明小组也正在利用基因算法研制太阳能设备。格罗斯相信,遗传算法可以引发工程设计上的一场革命,未来不再只是应用某一软件作为表达设计思想的辅助工具,而是基因算法将能够独立掌管设计。
      人们只需要定义出有机体、基因和适应功能,剩下的就是让软件去完成那一系列的艰苦运算。比如,要做一个桌子,你不用画出桌子,你只需给出你的条件:多高,多宽,边缘应当怎样等等,然后你把这些告诉那种设计软件,它就能以最低的成本给出最好的答案。这才是工程设计的理想状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巴菲特的一次演讲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译者序:
        这里翻译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Video。确切的说,是Warrent Buffet在University of Florida商学院的一次演讲。在演讲里,巴菲特谈投资,谈做人,使译者受益匪浅。
        这是一次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翻出来着实要费些功夫。一蹴而就比较难做到,这里恐怕只好做连载了。见谅。
        
        (一)
        我想先讲几分钟的套话,然后我就主要来接受你们的提问。
        
        我想谈的是你们的所思所想。我鼓励你们给我出难题,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原文:我希望你们扔些高难度的球,如果你们的投球带些速度的话,我回答起来会更有兴致)你们几乎可以问任何问题,除了上个礼拜的Texas A&M的大学橄榄球赛,那超出我所能接受的极限了。
        
        我们这里来了几个SunTrust(译者注:美国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人。我刚刚参加完Coca Cola的股东大会(译者注:Warren Buffet的投资公司是Coca Cola的长期大股东之一),我坐在吉米●威廉姆斯边上。
        
        吉米领导了SunTrust多年。吉米一定让我穿上这件SunTrust的T恤到这来。我一直试着让老年高尔夫联盟给我赞助,但是都无功而返。没想到我在SunTrust这,却做的不错。吉米说,基于SunTrust存款的增长,我会得到一定比例的酬劳。所以我为SunTrust鼓劲。(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
        
        关于你们走出校门后的前程,我在这里只想讲一分钟。你们在这里已经学了很多关于投资方面的知识,你们学会如何做好事情,你们有足够的IQ能做好,你们也有动力和精力来做好,否则你们就不会在这里了。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将最终实现你们的理想。但是在智能和能量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来决定你是否成功,我想谈谈那些东西。实际上,在我们Omaha(译者注: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有一位先生说,当他雇人时,他会看三个方面:诚信,智能,和精力。
        
        雇一个只有智能和精力,却没有诚信的人会毁了雇者。
        
        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你只能希望他愚蠢和懒惰,而不是聪明和精力充沛。我想谈的是第一点,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具备后两点。
        
        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请你们和我一起玩玩这个游戏。你们现在都是在MBA的第二年,所以你们对自己的同学也应该都了解了。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来买进10%的你的一个同学的权利,一直到他的生命结束。你不能选那些有着富有老爸的同学,每个人的成果都要靠他自己的努力。我给你一个小时来想这个问题,你愿意买进哪一个同学余生的10%。你会给他们做一个IQ测试吗,选那个IQ值最高的?我很怀疑。你会挑那个学习成绩最好的吗,我也怀疑。你也不一定会选那个最精力充沛的,因为你自己本身就已经动力十足了。你可能会去寻找那些质化的因素,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很有脑筋的。你想了一个小时之后,当你下赌注时,可能会选择那个你最有认同感的人,那个最有领导才能的人,那个能实现他人利益的人,那个慷慨,诚实,即使是他自己的主意,也会把功劳分予他人的人。所有这些素质,你可以把这些你所钦佩的素质都写下来。(你会选择)那个你最钦佩的人。
        
        然后,我这里再给你们下个跘儿。在你买进10%你的同学时,你还要卖出10%的另外一个人。这不是很有趣吗?你会想我到底卖谁呢?你可能还是不会找IQ最低的。你可能会选那个让你厌恶的同学,以及那些令你讨厌的品质。那个你不愿打交道的人,其他人也不愿意与之打交道的人。是什么品质导致了那一点呢?你能想出一堆来,比如不够诚实,爱占小便宜等等这些,你可以把它们写在纸的右栏。
        
        当你端详纸的左栏和右栏时,会发现有意思的一点。能否将橄榄球扔出60码之外并不重要,是否能在9秒3之内跑100码也不重要,是否是班上最好看的也无关大局。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在纸上左栏里的品质。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拥有所有那些品质。那些行动,脾气,和性格的品质,都是可以做到的。它们不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力所不能及的。
        
        再看看那些右栏里那些让你厌恶的品质,没有一项是你不得不要的。如果你有的话,你也可以改掉。在你们这个年纪,改起来比在我这个年纪容易得多,因为大多数这些行为都是逐渐固定下来的。人们都说习惯的枷锁开始轻得让人感受不到,一旦你感觉到的时候,已经是沉重得无法去掉了。我认为说得很对。我见过很多我这个年纪或者比我还年轻10岁,20岁的人,有着自我破坏性习惯而又难以自拔,他们走到哪里都招人厌恶。他们不需要那样,但是他们已经无可救药。但是,在你们这个年纪,任何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可以有,只要你们愿意,就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就象本杰明●格拉姆(上个世纪中叶著名的金融投资家)一样,在他还是十几岁的少年时,他四顾看看那些令人尊敬的人,他想我也要做一个被人尊敬的人,为什么我不象那些人一样行事呢?他发现那样去做并不是不可能的。他对那些令人讨厌的品质采取了与此相反的方式而加以摒弃。所以我说,如果你把那些品质都写下来,好好思量一下,择善而从,你自己可能就是那个你愿意买入10%的人!更好的是你自己本就100%的拥有你自己了。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谈谈你们所感兴趣的。我们可以从这儿或那儿举起的手开始。
        
        (二)
        
        问题:你对日本的看法?
        
        巴菲特:我不是一个太宏观的人。现在日本10年期的贷款利息只有1%。我对自己说,45年前,我上了本杰明.格拉姆的课程,然后我就一直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也许我应该比1%挣的多点吧?看上去那不是不可能的。
        
        我不想卷入任何汇率波动的风险,所以我会选择以日元为基准的资产,如地产或企业,必须是日本国内的。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挣得比1%多,因为那是我资金的成本。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发现一家可以投资的生意。
        
        这真的很有趣。日本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都很低。他们有少数企业会有4%,5%,或6%的回报。如果日本企业本身赚不了多少钱的话,那么其资产投资者是很难获得好的回报的。当然,有一些人也赚了钱。我有一个同期为本杰明.格拉姆工作过的朋友。那是我第一次买股票的方法,即寻找那些股票价格远低于流动资本的公司,非常便宜但又有一点素质的公司。
        
        我管那方法叫雪茄烟蒂投资法。你满地找雪茄烟蒂,终于你找到一个湿透了的,令人讨厌的烟蒂,看上去还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费的。你把它捡起来,抽上最后一口,然后扔了,接着找下一个。这听上去一点都不优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费的雪茄烟,这方法还值得做。
        
        不要做低回报率的生意。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却是坏生意的敌人。如果你陷在糟糕的生意里太久的话,你的结果也一定会糟糕,即使你的买入价很便宜。
        
        如果你在一桩好生意里,即使你开始多付了一点额外的成本,如果你做的足够久的话,你的回报一定是可观的。我现在从日本没发现什么好生意。也可能日本的文化会作某些改变,比如他们的管理层可能会对公司股票的责任多一些,这样回报率会高些。但目前来看,我看到的都是一些低回报率的公司,即使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说来也令人惊奇,因为日本这样一个完善巨大的市场却不能产生一些优秀的高回报的公司。日本的优秀只体现在经济总量上,而不是涌现一些优质的公司。这个问题已经给日本带来麻烦了。我们到现在为止对日本还是没什么兴趣。只要那的利息还是1%,我们会继续持观望态度。
        
        问题:有传闻说,你成为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救场买家?你在那里做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机会?
        
        巴菲特:在最近的一篇财富杂志(封面是鲁本.默多克)上的文章里讲了事情的始末。有点意思。是一个冗长的故事,我这里就不介绍来龙去脉了。我接了一个非常慎重的关于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电话。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吧。我孙女的生日Party在那个傍晚。在之后的晚上,我会飞到西雅图,参加比尔.盖茨的一个12天的阿拉斯加的私人旅程。所以我那时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的。于是星期五我接了这个电话,整个事情变得严重起来。
        
        在财富的文章发表之前,我还通了其他一些相关电话。我认识他们(译者注: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我还很熟。很多人都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工作过。事情很关键。美联储周末派了人过去(译者注:纽约)。在星期五到接下来的周三这段时间里,纽约储备局导演了没有联邦政府资金卷入的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救赎行动。
        
        我很活跃。但是我那时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因为我们那时正在阿拉斯加的一些峡谷里航行,而我对那些峡谷毫无兴趣。船长说我们朝着可以看到北极熊的方向航行,我告诉船长朝着可以稳定接收到卫星信号的方向航行(才是重要的)(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意思是他在船上,却一直心系手边的工作)。星期三的早上,我们出了一个报价。那时,我已经在蒙塔那(译者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了。我和纽约储备局的头儿通了话。他们在10点会和一批银行家碰头。我把意向传达过去了。纽约储备局在10点前给在怀俄明(译者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的我打了电话。我们做了一个报价。那确实只是一个大概的报价,因为我是在远程(不可能完善细节性的东西)。最终,我们对2.5亿美元的净资产做了报价,但我们会在那之上追加30到32.5亿左右。Berkshire Hathaway(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分到30个亿, AIG有7个亿, Goldman Sachs有3个亿。我们把投标交了上去,但是我们的投标时限很短,因为你不可能对价值以亿元计的证券在一段长时间内固定价格,我也担心我们的报价会被用来作待价而沽的筹码。最后,银行家们把合同搞定了。那是一个有意思的时期。
        
        整个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历史,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它有多熟悉,其实是波澜壮阔的。如果你把那16个人,象John Meriwether, Eric Rosenfeld,Larry Hilibrand,Greg Hawkins, Victor Haghani,还有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Myron Scholes和Robert Merton,放在一起,可能很难再从任何你能想像得到的公司中,包括象微软这样的公司,找到另外16个这样高IQ的一个团队。
        
        那真的是一个有着难以置信的智商的团队,而且他们所有人在业界都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们可不是一帮在男装领域赚了钱,然后突然转向证券的人。这16个人加起来的经验可能有350年到400年,而且是一直专精于他们目前所做的。第3个因素,他们所有人在金融界都有着极大的关系网,数以亿计的资金也来自于这个关系网,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资金。超级智商,在他们内行的领域,结果是他们破产了。这于我而言,是绝对的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我要写本书的话,书名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净干蠢事”。我的合伙人说那本书就是他的自传(笑)。这真的是一个完美的演示。就我自己而言,我和那16个人没有任何过节。他们都是正经人,我尊敬他们,甚至我自己有问题的时候,也会找他们来帮助解决。他们绝不是坏人。但是,他们为了挣那些不属于他们,他们也不需要的钱,他们竟用属于他们,他们也需要的钱来冒险。这就太愚蠢了。这不是IQ不IQ的问题。用对你重要的东西去冒险赢得对你并不重要的东西,简直无可理喻,即使你成功的概率是100比1,或1000比1。
        
        如果你给我一把枪,弹膛里一千个甚至一百万个位置,然后你告诉我,里面只有一发子弹,你问我,要花多少钱,才能让我拉动扳机。我是不会去做的。你可以下任何注,即使我赢了,那些钱对我来说也不值一提。如果我输了,那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我对这样的游戏没有一点兴趣。可是因为头脑不清楚,总有人犯这样的错。有这样一本一般般的书,却有着一个很好的书名,“一生只需富一次”。这再正确不过了,不是码?如果你有一个亿开始,每年没有一点风险的可以挣10%,有些风险,但成功率有99%的投资会赚20%。一年结束,你可能有1.1个亿,也可能有1.2个亿,这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这时候过世,写亡讯的人可能错把你有的1.2个亿写成1.1个亿了,有区别也变成没区别了(笑)。对你,对你的家庭,对任何事,都没有任何一点点不同。但是万一有点闪失的话,特别是当你管理他人的钱时,你不仅仅损失了你的钱,你朋友的钱,还有你的尊严和脸面。我所不能理解的是,这16个如此高智商的能人怎么就会玩这样一个游戏。简直就是疯了。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决定基本上都依赖于一些事情。他们都有着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背景,他们说一个6或7西格玛的事件(指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是伤他们不着的。
        
        他们错了,历史是不会告诉你将来某一金融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他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统计,他们认为关于股票的(历史)数据揭示了股票的风险。我认为那些数据根本就不会告诉你股票的风险!我认为数据也不会揭示你破产的风险。也许他们现在也这么想了?事实上,我根本不想用他们来作例子,因为他们的经历换一种形式,很可能发生在我们中的每个人身上。
        
        我们在某些关键之处存在着盲点,因为我们懂得太多的其他地方。正象Henry Gutman所说的,破产的多是两类人:一是一窍不通者;一是学富五车者。这其实是令人悲哀的。我们是从来不借钱的,即使有保险做担保。即使是在我只有1万块钱的时候,我也决不借钱。借钱能带来什么不同玛?我只凭我一己之力时我也乐趣无穷。一万,一百万,和一千万对我都没有什么不同。当然,当我遇到类似紧急医疗事件的情况下会有些例外。基本上,在钱多钱少的情况下,我都会做同样的事情。如果你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想想你们和我的不同,我们穿的是同样的衣服,当然我的是SunTrust给的;我们都有机会喝上帝之泉(说这话的时候,巴菲特开了一瓶可乐),我们都去麦当劳,好一点的,奶酪皇后(译者注:即DairyQueen,一家类似于麦当劳的快餐店),我们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我们都在平面大电视上看Nebraska和Texas A&M(美国的两所大学)的橄榄球比赛,我们的生活没什么不同,你能得到不错的医疗,我也一样,唯一的不同可能是我们旅行的方式不同,我有我的私人飞机来周游世界,我很幸运。但是除了这个之外,你们再想想,我能做的你们有什么不能做呢?
        
        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我从来如此,无论我在谈大合同,还是只赚一千块钱的时候。我希望你们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总是为了简历上好看些就不断跳槽,做你不喜欢的工作,我认为你的脑子一定是进了水。我碰到过一个28岁的哈佛毕业生,他一直以来都做得不错。我问他,下一步你打算做些什么?他说,可能读个MBA吧,然后去个管理资询的大公司,简历上看着漂亮点。
        
        我说,等一下,你才28岁,你做了这么多事情,你的简历比我看到过的最好的还要强十倍,现在你要再找一个你不喜欢的工作,你不觉得这就好像把你的性生活省下来到晚年的时候再用吗?是时候了,你就要去做的(不能老等着)。(这是一个比喻)但是我想我把我的立场告诉了他。
        
        你们走出去,都应该选择那些你热爱的工作,而不是让你的简历看上去风光。当然,你的爱好可能会有变化。(对那些你热爱的工作,)每天早上你是蹦着起床的。当我走出校园的时候,我恨不得马上就给格拉姆干。但是我不可能为他白干,于是他说我要的工资太高了(所以他没有要我)。但我总是不停地bug他,同时我自己也卖了3年的证券,期间从不间断地给他写信,聊我的想法,最终他要了我,我在他那儿工作了几年。那几年是非常有益的经验。我总是做我热爱的工作。
        
        抛开其他因素,如果你单纯的高兴做一项工作,那么那就是你应该做的工作。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工作起来也会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可能你将来会变。但是(做你热爱的工作),你会从工作中得到很多很多。起薪的多寡无足轻重。
        
        不知怎么,扯得远了些。总之,如果你认为得到两个X比得到一个让你更开心,你可能就要犯错了。重要的是发现生活的真谛,做你喜欢做的。如果你认为得到10个或20个X是你一切生活的答案,那么你就会去借钱,做些短视,以及不可理喻的事情。多年以后,不可避免地,你会为你的所作所为而后悔。
        问题:讲讲你喜欢的企业吧, 不是企业具体的名字,而是什么素质的企业你喜欢?
        
        巴菲特:
        
        我只喜欢我看得懂的生意,这个标准排除了90%的企业。你看,我有太多的东西搞不懂。幸运的是,还是有那么一些东西我还看得懂。
        
        设想一个诺大的世界里,大多数公司都是上市的,所以基本上许多美国公司都是可以买到的。让我们从大家都懂的事情上开始讲吧(巴菲特举起他的可乐瓶),我懂得这个,你懂得这个,每个人都懂这个。这是一瓶樱桃可乐,从1886年起就没什么变化了。很简单,但绝不容易的生意。
        
        我可不想要对竞争者来说很容易的生意,我想要的生意外面得有个城墙,居中是价值不菲的城堡,我要负责的、能干的人才来管理这个城堡。
        
        我要的城墙可以是多样的,举例来说,在汽车保险领域的GEICO(译者注: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它的城墙就是低成本。人们是必须买汽车保险的,每人每车都会有,我不能卖20份给一个人,但是至少会有一份。消费者从哪里购买呢?这将基于保险公司的服务和成本。多数人都认为(各家公司的)服务基本上是相同的或接近的,所以成本是他们的决定因素。所以,我就要找低成本的公司,这就是我的城墙。
        
        当我的成本越比竞争对手的低,我会越加注意加固和保护我的城墙。当你有一个漂亮的城堡,肯定会有人对它发起攻击,妄图从你的手中把它抢走,所以我要在城堡周围建起城墙来。
        
        三十年前,柯达公司的城墙和可口可乐的城墙是一样难以逾越的。如果你想给你6个月的小孩子照张像,20年或50年后你再来看那照片,你不会象专业摄影师那样来衡量照片质量随着时间的改变,真正决定购买行为的是胶卷公司在你的心目中的地位。柯达向你保证你今天的照片,20年,50年后看起来仍是栩栩如生,这一点对你而言可能恰恰是最重要的。30年前的柯达就有那样的魅力,它占据了每个人的心。在地球上每个人的心里,它的那个小黄盒子都在说,柯达是最好的。那真是无价的。
        
        现在的柯达已经不再独占人们的心。它的城墙变薄了,富士用各种手段缩小了差距。柯达让富士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一个一直以来由柯达独占的位置。于是在人们的印象里,富士变得和柯达平起平坐起来。
        
        与之相反的是,可口可乐的城墙与30年前比,变得更宽了。你可能看不到城墙一天天的变化。但是,每次你看到可口可乐的工厂扩张到一个目前并不盈利,但20年后一定会的国家,它的城墙就加宽些。企业的城墙每天每年都在变,或厚或窄。10年后,你就会看到不同。
        
        我给那些公司经理人的要求就是,让城墙更厚些,保护好它,拒竞争者于墙外。你可以通过服务,产品质量,价钱,成本,专利,地理位置来达到目的。
        
        我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企业。那么这样的企业都在做什么生意呢?我要找到他们,就要从最简单的产品里找到那些(杰出的企业)。因为我没法预料到10年以后,甲骨文,莲花,或微软会发展成什么样。比尔.盖茨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生意人。微软现在所处的位置也很好。但是我还是对他们10年后的状况无从知晓。同样我对他们的竞争对手10年后的情形也一无所知。
        
        虽然我不拥有口香糖的公司,但是我知道10年后他们的发展会怎样。互联网是不会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方式的,事实上,没什么能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方式。会有很多的(口香糖)新产品不断进入试验期,一些以失败告终。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你给我10个亿,让我进入口香糖的生意,打开一个缺口,我无法做到。这就是我考量一个生意的基本原则。给我10个亿,我能对竞争对手有多少打击?给我100个亿,我对全世界的可口可乐的损失会有多大?我做不到,因为,他们的生意稳如磐石。给我些钱,让我去占领其他领域,我却总能找出办法把事情做到。
        
        所以,我要找的生意就是简单,容易理解,经济上行得通,诚实,能干的管理层。这样,我就能看清这个企业10年的大方向。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是不会买的。基本上来讲,我只会买那些,即使纽约证交所从明天起关门五年,我也很乐于拥有的股票。如果我买个农场,即使五年内我不知道它的价格,但只要农场运转正常,我就高兴。如果我买个公寓群,只要它们能租出去,带来预计的回报,我也一样高兴。
        
        人们买股票,根据第二天早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决定他们的投资是否正确,这简直是扯淡。正如格拉姆所说的,你要买的是企业的一部分生意。这是格拉姆教给我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策略。你买的不是股票,你买的是一部分企业生意。企业好,你的投资就好,只要你的买入价格不是太离谱。
        
        这就是投资的精髓所在。你要买你看得懂的生意,你买了农场,是因为你懂农场的经营。就是这么简单。这都是格拉姆的理念。我6、7岁就开始对股票感兴趣,在11岁的时买了第一只股票。我沉迷于对图线,成交量等各种技术指标的研究。然后在我还是19岁的时候,幸运地拿起了格拉姆的书。书里说,你买的不是那整日里上下起伏的股票标记,你买的是公司的一部分生意。自从我开始这么来考虑问题后,所以一切都豁然开朗。就这么简单。
        
        我们只买自己谙熟的生意。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懂可口可乐的生意。我却敢说,没人能看懂新兴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我在今年的Berkshire Hathaway的股东大会上讲过,如果我在商学院任教,期末考试的题目就是评估互联网公司的价值,如果有人给我一个具体的估价,我会当场晕倒的(笑)。我自己是不知道如何估值的,但是人们每天都在做!
        
        如果你这么做是为了去竞技比赛,还可以理解。但是你是在投资。投资是投入一定的钱,确保将来能恰当幅度地赚进更多的钱。所以你务必要晓得自己在做什么,务必要深入懂得(你投资的)生意。你会懂一些生意模式,但绝不是全部。
        
        问题:就如你刚才所说,你已经讲了事情的一半,那就是去寻找企业,试着去理解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拥有如此大量资金的投资者,你的积累足以让你过功成身退。回到购买企业的成本,你如何决定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购买企业?
        
        巴菲特:
        
        那是一个很难作出的决定。对一个我不确信(理解)的东西,我是不会买的。如果我对一个东西非常确信,通常它带给我的回报不会是很可观的。为什么对那些你只有一丝感觉会有40%回报的企业来试手气呢?我们的回报不是惊人的高,但是一般来讲,我们也不会有损失。
        
        1972年,我们买了See’s Candy(一家糖果公司)。See’s Candy每年以每磅1.95美元的价格,卖出1千6百万磅的糖果,产生4百万的税前利润。我们买它花了2千5百万。我和我的合伙人觉得See’s Candy有一种尚未开发出来的定价魔力,每磅1.95美元的糖果可以很容易地以2.25的价钱卖出去。每磅30分的涨价,1千6百万磅就是额外的4百80万呀,所以2千5百万的购买价还是划算的。
        
        我们从未雇过咨询师。我们知道在加州每个人都有一个想法。每个加州人心中对See’s Candy都有一些特殊的印象,他们绝对认这个牌子的糖。在情人节,给女孩子送See’s Candy的糖,她们会高兴地亲它。如果她们把糖扔在一边,爱理不理,那我们的生意就糟糕了。只要女孩子亲吻我们的糖,那就是我们要灌输给加州人脑子里的,女孩子爱亲See’s Candy的糖。如果我们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涨价了。
        
        我们在1972年买的See’s Candy,那之后,我们每年都在12月26日,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涨价。圣诞节期间我们卖了很多糖。今年,我们卖了3千万磅糖,一磅赚2个美元,总共赚了6千万。十年后,我们会赚得更多。在那6千万里,5千5百万是在圣诞节前3周赚的。耶稣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笑)。这确实是一桩好生意。
        
        如果你再想想,关于这生意的重要一点是,多数人都不买盒装巧克力来自己消费,他们只是用它来做为生日或节日的馈赠礼品。情人节是每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圣诞节是迄今为止最最重要的销售季节。女人买糖是为了圣诞节,她们通常在那前后2-3周来买。男人买糖是为了情人节。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开着车,我们在收音机节目里放广告,“内疚,内疚”,男人们纷纷从高速路上出去,没有一盒巧克力在手,他们是不敢回家的。
        
        情人节是销售最火的一天。你能想像,在情人节那天,See’s Candy的价钱已经是11美元一磅了(译者注:又涨价了)。当然还有别的牌子的糖果是6美元一磅。当你在情人节的时候回家(这些都是关于See’s Candy深入人心的一幕幕场景,你的那位接受你的礼品,由衷地感谢你,祝福剩下的一年),递给你的那位(6块钱的糖),说,“亲爱的,今年我买的是廉价货”?这绝不可能行得通!
        
        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东西和价格是没关系的,或者说,不是以价格为导向的。这就像迪斯尼。迪斯尼在全世界卖的是16.95或19.95美元的家庭影像制品。人们,更具体的说,那些当***对迪斯尼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座的每个人在心中对迪斯尼都有着一些情愫。如果我说环球影视,它不会唤起你心中的那种特殊情愫;我说20世纪福克斯公司,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迪斯尼就不同。这一点在全世界都如此。当你的年纪变老的时候,那些(迪斯尼的)影像制品,你可以放心让小孩子每天在一边看几个小时。你知道,一个这样的影片,小孩子会看上20遍。当你去音像店时,你会坐在那儿,把十几种片子都看上一遍,然后决定你的孩子会喜欢哪一部?这种可能性很小。别的牌子卖16.95,而迪斯尼的卖17.95,你知道买迪斯尼的不会错,所以你就买了。在某些你没有时间的事情上,你不一定非要做高质量的决定。而作为迪斯尼而言,就可以因此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多得多的影片。多好的生意!而对其他牌子来讲,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梦想家们一直努力打造出类似于迪斯尼概念的品牌,来同它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取代人们心中对迪斯尼的那份特殊情愫。比如,环球影视吧,妈妈们不会在音像店里买他们的片子,而放弃迪斯尼的。那是不可能发生的。可口可乐是在全球范围内和喜悦的情绪关联在一起的。不管你花多少钱,你想让全世界的50亿人更喜欢RC可乐(译者注:巴菲特杜撰出来的饮料牌子),那是做不到的。你可以搞些诡计,做折扣促销,等等,但都是无法得逞的。这就是你要的生意,你要的城墙。
        问题:在你购买公司的分析过程里,是否有些数字会告诉你不要买?哪些东西是质化的,哪些东西是量化的?
        
        巴菲特:
        
        最好的买卖里,从数字的角度来讲,几乎都要告诉你不要买。你可能对(被购买公司的)产品的印象是非常之深,但是你对那套雪茄烟蒂式的廉价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我曾经拥有一个风力发电公司。相信我,风力发电公司如同雪茄烟蒂一般廉价。我们买的也很便宜,只相当于公司流动资金的三分之一的价钱。我们却实赚了钱,但是这种收益是不可复制的,更象是一次性的买卖。你可不想做那样的事情,但我经历了那样一个阶段,在那个阶段里,我还买过租车公司等等一些生意。
        
        谈到质化的东西,我可能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了。几乎我们买的所有企业,只需要10分钟,15分钟的分析。我今年买了两个企业。General Re(译者注: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是一个180亿的交易。我连它们的总部都没去过。我希望它们的的确确有个总部(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在那之前,我买了Executive Jet,主要做部分拥有小型飞机的生意(译者注:美国近年来,很流行私人拥有飞机。但毕竟花销很大,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所以,买一部分飞机的拥有权,这样你可以有一段你自己的飞行计划和路线,变得很实际)。在我们买之前,我也没去过它的公司总部。四年前,我给我的家庭买了一个飞机计划的四分之一拥有权。我亲身体会了他们的服务,我也看到了这些年它们的迅速发展。(在购买交易发生之前,)我拿到了它们的经营数据。
        
        如果你不能马上足够了解所作的生意,即使你花上一二个月,情况也见得会有多少改观。你必须对你可能了解的和不能了解的有个切身体会,你必须对你的能力范围有个准确的认知。范围的大小无关大局,重要的是那个范围里的东西。哪怕在那个范围里只有成千上万家上市公司里的30个公司,只要有那30家,你就没问题。你所做的就应当是深入了解这30家公司的业务,你根本不需要去了解和学习其他的东西。在我早年的时候,我做了大量功课来熟悉生意上的事情。我们走出去,采取所谓‘抹黄油’的方式,去与企业的用户谈,与企业以前的雇员谈,与企业的供应商谈,我们能找到的每一个人。每次我看到业界的专业人员,举例来说,我对采煤业有兴趣,我会遍访每一家采煤公司,问每一位CEO,“如果要在业界买一家公司,你认为我该买哪一家?为什么?” 如果你把这些片段的信息串起来,你会学到很多业界的信息。当你问到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会得到非常相似的答案。比如说,如果你有一个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那么你首先要解决的竞争对手是谁?为什么?通过这种手段,你很快会发现谁是业界最好的企业。
        
        做投资的好处是你不用学习日新月异的知识和技能。当然你愿意那么去做,就另当别论了。四十年前你了解的口香糖的生意,现如今依旧适用,没有什么变化。
        
        我认识一个人,他的岳父去世了,丢下一间他创建的制鞋公司。这个人托Goldman Sachs来卖掉这家公司。他和我的一个朋友在佛罗里达打高尔夫,提到了这件事。我朋友让他给我打电话。他打了,结果我们用五分钟谈成了这桩生意。我认识这个人,我基本了解制鞋生意,所以我就买了。质化的方面定了后,就是价格了。我的答案只有是或者不是,很简单,谈判的时候没什么圈子可兜。只要价格合适,我就会买。不然的话,谈判之前我很快乐,谈判不成我也一样。
        
        问题:可口可乐最近发布了对未来季度调低盈利预期的消息。你对可口可乐并没有因为在美国之外的许多问题,包括亚洲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撒谎怎么看?
        
        巴菲特:
        
        我很喜欢他们(的诚实)。
        
        事实上,在未来20年,可口可乐在国际上的市场增长要比在美国国内好得多。在美国国内的人均消费量会增长,但在别的国家的增长会快得多。可口可乐可能会有一段3个月,也可能是3年的艰难时期,但不会是未来的20年。人们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高效地工作,他们会发现换取一瓶可乐(巴菲特举起手中的可乐瓶),就占他们每天所获得的劳动报酬的比例而言,实在是一笔很好的买卖。实际上,我是一天五瓶(笑)。在1936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用25美分买了6瓶可乐(单卖是5美分一瓶)。那是6.5盎司的瓶子,2美分的瓶子押金,实际上是6.5盎司的可乐只要5美分。现在是12盎司的罐子,如果你在周末去买大瓶装的,减少一些在包装上的费用,你基本上可以花20美分多一点买12盎司。你现在在每盎司上花的钱只是1936年的两倍多一点点。相对于人们不断增长的购买力而言,可乐实际上在年复一年地变得越来越便宜。
        
        在全世界的两百多个国家里,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每年都在增长。它霸占着饮料市场,真的是难以置信。有一件人们可能不懂,但却使这个产品有着数以百亿元的价值的简单事实就是可乐没有味觉记忆。
        
        你可以在9点,11点,下午3点,5点喝上一罐,5点时你喝的味道和你一早上9点喝的味道一样好。其他的饮料如甜苏打水,橙汁,根啤都做不到这一点,它们对味道有着累积作用(译者注:累积使味觉麻木),重复的饮用会使你厌烦。我们在See’s Candy的雇员可以免费享用公司生产糖果。在他们第一天工作的时候,他们可着劲儿吃。但在那之后,他们再吃起来就跟要花钱买似的。为什么?巧克力一样有着味觉累积。
        
        但是可乐就没有味觉累积。这意味着,全世界的人们可以每天都可以消费很多次可乐,而不是其他的饮料,所以你得到的就是可乐之难以企及的人均消费量。在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可乐的日销售量超过800亿盎司。这个数目还在年复一年地增长。增长还体现在无论是以国家计还是人均计的消费量上。20年后,在美国之外的增长讲远远超过美国国内。我分外看好国际市场的前景。(目前可乐的国际危机,)短期来讲对他们确实有消极的影响,但这不是一个大不了的问题。
        
        可口可乐公司于1919年上市,那时的价格是40美元左右。一年后,股价降了50%,只有19美元。看起来那是一场灾难。瓶装问题,糖料涨价,你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你觉得那不是一个合适的买入时机。一些年之后,又发生了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核武器竞赛等。总是有原因(让你不买)。如果你在一开始40块钱买了一股,然后你把派发的红利进行再投资(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一直到现在,那股可乐股票的价值是5百万。这个事实压倒了一切。如果你看对了生意模式,你就会赚很多钱。
        
        切入点的时机是很难把握的。所以,如果我拥有的是一个绝佳的生意,我丝毫不会为某一个事件的发生,或者它对未来一年的影响等等而担忧。当然,在过去的某些个时间段,政府施加了价格管制政策。企业因而不能涨价,即使最好的企业有时也会受影响,我们的See’s Candy糖果不能在12月26日涨价。但是,管制该发生的时候就会发生,它绝不会把一个杰出的企业蜕变成一个平庸的企业。政府是不可能永远实施管制政策的。
        
        一个杰出的企业可以预计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不一定会准确到何时会发生。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时”上。如果对“什么”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对“何时”大可不必过虑。
        问题:谈谈你投资上的失误吧。
        
        巴菲特:
        
        你有多少时间?(译者注:巴菲特的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失误的有趣的一点是,在投资上,至少对我和我的合伙人而言,最大的失误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对于我们所知甚多的生意,当机会来到时,我们却犹豫了,而不是去做些什么。我们错过了赚取数以十亿元计的大钱的好机会。不谈那些我们不懂的生意,只专注于那些我们懂的。我们确实错过了从微软身上赚大钱的机会,但那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懂微软的生意。
        
        但是对于在医疗保健股票上理应赚得的几十亿,我们却错过了。当克林顿政府推出医疗保健计划时,医疗保健公司获益非浅。我们应当在那上面赚得盘满钵满的,因为我懂那里面的因果。80年代中期,我们应当在Fannie Mae(译者注:美国一家受政府支持,专做二级房贷的超大型公司)上获利颇丰,因为我们也算得清个中的究竟。这些都是数以十亿计的超级错误,却不会被GAAP会计法则抓个现形。
        
        你们所看到的错误,比如我买下了几年前我买的US Air(译者注:巴菲特在这笔交易中几乎损失了全部的投资,3.6个亿)。 当我手里有很多现金的时候,我就很容易犯错误。查理(译者注:巴菲特的合伙人)让我去酒吧转转,不要总滞留在办公室里(笑)。但是我一有闲钱,又总在办公室里,我想我是够愚昧的,这种事时有发生。
        
        总之,我买了US Air的股票,虽然没人逼着我买。现在我有一个800的电话号码,每次我打算买航空公司的股票后,我就打这个电话。我跟他们讲我很蠢,老犯错,他们总是劝我别买,不断地和我聊,让我别挂电话,不要仓促地做任何决定。最后,我就会放弃要购买的冲动。(译者注:真有这么回事吗?听起来像是巴菲特在开玩笑)
        
        于是我买了US Air的股票。看上去我们的投资要打水漂了,而且我们的投资也确实几乎全打了水漂,(那笔糟糕的投资)理应全军覆没的。我因为价钱非常诱人而买了那些股票,但是那绝不是个诱人的行业。我对所罗门的股票犯了同样的错误,股票本身价廉诱人没错,但那应该是杜绝涉足的行业。
        
        你可以说那是一种犯错的模式。你中意具体交易的条件,但不感冒交易公司所处的行业。我以前犯过这样的错误,很可能将来我还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更大的错误还是我一开始所讲的因犹豫和迟疑所致。当我只有1万块钱的时候,我投资了两千在汽修厂,而且肉包子打狗,那笔机会成本高达60个亿(笑),是个大错。当Berkshire的股价下降时,我还能感受好些,因为那也降低了汽修厂的购买成本(笑),以及20%的机会成本。
        
        当你聊到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时,我笃信你最好还是从他人的失败中来学习吧,越多越好(笑)。在Berkshire公司里,我们绝不花一点时间来缅怀过去。我和我的合伙人是40年的哥们了,从没有任何的争吵。我们有很多事情上会有不同的见解,但从没有过争吵,我们也从不回顾过去。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希冀,都认为牵绊于‘如果我们那样做了。。。’的假设是不可理喻的,那样做不可能改变既成的事实。
        
        你只能活在现在时。你也许可以从你过去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但最关键的还是坚持做你懂的生意。如果是一个本质上的错误,比如涉足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因为其他人建议的影响等等,所以在一无所知的领域做了一些交易,那倒是你应该好好学习的。你应该坚守在凭自身能力看得透的领域。
        
        当你做出决策时,你应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扪心自问,“我以一股55元的价格买入100股通用汽车的股票是因为。。。”。你对自己所有的购买行为负责,必须时刻充满理性。如果理由不充分,你的决定只能是不买。如果仅仅是有人在鸡尾酒会上提起过,那么这个理由远未充分。也不可能是因为一些成交量或技术指标看上去不错,或盈利等等。必须确实是你想拥有那一部分生意的原因,这一直是我们尽量坚持做到的,也是格拉姆教给我的。
        
        问题:谈谈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利率,和将来的走向?
        
        巴菲特:
        
        我不关心宏观的经济形势。在投资领域,你最希望做到的应该是搞清楚那些重要的,并且是可以搞懂的东西。对那些既不重要,又难以搞懂的东西,你忘了它们就对了。
        
        你所讲的,可能是重要的,但是难以拎清。了解可口可乐,Wrigley(译者注:美国一家营销口香糖的公司),或柯达,他们的生意是可以拎得清的。当然你的研究最后是否重要还取决于公司的评估,当前的股价等因素。但是我们从未因对宏观经济的感觉来买或者不买任何一家公司。我们根本就不读那些预估利率,企业利润的文章,因为那些预估真的是无关痛痒。1972年,我们买了See’s Candy,那之后不久政府实施了价格管制,但那又怎么样呢,(如果我们因为价格管制的原因没有买)我们就错过了以2千5百万买下一个现如今税前利润6千万的生意!
        
        我们不愿因为自身本就不精通的一些预估而错过买到好生意的机会。我们根本就不听或不读那些涉及宏观经济因素的预估。在通常的投资咨询会上,经济学家们会做出对宏观经济的描述,然后以那为基础展开咨询活动。在我们看来,那样做是毫无道理的。
        
        假想Alan Greenspan(译者注:上一任美联储主席)在我一边,Robert Rubin(译者注:克林顿时期美财长)在我另一边,即使他们都悄悄告诉我未来12个月他们的每一步举措,我是无动于衷的,而且这也不会对我购买Executive Jets飞机公司或General Re再保险公司,或我做的任何事情有一丝一毫的影响。
        问题:深处乡间(译者注:指Berkshire Hathaway所在地,Nebraska的Omaha)和在华尔街上相比有什么好处?
        
        巴菲特:
        
        我在华尔街上工作了两年多。我在东西海岸都有最好的朋友。能见到他们让我很开心,当我去找他们的时候,总是会得到一些想法。但是最好的能对投资进行深思熟虑的方法就是去一间没有任何人的屋子,只是静静地想。如果那都不能让你想的话,没有什么可以。
        
        (身处华尔街的)缺点就是,在任何一个市场环境下,华尔街的情况都太极端了,你会被过度刺激,好像被逼着每天都要去做点什么。
        
        钱德勒家族花两千块钱买了可口可乐公司,除此之外,就不要再做其他的事情了。事情的关键是无为而治,即使在1919年也不要卖(钱德勒家族在这一年卖掉了可乐公司)。
        
        所以,你所找寻的出路就是,想出一个好方法,然后持之以恒,尽最大可能,直到把梦想变成现实。在每五分钟就互相叫价一个来回,人们甚至在你的鼻子底下报价的环境里,想做到不为所动是很难的。华尔街靠的是不断的买进卖出来赚钱,你靠的是不去做买进卖出而赚钱。这间屋子里的每个人之间每天互相交易你们所拥有的股票,到最后所有人都会破产,而所有钱财都进了经纪公司的腰包。相反地,如果你们象一般企业那样,50年岿然不动,到最后你赚得不亦乐乎,而你的经纪只好破产。
        
        就像一个医生,依赖于你变更所用药品的频率而赚钱。如果一种用药就能包治百病,那么他只能开一次处方,做一次交易,他的赚头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如果他能说服你每天更新处方是一条接往健康的通途,他会很乐于开出处方,你也会烧光你的钱,不但不会更健康,反而处境会更差。
        
        你应该做的是远离那些促使你做出仓促决定的环境。华尔街自有它的功效,在我回Omaha之前,每六个月都有一个长长的单子的事情去做,一大批公司去考察,我会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旅行花的钱。然后,我会(离开华尔街)回Omaha,仔细考量。
        
        问题:投资人如何来给Berkshire或微软这样从来不分红的公司估值?
        
        巴菲特:
        
        这是个关于Berkshire从来不分红的问题。Berkshire将来也不会分红,这是一个我可以担保的承诺(笑)。你能从Berkshire得到的是将(红利)放进安全的存款箱,每年你可以拿出来好好地把玩一翻,然后再把它放回原位。这样,你会得到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别小瞧了这样的自我满足感!(译者:像不像葛朗台数钱?)
        
        当然,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能否让截留下来的钱财以可观的幅度升值。这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查理和我的立身之本也在此处。当然,这项任务正变得越来越难。我们管的钱越多,就越难做到(以可观的幅度升值)。如果Berkshire的大小只有现在的百分之一,我们升值的幅度要比现在好得多。如果我们能做到不断地升值,那么派发红利自然是不明智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到了让截留下来的红利再投资胜过直接派发红利。但是,没有人可以保证在将来还能这样。在某一个阶段,总会有物极必反的时候。
        
        保持持续增长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那也是唯一衡量我们公司价值的标尺。公司总部的大小等等都不能用来衡量公司的价值。Berkshire有4万5千名雇员,但在总部只有12人和3千5百平方英尺(译者注:300多平米)的办公室。这一点我们不打算改变。
        
        我们用公司的表现来评估自己,我们也以此来谋生。相信我,比起从前来,(保持持续增长)难得多了。
        
        问题:什么时候你会认为你的投资已经实现了它的增长极限?
        
        巴菲特:
        
        理想的情况是当你购买生意的时候,你不希望你买的企业有一个增长极限。我买可口可乐公司的时候,我不希望10年,15年后看到可乐弹尽粮绝。不排除有这个可能,但可能性接近于零。
        
        我们想看到的是,当你买一个公司,你会乐于永久地持有那个公司。同样的道理,当人们买Berkshire的股票的时候,我希望他们打算一辈子持有它。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可能行不通。我不想说,这是唯一的购买股票的方式,但是我希望依据那样的方式来购买股票的一群人加入Berkshire,因为我不希望总是看到一群不同的股东。我实际上对Berkshire股东的变化更替实行跟踪。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教堂,我是行祷告之人,看到做礼拜的人每个星期都换掉一半,我不会说,这真是太好了,看看我的成员流动性有多强呀(笑)。我宁愿在每个星期天看到教堂里坐满了同样那么一批人。
        
        当我们考量生意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原则。基本上我们寻找那些打算永久持有的生意。那样的企业并不多。在一开始,我的主意比资金多得多,所以我不断地卖出那些我认为吸引力差些的股票以便来购买那些新近发现的好生意。但这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了。(译者注:我们现在不缺钱,而是缺好生意)
        
        购买企业的五年后,我们希望彼时如同此时一般的满意。如果有一些极其庞大的兼并机会,也可能我们需要卖出一些股票(来筹措资金)。当然,我很乐于拥有那样的问题。
        
        我们在购买企业时从来不预先定下一个目标价。比如,如果我们的买入价是30,当股价到达40,50,60, 或100时,我们就卖,诸如此类。我们不再如此的行事。当我们花2500万买私有公司See’s Candy时,我们没有“如果有人出5000万我们就卖”的计划。那不是一个考量生意的正确方式。我们考量生意的方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买下的企业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利润?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任何其他问题都是多余的。
        
        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对所罗门的投资的?类似的,长期管理资金的买卖?
        
        巴菲特:
        
        我们投资所罗门的原因是,在1987年9月,所罗门公司是一家9%资产被证券化的企业,道指在这一年涨了35%,之前我们卖了很多股票,一下子手里有了很多现金,并且看上去我们暂时不会用得到它们。所以,在这个我通常不会购买股票的行业里,我们采用了这种有吸引力的证券形式,购买了所罗门。这是一个错误。最后结果还不错,但那不是我应该做的。我应该再等等,这样一年后我会多买一些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或者我在当时就该买,即便可乐那时的卖价真的不便宜。
        
        对于长期管理资金,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对和证券有关的其他生意的了解。其中一个就是套利。套利,我做了45年,格拉姆做了30年。套利是必须靠近电话,我自己也必须东奔西跑地做,因为它要求我跟紧跟大市的脉动。现在我已经不做了,除非出现我自己看得懂,又是极大的套利机会。
        
        我这一辈子可能做了300桩,可能更多,套利的交易。套利本身是很好的生意。长期管理资金有很多套利的头寸,它前10名的头寸可能占据了90%的资金。我对那前10名的头寸有一些了解。我虽然不了解其中所有的细节,但是我已经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同时,交易中我们将得到可观的折扣,我们也有足够的本钱打持久战,所以我们觉得交易可以进行。我们是可能在那样的交易中赔钱的。但是,我们占据了一些有利因素,我们是在我们懂得的领域作战。
        
        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头寸,不像长期管理资金那么大,因为像那么大规模的确实不多。那些头寸或涉及到收益曲线的关系(译者注:Yield Curve),或跟不同时期发布的政府债券有关等等(译者注:on the run, off the run)。如果在证券业足够长的话,这些品种都是要接触到的。它们不是我们的核心生意,平均大概占到我们年收益的0.5% 至0.75%,算是额外的一点惊喜吧。
        问题:谈一谈投资多元化吧。
        
        巴菲特:
        
        如果你不是一个职业投资者,如果你的目标不是远超大多数人表现的话,那么你就需要做到最大可能的投资多元化。98%,99%,甚至更高比例的人需要尽可能地去多元化,而不是不断地买进卖出。你们面临的选择就是管理成本很低的指数类的共同基金了。(译者注:指数类的基金指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股票指数,如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所包含的股票,权重,和走势。投资者可以将指数基金当成普通股票来投资)
        
        如果你认为拥有部分美国是值得的话,就去买指数基金。你拥有了一部分美国。对此我没有任何异议,那就是你应该的做法,除非你想给投资游戏带些悬念,并着手对企业做评估。一旦你进入对企业做评估的领域,下定决心要花时间,花精力把事情做好,我会认为投资多元化,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犯了大错。
        
        那天我在SunTrust的时候,有人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做到真正懂生意的话,那么你懂的生意可能不会超过6个。如果你真的懂6个生意的话,那就是你所需要的所有多元化,我保证你会因此而赚很多钱。
        
        把钱放在第七个主意上,而不是选择投更多的钱于最好的主意,绝对是个错误。很少有人会因他们第七好的主意而赚钱,很多人却因为他们最棒的主意而发财。我认为,对任何一个拥有常规资金量的人而言,如果他们真的懂得所投的生意,6个已经绰绰有余了。
        
        在我最看好的生意中,我只拥有一半左右。我自己就没有去做所谓的投资多元化。许多我所知晓的做的不错的人都没有多元化他们的投资。唯一的例外是Walter Schloss(译者注:同巴菲特一样,也是本杰明.格拉姆的门生。他的基金收益50年来一直领先大市),他做到了多元化,投资了方方面面。我管他叫诺亚,因为他在每个行业都投两个企业。(笑)(译者注:诺亚方舟的典故)
        问题:你如何区分P&G和可口可乐公司?
        
        巴菲特:
        
        P&G是一个很好的公司,有着很强的行销网络,旗下有很多名牌,等等。如果你告诉我,我要离开20年,这期间我们家族的资产都放在了P&G上面,我不会感到不高兴的。P&G是我5%的选择之一。20年的时间,它不会消亡的。
        
        但是,未来20年,30年的时间里,相对于P&G,我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单位增长率,定价能力更看好些。目前可乐的定价能力可能差些。设想以下,数以十亿计的日均消费量,多一分钱,那就是一千万。Berkshire拥有8%的股份,那就是每天80万。看上去不是不可能,不是吗?现在就想涨价,在很多市场是行不通的。但假以时日,二十年后,可乐在单位消费量里一定赚得更多,并且总量上也会卖得更多。我不确信这个涨幅会有多大,但是我确信一定会增长。
        
        我不认为P&G的主要产品有可乐这样的统治力,有这样的消费量增长率,但是P&G依旧是好公司。即使我可能会更中意其他一些公司,但是那样的公司凤毛麟角。
        
        问题:麦当劳的20年前景如何?
        
        巴菲特:
        
        麦当劳的情况里,许多因素都起作用,特别是海外的因素。麦当劳在海外的处境比在美国国内要强势一些。这个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难。人们,那些等着派发礼物的孩子除外,不愿每天都吃麦当劳。
        
        喝可乐的人,今天喝五罐,明天可能还会喝五罐。快餐业比这要艰难得多。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在快餐业里,世界范围里这个行业规模是巨大的,选择一家的话,你会选麦当劳。它有着最好的定位。虽然对小孩子虽是美味,对成人而言它却不是最好吃的。近来,它进入了用降价来促销的领域,而不是靠产品本身来销售。
        
        我个人更中意那些靠产品本身就卖钱的公司。在这一点上,我更喜欢吉列。人们不是因为还有一些附送的小礼品而买Mark 3。在本质上,吉列的产品更强势些。Berkshire拥有很多吉列的股票。当你想到几十亿的男人脸上每天每夜长出的胡子,更好的是,还有女人的两条腿,你晚上的睡眠一定会很香甜。那才是你要的生意。
        
        如果你想的是下个月我要用什么降价策略来压制汉堡王(译者注:Berger King),如果它们和迪斯尼签了协议,而我却没有。。。等等。我偏爱那些独立的产品,不需要做降价促销这些噱头来让它更有吸引力。虽然你可以用那些伎俩来做好生意,比如,麦当劳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但它终究不像可乐那样,像可乐那样的几乎也没有。
        
        如果你一定要在那个领域买一家企业,就买奶酪皇后吧!我是开玩笑的,还是买麦当劳吧。一段时间以前,Berkshire买了奶酪皇后,所以我在这儿给奶酪皇后不知羞耻地做广告(笑)。
        问题:你对能源基础行业的公司怎么看?
        
        巴菲特:
        
        我考虑了很久了,因为这方面的投资要花很多钱的。我甚至考虑过要彻底买下一个公司。我们Omaha公司总部的一个人员通过CalEnergy(译者注:一家位于Omaha的地热能源公司)做了一些投资。
        
        但是,对于能源行业在政府的调控下究竟会如何发展,我还不是太懂。我看到了一些因素对高成本的企业在曾经的垄断地域是如何的具有破坏性。我不确信哪家会因而得益,程度又是如何等等。
        
        当然,不同的能源企业的成本会有高有低。水利发电的成本是每千瓦2分钱,它们的优势就非同小可了。但是在它们所产出的电力里,它们自己能保留多少,它们又可以把多少电力发送到区外,我还没想通。所以,对于这个行业未来十年的情况,我还看不清。(译者注:在美国,发电公司的电力交易和定价并不完全是市场行为,而是有政府做管理调控的)
        
        但这的确是一个我一直以来不断考量的行业。一旦我理出些头绪,我会付诸行动的。我晓得产品的吸引力,各个方面用户需要的确定性,还有现在这些公司的价钱可能很便宜,等等。我只是不确定在未来的十年里,谁会从中赚大钱,所以我还处于观望的态度。
        
        问题:为什么资本市场更青睐大型企业,而不是小型企业?
        
        巴菲特:
        
        我们不在乎企业的大小,是巨型,大型,小型,还是微型。企业的大小无所谓。真正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对企业,对生意懂多少;是否是我们看好的人在管理它们;产品的卖价是否具有竞争力。
        
        从我自己管理Berkshire的经验来看,我需要将从General Re带来的750到800个亿的保费进行投资。我只能投资5桩生意,我的投资因而就只局限于那些大公司。如果我只有10万块,我是不会在乎所投资企业的大小的,只要我懂得它们的生意就行。
        
        在我看来,总体而言,大企业过去十年来表现非常杰出,甚至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没人能预计到美国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能接近于20%。这主要归功于特大型公司。由于较低的利息率,和高得多的资产回报率,对这些公司的评估也必然会显著的上调。如果把美国公司假想成收益率20%的债券,比起收益率13%的债券自然是好得多。这是近些年来确实发生的情况,是否会一直如此,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个人对此表示怀疑。
        
        除了我所管理资金多少的因素,我不会在乎企业的大小。See’s Candy在我们买它时,还只是一个年收入二千五百万的生意。如果我们现在还能找到一个类似的,即使按照我们公司现在的运作规模,我也乐于买下它。(我认为)是那些令人确信的因素才真正重要。
        
        问题:在过去的五年里,不动产业的主流都是私有的。你对不动产业的证券化有何高见?
        
        巴菲特:
        
        巨大的不动产业债务的证券化的确是近来资本市场里的一个疑难症结。以房屋贷款为基础的证券了无生气。我指的是商业房贷,而不是居民房贷。我想你的问题是关于资产(证券化)方面的。
        
        拥有公司是一种很不好的拥有资产的方式。如果你把公司收入税摊派给个人,因而个人就可以只交纳一种税。如果是常规的公司形式,人们被迫两次缴税(译者注:一次公司,一次个人)。在不动产业,你不需要那样做的,(真那样的话)回报上会因缴税而受很大的影响。
        
        REIT(译者注:专门投资不动产业的共同基金,公司税率很低,但主要盈利都要派发给股东), 巧妙避开了法律的规定,因而人们不需要两次缴纳。但是它们的管理费用也很高。如果你进入不动产业,举例讲你如果买最简单的REIT,每年有8%的收益,除去1%或1.5%的费用后,所得也不是那么有吸引力了。对只有千把块钱或5千块钱的投资,可能还可以。但是如果是百万级的投资,直接去买不动产可能更划算些,这样你能避免在中间人上可观的开销。
        
        在不动产领域,我们鲜有令人激动的发现。看到一些特大型的地产公司,有些人可能会有些迷惑,我在这里试着不冒犯在座的各位,这里举一个例子,得克萨斯太平洋土地基金,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公司,在得克萨斯州有着几百万公顷的土地,每年卖掉1%的土地,并以那为基准,得出一个比市场行情高得多的估价。我认为,如果你是土地的拥有者,那样的估价是毫无道理的。你不可能交易50%,甚至是20%的土地,这比流动性很差的股票还要差得多。
        
        我认为对许多不动产公司的估价都是愚蠢的,都是那些不曾拥有土地的人或是想卖出大量土地套现的人的伎俩。
        
        REIT基金今年的市场表现很不好,这个你们可能都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巴老说 “人们买股票,根据第二天早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决定他们的投资是否正确,这简直是扯淡。”,,,投资与投机关系不大,长线与短线很不相容,,hehe
    • 几篇有技术深度的文章给大家参考。(突破、目标价、轨道线、形态学、趋势、股票箱)
      确认有效的突破 Identifying Powerful Breakouts Early
      预测费波数列目标价 阿甘
      上升轨道线与下降轨道线
      形态学-三角收敛型态
      反映趋势现况的系统(The Reaction Trend System) IND
      領先價格型態的Two-Day Tips(二日價格峰位排列)
      股票箱(DarvasBox) River小尖兵
    • 发现江恩(作者:金开)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第一章 理解江恩

      人们所以投身股票市场,是为了实现利用自己的智慧获得巨大收益的理想。在股市中,智慧对最终结果的决定性作用,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表现得更为明显。正因为这样,股市历史上曾经成功的千千万万的炒家多数湮没无闻,而江恩却因为它独特的炒作智慧成了全球股市的偶像型人物.
      任何炒家在炒作中,不可能离开数学。但应用什么样的数学,结果却判若云泥。江恩的数学是有关天文的。为了形象地表达关于天文的某些数量关系,他又应用了几何学。 这颇有些能掐会算的诸葛亮味道。事实上,江恩在世界金融界的形象,正是一位伟大的先知。
        江恩说,我们拥有一切天文学和数学上的证明,以决定市场的几何角度为什么及如何影响市场的走势。如果你学习时有所进步,而又证明你是值得教导的话,我会给你一个主宰的数字及主宰的字句。你听听,这些话有多么狂妄。
      但是,当这些貌似狂妄的话为巨大的炒作成就所证明的时候,这些话就成了客观真实的骄傲宣言。四十五年间,江恩在华尔街纵横捭阖,总共赚取了五千多万美元之巨,相当于现在的五亿多美元。他的投资成功率,据称高达百分之八十至九十。
      江恩更伟大的地方还在于,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炒作理论和成功经验,应该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江恩在晚年著书立说,把自己的市场感悟传之后世。这种境界,可不是随便什么领域的高人都能达到的。
        依冯友兰先生的分类法,人生的境界可以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江恩的作为表明,他已经脱离了功利,超越了道德,直接就奔天地那个层次去了。我想,这应该是理解江恩的起点,也是江恩最难学的地方。可以说,想理解江恩,先要理解他的境界;想成为江恩,先要达到他的境界;想超越江恩------还是先从理解他开始吧。因为任何行业搞到最后,顶尖高手之间玩的都不会是技巧,而只可能是境界。炒股票其实就是炒心灵。
      一、从江恩的生平中我们能了解什么
        1, 江恩的基督教背景
         江恩具有浓厚的基督教背景,是一名极为虔诚的基督徒。这在美国这样的国家里毫不奇怪。问题是江恩宣称自己在圣经中发现了市场的循环周期,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特别的重视
      基督教是信仰上帝的,而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这就使得虔诚的信徒存有敬畏上帝的心理。有这种文化背景和没有这种文化背景是完全不一样的。事实上,当你了解了真正的江恩理论,赚钱有的时候可说易如反掌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自我膨胀的心理现象,唯我独尊,不可一世。而一支骄傲的军队必定是走向失败的.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江恩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特定时间特定价位的程度,居然还要制定买卖十二条规则。那是因为无论什么人,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都是渺小的;无论怎样努力,所取得的成绩都是极为有限的。这也不是什么迷信。上帝作为一种终极信仰,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宇宙规律的代名词。而对于宇宙中一定存在的终极规律,一个人、一团体、一种族、一时代甚至整个人类只能明智的地承认自己的无能。没有办法,这叫做以有限认识无限.
      对这种观念, 有些人可能非常不以为然。他们强调我的作用,我的地位,我的价值,我的意义。但是,“我思故我在”吗?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是这样的。不过你又“在”哪里呢?你在短暂而有限的生命里,你在一定阶段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环境里,你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上------能“思”的也好象很局限吧?所以你的存在、我的存在、我们的存在是继承的而不是原创的,是依赖的而不是自足的,是偶然的而不是普遍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而必定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也就必定是有待完善的,有待“得救”的。所以《圣经》中要反复申说“虚心的人有福了”,“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又说“就如父亲怎样怜爱自己的儿女们,上主也怎样怜爱敬畏自己的人们。他原知道我们怎样形成,也记得我们不过是灰尘。世人的岁月与青草无异,又像田野的花,茂盛一时,只要轻风吹过,他就不复存在,没有人认得出他原有的所在”
      江恩的十二条买卖规则出现在他晚年所出的一部书———《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当中。不容讳言,四十五年中他曾经爆仓四十次。江恩认识到了人这种感情动物的局限。除了制定自己必须遵守的纪律之外,只能对基督教更加虔诚。他把求索的目光投向上苍,投向冥冥之中的天国,全神贯注地谛听着福音。
         这种虔诚的集中表现,就是江恩宣称,他从圣经中发现了循环周期。这标志着荣誉归于上帝。江恩一定认识到了,不是什么人都能发现这种规律的,发现这种规律说明了上帝的特殊眷爱。我们不要想歪了,以为那是一种策略,为了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联系上圣经特别容易得到认同。
      爆仓四十次的江恩一定是个对市场涨落刻骨铭心的江恩。一个在极度荣耀和极度落魄之间宽幅震荡的江恩。一个陷入了痛苦的精神炼狱而又从中粲然走出的江恩。他谦卑地向上帝交上了他的作业。炒股不能不是功利的。炒股又必须是超越功利的。我这样说,您明白了吗?
      江恩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矢志不改,不懈追求,日积月累,融会贯通是在股市成功的不二法门。但是,如何才能像他那样,参天悟地,极数知来?我以为,要学会他的方法,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像他一样单纯虔敬的人。
         市场是非常简单的,市场也是非常真实的,但是这种真实简单却需要一颗真实简单的心灵去体悟。把握市场,实质是什么?它是你与股市真理的遭遇和契合。而你要与股市真理融为一体,就必须具有与之同样的特性。这样才能进入市场本身,认清、感悟并同化于市场的真实特性。这就需要一点“灵明”,才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使人股合一。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很简单,那就是走体道修真之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可能艰苦,有时甚至可能痛苦。因为这需要否定我们自己,放下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凡夫俗子,脱胎换骨哪有那么容易。“天上若无难走路,人间哪个不成仙” ?即使前面是大彻大悟大智大慧,我们能放下这点小欲小情小奸小诈吗?难。
      炒股不能不是功利的。炒股又必须是超越功利的。我这样说,您明白了吗?

      2,江恩股市炒作的奇迹
         1909年十月,美国著名的《股票行情与投资文摘》杂志访问了江恩。在杂志人员的监督下,他在二十五个交易日内进行了二百八十六次买卖,其中二百六十四次获利,二十二次亏损,获利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二点三。而资本则增值了十倍。平均交易间隔只有二十分钟。其中有一个交易日,他进行了十六次买卖,其中有八次是当日短线波动的顶部和底部。是真正的高抛低吸。
         另外一次更加神奇。他的一位朋友介绍:“在1909年夏季,江恩预测九月小麦期权将会见一点二零美元。可是,到九月三十芝加哥时间十二时,该期权仍然在一点零八美元之下徘徊,江恩的预测眼看落空。江恩说,如果今日收市时不见一点二零美元,将表示我整套分析方法都有错误。不管现在什么价,小麦一定要见一点二零美元。结果,在收市前一小时,小麦冲上了一点二零美元,震动整个市场。该合约不偏不倚,正好在一点二零美元收市。
         按照我们常人的思路看起来,这两个故事都很令人生疑。第一个例子中,江恩要推广他的技术,而杂志要扩大发行量,由具有共同利益的伙伴来进行监督,你说会发生什么?对于他们宣称的结果是不是应该折扣一下啊?第二个例子来自江恩的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教我们怎么相信得起来?但是,当你深入地研究了江恩理论,你就会知道这种疑问完全没有必要。以上两个例子不仅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而且发生的机率还很大。如果江恩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那么,流传下来的例子不应该仅仅是这两个。江恩在他的《时空隧道》一书中,通过罗伯特因为疑心一度失去了她的情人玛丽娅,来暗示我们怀疑对于成功的巨大破坏作用。她说:“我们通过错误的门试图进入爱情的花园,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陷入了怀疑的峡谷中------现在我们走进了通向爱情花园的正确之门------看到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花朵,也就是信任,那样的美丽,紧紧地靠着幸福之花。”我认为,对于能够随时制造经典战例的江恩来说,虚构完全没有必要;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江恩来说,虚构几乎没有可能。江恩的战绩,向我们展示了无比辉煌的市场交易前景,鼓舞着无数后来人沿着他的提示,通过股市投资的正确之门,踏上了成功的坦途,并且不断地攀登向辉煌的峰顶。正所谓:一切皆有可能。

      3,江恩的游历学习经历
         股票市场的走势循环往复,具有非常直观的周期性特征,这就促使有心人去寻找他的运行规律。但是,隐隐约约地感到有这种规律是一回事,能够找到并且总结出这种规律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在两者中间搭起桥梁的,是天分、缘份,还有不容忽视的艰巨努力。江恩为了寻找市场波动的自然定律,用了漫长的十年时间去游历。这段经历无疑开拓了他的视野,更丰富了他的思路。江恩到过文明古国埃及,这里有谜一样的的金字塔,今天我们知道,金字塔与神奇数列关系颇深;另一个文明古国印度不仅是阿拉伯数字的故乡,而且是一个宗教的国度,还盛行开启智慧的瑜伽术。说这些对江恩理论的形成一点影响也没有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英国,江恩用了九个月的时间泡在纽约的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研究过往的市场交易记录和华尔街大炒家的操作手法。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收到了回报,一些成功炒家的交易秘诀被他掌握,盈利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但是,江恩还想走得更远。在市场上应用某种数学公式是管用的,它为什么管用?隐藏在它背后的深层次机理是什么呢?经过反复的研究他得出了结论:规律。像日月运行,像星回斗转。原来,市场波动就象星月运行一样,井然有序,可推可演。
         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使江恩总结出一套以自然规则为核心的交易方法。这种交易方法类比于星象的周期运动,在市场交易中体现为“波动法则。”掌握了这个法则的人,便可以如同知道太阳何时升起一样,预报股票特定时间的准确价位。江恩甚至还提前一年画出走势图,用来证明该方法的准确性。这需要何等的底气,又说明了何等的实力!
      实力来自于游历的十年,更来自于生命不息、探求不止,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伟大人格。江恩在1949年出版的《如何在商品期货交易中获利》一书中写道: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我年年研究和改进我的理论。我还在不断地学习,希望自己在未来能有更大的发现。这正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新、又日新”
      实际上,这种不倦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仍然和江恩的基督教背景有关。这是因为,基于对无限绝对的上帝的敬仰和信奉,基督徒深深感到人世的卑微有限,人生在世的束缚和界定使基督徒虽然“生活在这个世界” 却又“不属于这个世界”,也就是不可以因为有限的人生业绩而放弃对终极关切和永恒的追求,现实生存的全部意义在于超越现实。正是这种对人生的深刻体认和非凡洞察,使基督徒能够在“基督受难”以“拯救世人”的信仰精神的烛照下,积极入世,奋发有为,不奢望轻而易举的成功,也不迷惑于一事一时的成败,既有逼人的灵气和远大的目光,又能够脚踏实地,知行合一。虔诚的基督徒江恩在股票投资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是理念的成功,文化的成功,信仰的成功。

      二、江恩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五十年以来,人们对江恩理论投入了巨大的研究热情,大师留下的图表都被翻烂了,江恩理论中的警句很多人都能背诵。但是,神秘的依然神秘,敬畏者照旧敬畏。痴迷的继续痴迷。伟大的越形伟大。似乎江恩理论就是传说中那缥缈的仙山, 楼阁玲珑,迷离多姿,却又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颜回曾经这样描述他的老师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是感叹老师的思想高度和思维深度玄妙莫测,不可企及啊。市场理论和交易大师江恩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真正懂得江恩理论的人全世界也不会很多,而这极少数极少数人又没有必须公开江恩理论的必要。我们知道,聪慧睿智如江恩,竟然用了十年时间构造他的理论,又用了毕生精力来完善它。后人有多少人能有江恩一样的悟性,肯下他那样大的动夫,又有他那样的机缘?所以这样的人必定是极少数。而且能够得到江恩理论精髓的人必定是精神超脱、灵魂自由的人,对于名利必然另有看法。国之利器怎能轻易示人?时机未到又怎么肯轻易示人?大师已逝,真正懂得大师的人又不肯开口,遂造成江恩理论曲高和寡,知音甚稀。一方面,掌握江恩理论精髓的人很少,另一方面,这一理论又很普及,谈论者、指导者很多,这是真正的江恩理论不能得到彰显的第二个原因。因为江恩理论不是一般的晦涩难懂,只有当你各方面的积累丰富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从某一个角度打开玄关,彻底开悟。这个时候回过头来,你发现江恩确实在很多地方都进行了提示,但是,仅仅根据这些提示就想登堂入室,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江恩的提示尚且如此,那些不一定合格的江恩的学生就更靠不住了。错误的指导远远不如没有指导。因为它造成了你错误的研究方向,形成了错误的思维定势而不自知,结果是南辕北辙,越是勤奋,越有激情,就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越远。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江恩测市技巧方面的理论,可以概括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它包括江恩四方形、角度线、六角形、轮中之轮等等;另一个层面是原理层面,它包括星象学、几何学、数字学、波动法则、主宰的字句以及江恩在推崇圣经中所透露出来的对于客观规律的部分描绘。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这两个层面一个是道,一个是器,一个形而上,一个形而下。技术层面是为原理层面服务的,是用来解释、说明、演示原理的。有了这样一个大致的分类,我们对于江恩理论的研究,就不至于茫无头绪,眉毛胡子一把抓了,而是始终高屋建瓴,主次分明,这就有可能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逐步达到揭开江恩理论神秘面纱的目的。
         由于技术层面只是江恩用来说明原理层面的一些道具。所以技术层面的轮子角度种种只可能是江恩教给我们的一道道例题。只有有意识有忽略甚至抛开了这些表象的东西,才有可能拨云见日,见识到真正的江恩理论。所以不管形象学如何玄奥,数字学如何神秘,主宰的字句如何隐藏不露,波动法则如何语焉不详,我们都应当把重点放在原理的探求上。因为只有这些才是真正的江恩理论,是真经。而几何学作为原理层面中最接近技术层面的部分,显然应该成为我们的突破口。当我们能够通过几何学把握市场走势的时候, “伟大的波动法则”也许就水落石出了。那么,星象学呢?它是江恩给我们提供的模型,虽然繁复多端,却也有型可演,有数可推。
      江恩理论中,还有一些关于交易策略方面的东西如交易十二法则等等。这些东西是江恩理论中更加实用,更有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有特色的东西。因为任何股市理论如果不能进入实战,不能产生财富,理论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江恩的经历表明,如果我们确实掌握了江恩的预测方法,那么,像他那样在一个交易日内八次买卖到即市交易的短线顶部和底部并非没有可能。荣耀正是由此产生。暴仓也是由此产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短线顶底都适合交易。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握机会、规避风险,是江恩交易法则的精髓,也是江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JOHN GANN的东西太玄了,但曾统治WALLSTREET。还是看BUFFETT的东西好,朴实易懂,还有娱乐性。
        • 老巴同志的书确实不错,但彼得。林奇的更简单易懂些。
      • 第二章 波动法则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一, 对于江恩原文的学习体会
          如前所述,江恩在《股票行情与投资文摘》杂志的监督下进行了实战表演,取得了巨大成功。于是,他应邀在该杂志上介绍了他的方法,其主要内容就是波动法则。以下是文章全文。



          过去十年中,我在投机市场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像许多人那样损失了数千美元,经历了市场的起伏。如果初学者没有足够的有关知识就进入市场,遇到这种情况是难免的
          我很快认识到,所有成功的人,无论是律师、医生还是科学家,都花费了许多时间研究调查他们所追随的目标和职业,然后再试图从中取得利润。
          成为经纪人管理大帐户后,我获得了一般人很少能够得到的机会,研究投机市场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我发现百分之九十的交易者进入投机市场是没有掌握有关的知识,最后都是输掉为止。
          很快我就开始注意到,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起伏中呈现周期性循环。根据这种现象我得出结论:自然法则是市场运动的基础。然后我决定,专注的研究自然法则,以便能够应用到投机市场中,以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投机市场,这是个利润巨大的职业。经过对相关科学的周密分析和调查,我发现波动法则(law of vibration )使我能够精准地确定某些位置,在这些位置股市和期货市场价格将在给定时间内上升和下降。
          波动法则是价格起伏的原因,能够大大领先华尔街,得到预测结果。大多数的后继者都认可这样的事实,正是紧紧关注结果而忽略原因的做法导致了他们屡屡受损。
        恰当地定义我应用于市场的波动法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外行们也许可以通过下面的描述把握一些原则。我认为,波动法则是无线电波、无线电话和照相技术所依据的基本法则,没有这个法则的存在,上述发明是不可能的
          为了验证上述观点的有效性,数年来我不仅辛勤工作,而且在纽约的阿斯托图书馆和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花费了九个月的日日夜夜,翻阅了从1820年开始的股市记录。偶然地,我发现了Jay Gould、Daniel Drew、Commodore Vanderbilt和华尔街其他著名操盘手从过去到现在的操作记录。
          我曾经检验过Union Pacific公司从哈里曼(E.H.Harriman)那个时代开始的行情,可以说在华尔街的历史上,所有的操盘手中哈里曼先生是最杰出的。数据显示,无论哈里曼先生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他都严格地按照自然法则操作。
        对市场历史以及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股价显然是由确定的规则所控制的,因此存在周期性的或者说循环的法则,这些法则是所有价格运动的基础。观察表明,在交易市场中异常活跃的交易往往是在一段不活跃的时期之后出现。
          亨利.霍尔先生在最近的著述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繁荣与萧条的循环”,他发现了一定时间间隔的再现性。我所用的法则不仅定义了这些长期循环,而且也定义了每个交易日、甚至股价以小时为单位的波动。我可以确定在什么位置市场会得到支持,在什么位置上市场会遇到最大的阻力。
        密切接触市场的人会注意到潮涨潮落的现象,也就是股价起伏。在某些时间,市场会变得很活跃,创出更高的成交量,在另一些时候,相同的股票可能会几乎保持静止,只有很小的成交量,非常不活跃。我已经发现波动法则主宰和控制着这些情况的出现。我也发现某些特定的阶段,波动法则主宰着股市上升,完全不同的法则主宰着股市下降。
          我已经发现,股市中存在的和谐的与非和谐的关系成为市场的驱动力量。所有市场行为的奥密是很明显的。用我的方法,可以确定每个股票价格的波动,花费一些时间进行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确切地说出在某种状况下股价将怎样变动。 
         确定市场趋势的能力来自于我对每个股票特性的了解以及对某类股票恰当的波动率的把握。股票是活生生的电子、原子和分子,他们倾向于按照各自的基本波动法则保持自己的个性。科学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原始动力最终都会分解成为周期性的或者说韵律运动,正如同钟摆在摆动中再次返回原来位置,正如同月亮返回自己的轨道,正如同来年梅花再度开放,春天再度来临,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自身重量的增加而周期性地再现。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应用,我不仅发现了各种股票价格的波动现象,而且发现控制股价的驱动力量也处于一种波动状态。这种波动力量只有通过他们对股价和市场价值产生作用才能够反映出来。市场所有的波动或者运动是循环的,他们确实按照周期性法则变化。
          科学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元素的性质是原子重量的周期函数。”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样表述:“我们确信在不同王国中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是非常紧密的以数字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这些数字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混乱无序的、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变化和发展也是以各种形式波动起伏。
          因此我确信,每一类现象,无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在股票市场中,都受到宇宙的因果关系和和谐关系的法则所控制。每种结果都有一种恰当的原因。
          如果希望在投机市场中改变失败的状况,我们必须探究原因。每一种存在都是以准确的比例和完美的关系为基础的。在自然中没有选择,因为作为最高准则的数学原理为世间万事奠定了基石。法拉第说:“除了数学的力量以外,宇宙间再无其他。”
        波动是基本的,没有任何存在能够逃脱这个法则。它是普遍的,因此能够适用于地球上的各类现象。
          根据波动法则,市场中的每一个股票都是在不同范围内运动,例如不同的运动速率、不同的成交量和价格的不同方向,运动的基本性质由各自的波动率描述。
          股票正如同原子一样,是能量的真正核心,因此他们是被数学法则所控制。股票形成自己的运动范围和动力,也就是吸引和排斥的力量,关于这类力量的原理解释为什么某种股票在某段时间领先市场,在其他时间阶段则“死一般沉寂”。因此,科学地投机肯定需要遵循自然法则。
          经过数年耐心地研究,我想自己证明了并得到了全部的满足,同时也向其他人展示了波动法则,它解释了市场各种可能出现的阶段和情况



        -----------------------------------------------------------------------------------------
          这篇文章实在是太宝贵了。言之凿凿,语气极为肯定的大师,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解破股市之谜的线索。好,现在让我们来分析破解一下。
          
          “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起伏中呈现周期性循环。根据这种现象我得出结论:自然法则是市场运动的基础。”-----------------自然法则主要是根据周期现象总结出来的,因此把握了自然法则也就把握了股市的周期。

         “我发现波动法则(law of vibration )使我能够精准地确定某些位置,在这些位置股市和期货市场价格将在给定时间内上升和下降。”-------------一个位置当然必须由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确定,但波动法则可能更有把握“给定时间”。

          “波动法则是价格起伏的原因。”--------------不是政策面,也不是基本面,而是波动法则导致了价格起伏,换句话说由于波动法则的存在,价格起伏早已确定。全部问题在于我们的智商。

          “波动法则是无线电波、无线电话和照相技术所依据的基本法则。”-----------功率放大、信号转换、透镜成像三个原理掌握其一,可以预测价格的起伏。但波动法则是三者所具有的某种共同性质。

          “在纽约的阿斯托图书馆和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花费了九个月的日日夜夜。”--------------我们不一定有机会了,因为要掌握波动法则必须到纽约、伦敦甚至印度、埃及。哈哈,不会吧?

          “亨利.霍尔先生在最近的著述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繁荣与萧条的循环”,他发现了一定时间间隔的再现性。”----------------不要以为这是机械循环论在死灰复燃,重放光彩。当你了解了江恩你就会发现,他的循环理论绝不机械呆板,而是极其灵动,充满了活泼的生机。

         “我所用的法则不仅定义了这些长期循环,而且也定义了每个交易日、甚至股价以小时为单位的波动。”------------------不仅、而且是并列关系,也包含有递进关系。因此,必须在定义了长期循还的基础上定义短期、超短期循环。正所谓:轮中之轮。
          
          “我可以确定在什么位置市场会得到支持,在什么位置上市场会遇到最大的阻力。”------------------这是时空合一,而且完全确定。就是说,大师设定的支撑不是用来跌破的。
          
          “密切接触市场的人会注意到潮涨潮落的现象,也就是股价起伏。”---------------------有些人还注意到在一个完整的循环内潮涨潮落有144次,退潮整理的方式方法有13种。
          
          “我也发现某些特定的阶段,波动法则主宰着股市上升,完全不同的法则主宰着股市下降。”-----------------不知道是原文如此还是翻译的问题,波动法则不可能有两个。我想作者的原意应该是:波动法则关于上涨和下跌的界定是不同的。
          
          “我已经发现,股市中存在的和谐的与非和谐的关系成为市场的驱动力量。”------------------这一句话不能理解成市场是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只能认为,和谐与非和谐是一体两元的,市场永远在和谐与非和谐之间反复波动。一个和谐被打破了,就产生了不和谐,而不合谐又要不断趋近和发展为新的和谐,周而复始,无尽无休。
          
          “所有市场行为的奥秘是很明显的。用我的方法,可以确定每个股票价格的波动,花费一些时间进行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确切地说出在某种状况下股价将怎样变动。”--------------------注意大师在这里明确肯定可以确定价格波动,但是,股价将怎样变动不能完全确定,需要等待出现“某种状况”。这个“某种状况”,其实就是江恩十二条买卖规则当中的部分内容。

         “确定市场趋势的能力来自于我对每个股票特性的了解以及对某类股票恰当的波动率的把握。”-------------------这里作者首次提出了波动率的概念,并暗示我们市场中的波动率不是唯一的,把握大势需要找到“恰当的波动率”。

          “科学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原始动力最终都会分解成为周期性的或者说韵律运动。”---------------这里暗示我们波动法则控制着股市涨跌的节奏,正是波动法则的存在使股票市场像音乐一样节奏分明而又反复再现,如行云流水般充满了和谐的美感。

          “正如同钟摆在摆动中再次返回原来位置,正如同月亮返回自己的轨道,正如同来年梅花再度开放,春天再度来临,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自身重量的增加而周期性地再现。”----------------------只要你对股市有足够的了解,那么,你就会像排列元素周期表一样,根据股市高低点的性质、位置、波动形态等等,排列出股市运行的周期表

          “我不仅发现了各种股票价格的波动现象,而且发现控制股价的驱动力量也处于一种波动状态。这种波动力量只有通过他们对股价和市场价值产生作用才能够反映出来。”-------------------------如前所述,和谐与非和谐的关系是股市的驱动力量。这个驱动力量也是变动不居的。至于怎样变化要看市场的现实表现。事实上,大师在这里透露给我们的是,波动率也是变化的,必须找到适合市场的恰当准确的波动率才能预知未来。

          “科学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元素的性质是原子重量的周期函数。”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这样表述:“我们确信在不同王国中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是非常紧密的以数字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这些数字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混乱无序的、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变化和发展也是以各种形式波动起伏。”-----------------------这里再次提醒我们,股票市场一定也存在一个运行周期表,只要您弄清了股市王国中各种各样的数字关系,这个市场运行周期表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

        “因此我确信,每一类现象,无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在股票市场中,都受到宇宙的因果关系和和谐关系的法则所控制。每种结果都有一种恰当的原因。”---------------------------这段话透露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虽然天有万象人有万事,但是,“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第二个方面是说波动法则表现为宇宙的和谐关系,从另外的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和谐关系是果,也是因。

        “如果希望在投机市场中改变失败的状况,我们必须探究原因。每一种存在都是以准确的比例和完美的关系为基础的。在自然中没有选择,因为作为最高准则的数学原理为世间万事奠定了基石。法拉第说:“除了数学的力量以外,宇宙间再无其他。”----------------这里大师已经告诉我们向什么方向去努力。数学是我们认识宇宙真理的方式方法,数字是我们对宇宙本质的一种模拟形式,通过数字表达的数学原理在这种意义上已经是宇宙原理的化身,也就是万物之道。

          “波动是基本的,没有任何存在能够逃脱这个法则。它是普遍的,因此能够适用于地球上的各类现象。”----------------波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也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内在和外在的和谐统一

          “根据波动法则,市场中的每一个股票都是在不同范围内运动,例如不同的运动速率、不同的成交量和价格的不同方向,运动的基本性质由各自的波动率描述。”------------------------------波动率是波动法则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它本身是因股而异变化无常的,波动法则则君临一切,无所不能

          “股票正如同原子一样,是能量的真正核心,因此他们是被数学法则所控制。”--------------------------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因互相联系而组合成能量的统一体,万事万物无不受到宇宙背景能量的控

          “股票形成自己的运动范围和动力,也就是吸引和排斥的力量,关于这类力量的原理解释为什么某种股票在某段时间领先市场,在其他时间阶段则‘死一般沉寂’。 ”--------------------------------不同的股票因为能量的级别不同,产生了涨跌动力的差异;涨跌动力的差异又直接决定了股票的活跃时间、活跃程度和股价波动范围。

          “经过数年耐心地研究,我想自己证明了并得到了全部的满足,同时也向其他人展示了波动法则,它解释了市场各种可能出现的阶段和情况。”-------------------------波动法则是常人可以真实感受到、掌握它的人可以自由运用的市场获利宝典。它适用于股票市场的所有时间和一切情况
          科学 地投机肯定需要遵循自然法则。-----------------------这句话不作解释了,希望读者读到这里要连续默诵十遍,使之化为自己的信念,努力寻找真科学,彻底摒弃伪科学,坚决防止不科学。
          西安事变中,宋美龄不顾凶险,去西安营救丈夫。她走进蒋被软禁的房间,蒋见其如见幽灵,惊讶得张开嘴,露出满口雪白的假牙,半天才冒出一句话:“你为什么要来?”宋美龄说:“我来看你”。蒋把早上读到的《圣经》中的一段翻给宋看:“耶和华将会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功率放大、信号转换、透镜成像三个原理掌握其一,可以预测(股票)价格的起伏。" 这句话我觉得最有意思,呵呵。
        • “我所用的法则不仅定义了这些长期循环,而且也定义了每个交易日、甚至股价以小时为单位的波动。” 。。。轮中之轮。 -- 这个东东跟我以前看的一个基于周易的算命书很像,大到一生命运小到最近几天是否背运等等都能算出,,有点“至理想通”的味道。
      • 还有几个部分. 有时间我会贴出来. 有兴趣的朋友, 可以自己到网上搜索. 我个人不喜欢他的风格, 和数浪一样, 有马后炮之嫌疑.
    • 盈利的交易系统
      盈利的交易系统是存在的,因为我自己研发了一套,模拟仿真和实战都良好。主要用到神经网络系统和遗传算法的结合,因为神经网络系统适合于模糊逻辑,而遗传算法特点是群体行为优化。其实交易系统说到底就是一份量化了的交易规则而已,有些人没有用任何电脑软件帮助也可以‘稳健(不是短期)‘赚钱,是因为她有自己的交易规则。所以,电脑软件的交易系统并不神秘,也没必要争论存不存在,实际上,摩根和众多投资机构,已经也越来越依赖于交易系统。
      市面上推销的软件并不值得大众迷信和追捧。良好的交易系统不会轻易存在在市场上卖给‘大众‘,千万不要迷信,这个道理太简单了。多看点与你自己水平相仿的书就可以了。不然就离股市远些,这是我的善意的建议。
    • 你知道那里可以看到 oil real live chart 吗? 收费的我也愿意考虑。同时希望能有一些基本的技术指标,选择的技术指标能和k线图实时移动.
      我现在用http://www.livecharts.co.uk/MarketCharts/crude.php 看,但发现还是有延迟,由于这个是免费的, 有时连接不上了,出现白屏。
      • 我是看IB 上的QM 上找个最近的合约看. 要注意Hod.to 和Dug, 上个星期五, DUG 涨了, 但Hod.to 发而跌了. 好象不同步
      • How about this one?
    • 程式交易简介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下面这篇文章是我春节期间抽空做的程式交易调研,欢迎交流)
      第一章 程式交易简介
      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最近的报告显示,在2002年2月4日到2月8日这个交易周,每天的程式交易占成交量的比重平均为25.5%,达到3亿9千6百60万股。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包括如下组合交易策略,买卖的股票在15只以上,总价值超过1百万。计算程式交易量是把买进的股票、卖出的股票和卖空的股票加起来。这些股票之和除以总成交量得到25.5%。其中,程式买进占总买进的比重为13%,程式卖出占总卖出的比重为12.5%。同期全球市场上,每天的程式交易平均为6亿7千7百万股,其中的约58.6%在纽约股票交易所,13.9%在美国以外的市场,27.5%在美国国内其他市场,包括Nasdaq,美洲股票交易所和区域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程式交易中,成员公司代理客户执行的占程式交易量的58.1%,成员公司自营的占36%,另外5.9%是成员公司便利客户的,它们建立程式交易头寸以便于客户提出程式指令。成员公司执行的程式交易量中有9.5%是指数套利(index arbitrage)。另1.0%涉及非指数套利但与衍生产品有关的策略,它们与指数套利一起受纽约股票交易所规则80A(rule80A)约束。除了指数套利外,程式交易的策略包括客户便利(liquidation of customer)、便利的清算(liquidation of facilitation)、错误帐户的清算(liquidation of errors accounts)、风险的减小或对冲(risk modification/hedge)、期货换现货的股票头寸的清算(liquidation of exchange-for-physicals stock position)、事先的对冲(anticipatory hedge)等。所有其他的组合交易策略占89.5%。
      纽约股票交易所从1988年开始要求成员公司每天报告各自详细的程式交易数据,据统计,2001年程式交易达到创记录得高,占交易量的27%。它在2000年的比例为21%,在1999年的比例为20%,在1998年的比例为17%。可见,程式交易的使用比例在上升,这个趋势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市场有时候在一个交易日内有突然大幅的波动以及为什么大机构常常拥有推动市场的能力。
      一、程式交易的定义和形式
      什么是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程式交易有多种形式,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把程式交易定义为包含15只或15只以上的指数成分股的组合交易,其价值超过100万,这些组合交易是同时进行的,简单的说,程式交易就是同时买进或卖出一篮子股票,也有少数程式交易是既买进又卖出股票的混合型程式交易。同时买进一篮子股票被称为程式买进,同时卖出一篮子股票被称为程式卖出。程式交易主要是大机构的工具,它们同时或几乎同时买进或卖出整个股票组合,而买进和卖出程序可用来实现各种不同的目标。程式交易的对象涉及在纽约证交所的股票和它们相应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和美洲股票交易所交易的期权,以及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这些金融产品的交易根据的是纯粹它们价格之间预先决定的关系,而不是任何基本面的因素,如各公司的收益、股息或增长前景、利率变动、货币波动、政策行为等。
      程式交易可分为套利型(arbitrage)和非套利型(nonarbitrage)两类,套利型的程式交易即指数套利交易,它包括所有采取识别指数套利或指数替代(index substitutes)的策略的交易。指数套利利润来源是股票指数期货与现货的实际价值关系对理论价值关系的偏离,指数套利是程式交易的一种形式,其他形式的程式交易的例子包括便利的清算、EFP(期货换现货)的股票头寸的清算、组合管理,而组合管理又包括组合重组(portfolio realignment)和组合清算(portfolio liquidation)。尽管程式交易占总成交量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指数套利在程式交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1988年超过一半,1995年降到1/3,1997年第四季度为17%,在交易所成交量中仅为3%。1997年10月21日的程式交易各组成部分为,以指数套利为主的受规则80A约束的交易占16%,不受规则80A约束的程式交易占84%。不受规则约束的交易中,组合重组占35.02%,风险的减小及对冲占5%,组合的清算占2.57%,期货换现货的交易占2.35%,客户便利占0.84%,便利的清算占0.04%,其余的交易有54%。
      由于信息工具的普及,市场的无效性小了很多,与10年前相比,现在指数套利的利润就小了很多,要获得利润就需要更大的成交量和更复杂的模型。而且不仅是模型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很低的交易费用和很低的资金成本。因此指数套利比例必然下降,其他策略比例必然上升,其中主要的一种程式交易方法被称为配对交易(paired trading),它利用计量经济模型识别出市场上被高估和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买进低估的股票,然后用期货对冲这个程式交易的市场风险,虽然它名为配对交易,但实际上买卖股票的数量并不一定平衡。在1997年,配对交易的股票占全部的程式交易的30%。
      从技术结构角度看程式交易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来设计、实施和管理金融市场中的投资头寸,包括用网络设备提供金融市场实时的价格数据,这些价格和交易成本数据一同输入计算机后经专业软件处理,看是否有交易机会。根据计算机程序发出的信号自动交易,通常是从交易者的计算机直接进入市场的计算机系统,并自动执行。程式交易公司用大量的计算机模型来设计与期货对应的不同的股票组合。例如,公司可以运行程序识别与期货关系最密切的股票组合,从而最大化潜在的利润,最小化程式交易的风险。换句话说,该交易发生在两个市场满足特定的条件的时候,就是这个组合中的股票相对于期货是价值高估或低估的。不过,纯粹的指数套利现在在程式交易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公司还可以交易符合特定波动性和流动性特征的股票。套利型和非套利型交易的共同之处认为市场存在均衡,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能发现市场上的非均衡,从而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过程中获利。实际上,程式买进和程式卖出与计算机智能没有什么关系,所有的程式化交易能手工完成,只不过非常复杂,所以需要计算机。
      程式交易开始于1980年代初,那时大机构开始采用指数套利策略,也就是利用股票及其衍生证券的价差获利。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在1980年代初流行起来。组合保险指的是使用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来保护股票组合对付市场下跌。组合保险程序使得大机构能在一个保险模型的特定参数达到某个预定值时卖出大量的股票。据估计,在1980年代中期,有大约价值九百亿的股票组合在组合保险的保护下。有人认为1987年的市场大幅波动内在的重要原因是组合保险和指数套利。不过,组合保险交易在1987年后就停止了,1988年交易所也颁布限制程式交易的规则80A。
      现在,程式交易的形式有多种,一些程式仍然是指数套利。另外,一些对冲基金(hedge fund)用到程式交易。所谓的“市场中性”(market neutral)对冲基金,就常常构造多头/空头组合,根据某个特定的变量,如市盈率P/E,在组合中包括了买进一篮子股票同时卖出另一组股票。他们持有这些组合的时间常常在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市场中性投资指的是能中性化特定市场风险的投资策略,它根据金融工具之间实际或理论的关系,持有相互抵消的多头寸和空头寸,目的是限制由于宏观经济变量或市场情绪变化导致的价格系统性波动的风险。与传统投资的利润来自证券的走势不同,它的利润来源是证券之间的关系。对于采取市场中性策略的交易者来说,他们卖空证券,而共同基金(mutual fund)一般只做多。市场中性化策略就是要利用现在和未来的无效定价。相关证券之间定价的无效性的来源是金融市场的结构性特征。利用市场的无效获得的投资绩效可以比市场平均的收益-风险关系要好。
      下面将讨论的数量交易策略,这种策略也象指数套利那样有期货交易套利的成分。多数的程式交易牵涉到非套利的自营交易策略,公司采取这种策略目的是从各种股票的短期定价不符中获利,或者是满足机构客户的买卖要求。非套利型的程式交易,或称为组合重组,是对资产组合进行调整,卖出不要的资产,同时买进想要的资产。其中的一部分属于动态对冲策略,它保护自营的股票衍生产品的头寸。
      数量程式交易策略(Quantitative program trading strategies)
      一些最活跃的程式交易公司根据市场内在运作和股票之间历史和理论上的关系的复杂的模型形成买进和卖出大量相对小的股票组合。这些模型评价某些股票为价值高估或低估的。一些公司也买进和卖出期权和期货作为策略的一个部分。但是这些公司坚持这些交易不是标准的指数套利,例如,一家公司可能买进相对股票价格贴水的期货或者卖出升水的期货,但是这些交易的规模和时机并不一定与股票组合相匹配。另外,许多股票组合比期货交易的指数要小得多且局限在特定的子市场。其他公司没有把衍生工具作为数量程式交易策略的一部分,但是可能用期货(或期权)对冲,以便降低公司各种自营交易策略产生的总风险暴露。现在,数量策略与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并为股票投资分析的三类方式。
      风险或蒙住眼睛的出价程式(“risk” or “blind bid” program)
      在蒙住眼睛出价中,基金经理向经纪公司请求出价,来买进或卖出股票组合,价格根据市场收盘价。请求时不指明证券,但提供关于组合的足够信息,以便经纪公司加入出价,这些信息如组合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紧密程度,这些股票的流动性,这些股票所处的行业。如果一个经纪公司赢得出价,基金才通知经纪公司股票组合中的股票的名称(通常在市场收盘后),这就是“蒙住眼睛”的意思。然后经纪公司将看他的存货满足对该基金的组合交易的程度,他将隔夜或在第二天做哪些交易来满足与基金的交易。使用这种策略的公司坚持,因为基金没有事先讲明交易组合的准确组成,所以公司不会试图买进或卖出特定的证券以防后来的交易。而是,公司可以买进或卖出符合基金确认的一般性质的股票组合来为后来的交易提供头寸准备。
      动态对冲(dynamic hedging)
      指的是卖出股票组合来对冲在指数衍生工具的头寸(股指期货和交易所交易或场外交易的指数期权)。由于指数期货执行较快,交易成本较低,因此卖出指数期货是日内调整股票对冲优先考虑的工具。他们卖出期货用来对冲指数产品的风险暴露。
      套利交易一般不推动市场。有许多非套利交易程式,它们交易大量的股票,但是没有对冲。这些交易往往会推动市场。最常见的程序规模在1千万到1千5百万。今天的市场有大量程式交易,根据纽约交易所的统计,程式交易占交易所日交易量的20%(真正的指数套利只占一小部分)。每一天都会有点不同,有些时候,一个规模较小的程序交易只能推动指数上下40点,有些时候一个大的卖出程序能很快打压指数超过100点。
      二、指数套利程式交易的原理:
      程式交易的类型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股票对期货的指数套利交易,它从市场短期的无效中赚取利润。市场无效指的是市场偏离它的合理(或者说理论)价值,或者是两个相关的市场或金融工具偏离传统的关系或差价。
      若股票的价值(例如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偏离它与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的价值关系。根据这种偏离进行的交易是无风险的,不过偏离通常是很小、很短暂的。程式交易的公司必须用一些复杂的技术识别出这些交易,并且交易大量的资本,至少1千万,在市场的一边买进,在另一边卖出,从中获利。每天CNBC列出公平价值以及程式买进和卖出的水平。
      1、不考虑交易成本下的指数套利
      为了认识股价指数期货价值与股市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如何形成程式交易的基础。我们来分析期货相对股票的公平价值的概念以及它的意义。为便于理解,我们暂时先不考虑交易中的成本。
      股价指数(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之间存在数学关系。它们之间的价格差被称为升水,当升水的数值过大或过小时,程式交易者将买进股票,卖出期货(这被称为买进程式),或卖出股票,买进期货(这被称为卖出程式),使得现货和期货之间的关系回到原来的关系。
      怎样算是过大,怎样算是过小的呢?现货和期货之间的价格差如何?理论关系即所谓的公平价值是根据下面公式计算的?
      期货的公平价值(FVF) = U[1 + I(T/365)] - D
      U =现货指数值
      I =利率
      T =期货合约的到期时间(以天表示)
      D =股息值
      该公式背后的逻辑如下:股指期货的价值为现货指数的当前值加上借款买指数成分股的成本减去你作为股东获得的股息。所有这些值要用时间价值表示。例如,标准普尔500收盘价为1400,短期利率为6%,指数期货还有25天到期,期间无股息支付。那么期货的公平价值为1,405.75 (1400[1 + .06{25/365}] - 0)。也就是说,第二天开盘时期货的公平价值应比股指前一天收盘值高5.75 (1,405.75 - 1,400)点。若在交易日,市场上升50点到1450点,那么公平价值上升到1455.96即比目前的现货指数值高6点。可见,指数值越高,它与期货的公平价值之间的差距越大。
      一般来说,股指期货的价值比股指现货值要大。但是,当它们之间的差距很大时,也就是说,期货价格远高于它的公平价值,那么程式交易者预期到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将回复正常水平,将执行买进程式。反过来,当它们之间的差距很小时,也就是说,期货价格远低于它的公平价值,那么程式交易者认为期货价值被低估,股票价值被高估,因此将执行卖出程式。结果都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回到公平的关系上。
      现货值和期货值关系的偏离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期货的交易成本较低,交易期货较便宜。例如,如果有一条牛市的消息,动作最快的交易者将迅速买进期货,这将推动期货价格向上,但股票价格并未立即受到影响。现在期货的价格高于公平值,程式交易套利者将卖出相对高估的期货,买进相对低估的股票来对冲。事实上,由于套利者卖出高估的期货,买进低估的现货,可见套利交易有抚平市场的作用。因此整个过程是,先是消息冲击交易成本较小的期货市场,接着触发指数套利程式交易,然后程式交易使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达到平衡。
      比如,期货价格高于公平价值两点,交易者在卖出期货合约的同时买进股票,头寸就可以处于中性,几乎没有风险,预期两个市场回到理论关系要求两点消失,从而获利。
      指数期货合约一点的价值为250元,两点的不同意味着交易一份期货将得到无风险的500元利润。如果这足以抵偿所有的成本,比如差价和手续费,那么计算机将指示交易。
      回到公式,很明显,利率越低,公平价值越低。但是,因为利率水平对我们每个人都不一定相同,所以程式交易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例如,假设前面的例子中一个大的投资银行利率为6%,如果你的利率为7%,那么公平价值为1406.70,比前面的例子高出一个点。
      上述关系有时也被表述为持有成本和基差的关系。所谓基差,指的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差。买进期货和买股票相比,在交割时间上期货是到期才交割,持有成本指的就是买进股票到期货到期这段时间放弃的收益,或者说持有股票的机会成本,它等于股票在这段时间经风险调整后的必要收益减去股息再投资收益。
      预期的持有成本和基差之间有密切关系。我们举个例子,假设股价指数只包含一只股票。1月21日该股票的现货价格为50元,指数相应为50,从1月21日到4月21日这后三个月预期的持有成本为每股1.50元,如果4月份到期的股指期货合约目前的价格52元,那么2元的基差(52-50)超过预期的持有成本1.50元。套利者将以52元的价格卖出一份4月份期货,以50元买进一份股票现货。
      套利者这样操作的原因是他相信4月份期货的价格将下跌到51.50元(即现货价格加上预期的持有成本)。在51.50这个价格,他将买进一份4月份期货合约来平仓他的期货头寸。他可获得的每张合约的利润为0.50元,即期货合约的卖出价52元减去平仓该合约的成本51.50元。
      当市场方向不明确或易波动时机构投资者常常用到对冲技术。套利者持有的现货多头是用来对冲他的期货空头的,以防股票价格的变动。例如,假设套利者卖出期货并买进股票之后4月份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都立刻上升了3元。这时,4月份期货价格上升到每张合约55元,现货价格上涨到每股53元。在价格变化后,基差为55-53=2元仍然比预期的持有成本1.50元大0.50元。所以套利者预期4月份期货价格将下跌到每张合约54.50元。在54.50元这个价格,他将平仓掉在期货的空头寸,每张合约的损失为2.50元(52-54.50)。但他在现货头寸上每股盈利3元(53-50),因此他的净利润为0.50元(3-2.50),与前一种情况相等。通过在现货市场对冲,套利者能保护预期的利润不受未预期到的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我们来看另一种可能,假设4月份期货的价格为51元,这时基差为1元,小于预期的持有成本1.50元。套利者将卖空股票,买进4月份期货。套利者预期4月份期货的价格将上升到每股51.50元,在这个价格,他将卖出期货合约,每张合约盈利0.50元(51.50-51)。同样的,他在现货的空头寸能保护预期利润不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我们实际上交易的股指期货的标的股票指数包含了一篮子股票。在原理上,持有成本的计算是相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两个重要的不同。首先,因为,股票指数表示一个相当分散的股票组合,而且指数套利对冲的是股票组合未被预期的变动,所以这些交易相应的贴现率为无风险的收益率,典型的无风险利率为短期货币市场工具的收益率。另一个不同是要计算持有成本,套利者就必须了解指数包含的所有公司的股利政策。这些计算必须迅速切准确地做出,因为机会稍纵即逝。
      因为随着套利组合中的股票数量增加,监视和交易的成本也上升,所以交易者一般不会了解指数包含的所有股票,而是选择出一部分股票,它们的综合价值在过去与指数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由于部分股票的组合不能与指数完全匹配,所以交易者承担有额外的风险。交易者为了避免组合增大带来的了解持有成本的增加,还是愿意承担这种额外的风险。当然,使用计算机程序,在获得新的信息后,能降低更新持有成本数据的费用。因为指数套利通常用计算机辅助交易技术,所以纽约证交所把它作为一类程式交易。程式交易是一种能发现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机会同时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办法。
      当然,程式交易远比这里讲的复杂。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变量使该过程复杂化。从事程式交易的公司在不同的价格水平执行买卖指令,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它们各自的货币成本,即用于买股票的借款的利率,二是它们识别市场中的无效的特定的算法。
      不要混淆买卖程序的理论价格和我们这里的公平价值和程式交易升水额执行水平。理论得出的公平价值和买卖程式的价格不能用到实际中。这里的升水额水平考虑到清算成本,正常情况下买卖股票的出价和要价的差额的预期值与实际值之差,以及交易所的交易限制对计算机执行买卖股票的指令的影响,因此程式买进通常比理论值较高,程式卖出通常比理论值低。即使你发现有这么一个获利机会,因为买进所有需要的股票和缴存期货交易所需的保证金要用大量的资金,你也可能实现不了。下面进一步展开。
      前面谈到的理论没有考虑两个重要因素:手续费(commission),预期的交易成本与实际支付的交易成本的差额(slippage),后者通常是证券的出价和要价之差变化导致的。它们对交易公司的成本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买卖的升水水平。这些变量构造了不同的交易程序和这些程序触发的不同水平,这些水平还是比较接近的。尽管指数套利的原理不难,但是决策用到的精确的交易模型和算法是各公司的秘密。
      预测执行程序的升水额很难的,原因是各公司付给银行的利率不同,所以不是每个公司都用完全相同的水平。不过实际上个公司的资金成本的差别不大,几乎所有公司的买卖执行水平都很接近,但更重要的是当升水额开始移向执行水平时它通常很快地通过它,很明显,程序将被触发。例如,如果我们的程序设置的卖出位置在6.32,升水额触及它且继续下降到5.37才到底,那么很明显,所有的交易者的卖出程序都将执行。
      2、考虑交易成本后的指数套利
      由于每个人都能利用这些交易机会,所以基差与持有成本较大的偏离不会持续很久。但是,考虑到交易成本,基差与持有成本有较小的不同。
      若用图表示则有,交易成本线在持有成本线的两边。虚线为套利边界。实线和虚线的垂直距离为交易成本。如果基差相对于持有成本的偏离保持在两个边界内,那么套利交易不发生。如果基差移动到边界以外,这时有套利发生。套利的结果是基差回到边界内。
      在实际应用中,借款和贷款的利率有所不同。卖出套利程式(卖空股票,买进期货)所用的贷款利率往往是市场贷款利率的一个折扣。同时,在执行套利程式时,不同的套利者面临的是不同的有效价格和数量,承担不同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买进或卖出证券发生的成本,包括经纪人的佣金和差价(中间商买进和卖出证券的价格之差)。对股票期权来说,差价为执行价格与市场价值之差。考虑这些实际因素,市场上并没有唯一的公平价值,存在的是一个公平的价值区间,在这个区间之外就有套利。而且,公平价值区间取决于各套利者的约束和机会。
      套利交易的上界Fu = 期货的出价与要价之差的1/2+股票交易出价与要价之差+ 股票指数(1+r T/360) - 股息+佣金
      套利交易下界Fl = -期货的出价与要价之差的1/2-股票交易出价与要价之差+ 股票指数(1+r T/360) - 股息- 佣金
      这里的出价与要价之差在纽约证交所为1/16美元。一买一卖股票指数包含的股票的所需的差价成本相当于(2 x 30 x$1/16)15个指数点。一买一卖股票指数包含的股票的所付的佣金相当于(2 x 30 x$0.02)4.8个指数点。一买一卖股票指数期货所付的佣金为$15,相当于1.5个指数点。期货到期前收到的股息进行再投资。
      举个例子,如果公平价值为8.50,买进程序的升水额为10.80,卖出程序的升水额为6.40,换句话说,当指数期货高于现货10.80时期货是高估的,股票是低估的,程式交易者将买进股票,卖出股指期货。当指数期货比现货只高出6.40时,期货是低估的,股票是高估的,程式交易者将卖出股票,买进股指期货。由此可见,公平价值本身并不重要,关键还是买卖的升水额。
      还有一个问题是指数套利的持有期,1990年做的一项研究表明约70%的套利头寸在到期前就平掉了。提前平掉的时间是在原先的错误定价发生反转的时候。在期货到期的时候,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是相同的,而提前平掉就不是纯粹的套利了,它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3、程式交易的风险
      许多投资者错误的以为程式交易象指数套利一样是没有风险的。记住因为程式交易用到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它就象交易其他商品期货合约那样是有风险的。尽管标准普尔成分股中一些公司被认为是蓝筹公司,但交易这些股票也有风险,有些时候,交易所执行程式交易指令的预期出价和要价间的差额与实际的差额之间的差别的风险会很大。风险主要有两类。
      执行的时滞:尽管纽约交易所有先进的电子指令达到路线系统,名为超级D.O.T.(superD.O.T.),不过指令的执行仍需要时间,在指数套利指令的到达与它包含的现货和期货指令的执行之间,价格可能发生变化。当市场波动性增大时差价的预期值与实际值之差自然增大。由于同样的原因,现货和期货指令可能不能同时执行。卖出程式的推迟也可能是由于证交所的一个规定生效,即卖空在价格上升时才能执行。如果市场比较拥挤或证交所的断路器生效,那么指令的执行也会推迟或暂停。指数包含的股票越多,风险越大;指数成分股的流动性越大,风险越小。
      第二类风险是利率的不确定:期货实行“盯市”的结算制度,这要求套利交易中的期货头寸要随利率的变化做出调整。如果未来的利率不确定,那么这样的调整就是不可行的,套利也就不是无风险的。
      4、指数套利的变化形式
      上述讨论局限于标准形式的股票指数期货套利,即由期货价格偏离公平价值触发的双方向套利,同时交易股票和股票指数期货。还有很多变化的形式。一个例子为单方向套利,它指的是选择股票组合或者是与之等价的股票指数期货加上LIBOR头寸的组合。如果期货价格高于公平价值,股票相对便宜,但如果期货价格低于公平价格,那么股指期货加上LIBOR相对便宜。另一个例子为两个指数期货之间的套利,如果道琼斯指数比标准普尔指数贵,那么套利头寸为卖出道指期货,买进标准普尔指数期货。反之则做相反的操作。
      三、美国对程式交易的限制
      1、为什么要限制程式交易
      赞成程式交易的理由包括更有效和有更多的机会,结果就是更大的利润和更小的风险。而反对程式交易的理由是程式交易挤着交易带来的更大的风险。
      纽约股票交易所前总裁说,“每天平均有25-33%的成交量来自程式交易,但是当市场存在较严重的错误定价现象时,程式交易的成交量会超过50%,即大约为七千五百万股。”如果所有这些程序同时发出指令,同时银行供给他们足够的资金,那么市场危机就会自我实现。
      许多分析师认为,尽管计算机辅助的套利不是下跌的起因,但是它们加速了下跌。套利者利用股票期货和股票之间的短期价差获利。由于所有的套利者都处理者相同的基本信息,有利可图的价差能立刻在它们的计算机中反映出来,并且由于套利者赚取的是很小的价差,所以它们必须进行大量的交易才值得做,在很短的时间所有交易加在一起,这就强有力地改变股票的价格。尽管从长期看,如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套利稳定市场,但短期看,如一个交易日中,套利能导致很大的波动。而且,计算机快速的计算会扩大这些效应。在1986年9月11日星期四的指数86点的下跌中有20%是来自计算机辅助的套利。
      程式交易受到许多批评,最著名的一次是它被认为是1987年股灾的元凶,对市场下跌有潜在的威胁,这导致交易所做出断路器的规定。在1987年股灾后,纽约证交所制定了规则80A,当市场波动很大时限制程式交易。这个限制的目的是阻止会导致市场趋势的交易,同时鼓励那些能平衡市场的交易。
      2、限制的内容
      概括的说,交易所在50和100点的指数点限制跨市场的交易(即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的计算机化的程式交易或套利交易),主要是指数套利。纽约证交所的限制只适用于与衍生产品有关的计算机辅助的程式交易。一般所指的限制是是就是这种名为项圈的限制,当价格走向更极端的时候,交易所会暂停交易。这个限制在1999年作了修订。
      1)旧版的这些限制包括:
      程式交易项圈collar——50点,当目前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数指数比前一天收盘指数高出或低过50点时,实施交易项圈。这项限制的有效性直到当日交易时间结束或者指数回到前一天收盘指数上下25点的范围。这个限制下,程式交易卖出指令必须在指数上升时才能执行。而买进指令必须在指数下跌时才能执行。这使得程式交易变得困难,但还是可能的。如,可以用卖出自己已有股票代替卖空股票。
      程式交易让位Sidecar——道琼斯工业平均数下跌100点,程式交易停止执行至少5分钟。这就象这些交易退出主车道,让位给其他交易。5分钟后,交易所才开始清算程式交易的指令,但这些交易仅当它们不导致市场有趋势时才执行。
      程式交易断路器Circuit Breaker——道琼斯工业平均数下跌350点。暂停交易:暂停交易30分钟。如果市场下跌350点发生在下午3:30分,那么交易所结束当天的交易。
      程式交易断路器Circuit Breaker——道琼斯工业平均数下跌550点。暂停交易:暂停交易1个小时。如果市场下跌550点发生在下午3:00分,那么交易所结束当天的交易。收盘价指令被取消。
      2)新版的限制为:
      程式交易项圈,当道琼斯工业平均数较前一天的收盘指数上升或下跌190点,那么交易所暂停执行程式交易直到道琼斯回到90点内或直到交易日在下午3:00结束。在2001年这个限制共执行了26次,在2000年有35次。程式交易让位规定在1999年2月16日被取消。
      程式交易断路器,如果道琼斯工业平均数下跌10%,纽约证交所的交易暂停60分钟。如果道琼斯止跌回稳10%,则限制取消。如果道琼斯工业平均数下跌20%,纽约证交所的交易暂停2小时。如果道琼斯止跌回稳20%,则限制取消。如果道琼斯工业平均数下跌30%,纽约证交所全天的交易暂停。如果道琼斯止跌回稳30%,则限制取消。
      3)对限制的批评
      断路器对市场行为有反馈效应(feedback effect):当价格接近停板时,由于交易者赶着在停板前执行他们的交易,所以价格更可能触及停板。这使得投资者在最不恰当的时间锁定在头寸。另外,如果国内市场关闭,交易者会把资金转移到国外。而当交易能转移到无暂停交易的市场上时,施加断路器限制变得很困难。
      4、1997年10月27日的程式交易
      1997年10月27日和28日,美国证券市场暴跌,下跌的绝对量创历史记录。在27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数下跌554.26,收盘在7161.15,跌幅为7.18%。27日这一天是1988年规定跨市场的断路器以来首次实施,在下午2:36,道琼斯工业平均数下跌350点,触发股票、期权和指数期货市场同时暂停交易30分钟。交易在3:06重新开始后,价格迅速下跌到触发550点的断路器水平,时间是在3:30,当天的交易因此提前结束。据对样本股票交易的调查,最大的20个卖家中,8家是交易自营帐户的综合券商,11家为共同基金,9家为机构,9家机构中的4家为对冲基金。最大的20个买家中,10家是交易自营帐户的综合券商,2家为共同基金,6家为机构,6家机构中的5家为对冲基金,另有2个买家是上市公司自己,它们买回自己的股票。共同基金的策略相互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基金买卖一两只股票,一些基金买卖多只股票。
      用自营帐户卖出最活跃的综合券商中有一些券商使用了程式交易策略。正如下面的讨论,多数的程式卖出牵涉到非套利的自营交易策略,公司采取这种策略目的是从各种股票的短期定价不符中获利,或者是满足机构客户的买卖要求。程式卖出中的一小部分属于动态对冲策略,它保护自营的股票衍生产品的头寸。总的来说,在市场下跌关键的那一段期间程式交易的影响比较复杂。在10月27日下午程式交易在一些时期达到高峰,如从2:30到2:36,程式卖出占总成交量的27%,占标准普尔500成分股成交量的40%。这相当于1989年10月13日市场下跌期间程式卖出的高峰水平。总的来说,程式卖出对10月27日的下跌只有适度的影响。
      指数套利 交易所委派的调查小组对程式交易数据的整理表明,指数套利在10月27日的卖出程式中只占小部分。例如,从1:50到2:36,指数套利在全部的程式交易中只占8%。同期另32%的程式交易涉及下面讨论的数量交易策略,这种策略有期货交易套利的成分。其余的程式卖出为非套利型。从3:06到3:30,,非套利型程式交易占全部程式卖出的55%以上。而在过去的市场下跌中,指数套利在程式卖出的比重要大得多。如1989年10月13日,指数套利在全部程式卖出中所占的比重约为67%。10月27日指数套利比重较小与程式交易结构的长期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全部程式交易在纽约证交所总成交量中所占的比重在上升,但指数套利在程式交易中的比例下降。指数套利比例下降的原因与纽约证交所规则80A(c)实施的限制有关,也有其他因素,如下面将讨论的非套利程式交易策略的上升。
      数量程式交易策略 在10月27日下午,使用数量程式交易策略的公司净卖出股票,但是他们相对严格地遵守模型,市场下跌幅度和断路器门槛的临近都没有使他们增大卖出程式的规模或频率。换句话说,交易因断路器而暂停的可能性并未作为他们的数量模型的一个因素。
      风险或蒙住眼睛的出价程式 一些活跃的程式交易公司也表明他们在27日卖出股票组合是风险或蒙住眼睛出价程式的一部分。尽管在27日下午用这种策略的公司净卖出大量的样本股票,但是公司坚持这种策略是设计成市场中性的,因为他们卖出一个组合通常由买进另一个组合来抵消。使用这种程式交易的公司也指出在27日下午他们净卖出股票,但是市场下跌或断路器门槛的临近并没有使他们增大卖出程式的规模或频率。
      动态对冲 对程式交易数据的整理表明,尽管一些公司的确卖出股票组合来对冲在指数衍生工具的头寸(股指期货和交易所交易或场外交易的指数期权),但是这类交易相对较少。这与1989年10月13日市场下跌期间的程式卖出有很大的不同,那时当价格在最低点时到达交易所的动态对冲卖出程式规模有两百五十万股。调查小组不知道10月27日的动态对冲中有多少涉及卖出指数期货。但一家程式交易公司表示它在2:30后从用股票组合来对冲转到用指数期货来对冲。因为期货更为经济。另外,一些在当天净卖出标准普尔500期货的大交易商是那些交易场外和交易所交易的指数衍生工具的公司。他们卖出期货的大部分是用来对冲指数产品的风险暴露的。
      指数期货 在10月27日的交易时段中有些时候,股指期货相对股票价格有很大的贴水。然而,在发生第一次断路后3:06重新交易前,期货对市场下跌的影响并不大。在3:06,期货价格的迅速下跌有很强的公告板影响,向市场交易者发出信号,价格将很快跌到第二次断路器的水平。但正如前面讨论,从历史来看,程式交易把期货市场的卖出压力传到股票市场通常并不大。但是,市场在3:30提前收盘前股票价格的确跟随期货价格下跌,且跌得更低。通过访问从事动态对冲的公司,调查小组发现在3:06后期货市场至少部分的卖压可能是从卖股票转到卖期货的,目的是在第二次断路器关闭市场前以经济且及时的方式调整对冲。
      五、套利型程式交易咨询公司programtrading和非套利型程式交易公司BNP/CooperNeff:
      1.programtrading
      programtrading是一家套利型程式交易咨询公司。从1982年4月21日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开始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的时候,该公司就记录下带来买进程式或卖出程式的每次升水额变动,同时记录下道琼斯工业平均数,平均数的30只成分股,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以及标准普尔500只成分股相应的上或下运动,目的是看买进或卖出程式是否真正推动道指25点或更多的点,以及推动哪些平均数成分股最多。如果道指没有变动,他们就忽略这时的升水额变动。他们指出,有些人在程式不存在或程式交易对道指或其他市场完全没有影响时,却指责道指变动的原因是程式交易。
      前面已经介绍过,升水额或价差指的是交易最活跃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spoos)减去标准普尔股票指数现货的差值。这个差值的范围通常在17到1之间,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慢慢缩小,而程式交易就是以这个差值为基础的。当升水额上升到一个特定的执行水平时,触发买进程式。大机构在这时在纽约证交所买进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同时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卖出相同数量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当升水额下降到一个特定的执行水平时,触发卖出程式。因为这些交易是利用升水额回到正常或者说公平价值前获得的,所以这些交易几乎没有风险,这类程式交易被称为指数套利并且很普遍。但在每天的程式交易中只占不到10%。
      通过积累过去程式买进或卖出推动道琼斯工业平均数和标准普尔600股票指数的准确条件,programtrading公司就能预测明天程式买进或卖出最可能发生的条件。而且,由于他们知道过去买进或卖出程式中哪些成分股移动得最多,他们就能准确预测明天哪些成分股移动得最多。当然他们不能保证过去的情况在未来某个推测的时间再次发生。许多交易日有5次或6次道指或标准普尔500应发生移动,他们的时间预测的标准差仅约为6分钟。
      他们给出预测的次数,通常一天有5到6次,有时候没有推动道指或标准普尔500。通常在这些时候价差上升到当天的最高或下降到当天的最低,但没有继续下去,因此没有触发任何程式,这时他们的预测是错的。但是通过预测,客户能限制亏损的头寸。例如,他们预期程式卖出发生在10:35左右,并且准备在那时买进股票,卖出买权,价差缩小,但没有触发任何程式,交易者也没有任何损失。
      在他们的报告中,客户将提前知道程式交易推动市场向哪个方向运动,以及它最有可能发生的时间,然后就可以在接近这些时间的时候建立标准普尔的头寸。例如,如果他们的计算机预测升水额在10:35分最低,在1:55分最高,那么客户可计划在这一天交易指数。
      在开市之前,他们已经知道当天程式买进或程式卖出的升水额的准确水平,这是他们提供的公共信息。但是要想提前知道在什么时间将触发这些水平需要较复杂的计算,因此需要收费。
      2BNP/CooperNeff
      BNP/Cooper Neff是巴黎国民银行属下的一家顾问公司,由于Andrew Sterge的努力,它逐渐成为世界最活跃的程式交易商之一。
      Andrew Sterge的法宝是他用6年时间调试的程式交易模型,他负责Cooper Neff的自营交易,管理着BNP的套利部门交给他的数以百亿的资金,他甚至不知道如何阅读资产负债表,但是每天却买卖着百万计的股票。他认为能打败市场的唯一方式是寻找市场无效的机会,交易大量的股票。
      他说,识别价值低估和高估的股票还远远不够。因为高估的股票往往同时具有很高的波动性,所以不能仅仅停留在买进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这个层次,还要分析数学方面的其他性质,如波动性和流动性。把市场内在的运作方式和股票之间历史和理论上的关系编程计算机语言,由计算机决定该买进和卖出的股票。

      作者:蔡伟雄 蔡伟宏
      2002.02.15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像海参一样愚蠢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纵横谈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IT产业的列车被一前一后两个火车头驱动: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在后面推进,计算科学和技术的进展在前面牵引。我们在关心IT产品、IT市场和IT应用的同时,也希望参观一下IT技术的幕后——众多从事计算科学和技术基础研究的机构。在那里,我们可以和研究者交谈,跟上他们的思想节拍,寻找藏在深山中的绚丽景观。

      在这个新奇之旅的第一站,我们要接触到一些人工智能及智能计算方面的专家,包括三位图灵奖的获得者。他们都是通过微软公司的学术活动与我们见面的,大部分属于该公司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数家研究院。他们与别的人工智能及智能计算研究者一道,向世界展示了这个领域的新境界。

       


      喂,你是人吗?

      徐迎庆研究员想到一个可以哄妈妈开心的办法。老人退休在家,喜欢和儿子聊天,但儿子很忙,忙得恨不得用一截圆木代替枕头。如果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聊天就好了。徐迎庆的办法是,两边都开着摄像头说话,首先和妈妈说几分钟,儿子这边的计算机用这几分钟时间生成了儿子的形象,并且了解了谈话的大致内容。几分钟后,按一个键,计算机虚拟的儿子开始工作,传过去的图像和摄像头拍到的几乎一模一样,还会点头挥手微笑眨眼。谈的话题与妈妈紧密配合,妈妈说阳台上的花花草草,“儿子”就说自己只会养仙人掌;妈妈说锻炼身体,“儿子”就推荐一套老年早操;一个小时后,妈妈心情舒畅,“儿子”用“过不多久就到冬至了,您要多穿点儿,小心感冒”结束了这次聊天。在替身与妈妈聊天这段时间,徐迎庆可以继续研究毛衣上那些细小的纤毛在计算机屏幕上怎么渲染才逼真的问题,他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形象计算组的研究员。

      将来,我们真会弄不清电话甚至可视电话的另一端是不是“人”吗?

      这是一个让人们探讨了半个世纪的话题。1950年,计算机理论的奠基人阿伦·图灵在哲学性杂志《精神》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计算机和智力》的著名文章。这篇文章提出一个检验计算机是否在“思维”的方法,后来被称为“图灵测试”或者“图灵检验”。检验者是一个人,他(她)用非人格的方式(比如通过网络聊天)分别与一个真实的人和一台计算机问答,检验者仅仅通过两者回答的信息来评判谁到底是人。被检验者中的人要说服检验者他(她)才是真的人;而计算机也被编好程序,程序的目的是让检验者误认为这台计算机才是人。如果检验者通过一段过程比如几个小时的问答,还无法区分到底谁是人,那么被检验的计算机就通过了测试,被认为能够“思维”。

      图灵预言2000年到来之前就会有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看来他过分乐观了,至少现在我们还没有见到一台宣称可以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人们可能会认为,计算机在很多场合表现了它们的“智慧”。一个游戏玩家说:“我真的不知道那个分割包围我的坦克部队、同时派伞兵偷袭我后方基地的混蛋是人还是计算机。”没错,有时候计算机显得相当聪明,但通过图灵测试比按规则竞赛取得胜利要难得多。和计算机对答的时候,你可以用一些骗招。比如像史蒂芬·霍金那样造一个没有语法错误但毫无意义的句子——站在篱笆下,听起来像一只萝卜——夹在大段正常的话中让计算机去判断,它非疯了不可,如果它真有思维的话。

      “大青虫”

      图灵的预言没有实现,计算机虽然被叫做电脑,它们的表现仍和大脑相去甚远。几十年来计算机的速度变快、容量增大、种类变多、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技术是否像一条青虫,不断长大,但是一直没有羽化成蝶?

      “哈哈,这真是个有趣的比喻,”图灵奖得主托尼·霍尔今年10月在北京对记者说,“你可以这么说,计算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硬件更强,软件更有用,就像青虫在长大。”他不愿意对“青虫变成蝴蝶”的时刻做预测,因为“巨大的变化无法预料”。

      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认为没有这么简单。“这可不只是一条青虫的长大,”他说,“你去翻翻你们十年前的报纸,你会发现这十年其实发生了质变。”

      雷斯特举出两个例子证明现在和十年前根本不同。他的女儿在美国西雅图,经常通过Internet和她远在别的国家的朋友聊天、互发照片。另一个例子是,现在12岁的孩子可以使用PC制作出和好莱坞水平相若的电影片段。这些在十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雷斯特说,计算机确实还不能像人脑一样思考,但它们已经改变了世界。

      单纯的CPU速度提高或硬盘变大都不是计算技术发生质变的理由。雷斯特认为“青虫”出现了全方位的剧变。硬件、软件、网络环境共同进步,多种创造性的应用相继出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角色都和十年前全然不同了。

      智能和算法

      能够使用工具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人们对于体力上胜过他们的机器司空见惯,搬重物的有起重机,跑得快得有汽车,这些都没有什么好奇怪的。然而当IBM的计算机打败国际象棋大师的时候,有人坐不住了:计算机如此聪明,它们能力的成长会失去控制,最终危害人类吗?

      图灵奖获得者吉姆·格雷在这一点上比较悲观,他一年前对记者说,将来计算机可能不喜欢人类,它们可以自我完善,不再需要我们,甚至想消灭我们。

      迅速提高计算机的能力,人类在养虎为患吗?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不相信计算机的智慧能超过人类。他说,要么让计算机模拟人的智力,要么让计算机不断学习,逐渐接近人的智力,除此之外,人工智能(AI)没有第三条路走。但这两种方式都决定了计算机智力的极限就是人的智力,不会更高了。

      里克·雷斯特说:“人要计算机做什么,它们就做什么。”胜过人类棋手的计算机,无非是按照程序设计者事先规定的算法行事。

      所谓算法,就是求解问题的步骤。比如求两个数相除的余数,首先要判断这两个数哪一个大;然后用大数减去小数;如果得到的结果仍大于小数,就用结果再减一次小数;重复判断当前的结果和小数的大小关系,只要大于小数,就继续做减法,直到结果小于小数;最后的结果就是余数。同样地,两个数相乘也可以分解成多次这样的简单运算。由于计算机每秒可以执行很多次简单运算,它们在求解两个6位数相乘这样的问题上,可以轻而易举地超过人,做得比人快得多。

      根据局面求解下一步棋怎么走最终取胜的概率最大又比两个数相乘难得多,胜过国际象棋大师的计算机需要很快的CPU、很大的数据库容量和精巧的算法。但分开来看,算法的每一步仍是些简单的运算,计算机的智能也完全构筑在这些简单运算的机械堆积上。

      聪明的编译器

      程序是让计算机执行算法的工具。程序编译器的发展能否让计算机变得言听计从、唯唯诺诺?托尼·霍尔是编译方面的专家,他说,现在还看不到用人的自然语言代替程序语言让计算机执行复杂算法的那一天。

      编译器存在的理由其实是计算机“听不懂人话”。人使用程序语言下达指令,编译器将这些指令(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以便符合计算机的逻辑。如果有人读写只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大段“文章”毫不费力,知道它是让计算机如何读写寄存器、如何累加、如何判断、如何循环,那么他用不着编译器了,直接写几页纸的01码让计算机去执行就可以。

      这样的人不存在,所以程序员用一些规范的编程语言写出程序,通过编译器编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可以按部就班去做。使用编程语言已经是迁就计算机的体现了,虽然可以被读懂,但“if i现在的编译器针对一处程序错误,比如循环嵌套不妥帖,会报出六七条错误信息。而人们说话是很随意的,有时候说些和主题无关的话,有时候颠倒语序,如同古文中的“衍文”和“错简”。如果让编译器直接处理自然语言,它报出的错误信息可能比程序本身还长。托尼·霍尔说,那不是努力的方向。如果说编译技术将有里程碑式的进步,这样的进步可能发生在统一的方法学上。“编程领域很多研究人员各自为战,他们的力量被分散了。如果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把他们的工作结合起来,编译器就会很快变得聪明——所谓聪明也就是减少程序员排错的时间,让他们集中精力在通过程序实现需求上。”

      统一理论在物理学中可以找到一个类比:融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量子引力论。但物理学主要研究连续的世界,计算科学研究离散的世界,与连续世界的理论相比,离散理论落后很多。

      “你能指望计算机怎么样呢,它们蠢得像海参,”托尼·霍尔说。

      计算机的意识

      海参虽然低等,也已经是动物了。计算机现在像海参,但它们能否逐步进化到高等动物的水平?里克·雷斯特说计算机是不会自己进化的,一切都要人来推动。

      吉姆·格雷的观点正好相反,他同意,能否进化,生物体并不比计算机具有构成上优先权。这就是说,由水、蛋白质、脂肪等等构成的生物体可以进化,由导线、硅片构成的计算机也可以进化。分开来看,水、蛋白质和脂肪都没意识,合成人体之后就有了意识,那么没有意识的导线和硅片怎么就不能合成有意识的计算机呢?

      草履虫看起来没有意识,海参也可能没有意识。生物体越来越复杂之后,意识开始出现,猫、狗已经可以表达好恶了。计算机现在没有意识,是因为还不够复杂,当它们足够复杂的时候,意识就会自然出现。对于这样的观点,雷斯特说“不”,格雷说“是”。格雷看起来同情强人工智能(强AI)论者,强AI论者说意识和精神都是一些精巧的算法。

      那么,复杂到什么程度,生物体和计算机就可以具有意识呢?我们不知道意识是从哺乳动物还是昆虫还是别的什么进化阶段进入生物体的,暂且绕过这个问题。我们确切地知道,人类具有意识,那么复杂如人类大脑的计算机也应该具有意识吧?

      将大脑看做一台计算机,强AI论者认为,当大脑运转的时候,它也在执行一系列算法,分辨迎面走来的人是不是熟人的过程就是模式识别的过程。如果有一天,造出了可以模拟大脑算法的计算机,我们能否宣称它就具有意识?

      哲学家约翰·西尔勒否认可以模拟大脑算法的计算机具有意识,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给出了一个著名的理想实验“西尔勒的中文屋子”来支持他的论点。实验的要旨是这样的:一个用中文讲的笑话,中国人听了会哈哈大笑,如果用一台可以执行复杂算法的计算机根据这个笑话的词句进行一系列运算,得出的结果很正确,也是“哈哈大笑”,于是计算机用它自己的方式笑了几声,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台计算机“理解”了这个笑话呢?不是的。用一大群不懂中文的美国人取代计算机,他们拿着铅笔和纸重复计算机所做的一切,因为算法很复杂,可能要全国不懂中文的美国人算上一年才得到了结果“哈哈大笑”,他们派一个代表出来笑了几声。虽然反应很慢,但他们和一个中国人做得一样好,我们却无法认定这群美国人理解这个中文笑话。如果说,单个美国人不理解这个笑话,但他们的集合体确实理解了这个笑话,那就太牵强了。

      对西尔勒观点的争论20年来一直没有平息过。意识和精神,这些概念仍然模糊不清,如同电子云。

      AI的“音障”

      人不了解自己的大脑,可能这就是问题的症结。

      托尼·霍尔说:“大脑思维和计算机算法,乍一想这两者有相似性,但我们对大脑了解得非常少,基本结构都远远没有弄清楚。机器是不可能取代大脑的。”他说,比如编程,人的灵感机器没有,机器只能用来排错,“机器只是助手”。

      里克·雷斯特认为,大脑太复杂了,没有人知道它怎么活动,谈不上模拟大脑的算法。他似乎不愿意在“假设有可以模拟大脑算法的机器,这样的机器有智能和意识吗”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他大声说:“再说一次,没人知道我们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模拟大脑不是我们能做的,所谓智能计算也就是让机器为我们工作更得力,检索得更快。”

      张亚勤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两位副院长张宏江、沈向洋在合写的文章中说,一些科学家提出,“人类思维的规则几乎是不可能被完全破译的,所以机器所能够接受的永远都只是残缺不全的‘人的智能’,再强大的机器也不可能再现人类思维的复杂机制。”

      计算技术发展到今天,对大脑结构和思维本质的无知成了人工智能的“音障”,它们的阻力像激波一样难以突破。我们对大脑如何工作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理论基础。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让机器看起来知道一些东西。

      务实的妥协

      人工智能和智能计算完全是两个概念。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说,计算和通信两个领域的融合开创了智能计算的新天地,现在计算机已经可以更聪明地帮助人们获得和处理信息,这已经和人工智能的概念大相径庭了。

      托尼·霍尔说:“我们的研究者正在把计算机‘变得更智能’,而不是‘变得智能’。我说过,现在的计算机像海参一样愚蠢。AI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进展,比如语音分析、机器人动作、下棋,但更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让机器在三维空间中用两条腿走路。”里克·雷斯特说:“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开发技术用于计算机,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比起让计算机会思考,很多领域的研究更实用,在计算科学的进程上也具有各自的地位。雷斯特列举了他关注的40多个研究方向中的几个:操作系统的鲁棒性、软件的自修复能力、保密和加密、无线通信、自然语言的翻译、用自然语言做检索。诸如此类的研究成果得到应用正是“青虫不仅在长大”的论据。智能计算的研究让IT遍及天下,催生了细分行业,引导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只要计算机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还管它是不是像海参一样愚蠢呢?

      吉姆·格雷虽然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支持者,但他也正走在“开发有用的计算技术”之路上。现在,他率领的小组正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合作,做数据采集方面的研究。他们使用具有17TB容量的服务器,在其中存储大量恒星的信息,开发查询和分析管理这些信息的方法,建设“虚拟天文台”,帮助天体物理学家揭示宇宙的奥秘。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主力机构针对散户们顽固不割肉的十大计策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第一计:稀释含金量:多发新股,降低市场的市盈率重心、股价重心,逼迫套牢股进一步下跌;
        
          第二计:釜底抽薪:将非流通股在场外交易,以净资产价格给其他法人,甚至给外国人,告诉散户们:没有补偿机会了,你们唯一的出路就是缴械投降,深套之后割肉; 
          第三计:震慑与敬畏:利用各种政策(抽紧银根、查上市公司、查券商、查银行……)打压大盘,使散户们看不到“底”在哪里,同时散布各种消息(其中多数为假消息),打压大盘,直至散户们精神崩溃之后割肉;
           
          第四计:声东击西:控制一批指标股并拉高指标股价格,造成虚假的1400—1600点,在此掩护下悄悄把套牢股打压到1000点的实际价格,并且继续努力再打压;    
        
          第五计:疲劳战:充分利用控制在手中的指标股操纵大盘指数,造成剧烈震荡,令散户们心惊肉跳,吃不下,睡不着,打垮散户的意志;
          
          第六计:激将法:利用富通昭和之类的事件,激怒散户,一些人在恼羞成怒或什么热情热血之下,交出深套的股票;     
        
          第七计:疑兵计:对于股市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尽可能拖着不明朗化,对重大事件尽可能不表态或晚表态,使散户们云山雾罩,又聋又哑又瞎,自信心日益不足,失去继续顽抗的意志;
         
          第八计:拖刀计:当偶尔出台一点利好消息后,先假装反弹,再突然一刀砍向胆敢接货的散户,杀一儆佰,只要如此多做几次,不但观望者不敢再建仓,深套者也在一次次拖刀计杀戳下心胆俱裂,直至交枪投降;对个股而言,当庄股中的庄家出货完毕后,回手抡起大板斧狠狠往下打,不但这只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再做一波,而且本股票的暴跌能够使持有其他股票的散户“物伤其类”,恐惧不已。
           
          第九计:调虎离山:一方面强力打击股市,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债、基金等“稳健”型品种,诱使散户们放下股票走人;
           
          第十计: 各个击破:任何一只深套股,必须当其中的散户基本上出逃之后才拉升,虽然拉升后他们也还是亏损不小,但必须让他们在底部、在亏损最大的价位割肉,否则绝不拉升。坚决按这样的原则办,成熟一个解决一个,不再搞什么齐涨齐跌,免得部分散户搭车坐轿,便宜了他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佩服, 佩服, 还以为自己学的几个valuation model 已够"尖深", 你走的更远. 总之, 条条道路通罗马, 但找到适合自己的invesment style 并坚持之最重要.
      • 客气. 我书是看了不少, 也不缺乏实战. 现在以提高成功率, 完善系统为主.许多文章我是以过滤为主. 你说的太好了. 适合自己的, 才是最好的. 多交流.
    • 西蒙斯:从数学教授到年收入高达15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经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谁是2005年收入最高的"打工者"?是华尔街薪酬最高的金融家?高盛前行政总裁鲍尔森(Henry M. Paulson Jr.)去年的薪金收入是3830万美元,加上股票期权共不到1亿美元。还是世界500强的行政总裁?去年《福布斯》排行榜中最赚钱的行政总裁是第一资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的掌门人费尔班克(Richard Fairbank),一年进帐2.5亿美元。
        
        答案是以上皆非。根据投资杂志《机构投资者的阿尔法》(Institutional Investor is Alpha)报道,2005年年度收入最高的是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的主席西蒙斯(James H. Simons),年收入高达15亿美元,闻名全球的投机大鳄索罗斯(George Soros)则只排第三,年收入达8.4亿美元。
        
        或许你对西蒙斯这个名字很陌生;即使是在华尔街专业从事投资基金的人,也很少听说过西蒙斯和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虽然行事低调且不为外人所知,但无论是从毛回报率还是净回报率计算,西蒙斯都是这个地球上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
        
        现年68岁的西蒙斯曾经是大学数学教授,与华裔数学家陈省身一同创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几何定律,后于1982年创立文艺复兴科技公司,1988年3月成立公司的旗舰产品--大奖章基金(Medallion Fund),2001年曾到清华大学做过学术报告,并捐款设立了陈-西蒙斯楼 (Chern-Simons Hall ) 专家公寓。
        
        经历了1998年俄罗斯债券危机和2001年高科技股泡沫危机,许多曾经闻名遐迩的对冲基金经理都走向衰落。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关闭了老虎基金,梅利韦瑟的(John Meriwether)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几乎破产,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大幅缩水。与之相比,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的平均年净回报率则高达34%。从1988成立到 1999年12月, 大奖章基金总共获得了2,478.6 %的净回报率,是同时期中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有1,710.1 %的回报;而同期的标准普尔指数仅是9.6%。不过,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所收取的费用,更高得令人咋舌。一般对冲基金的管理费及利润分成的比率分别为2%和20%。但文艺复兴所收取的费用分别为5%和44%,几乎与客户对分利润,怪不得西蒙斯的年薪能高达15亿美元。
        
        《美国海外投资基金目录》(U.S. Offshore Funds Directory)的作者本海姆(Antoine Bernheim)指出,西蒙斯创造的回报率比布鲁斯·科夫勒(Bruce Kovner)、乔治·索罗斯、保罗·都铎·琼斯(Paul Tudor Jones)、路易斯·培根(Louis Bacon)、马克·金顿(Mark Kingdon)等传奇投资大师都要高出10个百分点,在对冲基金业内几乎无出其右。作为一个交易者,西蒙斯正在超越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价格波动是随机的,交易者不可能持续从市场中获利。
        
        西蒙斯生于波士顿郊区牛顿镇,是一个制鞋厂老板的儿子,3岁就立志成为数学家。从牛顿高中毕业后,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从师于著名的数学家安布罗斯(Warren.Ambrose)和辛格(I.M.Singer)。1958年,他获得了学士学位,仅仅三年后,他就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一年后他成为哈佛大学的数学系教授。西蒙斯很早就与投资结下缘份,在1961年,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投资于哥伦比亚地砖和管线公司;在伯克利,他尝试做股票交易,但是交易结果并不太好。
        
        1964年,他离开了大学校园,进入美国国防部下属的一个非盈利组织--国防逻辑分析协会,并进行代码破解工作。没过多久,《时代周刊》上关于越南战争的残酷报道让他意识到他的工作实际上正在帮助美军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反战的他于是向《新闻周刊》写信说应该结束战争。当他把他的反战想法告诉老板,很自然的被解雇了。
        
        他又回到了学术界,成为纽约州立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数学系主任,在那里做了8年的纯数学研究。1974年,他与陈省身联合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典型群和几何不变式》,创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理论,该几何理论对理论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广泛应用于从超引力到黑洞。1976年,西蒙斯获得了每5年一次的全美数学科学维布伦(Veblen)奖金,这是数学世界里的最高荣耀。
        
        在理论研究之余,他开始醉心于股票和期货交易。1978年,他离开石溪大学创立私人投资基金Limroy,该基金投资领域广泛,涉及从风险投资到外汇交易;最初主要采用基本面分析方法,例如通过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向来判断市场价格走势。
        
        十年后,西蒙斯决定成立一个纯粹交易的对冲基金。他关闭了Limroy,并在1988年3月成立了大奖章基金,最初主要涉及期货交易。1988年该基金盈利8.8%,1989年则开始亏损,西蒙斯不得不在1989年6月份停止交易。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西蒙斯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勒费尔(Henry Larufer)重新开发了交易策略,并从基本面分析转向数量分析。
        
        大奖章基金主要通过研究市场历史数据来发现统计相关性,以预测期货、货币、股票市场的短期运动,并通过数千次快速的日内短线交易来捕捉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交易量之大甚至有时能占到整个 NASDAQ 交易量的10%。当交易开始,交易模型决定买卖品种和时机, 20名交易员则遵守指令在短时间内大量的交易各种美国和海外的期货,包括商品期货、金融期货、股票和债券。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市场处在极端波动的时候,交易会切换到手工状态。
        
        经过几年眩目的增长,大奖章基金在1993年达到2.7亿美元,并开始停止接受新资金。1994年,文艺复兴科技公司从12个雇员增加到36个,并交易40种的金融产品。现在,公司有150个雇员,交易60种金融产品,基金规模则有50亿美元。在150名雇员中有三分之一是拥有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的顶尖科学家, 涵盖数学、理论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和统计学等领域。所有雇员中只有两位是华尔街老手,而且该公司既不从商学院中雇用职员. 也不从华尔街雇用职员,这在美国投资公司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别把随机当必然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Feb 21st, 2008 by Mr. Saturday



      Posted by Mr. Saturday

      前言

      MMDays 成立至今也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回头审视自己曾经写过的文章,如果要我从当中选一篇自己最喜爱的出来,我想「别把随机当必然」这篇文章毫无疑问会是我的第一名。当时写完其实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我总是一直在找机会想要来个续集,或是把文章再写得更完整一点,不过懒散加上拖延,不知不觉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今天我终于找到一些时间整理自己过往的文章,所以在下面我把一些新的想法和例子又加入了原本的文章里面,其实这不应该算是续集,应该说是更新版吧!

      瀑布中的一滴水滴,你知道它最终会流过河川、匯入大海,但是此时此刻,你却难以精确地预测这个水滴下一秒钟会是在河流或是瀑布中的什么位置。 这个观察告诉了我们,我们可以看得见长期的趋势,但是微观的下一秒钟,我们却怎么样也难以窥见其变化,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水的流量、地形的细微变 化、气候、温度等等都让我们对于一个水滴走向的预测无法精准。当因素太多太多,以至于我们无法掌握时,水滴在某一个瞬间的走向对我们来说就是随机的。我们只知道:不管这个水滴现在怎么走,最终它会进入大海。这就是我这边想要浅谈的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而且深深影响我们的生活,很多不同科学领域的尖端研究,现在都是在对付随机现象。研究物理的人研究到量子的层次,会发现这 个稳固的世界居然是由一些随机乱跑的粒子所堆砌而成。研究电脑科学的人,会发现随机方法竟然可以用来设计出简洁易懂的演算法,研究数学的人,会发现机率模 型竟然可以相当程度上帮助我们做出生活中的决策。那么随机现象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启示又什么呢?以下我先举出一个电脑科学界的例子来阐述。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这一个有关人工智慧的学门是电脑科学界最近相当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是结合演算法和统计资料,撷取出这些资料之内 所隐含的一些资讯,然后用这些撷取出来的资讯让电脑去对一些事情做预测,以此模拟出类似学习的行为。Machine Learning 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曾经一度委靡不振的人工智慧研究又开创了许多新的契机。市面上的各种搜寻引擎就有应用相当多机器学习的技巧 在里面,让这些搜寻引擎好像真的有智慧,去猜测你要搜寻甚么东西,然后回传精准的搜寻结果给你。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每个刚刚学习机器 学习的人都会接触到的:这个现象叫做 Overfitting。要讲解这个现象之前,我们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介绍机器学习。

      如果你要教电脑去找出一个公式,用来计算出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那么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集很多人身高与体重的资料(data),然后跑一个线性迴归分析 (Linear Regression),在身高与体重的平面上找出一条直线去 match 这些 data,这条直线电脑就拿来当作是计算身高体重的公式:你给了电脑身高,电脑就算出体重给你,反之亦然。这是机器学习最简单的一个例子。电脑所做的事情不过就是从资料看出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大略关系。之所以说是大略关系,是因为我 们让电脑假设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完全是线性的,所以我们找了一条直线去当作身高和体重的 model:身高越高,体重就越高。但是大家都知道身高和体重不可能 刚好是线性的关系,有些人很高但是体重却很轻,有些人很矮但是体重却很重。所以当我们用一条直线来解释这些资料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会有一些误差存在。但是我们知道,以统计上来讲,这个趋势是对的,身高越高的人通常体重会比较重,所以当我们知道了某个人的身高,然后用这条直线去预测那个人的体重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预测出来的结果不会差太远。

      现在有人觉得直线不是一种预测身高体重很好的 model,所以想要用比较复杂的曲线来 fit 这些 data,结果他找出了一条完美的曲线来解释这些 data,这条曲线毫无误差,可以在平面上完全穿过所有资料点。但是这个曲线会出现一个大问题:这条曲线完全没有办法拿来预测一个人的体重:你有一个人的 身高,然后拿这条曲线去预测这个人的体重,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时候算出的体重都是相当离谱。而且这条曲线看起来会弯弯曲曲,完全没有办法看出身高与体重大致 上是呈现线性的关系。这种现象就称为Overfitting,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我们对于资料做了过多的解释。Overfitting 这个现象,在统计学习理论上已经可以用数学来量化,在这边我们就略过不谈。Overfitting 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对你的资料和你看到的现象做过多的解释。

      研究哲学的人都知道 Occam’s Razor 这个原则:当你对一个现象有许多种解释时,记得选择最简单的那一个。 这个指导原则在机器学习领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很多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会建构相当复杂的模型来诠释他们的资料,试着去预测以后很多事物的走向。举例来 说 LTCM 想要做的就是这种事情,两个诺贝尔奖得主搞出了一套模型,可以保证长期下来,他们的投资绝对稳赚不赔,这群经济学家以为自己掌握了世界每一秒的 趋势,世界的金钱已经操弄在他们的经济模型之中,结果最后他们突然倒掉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料到苏联解体后对于国债的意外处理方式。就这么一个他们没有料到的因素(其实当时谁又料得到呢?),就让他们的模型整个崩溃了。同样地,搞出越复杂的模型,你就会发现常常这个模型对于解释新的现象时是不管用的。

      反应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炒股票的人和那些老师,整天都在跟你讲明天股票是会涨还是会跌,他们在做的事情,就是在跟你讲瀑布中的水滴下一秒钟会流到什 么地方。你觉得他们猜得准吗?你还会相信他们吗?一群自称是趋势专家的人在电视上讲得口沫横飞,说出千万个理由分析给你听,要你去买什么什么股票。在我看来,他们只是用极有限的知识在跟随机现象对抗。像预测趋势这种连那些科学家和统计学家都还做不好的事情,你觉得这些老师做得好吗?一家公司的股价图对于人类现在有限的认知而言,完全就是随机的,你不可能准确预测下一秒钟准确的走向。股市甚至于连长期的趋势都难以预测,还记得我们的水滴例子吗?如果你连长期的趋势都看不清楚,想要微观地分析更是难上加难。即使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随机的事情,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以人类现在有限的知识和电脑的运算能力来说,也还是无法完全掌握的。

      同样的,在股票市场上你会常常看到一些靠股市成为百万或是千万富翁的人出书大谈自己的投资经,说明自己如何致富,讲得真是天花乱坠。我现在举一个简单的运算给大家看:假设以你现在的资本,在股市连续赌一支股票十次涨跌,十次都成功,你就可以成为百万富翁,这样的机率是多少?既然你每次都是闭上眼睛瞎猜,所以每次的成功率都是一半,连续十次成功就大约是千分之一。看起来连续十次成功真的很难,不过换个角度想,如果台湾有两百万人同时做这样的事情呢?你会发现平均来说,会有两千人在这十次赌博之中成为百万富翁,如果这两千人之中有一些人跑来出书或是上节目大谈自己的投资经验呢?没错,他们就变成老师了。 随机现象让这些人成为百万富翁,然后这些人以及周遭的人开始用过度解释和吹捧的方式来大谈他们赚钱的成功,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被随机现象给唬了。连这些老师自己都相信自己真有一套本领能在股市唿风唤雨。就像是现在发达的无名小站一样,被过度解释成台湾资讯界传奇,甚至连交大的校刊都特地写了一篇矫情的专文来吹捧无名小站。而我对于无名小站今天的发展只有简单的解释:运气加上不惜牺牲道德品行的经营方式。

      曾经有一些学者找来一群猩猩做实验,这些学者把华尔街日报的股票版钉在墙上,让这些猩猩对那些股票名称射飞镖,当作是猩猩建议他们买的股票。结果矇着眼睛的猩猩,朝报纸股票版掷飞镖所射中的股票,并不比投资专家们的选股逊色。看到这个实验结果,你作何感想呢?

      社会学在近年来,似乎也与随机现象扯上了一些关系。我们都必须承认,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难以预测的随机个体,我们无法看着一个人,说出他下一分钟会做出些什么。但是一群人下一分钟会做出些什么,或是之后会做出些什么,居然是有模式可循的!Thomas Schelling 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教授,是 2005 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他曾经针对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关系做出研究,得出的结果令他非常惊讶。一般人直觉地会认为种族隔离的现象,肯定是由种族歧视所造成的,所以白人才会跟白人住在一起,黑人才会跟黑人住在一起。

      但是 Thomas 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电脑模拟了一个棋盘,上面随机摆满了黑子以及白子,就是分别代表黑人以及白人,一开始大家是随便住,黑人与白人混杂,但是 Thomas 加入了一个条件之后,情况完全改观。他假设每一个人都不希望成为附近的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当一个白子发现周遭大部分都是黑子的时候,他就会搬家,直到附近大部分都是白子,黑子也是遵循一样的规则。然后 Thomas 就让这些黑子白子自己去演化、搬家,结果最后当大家都停止搬家之后,就形成了白子和黑子群聚的现象。

      这显然跟种族歧视没什么关系,只是人们单纯地对于邻居的小小喜好,但没想到就造成这样一个种族隔离的结果。这就是 Thomas 提出的 Dynamic Models of Segregation。社会学上的现象,也因此与物理现象有着令人惊讶的巧合,虽然我们把人们看成一个一个随机的粒子,但是这些粒子群聚在一起时,却展现出有迹可寻的模式。

      讲了以上这么多例子,并不是要告诉大家这个世界是随机的,所以我们做出再多努力也是枉然。人类真正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对这些不确定性所做出的努力, 能够让人类的智识更推进一步,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谈随机现象只是要提醒大家,很多我们想尽办法解释的现象,其实往往都是随机的结果,这是这个世界运 作的机率,确确实实存在,支撑着量子力学,也支撑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应该做的,是去看整体的趋势,而不是对于一个短期的现象,钻牛角尖地想尽办法去解 剖它。解剖的结果就会让你像量子物理学家一样,困惑地发现井然有序的世界,竟然是由一些到处乱跑的粒子组成。长期的趋势是可以透过努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达 到预测的效果,短期趋势是谁也说不准。

      我一直有种感觉:微观的随机似乎是造物者阻止我们探究真理的一种方式,但巨观的秩序井然却又是造物者透露给我们的讯息,让我们在这条路上不至于像是在迷雾中前进。随机现象本身是一个相当深奥的议题,谈到最后往往都会沦为「上帝究竟丢不丢骰子?」的哲学议题,人类也许永远都无法了解这个世界是不是一切都命中注定,抑或是人总是可以随时透过外在力量改变一些事物的随机世界。无论是怎么样,努力之后得来的果实永远都是甜美的。只是要记住,别被一些人解释随机现象的嘴砲所唬了,好像这些随机现象真的像他们讲的那样完全可以预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做了这么久研究,我对本文深得共鸣,研究得太微观了就是与天为敌。
      •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有效市场是个伪命题,如果期货市场大家都采用相同的系统,那么由于对风险的偏好都一样,大家都看多或大家都看空,这个市场就不存在了。任何所谓交易系统总是有漏洞的,你总是可以找到对付他的办法,所以各种交易系统总要不断的修正。
        • 是的, 有效市场是一种理想状态: 价格已经反映了市场所有的信息. 如果现实是这样, 谁也别想赚钱.
      • 交流一下, 我一直认为太依赖数量模型MM会走入死胡同. LTCM 是一例, 这次的次贷也是如此. CIBC 的MM算出来的value at risk 也就200M, 但结果亏了2B. 我们在global&mail 上讨论, 那些PHD还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完善MM避免.
        我看他们缺的是一种对经济最本能的洞察力-那些底收入的人迟早会还不起贷款, 这是MM算不出来的, 只有BUFFETT 式的common sense 能看到这一点. 几个MM能赢两三年, 但你听说过能赢四十年的吗? 所以, 你就是创造出全世界最复杂的MM, 也记住时刻用你的common sense 去检验它. 反朴归真, 到最后还是最简单的东西最有效.
    • “模型先生”王红英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热衷于交易模型的王红英把投资模型的建立形象地比喻为搭建一座积木小屋:多学科知识概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不同的积木,建立一个好的模型就是把这些积木灵活艺术地组合在一起。
      计算机专业的学士学位、金融专业的硕士学位以及深厚的统计学知识,加上十多年的期货交易、投资管理经验,为王红英的小屋搭建提供了充足的“积木”。为了集中精力、财力搭建自己的“积木小屋”,王红英4年前舍弃某期货公司董事长的职位,出资组建了国瑞煊投资管理公司。
      “金融定量分析是目前十分活跃的前言学科之一,其在证券、期货及全球衍生品交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国际研究金融交易的主流方向。”王红英介绍说,世界著名的期货机构曼氏金融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块:经纪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它的投资管理的操作主要通过程序化交易,将各种模型叠加在交易程序上,使之变为简单的操作指标,从而实施交易。
      运用金融数学模型,华尔街的精英们在市场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数学教授出身的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连续两年在全球对冲基金经理人收入排行中位列第一:2005年,西蒙斯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净赚15亿美元;去年,他收入高达17亿美元,差不多是索罗斯的两倍。68岁的西蒙斯是世界级的数学家,也是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他24岁就出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曾与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一同创立了Chern-Simons几何定律,该定律成为理论物理学的重要工具。西蒙斯和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是华尔街一个彻底的异类,公司从不雇用华尔街人士,而是靠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用电脑作出交易决策,是这位超级投资者成功的秘诀。“对积理论”也是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量化资金管理,用计算机系统发出交易信号,通过大量的短线交易,达到稳定累积盈利的结果。
      成为西蒙斯这样的“模型先生”,类似的想法也许萌芽于王红英踏入期货市场之初。
      1993年5月28日上午9时,王红英作为中国国际期货公司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出市代表,在场内目睹了中国期货市场第一单期货合约的成交。“即便是在清爽的空调冷风中,额头上的汗珠还是在不停地冒出。”王红英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但他同时也坚定地说:“就在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灵魂将永远属于期货市场,从此所有的酸甜苦辣伴随着我走过了14年的风风雨雨。”
      众所周知,初期的期货市场充斥着大户的身影。就在王红英对市场的探索一度陷入迷茫的时候,一位相熟的大户问他:你要明天一根阳线吗?结果第二天果真出现了一根几乎完美的阳线。该大户继而指点道:如果你尝试用技术分析在国内市场投资收益,那么至少要等到10年以后。
      彼时,运用交易模型进行程序化交易,在华尔街也只是刚刚兴起,而国内只是搬来了一些经典的技术分析理论。在一个无序的市场中,技术分析尚无用武之地,更遑论金融模型。然而,市场终归是要走向成熟和有序的。
      由定性投资逐步向定量投资的转变,始于王红英的一段某保险公司投资部的职业经历。当时的政策允许金融机构办实体,很多银行、保险公司组建了自己的证券、期货甚至房地产公司,王红英应邀出任某保险公司投资运作部总经理。“我们总共三个人,当时负责大概5000万—2亿的投资规模,为此公司还特意邀请了香港一位很著名的期货投资专家做交易顾问。聘请的这位交易顾问很是敬业,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和我们分析当天交易的失误之处,评估整个投资体系的风险,而其中总是要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计算。”王红英说,这段时间,是他第一次接触并认识到原来数学和统计学可以如此神奇地应用于期货投资中。
      为了系统地学习掌握投资学的核心教程,他考取了当地一所大学金融专业的研究生。虽然当时所学尚难以立竿见影地实际应用于投资中去,但这一时期对统计学、高等数学等的系统学习,为他日后的量化投资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计算机专业和金融专业背景,再加上十几年的投资实践工作经验,对他现在投资管理公司的架构设计以及发展远景规划,无疑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2000年年初,几个山西煤炭商一起收购了广西某家期货公司,并将公司迁至山西,王红英出任该期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山西的日子里,他迷恋于平遥古城。“山西实在是一个称得上伟大的地方。明清时期,山西的票号钱庄控制了整个中国三分之二的金融业,最早的期货交易形式‘卖树梢’(以保证金敲定次年大豆的收购价格,当时山西很多商人以卖豆腐为生)就发源于此。这些伟大的金融鼻祖们在平遥古城建立了持续数百年之久的中国华尔街金融帝国,事实上它采用了‘系统化’的交易管理模式,把每一个交易过程划分为流水作业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专人负责,每个模块环环相扣,各司其职。”他说,“一有时间,我就徜徉徘徊在平遥古城那夕阳余晖笼罩下的票号门前、庭院,感受古时金融大师哲人般的思维。比起当下交易者所谈论的巴菲特、索罗斯,我更倾心于中国金融文化的魅力,并为之折服和倾倒。仔细想想,中国古时伟大的金融大师们早已开始了系统化的管理和交易模式,比现在对冲基金所用的手法早了数百年,而我们现在的大师翻来覆去只讲一个价值投资理论。现在想来,我们中国古时的金融大师们早就健全了金融投资理论体系,即:选择你的市场系统认识理论——投资的理论、模型、假设,并以此决定对市场的观察和交易。”
      理论、模型和假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投资者在市场中关注什么,也决定了人们的思考、判断和行动方式。在王红英看来,成熟的投资者在观察市场的价格变化之前就有了一套系统的市场理论、框架和模型,这样的市场观察就是一种“自觉的注意”。交易者不再让市场价格变化主宰、左右自己的思维、情绪,而是以超然的态度审视市场运动,通过理论模型观测市场、寻找市场交易机会。“自觉的注意”不是由市场价格涨跌对投机者本能的吸引而引起的——这样产生的注意是“自发注意”——大多数交易者往往在这里陷入困境,一旦坐在显示屏前,就不由自主地被市场带着跑,被动地下单交易。“自觉的注意”恰恰是抑制了交易者的本能欲望、利益想象,强调关注投资者自身的主体操作过程。
      现在的王红英当然早已经不再需要在交易时间端坐于显示屏前盯盘,他的交易已完全交由交易员监控的被其称为“智能系统化交易”的计算机系统来自主完成。“明天是涨还是跌”这样的问题,在他看来是不成熟的表现。交易者应该具有一种宏观、全局的眼光,而在架构模块设计下的定量分析、品种之间相关性的思考,在交易过程中才更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系统化的交易思想呢?王红英认为,所谓系统化,应该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人们初始只是认识到事物的局部,随着对局部认识的不断积累和深化,才最终认识到了事物的整体,以及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系统化就是将这些积累起来的对于局部的认知,以一种有序而又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
      他说,金融投是一种繁琐而复杂的活动,投资者要面对的不光是价格波动本身,还要面对造成价格波动背后的复杂性因素,更要面对投资者自身情绪上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些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才造成在期货的实际交易中,绝大多数投资者长期下来都以失败而告终。因此,要想在期货市场上长期生存并保持稳定的一致性获利,必须在充分认识市场的基础上,去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化手段,把一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全部加以量化,所有的交易都是有序而直观的,才能最终达到低风险,高回报。
      他认为,完善的交易系统,应该包括交易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和监控体系三个方面,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稳定性、枯燥性和简单性。
      经济理论的数学化和统计分析,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和快捷,也使得各种经济行为越来越数量化。“对市场和价格进行定量研究,从而揭示客观存在的数量依存关系,已经成为投资和管理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王红英认为,“当前,投资者竞争的优势已不再停留在信息的收集上,而是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谁的模型从总量上与趋势上能更合理、更科学地分析市场,谁就能掌握主动。”
      在王红英看来,使用操作系统是成功的关键,当然可以采用的系统的种类几乎无限多,选用何种交易系统取决于交易者的偏好以及所具备的技术水准。“无论采用哪种交易系统,它都必须符合客观有效的基本标准:首先,该系统必须能获利;其次,它必须被证实;第三,它必须是个性化的——采用的系统在运作上感到舒适很重要。”他强调。
      “模型造得好坏主要是看我们构思和使用积木的能力,而建立一个好模型的另一要求就是要有足够的积木。”他说,“拼装一个玩具小屋和建立一个金融市场模型的主要区别是我们的投资模型必须是有生气的,它必须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我们发现以前搭模型的积木已不适合——金融市场像生物组织一样已经进化了。”
      构思一个随其周围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模型可能不太容易,王红英的建议是,采用“操作飞行模拟器”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点:在日常模拟测试实验过程中对不同情况都搭出正确模型——这样你就有了能够让你辨认的模型类型,并能够作出正确决定的经验了。
      “当然,我们可能在一定阶段内不知道哪些是适合我们的最好积木,但我们可以一直改进我们的过程。如果我们的积木够多的话,建立模型就差不多变成对于不同的形势重新挑选积木,并将它们重新搭起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像生物进化中遗传的交叉互换,实际上生物学家们认为遗传的交叉互换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同样我们不断地对已存思维模块进行重新组合,这是我们取得最大投资回报的关键因素。有时,我们也有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罕见的’发现,从而为投资创造新的机会,就像基因突变加速进化的过程一样,新的思维模块使我们在了解市场和投资运作方面加速前进。”
      “重要的是你要有机会在不承担过度风险的情况下,发现许多新的思维模块,然后采用‘操作飞行模拟器’方法在市场中试一试,以检验其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停止探索新模型。”
      谈起他的模型——积木小屋,王红英滔滔不绝。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投资管理人应该具备“深厚的哲学根底,丰富的艺术神韵,严谨的科学精神”。
      也许我没有能够记录下他的投资理论的精粹,也许我没有能够理解他模型搭建的精髓——谈话中,他跳跃性的思维让我跟得异常吃力。十多年的投资生涯,王红英记录下了百余万字的交易笔记。后来,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总裁马文胜与之交流时,惺惺相惜,也将自己十几年的投资心得手记拿出来,两人一起出了一本书——《完型期货交易训练及实战系统》,也许从这本书中,能够管窥两位高手的投资心路。
      从定性的粗放型交易到“双向定量”技能型博弈,王红英喻之为“老鹰的再生”。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鹰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但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非常困难却重要的决定。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这时它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炼狱过程而获得新生。
      150天漫长的磨练——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它首先要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继而,它还需要用新长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
      老鹰开始飞翔,重新获得30年的岁月!
      “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旧的传统抛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改革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王红英说,“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探索、持续创新的过程,它蕴含了‘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发展的辩证哲学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就,香港股票投资直通车的开通、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黄金期货获准上市——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已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将是有100多年投资经验的欧美大的投资机构,事实上我们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他们的影子。我们如何面对市场结构改变背景下的新一轮的竞争?如何胜出?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几年来,王红英和他的国瑞煊投资管理公司一直积极地和境外具有先进投资经验和较有效率的投资基金公司交流合作,与高盛香港公司、惠理基金、标准银行投资部等全球著名投资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加入了全球金融投资协会(香港)。尤其是从去年1月份以来,公司聘请了高盛前副总裁作交易指导顾问,进一步改进了交易运作模式,建立和健全了基于VaR的动态风险预警体系。据了解,四年来王红英和他的团队管理资金额翻了近10倍,给投资人带来了年平均不低于50%的低风险收益,目前,几笔大的海外投资正在紧密洽谈之中。
      “金融投资行业的国际化给国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只有主动改变,才能和国际一流的投资管理基金竞争。”
      打造国内最优秀的投资管理公司——王红英别无他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描写鹰的这一段真是太好了!
    • 全球顶尖交易员的成功实践和心路历程(1)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操盘建议----全球顶尖交易员的成功实践和心路历程

      受访者简介

      伯纳德·奥佩蒂特

      巴黎银行隶属于巴黎巴集团,这是一家国际性银行,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巴黎巴集团的总资产超过2690亿美元。伯纳德·奥佩蒂特是巴黎巴银行全球股票衍生性交易的主管,主要是从事股票选择权与指数选择权等衍生性产品的交易,涵盖所有的主要市场以及一些新兴市场,例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与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现在又增加了匈牙利、俄罗斯与波兰。

      比尔·利普舒茨

      80年代末期,比尔·利普舒茨担任萨洛蒙兄弟公司的外汇交易主管。目前,他是哈墨塞奇资本管理公司的董事。在《新金融怪杰》一书中,杰克·施瓦格把比尔·利普舒茨形容为萨洛蒙兄弟公司最大与最成功的外汇交易员。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利普舒茨的单笔交易金额通常都高达数十亿美元,获利也经常是以千万美元计算。根据施瓦格的估计,利普舒茨任职萨洛蒙兄弟公司的八年期间,他个人创造的利润就超过五亿美元,相当于八年期间每天平均获利为25万美元。

      帕特·阿伯

      帕特·阿伯从1992年开始担任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主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全球规模最大与历史最悠久的期货与选择权交易所。担任主席职位之前,从1990年到1993年期间,帕特·阿伯担任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董事;从1987年到1990年期间,担任副主席的职位。从1965年以来,他就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会员。他也是美中商品交易所(属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关系机构)的董事会主席。

      乔恩·纳贾里安

      1989年,乔恩·纳贾里安成立默丘里交易公司,该公司是一家指定主要造市商,负责特定股票的正常市场交易。两年之后,公司的资本报酬为415%。目前,该公司是芝加哥选择权交易所第二活跃的造市交易商。默丘里每天大约执行50万股与1万张选择权契约的交易,成交金额约为6000万美元。鲁宾费尔德的畅销书《超级交易员》的第一章描述的就是纳贾里安。他定期上金融新闻频道的节目,与比尔·格里菲恩共同讲解每星期的选择权行情,也经常在其他频道的节目中出现,例如:福克斯电视台的福克斯早间报道节目。1994年,纳贾里安被推举为芝加哥选择权交易所的董事,同时被任命为行销委员会的共同主席。

      戴维·凯特

      年仅24岁的时候,戴维·凯特就成立了自己的交易公司,当时,公司的资金只有25000英镑。现在,年仅36岁的他是凯特集团公司与凯特经纪公司的总裁,经营毛利增加到数百万磅。凯特也是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的董事。

      菲尔·弗林

      菲尔·弗林是阿拉隆交易公司的副总裁。他“交易任何会动的东西”。自从1979年以来,弗林就一直留在交易领域内,有一段时间曾经处理林德--沃尔多公司的顶级客户。

      马丁·伯顿

      马丁·伯顿是蒙略门特衍生性交易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成立于1991年。21岁时,他成为伦敦证交所的会员;22岁时,他成为比斯古德·毕晓普的合伙人。成立蒙略门特衍生性交易公司之前,他曾经加入康蒂·纳特·韦斯特证券公司,协助建立该公司的衍生性产品部门。然后,他前往花旗银行,担任了四年总经理,负责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所有股票与衍生性交易。

      保罗·约翰逊

      保罗·约翰逊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董事与场内交易员,80年代初期曾经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从事交易。他也是国际证券、期货与选择权公司的资深副总裁与LSU交易公司的总裁。保罗的主要工作是给利率衍生性产品使用者(例如:城市银行、风险基金与专业交易管理公司)提供市场与交易分析。可是,他的收入大多来自于自己的交易。

      布赖恩·温特弗勒德

      温特弗勒德证券公司成立于1988年5月。目前,温特弗勒德证券公司隶属于克洛斯兄弟集团,克洛斯兄弟集团也是英国规模第二大的“报价”商业银行。伦敦地区现在只剩下三家纯属英国人经营的主要经纪商:BZW、纳特·韦斯证券与温特弗勒德证券。

      尼尔·温特劳布

      尼尔·温特劳布是场内交易员与场外电脑交易员。另外,温特劳布也是教育讲师与商品交易顾问。他是电脑化交易高级研究中心的创办人,提供当日冲销与国际性避险的课程。温特劳布在德保罗大学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担任讲座,也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负责介绍美国公债选择权契约。温特劳布的学员来自美国与全球各地,大多是交易所的专业人员。《华尔街日报》曾经报导他的枢纽点交易技巧,交易刊物也经常引用他的评论。尼尔最近推出《温特劳布短线交易员》软件,其中包括枢纽点分析技巧。尼尔是下列两本书的作者:《温特劳布短线交易员》与《期货场内交易花招》。他是美中商品交易所的会员,通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戈登堡和赫迈耶进行清算。

      前言

      本书采访了一些热爱市场的顶尖交易员,由他们亲口讲述自身的经验,说明迈向成功交易的心智程序。这些优秀交易员的策略与心智结构有何共通之处?读者如何运用这些资讯提升自己的交易技巧与操作绩效?对于其中任何一章,我希望读者阅后不会觉得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有些人相信交易成功存在某种秘诀,于是开始寻找,例如购买价格昂贵的交易软件。但是,方向显然错了,随着经验的累积,他们终于发现,惟一的成功秘诀是辛勤工作与天赋,于是不再追求其它的秘诀。最后,通过智慧而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交易成功的秘诀。本书讨论的正是这些交易成功的秘诀。这种秘诀是一种心智结构----看待事情的方法。表面上看起来,交易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活动,直到他们亲自尝试而发生亏损,大约有80%到90%的交易者在第一年就被迫离开了市场。成功交易是一段艰难的历程。你应该汲取成功者失败的教训,避免亲自经历这些亏损。成功交易员不只具备成功的交易法则,也具备成功的交易心智。成功的交易法则只是一半的拼图,知道如何掌握这些交易法则的成功心态,才是构成完整拼图的关键。

      本书把所有的交易策略都摆在心智架构中讨论,通过这些顶尖交易员的经验展现出来。我尝试进入这些交易员的内心深处,探究他们如何制定和运用致胜的策略。究竟是什么不寻常的结构,使得这些交易员能够获得稳定的成功?我是一位执业律师,工作原本就是诱使人们----不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说出真话,让每个人都了解。可是,我也是一位交易员,这意味着我本身也经历书中讨论的一些问题疑惑与挫折。我希望成为各位的代言人,而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握其它书籍不能有效处理的交易症结问题。举例来说,当我认赔出场的时候,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个原本可以获利的部位?

      本书不打算采用过分简化而帮助不大的随兴对答文体,这种格式比较适用于传记和历史陈述,我决定采用一个严谨的研究架构,纳入受访者对于特定问题的看法,使得读者更容易了解与消化。在适当的场合,我会提出一些解释与延伸,不只是在访问最后归纳一些结论,或让读者自行猜测结论。

      如果你喜爱阅读一些发生在数十年之前的交易轶事(这些市场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偶尔点缀着一些交易建议而没有明确的主题,那么本书恐怕不适合你。你将发现,这本书采用一种直接而容易了解的结构,说明这些顶尖交易员的操作绩效为什么如此理想,建议你如何改善交易技巧而获取成功。

      受访者

      二十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一个政治与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凌驾于其它体系之上。这是许多国家希望迈向的目标,而且部分国家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在这个制度之内,成功即是通过商品交易而累积资本。这个制度称为资本主义。本书的受访者都是一些成就非凡的资本家,虽然他们通常都被称为交易员。

      本书采访的对象涵盖交易领域的不同层面,他们来自全球最大的三个金融忠心:纽约、芝加哥和伦敦,他们的教诲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内容一致而充满创意。书中介绍了一些新的概念,例如:动态分析、渐进交易、汇整资讯、瑞士方法等等。

      这十位交易员让我受益良多。虽然我几乎阅读每一本交易方面的相关书籍,但还是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新东西。另外,他们也确认了一些我自己发现的概念。我希望----而且相信----读者也能够从本书中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

      阿尔佩西·帕特尔

      芝加哥和伦敦,1997年

      导论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读者可以因此了解交易领域内的顶尖好手如何获得成功。交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即存在的活动。数个世纪以来,交易者运用理想的策略处理人类的需求品----藉以创造能源、制造衣物等等。这些产品的性质有些适用于做为交易媒介或价值储存,这意味着它们可以作为金钱而吸引人们追求。

      这些产品的交易者经常被视为另类,受到羡慕或嘲笑,被课征的税金高于产品使用者,并且受到试图独占产品交易的有关当局和特殊阶级排斥。

      产品交易适合在特定的集中市场进行,这里可以提供透明的价格形成过程,易于掌握交易活动的资讯,方便产品的结算与交割,防范交易对手不履行契约义务。从二十一世纪开始,随着科技的进步,所有集中市场的特质或许会出现于国际互联网上,但本书的受访者还是来自于一流的金融交易中心,例如:伦敦、芝加哥与纽约。就如同阿姆斯特丹一样,这些城市都位于商业国家心脏地带的资金重镇与贸易吞吐港。探险、征服与帝国形成都关系着交易活动的发展与贸易路线的保护。本书采访的成功交易员虽然运用各不相同的技巧,但他们显然具备任何学术课程都不能传授的第六感。他们取得相同的资讯,但能够掌握市场的脉动,精准掌握时效,有勇气脱离群众而反向思考,也经常带着被贬损的意味,例如:“投机客”。投机客或交易者的最大功能是提供市场流动性,使得其他人能够通过市场达成其非交易的目的。

      在1997年英国大选的过程中,有位女士接受英国国家广播电台的采访,她表示欧洲需要采用统一货币藉以防止外汇投机活动。许多人都普遍具有这样的态度,包括政客们在内。就目前这个例子来看,欧洲没有统一的政府,没有共同的财政政策,各个区域之间的劳动力流动程度还不如美国,而且没有完善的资源分配系统。在这种情况之下,欧洲是否能够采用统一货币?银根松紧程度不同的地区是否可以采用统一的利率?根据历史证据显示,每当某位投机客在外汇市场赚钱的时候,就是因为另一个投机客----通常是政府----试图在市场中维持不合理的价格。

      目前,二十世纪即将结束,我们很难体会整个交易大环境的变动过程。本世纪之初,大英帝国处于颠峰状态,成为全球贸易与金融的中心。当时,交易者没有受到明显的管制和课税。伦敦地区的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与商品市场的交易者赚取或者损失巨大的财富。美国也笼罩在投机狂热气氛中,钢铁产业带动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在芝加哥,谷物和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限了交易者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如此),但是,银行活动不断延伸到各个领域内,造成储户权益受到威胁,因此,20年代与30年代开始酝酿正式的管理法规,不允许银行从事证券投资与商品活动。在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管制最严格的其间,服务产业内部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专业人士。就英国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个人交易员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偏高的个人所得税与其他各种税制规定,促使人们通过退休金保险公司之类的机构进行投资。

      布列敦森林协定结束固定汇率制度之后,使得金融期货与店头市场衍生性产品迅速发展,但当时伦敦地区的个人交易者非常有限。事实上,当我们提议建立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认为这个计划能够成功,因为伦敦与芝加哥的情况不同,没有个人交易者能够成为交易所的当事交易员,如果只依赖机构交易会员,市场显然不能提供足够的流动性。

      80年代,由于个人所得税降低,减少了储蓄存款的诱因,市场再度出现个人交易者,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伦敦终于渡过种种困难,包括长达40年的外汇管制。现在,濒临世纪末,伦敦又成为全球商品与金融交易的中心。

      近年来,交易者的重要性反映在伦敦衍生性交易的杰出成就上:国际石油交易所提供的布兰特原油契约是全球主要的石油期货契约;伦敦金属交易所快速成长,主导全球的非铁普通金属交易;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从1982年底成立以来,逐渐发展为国际性的期货与选择权交易重镇,提供以七种货币计值的期货与选择权产品,根本资产涵盖货币市场交易工具、债券、软性与农业商品、股价指数与一般股票。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每年成交量的平均复利成长率超过40%,规模仅次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这类成长说明全球对于相关金融产品的需求,只要运用妥当,就可以让企业界享有竞争的优势,也可以让一般民众享有稳定的物价,保障退休金的购买力,规避房屋贷款利率的波动风险。我们之所以能够享有这一切,基本上都是因为交易者提供的市场流动性。

      杰克·威格尔沃恩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 主席

      1997年4月

      第一章 伯纳德·奥佩蒂特

      “我们非常稳定地赚了不少钱!”

      讨论主题

      ·从下至上的分析

      ·动态分析

      ·“瑞士方法”:客观与中性

      ·风险与机率分析

      ·最佳分散组合

      ·顶尖交易员的特质

      ·停损



      巴黎巴银行隶属于巴黎巴集团,这是一家国际性银行,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巴黎巴集团的总资产超过2690亿美元。伯纳德·奥佩蒂特掌管巴黎巴银行的全球股票衍生性交易,他是一位身体瘦高而内向的法国人。

      不论就国籍还是地理位置来说,巴黎巴银行都不同于其他主要银行,它充满法国色彩,伦敦分行坐落于伦敦西区而不在市中心(多么大的差别啊!)。法国人不论到哪里,总是占据一层大厅。水晶吊灯发出朦胧光芒,更增添整体的气派。让人不禁勾起一种陈腐的念头:优雅而不知如何形容。会议室摆设一些完成计划的纪念品以及著名的法国标志----巴黎圣母院、香榭里大道与艾菲尔铁塔。甚至饮水也是依云与皮尔的牌子。

      伯纳德·奥佩蒂特主要是从事股票选择权与指数选择权等衍生性产品的交易,涵盖所有的主要市场以及一些新兴市场,例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与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现在又增添了匈牙利、俄罗斯与波兰。“我们有客户服务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客户服务业大体上是提供指数产品,我们扮演交易商的角色。另外,我们也有相当庞大的资产管理业务,不仅仅是证券业务而已。”

      伯纳德·奥佩蒂特:背景

      “十七年前,刚从学校毕业,我就进入巴黎巴工作。最初任职于巴黎巴的技术部门,但这段时期并不长。当时还处于资讯科技发展的初期,个人电脑很不普及。1982年到1987年之间,我在巴黎总公司从事投资银行的业务。在这段时期,我针对一家我们拥有25%股权的保险公司进行交易,这家公司的其余股份是由一般大众持有。当时,爆发了一场股权争夺战,从战役开始到结束,股价上涨了400%。这是1986年的事情。我对自己说:‘我应该想办法进入风险套利领域,我应该寻找另一个并购的潜在对象。’1987年,我被调到纽约。1990年开始,主管纽约地区的业务,一直到1995年为止。”

      “接下来,我主管整个集团的衍生性交易业务,据点延伸到伦敦与亚洲。我们非常稳定地赚了不少钱,但从来都没有打算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因为我们不准备对外募集资金。所有的交易都使用巴黎巴本身的资本。当时,我的名字经常在纽约上报。”

      “我主要是寻找特殊的交易机会,包括:合并、并购、破产和各种各样的公司重组,通过非常开放的态度,从事各种股票、选择权与债券的交易。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始终采用从下至上的方法。从来没有任何从上至下的案例。每笔交易都是针对特定公司进行。我们有兴趣的是特定公司发生的特定事件,我们要的就是这些,对象是某个人希望这么做或另一个人希望那么做。就是如此,我们绝对不会因为利率、汇率等总体因素或总体趋势发生变化而进行交易。”

      “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长达八年,两年前被调到伦敦,主管全球的股票衍生性产品交易。我之所以接受这个职务,主要是因为可以继续从事风险套利交易。我负责管理纽约、伦敦、巴黎、新加坡、东京与香港的40多位交易员,他们都是世界最顶尖的选择权交易员。”

      风险套利

      “习惯上,风险套利都被视为合并与并购的相关套利交易,我们最初也是这么做,但目前我们所谓的风险套利已经不局限于这个领域,还包括各种证券价格受到严重打击的交易机会,只要任何公司事件可能造成重大的价格变动,而且我们可能因此而受惠,就成为风险套利交易的潜在对象。”

      “就目前发生的美国烟草公司诉讼案件来说,这与公司并购没有特殊的关联。法院与国会都有持续性的发展。烟草公司的动作不断,原则上已经算是血淋淋的残酷战场。一方面是烟草公司,它们希望保护自己,避免承担各种潜在的责任与风险;另一方面是主管当局、政府、法庭与许多禁烟分子构成的利益集团。”

      “这场战争的结果势必影响烟草公司的股价,涉及数百亿美元的金额。所以,只要你掌握得准,这就是赚钱的机会。在一笔典型的风险套利交易中,我们会保持非常开放的态度,研究每种可能的发展,从这个角度针对烟草或其它股票进行交易。”

      “当然,这也可能是方向性的交易。如果我们认为烟草公司将赢得下一场战役,就会做多烟草公司。反之,如果我们判断对方将赢得下一场战役,当然就会站在空方。如果我们相信下一场战役的结果将导致股价暴涨或重挫,就可以买进跨形交易(同时买进相同数量的买进选择权与卖出选择权。只要股价发生任何方向的重大变动,买进跨形交易都可以获利,细节部分请参考附录)。反之,如果我们判断这场战争短期之内不会有任何结果或选择权的价格太高,就可以销售跨形交易。我们的态度非常开放,没有既定的立场:只要胜算足够高,我们不排斥任何交易机会。总之,这就是我们十年来从事的业务。”

      从下至上的分析:掌握胜算的专家

      伯纳德·奥佩蒂特在上文中强调,主要的对象是个别公司,他研究一家公司,成为这家公司的专家。相反的策略则是从上至下,首先分析国家政策和产业,然后才是个别公司。奥佩蒂特花费无数的时间研究交易对象,竭力掌握公司管理阶层、股东、员工、往来银行、债权人、债务人以及该公司股票交易者的心态。他盘算后续的可能发展与股价反应。通过这个角度切入,直接归集资讯,胜算自然超过那些依赖二手资讯的分析师。

      个案研究:西北航空公司

      “1993年,我们曾经介入西北航空公司。该公司在1989年曾经发生融资并购的事件。接下来,整个航空产业就陷入严重的衰退,整体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西北航空的业绩也一落千丈。从资产负债表中观察,西北航空当时的银行债务很高,但债券发行的数量非常有限(如果记忆没错的话,总负债大概是六、七十亿美元,除了五亿美元的债券之外,其余都是银行债务)。由于短期内再度陷入困境,公司提出破产的威胁。公司高层分别与银行集团、员工、供应商进行强硬的协商,只要商谈对手将因为西北航空破产而受损,公司的态度就非常强硬。”

      “西北航空开始赢得一些让步。银行同意取消利息费用,提高担保品的估价,波音公司也同意延迟飞机货款的交付时间。为了取得这些重大的成果,西北公司摆出即将破产的姿态。每天,它们总是通过媒体放话:‘我们打算宣告破产’。这也是公司债券价格不断下跌的原因。最后,1美元面值的债券价格只有10美分。”

      “根据我的分析,公司不可能破产。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吓人的手段。当然,这种手段对公司非常有利,逼迫谈判对手让步。对于我们来说,从事债券交易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规模实在太小。所以,我们开始买进西北航空的债务。当然,结果也可能赔得很惨,但我相信胜算更高。总之,我们认定西北航空正在玩弄吓人的手法。”

      “一旦谈判对手让步之后,一切都奇迹般地恢复正常。公司开始公布一些漂亮的数据,债券价格回升到平价,我们也赚进四、五倍的利润。后来,公司挂牌上市,经营绩效还是很理想。”

      “整笔交易涉及许多基本分析。现代的基本分析需要进行动态研究,尤其是遇到这类的特殊情况。”

      “欧洲迪斯尼是另一个非常类似的案例,当时,市场上有一种欧洲迪斯尼的可转换公司债流通:当它们遇到麻烦时,就如同西北航空一样,通过媒体制造各种杂音,渲染情况的恶劣程度。它们玩弄银行、股东与每个人,但没有触及债券,整个事件的发展也完全相同,包括我们的获利在内。”

      “在欧洲迪斯尼的案例中,债券是可转换债券,属于衍生性交易工具。可能是这个缘故,让我们有机会掌握价格混乱的交易机会,因为许多衍生性产品交易员不熟悉根本证券,而根本证券的交易者又不熟悉衍生性工具。如果你同时了解这两方面,就能够取得优势。”

      深入的策略性思考可以让你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并因此而获利。当然,情况未必始终如此。某个事件或许没有大家忽略的资讯或隐藏的议题。另外,辛勤工作不一定能够让你产生特殊的见解。特殊的见解需要通过经验的培育。经由媒体报导追踪公司的发展,这是累积经验的好方法。

      ·了解所有的玩家,留意他们的言行。所谓玩家,是指具备不可忽略的影响力的人,包括团体在内,举例来说,工会就可能是重要的玩家。

      ·了解他们为了本身的利益,应该说些什么话;或者,他们说的话可能带来什么利益。动机是什么?隐藏的议题又是什么?只要涉及利益关系,任何的谈话都不可轻信。

      ·谁是最大的损失者?

      ·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对于每个利益集团,他们希望发生的最佳、次佳与第三种结果是什么?

      ·每个利益集团操纵事件发展的着力点与影响力在哪里?

      ·每个集团对于每个结果的反应将如何?如果某个人这么做,其他人的反应与后续的发展可能如何?

      通过这种方式思考公司事件,这显然是一种技巧,需要时间来培养。可是,这也可以增添交易的趣味。最后,请记住,对于奥佩蒂特来说,价格受到公司事件的驱动,而公司事件又是由某些有权力的人塑造的。权力就代表影响力。因此,在整个价格变动的因果关系中,你首先应该考虑:“谁具有影响力?”务必记住,对于某家公司或特定情况,很多人都具有影响力。永远要保持开放的心胸与客观的立场。如同奥佩蒂特所描述的故事,市场往往是一场权力的游戏。西北航空的案例涉及许多人,包括银行在内。权力与影响力不断流动,这使得你在追踪公司事件的过程中更加困难、也更有趣。

      动态分析

      伯纳德·奥佩蒂特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观念,前文中并没有特别说明。

      “基本分析非常重要,但我所谓的‘动态分析’也是如此。你想知道某家公司究竟发生了什么,某个人究竟做什么,目的是什么,打算什么时候做,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任何事件背后都必定有一段故事,你必须了解这段故事。”

      根据伯纳德·奥佩蒂特的看法,公司事件不可能在真空状态发展,必定有来龙去脉,务必了解整个因果关系与背景。

      “就股票交易来说,我认为技术分析有99%是胡扯,这种说法或许不适用于外汇、大多数的商品、指数和利率。技术分析在后面这几个领域内相当重要,因为这几个市场并没有统一的正确做法,即使你的操作相当不理想,结果也可能胜过全然不理会。可是,我还是要强调一点,盘算背后的故事很重要----谁打算做什么。”主角或许不是银行、公司的供应商与股东,而是政府、供需关系与生产者。

      “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也可以单独通过技术分析赚钱。虽然我个人不知道怎么做,但我相信可以办到这点。”

      在西北航空的个案中,奥佩蒂特采用的就是动态分析。他希望知道其中的“故事”。动机何在?影响的着力点在哪里(换言之,谁是主角?)分析之所以属于动态,因为情况不属于静态。他所关心的不是去年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奥佩蒂特处理的是活生生而正在发展的对象,随时可能产生变化而对股价构成重大的影响。

      可是,动态分析未必始终是最适用的分析工具。伯纳德·奥佩蒂特随着不同情况与交易类型而改变分析的方法。这点很重要,你必须了解自己交易的市场类型与时间架构。举例来说,在流动性高的市场中进行当日冲销的交易,技术分析显然较基本分析更恰当。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交易的基础是建立于某个国家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展望,采用基本分析应该更适当。

      “我从事许多不同形态的交易。举例来说,可转换的套利就是其中一种。这属于比较纯粹的衍生性交易,动机可能是买进隐含价格波动率而放空历史价格波动率。这类交易比较适合采用技术分析。对于风险套利来说,交易性质则截然不同。”

      其他的人想些什么?

      在交易或其他竞争性的场合,你随时都必须了解情况为什么是目前的状态。价格为什么是这个水准?今天的成交量为什么偏低?为什么某家银行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为什么那家银行卖出股票?为什么公司的总经理买进额外的股票?如果你不了解周围的情况,就不太可能知道局面的发展与其中的缘由。不论你认为明天的价格将变动或维持不变,如果不能掌握今天,就不可能了解明天。

      “我经常提醒自己:‘我是否完全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我对于情况的掌握是否优于竞争对手?他为什么采取这个行动?如果我买进,他为什么卖出?他在想些什么?’如果我不知道竞争对手的思路,就觉得浑身不对劲。这属于反向思考。我绝对相信你应该与群众背道而驰。可是,如何衡量群众的共识,这确实有些困难。另一方面,群众的共识也可能是对的。以美国市场最近的多头行情来说,群众的共识确实没错。”

      “我必须了解对手的想法,以及我与他的想法差异究竟在哪里。答案可能很简单。举例来说,他们考虑的对象可能不是隐含价格波动率。如果我认为自己是买进偏低的隐含价格波动率,但对手的想法不是如此,那我就知道对方的行为动机,如果我仍然相信自己的看法没错,那就够了。”

      这类综合性的思考程序也是风险管理的适当工具。如此可以确保你没有疏忽任何的环节,完全知道自己为什么建立某个交易部位。因此,下单之前,你应该掌握这类的信息,清楚自己的预期是什么。一旦部位建立之后,才能够应对随后的发展,才能够断然采取行动。

      采用瑞士方法对待未平仓部位:客观而中性

      伯纳德·奥佩蒂特对待未平仓部位的方法,我称之为“瑞士方法”,因为他随时都清楚自己必须把情绪抛到一边,保持客观而中性的立场。

      每位交易者都知道,一旦部位建立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切都是真正的现实,不再是荧幕上闪烁的数据或帐面上的数字。期待将影响预期,情绪将干扰理智,客观变为主观。

      部位开仓之后,就会开始寻找平仓的机会,结果将是获利或损失。每种情况引发的情绪都不相同。举例来说,如果部位发生损失,许多交易者期待情况会突然好转,他们很恐惧,不愿意接受损失的可能性。你有责任辨识这类的情绪,然后断然割舍。你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公司相关分析的客观推理之上。

      面对未平仓的部位,务必留意自己的反应。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可能会太早或太迟出场。处理未平仓部位的关键在于出场时机。当然,你有时候也会考虑加码,但最关心的问题通常还是出场。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客观的立场来对待未平仓部位。

      “智性上的诚实是关键所在。在思考上,每天都必须重新开始。你必须忘记部位的损失和成本。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每天都是从头玩起。今天之前的盈亏都已经埋单了,你又回到起跑线。帐户中没有预期的获利或损失,每天早晨都是重新来过。”

      “你必须对自己非常非常诚实。千万不可欺骗自己。不论仓位承担巨额的损失或累积重大的获利,你都必须诚实面对自己。欺骗自己也是人们在市场上发生亏损的主要理由。我很乐意看到情况正是如此,否则我们就很难稳定获利。”

      如同伯纳德·奥佩蒂特强调的,当你尝试从客观的角度评估未平仓股票时,情绪总是会产生干扰。

      “对于一位优秀的交易员,如何控制‘心’的能力,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如何运用‘脑’。情绪是最棘手的部分,即使一个部位可能让你一败涂地或赚进数百万,你都必须保持完全客观的立场。”

      面对损失

      面对帐面损失,交易员必定会承受重大的压力与恐惧。

      “承受压力与恐惧,这是很重要的经验,如此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恐惧是一种情绪,经常干扰判断;同样的道理,陶醉的心情也会影响判断。你必须保持绝对中性的立场。”

      所以,当你面临损失时,不要排斥恐惧的经验。可是,你必须善用这类的恐惧感,藉以防止未来的损失,千万不要因为恐惧既有的损失而越陷越深。当你查阅新价格的时候,不应该担心损失的程度,或期待情况可能好转。

      “面对新的价格,你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假设你还没有建立仓位,是否愿意在这个价格买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应该卖出。你必须非常客观地看待未平仓部位,如果你还没有建立仓位,现在是否愿意建立仓位?持有未平仓部位的过程中,新的资讯可能影响相关的预期。可是,你必须诚实面对自己。这是心态的问题。当仓位发生损失而出现新的消息,千万不可以跟自己讨价还价,欺骗自己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价格可能上涨。总之,跟自己打交道务必诚实,这是关键所在。”

      如何处理获利

      如同期待的心理一样,还有另一种情绪障碍往往造成不能客观分析未平仓部位,交易员经常担心未实现的获利可能消失。

      “‘迅速认赔而让获利部位继续发展’,这种说法虽然有点陈词滥调,但也是不变的真理。许多人都刚好背道而驰。大家都希望获利,内部的规定也经常鼓励这么做。很多人都把未实现的获利视为不存在。他们认为,获利了结才代表真正的获利,在此之前都是假的;认赔出场则相当于承认错误。”

      同样的,交易员必须抛除这种“必须获利”的情结。反之,问题的症结在于:建立仓位的根据是否正确。为了保持客观的态度,伯纳德·奥佩蒂特的考虑重点在于仓位的相关预期。

      “如果预期中的事件没有发生,我就出场。至于出场究竟是获利还是亏损,完全不重要。一旦发现自己判断的情节出现错误,立即出场。还有另一种类似而比较容易处理的情况,如果我预期发生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也应该获利了结。这两种情况都相对容易应付,但事态的发展介于两个极端之间,那就比较麻烦了。”

      必须以客观的心态处理未平仓部位,这就是伯纳德·奥佩蒂特强调的重点。这意味着你必须专心留意某些症结而忽略另一些问题。你必须留意的重点是:

      ·预期的情况是否已经发生?

      ·面对目前的价格,你想买进还是放空?

      ·建立仓位当初所预期的行情发展,目前的实现机率是否仍然相同?

      你必须忽略:

      ·仓位目前已经承担多少损失?

      ·仓位目前已经累积多少获利?

      ·建立仓位的成本。

      ·期待行情可能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交易:艺术与科学

      “我想科学训练是一项正数,虽然有时候也会造成妨碍,因为金融市场并不存在诸如物理与数学之类的真理。可是,就思考的逻辑结构来说,科学训练还是有正面的助益。科学家必须诚实对待自己。这个领域内没有打混仗的余地。如果某个实验的结果不行,那就是不行,不能打马虎眼。事实就是事实,不能凭空捏造。”

      可是,纵使尽量维持客观,但交易毕竟不是机械性的行为,其中存在相当大的技巧发挥空间。瑞士人擅长于制造漂亮的手表,不是吗?

      “交易的艺术成分远远超过科学。当交易员拟定一项决策,他绝对不可能完全了解该项背后的每项立论根据。你必须日夜思考行情的可能发展与交易的对策,但到达某个节骨眼上,就必须扣动扳机。拟定交易决策之前,你可能考虑千百种细节,如果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买进这个而卖出那个?’你恐怕没有办法说出个所以然来。当然,你可以提出一些理由,但绝对不是完整的答案。你的决策可能是来自于最近三天的综合思考,所以要花三天的时间才能解释得清楚。许多因素都存在于潜意识的层面。你不确定哪项因素促使你扣动扳机。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的成分超过科学,因为你没有办法充分说明行为的动机。选择权交易涉及许多科学成分,必须同时具备科学的训练与艺术的修养。这也是为什么很难找到优秀的衍生性产品交易员的原因。”

      顶尖交易员通常厌恶风险

      受到媒体与一些丑闻的影响,一般大众认为交易员喜爱承担风险,乐于投机与赌博。可是,本书采访的每一位交易员都不承认自己偏爱风险。

      “我非常厌恶风险。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宁可赚取稳定的一万美元,绝对不会考虑成功率10%的十万美元报酬。就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我个人的效用函数明显向原点凹。”

      所谓的交易风险,当然是指价格波动率而言。谈论价格波动率势必涉及机率的概念。根据某特定股票的历史价格波动率,我们可以估计该股票到达某目标价位的发生机率。因此,风险、价格波动率与机率属于不可分割的观念(译按:在金融交易的计量模型中,风险通常被定义为价格分配的标准差。当然,价格分配考虑的价格可以是绝对价格、相对价格或资产报酬。选择权考虑的价格波动率通常是指根本资产报酬率分配的标准差)。优秀的交易员会等待胜算最高的机会----换言之,有利走势发生的机率最高而不利走势发生的机率最低。另外,不同于业余的交易者,优秀的专业交易员了解一点,风险与报酬之间并不必然维持正向的线性关系。某些情况下,你可以发现风险极低而报酬极高的交易机会。

      “重点是你必须从理性的角度处理风险,而且还要一些想象力。优秀的交易员知道如何与何时承担风险,也清楚如何与何时避开风险。有些风险你必须承担,有些风险你不可以承担。关键在于如何区别这两者。你不需承担重大的风险,就足以赢取重大的获利。许多交易机会蕴含着可观的获利,但风险并不特别高。研究相关的市场行情与交易对象,或许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实际投入的资金未必承担太大的风险。”

      “有一个关于经济学家的故事。这位经济学家与朋友在纽约的街上走着,他的朋友看到人行道上有一张百元大钞,于是指着钞票说:‘教授,有一张百元大钞!’经济学教授冷漠地回答:‘不可能,如果真是百元大钞,早就被人拣走了。’可是,我认为有许多低风险的赚钱机会。”

      分析风险与机率

      对于一个部位,伯纳德·奥佩蒂特如何分析风险与机率呢?“虽然我知道部位发生特定的损失之后就会出场,但我还是认为投入的全部资金都完全承担风险。另外,我也会考虑部位某个获利百分率的发生机率,然后评估我所承担的对应风险。我会考虑可能结果的机率分析,例如:采取某项行动可能有50%的机率如何发展,或不采取行动可能有50%的机率如何发展,或50%的小赔对应50%的大赚。你必须了解最后结果的机率分配概况。”

      分析一笔交易的可行性,伯纳德·奥佩蒂特把所有投入资金视为风险资本。他知道部位顶多只会发生特定程度的损失(例如:15%),即使最大的损失设定为15%,他还是认为整体投入资金都应全部承担风险。然后,从这个角度评估各种可能结果的机率分配,分析对应的报酬潜能。惟有通过机率分析的架构,才能掌握报酬的概念。

      举例来说,如果建立某个选择权部位,起始价值为一万美元,风险资本就视为一万美元。为了评估风险/报酬比率,伯纳德·奥佩蒂特分析部位最后结果的机率分配。如此可以了解相关风险提供的报酬潜能。(从数学角度来说,把发生机率视为权数而汇总各种可能结果,然后比较这个报酬期望值与风险。)

      资金管理

      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工作,不仅仅局限在价格波动率与机率上,还包括资金管理。

      “你必须设定严谨的资金管理制度。绝对不允许自己越陷越深。你可以采用某种最大连续损失的规定,或设定某个风险值。你也可以采用某种操作法则,例如:‘损失不可超过某个限度’。你必须具备这类的心理规范,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承担设定范围之外的风险。你必须确定自己不会被三振出局,这点很重要。情况很容易失控,必须有明确的规范。”

      设计资金管理的制度,你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任何单笔交易中,我能够承担的最大风险金额是多少?换言之,每笔交易最多能够承担多少损失?请注意,一系列的交易可能连续发生损失,为了保留交易实力,每笔交易我最多能够允许多少金额的损失?

      ·一旦交易部位建立之后,我最多准备承担多大百分比的损失?某些人利用“风险值”的观念拟定这项决策,就是根据所有未平仓部位可能结果的机率分配而计算的数值,代表部位承担的风险总金额(译按:在特定的信赖区间之下,VAR代表正常市况下某特定期间的最大损失期望值)。

      分散的投资组合

      分散投资是风险控制与资金管理的相关议题。

      “一般而言,在特定的风险水准下,通过分散投资可以提高报酬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特定的期望报酬率,如果不进行分散投资,你将承担较高的风险。如果比较100个部位与10个部位,分散投资的效益就非常有限了。如果由1个部位分散为10个部位,效益非常明显,但由10个部位分散为100个部位,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额外效益。分散投资存在一个最佳的水准,超过这个水准之后将带来反效果。”

      伯纳德·奥佩蒂特虽然相信分散投资的效益,但也不主张过度的分散。分散投资是提高风险/报酬比率的有效方法。可是,如果投资组合的部位太过于分散,你可能照顾不过来,反而提高损失的可能性。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必须记住:

      ·如果个别部位都承担相同的市场风险,就不能提供分散投资的效益。

      ·个别部位的规模必须类似。如果九个部位的规模都是100美元,第十个部位的规模为10000美元。这类的分散投资没有太大的意义。

      ·个别部位的价值波动率应该类似。让我们考虑一万美元的三个月期英镑存款期货契约与一万美元的长期公债部位,两者显然不可相提并论。

      顶尖交易员的特质

      对于金融交易的热忱

      关于顶尖交易员的特质,伯纳德·奥佩蒂特首先指出交易员需要对于金融市场充满热忱。

      “首先,他必须对于相关市场充满兴趣,希望了解其中的一切。这是大多数交易员欠缺的特质。一般人认为金融市场非常枯燥无味。即使他们认为交易很刺激、很有趣,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厌烦了,因为交易涉及太多的研究与分析,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你必须了解市场为什么出现这种行情,你必须判断谁买进而谁卖出,他们的动机何在。无时无刻追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具备非凡的耐心、精力与欲望。”

      “最重要而最经常欠缺的特质是对于市场的热忱态度与执着精神。大多数的人都‘一心数用’,一方面从事交易,一方面想着其它的事,盘算如何花钱享乐。”

      市场的热忱来自于交易的动机。奥佩蒂特接着讨论动机问题。

      你必须有学习的自然欲望,想要成功,希望赚钱。这方面的冲动必须来自于本身,而不是你的老板和客户。这种欲望与热忱必须原来就存在,不能强求,不能假装。

      奥佩蒂特认为,欠缺动机经常造成失败。不少顶尖的交易员都相信这套理论。

      “在相当大的程度内,人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希望失败。基于某种理由,他们希望惩罚自己。在潜意识里,很多人不希望获胜。我不认为他们自己知道这点。他们往往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但实际上是态度的问题,完全与运气无关。”

      勇气

      奥佩蒂特认为,勇气是顶尖交易员的第二项心理素质。

      “必须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够承认自己错误。必须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够面对自己的损失,不会怨天尤人。必须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自行承担错误的责任。”

      面对损失,交易员经常不能坦然接受。他们不相信这一切是因为自己的错误,总是希望把责任归咎于老天爷或其他的人。在《雪山盟》一书中,海明威回忆他如何失手而没有打中猎物。他可以责怪向导惊动猎物,但他没有这么做。相反,他认为“如果你还有一点本事的话,任何差错都是你本身的问题。”顶尖交易员一定要对自己负责。另外,一位顶尖交易员也有安然扮演少数分子的勇气。

      持有一种与大多数人不同的看法,这也需要勇气。可是,你的看法与群众不同,并不代表你一定能够赚钱。不过,如果你能够脱离群众而坚持自己的看法,这是很重要的特质。某些情况下,这代表胜负的关键,让你掌握绝佳的机会。最佳的交易机会必定无法获得普遍的认同。其他人可能认为你很愚蠢,但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而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想做的,我相信自己的看法。”当我达成一个非常难以让其他人认同的结论,完全违反传统的看法,这种过程代表非凡的历练。我知道自己的看法正确,断然根据这种看法建立部位,然后我成功了。这种历练可以让你相信自己,让自己知道你可以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事物。

      许多交易者欠缺这方面的勇气。每当某些权威性的投资通讯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的信心就开始动摇。看到报纸上的某篇报导,他们忽略抛弃先前的所有研究结论。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段话或许可以鼓舞一些勇气。他在《实用主义》一书中写道:“当一套新理论出现的时候,最初被批评为荒谬,然后逐渐被接受,但仍然被视为明显而不重要的理论;最后,人们体会到它的重要性,连那些原来反对者都宣称自己是这套理论的创始人。”

      优秀交易员必须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花费无数的时间发展交易系统,研究交易的对象,一旦建立部位之后,他们专注于自己建立部位的理由。如果他们听到谣言而提早结束部位,这相当于没有进行任何的研究或发展任何的系统。他们可以采用一套追随谣言的系统。

      许多交易者在潜意识里就准备让媒体的评论来决定他们的部位,因为这可以把责任转嫁给别人。任何损失都是媒体的错,获利当然是归功于自己的交易技巧。把别人的主意摆在自己的看法之前,这往往也是为了逃避责任。这经常是因为自信不足,尤其是在连续损失之后。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让自己独立承担所有的盈亏责任。你必须发展一套自己有信心的系统。惟有经过测试,发现它确实有效,你才能对系统产生信心。如果系统的操作绩效不理想,就应该设法改善或放弃。

      接下来,伯纳德·奥佩蒂特又提出金融交易领域内所需要的另一种勇气,但运用的机会希望不要太多。

      “必要的情况下,你需要勇气投下庞大的赌注,因为这可能代表一种转折点,你知道这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机会。总之,某种机会一旦出现,你必须投下庞大的赌注,这需要勇气。”

      开放的心胸

      奥佩蒂特认为:“开放的心胸代表一切。”这是交易成功的第三个关键特质。他举了一个例子。

      “1987年大崩盘之后,我正在纽约从事选择权的交易。当时,我没打算建立单纯的方向性部位,而考虑履约价格之间的套利交易。举例来说,11月份与12月份到期的选择权价格几乎完全相同。套利交易的机会非常多,实在令人觉得意外。任何不忙着补缴保证金而还具有资金实力的人,几乎都完全专注于方向性部位,或针对价格波动率操作。在这个案例中,我没有追随群众,这就是我所谓的开放心胸与中性立场。当然,前述的套利机会现在已经不容易发生了,因为电脑的运用太普遍。”

      这属于套利的机会,因为不同履约价格选择权的价格相同,但根本资产不同,选择权价格最后必须拉开。

      “研究金融市场的发展史或一般历史,可以培养开放的心胸。观察各种事物:某些事物之间变得比较不相关,另一些事物变得更相关。”

      很少人会把历史研究列为交易成功的必要修养。可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还是能够体会其中的道理。奥佩蒂特举例说明许多顶尖交易员的不同操作层次。市面上有一些历史相关书籍,另外,还有一些十九世纪的企业经济发展史,这些大学参考书或许能够引起你的兴趣,它们大多讨论目前重要产业的早期发展,例如化工产业。这些书中提供许多精彩的内容,说明某些产业、某些地区与某些国家何以兴盛与衰败的理由,解释变动的原因与变动的过程。

      停损出场

      如同交易新手一样,伯纳德·奥佩蒂特进行一些“如果……就……”的情节分析;换言之,如果某种情况发生,他怎么反应,如果另一种情况发生,又怎么反应。这类的计划涉及明智的停损。

      “建立一笔交易之前,我会决定各种情况的反应对策。这往往涉及停损的设定,但我一律采用心理停损,绝对不会实际设定停损。我知道场内交易员最擅长的技巧就是触发客户的停损。我有时候也会设定目标价位,但不经常这么做。”

      伯纳德·奥佩蒂特提到,场内交易员经常故意触发停损,赚取轻松的利润。每个人都知道交易大众可能在哪些价位设定停损----整数价位,例如10。假定某支股票的报价是11~13:换言之,买进价为11,卖出价格为13。这个报价代表造市者愿意在11买进,在13卖出;反之,一般交易大众愿意在11卖出,在13买进。这种情况下,一般交易大众很可能把停损卖单设定在10,造市者也很容易估计这类的停损价位。因此,造市者可以把价格压低到10~13,吃掉价位10的停损卖单,然后在13卖出。这也是为什么伯纳德·奥佩蒂特不愿意实际设定停损的理由。

      “在某些市场中,设定停损是很好的习惯,尤其是流动性高的市场。当然,设定停损也可能因为行情反覆而受害。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要欺骗自己’。保持开放的态度,随时可以改变主意,这方面的弹性很重要。不要让累积的获利或损失影响你的判断能力。另外,承认自己犯错的能力也很重要。停损很有用,可以迫使你产生自律精神。”

      换言之,如果没有实际设定停损,你必须有足够的自律精神,在必要的情况下断然停损出场。你必须诚实面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估自己是否应该出场。

      交易战术

      ·追踪关键玩家的活动,掌握公司事件的内涵。

      ·哪些人与哪些因子可能影响股票价格?如何影响?动机何在?

      ·随着时间架构与根本证券的不同,你必须调整分析方法。

      ·务必考虑其它市场参与者正在想些什么。

      ·瑞士方法:不带情绪地对待交易对象----客观与中性。

      ·损失:每天都是由零损失开始。

      ·损失:诚实对待自己,否则就必须开支票给伯纳德·奥佩蒂特先生!

      ·损失:你是否愿意在今天的价格建立部位。

      ·损失:感受恐惧的压力,避免重蹈覆辙。

      ·客观并不代表交易没有艺术的成份。

      ·你不需要承担重大的风险,就足以赢取重大的获利。

      ·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如何?

      ·对于任何一笔交易,设定最大的风险水准。

      ·设定部位允许发生的最大损失金额。

      ·分解投资,但分散的程度不可以超过自己的管理能力。

      ·顶尖的交易员必定对自己负责。

      ·顶尖的交易员有勇气认赔,承认自己错误。

      ·具备远离群众的勇气,如果你的判断正确,可以提升自我信心。

      ·采用心理的而不是实际的停损。

      第二章 比尔·利普舒茨

      “一切向钱看。”

      讨论主题

      ·资金来源与绩效影响

      ·掌握个人交易员的优势

      ·疯狂的专注热忱

      ·所罗门交易员

      ·降低运气成分

      ·导师

      ·恐惧与忧虑

      ·资讯网与资讯汇整

      ·交易架构



      80年代末期,比尔·利普舒茨担任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外汇交易主管。对于专业交易员来说,如果有所谓的最佳时机与最佳场所,那就是这种时机与场所。在《新金融怪杰》一书中,杰克·施瓦格把比尔·利普舒茨形容为所罗门兄弟公司最大与最成功的外汇交易员。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利普舒茨的单笔交易的金额通常都高达数十亿美元,获利也经常是以千万美元计算。根据施瓦格的估计,利普舒茨任职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八年期间,他个人创造的获利就超过五亿美元,相当于八年期间每天平均获利25万美元。

      所罗门兄弟公司时期

      在康耐尔大学取得建筑设计学士与MBA学位之后,比尔·利普舒茨在1982年加入所罗门兄弟公司,当时他的年龄是28岁。最初接受股票与股票选择权的训练,稍后被征召到外汇交易部门,从事店头市场与集中市场外汇选择权产品的设计与推广工作。外汇市场是规模最大、流动性最高的金融市场,单日的交易量超过二兆美元。

      “在80年代,所罗门兄弟公司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独特的组织,尤其是在外汇市场。约翰·古特弗罗因德的经营方式使得迈克尔·刘易斯在《骗子扑克》一书中把他形容为臭名昭著的人。在汤姆·斯特劳斯的管理下,公司的交易员都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当然,如果我搞砸的话,还是必须自己负责,卷铺盖走路。虽然如此,我还是必须承认,很多机构都不能提供这样的机会。其它公司通常不允许交易员建立类似的部位或承担类似的风险。在这种环境下,交易员很快就学习自我负责与成熟的交易心态。绝对没有人会规定‘这是你的部位限制,你必须认赔出场’。”

      “如果一个交易员的损失累积到某种程度,他的桌子就突然不见了。可是,你在这个环境里可以不断向前推进。只要你能够成功到达另一个层次,就可以继续推进。这是一个相当不寻常的文化,我当时还不能充分体会。现在回想起来,所罗门确实是一个独特的机构,管理阶层的那些人也很独特。”

      “我留在所罗门的那段时期,公司对于绩效的衡量方法不同于资产管理公司。后者通常是以百分率报酬为基准,这经常造成误导,因为其中涉及额外增加的资本。在所罗门之类的公司,从事交易往往不需要实际的资本。主要造市商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外汇交易,基本上都是在信用的基础上进行。不需要保证金,所以也不需要实际投入资本。当时,我们是透过所罗门的一家子公司从事交易,资本额只有100万美元。不论每年度的获利是多少,都转到母公司。所以,谁也不知道公司累积的报酬到底有多少。可是,我们的信用额度高达1500亿美元。”

      自行创业

      比尔于1990年离开所罗门,自行成立罗威顿公司,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康涅狄克南部的一个小镇。

      “罗威顿资本管理公司成立于1991年,完全管理我们自己的资本,当时的资本规模不大。最初,这家公司只有我与两位同事,比尔·斯特拉克与龙·富隆,他们也是我在所罗门时期的同事。根据当时的计划,我们打算将来也要管理外部的资金,但我们不确定由大型公司转变为‘自己当老板’的小公司之后,是否能够继续掌握成功的众多要素。”

      “所以,我们利用自己的资本交易一阵子。1993年底,我们开始向外筹募少量的资金。我的妻子尼莱莉·琼斯曾经在高盛担任九年的机构业务员,不是在外汇领域,而是在固定收益证券部门,她负责筹募资金。在18个月之内,大约筹措了1.5亿美元的资金。对于一家刚起步的小公司来说,这是相当大的一笔款项。虽然我从事外汇交易,但还是提出三个结构不同的基本产品,每套产品的风险/报酬目标与交易工具都不同。举例来说,一种产品完全不涉及选择权,基本上从事当日冲销的即期外汇交易,任何部位都尽量不拖到隔夜。另一种中等风险程度的产品,其中包括一些选择权组合,但尽量压低裸露的空头部位,例如:选择权销售部位、比率价差交易或其它类似部位。我们从事很多欧洲通货之内的价差交易。最后,我们还有一种积极性的产品,包括许多裸露的销售部位、比率价差交易、低变动值或其它类似的策略。我们利用这三种产品做为基本的建构积木,又推出各种风险/报酬结构的其它产品。”

      “基于各种理由,我们在1995年结束罗威顿的运作,另外成立一家公司,名称也非常奇怪。叫做哈瑟塞奇资本管理公司,哈瑟塞奇是约克夏一个小镇的名字。在交易的层次上,新公司的运作没有什么不同,但管理层次上做了一些必要的改变。”

      操作他人的资金

      交易的资金来源可能影响操作风格与绩效,一般人恐怕很难理解这点。如同比尔·利普舒茨解释的,即使是最有经验的交易员也很难理解,除非他亲身体会。

      “当初,我不了解其中存在差异。七年前,我非常单纯地认为,不论资本是来自于所罗门兄弟公司,还是来自于十位富有的个人,来自于单一的客户,结果都没有什么不同。我的目标就是从市场中榨取最大的利润。事实上,不同的资金来源,必定会造成不同的交易策略,迫使交易改变动机。问题绝对不是单纯地说:‘我手头上有一些资金,不论来源如何,我会尽力而为,每天都尝试赚取一些利润。’没有那么简单。一家公司面对着富有的客户,自然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牵扯力量,每个月的绩效将决定你的死活。”

      “资金管理是非常棘手的行业。问题不只是操作绩效,还考虑客户对于投资结果的预期。绝对的绩效数据经常造成误导。我可以对你说:‘过去五年来,我们最积极产品的总报酬为600%’,你可能会说:’喔!600%’可是,如果你不知道其他外汇经理人的操作绩效,也不知道我们取得这个绩效而承担的风险,这个数据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意义。举例来说,假定某位经理人管理2亿美元的资金,其中1.2亿美元是属于特定投资目标的基金。如果这部分基金在四年之内赚取600%的报酬,投资人很可能会收回资本,因为基金呈现的风险结构不符合投资人的预期。资金管理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游戏,经常违背常理的判断。”

      “让我们考虑乔治·索罗斯与彼得·林奇之间的不同交易方法。索罗斯通常都通过高度信用扩张进行操作,惟一的目标就是赚大钱。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则大异其趣,首要目标是保障资本。他身处于大多头,又是一位最顶尖的选股好手,所以赚了不少钱。可是,请相信我,只要麦哲伦基金的绩效开始下滑,你就可以看见投资人大量收回资本,最后连基金都会消失。把资金交给乔治·索罗斯的人们,心理上都一定有所准备,基金价值可能突然下跌20~30%。我想没有人会分散投资。投资人的动机非常不同,投资人会挑选适合自己风格的基金。最后,客户的偏好必定会影响操盘人的交易风格。”

      如同比尔·利普舒茨的解释,不同的资金来源,意味着不同的客户动机与基金操作宗旨,也可能影响你的交易风格。身为交易员,我们都需要更多的资本。如果操作顺利,我们迟早都需要新的资金来源,或是借款(不需要接受规范),或募集客户资金。不论资金的来源如何,你必须了解一点,由于你的交易风格可能受到影响,连带的也会影响交易绩效。最惨的情况就是绩效下滑,而资金又不是自己的。所以,追求新的资金之前,务必仔细评估你的交易会受到什么影响。

      自有资金

      交易资本的来源各自不同,最单纯者是自有资金。比尔·利普舒茨说明他如何操作自有的资金。

      “对于投资之外的纯投机资金来说,我承担风险的耐力很高。原则上,如果亏损全部的投机资金,我可以坦然接受。当然,我不认为自己会发生完全的损失,但绝对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现在我持有一些投资,包括自己的房子,这是投资,也持有一个股票组合,这也算得上投资。剩余的资金就可以供我投机,我预期的报酬率更高于投资,但也准备接受更高的风险、严重的价格波动。这类交易的毁灭性风险很高,换言之,可能发生100%的损失。”

      对于自有资金,比尔·利普舒茨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交易。可是,对于别人的资金,自由度显然就降低了,他接下来解释这点。

      他人的资金

      “可是,当你受托管理客户的资金,又是另一回事了。客户表示,‘我知道你是一位投机交易员,我可以坦然接受20%的损失。’我经常与客户详谈,尝试了解他们的想法。我希望客户完全了解我们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一位客户直视我的眼睛说:‘我可以接受20%的损失,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他的意思是5%。如果我三天之后打电话给他,‘你知道吗?你的净值已经下跌18%,我希望知道你的想法,如此才能讨论下一步的做法。’我保证,他一定忘掉先前关于20%损失的说法。”

      由于客户并非交易员,一旦发生严重的损失,客户未必能够妥善处理。当你接受委托管理客户的资金,你有责任协助他们,不要让客户陷入情绪上没有准备的处境。你不能拿着客户的资金,单纯地到市场中疯狂投机。

      “对于一位基金经理人,如果你买进IBM股票而股价下跌25%,没有人会因此而请人走路,因为每个人都拥有IBM----这属于谨慎的投资。可是,如果你买进一支网络投机股,股价上涨80%之后又下跌,然后公司破产,你恐怕要因此卷铺盖走人。客户会收回资金,你恐怕再难募集资金。”

      “问题不只是报酬率而已,客户拟定投资决策涉及许多不同的动机。这会直接影响交易的层面。如果某笔交易的胜算很高,你为什么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嗯,因为判断错误----即使机率只有5%----的结果远较判断正确惨,即使判断正确的机率高达95%。有些交易员认为,‘嘿!如果我帮客户赚取25%,他们一定很高兴,认为我是伟大的交易员,那我就可以赚取不少管理费。’可是,你知道吗?如果发生5%的亏损,他们就会抽回资金,我可能因此关门大吉了。”所以,交易决策不只是涉及胜负机率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全球顶尖交易员的成功实践和心路历程(2)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关于如何克服恐惧的情绪,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处理,这基本上是个人的问题。不论个人的心理驱动因子如何,恐惧是来自于内部。清晨三点,所有的灯光都熄灭了,只有路透社银幕的蓝色、绿色数据闪烁地盯着你,你的部位越陷越深,你不知道打电话给谁,也不知道与谁讨论,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应该怎么办。”

      “惟有这个时候,你才知道自己是否陷入恐惧,是否能够克服恐惧,回到客观的分析上。你必须决定自己是否能够继续承受,或是希望继续承受。这是迈向成熟的一种过程。恐惧带来许多生理的征兆,有时候你希望干脆生病算了,这纯粹是个人的处理态度。很少人能够或愿意向内探索,强迫自己进行一些根本的个性调整。经过反省之后,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或许不行。当然,这并不代表交易是否能够赚钱,只代表处理恐惧的能力。”

      关于如何克服恐惧,比尔·利普舒茨的说法让我想起《华尔街》电影的一段对白:“望着万丈深渊,除了黑暗之外,什么也看不见。这就是他发现自己个性的时候。”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个性代表一个人的命运”。纯粹的意志力可以克服任何的个性障碍。

      资讯网:汇整资讯的效益

      “我先前曾经提到,对于当代交易员来说,资讯管理的问题远超过资讯取得。在这种情况下,汇整其它已经阅读、消化而整理出看法的资料,往往比较有效,尤其是这些人的观点与你不同的话。通过‘汇整资讯’,你照顾的资讯层面可以远超过任何个人所能够单独分析的程度。汇整资讯的效益不在于节省工作----个人的分析绝对没有替代品----而在于照顾更广泛的资料。另外,经过汇整的资料可以让自己的分析纳入‘其它看法’,因而提供一个安全网。”

      “市场分析的难处之一,是当你取得某项资讯或判定某项事件最可能的发展结果之后,你必须决定市场将因此而产生什么反应。如果没有其他交易员的协助,往往很难撰写客观的结论。所以,建立一个相当周全的网络,你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中,不同人们的不同看法,这对于外汇市场特别重要。通过电话沟通,让我了解不同人们对于相同新闻的解释可能截然不同。交易员对于这些不同解释而采取----或不采取----的行动,将集体反映为市场行为。评估任何部位或潜在部位之前,务必掌握市场对于某项资讯的解释与反应。”

      可是,千万记住,绝对不可以让别人的分析结论取代自己的观点。你必须评估别人的分析,不可以毫不过滤地全盘接收。绝对不可以让别人代替你分析。另外,你所取得的资讯都是“第二手”或“据说”,所以处理上必须非常小心,重点还是应该摆在自己根据直接资讯所做的分析。如果你欠缺处理第二手资讯的能力,干脆不要采纳。

      运用你本身不采用的分析方法

      “我个人始终采用基本分析方法,观察可能发生、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总体经济与政治事件,考虑它们对于汇率的影响。我不采用技术分析或图形分析,我不相信这套,也不打算利用这些技巧。可是,某些技术分析交易员相当成功,所以其中可能也有一些名堂。不论你是哪一类型的交易员,你都必须了解市场的感受,必须掌握那些可能影响行情的参与者的行为。如果很多人相信技术分析,基于某些理由----月亮位置、占星学或天知道什么理由----而认定某个价位很重要,那你也必须知道这点。因为这个价位可能引起许多市场参与者采取行动,所以你必须了解,评估自己的部位可能受到什么影响。因此,没有所谓的好方法或蠢方法,也没有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方法。只要有特定数量的市场参与者产生某种感受,行情就会变动。在这个范围内,我希望了解技术分析的重要价位,尝试把这些结论考虑在内。”

      所以,根据比尔·利普舒茨的观点,不论你对于技术分析的评价如何,都至少必须了解其中的相关结论,因为这会影响你的部位结果。巴顿将军曾经说过:“我一辈子都在研究敌人,我阅读对方军事将领与政治领袖的传记,甚至钻研他们的哲学理论,聆听他们的音乐。我研究对方每场战役的每个细节。我知道对方在任何特定状况下的每一种反应。可是,对方却一点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要从哪个角度踢他的屁股。”

      “归根结底,交易只有一个法则:‘一切向钱看’。你可以自认为正确----可是,只要不能赚钱,你就错了。一切都回归到一点:‘精明的钱也是钱,愚蠢的钱也是钱’。即使你是天下第一号笨蛋,只要交易的结果赚钱,你就是诸葛亮。”

      虽然比尔·利普舒茨不采用技术分析,但他还是运用相关的分析结论。首先,技术分析代表某些市场参与者的想法。其次,技术分析可以用来决定进场与出场时机与价位。

      “某些交易员利用技术分析协助判断进场与出场决策。基本分析的缺点是过于广泛,你很难削尖铅笔而指着‘在这里买进或在这里卖出’。你必须了解技术分析的技巧,例如动能,因为很多市场参与者都采用,所以可能影响行情。”

      交易架构

      整合构想

      一旦交易对于未来的行情产生某种看法之后,必须把相关的构想整合为一笔交易。如果你预期行情将走高,最简单的做法是买进根本资产。可是,取决于你对于行情的看法,其它复杂的策略或许有更理想的绩效。

      “接下来是架构交易。交易的架构方法有无数多种,细节更是不胜其数。你对于行情的判断可能完全正确,结果却是赔钱。如果时间掌握稍微不准,就可能损失。架构一笔交易,必须提升获利的机率与潜能,减少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交易游戏的精髓,不断从事这类的决策。”

      举例来说,如果你看好日元的走势,可以通过许多不同方式做日元。你可以买进日元、做多买进选择权或销售卖出选择权。如果你希望做多日元,而日元汇价波动率很低,可以考虑买进选择权的多头部位。如果汇价波动率很高,可以考虑销售卖出选择权。可是,如果汇价波动率真的非常高,销售卖出选择权未必理想,或许应该直接买进根本日元。所以,构建一笔交易,必须尽可能掌握所有的有利因素,尽可能累积胜算。

      “举例来说,假定你做多溢价买进选择权的价差交易,其中买进一边的溢价为2%,销售一边的溢价为5%,如果你对于行情的发展方向判断正确,买进一边的选择权随后进入平价状态,价格波动率将因为选择权进入平价状态而产生相对变动。换言之,当你最初买进价差交易的时候,多、空两边的隐含价格波动率都高于平均选择权隐含的价格波动率。现在,买进一边的选择权进入平价状态,你知道这部分发生一些损失,因为平价选择权现在隐含平价的价格波动率。所以,你必须了解其中的动态关系,尤其是运用比率价差交易的策略,如果你对于行情方向的判断正确,或许应该回补策略的空边部位,因为空边部位很可能继续维持偏高的价值。”

      可是,请注意,策略的结构越复杂,并不代表赚钱能力越高。

      “我在所罗门期间的老板吉尔·赖恩戴克经常说,市场上有精明的资金与愚蠢的资金。可是,一天的交易结束之后,钱就是钱。换言之,不论你怎么把钱赚到手,来源一点也不重要。举例来说,如果买进IBM股票发生亏损,很多年轻人总是希望在IBM股票中讨回公道。事实上,这完全无关紧要。虽然在IBM股票发生亏损,你没有必要因此而强迫自己交易IBM。市场不会觉得痛痒,银行帐户也不介意钱的来源。吉尔曾经对我说:‘我们为什么不单纯买、卖钱,然后赚钱?我们为什么要交易选择权或其它复杂的东西?’他是说‘精明的钱也是钱,愚蠢的钱也是钱’。有时候,你可以说‘买进’,价格上涨之后,你可以说‘卖出,谢了’。”

      评估获利潜能与潜在的损失

      架构一笔交易,除了尝试掌握获利潜能之外,也必须考虑风险保障。

      “最初建立部位的时候,当然会设定获利了结与停损出场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由你的交易构想来决定。部位的规模则取决于你能够接受的最大金额损失。举例来说,假定目前的汇率是1美元=124日元。另外,假定你认为日本与美国最近一回合贸易谈判的结果,应该让日元贬值到130,但基于技术性的考虑,日元也可能升值到122.50。评估日元选择权的订价结构之后,你决定最佳的部位是直接在现货市场放空日元/买进美元。部位的规模应该多大呢?这取决于交易帐户的规模与你准备接受的最大损失。如果交易帐户的资金为一千万美元,你最多只接受3%的损失,那你应该放空1500万美元价值的日元(译按:30万美元×[125/2.5]=1500万美元)。万一判断错误,损失是30万美元,如果判断正确而顺利在130回补日元,获利是60万美元。”

      “看起来很简单,是吗?可是,这只是在动态环境中的静态分析。建立部位之后,新的资讯不断发生。必须不断根据新资讯而重新评估部位的状态,调整目标价位。当然,如果行情朝不利的方向发展,但你坚持自己的判断正确,很可能因此而不断调降停损点。这当然很危险,但并不是我目前讨论的合理调整。你必须正确解释新的资讯。总之,绝对不可以跟自己讨价还价,最大的金额损失必须非常明确。”

      因此,如何运用目标价位?如何根据新的资讯重新评估?这都是交易架构的关键层面。防范损失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获利潜能数倍于潜在损失。

      “对于任何一笔交易,获利潜能都应该数倍于潜在损失。可是,两者之间的比率究竟应该如何呢?一般来说,短线交易----换言之,准备在48小时之内结束的交易----的比率应该是3:1。对于长线的交易,尤其是策略中涉及许多选择权部位而必须运用资本,我设定的报酬/损失比率至少是5:1。”

      交易者经常利用选择权来防范不利的价格走势。举例来说,如果某交易员预期行情上涨,可能做多买进选择权。可是,为了防范行情下跌的风险,他也可以买进一些卖出选择权,或销售不同履约价格或到期时间的买进选择权。

      “我个人觉得,专业交易员把选择权视为保险工具,似乎不太恰当。如果某个市场部位的流动性不高,或交易经常发生停顿,或许值得考虑选择权的保险策略。可是,前述两种情况显然不会发生在外汇市场。专业交易员只要持有未平仓部位,就应该随时追踪行情,随时都可以结束部位或认赔出场。惟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如果部位规模实在太大而可能显著影响行情,我才会考虑采用选择权做为保险工具。”

      除了任何单笔交易都必须设定损失保障之外,还需要防范连续损失。

      “关于报酬与风险,我觉得处理心态不应该对称。为了维持长期的成功,必须专注于亏损、连续损失或这方面的相关问题。很简单,只要知道自己准备损失多少。不论你的部位规模大小,或你的看法正确与否,都是如此。你必须知道自己准备损失的程度。我不是说心理上的准备;每当进行一笔交易,就必须设定最大损失的金额,赤裸裸的数据。绝对不允许自己被三振出局,必须保持再度进场的能力----明天、后天、大后天……都是如此。好好管理风险、获利就会自己照顾自己。”

      专注于损失风险,其中涉及一个问题“什么时候结束部位?”

      “我想,结束亏损部位的理由有两种。第一,如果预期之中应该发生的情节或情节演变,显然不可能发生了。举例来说,如果你预期某位左翼政治领袖将赢得大选,结果他输了。第二个理由是价位达到预定的停损水准,不论你预期的情节是否正确。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立即出场。”

      导师:所罗门的经验

      一位伟大交易员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如何接受损失或处理报酬/风险,顶尖交易员的心智往往经过许多独特经验的塑造。比尔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些经验之谈。

      “就我个人来说,专业交易的早期生涯受到一些重要的影响。许多资深交易员曾经照顾我,给我很多教导。吉尔·赖恩戴克是我在所罗门的第一个老板,在我掌管公司全球外汇部门之前,他曾经担任这个职务七年。他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背景是固定收益而不是外汇,但吉尔之所以与众不同,完全在于他待人处世的方法与领导能力。”

      “关于市场的伦理与人际关系,吉尔是我的典范,包括个人的应对举止,以及与同事之间的相处方法。交易员都非常专注,有点神经质,你把自己的活力发挥到极限,你感到很疲惫。你经常说一些事后感到后悔的话,采取一些事后感到后悔的行动。吉尔教导部门内的交易员如何对待市场中的对手和同行。”

      “吉尔的一些话非常值得回味,例如:‘市场中有许多灰色地带,尤其是店头市场。’灰色地带是说人们偶尔会犯错。如果某个交易员报错价格,你是否强迫他承认?吉尔经常说:‘不妨想想,你是否希望自己的母亲明天在《纽约时报》读到这段新闻,如果不想,那就不要做。’”

      “吉尔说过很多这类的话。我记得有一段时期,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因此对于周围的一切的要求也很高。可是,别人的事业心和专注程度未必符合我要求的标准。举例来说,某个星期五晚上刚好也是一位助理人员的结婚纪念日,你希望自己留在办公室到晚上10点,就认定这位助理人员也应该如此,如果他不是如此,你就暴跳如雷。吉尔告诉我:‘比尔,你要知道,在正常上班时间内,你可以对同事又吼又叫,你可以期待他们付出他们不准备付出的东西;可是,一天结束之后,人们只希望好好享受一天。对于你----比尔·利普舒茨----好好享受一天可能代表某种意义,可是,对于助理人员或另一位交易员,这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你应该好好琢磨琢磨,对于每个人来说,什么是好好享受一天。’总之,他教导我许多有关市场上的人际互动关系。现在的年轻交易员都不太重视这些‘互相关照’。这对于我的整个交易生涯非常有帮助。”

      “还有另一个人对我影响很大,他当时是纽约马林米德兰银行的资深交易员。他叫做托尼·马斯塔蒙特。每个月,我们大概都会共进一次午餐。对于交易员来说,外出午餐是不得了的大事,因为交易时段内通常不应该离开盘房,但托尼的魅力实在太大了。我们谈论的主题大概都是远期汇价、选择权对于外汇交易的影响,当然还有美元的一般性走势。他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所以,我非常幸运,在不同的领域内能够得到许多导师的教诲,绝对不局限于‘这是你买进的方法,这是你卖出的方法’。他们的教导涉及较多的人性层面,告诉你如何在这个行业内生存下去。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一切也属于成功的一部分。”

      是否能够遇到名师,往往超出你能够控制的范围。因此,你还是需要依赖一些运气。这些方面对于交易成功的影响,经常被忽略或忘记。

      “所以,运气的成分实在很大。一切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相互配合。当你遇到某位对你有重大影响的人,整个人生际遇可能因此改观,踏上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就像经过雕塑的树木一样。如果听任发展,一棵树绝对不会长成那种形态。我经常记起某些人讲的话,可是,讲这些话的人自己恐怕都忘掉了。”

      我们大概都能体会比尔·利普舒茨语调中的感情。人生中总会遇上一些对于我们产生重大影响的人,让我们踏上一条原本不会走的路。以我个人为例,我记得牛津大学时代一位政治学讲师耐杰尔·鲍尔斯博士曾经告诉我:“牛津大学的学生当中,有90%都属于沉闷、无聊、没胆量、不敢冒险、万事安全第一的类型。其余的少数人则属于第一流的人才。”这段评论多年以来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但鲍尔斯博士恐怕已经忘记自己说过这段话了。如同比尔描述的,这是“人生际遇改观的岔口”。交易的情况也一样,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寻求名师,请求教诲,使我们能够踏上更光明的道路。

      交易战术

      ·资金的来源如何影响你的交易绩效?

      ·个人交易员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优势:拒绝交易的能力;自主的决策;资讯得到的方便性;弹性;绩效压力较轻。

      ·你是否具备疯狂的专注热忱----对于市场产生童稚般的热忱----别人认为你是疯子。

      ·自我必须受到自省的调和。

      ·如果每100笔交易平均发生80笔的损失,你是否还能够保持获利的局面?

      ·提升控制能力,累积胜算,尽可能降低运气的成分。

      ·你对市场的看法如何?

      ·即使你不相信某些分析方法,只要它们对于行情的影响力够大的话,你还是必须了解。

      ·根据自己对于行情的看法,把交易架构为最佳部位。行情观点与部位结构都同等重要。

      ·对于一笔交易,最佳结构未必复杂。

      ·为了保持长期获利,交易的获利潜能应该数倍于潜在损失。

      第三章 帕特·阿伯

      “你必须迈进一步,采取某些行动,必须咬紧牙关,承担风险。”

      讨论主题

      ·风险的性质与风险管理

      ·循序渐进的交易

      ·出场

      ·顶尖交易员的素质



      帕特·阿伯从1992年开始担任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主席,芝加哥期交所是全球规模最大与历史最悠久的期货与选择权交易所。担任主席的职位之前,在1990年到1993年其间,帕特·阿伯担任副主席的职位。自从1965年以来,他就是芝加哥期交所的会员。他也是美中商品交易所的董事会主席。另外,他是沙特金、阿伯、卡洛夫公司的主要股东,也是一位独立交易员。

      帕特·阿伯身为董事会主席,在1997年完成了三项伟大的成就,确保芝加哥期交所在21世纪仍然能够维持全球证券交易的主导地位。第一,从5月9日开始,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与芝加哥期交所衔接两种全球规模最大债务契约的交易。这两种债务契约分别是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的10年期德国公债期货与选择权契约,以及芝加哥期交所的30年期美国公债期货与选择权契约。

      第二,从6月5日开始,道琼斯公司授权芝加哥期交所提供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期货与期货选择权交易。这些契约被视为“最后的伟大期货契约”。

      第三,芝加哥期交所新金融交易中心最近落成,耗资1.82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交易营业场所。

      帕特·阿伯是芝加哥当地人,迈出校门之后,最初担任数学教师,接下来担任伊利诺州哈伍德黑兹市的市长。

      阿伯非常热衷于公众与社区活动,在慈善领域与银行组织中也非常活跃。1994年,克林顿总统任命他为西方新兴独立国家企业基金的董事,负责推广白俄罗斯、摩尔多苏与乌克兰的民间企业,海外援助拨款的资本额为1.5亿美元。他也担任联合国难民事务署美国协会的顾问董事。

      阿伯任职于芝加哥罗耀拉大学信托理事会的执行委员会,负责监督6.78亿美元的预算与1万4千位学生的福利,这也是美国境内天主教赞助的最大医疗中心。他是芝加哥男女青年慈善之家评议委员会的成员,住屋发展委员会的主席,妇女慈善救助辅导理事会的成员。1996年10月,他被约瑟大主教伯纳丁任命为芝加哥总主教区的天主教慈善委员。他成功推动了1996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芝加哥举行,担任1996年委员会的共同主席,而且是整个活动的主要赞助人。另外,他在专业与学术期刊中发表了多篇金融方面的论文。

      阿伯曾经在帕克·里奇的第一国家银行信托公司担任17年的董事,这是一家资本额2.35亿美元的银行控股公司,后来卖给第一美国银行。他也担任伦敦信托公司的董事,这是位于伦敦的一家上市控股公司。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会员与客户交易的场所,监督交易的健全性,推展各种交易市场。芝加哥期交所主要采用公开叫价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员在营业厅内面对面地买卖期货契约。芝加哥期交所的第二项功能,是提供风险管理的机会,包括农民、大型企业、小型公司与其他市场参与者。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848年,由82位会员推广当地的商业活动,提供商品买家与卖家一个公开的交易场所。1865年,芝加哥期交所正式推出谷物交易的期货契约。大约在110年之后,由于农产品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各国重新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以及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越南战争的缘故),芝加哥期交所扩大交易契约的范围,涵盖一系列的金融期货交易工具。所以,芝加哥期交所继续保持其交易创新的动力,成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缩影。目前,芝加哥期交所有3600多个会员,提供57种不同的期货与选择权产品,1996年的全年交易量为22240万口契约。

      第一次见到帕特·阿伯是在芝加哥期交所的办公室里。他穿着交易夹克,看起来精疲力尽。我们很快确定了采访的时间,然后我就赶搭班机回到伦敦。一个月之后,我们又在伦敦碰面,共进午餐,进行预先安排的采访。前一天,他刚搭协和飞机从纽约来到伦敦,道琼斯公司授权的契约最后拍板定案。同样地,他看起来还是精疲力尽。但是,事实上,他的成就主要是归功于旺盛的精力与事业心。对于一位60多岁的人,他的精力不输给20多岁的年轻人。

      为什么要承担风险?

      史前时代就存在风险承担的活动。远在公元前3500年,印度教的经典就记载了掷骰子的赌博游戏。所以,彼特·伯恩斯坦在《与天抗衡》一书中提到,“现代的风险观念来自于印度----阿拉伯的数字系统,这套系统在七、八百年前传入西方”。承担风险不仅是古老的游戏与获利之道,这种心态也是所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事实上,如果人们都不愿意承担风险,绝对不会有任何形式的发展。缺少承担风险的人,就不会有商业契约或买卖交易,也没有任何的服务可言。换言之,如果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整个文明势必因此而停顿。

      “什么事都不干,就成不了任何事。你必须迈前一步,采取某些行动,必须咬紧牙关,承担风险。一位优秀的交易员必须从事某些被视为高风险的行为。我们承担风险而努力取得道琼斯的契约。我们赢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输了。当然,我们很高兴最后的结果是如此。我们在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契约衔接上也承担风险。很多会员都反对这项衔接,他们的观念非常狭隘,总认为契约起始于芝加哥,就应该结束于芝加哥。”。

      “关于我们的新交易大楼,我也承担风险----价值1.82亿美元的最新科技建筑,面积60000平方尺的交易中心。前任主席认为风险太大,争议性太高,但我相信这是我们赢得道琼斯契约的主要原因。关于这点,会员给我的压力很大。他们认为投入的资金太多,负债过重。我想,交易也是如此。你必须踏前一步,承担风险。”

      风险管理

      只要存在风险承担的行为,就有风险管理的必要,就有明确衡量风险的需要。虽然风险代表不确定、不利事件发生的机率,但保险代表不利事件发生带来的效益。由于保险,风险可以降低到我们觉得可以接受的程度,使我们愿意从事风险行为。原则上来说,风险承担行为提供的效益,不完全来自于最初承担的风险,还包括保险手段提供的风险管理效益,使得风险不至于过高而阻止我们从事某项行为。产品保证书就是属于保险,观察二手车的概况也属于保险,销售员的口头承诺也是保险。没有保险,人们所愿意承担的风险就比较小,使得进步与发展更困难。

      接下来,帕特·阿伯解释顶尖交易员如何承担风险与管理风险。

      “我想,顶尖交易员必须有偏好稳定的心理,但这种稳定性不能太高,因为交易必然涉及某种程度的风险。一位交易员必须具备理想的心理结构、承担风险的能力,具备勇气,配合心理的稳定性。我认为优秀交易员对于风险的偏好应该高于正常人或一般交易员。所以,问题在于如何管理风险,如何培养风险管理的自律精神。”

      “交易员必须能够管理风险,我想这与自律规范也有关。有一位顶尖交易员曾经告诉我,‘输赢的关键不在于最初如何建立一笔交易,不论买进还是放空都是如此’;建立部位之后,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行情只有三种可能的发展:上涨、下跌或维持不变。关键在于部位建立之后,你如何管理。如果你的判断错误,是否有出场的策略?如果行情朝不利的方向发展,你怎么办?大多数情况下,交易员总是采取错误的行动。”

      帕特·阿伯讨论的风险管理决策,是如何降低不利事件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并提高有利事件发生的机率。他提供了一些不同的应对方法。

      “当然,你没有办法预先安排每种应对策略,但只要行情开始朝不利方向发展,最好立即考虑出场或替代策略。你通常都没有太多的反应时间,动作必须很快。显然,你可以建立反向的选择权部位----这是一种应对办法。你可以利用选择权或期货,把既有部位中性化。你也可以结束部位。可是,有一件事绝对不能做:加码摊平。一旦部位发生亏损,首要原则就是‘不能加码’。很明显,你的判断已经错了。惟有当行情反转,回到当初的进场价位,而且部位已经获利,这个时候才可以考虑加码,绝对不能让亏损部位越陷越深。”

      帕特·阿伯通过冲销的方式管理风险,通常是采用价差或避险策略。价差或避险策略至少由两个部位构成,某一边获利的时候,另一边发生损失。换言之,这是经过保险的风险部位。

      “大多数情况下,风险都经过平衡。就我个人而言,我尽量从事价差交易或套利交易。如果我做多某个月份的黄豆,通常都会放空另一个月份的黄豆。我大多都从事黄豆或公债的价差交易。如果做多长期公债,那就放空10年期的中期公债。有些情况下,我也会单独做多某种商品,但还是会取得一些平衡,例如做多玉米/放空黄豆,或做多黄豆/放空玉米。”

      “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拿苹果对苹果,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考虑苹果对橘子,但绝对不要拿苹果对大象,不要尝试在两个全然无关的商品上建立对冲部位,因为它们的盈亏不能彼此冲销。让我举个例子。我刚与澳洲小麦商会搭上线,澳洲小麦商会经常运用我们的市场。澳洲小麦属于硬红冬麦,品质高于芝加哥期交所交易的软红冬麦。软红冬麦不是很好的食用小麦(属于高级饲料),但市场深度与流动性都很理想。虽然澳洲小麦商会从事出口,但尝试在澳洲以外的地区进行避险,他们采用软红冬麦的契约,即使两种小麦的基差经常不同。虽说如此,但两种小麦的价格还是会呈现相同方向的走势,彼此之间的关系足以进行避险。这种情况大概类似于橘子对柠檬吧。必要的情况下,避险者可以接受任何的避风港,你需要避风的场所,你需要管理风险。所以,如果船只在海上遇到暴风,就需要进港避风----任何港口都可以。”

      “大型的国际性避险也是如此。虽然产品不完全相同,但已经够接近了。以芝加哥期交所的债券市场为例,房地产抵押债务的交易员经常运用我们的10年期契约,虽然他们希望针对7年期的风险部位进行避险。他们采用10年期的契约,经过一些调整之后,就足以规避根本产品的7年期风险。”

      “每天交易结束之后,如果你问一位纯粹的价差交易员:‘今天的行情是上涨还是下跌?’他可能没概念。可是,如果你问他11月份~7月份的黄豆收盘价差是多少,他可以精确地告诉你:‘158~168’。他知道玉米与黄豆或长期公债与10年中期公债的精确比率价差,以及标准普尔指数对纳斯达克指数或对标准普尔100现货指数的价差。所以,价差或套利交易员可能不知道或不在意行情的涨跌。只要行情或价格发生波动,他们就会找出赚钱的办法。只要出现混乱的情况,他们就能够想出点子。”

      我记得70年代发生的一笔交易,一家大型的谷物交易商下单买进黄豆。当天,由于一些利空消息,黄豆价格跌停板。重要的是,11月份~1月份的黄豆价差由11月份价格高出34美分下降为高出17美分。可是,当时11月份与1月份契约都还有交易,11月份契约价格较1月份契约高出34美元。举例来说,1月份契约价格是7美元,11月份契约是7.34美元。

      “某家世界最大的交易员下单买进11月份黄豆。他们打算买进50万美元蒲式耳的11月份黄豆,我卖给他们100口。当时,我还不算老手。我在7美元进场买进100口1月份黄豆,在7.34美元放空11月份黄豆,然后问场内的价差交易员,‘1月份~11月份的报价是多少?’,他回答:‘我卖你17美分,11月份高于17美分’。我和他在17美分完成100口的交易,就这样赚进17000美元。这家谷物交易商买进500口契约,所以他们浪费了5×17000美元,相当于85000美元。我跑到柜台,告诉接单的人整个情况。他说:‘人家告诉我买进11月份黄豆,我就买进11月份黄豆。’我告诉他:‘可是你可以买进1月份黄豆,然后进行价差交易,就可以节省85000美元。’没错,他们就是会犯错。”

      “所以,价差交易员必须掌握这些机会,人们有时候会犯错,市场有时候会脱序。70年代,亨特兄弟公司活跃于白银市场,他们开始在芝加哥期交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量买进白银,这两个市场的价格经常脱序。如果芝加哥的银价高于纽约,套利交易者就会进场,使得脱序现象回归正常。这也是为什么市场是决定价格的重要机制,因为它会自行调整。行情或许会脱序,但市场可以自行修正”。

      “就前述的白银投机来说,亨特兄弟实在是被美国搞垮的。当美国人看见白银价格上涨到每盎司50美元,他们开始搬出餐柜里的银器,美国境内的熔银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设立,大量的银器被熔解为银块,运到交易所进行交割。”

      “有时候会发生脱序现象,但市场很快就会自行调整,不论是芝加哥期交所的营业大厅还是场外的投机交易都是如此。看见亨特兄弟公司上演轧空行情,全国各地的白银都跑出来了,白银供给暴增。道理都完全一样,只要发生脱序的现象,你就必须掌握机会。”

      “不久之前,我也看见德国公债契约发生类似的情况。芝加哥期交所也提供德国公债契约,而且相当成功,每天的平均交易量大约是8000口到9000口。由于芝加哥的报价高于ATP两、三档,我看见大家都非常兴奋。套利者开始在ATP买进,在芝加哥场内放空。现在,我们有许多市场提供很多平衡风险的方法。”

      “你从事价差交易,也可能是因为你不愿意继续接受单纯部份的风险。你可能看好某个行情,做多某个部位,但进展得不顺利。你希望继续持有部位,但考虑建立一些对冲的部位,降低风险。如果建立黄豆的单纯多头部位,或许可以放空一些黄豆饼或黄豆油,甚至放空玉米,冲销一些风险。如果标准普尔指数部位的发展不顺利,可以放空一些债券。虽然继续保有部位,但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获利潜能。当然,你也可以干脆认赔,可是,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没错,或许可以把原来的部位调整为价差交易。所以,你可能让整个情况稍微中性一点,减少一些损失风险。我不认为这是很高明的策略。如同我所说的,最初的损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损失,正确的做法或许应该直接出场。”

      通过价差或避险策略做为风险控制的手段,未必适用于每个人,帕特·阿伯接下来讨论这点。

      适当的风格

      “你必须决定自己是哪一类型的交易员:投机客、价差交易员或短线帽客。你必须找到自己适合的交易风格。以我个人来说,我属于价差交易员。为了寻找适当的交易风格,只需要看看你在哪个领域内比较能够赚钱。有些人跑到我的办公室里说:‘我是杰出的交易员’。我回答:‘没错’。他们说:‘我知道如何进行交易’。我还是回答:‘没错’。他们又说:‘我可以预测行情的涨跌’。我仍旧回答:‘没错,但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赚钱’。”

      “我们的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你可能是很优秀的作家,但没有绝对客观的判断标准。即使赚了很多钱,你仍然可能是世界上最烂的作家,虽然你能够通过写作赚钱,但不代表你在写作这个领域内的成功。可是,在我们的行业里,赚钱就是关键,代表你的优秀程度。你可能是一位优秀的律师,但没有人知道。你可能赢得一些声誉,但我们行业里存在一个直接的衡量标准,这就是关键。所以,我会说:‘你不是优秀的交易员,因为你没有赚钱’。”

      所以,避险虽然是管理风险的理想手段,但你是否应该成为一位避险交易员,完全取决于你的个性是否能够通过这种手段赚钱。

      从小变大:循序渐进

      为了取得最佳的交易结果与长期的获利,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交易。我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优秀的交易员,他主张疯狂的赌博,藉以创造壮观的全垒打。

      “我想,所谓的最佳交易员,应该是那种打算每天多赚一点,积少成多的稳健交易员。当然,你听过很多全垒打王的成功故事,但如果研究全垒打选手与那些每天尝试安打的选手,可以发现前者的成功率远低于后者。所以,优秀交易员总是那些长期累积资本的人。如果你希望一次搞定,那太困难了。”

      “我记得曾经对一位意大利的交易员解释这个道理:‘每天一颗豆’。如果你尝试每天只把一颗豆子放进袋子,一次一颗,那么一个月下来就有31颗。反之,如果尝试一次放进31颗豆子,可能撒得满地,说不定连一颗豆子也没有。所以,最好是慢慢来,由小变大,积少成多。当然,如果你看见乔治·索罗斯或尼德霍夫,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可是,如果你打算靠交易屠龙刀谋生,最后也会死在交易屠龙刀之下。”

      “一位顶尖交易员曾经告诉我,但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完全同意其中的观点,这是李·斯特恩说的,‘在整个交易生涯或累积资本的过程中,你经常会损失三分之一的资本,然后你会扳回来,资本又逐渐成长,但你可能还会再发生三分之一的损失,然后你再慢慢扳回来’。就像爬楼梯一样,前进三个台阶,退回一个台阶,坚持这个程序,你还是能够慢慢前进。”

      关于“循序渐进的交易”,帕特·阿伯的建议还有一项言外之意:必须愿意停留在场外。

      “不进行交易是一种自律精神----非常重要的规范。很多人不了解这点。很多人认为你必须整天站在那里,永远都必须留在场内。某些情况下,行情非常沉闷,流动性欠佳,你就不应该交易。另一些情况下,行情波动非常剧烈,完全没有道理可言,你也不应该交易。当然,前者的情况比较常见。在完全没有行情的状况下,一些抢帽子的短线交易员还坚持留在那里。他们建立部位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但进去容易出来难。我总是劝他们:‘不该交易了,什么行情也没有。放轻松一点,到处走走,去喝杯咖啡吧’。”

      断然认赔

      对于任何交易员,最困难的部分往往是如何判断正确的出场时机。帕特·阿伯提供了一些建议,让你掌握这些时机。

      “首先,如果行情发生不利的走势,部位出现亏损,这当然是第一个警讯。其次是你容忍痛苦的程度,容忍损失的能耐。如果亏损不大,你可以忍受,但累积到相当金额而构成伤害之后,你就知道问题太严重了,应该出场。”

      “这大体上都是由痛苦的程度来衡量----资金损失的痛苦,自尊受伤的痛苦。可是,一般来说,交易的原则是‘最初的损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损失’。刚开始的时候,损失还不会太严重,这通常就是最佳的认赔时机。如果发生损失,但情况不严重,行情盘旋在那里。你大概还能够容忍。可是,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你不用想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出场。”

      “有些人会设定一些明确的标准,尤其是那些交易顾问,设定某种百分率的停损。举例来说,亏损不能超过资金的3%或5%。”

      “我是场内交易员,完全依赖直觉的反应。可是,某些交易员还是采用百分率或特定金额的停损,计算的标准可以是你的总财产、交易资本或单笔交易的资金。”

      “我见过一些场内交易员,只要发生亏损,就立刻认赔,但他们永远都在认赔。我特别记得一位交易员,他对于认赔可能有一些心理障碍,我相信他去看过精神医师、心理顾问或天知道什么禅的专家。结果,他在场内的行为突然不同了。每当交易发生亏损,他就非常夸张,希望每个人都知道他认赔的决心。据我所知,正常的交易员都会默默认赔。”

      “你知道吗?认赔的难处不完全是金钱损失,还包括自尊的伤害。这是你与自己进行的一场心智游戏,因为我们都自认为精明,对于自己很有信心。当你判断错误时,不仅伤害钱包,也伤害自尊。举例来说,如果我在五块钱买进,现在的价位是三块钱,那我就希望价格回到五块钱,或至少也要比三块钱高。可是,市场才是老板,价格由它决定。市场的智慧远超过我们能够理解的范围,我们必须把市场看成是击败世界棋王加里·卡斯帕洛夫的‘深蓝’超级电脑。市场会反映任何的既有资讯,然后决定价格。”

      “市场永远不会错。没有人比市场更精明。我见过许多交易员,智商超过150,拥有博士学位或是哈佛大学的MBA,但交易的表现不怎么样,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比市场精明。每天交易结束的时候,我们都是根据结算收盘价付款或收款。你必须记住这点。你不可能真正击败市场。一些反向思考的交易员尝试背道而驰,逆着行情进行交易,某些人确实非常成功,但通常很困难。他们尝试在高点放空或低点买进,虽然我知道他们都带着数学模型或类似的系统,但这还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帕特·阿伯传达的讯息是:市场是存在的事实,不是抗衡的对象。你不能采取主动,只能被动反应。你不应该对抗市场或尝试击败它。存着这种心理,认赔或许就比较简单一点。

      是否希望成为交易员?

      如果你想成为专业交易员,让我们听听全球最大交易所的主席有什么建议?

      “刚到芝加哥期交所的时候,我对于交易所知不多,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第一笔交易的结果……不提也罢。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逐渐能够判断成功与不成功交易员的分野。然后,我开始研究他们,模仿他们。我发现,价差交易员与套利交易员都开着豪华的车子,过着不错的生活,所以我决定成为一位价差交易员。总之,找一些成功的交易员,然后进行复制。”

      “优秀的交易员都具备一些素质:精明,对于数字的反应很快。几个月之前,我刚认识戴维·凯特。他就精明过人,反应灵敏,非常犀利,还有点鲁莽----这都是优秀交易员的特质。可是,他也有自律精神,相当潇洒,带着一点‘霸气’。有些交易员能够同时处理许多事情。他可以听你说话,又与另一个人交谈,同时观察第三个人的行动。总之,你必须有一心数用的能耐,而且还能够做好每件事。”

      “我发现,场内交易员都具备一些运动细胞,大多数优秀交易员都具备运动细胞。当然,还是有一些例外,我的好朋友理查德·丹尼斯就是如此,但他还是经常打网球。你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欲望,手----眼----心的协调必须很好。你的体内必须流着竞争的血液。我们公司里有一些美式足球选手、篮球选手与田径选手。在交易场内表现最好的运动选手可能是网球,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手----眼----心协调能力较高,以及接受过一些心理训练。”

      “场外与场内交易截然不同。在场外从事交易,需要更多的耐心与资讯,应该从更长期的角度进行交易,因为你很难不断累积小额利润。场外交易需要更高的自律精神,如果你具备足够的竞争能力,场内交易相对简单。”

      “当我刚踏入市场的时候,竞争不这么剧烈----你只需要进入场内,找到某些成功的交易员然后模仿他们。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真正的大玩家经常是那些场外交易员和机构交易员,运用精密的科技与复杂的订价模型。他们比较能够精确分析行情。你或许应该走这条路。”

      “如果你准备踏入这个行业,我认为应该留意那些资产管理公司的交易手法。通常都是在某个月份与另一个月份之间进行套利,有时候是在欧洲股票与美国股票之间进行风险套利----他们具备这类的资料与技巧。”

      “业余交易者很难赚钱。根据研究资料显示,类似如林德--沃尔克多之流的交易商,大约有85%到95%的客户赔钱。首先,他们的起始风险资本都太小,平均大约是25000美元左右。其次,他们通常都会放弃自己的优势,进出太过于频繁。业余交易者必须支付较高的佣金,游戏规则并不公平。如果你属于这类的交易者,或许应该考虑选择权的交易,买进‘买进选择权’或‘卖出选择权’。”

      “如果你打算从事交易,就必须投入全部的时间。交易相当诱人,因为看起来很简单。你应该找一家成功的交易商,提供充分的资讯,你可以看到别人怎么进行交易。格林威治、康涅狄克和纽约的交易商都还不错。”

      交易战术

      ·拟定风险管理的策略,如此才能降低不利行情的影响。

      ·你是否适合采用价差交易来降低风险?

      ·最初的损失往往是最小的损失。

      ·循序渐进地交易:一次一颗豆子。

      ·除非你能够赚钱,否则就不是优秀的交易员。

      ·必须有相当大的自律精神才能够暂时停止交易,这往往也是对你最有利的决策。

      ·出场----留在场内的痛苦是否太大?

      ·你没有必要比市场精明,不要让自尊妨碍你及早认赔。

      ·寻找成功的交易员,模仿他们。

      ·不要受到市场引诱而误以为交易很简单。

      第四章 乔恩·纳贾里安

      “我们来到这里,目的是为了赚钱。”

      讨论主题

      ·交易的趣味与毅力

      ·导师

      ·竞争与责任

      ·自律精神

      ·防范错误的保险

      ·胜算高的交易

      ·创造自己的运气

      ·进场与出场时机



      (如果读者不熟悉选择权的概念,阅读本章之前,或许应该先阅读“附录1”。)

      六尺高的壮硕身材,绑着一个小马尾----这就是乔恩·纳贾里安的外貌。他究竟像阿诺德·施瓦辛格还是更像史蒂芬·席格,意见似乎相当分歧。在营业厅里,他穿着交易夹克,上面别着“魔鬼终结者2”的徽章,“阿尼”看起来很担心。

      乔恩·纳贾里安的办公室很大,但显得杂乱无章。巨大的电脑荧幕前面,摆着一张他专用的皮椅,扶手部分已经裂开,露出里面的海绵,“究竟是因为无聊,还是因为其它更深层的情绪?”我心中想着。房间里摆着许多奖杯,墙上挂着很多照片,反映出有趣的大学生涯、快乐的家庭与成功。

      1989年,乔恩·纳贾里安成立了默丘里交易公司,这是一家指定主要造市商,负责维持特定股票的正常市场交易。两年之后,公司的资本报酬率为415%。目前,该公司是芝加哥选择权交易所第二活跃的造市交易商。我想,默丘里交易公司的名称取得没错,默丘里是罗马神话中的商业之神,也是交易员的守护神。

      默丘里公司提供60~80支股票的选择权造市服务,大部分属于生化科技、高科技、医疗与游戏类股。公司的收入不只来自于造市活动,还包括方向性的交易部位。在交投热络的营业日,默丘里公司大约执行50万股与1万张选择权契约的交易,成交金额约为6000万美元。目前,默丘里的业务逐渐延伸到其它交易所(例如:费城证券交易所)与其它的产品(例如:外汇选择权,即时报价服务与资金管理)。

      J博士的背景

      1981年,乔恩·纳贾里安由芝加哥小熊队退下来,原来的前卫位置由新人迈克·辛格尔特里接替。经纪人希望把他推荐到芝加哥选择权交易所,因为职业运动选手的态度比较积极,竞争欲望强烈,反应灵敏,这些都是存活于全球最大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条件。

      不久之后,这位经纪人告诉纳贾里安,他不具备专业交易员的条件。在这个时期,纳贾里安决心要成为顶尖的交易员。最初,他免费帮助一位部位交易员汤姆·霍工作,换取一些学习的机会。结果,汤姆·霍成为纳贾里安的导师。他们现在还是好朋友。在四个月的跑单工作中,同时也学习一些价差交易的知识。不久,纳贾里安加入LTECO(芝加哥选择权交易所的最大专业报价商),成为李·坦泽的交易伙伴。1983年,乔恩·纳贾里安正式进入芝加哥选择权交易所担任场内交易员。他直接置身于市场的核心:IBM----全球交投最热络的股票选择权。他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截至1989年成立默丘里交易公司为止。

      不能只擅长于一项技巧

      乔恩·纳贾里安是一位超级交易员,他具备的条件远超过鲁宾费尔德在畅销书《超级交易员》第一章的描述。当纳贾里安成立默丘里交易公司的同时,他也汤姆·霍共同成立专业交易员协会,专门提供外国银行与大型企业相关的交易顾问服务,也为个人投资者举办讲习会。另外,纳贾里安经常受邀发表演讲,主题包括衍生性产品、交易、产业与店头市场产品。他定期上金融新闻频道的节目,和比尔·格里菲恩共同讲解每星期的选择权行情,也经常在其它频道的节目中出现,例如福克斯电视台的“福克斯早间报道”节目。

      1994年,纳贾里安被推举为芝加哥选择权交易所的董事,同时被任命为行销委员会的共同主席。由于他被大家追得走投无路(!),纳贾里安只好成立选择权新闻交谊站,在空中与大家分享时间,提供即时的新闻服务。

      1997年,纳贾里安建立“J博士运星”网站,宗旨是把场内的资讯提供给场外的交易者。这个网站提供的资讯相当不错,我建议各位上去看看。

      致命的吸引力

      我发现顶尖交易员都具备一项共通的特质,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的执着与热忱创造出生命的活力,就像吹着帆船的强风,一切并不追求特殊的目的。

      “我想,交易必须让你觉得很自在。如果你觉得不自在,那么交易可能不是你的终生事业,交易生涯不会很长。很多交易员都经常说,‘如果我大捞一笔的话,要搬到迷人的海边,经营一家冲浪公司或休闲运动公司’,我永远办不到这点。我沉迷于交易,必须感受市场,实际从事交易。我所谓的沉迷,并不像赌徒离不开赌台,但我确实离不开市场。我没有办法只监督下面的人进行交易,我必须自己来。”

      “我自认为是不错的管理人才,但如果某个人提供一份管理的工作给我,薪水与我目前赚的钱一样多,我也不可能接受,因为我希望从事交易。交易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请注意,乔恩·纳贾里安并没有提到金钱是交易之所以有趣的原因。他因为交易本身而热爱交易。如果你对于交易也有类似的感觉,那就算得上是少数的异类。如果你想测试自己对于交易的感觉,不妨写下十种你觉得最有趣的事。看看交易多快反映在你的脑海里,就可以知道你对于交易的热爱程度。

      追求梦想的毅力

      我们不应该认为乔恩·纳贾里安在交易活动中无往不利。有些时候,他也会受到挫折;有些时候,他必须依赖毅力渡过难关。

      “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适合。一切都漫无头绪,对于我来说,衍生性产品的订价是一个大问题,我完全缺乏这方面的背景。交易员究竟如何评估价格,他们对于经纪商提出的买/卖报价究竟如何反应,我完全摸不着头绪。所以,最初的三个月的经验让我充满挫折感,全然搞不清楚衍生性产品的订价。”

      “可是,我还是咬紧牙关撑过来,慢慢就开窍了。我想,我的优势是工作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精神来自于我的家庭,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自于我这辈子遭遇的困境。我偏好推理的工作。即使在这段最困难的期间,我还是没有回头,太棒了。当然,对于许多事情,你永远可以学到不同的处理方法、较佳的处理方式。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行业,我每天早晨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办公室。我实在太幸运了。”

      乔恩·纳贾里安之所以有今天,并不是因为他本来就热爱交易,而是通过毅力去探索与体会。面对着交易困境,我们大家都应该秉持相同的精神。

      “刚跟进这个行业的时候,问题是没有人可以照顾我,必须完全自行摸索。我的足球经纪人原本应该照顾我;可是,他对于交易的认识也只局限于节约税收的范围,一旦超过节约税收的领域,他什么也不懂。所以,最初进入场内的时期,没有人带领我。挂牌选择权当时还是新玩意儿,即使有一些人了解,他们也绝对不愿意泄漏这方面的优势。”

      “最后,我终于找到一位懂得选择权的人,我愿意免费帮他工作,只求他带领我进门槛,教我如何交易。这是黑暗中的第一道光芒。我想,不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决心最重要。当然,女人必须面临更大的障碍:我们那里大约只有2%的女性交易员。美国的每家交易所,女性交易员的人数都很少,所以我认为女性必须克服更大的障碍。另外,没有人愿意新的竞争者加入,没有人愿意‘引狼入室’。如果被挡在门外,必须具备拿头撞门的勇气,否则你不会成功。”

      是否需要可供模仿的良师?

      许多优秀交易员都有可供模仿的良师。这可能引发一个问题:何谓良师?

      “根据我的经验,场内最炙手可热的交易员,通常也是最差劲的师傅。他们可能绝顶聪明,充分了解交易的方法,但这些决窍都无法传授给你。所以,我会找一些成功的交易员,但不要红得发紫。一般来说,最红的交易员,讨教的人也最多,根本轮不到你。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找一些资金不是很雄厚的交易员,他们必须掌握十八般武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运用有限的资本。银行交易员几乎拥有无限的资本,大型机构的交易员也是如此----摩根·斯坦利、高盛和巴黎巴,总之,拥有无限资金。这些人很容易完成他们那部分的工作,但未必了解如何运用有限的资金。因此,我会找一些财力不是特别雄厚的人,或许不是最红的交易员,但是绩效稳定。”

      交易通讯刊物:取代师傅

      如果找不到一位好师傅,也不代表全无指望。如同纳贾里安解释的,还是有一些东西可以取代师傅。

      “在美国,许多人都订购交易通讯刊物。通过电脑网络彼此交易心得,这也是一种可能性。当然,一位顶尖的交易员,他的个性、交易风格与投资目标都可能和你不同。所以,不妨上网试试,或许会有一些收获。”

      “另一个方法是阅读书籍和杂志上的文章,看看哪一位专家的交易风格跟你对路。我想,市场上不乏优秀的交易员,但他们的交易手法不见得适合你。可是,你说不定可以找到某个人,他管理资金的方法与处理风险的心态都让你觉得很自然,这才有用处。你不能拿一个方块硬挤到圆洞里。我希望交易伙伴的风格让我觉得舒服,惟有如此,我才会每天都想到工作。”

      判断某个模仿对象是否符合你的个性之前,首先应该考虑一些问题:

      ·你偏爱通过非常数学化、机械化的方法从事交易,还是采用比较依赖直觉的方法?

      ·交易的时间架构如何?你喜欢短线交易还是长期投资?

      ·你偏爱的交易工具是什么?举例来说,某些人喜爱选择权的程度超过期货。

      你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来“寻师学艺”。举例来说,假定我偏爱选择权,希望通过技术分析与短期的基本分析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我希望自己的系统能够让部位在开仓之后的十个交易日内平仓。这种交易风格不能依赖任何一位师傅,但三者结合之后,或许可以强化我已经具备的概念。

      优秀交易员的素质

      竞争心态

      乔恩·纳贾里安强调一些优秀交易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当我的经纪人引导我们进入交易圈子时,他同时挑选几位职业运动选手,因为我们具备自律精神,个性外向,竞争欲望强。就场内交易来说,个性内向的人很难成功。”

      “我想,他的看法没错。我目前也是通过这些素质条件招募交易员。竞争的欲望让你敢扣下扳机,进场交易。自律精神让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认赔。这可能是场内交易员最重要的两项心理素质。对于楼上那些场外交易员来说,自律精神则是他们跟我们抢饭碗的最重要利器。”

      场内交易员需要具备旺盛的竞争欲望,因为他们每天都必须长时间在基本上是男人的圈子里打滚,这些人都闻起来怪怪的,大家挤来挤去,满嘴三字经。对于每一笔交易,他们几乎都必须提供买价和卖价。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让人觉得精疲力尽。

      自律精神

      停留在“舒适界限内”的自律精神

      在本书的每一篇访问中,有一点非常清楚:自律精神是天字第一号的原则,是交易员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特质。自律精神就是“做应该做的事情”:可是,在交易领域内,应该做的事往往也最难做。

      “自律精神最重要。永远都要有自律精神,因为你随时都必须砍仓。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就砍掉仓位,不管损失多大,也不论潜能多高。总之,砍掉,认赔,然后继续前进。有时候,你就是必须壮士断腕----眼睛一闭,砍下去。”

      “我告诉公司里的交易员:‘忘掉你的买进成本,忘掉你的放空价位,目前的部位是不是好交易?’如果行情将持续不利于部位,就是差劲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认赔。如果风险系数已经太高,如果交易已经穿越合适的门槛,如果你已经跨出舒适界限,市场会帮你戴上眼罩,你只能看到损失,再也看不见其它的机会。所以,你会被绑住手脚,只能抱着损失堕入万丈深渊。这种情况下,你必须认赔,然后一切豁然开朗,你又进入舒适界限内,重新开始,继续进行下一笔交易,好好盘算自己怎么爬出来,绝对不能存着侥幸心理,希望一支全垒打让你反败为胜。”

      “我认识一些楼上的交易员,他们的分析能力一级棒,但没有办法与小朋友交易棒棒糖。事实上,他们不是不能赚钱,但你不能像小岛一样吃东西,却像大象一样拉……。所以,你不能够交易顺利的时候赚个一元或五角,不顺利的时候赔两、三块。即使你对于所谓的判断有七成的正确性,如果判断正确的时候赚一块,不正确的时候赔三块,恐怕总是在原地打转。”

      如同纳贾里安解释的,交易员需要自律精神,关键是要能够认赔。认赔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损失扩大,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交易心态受到扭曲。迎面而来的雪球越滚越大,势必让你脱离舒适界限,影响其它部位的交易。换言之,一个部位的损失可能带领其它部位陷入损失,或坐失获利机会。

      认赔的心理效益

      及时认赔的自律精神,也能够带来一些情绪效益。

      “如果你的情绪涉入太深,这个行业可以把你生吞活剥,啃得尸骨不存。我们的交易员都相当情绪化,但发生的时机必须正确。当你面对损失的时候,就必须六亲不认,该砍就砍,然后继续前进。”

      “事实上,我也听到一些相反的故事。我想是杰西·利物莫吧,他是一位伟大的交易员。据说周围的人都可以从他的反应了解他的交易状况。当他处于获利状态,脾气很坏,经常说‘混蛋’之类的话,对每个人都非常不友善。可是,当他处于亏损状态,就妙语连珠,跟每个人开玩笑。如果部位发展不顺利,态度非常轻松,因为他认赔。他的心态是,‘当行情发展不利时,很容易处理,因为我有自律精神,只要认赔就可以了,一切都显得轻而易举。可是,如果行情发展顺利,那就麻烦了,你必须很有耐心寻找扣动扳机的时机,压力非常大。’所以,对于利物莫来说,如果行情发展有利于部位,他觉得承受压力,脾气就很坏。”

      “我们的情况也差不多是如此,部位发生亏损,断然认赔,然后继续前进。我们通常觉得不高兴。可是,当行情发展有利时,我们觉得很高兴,因为部位持续累积获利。所以,心理反应上或许不同于利物莫,但基本的概念还是一样。认赔很简单,因为这已经是机械化的行为,我们有一套方法来处理,然后继续向前,进行另一笔交易。”

      因此,认赔的自律精神让情况变得更单纯,专门治疗胃痛、失眠,让你继续前进。如同纳贾里安解释的,认赔相当于抛弃痛苦,使你得以继续交易。如果你还在照顾损失的伤口,势必无暇寻找其它的机会。

      “有些交易员说:‘老天,我是个笨蛋。完全是因为这个星期没有上教堂,因为三岁的时候我打破妈妈的花瓶。’这些人看起来很好笑,找一些奇怪的理由谴责自己。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游戏的一部分,人生的一部分’。每隔一阵子,就必须烧毁甘蔗作物,让这些灰烬滋养大地,让土地变得更肥沃。从错误中学习,这是不可避免的过程。发生错误,就必须汲取教训,因为你已经付出代价。”

      虽然有30%的交易发生亏损,但纳贾里安还是获利。这让我记起一段杰克·尼克劳斯的话,解释他打高尔夫球的成功之道:“我想,我失控的次数稍微低于别人。”如同纳贾里安接下来解释的,及时认赔可以让你保留情绪上的精力,运用于更适当的场合。

      “拍背安慰自己的时候,我不会把手臂折断。另外,我想我很擅长于处理恶劣情况。当每个人都觉得很惶恐的时候,这也是我思路最清晰的时刻。坦白讲,这是趁火打劫的时机,你必须抓住别人的恐慌带来的机会。很多交易员可以办到这点,因为他们始终都在自己的痛苦忍受阀值内进行交易。每个人都有容忍的极限,甚至乔治·索罗斯也不例外。只要痛苦超出限度,就不应该傻傻地坐在那里忍受。每当犯错的时候,我就理所当然地认赔,当别人觉得恐慌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恐慌。”

      所以,迅速认赔至少有六个理由: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更大的损失。

      ·忙着“救火”让你错失其它的交易机会。

      ·基于“弥补”的心理,你可能结束一些不应该结束的获利部位。

      ·为了照料一个无可救药的部位,可能导致其它部位的损失。

      ·套牢资金而不能运用于报酬率更高的机会。

      ·你应该缓和压力,让情绪平静下来,提高控制能力。

      培养自律精神

      纳贾里安培养自律精神的方法,就如同我们养成许多习惯一样----把痛苦与不舒服关联到某些行为。

      “身为场内交易员,当你犯错的时候,你是在300多个人面前犯错。如果你必须在晚宴上认错,情况已经够尴尬了。基于相同竞争的心理,场内的交易员即使不是敌人,他们也非常乐意见到你犯错,在这种场合,认错确实困难。”

      “每当一位新手来到场内,交易员都会想着:‘我开一家麦当劳,现在对街开一家汉堡王。他或许不是我的敌人,但绝对是我的竞争对手,千万不要抢走我的生意。’在交易场内,我面对的都是竞争对手。我们都买进、卖出,一切都发生得很快,大家都随时准备抢先下手,谁的手法利落谁就赢,获利装进钱包。所以,对于我来说,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如何学习在大家面前认错,而且不觉得困扰。”

      “就像做错事的时候,奶妈或教练给你一巴掌。当你准备拨弄这个或玩弄那个的时候,突然……一巴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全球顶尖交易员的成功实践和心路历程(3)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经过三个月之后,某家我帮他们撮合交易的公司找上我,邀我入伙,薪水加倍,我答应了。这段期间,除了交易自己与客户的帐户之外,我们也开始提供造市的服务。这更提高了我们的声誉,因为我们就代表市场,我们提供市场流动性,也赚取经纪费用。如果我们的买/卖报价是1~3,别人提供的报价是1~4,我们可能说:‘好吧,我们的卖价降为2,’报价是1~2,这对于双方都有好处。整个情况发展得不错,客户也满意他们取得的价格。如此经过几年----不仅帮公司赚了不少经纪佣金,交易帐户的情况也不错,我抽了不少红利----我想如果我真的擅长此道的话,就应该自己来。于是,1985年,我成为独立的场内交易员。”

      “我买不起交易席位,因为这几年累积的资金并不多。席位的价格是30000英镑,我手头上只有25000英镑,而且我需要这笔资金当作交易资本。可是,我与先前的公司达成一项协议,我根据较低的费率帮他们从事经纪工作,低价换取他们的一个席位。这个安排可以说皆大欢喜:他们可以通过好价钱帮客户执行交易,也把我当作一项产品,我则同时进行两方面的工作。”

      “1985年,在很自然的情况下,我成立凯特集团,没有什么特殊的计划,对于将来也没有特别打算。现在,我们有100多位交易员,成绩相当不错。每隔一段期间,招募一位交易员,他做得不错,于是我们又招募一位交易员,他的绩效也不错,如此逐步发展。”

      “最初,我从事造市的活动----不断提供双向的报价。进行价差交易的时候,你同时买进与放空,想办法这里赚一点,那里赚一点。假定行情是1~2,我们尝试提供更好的报价,多赚个500美元或1000美元,通过造市活动协助客户出场,另外自己也赚一点。如果每笔交易赚500美元,20笔交易就是10000美元。”

      “现在的债券价差交易,三个月到期一次的契约,交易可能集中在一个星期之内,其它的时间就必须另外想办法----这是属于长期利率的部分。对于短期利率,你可以每天进行价差交易。由于利率很长一段期间没有大幅走高,价格波动率经常集中在较长期的部分。”

      “除了价差交易之外,我们只做部位交易。当我最初从事价差交易的期间,美国利率高达14%,所以行情波动非常剧烈。现在,市场已经不再有这种程度的波动。我想情况可能会改变,若是如此,我会回到短期利率的市场。可是,就目前而言,较长期交易的获利还是高于损失。”

      “在典型的交易日里,造市活动必须提供双向的报价,不断买进与卖出,同时也通过造市活动累积部位。我们始终提供人们进场与出场的机会,但实际上也希望建立某种部位。提供市场流动性,我们可以创造获利。我的获利当中,大约有50%到60%是来自于‘6买进/8卖出’或‘8买进/9卖出’,这也让我有机会建立真正想要的部位。另外,如果判断错误,损失也不会太严重,因为整个过程中已经累积不错的利润。所以,即使看好行情,我也可能站在卖方,但一是长期的布局,一是短期的情况。”

      如果一位造市商也希望建立部位,往往相当困难。如果某位造市者希望做多德国长期公债,因为他认为价格将上扬,但只要有人希望买进德国长期公债,他也必须卖出。因为只要有人询价,造市者就必须提供买进与卖出的双向报价,而且无法事先知道询价者究竟想买进还是卖出。询价者可能不接受某位造市者的报价,另外寻找更好的价格,但只要询价者决定交易,造市者有义务根据报价进行交易。

      你很棒,因为你热爱交易

      你热爱交易,因为你很棒

      不论在普遍的行业还是特定的交易领域内,凯特都展现出成功所需要的特质。投入、毅力与自律精神都属于第二天性。具备这些特质的必要条件是对于工作的热爱。对于所作所为,凯特都充满活力与热忱。他相信自己可以达成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不具备热忱。事实上,凯特不认为自己是在“工作”。

      凯特的热忱涉及两个层面:工作内容与就业形态。很多人不喜欢他们所做的工作,因为他们不是自己当老板,不是勤奋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对于凯特而言,两者相互配合,但不是因为他很幸运,而是经过审慎安排。乔治·萧伯纳曾经说过:“必须谨慎取得你喜欢取得的,否则将被迫喜欢你所取得的。”克里斯托夫·莫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只有一种成功----按照自己的方法度过人生。”

      “现在,我专门从事长期利率的交易,包括:十年期债券、英国公债与德国公债。这是目前最有趣的市场,最可能发生大行情。我到这里不是为了谋取生计,而是为了赚钱,享受工作。”

      “那种单独承受一切的感觉,让我觉得兴奋----你是自己的老板,掌握自己的命运,完全取决于自己。交易实际上很单纯,结果不是赚钱,就是不赚钱。我不需依赖别人。当你帮其他人工作时,如果赚钱,别人给你红利,如果赔钱,你领薪水。自己当老板,我就是绩效的衡量标准,我就代表自己的价值,不多也不少。”

      “如果我明天想休息打高尔夫球,我就能够办到,这就是交易生涯的妙处。而且,没有人知道明天将发生什么。其他的人呢?不论专业人士还是一般受薪阶级,几乎每天都是例行公事。每天都处理一些琐碎杂事,你走进办公室,愉悦就从窗口离开。”

      戴维认为自己与其他交易员都是异类,他们不希望在大楼的第50层工作,几乎知道退休的时候可以领多少薪水……。

      “就像任何专业领域内的名流一样,律师每年的收入可能是七位数,顶尖交易员的收入也很高。虽然我怀疑律师行业是否像交易一样有趣。没错,其中涉及压力,但也没有压力。压力是由紧张造成的,紧张消失之后,压力就不存在。你可以建立庞大的部位而制造压力,然后你开始担心香港或东京当天晚上将发生什么。举例来说,如果其他交易员持有我目前的部位,他们恐怕彻夜难眠,觉得非常不自在,但我一点问题也没有。如果一个部位让我觉得不自在,我就会再三琢磨。如果我觉得很轻松,就不在乎任何可能的发展。我知道自己的想法,至于判断是否正确,那我就不知道了。惟有时间才能决定。这一切完全都在我能够处理的范围内。今天晚上,我准备与一位肉类进口商出去,他不知道我放空英国股价指数而做多英国公债,他也根本不想知道。”

      虽然充满热忱,但凯特也能够“切断”,他认为这种“及时停手”的能力很重要。那些热爱工作的人经常会过度沉迷,最后耗尽心力。让自己的心智与身体得到合理的休息,才能避开危险的状况。可是,必须谨慎,交易员也可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内容或就业形态,他们可能说服自己暂时停止,但实际上是为了避开自己厌恶的东西。

      “每天交易的过程中,一位优秀交易员必须能够‘及时停手’。如果你勉强留在场内交易,其他的人可能趁虚而入。他们并不是故意如此,纯粹是潜意识的行为。由于交易不顺利,你自然就认为其他交易员都与你作对。另外,为了让心智获得休息,你也需要暂时停止。我想,这样才能够成为更好的交易员。即使是贝比·罗斯和狄马乔也不会永远只想着棒球和板球。”

      充分发挥运气,掌握获利机会

      顶尖交易员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运气。如果建立一笔理想的交易,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可能意味着你在强劲的行情中买进。他们会让获利继续发展,非常自信地加足马力。

      “我记得一个重要的日子,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大崩盘。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早上。我原本打算回家,不想继续留在那里闲逛。然后,我的一位经纪人犯了错误,与清算所之间产生争执,金额高达78万美元。就是因为我在那里闲逛,才看到整个过程。现在,10点之前的美妙日子转变为最倒楣的一天,因为我必须对整个事件负责。所以,‘美妙时光’在几个小时之后演变为‘老天!不要!’。最后总算摆平了,非常幸运我还能够在这里说这段故事。这段经验让我对于经纪行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虽然我还是慢慢扳回来,但你应该了解我为什么对于经纪业务不再热衷。”

      “早上10点之前,我的交易非常顺利,每笔交易的发展都刚好正确。在当时的恶劣状况下,我是少数能够进场交易的人。这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特殊能耐而预知情况的发展,只是我刚好在这个疯狂的情况中判断正确。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1994年,市场出现重大的行情,但当时的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所以我有机会进场建立庞大的仓位,而且顺利出场,那几天的收获极佳。”

      “在这些大行情中,某些交易员的运气不佳。我想,在某种程度内,问题是‘你必须创造自己的运气’。如果你在行情的底部附近进场,经常很容易就结束仓位。如果德国公债下跌到47的低点,我在50买进,大多数的人可能在52出场,抱着抢短线的心理。请注意,你能够在50买进,这完全是运气。所以,你必须充分挥发自己的运气,价格可能由50上涨到60或70,最后可能在80出场。这就是所谓的发挥运气,也是顶尖交易员与一般交易员的差别。如果你很幸运建立一个好部位,就必须让它充分发挥,榨取可能的每一分钱。当然,你不能坐着等运气,还必须培养感觉,知道随后的可能发展”。

      “你不会站在一列加足马力的火车前面。当然,如果一笔交易已经动能不足,挡在它前面倒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它加足马力前进,你应该跳上去,拱一段顺风车。可是,火车不会永远前进,最后会遇到上坡,速度会慢下来,这个时候必须知道下车的时机,因为当火车翻过山顶,它会以同样的速度向下冲。这个时候,你必须当个反向思考者(持有的看法与一般大众相反)。你必须知道什么时候采取什么行动。事实上,我不能完全掌握时机,但正确的时候必须多于错误。这也正是我能够活到现在的原因。”

      “如果你在10元买进,然后价格上涨到20元,你或许会出场,或许会说:‘这段行情涨得很快,我先卖掉一半,另一半的目标设定在30元’。有时候,你可能说:‘我在20元出场,如果行情涨到30元,让别人赚’。这一切都完全取决于你的感觉。”

      “帽客只看得见蝇头小利。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是差劲的交易员,这是他们的交易风格。有些人只能够从这一步看到下一步,有些人能够从这个水准看到下一个水准。我想,这是一种你拥有或不拥有的能力,完全不能传授。总之,这种能力存在于你的系统内,或者不存在。”

      当凯特持有一笔理想的交易(换言之,在显著的行情中提供充分的获利潜能),他不会一次进场或出场。他会根据自己对于进一步获利潜能的看法,分批处理。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运气,掌握获利的机会。

      假定某位交易者在15元买进,上档目标设定在20元,如果隔天价格就飙涨到20元,他可能在20元加码,目标调整到30元。交易员需要具备速度与弹性,以及果断力。交易员不能够因循苟且或顽固倔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全球顶尖交易员的成功实践和心路历程(4)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当然,这意味着凯特在单笔交易中愿意投入庞大的交易资本,他不遵守分散投资的原则,也不设定单笔交易的最大资金百分比(通常每笔交易投入的资金不应该超过总资本的5%到10%)。对于凯特来说,交易没有法则:如果某笔交易正确,那就是正确,顶尖交易员断然抓住机会。

      顶尖交易员的特质

      结果

      在戴维·凯特的眼里,顶尖交易员的主要特质可以浓缩为两个字:

      “获利。获利越大,交易员越优秀,就是这么简单。没有所谓不能赚大钱的伟大交易员。以板球来说,优秀的选手都属于国际级的选手。县市的选手可能不错,但称不上伟大。伟大的选手必须像贝比·罗斯与狄马乔,他们才是最顶级的选手。除了获利程度之外,从其它角度衡量交易层次都没有意义。获利才是这场游戏的精髓所在。”

      谁能够赚最多的钱,谁就是赢家。交易手势再漂亮,夹克颜色再鲜艳,这都没有意义,惟一的关键只有----钱。

      “贝比·罗斯是否更擅长于投球?狄马乔是否更擅长于打击?许多人拥有不凡的身手,就是不能在重要场合表现。疯狂的大行情就是重要场合----你的重要场合。这就是你应该有所表现的时候,绩效是以赚钱多寡来衡量。市场上有许多伟大的技术分析师,但他们不是伟大的交易员。你告诉他们,这里有机会,立即进场交易,但他们就是办不到。他们知道应该瞄准哪里,但就是没有办法扣动扳机。”

      根据凯特的定义,成就与伟大,只能由赚钱多寡来衡量。赚钱毕竟是交易的惟一目的。“很多人把成功定义为判断行情的准确程度。对我来说,这个定义大有问题,完全忽略获利的重要性。每100笔交易中,即使正确99次,如果最后的结果仍然发生亏损,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不能赚钱,就必须停止交易,拥有再高明的技术分析技巧又如何呢?”

      反应灵敏

      “反应灵敏代表一切。必须保持弹性,随时愿意翻空做多或翻多做空。反应灵敏,保持弹性,而且能够坚持正确的决策。如果判断正确,就必须穷追猛攻。如果在50元买进,一般交易员可能在55元卖出,优秀的交易员愿意在60元或70元继续加码,数量或许稍少,但他们会充分掌握机会,或许最后在90元卖出。只要搭上顺风船,就要扯足顺风帆。”

      凯特展现的另一项成功特质是冲劲。他强调果断与明快的重要性。交易员必须果然,反应灵敏,而且还必须保持开放的心胸,随时愿意重新评估仓位。就如同领袖需要勇气一样,交易员也需要勇气持有庞大的仓位。

      凯特集团如何挑选交易员

      戴维·凯特了解,自律精神与专注投入可以弥补才华不足。

      “我们聘用交易员的时候,十分重视自律精神与生理条件。如果交易员非常投入,成功的机会就很大;即使不能成功,他们至少已经尽力了。我们的板球队不需要那种跚跚来迟、懒得听教练指导、打球不专心的选手,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得分。这类选手如果具备才华,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可是,你可能是那种技巧不特别杰出的选手,但总是准时到场,注意教练的指导,全神贯注,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击出的球可能都落在30或40码,那些心不在焉的人,或许可以击出100多码,但结果还是抱鸭蛋。我们宁愿你稳中求胜。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睡眠不会有问题。当然,对于你来说,交易或许不像许多故事所描述的那么有趣,大家可能认为你很沉闷,那又如何呢?我们对于这些疯狂分子没兴趣。我们对于这些捉摸不定的冲动选手没兴趣。我们要的是稳健的交易员。”

      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学习?

      凯特认为,顶尖交易员是天生的,很多特质都不能学习。虽说如此,但一般交易员也不是全然没有指望。他同意经验可以提升交易的技巧,投入与热忱也有很大的助益。即使不具备特殊的才华,我想凯特的意思也不是叫你立即打包,从事别的行业。我相信交易的自律精神是可以培养的。具备自律精神与一套交易法则,就能产生自信,最后必然可以成功。

      “我想,天生技巧是一种你具备或不具备的素质。你永远就是你。我会考虑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但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我希望知道别人的想法,但接下来就看自己的。我会观察他们,但不会追随他们。如果他们的看法符合我的意思,我就接受,否则就不接受。关于经济状况的未来演变,我可能会有某些看法,但这些看法十之八、九都不对!我想,顶尖交易员不会在意报纸上的新闻,因为报纸上都刊登昨天的新闻。你在这里,目的就是创造明天的新闻,那为什么要在意昨天的新闻呢?报纸刊载的消息能够告诉你什么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呢?如果报纸对于交易有任何帮助的话,我建议你看《太阳报》,关键是第三页的封面女郎。另一个秘诀是看看晚上电视剧的内容,如果很精彩,代表明天的行情将上涨。”

      “其中也涉及股票走势。有些人是艾略特波浪专家,有些人相信江恩理论、相对强度或市场轮廓,这似乎取决于当月的流行。可是,每个交易日结束,你就必须面对高点与低点。你必须决定是否让行情穿越这些价位,究竟应该顺着行情还是逆向操作。一切都必须由你决定。面对当时的行情,必须由我拟定正确的决策。你会得到一些直觉。”

      凯特告诉我们,他的看法完全来自于观察,不会被动采纳别人的解释,自行思考行情的随后发展:这个新高点的买盘是否减弱?是否出现相反的力量?价格波动是否剧烈?多头是否后劲不足?空头是否准备反攻?价格走势可以提供许多资讯:对于消息面的反应、到达的价位、停留的时间……

      可是,你怎么知道何时应该继续持有获利部位?你怎么知道行情何时反转?你如何判断进场与出场的时机?如同大多数天才交易员一样,凯特说他完全靠“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众多因素的综合评估。凯特不专注于某特定因素,其中涉及几个理由。第一,他本身就能够影响行情,决定是否让价格突破;换言之,他本身就是市场指标没有考虑的行情影响因素之一。第二,凯特每天都必须进行大量的交易:所处的环境不允许他坐在电脑前面分析快速变动的行情。另外,没有人能够否认一点,行情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面与基本面的因素。所以,评估未来价格走势,首先应该观察各种影响因素的可能征兆,不应该专注于少数几种因子。

      “市场上有许多优秀的交易员,但你就是你,你没有办法真正改变自己。当然,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你曾经有过某种经验,如果类似的情况再发生,你可以立即掌握机会。可是,这种类似的情况可能发生在好几年之后。总之,你必须具备某些先天的能力。有些交易员的表现确实不错,能够稳定地赚钱,但他们绝对没有办法成为顶尖的玩家,因为他们欠缺必要的能力。每个人都会反应,你如何反应才是关键所在。他们没有勇气押下全部或大部分的赌注。他们对于蝇头小利就很满意了。当然,也有人敢奋力一搏。某些人也有勇气押下所有的赌注,但他们并不是优秀交易员,结果他们的赌注立即被一扫而光。”

      我希望知道凯特交易能力的更深层心理根源:究竟是孩童时期的某些经验,还是父母的影响?结果相当令人失望,我没有找到答案。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但这些尝试显然没有成功。对于类似的问题,凯特总是重复相同的回答。他总是盯着你看,含蓄的沉默迫使采访人改变话题。这或许是因为他的个性使然,不希望让交易能力藉由某种没有根据的理想化孩童经验,套到罗曼蒂克的无聊心理架构内。我采访戴维·凯特的整个过程可以归纳为性感手枪与耐克广告词的结合:不要理会那些狗屎----尽管做!

      如何处理失败,请教赢家

      如何处理亏损和失败,这方面的专家显然不是人生的输家,而是人生的赢家。赢家处理失败的经验更丰富,因为他们总是能够站起来,不断克服失败。输家只输过一次,这也是他们成为输家的理由----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再站起来。

      “我是亏损专家,亏损的次数很少人比得上。对于我来说,赚钱带来的快乐程度,远不如亏损所造成的沮丧感受。我自认为应该赚钱,一旦因为缺乏自律精神而发生亏损,你会对自己感到非常生气。”

      身为领导人,凯特展现出成功的自信心。如同爱默生说的:“自我信赖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凯特承认,损失让他气愤自己,因为他认为应该赚钱。他的成功与他对自己能够成功的信心之间,可能产生良性的互动吧。

      “当然,你一定会发生损失,我知道自己经得起损失,也应该发生损失,但损失的数量才是问题的关键。遇到麻烦的时候,如果损失超过合理的程度,这是因为缺乏自律精神,因为你没有坚持应有的行为,这才是关键。许多交易员没有专注于本身设定的目标,不能够排除期待、恐惧与贪婪之类的情绪。”

      “你完全清楚自己准备承担的风险程度,如果实际的损失超过你准备接受的程度,这就让人非常懊恼了。举例来说,假定我在这笔交易中准备承担1000英镑的风险。结果,你损失3000英镑,那就错了。我只准备损失1000英镑,但我失控了,让情绪取代客观的判断,我知道自己产生期盼的心理。这才是我懊恼的原因。我明明知道‘不该这么做,应该坚持自律精神’。”

      所以,对于凯特来说,损失是因为缺乏自律精神,听任情绪干扰而没有专注于目标。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骤是承认问题存在。许多非专业交易者拒绝承认问题存在。凯特能够坦然谈论亏损发生的原因,没有任何托辞与借口,这正是他展现的专业能力。

      自我分析与自我对话是凯特用来改正错误的技巧之一。

      “永远都有发生松懈的时候,但你必须及时修正。我们经营一所交易员训练学校,他们到这里接受我们的指导,我们提供建议。可是,我能够向谁讨教呢?我只能够跟自己对话:‘你究竟在干什么?回到根本的原则,按部就班慢慢来。’这属于一场心智战争。你只需要说‘去他的’,把亏损置之脑后,开始另一天。就是如此,这是你所必须接受的。可是,你必须确定好日子多于坏日子。我想,如何处理亏损的问题,重要性远甚于如何处理获利。获利会照顾自己。你可以让获利永远累积下去,可是,你不能让亏损持续累积。你读过的每本交易手册上都这么说。问题是你不能妥善管理亏损,所以你被三振出局。总之一句话,迅速认赔,让获利持续发展。我从这句话中受惠良多,也尝试把这句话灌入我们交易员的脑海中。”

      发生亏损的时候,凯特的积极心态让他能够把亏损置之脑后。不是自怜地舔着伤口,而是理性地回到交易根本原则。正因为这种交易方法,凯特能够断然认赔,敢于让获利持续发展,所以他经得起偏低的成功率。

      交易计划与风险管理是防范损失的另一些技巧。将庞大的资本投入某个部位,交易员需要勇气。如果犯错,必须立即扭转。如果部位处于获利状况下,交易员必须站稳。如何面对持续发展的获利,困难程度远超过持续累积的损失部位。当损失持续扩大时,有多少交易员会因此而不知所措----因为恐惧、贪婪、期待与自尊而瘫痪?当获利持续发展时,又有多少交易员会拣起银牌,转头就跑?自信与勇气来自于交易策略的自律精神,例如:预先设定的停损。

      “我们尝试灌输交易员一种有用的心态。设定交易的目标,盘算你每天或每个月准备承受的最大损失:面对损失,必须果断处理,绝对不可以抱着期待的心理。很多人把差劲的一天演变为灾难的一天,完全因为缺乏自律精神。很多人因此被三振出局。如果遇到差劲的一天,就接受现实,但我明天还会再回来。如果你具备自律精神,就经得起许多差劲的日子。不要告诉自己每天准备赚多少。如果今天赚了500英镑或1000英镑,不要说够了,我要回家了。如果当天的交易顺利,就应该把获利扩大为2000英镑或4000英镑,坚持在场内。必须把丰硕的一天演变为最棒的一天。”

      亏损部位可能大逆转

      一个亏损部位可能因为行情波动而逆转为获利部位。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可能性?

      “没错,可能。这取决于你介入多深。举例来说,假定我在10元买进50口契约,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明天价格下跌到5元,我是否仍然愿意做多?完全取决于个别情况。是否向下摊平?你或许比较希望针对获利部位加码,在12元的价位加码。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惟一的法则就是没有绝对的法则。完全取决于灵敏反应与弹性。”

      凯特不受迅速认赔法则的拘束,因为他了解这个法则涵盖在一个更高法则之下:如果你判断错误,才应该立即出场。虽然亏损通常都代表判断错误,但未必始终如此。你对于最终价格走势的判断可能正确,只是需要较长的酝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不利的价格走势,或许应该在更低的价格继续买进。重点是你必须知道其中的差异:只是暂时的不利走势而最后必定回升,或者价格下跌代表你的判断错误。对于凯特而言,答案来自于他对于行情未来发展的直觉。

      可是,凯特所谓的“感觉”,实际上是一套交易系统:系统中的直觉成分高于机械部分。重点是:你必须拥有一套自己觉得自在的系统,而且必须具备执行这套系统的自律精神。没有任何一套系统是绝对正确的系统。

      学习如何处理获利

      这可能是不太寻常的议题,因为我们都认为自己知道如何处理获利,但凯特非常明白地指出----如何处理获利的重要性更甚于如何处理亏损。在交易过程中,很多人都把资金流入视为薪水,几乎代表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

      “你必须把获利当做亏损的准备金,这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态度。很多人,当他们赚钱的时候,开着跑车兜风:

      ‘看看我,车子价值45000英镑,房子价值20万英镑。’

      ‘贷款呢?’

      ‘18万英镑。’

      ‘可是,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很会赚钱。’

      ‘万一发生亏损呢?车子与房子不是都飞了吗?’

      这就是很多人的问题,赚钱的时候,他们很棒。(喔,顺便补充一点,税捐处也要分一杯羹。)可是,他们从来不会未雨绸缪。他们认为明年赚的钱可以支付贷款,但明年可能没有收入。我始终保持一种心态:没错,钱是在那里,但只要我还留在这里,这些钱就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帮市场保管这笔钱而已。”

      “一般来说,我认为应该保留相当程度的流动资金。当然,资金没有必要存入交易帐户,但你必须随时能够运用这些资金。很多人有钱就花,一旦交易不顺利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关于获利,凯特还是沿用一个法则:获利会自行照顾自己;获利不同于现金。很多人经常搞不清楚,认为他们有权利继续取得获利。教训:花钱必须谨慎。市场是一位嫉妒而善变的泼妇----当她放款的时候,随时可能要你清偿,而且利息很高。

      交易战术

      ·交易不是做苦工。你必须乐在其中。如果办不到这点,找出其中的理由。

      ·记住“暂时停顿”,重新充电。

      ·如果建立一笔理想的交易,必须确认这点,扯足顺风帆,尽可能榨取获利。

      ·评估进一步获利的机率,分批进场与出场,这是保障既有获利而持续追求获利的好方法。

      ·必须保持“由多翻空”或“由空翻多”的弹性。

      ·自律精神与专注投入,可以弥补先天的才华不足。

      ·观察行情,培养后续发展的“感觉”。对照过去发生的一切,累积经验。

      ·信赖自己成功的能力。

      ·面对亏损部位,坚持自律精神。

      ·预先规划损失的最大程度。

      ·相对于获利,损失需要更多的照顾。

      ·把损失置之脑后,继续前进。专注于未来而不是过去。

      ·留意获利能力的变化。

      第六章 菲尔·弗林

      “我或许见过客户犯下的每种可能错误;什么因素让他们亏损,什么因素让他们成功。”

      讨论主题

      ·拟定交易计划

      ·报复性交易

      ·保持弹性的交易心态

      ·风险管理



      菲尔·弗林是阿拉隆交易公司的副总裁。他“交易任何会动的东西”。自从1979年以来,他就一直留在交易领域内,有一段其间曾经处理林德--沃尔多克的顶级客户。关于如何提升交易技巧的问题,我认为菲尔应该非常适合提供这方面的评论,我的判断没错。

      阿拉隆属于家族企业,由格林伯格三兄弟负责经营:史蒂芬、迈克尔与卡里。他们的父亲是传奇人物乔·格林伯格,我也曾经采访他,内容准备刊载于本书的续集中。引用该公司小册子的一段文字:“格林伯格的目标是让阿拉隆交易公司成为期货与选择权领域内的最佳综合经纪商,提供全套的服务。”

      我在阿拉隆的办公室里访问菲尔。他们的办公室位于相当安静的地段,走路就可以到达芝加哥市中心与主要交易所。我预期办公室里应该很安静,人手不多。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场所,大家看起来都很忙,电话声响个不停。墙上挂着一些图表、走势图表数据资料。留在那里的几小时中,我感觉这家小公司具备其它大型交易或经纪机构欠缺的东西:员工与客户之间的电话交谈,透露出一股融洽的气氛。工作充满趣味。

      不佳的计划产生悲惨的绩效

      立即改善交易绩效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交易计划。讨论交易计划应有的内容之前,首先让我提出相关的效益。如同菲尔·弗林解释的,没有计划是一种普遍而根本的错误。

      “大多数交易生手都阅读报纸。我经常听客户说:‘黄金不可能再跌了,报纸上说金价已经处于三年的低价区’。他们认为交易很容易赚钱。可是,看看现在的黄金价格(进行这段采访时,黄金创三年新低价)。所以,他们根本没有交易计划,只是阅读报纸而产生一种模糊的感觉,然后打算做这个或那个。他们认为:‘黄豆很不错,因为《华尔街日报》如此报导,我想买一点黄豆’。我尽可能协助他们拟定计划:‘我们不要只买进黄豆,让我们从理性的角度看看’。”

      请注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充分的交易计划绝对不是偶然事件。当亏损发生的时候,缺乏计划可以提供无数的替罪羔羊。如果没有计划,你可以把失败归咎于任何原因。交易之所以发生亏损,完全是因为狗的缘故----即使你没有养狗。没有计划,就不需承担责任,你没有必要对自己交代。这在心理层次上可能有不错的效果,但财务层次上可能很糟。

      计划的效益

      如同人生一样,交易的忧虑基本上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由于不知道将来的发展,所以我们感到忧虑。每个人都期望确定性。计划虽然不能预测未来,但可以预先拟定各种可能情况的对策。这也是计划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你不能控制未来的事件,但可以预先拟定对策。你可以控制你惟一能够控制的东西----你自己。

      因此,计划可以剔除许多不确定成份,而这些不确定成份也正是忧虑、混淆、忿怒与挫折发生的原因。一套理想的计划应该释放心理压力,没有必要过度执著于不确定性。结果,交易变得更自然,让你觉得放松,甚至可以享受交易。

      从策略角度观察,理想的计划也可以提升交易绩效。它可以协助你辨识机会,防止你追逐行情。它告诉你何时应该出场,不会紧抱着沉船的桅柱。你可以取得某种控制力量,不再随波逐流。一套计划可以协助你抗拒舒适的诱惑,因为交易过程中感觉最舒适的行为,往往也是错误的行为。不妨回想一下,你有多少次让亏损持续累积而让获利迅速了结,只因为这是感觉最舒适的行为。最后,当你习惯按照计划行事之后,这将成为你的第二天性。所以,计划也是一种手段,一种交易规范,让你能够改善交易行为,防止你被疯狂的情绪吞噬。

      菲尔·弗林强调交易计划的重要性。他的看法全然不同于那些迷途的交易员。他处于控制地位,不觉得忧虑,不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例如恐惧。

      “如果你摸不着头脑地进行交易,结果也会让你摸不着头脑。所以,有一些计划总胜过全然没有计划。你必须抱持正确的心态:不管输赢,这都是一笔好交易,因为我即使被停损出场,即使我的判断错误,这仍然是一笔好交易。你永远不会从事差劲的交易。惟有当你不遵循交易规范而让自己陷入麻烦中,这才是差劲的交易。”

      “不管行情上涨或下跌,我都根据趋势线判断风险/报酬关系。所以,我在趋势线附近买进,即使价格穿越趋势线而把我停损出场,接着又突破回升,我也毫不考虑再度进场。我尝试从长期的角度思考。绩效不会发生在一、两天之内。即使可能在低点被停损出场,你也不必害怕。如果真是低点,你还有很多机会再度进场。如果你从较长期的角度考虑,那就简单多了。”

      理想计划的成分

      一套理想的计划至少需要具备两个素质。它必须清晰显示进场与出场的时机。至于进场/出场讯号是根据基本分析、技术分析还是其它指标,则属于个人偏好的问题。“清晰”是关键所在。如果讯号不够清晰,会变得模棱两可,失掉讯号的意义。

      其次,交易计划必须经过测试,显示它具备稳定的获利能力。交易计划还必须考虑风险与资金管理,相关内容将在本书的其它部分讨论。如同菲尔·弗林解释的,理想的交易计划不见得很复杂、深奥。

      “我偏好顺势操作,这意味着你必须能够判断趋势。最简单的方法是寻找长期趋势线,然后在趋势线附近买进。可是,如果价格贯穿趋势线,你也必须能够卖出或放空。所以,如果我考虑交易计划的进场点,我会判断趋势线,在趋势线附近寻找买进机会。如果价格穿越趋势线,我就出场或反转部位。”

      “关于预测,我根据市场过去的表现,采用简单的衡量方法。如果我持有多口契约的部位,一旦价格触及衡量中的价位,我就结束部分的契约,调整剩余部位的停损点。目前的黄豆市场就是典型的例子。涨势相当凌厉;可是,虽然行情一片看好,价格继续走高的可能性还是相当有限。”

      “当然,行情波动有时候相当剧烈,可能产生反复的讯号。这个时候,你必须观察整体的基本面。尝试观察当时市场情况,评估行情随后的可能发展。这一切都很简单而根本,但也可以让一般交易者从中学习,提供技术策略设计上的基础。”

      按照计划行事

      你必定听过一个陈腔滥调:顶尖交易员必须具备自律精神。按照拟定的计划行事,这就属于自律精神。换言之,按照计划中的进场讯号进场,按照计划中的出场讯号出场。在两个讯号之间,只是观察而不采取行动。

      “顶尖交易员必须具备自律精神,按照计划进行交易。对于我个人而言,自律精神就是让交易计划的机械部分更浓一些。如此可以减轻压力。我的判断是否正确,完全由市场告诉我。如果能够剔除情绪的成分,交易会变得简单的多。‘这是我的部位,这是目前的价格,这是目标价位,这是停损价位’。”

      如同弗林解释的,达成交易所需要的自律精神,方法之一是剔除情绪的成分。记录书面的交易计划,不要零零散散地摆在脑海里。如此可以让计划更清晰,让你更容易采取必要的行动。毕竟来说,自律就是在我们不想做的时候去做应该做的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全球顶尖交易员的成功实践和心路历程(5)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成功的陷阱:玩弄它!

      一旦找到有效的计划,就不要干扰它。交易成功很容易引发贪婪与傲慢----灾难发生之前必然出现的两种情绪。对于某些交易者,他们玩弄计划的动机来自于更深层的心理缘由。潜意识上,这些交易者对于成功感到内疚:“这么多钱,这么容易。”交易者与市场经常找到迂回的方法(例如:改变致胜的交易计划),把赏金物归原主。务必留意潜意识中“赚钱太容易”的念头。

      如同弗林解释的,某些交易者因为自大的心理而改变成功的计划。

      “一旦找到成功的方法之后,某些交易者就尝试改变最初让他们成功的方法,这可能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我认识一位交易员,他是当日冲销的帽客。他最初采用50点的停损,接着是100点,然后是200点。我不断告诉他:‘就任何五天的交易来说,只要设定适当的停损,你都可以赚大钱’。他完全不能控制风险,盘旋在脑海里的只有‘我必须正确,我必须正确’。”

      “最初的些许成功,可能成为交易者的最大障碍。这可能是灾难的根源。他们迷失在自己的成功中,自认为不需要任何规范。他们觉得太伟大而不能继续采用原来的成功方法。我认为他们在玩弄市场,直到一棒子打下来为止。”

      “我认为这都是夜郎自大的心理在作祟。在交易领域里,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克服自我。些许的成功就让你认为:‘我已经完全掌握其中的奥秘’。于是,你认为:‘我被停损三次,完全是因为停损设得太紧:从现在开始,我要采用更宽的停损或完全不需停损’。最初,他们像容易受惊的小兔子一样,如履薄冰地进行交易,这让他们成功;然后,他们再也不害怕了。”

      “如何控制自己的成功,这是最大的难题之一。我们在运动领域里看到无数的案例。人们会改变自己的个性。”

      弗林对我们提出一个重要的警告:身为交易者,你必须了解成功的力量会让你堕落,把你塑造为输家。对于那些从市场窃取成功的人,“亏损之母”会无情地追逐你。成功的代价是永远的戒心!

      如果你赚了一点钱,然后产生变更计划的欲望,就必须小心了。

      “如果目前的交易计划相当不错,对于任何的变更,你最好都必须谨慎思考,再三盘算。我想,多纳入一些机械成分,或许是避免这种情况的最佳办法。如果你打算变更一套有效的方法,最好弄清楚这并不是因为自大的缘故。务必确定这是为了改善交易系统,不是为了承担更大的风险。进行任何改变之前,拟定书面的规划,如此才有机会回头采用最初的计划。从事任何变更之前,必须经过测试。如果你对自己说,‘我准备改变交易系统’,立即停止交易,实际进行交易之前,必须经过满意的测试。”

      惟有当你发现交易系统确实产生问题,才可以考虑解决的办法。

      寻找解决办法

      “如果你发现系统中总是发生相同的问题,这可是大大的发现。你可以针对问题拟定改善的办法。有一位客户曾经对我说:‘我不再采用停损了,因为每当我买进,总是被停损出场’。‘如果真是如此,’我说,‘让我们把买单设定在停损的位置’。甚至这类的些微改变都可以调整你的交易心理,让你得到一些额外的经验。所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结果你不再追价。”

      解决交易的问题就如同解决其它问题一样。往后退一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列举问题的细节。

      ·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症结所在。

      ·考虑可能的解决办法。

      ·评估每种解决办法对于问题的影响,考虑某种办法如何能够解决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弃过去的立场,一切重新来过。我尽可能把每一天视为崭新的一天。尽可能不要太极端,尽量保持平衡。运动领域里有很多类似的比喻:‘一天一天来,一分一分咬’----老实说,这是成功的重要关键,但很难办到。分析自己的错误原因:‘就是因为如此,我应该这么做。’即使你昨天什么也不是,但明天可能成为英雄。尽量保持平衡。”

      运用意志力量

      解决任何的交易问题,完全取决于你的意志力。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决心,你才能撬开心灵最深层的土牢,取得珍贵的答案。你必须相信自己能够找到答案,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坐下来解决问题之前,就必须有成功的决心。告诉自己,在这几个钟头或几天,就能够解决问题。然后,放轻松,你知道工作即将完成。

      如同弗林强调的,意志是交易者拥有的利器。

      “以高尔夫球来说,某天你挥出80码,隔天你挥出120码。其中是否涉及意志力量?你一天一天来,保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要太过于自信。每天清晨,我告诉自己:‘今天将是美好的一天。’鼓舞自己的士气。总之,正面的心态。你必须具备这种心态,但你还是必须小心,必须有计划,如果事情的发展不顺利,务必保持正面的心态。”

      交易的报复心理

      希望对市场进行报复,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心理之一。

      “最常见的另一种错误是‘报复性的交易’。他们觉得忿怒,不断加码。这是客户最难克服的一种问题。当交易发生亏损的时候,他们打算向市场讨回公道。”

      “你进场放空,然后在当天的最高价被停损出场。你的判断没错,当天的高价只是突兀走势。现在,市场跌了200点;于是,你火冒三丈。你告诉自己:‘如果停损调高一档,如果没有设定停损……’因此,你产生一种心理:‘我要告诉市场下一个头部在哪里。我要放空,我要把钱讨回来’。所以,你进场放空,部位规模扩大一倍。结果,你当然又被停损出场。人性就是如此,没有人喜欢赔钱。”

      “你可以劝服自己,一天之内只在某个市场进行一笔交易。这是另一种自律精神,不可基于报复心理进行交易。建立一笔交易,然后走开。我知道某个交易者就是这么做的。完成分析之后,他递单进场,然后回家,隔天从报纸上查阅结果。所以,当天交易结束之前,他不知道自己的输赢。当然,这只代表一种解决办法。所以,暂时离开市场,你也可以是成功的交易者。”

      因此,如果你坐在报价荧幕前面会觉得手痒难耐,那就不要整天坐在荧幕前面。菲尔·弗林建议的“关掉”处方很有效。很多交易者认为他们必须整天坐在报价荧幕前面,否则就称不上真正的玩家。对于专业外汇交易员来说,情况或许是如此,但我们一般人没有必要。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交易问题而解决的办法是离开报价荧幕,那就这么做吧。这不会损及你的交易地位。再怎么说,富有的老王总胜过贫穷的交易者。

      弹性的心态就是获利的心态

      某些交易者一旦面临损失,就会不知所措,期待情况会自动改善,顽固地忽略出场讯号。身为交易者,如果忽略市场告诉你的资讯,你的世界将变成黑色,财务状况变成红色。顽固----不论源自于期待还是恐惧----结果都是亏损。不理会资讯而按兵不动,这可能是面对亏损的最容易处理方法。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否认”,交易市场则称它为“自杀”。当然,你高兴怎么期待就可以怎么期待,但期待本身绝对不能感动市场,亏损的部位也不会自动好转。信仰可以移山填海,但期待不能移动行情。你的意志可以控制你,但不能控制市场。

      “当你建立一个部位,自然会产生特定的心理:举例来说,如果你买进黄金而金价开始下跌,你会想:‘我不认为金价太高’。这是一种‘合理价格’的逻辑谬误。我猜,这种心理的自我成分超过一切。最困难的事情可能是停损出场,反转部位。”

      “你说:‘嘿!金价已经够低了,看看这条趋势线,看看这些基本面,南非的金矿不断关闭,这里发生战争,我一定要做多黄金’。可以,当市场不同意你的基本面分析时,你说:‘虽然价格跌破趋势线,我还是认为金价绝对会上涨。我不准备改变方向,我打算忘掉趋势线’。结果,你的部位通常都会发展为很大、很大的亏损。”

      “当你建立一个自认为必然正确的部位,然后全然不理会市场告诉你的一切,坚持做多。对于这类的交易者,最糟的结果可能是部位真的最后反败为胜,因为他往后一定会被狠狠打一巴掌。”

      你必须了解这种陷阱。不要迷恋某种看法。永远保持错误的可能性。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有认赔的问题,那么只要开仓建立部位,就存着一种心态,“除非证明为正确,否则可能错误”,而不是“除非证明为错误,否则可能正确”。换言之,除非证明无辜,否则视为有罪。你是追逐财富的战士,不需对任何部位保持忠诚。

      风险管理

      界定潜在风险

      虽然这是交易计划的最基本要素,但很少人界定部位的潜在风险。反之,他们把注意力完全摆在获利潜能上面。某位著名的纽约客曾经说:“留意潜在风险,获利潜能会照顾自己”。当这位纽约客破产之后,他才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菲尔·弗林太熟悉这种心态了。

      “交易新手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不能预先界定风险。他们不知道在哪里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他们持有部位的时间经常超过自己想要的程度。当他们买进某种东西,对于行情的上档目标多少有点谱,但对于下档的风险完全没概念。进场之前,就必须先打点你的停损与获利了结价位。”

      精明的风险管理意味着避免过度交易

      “另外,某些交易者经常过度运用交易资本。如果帐户中有5000美元,他们就买进5口猪腩期货。只因为帐户内有足够的保证金,他们就认为应该充分运用。”

      “你必须问:‘我希望分批建立部位,还是更积极一点而直接建立部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成功。我见过某些交易者分批向下建立部位,就风险控制而言,这也相当成功。我想,成功没有任何单纯的公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偏好与风格。如果你准备尽快大捞一笔,或许希望充分运用资本,不断利用获利加码。当然,这种做法也有缺点,你可能发生严重的损失,很快就被三振出局。就资金应该承担的风险/获利潜能来说,你永远都可以设定百分率的限制。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只愿意从帐户净值中支付10%的保证金’。”

      “原则上来说,如果你准备保守一点的话,保证金的信用额度最好不要超过帐户净值的20%,甚至10%。这才能够让你安然度过一些不顺利的时期。”

      弗林认为,帐户中有足够的资金,并不代表你应该全部动用。预留一些缓冲的余地,防范情况不顺利而遭遇连续损失。重点是:留在局内。

      处理亏损的致胜心态

      如同本书中接受采访的许多交易员一样,菲尔·弗林面对损失而展现的态度,在非专业交易员中非常罕见。由于心态上的差异,他对于认赔从来不觉得困扰,这也正是成功交易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这属于交易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我想要成功,就必须学习在小额亏损的情况下出场,因为持续接受大额的损失,我不可能留在局内。告诉自己:‘这笔交易进行得不错,我只损失2500美元’。若是如此,你就掌握控制权。”

      “有一位交易员曾经说过:‘学习喜爱小额损失’。如果你能够喜爱小额损失,距离巨额获利就不远了。保持小额的损失,如果你能够学习喜爱小额损失,就能够说:‘虽然发生损失,但这笔交易还是很棒,因为损失不大,而且我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交易’。有时候,最棒的交易不是把钱放到钱包里,而是在正确的时机结束部位。”

      面对损失的部位,提醒自己几件事:

      ·亏损是很自然的现象----为了获得成功,亏损必然发生。完美无缺不在这场游戏的范围内。

      ·为了避免重大的损失,最好现在接受损失。获利不仅来自于你赚多少钱,还来自于你少赔多少钱。很少人了解这点,或经常忘掉。

      ·如果你遵从系统的指示,就是具备自律精神的交易者,将来可以得到数千倍的回报。

      ·获胜的关键在于你的方法而不是输赢。如果你能够及时认赔,代表你的方法正确。

      请相信我:根据系统,及时认赔,这就是成功的征兆。

      没有不能错失的机会

      本书整体的访谈内容中,凸显三个相互关联的事实:

      1.不同于外行人的一般看法,你没有必要承担巨额的风险,就能赚取巨额的获利。

      2.市场上存在低风险的交易机会,但你需要耐心等待。只因某辆公共汽车最早进站,就不分青红皂白跳上去,如此绝对不会让你更早到达目的地:事实上,结果刚好相反。

      3.没有所谓不可错失的机会,因为市场上永远都有许多机会。

      “我所经历的一些最棒交易,经常属于低风险的交易。如果一个星期或整天的交易都不顺利,你就很难保持耐心。我是说,耐心等待正确的进场时机。市场经常提供一些风险极低的机会,只要你耐心等待,这些机会就会出现。”

      “你很难保持耐心,因为你希望每天都赚钱,希望每天都进场。你担心赶不上公共汽车。身为交易员,我不断提醒自己,永远有下一班车。如果你错失这班车,只要耐心等候,还有下一班车。如果你不认为班车还会进站,那就大错特错了。”

      菲尔·弗林认为,耐心是风险管理的根本要素。没有耐心,你就很可能抓到一些不当的机会,提高部位承担的风险。缺乏耐心源自于恐惧或贪婪。如果你正在寻找进场机会,你害怕错失机会。只要专注于自己的系统,等待系统的讯号,耐心就不成问题。如果你相信自己的系统,只接受它帮你挑选的交易,就不需担心错失机会。

      “错失机会的恐惧让你认为:‘黄豆价格将继续走高,我必须买进,因为周末已经到了,而且下雨的可能性不大,那我就会再度错过机会。’由于担心错失行情,于是你支付较高的价格。行情不断走高,你又不断告诉自己:‘我应该买进’。然后,看着价格上涨,你开始又气又急。结果,你追价买进。这都是因为害怕与忿怒。”

      错失机会的恐惧,不只发生在进场的时候,也发生在你准备出场的过程中。当你打算结束一个部位,你害怕太早出场。这是一种‘我原本可以赚得更多’的症候。由于你忙着回顾自己错失的机会,结果没有发现前面的大坑。

      “除了学习喜爱小额损失之外,你也必须学习喜爱自己错失的获利,虽然这些获利原本可以更多一些。我想,避免患得患失的心理作祟,分批了结是最简单的办法。如果你持有10口契约,目前已经到达目标价位,可以先结束一半的部位,然后调紧其余部位的停损点,保障既有的获利。所以,让剩余一半的获利持续发展。可是,还是必须设定某种目标价位。”

      按照弗林的建议,如果你实在担心原本可以赚得更多,那就分批了结。

      交易战术

      ·拟定交易计划,如此才能保持冷静,充满自信,掌握自己。

      ·交易计划必须清晰告诉你,何时进场和出场,何时不采取行动。

      ·如果交易计划确实有效,就不要随意更改。

      ·如果交易计划运作得不理想,辨识其中的问题所在,一一解决。

      ·务必留意报复性的交易。

      ·避免执著于某种观点或某个部位。

      ·风险管理:界定潜在风险。

      ·风险管理:帐户中保留一些缓冲资金,预防连续的不顺利交易。

      ·不按照系统的指示进行交易,这是你惟一可能错失的机会。

      ·耐心等待低风险/高报酬的交易机会。

      ·由于今天追逐行情,结果明天没有资金可供交易。这是你惟一可能错失的机会。

      第七章 马丁·伯顿

      “交易中的每种发展,都必须接受测试。”

      讨论主题

      ·个性协调的交易

      ·适合个性的交易

      ·交易计划的步骤

      ·避免“追逐行情”

      ·适当看待亏损

      ·自信与交易勇气



      一辆车驶入加油站。一位蓄着长发,穿着寒伧的年轻人走过来,车主请他把油箱加满。这位年轻人立即说出精确的加油费用。车主觉得他的算术反应很快,于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这发生在26年以前。这位车主是伦敦某主要证券经纪商的资深合伙人,加油站的年轻人就是马丁·伯顿。

      目前,马丁·伯顿是蒙略门特衍生性交易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成立于1991年。21岁时,他成为伦敦证交所的会员;22岁,他成立蒙略门特衍生性交易公司之前,曾经加入康蒂·纳特·韦斯特证券公司,协助建立该公司的衍生性产品部门,然后前往花旗银行,担任了四年总经理,负责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所有股票与衍生性交易。

      蒙略门特公司的业务包括:造市活动、专业交易、衍生性产品经纪、资金管理、技术分析与计量研究。马丁·伯顿本人从事期货、选择权与现货市场的交易。虽然他们的交易盘房规模不如大型银行,但市场影响力很大。当他离开盘房跟我见面的时候,我首先注意到他手中的大雪茄,其次是衬衫上手工缝制的名字缩写。

      “在26年的交易生涯里,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在进行一场90分钟的足球赛。我的长期绩效相当成功。过去几年,我刚好参与一个小型交易基金的操作,每年的获利都超过50%。对于我来说,如果某一年不赚钱,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否发生严重的亏损呢?我从来没有发生严重的损失。就整年度而言,我从来没有损失的记录。这是一种自我控制的本能。当然,这也会局限获利能力。可是,这是我自己的信念,按照自己的风格进行交易。”

      内在协调才能创造优秀交易员

      为了获得成功,交易员不仅必须正确地处理市场,还必须正确地处理自己。交易员对于自己的态度,可能从两个不同的渠道影响操作绩效: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得到的资讯,他们如何反应该项资讯。我们可以确定一点,感觉忧虑、分心或忿怒,这类的情绪状态绝对无助于操作绩效。了解技术指标或最近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报告,这都很重要,但迈向交易成功的道路,起点在更前面----起始于自我分析。

      “我从总体的层面向下观察市场,我也从总体的层面向下观察自己,这一切起始于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我立即产生一种感受,我必须对自己感觉很棒。我必须让自己处于一种协调的生理/心理韵律中。早上的感觉会影响我的穿着,影响我一整天的计划。这一切将设定我整天的心智状态。”

      “如果你处在最佳状态下,你的表现也将是如此。你必须确定自己处在最佳状态,因为这让你有更大的机会掌握优势。可是,也正因为如此,你不能对自己说谎。不能只因为你想交易,就假装自己的感觉很好。”

      马丁·伯顿必须确定自己的心智处于协调状态,这是进场交易的先决条件。所以,除了市场策略之外,他还采用心智管理策略。这类的技巧可以提高专注能力,使得行情判断更清晰。维持内在的协调,让你不容易分心,不会基于错误的理由拟定市场决定。

      “我不会让自己挂念任何东西。维持理想的关系很重要。如果生活中的其它部分造成不协调,你的交易就不会理想。如果你觉得不自在,生活中发生某种问题,这就不是进行交易的最佳状态。你不能允许任何可能造成的干扰因素存在,因为它一定会造成干扰,我保证它一定会在你最不希望被干扰的时候造成干扰。你经营生活的方式也就是你从事交易的方式。”

      如果交易员了解自己,就比较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例如:为什么在存疑状况下递单。当交易员觉得沮丧或不快乐的时候,经常有提早结束获利部位的冲动。他们希望从市场中取得一些报偿,弥补生活中的其它不快感受,于是他们实现帐面获利。自我分析可以让这类交易者了解,他们提早结束获利部位只是为了让自己觉得好过一点。通过自我分析,可以了解一些与交易不相关的不当行为,以及潜意识中的真正动机。

      同样地,如果不遵循交易计划,计划就没有任何意义。请注意,你的感觉将影响交易决策是否来自于交易计划与客观评估的资讯,还是来自于你扯进交易之中的日常生活情绪包袱。

      “因此,如果你准备与市场作战,必须确定你的心理/生理状态没有任何弱点。你甚至应该问自己:‘我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我为什么感觉很棒?’我会质疑自己的感觉是否真实,是否自己骗自己?我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可是,这一切都只代表我已经准备妥当而可以下注,并不代表我会下注。”

      “然后,你从总体角度观察市场。这一切都是你是否下注的背景资讯。惟有经过前述的程序而觉得非常自在的时候,才应该在个别股票押下个体的赌注。”

      所以,惟有经过周全的自我分析,马丁·伯顿才决定是否进行交易。

      不进行交易可能是最成功的策略

      “如果我发现交易之外的某些事情造成干扰,就非常不可能押下赌注。我会继续工作,但不会进场交易。如果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能取得优势。同样地,你也必须具备耐心。我具备非凡的不交易耐心。为了保持市场的感觉,小量交易没什么问题。事实上,我不认为这是交易,只是为了与市场沟通。可是,如果交易涉及真正的大钱,就必须确定自己处于正常状态。”

      “你没有必要每天交易,甚至没有必要每个星期交易。如果读者自认为是交易员,而且对于自己有信心,那就不需要每天交易。你就是你认为的自己,但显然必须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是真的。我不认为你身为交易员就需要每天交易。你不能欺骗自己。如果你下注,赌注必须很小。你必须不断自省,真正下注的时候,务必确定自己处于健全状态。”

      最初,我觉得非常惊讶,马丁·伯顿之类的成功交易员,竟然建议交易员不需要经常交易。可是,经过仔细的体会,他的说法显然有道理,这也是为什么他是受访者而我是采访者的道理。

      正因为你觉得“不对劲”的时候不该交易,所以你必须通过某些方法来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最容易对于交易产生不利影响的感觉,通常来自于个人没有解决的冲突。这些情绪冲突可能来自于同事之间的争执或工作压力,使得你在最应该专心的交易过程中造成干扰。惟有你才知道这些冲突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你必须有强烈的意图解决这些冲突,因为你的交易优势依赖这些。另外,如同马丁·伯顿说的,你没有必要交易,你可以等到冲突解决而觉得自在的时候。

      可是,请记住,“你必须有积极的心态,而且必须谦卑”。你也必须对自己的盈亏负责。如果你尝试塑造积极的心态,或尝试学习积极的心态(我见过管理顾问做过这类的多次尝试),这都没有用。积极的心态或许可以被塑造出来,但你没有办法因此而认赔,因为这种心态没有根深蒂固。我认识一位受过完整训练的高级经理人,但他是“被塑造”出来的。企业管理或许可以容下这类的人,但交易市场很快就把他淘汰出去。

      “交易市场没有可供躲藏之处。你必须面对自己。这里没有办法假装,你必须赤裸裸地站在自己面前。你不能欺骗自己。如果你相信的东西是被教导的,交易市场会让你怀疑这一切;反之,如果你原本就相信,那就没有怀疑的问题,因为这毕竟是你所相信的。”

      按照个性进行交易

      非采用一套不适合自己个性的交易系统,最后都难免与系统或自己造成冲突。缺乏一套适当的系统,只不过是浪费自己的精力与帐户中的钞票。就如同采用别人的装备打足球,或穿着别人的盔甲上战场。即使这套装备属于乔·蒙塔纳,盔甲属于凯撒大帝,你的表现也不会类似他们。

      “关键是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交易。你的个性可能有瑕疵,就如同我的个性也有瑕疵一样。我的问题是有时候太冲,反应太快。可是,如果我是约翰·麦肯罗,尝试模仿杨·柏格就完全没有意义。所以,我尝试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交易,即使有时候太冲或反应太快。偶尔发泄一下怒气,释放出情绪中的毒素,这对于我自己总是有好处,虽然周围的人恐怕会受到一些干扰。一旦发泄之后,我就完全自在了。”

      “如果你是某一类型的人,就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在个性上接受自己,没有任何隐瞒,不是假装自己是另一个你希望成为的人。我认为,这是交易员的关键议题。我就是我,不能假装是另一个人,而且我愿意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交易。这点对我很重要。”

      你的系统必须发挥个性上的长处,尽可能降低个性缺乏的影响力。当然,你首先必须知道自己个性上的长处与缺失,了解自己对于交易的偏好。举例来说,你的个性是急躁还是具有耐心?是否相信技术分析?是否喜欢绘制图形?偏好集中还是分散的交易组合?

      其次,评估交易系统与自己个性之间是否搭配。举例来说,如果你的个性急躁,就不应该采用长期交易系统,你的系统或许应该以技术分析为主,可以立即反应行情走势。如果系统中考虑公司产品的长期供需关系,恐怕不适合你的个性,很可能会造成挫折感。

      让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交易系统与个性之间的协调问题。如果你不喜欢研究图形,不相信技术分析,就不应该太过于依赖变动率指标判断行情。如果你的个性非常厌恶风险,或许比较适合交易选择权而不是期货契约。如果你经常犹豫不决,交易系统就应该提供明确的进/出场讯号。如果你的反应不快,就不应该从事短线的盘中交易。另外,如果你不能同时照顾三个以上的部位,你的系统或许应该每星期挑选一个最佳的交易机会,当未平仓部位到达三个之后,就不要再开仓建立部位。

      成功发生在决策过程中

      建立部位的步骤

      经过分析之后,辨识机会:获利/亏损与时间预期

      进场建立部位之前,马丁·伯顿采用几个层次的思考程序。第一个层次是在每天清晨。如同前文描述的,他对自己的感觉进行自我分析。次一个层次涉及机会辨识与建立部位。

      “然后,寻找你认为应该掌握的机会。你自然就知道自己准备押下多大的赌注。这个时候,你对于获利有某种预期,也晓得可能的损失风险,如果还是决定进场,那就下注。”

      部位开仓之后,立即重新分析:获利/亏损与时间预期

      一旦部位开仓之后,伯顿的分析不会就此停顿。他会重新考虑自己对于部位的感觉与获利的预期。

      “这是另一层次的心智程序。真正分析我对于部位的感觉。一直到实际拥有部位之后,我才能真正分析部位。现在,我面对一个活生生的部位。一旦部位实际存在之后,我将以另一层次的本能凌驾部位之上。我考虑获利的预期,以及实现获利的预期时间长度。我了解,如果获利实现所需要的时间不在我的个性控制范围内,即使价格将满足我的预期,只要时间太长,我的个性也不太可能接受这点。”

      马丁·伯顿对自己的个性让步。如果价格将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到达目标价位,他可能没有办法维持部位,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个性恐怕不能等待这么长的时间。惟有心智处于自在的状态,才可能产生最佳的判断与最佳的交易绩效。如果你不满意当时的情况,心智就会通过巧妙的方式让你知道,迂回地让你产生失控的行为。如果某位交易者只愿意持有一个星期的部位,但该部位需要三个星期的时间到达目标价位,交易者就会自然找到借口提早结束部位。

      持续分析

      如果马丁·伯顿开始觉得不对劲,就知道自己必须重新分析。他必须在自己个性的舒适范围内进行交易。如果某笔交易与自己的个性之间不能协调,判断上就会发生错误。

      “如果我对于一个部位的考虑过多,我就知道这是出场的时候。显然,一定有某些理由让我产生过多的考虑。一旦对于部位产生疑虑的感觉,只要行情发生不利的走势,表现一定不理想,我必须接受这点。除非我能找到一个好理由说服自己继续持有部位,否则我就出场。”

      拟定有效的交易决策:设想可能性

      从预期获利的角度分析部位之后,接下来考虑潜在风险。总之,他通过自己对于部位变动的感觉,设法拟定有效的决策。

      “然后,我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五分钟之后,价格下跌某个百分率,我准备怎么做?如果行情下跌5%,而且除了市场心理之外,没有特定的理由造成行情下跌,我是否准备加码买进?如果我不想继续买进,或许我原本已经买得太多。虽然我不想向下摊平,但我会问自己:‘如果要摊平的话,我会挑选哪个价位?’”

      通过摊平价位的考虑,伯顿判断自己持有的股票数量是否太多。同样,这也是自我协调的问题。如果他希望摊平,代表他愿意在目前更低的价位买进,显示他对于最初的分析仍然有信心。相当不错的心智技巧,让你保持开放的心胸,不会坚持既定的看法而完全排除错误的可能性。

      “如果部位发生某种程度的亏损,那不只是数据而已,实际上就代表钞票,我希望知道自己的感觉怎么样?如果价格位于你不希望发生的位置,你准备怎么做?站在买方还是卖方?在这个价位,只能二选一。所以,在价格发生某种程度的走势之前,就必须盘算清楚自己的反应。”

      一旦完成这方面的评估,了解自己容忍痛苦的程度之后,假定价格真的到达该价位,就像公司的应付帐款一样,损失已经入帐了。由于你已经准备妥当,万一发生的时候,可以轻松处理。

      “如果我是一位将军,派遣5000士兵前往战场,先锋部队一下就折损1000多人,我是否会下令撤退?如果我认为这只不过是伏袭的缘故,完全没有影响敌我之间的实力,我就继续前进。如果我认为到时候将产生一种念头:‘不知道怎么处理损失’,那我就不会建立部位。”

      这让我想起《孙子兵法》的一段内容:‘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一旦你确定自己可以处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那你的心智状态就已经准备妥当。你必须知道自己的感受,你是否有力量继续前进,因为这些都是交易的必要准备。所以,交易之中必须预先知道,如果股价到达你不希望发生的价位,你将有什么感觉。”

      “我追求交易如同生活----但实际上交易不是生活。我处理交易,就像我处理生活。如果你喜欢在生活其它层面上拟定决策,那你在交易中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拟定决策;应该像下棋一样,你必须观察对手的动作。你应该自问:‘如果我把兵移到这里,整个局面将如何?’交易就像下棋,考虑所有的层面。”

      “我可以掌握到某种程度,一旦需要拟定决策时,我觉得很自然。因为我已经决定如何应对不利的走势,所以我对于自己将来必须采取的行动觉得很轻松。”

      伯顿采用一种相当有用的技巧,专注于交易,预先评估各种应对行动。他预先盘算部位的各种可能发展,构思每种情况下的合理对策。当某种情况真的发生的时候,这种技巧有助于你立刻采取行动。心智预演有助于实际采取行动。我非常推荐这种技巧。“你认为情况可能如何发展,如果真的发生,你准备怎么办?”如同马丁·伯顿所说的,“交易中的每种发展,都必须接受测试。另外,你也必须在心智上测试自己。如果行情出现不利的走势,你预先安排的反应就必须接受测试。”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于认赔有困难,进行交易之前就应该设想预定认赔的价位遭到触及的情况。然后,设想自己真的采取行动认赔。重复练习,直到你觉得这是一种自然反应为止。同理,如果你经常过早获利了结,就应该设想股票触及某个你不打算卖出的价位,然后设想自己不会出场,同时告诉自己为什么。”

      同时考虑价格与时间

      请注意,心智预演必须同时涵盖目标价位与时间。如果你准备在一个星期内结束部位,那么六个月完成2%的目标价位就没有意义。

      “现在,你必须考虑股价变动的速度有多快。买进之后,如果股价没有明显的理由而立即下跌,你必须盘算自己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如果股价慢慢下跌,那就更值得关心。总之,你考虑的不只是价位而已,还包括股票到达该价位的时间。所以,你不能像机械性交易者一样,只是设定价位:必须考虑价位/时间的关系。这是关键所在。如果你发觉股价慢慢远离目标价位,相对于大卖单引发的暴跌走势来说,盘跌比较可怕。大卖单不值得慌张,反而应该视为低价加码的机会。”

      “如果我预期10%的涨势,结果股价在很短的时间就上涨5%,我很可能结束部位,因为这段走势得来全不费力气。我可能认为,股价之所以立即上涨5%,完全是因为技术性缺乏卖盘,在我的时间架构内涨势过猛,很难继续走高。”

      马丁·伯顿是在时间架构内评估目标价位,完成某特定走势的时间越短,当然越理想。

      关键是方法,不是追价

      如同大家一样,伯顿的最终目的也是赚钱。可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知道自己必须专注于事前准备与心智程序。所以,只要按照计划行事,亏损也算成功。换言之,他衡量成功的基准为“是否按照计划行事”,而不是比较其它替代行为的结果。

      “我卖出之后,如果股价继续上涨5%而到达我最初估计的目标,这完全没有问题。或许有些恼人:可是,只要我按照心中的想法操作,如果赚钱,那我很高兴,如果没有赚钱,我至少已经按照计划行事。”

      “如果我根据自己的方法与思绪进行交易,因为担心损失而提早卖出,结果该部位演变为重大的获利,那我也一笑置之。对我完全没有影响。如果觉得不舒服,我绝对愿意过早认赔。事实上,如果我准备做什么事,结果没有做,这才是我最担心的。例如:我告诉自己应该建立某个部位,结果没有。如果我毛骨悚然而觉得应该害怕,结果基于某种理由而违背这种害怕的直觉----这才会让我恼怒。”

      交易系统就是交易计划,显示你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交易者必须对于自己的系统保持信心。市场如同浩翰的大海,你惟一能够依赖的就是自己的系统。如果放弃系统,一定会迷失。如果你总是临时起意采取一些行动,帐户一定布满赤字,偶尔的获利只是安慰而已;反之,如果你按照周详的计划进行交易,必定是稳定的成功,偶尔一些失败也只是用来点缀成功。所以,马丁·伯顿不断强调按照计划进行交易的重要性。对于伯顿来说,计划中的决策就是正确的决定,也是无悔的决策。

      “发生亏损时,务必确定决策正确。处于不利的情况,你必须确定自己不会后悔:正确的决策不会产生后悔的结果。如果你事前做过通盘的考虑,决策就会正确。如果我的人生有一个座右铭的话,那应该是‘我永远不希望对于任何事情觉得遗憾’。这并不是说你不能认赔或犯错,你只是根据计划采取行动而结果错了。总之,这是你的决策,不是临时起意的想法。”

      交易涉及许多困难的决策,但马丁·伯顿能够轻松执行,因为他知道整场比赛不是在一天之内结束。

      “提早结束一个原本可以获利的部位,这不是关键所在。你必须放轻松,这不是一场90分钟的比赛,今天不一定要得分。明天还会进行比赛,只要你愿意的话,每天都有比赛。你不用太在意今天的得失,明天还可以重新来过。只要你愿意,每天都有机会,不要太过于执著。”

      伟大交易员的心态全然不同于一般交易者。对于已经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会抱着负面的看法,因为他们知道,这并不是最后一击,比赛还要继续进行。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彩券号码只差几个字,你不会久久难以释怀。如果你认赔一个部位。结果行情立即朝当初预期的方向发展,你必须抱着“那又怎么样,重新来过”的心理。集中心思于未来,不要对过去抱着负面的看法。

      对待亏损的方法

      大多数交易者都痛恨亏损,甚至关掉电脑而否认亏损存在,或拒绝打开经纪商的对帐单。这是一种否认的心态。某些交易者把帐户中的亏损涂黑。伟大交易员对亏损的方法截然不同。他们不是绝对的完美主义者,不会紧抓着手中的东西,不会因为割舍一些机会而怨天尤人。

      “我相信自己相当平庸,我认为这是对我有好处的一种特质。我不是做学问的人,但我相信自己有不错的常识。我就像任何人一样喜欢成功,但也能够在相当谦卑的心态下接受损失。我非常愿意承认损失。如果你的损失次数像我一样多,你也需要承认损失。”

      如果你不希望发生否认与瘫痪的情况,就必须承担损失。认知与接受损失的最好办法,首先就是承认损失。其次,看到整场比赛将不断地发展下去,你永远都可以参加比赛。损失不是全然的失败,只是过程中的短暂影像。事实上,如同马丁·伯顿所解释的,亏损可能完全不是亏损。罗斯曾经在《美国经典小说》中提到:“越快割舍损失,对于每个人都越好”。

      “我发现自己可以从损失中受惠,因为如果你发生500英镑的损失,下一次就可以接受450英镑的损失,完全不会造成心理障碍。所以,你可以处在更有利的情况下拟定决策。你需要了解,接受损失并没有那么严重。”

      “你必须确定任何决策都是你真正想要的。负责的心态很重要,包括在整个人生当中,我必须对家人、朋友与同事负责,你也必须负起交易部位的责任。可是,你必须足够坚强而能够承担责任。你必须负责而不觉得遗憾。为了不觉得遗憾,你需要能够扣动扳机。”

      对于伟大交易员来说,只要他们采取应有的行动----换言之,遵照系统的指示采取行动----就可以把亏损视为某种形式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任何遗憾。判断成败的基准在于你是否严格遵守交易系统,不要根据盈亏结果界定成败。把重点转移到适当的对象上,如此将发现获利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当然,你必须把注意力摆在“球”上面,但你首先需要知道“球”在哪里。

      自主与自信

      马丁·伯顿提到一段非常值得一听的故事,因为这显示交易员需要有孤立于群众之外的勇气,相信自己的判断。这种勇气偶尔会造成损失,但更经常带来获利,并因此而强化自信心。

      “据说福克兰战争即将爆发。当政府宣布这项消息之后,我与一群军官闲聊,讨论战争发展的可能状态。他们普遍认为,战争的结果应该正如报纸上的预测,但发展的过程不会如同报纸上预测的那么简单。我发现,这场冲突很多方面都可能出差错,让大家感到失望。我决定放空投资组合中的每支股票。可是,我没有想到我们的远征军需要耗费那么多的时间才到达福克兰群岛。在我们公司中,我是惟一站在空方的交易员。我每天都必须面对‘你不应该在战争中放空股票’的爱国情结压力。大约经过三个星期的时间,我们才经由亚欣森岛到达南乔治亚。”

      “当然,媒体普遍认为我们只需要走遍全岛就可以了,我的空头部位每天都发生损失。同行交易员与空头部位给我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虽然这方面的压力很大,但我还是相信自己的看法。结果,我们的远征军当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可是,随后几天,整个市场与政治圈子开始产生疑惑,尤其是几艘战舰被击沉之后。于是,行情开始暴跌,我扳回部位的损失。虽然没有赚钱,但也没有发生亏损。”

      “这是一段值得回忆的经历,因为我觉得自己不爱国。可是,我有我的工作,我是专业交易员,不仅仅是群众的一份子。我相信交易程序中必须存在某种程度的反向思考。这是一种痛苦的经历,我非常怀疑自己身为交易员究竟在做什么。”

      伟大交易员需要坚信自己的决策,但还需要保持重新评估的弹性。这非常不简单。你一方面需要有顽固的勇气,另一方面还需要有智慧保持开放的心胸。惟有诚实面对自己,才能明智地判断。你必须问自己为什么如此做。如果你仍然相信自己的分析正确,就不能动摇信心。可是,你也必须定期根据新的资讯,重新评估整体的情况,确定你的部位仍然正确。一位船长不会设定方位之后就蒙头大睡,他必须继续观察。基普林曾经说过:“当所有人都怀疑你的时候,你必须相信自己,但还是需要考虑他们的怀疑。”

      交易战术

      ·你的感觉如何?你是否按照既有的感觉进行交易?

      ·你可以不进场交易。

      ·你的交易方式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如果不是,调整交易方式。

      ·这笔交易的预期获利是什么?

      ·你认为实现预期价格的时间需要多久?

      ·如果价格在五分钟之内下跌5%,你会有什么感觉?

      ·针对各种可能的发展,预先拟定对策。

      ·按照计划行事,钞票会自己照顾自己。

      ·交易不是生死搏斗,明天还有机会。

      ·按照系统的指示交易,即使发生亏损也算成功。

      ·相信自己的决策,但永远保持开放的心胸;没有人说很简单。

      第八章 保罗·约翰逊

      “我享受交易,尤其是赚钱的时候。”

      讨论主题

      ·交易的三种恐惧感:错失机会、成功与失败

      ·交易的自律精神

      ·交易的欲望



      对于某些人来说,名气具有吸引力。我在芝加哥联盟俱乐部采访保罗·约翰逊的一个星期之前,一家著名杂志在帮他与汤姆·鲍德温拍摄了一些影片。隔周,当我观赏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为访客准备的影片时,看见保罗·约翰逊出现在银幕上,解释他的工作。现在,他的成名三部曲也在本书中!

      如同许多顶尖交易员一样,保罗很年轻的时候就感觉到市场的魅力,而且这种魅力始终伴随着他。8岁的时候,他曾经参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看见交易员的交易情况。80年代初期,他有一段时间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现在则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董事与场内交易员。保罗也是国际证券期货与选择权公司的资深副总裁与LSU交易公司的总裁。保罗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利率衍生性产品使用者(例如:都会银行、避险基金与专业交易管理公司)的市场与交易分析。可是,他的收入大多来自本身的交易。

      无畏的交易员

      采访保罗·约翰逊之后,我相信“伟大”交易员----在这个领域内赚大钱的人都很“伟大”----对于事情的看法截然不同于一般交易员。这可能是成功者的普遍特质。他们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其中涉及的绝对不只是乐观而已。他们交易成功的图表似乎是从天上俯瞰绘制而成,他们可以看见每个环节,视野非常宽广。非常幸运,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而培养这种态度。

      身为交易者,你可能遭遇数种不同类型的恐惧:

      ·错失机会的恐惧,这是担心自己不能进场建立部位而错失机会的恐惧。

      ·恐惧成功。

      ·恐惧失败,这是认赔出场的恐惧。

      本书的许多访谈中,我们讨论这些恐惧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之道。

      错失机会的恐惧

      交易者普遍认为,如果他们不采取行动,将错失一辈子的机会。他们相信,机会不会敲两次门,如果希望成功,必须抓住成功的每个机会。在交易的领域之外,这是令人钦佩的特质,也是我们对于这种态度的评价。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被教导这类的信念。可是,适用于人生其它领域的真理,未必适用于交易。这也是许多其它领域的成功者,为什么不能在交易市场获致成功的道理。他们在其它领域内获得成功的技巧,往往加速他们在交易市场的失败。伟大交易员具备全然不同的观点。

      “永远有明天,许多人经常是忘记这个事实。某些精明的人了解永远有明天,他们也是早上就可以离开市场的人。我今天早上遇到一位交易员----他有很棒的一天,只工作20分钟。进场之后,立即出场。他发现市场太过沉闷,不适合进行交易。”

      “在营业大厅里,我想你必须具备一些攻击欲望。你不能感到害怕。对于你所面对的事物,你不能觉得害怕,这是交易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心态。如果太过于软弱,你会失去太多交易机会。可是,错失一些机会是可以接受的;我宁可错失机会而不愿失去钞票。如果你错失一个交易机会,就让它过去。几分钟之后还有另一个机会。”

      没有遵循交易计划提供的明确进/出场讯号,这才是值得害怕的东西。交易者经常会受到一些古怪偏差的诱惑,或运用交易计划的灰色地带“弄些搞头”。举例来说,假定某人运用三天移动平均与十天移动平均的穿越,交易者可能不愿意多等一天看看均线是否真的穿越。处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迫不及待的欲望很强烈,例如:很久没有交易,急于扳回损失或急需用钱。

      为了消除这种恐惧,首先需要剔除所有的不相干考虑。交易毕竟不能因为你需要获利而获利。把不相关因素从思绪中剔除,最佳方法就是专注于交易讯号。写下你应该进行交易与不应该进行交易的市场讯号,这些法则必须尽可能明确。然后,专注于这些讯号,排除其它诱惑。

      不同于人生其它领域,为了获得交易成功,必须克服“错失机会的恐惧”。提醒自己,适用于其它人生领域的原则,并不适用于交易。在金融交易市场,为了获致成功,意味着你必须等待正确的时机。如果感觉某些东西不对劲,就不要进场。态度必须十分小心,等待就可以获得报偿。另外,随后还会出现其它的机会,这也不同于人生其它领域。

      恐惧成功

      你可能很难相信,很多人非常害怕成功。你或许认为,这对于我们剩余这些人更有利----除非你在潜意识中也害怕成功,而且自己不知道。

      “我相信很多人害怕成功。我有一位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他是一位消防队员。他几乎是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把工作搞吹了。他曾经得到生命中想要的一切,但他总能够想出办法搞砸。”

      “成功会带来压力:人们期待你维持相同的绩效,但你担心‘我没有办法再办到’。对于专业交易员,我想成功的恐惧远甚于失败的恐惧。”

      你怎么知道自己害怕成功?不妨考虑下列问题:

      ·如果你准备进行一项你过去曾经完成的工作,是否会因为担心表现退步而不安?

      ·你是否担忧一项工作完成之后的负面影响?

      ·朋友或同事对于你的期待,是否会构成压力?

      ·你是否听见自己说:“我是否必须再度证明自己?”

      ·完成一笔成功的交易之后,你是否会给自己“休息”的机会,还是立即又进场?

      ·当你交易成功的时候,是否突然发现自己交易的时间减少,突然发现自己的“杂务”特别多?

      当然,这些现象未必代表你害怕成功,但确实有密切的关联。为了排除这方面的恐惧,首先必须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举例来说,是否是因为家人的期待过高?其次,你必须消除这些原因,或把他们的影响中性化。为了把某个问题的影响中性化,你必须有克服问题的决心。随时提醒自己成功的效益。告诉自己,你想要成功。幻想交易成功的景象,鼓舞成功的欲望。

      恐惧失败

      在一般生活中,害怕失败经常是成功的动力。可是,在交易领域里,情况可能刚好相反。反映在交易过程中,这是一种害怕认赔的情绪。

      假定你持有一个亏损的部位。如果你忘掉“迅速认赔”的古老格言,损失可能不断累积。于是,你希望否认它们,尝试忘掉它们。你变得太忙而没有办法考虑它们。你承诺自己,现在你只希望扳平,甚至不再考虑获利。

      随着价格不断走低,你对自己的承诺也只好向下调整,“只要价格稍微回升,我就出场”。每当你想起这个损失,就非常懊恼。偶尔,你可能责怪自己没用。你可能记起一些过去的失败经验,“我或许天生是个输家”。午夜梦回,你可能会想:“或许自己遭到天谴,但我会记取这段经验”,似乎想跟老天爷讨价还价。不久,价格回升,你想这可能是转机。或许应该继续持有部位,毕竟还有扳平的机会。可是,价格再度下滑,继续创新低价。现在,你开始责怪自己与市场。市场完全知道你的部位,它就是要惩罚你。每当想起这个部位,脑袋就发胀,身体僵硬,完全迷失在挫折与悔恨中。你开始祈祷,请求老天爷再给你一次机会,你绝对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许,价格再也没有回升;或许,价格回升而你认赔出场。回顾这一切,你蓦然发现自己原本可以在很早之前就接受轻微的损失出场。你盘算这些不必要的损失,觉得非常忿怒。

      更糟的,价格不久之后又开始飙涨。于是,你不认为自己应该迅速认赔而在低点另外寻找进场机会----你认为自己根本不应该出场。总之,你没有从这段惨痛经验中学得任何教训,你急着寻找重蹈覆辙的机会,这一切都是人性使然。

      如果你的情况正是如此,那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与亏损观念。为了避免这类的错误,你需要了解几点。

      判断错误是可以接受的

      你过去或许听过或读过这种说法,但你可能不愿意接受。“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当然没有问题,但我不能犯错。”除非你愿意接受另一种心态,否则就不可能改变既有的心态。请注意,告诉你交易之中可以犯错的人,并不是阿狗或阿猫,而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董事保罗·约翰逊,他允许你犯错,蒙略门特公司总裁马丁·伯顿允许你犯错,阿拉隆交易公司副总裁菲尔·弗林允许你犯错,本书采访的每位顶尖交易员都允许你犯错。

      “类似如理查德·丹尼斯之流的伟大交易员告诉我们,他的获利有95%是来自于5%的交易。”

      保罗·约翰逊认为,交易必须克服的最大心理障碍是“告诉自己我错了,我可能犯错。我担心失败,我害怕自己看起来是个输家。犯错是一种你必须接受的事实。你不是完美的,你必然会犯错。”

      我请教保罗·约翰逊,他认为自己具备的最重要交易特质是什么,他不认为是积极的竞争欲望,也不是辨识赚钱机会的天生直觉,甚至不是让获利部位持续发展的能力。他给我一个简单的答案:“具备信心而知道自己犯错。偶尔的失败完全没有问题。我想,大多数的交易员都办不到这点。营业大厅里的阵亡率很高,交易员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我认为,就是你不能承认自己错误,最后才被迫承认”。请记住奥尔德森的一段话:“如果你一开始没有成功,只代表你是一般人而已。”

      不要偏执

      兔子在黑暗中穿越马路,偶尔会着迷于远处而来的两个光点。当光点伴随着轰轰的声音逼近时,兔子完全失去反应能力。在这种(与其它)情况下,人们的行为经常像兔子。交易员明知自己正陷入灾难中,还是固执地坚持持有部位。当你持有亏损部位时,请注意不要变成兔子。

      “很多交易员不愿意看报纸,不希望知道价位,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他们认为行情应该朝有利于部位的方向走。突然之间,他们发现行情背道而驰,但不能采取行动,于是失败。”

      不要受到不相干因素影响而产生偏执的心态。有些人看到报纸的某项报道,就再也不理会交易系统。这类现象最常见于小道消息。他们听到某个谣言,就把交易系统搁置一旁。你必须用尽一切手段来避免这类的偏执心态。专注于马路的对侧,想办法穿越马路。

      专注于系统而不是结果

      认赔之所以困难,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忽略应有的行为。我们原本应该遵照交易系统的指示。伟大交易员专注于他们的系统,让获利自己照顾自己;差劲交易员专注于结果,让交易系统自己照顾自己。你的交易系统应该在亏损还很小的时候就指示你出场。如同保罗·约翰逊解释的,保持偏低的亏损,相当于创造较大的获利。

      “如果愿意迅速认赔,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钞票装进口袋。你必须接受许多小亏损而不是一笔大损失。过去的许多经验让我深刻体会到,连续八笔交易的获利,可能不足以弥补第九笔交易的损失。”

      “我不介意判断错误,也经常判断错误。每当我陷入一个灾难性的部位,必定是因为我没有迅速认赔。可能是因为自尊或其它原因,你让亏损继续累积,甚至加码摊平,然后你让自己被三振出局。面对一个失败部位,我想你就必须让自己接受这点。损失不严重,你必须断然认赔。”

      保罗·约翰逊强调的重点是:按照系统的指示,在亏损还很小的时候迅速认赔。如此节省的资金还少于你执著于亏损而忽略交易系统。所以,你必须确定自己的交易系统能够在亏损还很小的时候,指示你出场。你必须尽可能客观地检验交易系统。写下所有相干的考虑,而且只有相干的考虑。书面记录比较容易让你进行客观的分析。

      “我会评估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结果,然后说:‘嗯,情况就是如此’。于是,我知道交易部位的判断错误还是正确,也知道获利部位应该加码还是亏损部位应该减码。我会断然认赔,告诉自己:‘嗯,你搞砸了。出场重新评估市况’。”

      除了交易系统告诉你出场之外,如果原先进场建立部位的理由不再适用,你也应该结束部位。

      “当部位朝目标方向发展,你必须越来越小心。如果放空100口债券契约,我会把整个部位视为单口契约,考虑其中的各种参数,评估自己的反应。可是,你也必须持续观察行情,市况随时可能变化。相当程度内,这取决于你当初建立部位的理由。如果你认为行情将走高而建立多头部位,必须确定这个部位确实是你想要的。”

      保罗·约翰逊认为,如果你当初建立部位的理由不再适用,就应该出场。一切都取决于你的系统。这也是为什么你必须清楚界定进场的理由;出场理由基本上也是由进场理由决定。惟有在少数情况下,你可以忽略进场理由(例如盈余报告)而继续持有部位。举例来说,由于一些意外因素(例如并购)造成股价可能朝有利方向发展,虽然当初进场的理由不再适用,但根据最新的情况演变,还是应该继续持有部位。

      我们难以认赔,往往是担心自己结束一个原本可以反败为胜的亏损部位。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害怕损失或错失机会的心理,还是专注于结果而不是交易系统。请记住,你不可能预见未来。如果担心亏损部位反败为胜而忽略交易系统,相当于抱着期待心理赌博。你有权力决定如何做----因为输赢都是你的钱。

      “你不知道是否结束一个能够反败为胜的部位。你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规距办事。如果价格触及停损,就必须接受。这是我可能触犯的最大情绪性错误。你只能够依赖你所知道的。”

      “如果你回顾过去而想汲取经验,这是很不错的主意。可是,如果你回顾过去只是为了惩罚自己,那你就是自虐狂。从错误中学习,这在人生任何领域内都没错。我父亲曾经说,我可以从他做对与做错的事情中学习,但不要重蹈覆辙。”

      当你通过交易方法----而不是交易结果----来界定成败,就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交易表现与交易生涯。你越觉得自己处于控制地位,操作绩效就越理想。

      “如果你能够断然认赔,我认为这是成功的表现。你根据自己设定的参数认赔,然后继续前进。惟有当你连续认赔50次,或许这才值得担心。”

      保罗提到的“继续前进”很重要。照顾一个损失部位,势必会花费大量的心理与生理力量,让你觉得担忧、挫折、忿怒与懊恼。这些情绪会让你分心,没有办法冷静思考。紧紧抱住亏损部位会造成许多隐藏的成本,让你错失原本不会错失的机会。一旦认赔而继续前进,你可以释放负面的情绪,重新追求其它的机会。

      留意冷清的市场

      由于担心错失机会,你可能建立原本不该建立的部位;同样,你也可能因为无聊而建立差劲的部位。这种“手痒症候群”可能让你花费昂贵的代价来收拾烂摊子。

      “很多交易员都有这类的问题。这也是他们提早阵亡或被三振出局的原因。留在冷清沉闷的行情中,你会觉得无聊,然后开始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当然,有些人偏爱沉闷的行情。我的一位好朋友,他是欧洲美元价差交易的大玩家,非常偏爱冷清的行情,总是在这类市况下大赚钱。可是,我们都需要知道自己适合哪一类的行情。”

      你必须了解各种市况,评估自己适合交易的行情。不妨考虑下列问题:

      ·行情是否冷清?是否即将公布重要的报告?市场是否即将因为假日而休市?

      ·若是如此,根据你对于自己交易系统与个性的了解,这类沉闷的行情是否适合你?为了获利,你的交易系统是否需要重大的行情走势?

      如果你或交易系统不适合处理冷清的行情,那就不应该盯着报价荧幕。专业交易员都能够在20分钟之后离开市场,你也应该办得到这点。事实上,这就是一种专业心态:发现问题,然后避开它。

      叛逆个性不适合交易场所

      不可寻找借口

      如同保罗·约翰逊解释的,不能认赔是个大问题----不能遵循自己设定的法则。你的交易法则应该在进场之前预先界定损失。使你判断错误时不至于“体无完肤”。面对亏损,即使我们有明确的处理法则,但经常都不愿意遵从。为什么?人类的心智具有非凡的能力,可以找到各种合理化的借口,诱使理智屈服于情绪,做一些暂时觉得舒服的事。紧抱亏损而不断然认赔,可能让你暂时觉得舒服一点。

      “除非你说服自己而相信某项行为是对的,否则你不会违反自己的法则。可是,当你违反法则时,通常都知道自己不该这么做。当我觉得自己应该坚持某个部位,结果我说服自己卖出。这种情况下,我知道自己搞砸了,不应该进一步犯错。”

      所以,即使有一套非常明确的系统,还是可能被自己的甜言蜜语诱惑,告诉自己一些不该认赔的借口,梦游般地踏进万丈深渊。

      善意与解脱之道

      现在,你应该了解交易成功的条件:遵守交易系统的自律精神。许多交易员就是因为缺乏自律精神,不能遵从交易系统,所以他们失败了。保罗·约翰逊相信你可以改善自律精神。

      “参加魔鬼训练营或海军陆战队。另一个办法是坐下来自我反省,尝试分析自己亏损的原因。我对于心理治疗不是很有信心,他们的问题似乎比我们更严重,所以他们能够了解我们的问题,但不能提供解决之道。”

      “平心静气,分析自己的所作所为。了解自己究竟违背什么法则。思考将来如何改善。我发现自己的亏损经常是因为太过于草率,我知道自己错了,却继续陷下去。可是,这也是我变得情绪化的时候,抱着‘放纵一下’的心态。”

      除了确定交易之前自己不是漫不经心之外,你还需要把交易法则摆在面前,看看自己什么时候违背交易法则。

      “我认为,你应该把交易法则写下来。经过深思熟虑而写下自己希望具备而仍然缺失的行为,把做错与做对的事情记录为清单,想办法改正错误的行为,让它们也加入正确行为的清单中。”

      “我想你必须自我分析,尤其是当交易进行不顺利的时候,想办法找出其中的理由。好好反省。这就像做很多事一样。如果你在家里尝试一副拼图而拼凑不起来----考虑为什么?采用不同的图片,或采用不同的拼图。因为你能够改变拼图,你也能够改变交易的方法和整个架构。”

      因此,你必须辨识自己想要做什么(法则),以及自己不愿意这么做的可能理由。你之所以不愿意做某些行为的理由,可能是懒散,可能是害怕改变,可能是你不认为自己办得到以及其它理由。一旦发现自己不愿做某些行为的理由之后,列出这些行为的各种效益。举例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全球顶尖交易员的成功实践和心路历程(6)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但是,隔天我们进来的时候,差错发生了。可是,纰漏不十分严重,只是出了点小差错。交易结束之后,我亏损了三万英镑。(易名:约10%损失)可是,老板并没有责怪我。他说:‘这是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经验,你必须了解,它们不只是好交易而已,它们涉及到实际的钞票’。”

      “在此之前,我每天进行数百笔交易,但它们只是我认为合理的部位,不代表真正的钞票。这个经验确实是一个教训。老板说:‘我们都会犯错,但你做了一件我们很满意的事,你确实告诉我们相关的风险’。他的说法让我觉得很受用,但我对于交易的观点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我更了解自己的责任。可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了。很多人进场豪赌,完全没有责任感。这种心态可能酿成大祸。我觉得自己让整个公司受到伤害,但现在的人根本不管这套。”

      如同布赖恩解释的,身为交易员,我们对于自己和公司都有责任。如果情况发展得顺利,只有我们的生活受惠,万一发生差错,好几百位员工的生计都会受影响。

      绝对不可偏爱某个部位

      布赖恩指出,交易员绝对不应该偏爱某支股票或某家公司。这类的偏爱或执著会妨碍你的判断,使你的交易决策受到一些不相干因素的影响。

      “在温特弗勒德证券公司体系内,每位交易员处理多家公司的股票,每家公司配置特定的资金,如果某位交易员超越资金限制,就会受到罚款,直接影响他们的绩效。”

      “我们可以清楚看见每件事,因为每件事都发生在即时市场。如果交易员超越规定的限制,就必须向董事报告。我告诉交易员:‘把你自己看成二手车的交易商。停车场有125辆车。我不介意你把每辆车都加五加仑的油,但绝对不可以把任何一个加油箱加满。因为,你对于行情的了解绝对不会超过市场。不要告诉我,你知道这支股票的每个细节。你不可能知道’。对于你来说,这些公司都是苹果与梨,就是如此,不要爱上它们。绝对不可以对某家公司产生感情,因为明天可能就会发生变化。事实上,我们不再让交易员拜访上市公司。我们派他们到市场上调查商誉,但不去拜访公司,因为见面三分情,交易员可能受到情绪干扰。他们参观公司,看见产品,爱上某些产品,然后就忘了根本的财务报表。我们不希望发生这类的情况。”

      亏损:最好及早认赔

      每个交易者都知道,面对一个亏损部位,最大的诱惑就是听任部位自然发展。不采取任何行动,希望部位反败为胜,这是人性的自然反映。根据布赖恩的经验显示,最好还是尽快认赔出场。一旦认赔之后,你会觉得豁然开朗,如此才能够重新拟定交易策略。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每天都有重要的比赛,我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评估我们手头上的股票,某些公司基于某些理由已经活得太久了。有一句话:‘最早认赔的损失,即是最佳的损失’。如果某支股票在部位中停留一天以上,就把它砍掉。总之,最早认赔的损失,即是最佳的损失,因为这可以让你重新来过。”

      “让我举一个例子,昨天某支股票宣布可怕的盈余报告。股价下跌60%。我们手头上也有这支股票,让我们付出了25000英镑的代价。可是,当我们开始交易之后,就不断砍、砍、砍。由于我们大量抛售,价格更进一步下滑。然后,当我们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又开始买进。其他的人还继续卖出,但我们已经开始买进。交易结束之后,我们把所有的损失都扳回来。所以,我们的座右铭是‘最早认赔的损失,即是最佳的损失’。立即砍掉,重新来过,不要皱着眉头忍受。我经常告诉交易员:‘我们不是投资信托基金’。”

      可是,交易员也可能砍掉一个原本可以反败为胜的部位,不是吗?

      “他不知道,也无需在意。为什么要在意呢?下一个机会又出现了。他不是投资信托基金,他不是在那里盘算股票的价值,他的工作是设定价格。这是金钱操作,你必须掌握这个关键。”

      所以,对于布赖恩·温特弗勒德而言,重点不是公司股票的理论价值,也不是目前价格是否会在将来到达理论价值。你的工作是关心目前的行情,然后进行交易。虽然布赖恩讨论的对象是造市商,但任何的交易者都不应该让短线部位演变为长期投资,因为你当初不是如此打算。

      一切以市场为准

      布赖恩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你没有必要与市场争论。当然,这并不代表你不能预期价格将来变动到另一个水准。

      “一切以市场为准。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反映供需力量,运用我们的风险资本提供连续的双向报价。某支股票的报价是3~6元,因为它就是3~6元。如果你接到一笔大单子,客户准备在6元买进十万股,你或许认为价格应该是5~7元。可是,通常只要没有特殊的消息,报价是3~6元,就是因为它是3~6元。”

      “我们不考虑技术分析。让我举个例子,在伦敦证交所的场内,我们的位置刚好紧靠着德拉雀,它们也是主要的造市商。每当重要报告公布的时候,内容都会显示在大型荧幕上,每个人都看得见。不论你有没有特殊的背景或MBA学位,都必须马上解释报告的数据。解释的方法是采用正确的衡量标准。德拉雀的报价员都依赖分析师或统计学家,他们都是有经验的专家。经过这些专家的研究之后,报价员才提供价格。我认为这套方法没用,我们必须接生意。所以,我告诉我们的交易员,不要理会德拉雀怎么做。他们的客户必须等待,直到分析专家说:‘嗯,我想价格应该是……38元’。我告诉我们的人:‘只要数据一出现,你就必须判断有利还是不利。不要考虑别人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第一个报价可能错误,但第二个报价绝对不会错。当我们提供报价的时候,他们的分析师还在忙着扳指头。这就是我们做生意的方法。我们的原则很简单:‘让我们看看市场怎么说,让我们观察供需情况,把这一切转化为价格。’”

      你也可以利用市场来解释资料。

      “我们研究数据,心里想着:‘这对于股票绝对有利,即使发生最糟的情况也是如此’。可是,市场正笼罩在大空头气氛下,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出场。所以,虽然数据很棒,价格还是下跌。当然,这只是短期的技术性现象。以柏克莱为例,它们的数据并不理想,但据说公司准备买回股票,所以股票涨了一、两天,然后下跌。这也是我们赚钱的门路,是交易量的来源。”

      当资料公布的时候,你可能预期价格会受到影响。优秀交易员不会在真空状态下评估一家公司。他们专注于资料对价格的影响,然后观察价格的反应。价格对资料的反应,才是解读资料的意义的最重要因子。让市场告诉你,资料究竟代表多头还是空头意义。市场很少犯错。举例来说,英国航空公司公布年度报告,如果造市商认为数据相当不错,开始交易的时候通常会推高价格。可是,如果这些资讯已经预先反映在价格中,价格可能逐渐盘低,甚至以最低价收盘。市场的功能就是决定每天的行情。公司报告通常很难长时间影响股票。所以,一阵子之后,由于不能吸引玩家的兴趣,这些股票就会被忽略。相对于大型公司来说,这种现象在小型公司中更明显。由于缺乏交投的兴趣,每当公司公布新的利多资料,股票在未来几天之内,十之八九会下跌。

      造市商把这些资料解释为利多消息,但股票在高档不断表现出下滑的趋势。造市商最初是站在买进的一方,随后他们必须想办法抛出这些筹码,所以只有压低价格吸引买盘。当新资料公布的时候,必须留意股价以高价开盘,然后逐渐下滑,几乎以最低价收盘。这通常都代表市场对于资料的看法。

      交易战术

      ·如果赚钱是你从事交易的惟一目标,这通常不足以让你成功。

      ·你需要热爱交易。专注于你喜爱的交易层面,想办法降低交易让你厌恶的成分。

      ·扪心自问,交易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

      ·寻找一些你可以信赖的人,听取他们的意见。

      ·交易成功需要辛勤工作----绝对不要认为交易很轻松。

      ·务必保持自信心,如此才能够从失败中站起来。不要拖自己的后腿,因为很多人都想这么做。

      ·交易者必须有责任感,负责的对象也包括自己和那些受到交易活动影响的人们。

      ·绝对不可以对于任何部位产生情绪性的执著。

      ·亏损:最早认赔的损失,即是最佳的损失。

      ·市场是公司资料的最佳传播者。

      第十章 尼尔·温特劳布

      “除非你能够掌握自己,否则不可能掌握市场。”

      讨论主题

      ·停止单

      ·动机的重要性

      ·交易目标

      ·记录交易日志,提升交易绩效

      ·健康与财富

      ·交易者的类型



      尼尔·温特劳布是场内交易员与场外电脑交易员。另外,温特劳布也是教育讲师与商品交易顾问。他也是电脑化交易高级研究中心的创办人,提供当日冲销与国际性避险的课程。温特劳布在德保罗大学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担任讲座,也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负责介绍美国公债选择权契约。温特劳布的学员来自美国与世界各地,大多是交易所的专业人员与专业交易员。他也协助欧米茄研究中心解决种种难题。

      《华尔街日报》曾经报导他的枢纽点交易技巧,交易刊物也经常引用他的评论。事实上,尼尔最近与交易风出版公司合作推出了《温特劳布短线交易员》软件,其中包括枢纽点分析技巧。尼尔是下列两本书的作者:《温特劳布短线交易员》、《期货场内交易花招》。他是美中商品交易所的会员,通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戈登堡和赫迈耶公司进行清算。他目前正在编写《芝加哥交易风格》一书,准备在1998年出版。

      安排采访尼尔·温特劳布的过程中,我曾经到过他的办公室、清算公司与健身俱乐部,甚至参加了他在德保罗大学为一群泰国学生举办的交易讲习会。一整天下来,我收集了很多资讯,于是,我们决定省略正式的采访。因此,本章的内容是根据当天发生的事件与尼尔给我的资料整理而成。另外,我也参考了尼尔的著作《期货场内交易花招》,这是一本早该出版的书,场外交易者可以由此探究场内的操作情况。事实上,这本书已经第三次印刷了,而且被翻译成德文与中文。

      适当运用停止单

      在《期货场内交易花招》一书中,尼尔对讨论停止单在各种不同场合的用途,很少有人真正知道他所讨论的这一切。

      通讯刊物提供的停止价位

      发行交易通讯刊物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所以这类刊物的数量这么多。建议交易部位的过程中,大多数通讯刊物都会提供停止价位,让读者知道部位应该在哪里出场。一般来说,停止价位都设定在最近的高价或低价附近。按照尼尔的描述,场内交易员都会阅读这些通讯刊物,记录停止价格。他们让办事员到图书馆内翻阅资料,记录这些停止价位。然后,场内交易员通过这些停止价位进场----而不是出场。

      运用停止单在下跌行情中进场

      尼尔说明如何通过停止单进场。1966年7月20日上午7:43,9月份德国马克契约创新高,有些交易员尝试捕捉高点而被烫伤了手指。当德国马克处在6823的价位时,按照尼尔的判断,如果价格跌破6800的支撑点,德国马克可能暴跌。于是,他把6803的价位设定为9月份德国马克契约的停止卖单。结果,德国马克下跌,尼尔的单子在6800成交。行情继续下滑,尼尔在上午10:48进行回补,价格是6680。

      利用停止单进场建立部位,交易者必须注意几点:

      ·只适用于价格波动剧烈的市场。

      ·预期行情将发生突破走势。

      ·停止单生效之后变为市价单,所以实际成交价格与停止价位之间可能出现几档的距离,取决于行情的波动程度。

      ·必须特别留意变动快速的行情。

      不采用停损

      尼尔指出,在他的经验中,交易发生亏损的原因之一,是停损遭到触发之后,行情随后朝原先预期的方向发展。商品交易者不设定停损。尼尔认为,运用选择权是模仿商品交易的方法之一。可是,他也提出警告,这是惟一允许不采用停损的时机。原则上来说,当商品交易者买进期货契约,你购进买进选择权,当商品交易者放空期货,你买进卖出选择权。

      就这方面来说,选择权优于期货,因为期货交易不仅要判断正确的行情方向,而且要抓准进场价位(否则必须承担追缴保证金的风险)。购买选择权不需要保证金,如果价格先朝不利方向发展而稍后回到预期方向,这一过程中不需追缴保证金。所以,选择权交易相对不需掌握精确的进场点。

      操纵停损

      大型交易机构经常攻击场内交易员的买进报价,然后迫使他们回补。情节如下:

      买进报价多少?(大型交易机构问场内交易员)

      买进报价60,卖你10口,现在的买进报价多少?

      买进报价55,卖你20口,现在的买进报价多少?

      买进报价50,卖你30口,现在的买进报价多少?

      买进报价45,卖你40口,现在的买进报价多少?

      买进报价40,卖你50口,现在的买进报价多少?

      所以,大型交易机构不断卖出,场内交易员被迫买进,行情持续下滑。现在,原本站在卖方的大型机构开始买进,“买进报价45”,然后“买进报价50”。那些在45与40卖出的场内交易员开始恐慌,急着想出场。同时电脑荧幕上显示的股价暴跌走势可能引发你的卖出讯号。这种巨幅起落的行情把你震伤出场,让你在场外干瞪眼。

      动机的重要性

      交易新手经常忽略动机的重要性。由于动机会诱发与指导行为,所以经常被形容为迈向目标的诱因。目标是“什么”,动机是“为什么”。相对于缺乏动机来说,不知道自己缺乏动机更糟糕。在后者的情况下,我们已经踏上毫无心理准备的毁灭之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缺乏到达目的地的某些必需品。

      在交易过程中,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动机,就比较可能发展一套适用的交易系统。举例来说,如果你偏爱长期投资而采用短线交易系统,那么动机就会发生问题。你的动机显示你希望进行的交易类型,交易系统则显示你应该进行的交易内容,两者可能匹配或不匹配。

      首先需要处理一个问题:你是否知道自己从事交易与持续进行交易的动机?把答案记录下来,你往后需要它们。某些人的交易动机是希望控制自己的命运,想要掌握自主权。这些人对于稳定的就业机会不感兴趣。自我塑造是另一种常见的交易动机。大多数交易者都完全依赖自己的力量获致成功。还有一些人的交易动机是“赚钱”。这些人都追求自己与他人的认同。

      目标

      目标的重要性

      动机与目标相互配合。动机是引擎,目标是目的地。没有目标,动机就不存在;没有动机,目标也不能存在。两者相生相成,缺一不可。

      设定目标可以提供交易的方向。汤姆·卡普兰说过:“如果你能够区别移动与方向,就已经克服成功路上的大部分障碍。”设定一系列的目标,交易者就有专注的对象。除了树林之外,我们也看得见具体的树。因此,专注可以提供更具建设性的行为,避免浪费时间与精力。

      在任何计划中,设定目标是第一步骤,我们首先必须知道自己想要到哪里。然后,我们才考虑如何到达那里。设定目标也可以降低忧虑,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方向。

      当我们开始达到某些目标之后,就会产生自信的积极心态。本书采访的每位顶尖交易员都重复强调,自信是交易成功的必要特质。

      设定交易目标需要考虑一些问题:

      ·首先考虑先前写下来的动机。如同尼尔在《期货场内交易花招》中说的,“除非你能够掌握自己,否则不可能掌握市场。”

      ·考虑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考虑哪些东西妨碍你达成目标。

      ·你认为达成目标需要支付多少代价?你是否愿意支付这个代价?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协助你设定目标。

      如何设定交易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功能,交易目标需要具备一些特质:

      1.内容明确。目标必须非常清楚。如果目标的内容太过于含糊,你很难专注。

      2.可以衡量。换言之,目标除了“质”之外,还需要有“量”。如果你不能看到自己进步的程度,就会丧失动机。同理,如果你不能衡量自己没有进步的程度,就不能专注于必须改进的领域。把目标设定为“赚很多钱”,这不是一种能够提升动机的目标。另外,目标也不应该全有或全无。你应该设定“乐观”、“实际”与“需要改进”的目标。

      3.目标需要放在时间架构内。一个没有时间衡量基准的目标,很难提供足够的动机,因为永远有明天或明年。时间架构告诉你什么时候出发,你的速度需要多快。另外,交易目标也应该分为短期(每天)、中期与长期。将整个旅程划分为几段,分别设定中途目标,如此有助于你达到最终的目的。达成中途目标的成就感,可以鼓舞你继续前进。

      4.交易目标应该切合实际。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错误。如果你从来没有接触选择权,那么最初目标应该是读一些有关选择权内容、交易与策略的书籍。如果目标不切合实际,势必产生挫折感与忿怒,乃至丧失动机。

      5.交易目标应该尽可能设定在自我控制的范围内。如果需要依赖别人的“赠与”,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就较低。

      6.从正面的角度设定目标。换言之,目标不应该设定为你希望避免的状况。举例来说,“亏损部位不得加码”应该改为“每笔交易的风险不得超过1000美元或交易资本的3%”。

      7.目标应该具备绩效与成果的取向。绩效目标关系着成功,藉以衡量自己与交易技巧的进步程度。成果目标关系着特定的获利。

      8.为了避免大量目标造成手足无措的可能性,应该把目标分门别类,设定优先顺序。换言之,将目标归纳为几个类别。

      9.最后,把目标留在手边。不要记录下来之后就归档。把它们挂在每天都看得见的地方,但不要让它们成为毫无意义的标语。

      追踪目标的进度

      目标需要经常追踪评估,调整不合理的目标。如果某个目标根本无法达成,就需要调整。如果某些目标太过于容易,就需要向上修正。你必须成为自己的最佳训练师,但是必须切合实际。不可能每笔交易都赚钱。

      交易日志

      交易日志的重要性

      交易者经常问我一个问题:如何改善交易技巧?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记录交易日志,记录交易的所有相关资料与经验。没有交易日志,势必浪费许多宝贵的经验,很可能让你重蹈覆辙。就这方面来说,交易日志是一种资金与风险管理工具。了解交易的问题所在,才能解决它们。所以,把交易日志也设定为一种目标。

      交易日志的内容

      1.誉写一份交易目标,记录进展情况。

      2.每笔交易的细致资料。从分析一支股票开始,直到你卖出股票为止,写下每个关键时刻的感觉,记录每个行动的前因后果。你可以利用本书的内容评估交易记录。举例来说,当价格逼近停损点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3.对于自己的行为,写下哪些让你觉得很棒,哪些让你觉得不自在。

      记住,交易日志的记录必须清晰易读,因为日后还需要翻阅。

      全方位交易者

      优秀的专业交易员通常不会切断交易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这是他们与业余交易者的最大差别之一。他们要求整个生活的每个层面都相互支援、彼此协调。就这方面而言,尼尔·温特劳布认为,健康与压力管理很重要。

      压力管理

      压力可能协助或妨碍交易,取决于你如何反应压力的状况。你是否把它们视为挑战、学习经验或大展身手的机会?压力是否让你觉得受困、束手无策或失去控制?

      下列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提供一些概念,让你感觉交易压力之下的可能反应。这方面的知道可以让你避免压力的不良后果,提升交易技巧。

      1.你的个人生活是否受到交易经验的影响?

      2.你是否经常想到失败的问题?

      3.你的情绪是否随着交易绩效起伏?

      4.你是否希望完全改变交易系统?

      5.你是否发现自己很难专注?

      6.你是否发现自己很难“暂停交易”?

      7.你是否忽略自己的交易系统?

      8.别人说话的时候,你是否会充耳不闻?

      9.你是否变得健忘?

      10.你是否总是觉得疲惫、想睡觉?

      降低交易压力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显示你承受的压力程度。其次,你需要处理压力,降低压力。我们有一些建议----请注意,这是你迈向交易成功的路径。

      1.饮食。考虑平衡而低热量的饮食,用餐时间必须有规律,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含咖啡因的饮料。

      2.每个星期至少运动三次。运动过程中分泌的化学物质可以降低压力。另外,生理状态理想的人比较容易应付压力。

      3.学习打坐、瑜珈或单纯的放松。

      4.记录交易日志,包括目标在内(参考前文)。

      5.建立支援网络----朋友与家人。

      6.偶尔做一些其它的事----摆脱例行的生活方式。举例来说,到不同的地方吃午餐。

      7.每个晚上至少需要六到八小时的睡眠。如果你难以入睡,可以安排九小时的时间,即使没有立即睡着,也至少有六小时的睡眠。

      8.从你的交易日志中,寻找压力的来源。交易规模是否太大?管理的部位数量是否太多?若是如此,想办法让自己回到“舒适界线”内,降低交易规模或减少未平仓部位的数量。

      如同完成任何目标一样,降低压力也需要付出代价。降低压力需要花费时间与耐心,但这也是用来增进你的交易绩效。你正在作战,对象是那些妨碍交易绩效的东西。最后,请记住大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段话:

      “在万物之中,惟有人类可以改变自己的模式,惟有人类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这一代的最伟大发现是:通过内在心态的改变,人类也可以改变生活的外在层面。”----《实用主义》

      健康与财富

      在我访问芝加哥的旅程中,尼尔带我参观了东岸健康俱乐部。如同尼尔在他的书中所说的:“在你钻进交易心理层次而责怪自己缺乏自律精神之前,先发展某种训练计划。大多数情绪性决策都是来自于交易者缺乏睡眠。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经常拟定非理性的决策,破坏一套理想的交易计划。如果暴饮暴食是你庆祝交易顺利的方法,那么,第二天可能是一场灾难。”

      “许多讲习会供应鸡尾酒、比萨饼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主办者显然不知道营养与交易之间的重要关联。我们的讲习会经常建议学员参观芝加哥东岸健康俱乐部。事实上,我们的很多讲习会都是在这里举办。不妨看看那些最成功与顶尖的交易员,他们看起来都很健康。”

      交易者的类型

      交易者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了解各种类型的特质,或许有助于你避开一些陷阱。

      自律的交易者

      这是最理想的交易者形态。你坦然接受损失与获利。你专注于交易系统,非常自律地遵从系统的指示。交易通常是一种轻松的活动。你了解亏损并不代表失败。

      怀疑者

      你怀疑自己的能力,很难执行系统的讯号。你需要培养自信,从事一些纸上模拟操作。

      怨天尤人

      所有的亏损都是别人的错。你责怪撮合价格不理想,责怪经纪人接电话的速度太慢,责怪交易系统不够完美。你需要培养客观判断的能力与自我负责的态度。

      牺牲者

      你责怪自己,认为市场打算惩罚你。你开始对于交易产生迷信的感觉。

      乐观主义者

      你认为“只不过是钱而已,我稍后就会捞回来”。你认为任何损失都会转亏为盈,明天的交易一定会恢复正常。

      赌徒

      你要的是那种刺激的感觉,钱不是重点所在。你从来不考虑交易的风险/报酬关系。你希望上桌,感觉刺激与兴奋。

      胆怯者

      每进行一笔交易,只要稍有获利就忙着获利了结。你害怕按照法则进行交易。

      你是否在交易日志中察觉这些特质?若是如此,那就需要专注于动机与目标。秉持着交易目标,务必让任何行为都尽可能排除前述的陷阱。举例来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属于胆怯的交易者,就应该设定一个目标:惟有交易系统发出平仓讯号,你才会结束部位。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怨天尤人,那么,就应该把每天的目标设定为:专注于自己的交易行为,完全按照交易系统处理部位。

      最后的一些建议

      当我与尼尔·温特劳布交谈时,偶然发现他的桌上摆着一本诗集,我也有一本相同的诗集,我们都从其中得到一些交易启示。尼尔请我把下列的一段诗文纳入本章的内容中,希望与大家共勉。

      如果

      所有的人都迷失了,责怪你,但如果你还保持清醒。

      当所有的人都怀疑你的时候,

      但如果你还能依赖自己,并且还能够包容他们的怀疑;

      如果你能够等待,而且不会丧失等待的耐性,

      或者,人们对你说谎,你不会以谎话回应,

      或者,人们憎恨你,你不会以憎恨回报,

      而且,你说话不会太善良,也不会太明智;

      如果你能够梦想----但不会让梦想成为你的主宰,

      如果你能够思考----但不会让思绪成为你的目标;

      如果能够遇到胜利与灾难

      但把这两个骗子视为相同;

      如果你能够忍受自己所说的真理

      被一些恶棍强迫编织愚人的陷阱,

      或者,看着你一生苦心经营的东西破碎,

      弯下身拣起老旧的工具重新创造;

      如果你能够聚集所有的赌注,

      让它们在一场赌局中承担风险,

      损失之后,重新开始,

      而且,对自己的损失默默无语;

      如果你能够迫使你的心智与精力,

      追求自己的目标,虽然它们早已不复存在,

      坚持下去,即使没有任何希望

      除了意志告诉它们:“坚持下去!”

      如果你能够与群众交谈,但保持你的美德,

      或者,你与国王同行----仍然了解民间疾苦;

      如果仇敌与好友都不能伤害你,

      如果所有的人都依赖你,但不会依赖太多;

      如果你能够付出不可容忍的一分钟,

      以六十秒的时间奔驰,

      你就是世界,涵盖一切,

      而且----更重要的----你是人,我儿!

      …………吉普林(1910年)

      交易战术

      ·把通讯刊物上的停损点视为可能的进场点而不是出场点。

      ·一旦价格跌破支撑点,可以利用停止卖单建立空头部位。

      ·如果交易部位不打算设定停损,选择权是一种适当的交易工具。

      ·列出你的交易动机。

      ·为了成功,你必须有交易目标。

      ·设定交易目标,思考交易动机,以及达成目标所需要的一切。

      ·交易目标必须具备一些性质:内容明确,放在时间架构内,切合实际,建设性的格式,安排优先顺序。

      ·把目标清单保留在手边,熟记它们。

      ·把交易经验记录在交易日志中,随时翻阅。

      ·辨识压力的原因,承诺自己消除它们。

      ·安排规律的运动计划,生理健康确实会影响交易。

      结论

      本章准备提供一个摘要性总结,涵盖书中受访者不断强调的重要概念。当然,这并不是本书的浓缩版本,包括受访者提出的每种意见----这样显然是无谓的重复,对于这些意见也不公道。为了让本章发挥最大的功能,我建议你配合每章摘要内容阅读本文。

      虽然每位受访者都来自于不同领域,运用不同的时间架构与金融产品来反映他们的交易观念,但还是有一些共通的特质。你阅读本书的最重要心得,应该是顶尖交易员对于市场的态度,以及他们的角色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下列每一节都包含了这种态度的部分内容。

      选择交易

      安心

      每进行一笔交易,你都应该清楚建立部位的理由。你应该充分了解自己预期的发展,这样你才能对于该交易与部位觉得舒适。数位受访者都提到交易过程的舒适感觉与自我协调。如果你觉得部位的风险太高或规模太大,一定会觉得不舒适。如果你觉得不安心,就不要进行交易。交易计划是安心进行交易的必要前提,这是最根本的交易观念。

      计划

      顶尖交易员通常都会挑选交易的“扳机与标的”。他们不会临时起意。计划绝对是交易成功的关键因子,即使是场内交易员需要立即针对行情反应,还是需要有“如果……就……”的明确情节分析。他们事先考虑所有的可能发展与对策。所以,交易计划可以降低压力,提高信心,让交易者觉得放心,最主要的效益是清晰的思绪与自律规范。另外,交易计划也可以排除无用的期待心理,让交易者专注于部位建立的根本理由。

      交易风格

      由于“舒适”是处理交易的胜负关键之一,交易风格必须符合自己的个性。这可能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交易工具(选择权、期货或股票)、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或基本分析)、交易方法(价差交易或单纯的方向性部位)与时间架构(长期投资或短线交易)。如果交易者对于自己的系统觉得舒适,成功的机会也就比较大。

      处理未平仓部位

      此处的关键是诚实对待自己。你必须了解,“欺骗自己”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你应该忘掉部位的既有获利或亏损,尝试排除情绪成分,尽可能保持客观与中性的立场。你只能根据合理的预期发展处理未平仓部位,不能有期待的心理。许多受访者都讨论,如何达到这类的巧妙平衡,尤其是伯纳德·奥佩蒂特。

      风险

      耐心

      顶尖交易员都厌恶风险,他们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风险/报酬关系。如同比尔·利普舒茨说的,“如果交易员能够减少50%的交易次数,通常都可以赚更多的钱。”个人交易员更能够耐心等待这类机会,因为没有人会强迫他们经常留在市场内。

      优秀交易员都很有耐心,因为它们不担心错失机会。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机会永远都存在。这种认知让他们安心留在场外,也让他们坦然认赔,更不担心结束一个原本可以获利的部位。

      资金

      交易资金的来源可能影响操作风格,尤其是在承担风险的程度上。所以,取得更多交易资金之前,务必评估这方面的互动关系。

      运气

      为了降低风险,交易员设法提升自己控制风险的能力,这就是运气扮演的角色。顶尖交易员会把自己摆在一个能够接受好运的位置。举例来说,尽量提高自己的胜算,虽然未来的发展必然涉及运气的成分,但你必须站在一个有利的位置。

      戴维·凯特与比尔·利普舒茨都强调一点,每年只有少数几笔交易能够创造重大获利。当他们感觉某个部位具有极高的获利潜能,就会“扯足幸运的风帆”,扩大部位规模,不要过早结束部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有胆量押下庞大的赌注。

      渐进的交易

      顶尖交易者采用渐进的交易手法,慢慢累积获利----不要贸然承担风险,不要尝试挥出全垒打。他们理解,明天仍然能够进场交易的重要性,远超过今天的获利。因此,他们绝对不允许连续亏损迫使自己退出市场。

      舒适界限

      顶尖交易员会把风险设定在自己的“舒适界限”内。如果发现风险太高,他们会缩小部位规模或采用价差交易。惟有留在舒适界限内,思绪才会清晰,决策才会客观,交易绩效也才会因此而提升。

      损失

      承认错误

      顶尖交易员不怕承认错误。承认错误无损于自我或自尊。他们知道,判断错误是交易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比尔·利普舒茨指出,如果外汇交易者有20%的成功率,那他就非常幸运了。他永远准备接受自己判断错误的可能性。这也是交易者必须具备自信心的缘故----继续奋战,创造获利。

      接受损失与承认错误是必要的心态,因为这属于不可避免的现象。顶尖交易员了解,为了获利,就必须认赔。亏损不代表失败,这是迈向成功之途的必要步骤。他们也把认赔视为一种效益:缓解情绪压力,允许他们专注于未来的交易。换言之,通过认赔而重新取得清晰的思考与专注能力。事实上,许多受伤者都提到如何从亏损中学习。菲尔·弗林甚至说“学习如何热爱小额亏损”。

      责任感

      对于任何错误,顶尖交易员都愿意承担全部的责任。他们不会寻找借口或归咎他人。因此,他们不会否认损失。即使是经过汇整的资讯,他们也愿意对最后的决策负责,承担所有的后果。他们承认损失,然后继续前进。

      出场

      顶尖交易员会预先规划他们准备接受的损失,计划虽然可以调整,但他们有坚决的自律在预定的停损价位出场。这方面完全没有期待、祷告或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客观与诚实。

      对于伯纳德·奥佩蒂特来说,如果预期发生的事件没有发生,或预期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他就出场。对于比尔·利普舒茨来说,如果亏损超过他愿意接受的程度,他就出场。换言之,出场位置取决于某个痛苦水准,一旦痛苦程度超过这个水准,也代表自己超出舒适界限。

      恐惧

      在某种程度内,害怕亏损有助于交易者避免发生亏损。这种恐惧感可以提高交易者的戒心,消除傲慢的心理。可是,过于害怕也会影响判断,甚至造成全然的瘫痪。优秀交易员能够在两者之间维持巧妙的平衡,一方面因为他们知道亏损是交易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因为他们知道永远还有机会。

      导师

      许多交易员都提到,他们的交易生涯受到某些导师的影响。如果你找不到适当的导师,还是可以尝试其它的替代渠道:杂志、网站(例如:J博士运星)或通讯刊物。适当的导师需要有与自己类似的交易心理与风格。

      特质

      热忱

      顶尖交易员热爱交易与市场的每个层面。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热忱的态度让他们掌握优势。如果你对于交易缺乏热忱,胜算自然会减少。可是,他们的热忱和动机并不是来自于金钱本身,金钱只是一种副产品。他们知道,金钱绝对不足以创造伟大的成就。交易员必须有非凡的专注能力,执著于手头上的工作。比尔·利普舒茨把这类的热忱称为“疯狂的专注”。对于旁观者而言,全然不可理解。如同布赖恩·温特弗勒德指出的,永无止尽的热忱。因此,他们不觉得交易是一种工作。

      自我分析

      顶尖交易员都具备自我分析与反省的能力。在部位建立之前或之后,他们会考虑自己对于交易每个层面的态度、行为与绩效。

      毅力

      许多受访者(例如:乔恩·纳贾里安与布赖恩·温特弗勒德)都具备非凡的毅力,得以克服交易路途上的最初障碍。伟大交易员绝对“不放弃”。

      全方位

      访问这些顶尖交易员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意外的发现,但事后回想起来也很合理:他们都把交易视为整体生活的一部分。整体生活相互协调,显然有助于交易绩效。生活其它领域内的压力可能延伸到交易活动。所以,他们尽量保持心理与生理的健康,降低压力,妥善管理其它优先事务----例如:家庭与儿女----避免失去平衡。

      附录一 选择权基本概念

      何谓选择权

      选择权是买、卖双方之间签订的契约,买方又称为持有者,卖方又称为销售者。选择权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买进选择权与卖出选择权。买进选择权的持有者在特定其间之内(称为执行其间)有权利----但没有义务----根据固定价格(称为执行价格或履约价格)向销售者买进固定数量的根本证券。

      以英国市场为例,“价格67P的1张柏克莱银行7月份1100买进选择权”,这个选择权的持有者有权利在7月份的某特定到期日之前,随时以11英镑的价格(换言之,1100P)向销售者买进1000股的柏克莱银行股票。为了取得这个权利,所有者必须支付的选择权价格为670英镑。请注意,美国市场的挂牌选择权,每张契约代表100股根本股票,英国则是1000股。

      对于买进选择权的持有者来说,在选择权到期之前,他随时可以根据某固定价格买进根本股票,然后在市场上卖出股票,赚取其中的差价(这当然必须假定根本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选择权契约的履约价格)。在前述的例子中,如果选择权在7月份到期的时候,柏克莱银行的股价为1200,持有人可以执行买进选择权,取得1000股(成本为11英镑×1000股),然后根据股票市价每股12英镑卖出,赚取每股差价1英镑。所以,买进选择权的持有者希望根本股票价格上涨。

      对于选择权的卖方或销售者来说,只要持有者执行买进选择权,他就有义务根据每股11英镑的价格卖出1000股柏克莱银行股票。销售者希望赚取权利金(换言之,选择权本身的价格),但不希望买方执行选择权而迫使他交割股票。所以,买进选择权的销售者通常不希望根本股价上涨超过履约价格,否则他就必须按照履约价格卖出股票(只要买方执行买进选择权,根本股票的市价必定高于履约价格)。就目前这个例子来说,买方执行买进选择权,销售者必须按照11英镑卖出股票,但股票的市价为12英镑。因此,买进选择权销售者不希望根本股价上涨。

      同理,卖出选择权的持有者在特定期间之内,有权利----但没有义务----根据固定价格卖出固定数量的根本证券给销售者。

      大多数人都是从事挂牌选择权的交易。换言之,持有人可以在公开市场把选择权转卖给其他的人,销售者也可以买回先前销售的选择权。

      选择权如何订价?如何获利?

      选择权的买卖价格称为权利金。在前述的例子中,买进选择权的(每股)价格为67P,有点象保证金。选择权权利金由两部分构成:内含价值与时间价值。

      内含价值

      买进选择权的内含价值为根本证券价格高于选择权履约价格的部分(如果根本证券价格等于或低于履约价格,内含价值为零)。卖出选择权的内含价值为选择权履约价格高于根本证券价格的部分(同理,内含价值不低于零)。继续引用前述的例子,如果柏克莱银行股价为1110P,则买进选择权的内含价值为10P。换言之,持有者执行买进选择权的价值为10P,因为他可以按照履约价格1100P买进股票,然后按照根本证券市价1110P卖出,赚取差价10P。这也是为什么选择权价格(权利金)绝对不低于内含价值的道理。

      如果根本证券价格低于履约价格,买进选择权的内含价值为零。如果选择权内含价值大于零,选择权处于折价状态。如果选择权的内含价值为零,则属于溢价状态。履约价格最接近根本证券价格的选择权称为平价选择权。

      时间价值

      选择权权利金的第二个成分是时间价值。这是权利金与内含价值之间的差值。

      时间价值=权利金-内含价值

      所以,在前述的例子中,权利金为67P,内含价值为10P,时间价值为57P。大体上来说,时间价值代表选择权销售者承担不确定风险的价值(内含价值属于“确定”部分)。选择权买方必须支付销售者承担的这部分风险成本。随着时间流逝而接近到期日,时间价值逐渐耗损。因此,对于持有者来说,选择权是一种消耗性资产。

      时间价值可以通过复杂的数学订价模型计算,例如:考克斯--鲁宾斯坦模型。订价变量包括:无风险利率、履约价格、根本证券价格波动率与根本证券价格,以及选择权契约期间内根本证券支付的股息和红利。

      根据前述的说明,到期溢价的选择权毫无价值,到期折价的选择权价值为内含价值。请注意,由于内含价值与时间价值都不可能是负数,选择权买方的最大损失是权利金(也代表销售者的最大获利),不论根本证券价格如何变化都是如此。

      选择权价格与根本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

      原则上来说,买进选择权价格与根本证券价格之间保持正向的关系,两者同时上涨或同时下跌。反之,卖出选择权价格与根本证券价格之间保持反向的关系,根本证券价格上涨将导致卖出选择权价格下跌,根本证券价格下跌将导致卖出选择权价格上涨。

      为什么购买选择权而不直接买进或放空根本证券?因为选择权具备杠杆效果。换言之,如果根本证券价格发生某百分率的变动,选择权价格变动的百分率就会更大。你可以扩大资金的财务效果。

      继续引用先前的例子,如果柏克莱股价由1110P上涨到1150P,选择权价格可能由67P上涨到97P。这意味着根本股价上涨3.6%,选择权价格上涨44.7%。然后,你可以决定卖掉选择权或执行。直接在市场上卖掉选择权比较有利,因为选择权价格还包括时间价值,执行选择权只能够取得内含价值。

      选择权价格与根本证券价格之间很少保持1:1的关系。选择权变动值代表根本证券价格些微变动所造成的选择权价格变动量。举例来说,如果变动值为0.5,这意味着根本股价上涨10P,选择权价格变动5P。当然,选择权的变动值越大(就绝对值而言),资金的财务杠杆效果越大。折价越深的选择权,变动值越接近1(或-1);可是,折价越深的选择权也代表内含价值越大,换言之,权利金越贵。所以,当你根据选择权价格与变动值评估投资报酬率,其中存在“一得一失”的关系。让我们举例说明:

      【柏克莱股价为1110P。7月份1110买进选择权的报价为50P,7月份1200买进选择权的报价为16P。隔天,如果柏克莱股价上涨为1200P,7月份1110买进选择权的价格可能上涨为123P(变动均值为0.8),7月份1200买进选择权的价格为22.5P(变动均值为0.25)。所以,较贵的7月份1110买进选择权报酬率为141%,便宜的7月份1200买进选择权报酬率只有41%。】

      当然,这个例子中,我们只考虑变动值,忽略交易成本与买/卖报价的差价。可是,这多少让你了解如何在变动值与权利金之间取得折衷。如果根本行情的走势不大,平价附近的选择权报酬率(或损失)最大。

      策略

      选择权虽然只有两种类型:买进选择权与卖出选择权,但它们可以架构为许多不同的策略。最单纯的策略是买进买进选择权或卖出选择权。这意味着你开启买进买进选择权或卖出选择权的部位。如果你放空选择权(换言之,销售选择权),意味着开启放空买进选择权或卖出选择权的部位。对于非专业投资人来说,买进卖出选择权的安全性高于销售买进选择权,虽然这两个部位都可以因为根本行情下跌而获利。

      选择权策略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此处可以提供一些例子,让你大概了解专业交易员和非专业的交易老手如何架构选择权策略。

      避险:避险策略由两个部位构成,如果一个部位发生获利,另一个部位就发生损失。所以,避险相当于防范判断错误的保险。举例来说,如果你买进一单位买进选择权,可以销售另一个履约价格或到期时间不同的买进选择权,或买进一单位卖出选择权。

      跨形交易:开启买进平价买进选择权/开启买进平价卖出选择权。对于这个策略,只要根本行情发生足够重大的走势----不论涨跌----部位就能够获利。建立部位当初,如果采用溢价买进选择权与卖出选择权,称为吊形交易,如果采用折价买进选择权与卖出选择权,称为肠形交易。

      买进选择权多头价差交易:买进折价买进选择权/销售溢价买进选择权。这个策略将因为根本行情上涨而获利。在这个部位中,如果所销售买进选择权的契约期间短于买进买进选择权,称为买进选择权多头日历价差交易。

      卖出选择权空头价差交易:买进折价卖出选择权/销售溢价卖出选择权。这个策略将因为根本行情下跌而获利。在这个部位中,如果所销售卖出选择权的契约期间短于买进卖出选择权,称为卖出选择权空头日历价差交易。

      选择权策略的种类极多,仅受限于你的想象力。至于如何架构策略,取决于你对于价格波动率与根本行情走势的看法,以及你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某些经常见到的策略名称包括:蝶式交易、秃形交易、铁蝴蝶(预期行情变动有限,买进一单位跨形交易,销售一单位吊形交易)、组合交易、梯形交易、箱形套利、转换套利与反转套利。

      附录2 期货基本概念

      期货的最基本原则是:预期价格上涨则买进(做多),预期价格下跌则卖出(放空)。

      何谓期货契约?

      期货契约具有下列性质:

      ·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

      ·通常在集中市场进行交易(例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契约买方同意接受根本资产的交割,契约卖方同意交割根本资产。

      ·预先同意根本资产交割的品质与数量。

      ·预先设定交割的日期。

      ·预先设定交割的价格。

      ·预先设定交割的地点。

      换言之,期货契约是买/卖双方签定的契约,双方同意,在未来的某日期某地点,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交割特定品质与数量的资产。如果你“做多”期货契约,代表你买进期货契约,也是接受交割的一方。你应该从事过这类的交易,你是否曾经支付订金买进某种东西,但实际的交割发生在未来?如果你“放空”期货契约,代表你卖出期货契约,也是进行交割的一方。

      举例来说,请考虑下列的期货契约:

      活牛(芝加哥商品交易所),40000磅,美分/磅,报价72,12月份交割。

      换言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供的每头契约为40000磅的活牛,报价单位为“美分/磅”,价格是72美分。因此,如果价格变动1美分,契约价值的变动量为400美元(40000×1美分)。

      请注意,在所有的期货交易中,大约只有1%实际进行交割。大部分期货契约在到期之前都会平仓;换言之,开启建立部位之后,到期之前通过对等而反向的交易结束部位。期货交易不实际进行交割的理由很多,最主要是因为期货契约通常被运用于投机,交易者不希望实际买进或卖出根本资产;另外,期货契约也运用于避险(请参考“名词解释”),期货部位与风险部位的根本资产经常不相同。

      期货契约的根本资产包括硬性与软性商品,例如:金属与谷物。除此之外,还有金融期货契约,例如:利率、外汇与指数。

      期货契约的功能

      芝加哥位于美国五大湖与谷物、畜牧大平原之间。对于大多数美国农夫来说,芝加哥是天然的吞吐港,所以芝加哥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

      让我们考虑19世纪50年代的情况。如果我是一位美国小麦农夫,小麦收成代表我每年辛劳的报酬。我把大部分的小麦卖给其他的农夫作为牲口的饲料。我每年都祈祷小麦价格上涨,使得小麦收入增加,但每年也担心小麦价格下跌。反之,小麦的使用者每年都祈祷小麦价格下跌,降低生产成本,他们每年也担心小麦价格上涨。因此,我们的立场虽然各自不同,但都需要在几个月之前预先设定价格,如此才能安排种植计划。除了价格之外,我们也需要设定小麦交割的时间、地点与品质。这一切自然发展为期货契约。

      最初,期货契约是为了因应商业的需求。目前,这种需求仍然存在----于不确定环境中追求确定性的需求。期货契约可以通过今天设定的价格,防范未来的不利价格走势(避险)。当然,这个行业很快就吸引了其他农夫以外的玩家,他们穿着条纹衬衫、吊带裤、梳着平整的发型,开着意大利与德国的红色跑车;换言之,期货市场也成为投机客的天堂。

      如何设定期货价格

      期货属于衍生性交易工具,换言之,期货价格衍生自根本资产的价格。黄金期货价格衍生自黄金价格。根本资产的现货或即期价格是根本资产立即交割的市场价格。现货资产价格受到供需条件的影响。期货价格则反映现货价格的变动。

      在期货契约到期日,期货价格显然应该等于现货价格,否则就会发生套利机会(交易者可以低买高卖而赚取差价利润)。契约到期之前,期货价格应该等于现货价格加上持有现货商品至契约到期的成本。稍微思考一下,你就了解为什么必须如此。假定小麦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加上持有成本,你可以买进现货小麦,持有小麦至期货到期(总成本为小麦现货价格加上持有成本),同时放空期货契约。所以,你相当于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取其中的无风险差价利润,例如:

      一个月期货价格减去现货价格 20美分

      小麦的一个月持有成本 13美分

      于是,你放空期货契约/买进现货小麦。一个月之后,当期货契约到期,利用现货小麦交割期货契约,锁定的获利为每蒲式耳7美分。

      何谓保证金?

      起始保证金是部位开启需要支付的一部分契约金额。变动保证金是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必须补足的保证金。

      投机

      期货投机客就像任何投机客一样,他们希望从价格变动中获利。他们设法判断价格的未来变动----运用的方法各自不同。举例来说,如果交易者认为联合国即将解除伊拉克的石油禁运,可能判断油价将下跌。如同前文解释的,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如果现货商品价格下跌,期货价格也应该下跌。所以,交易者可以考虑放空石油期货。可是,他们最好留意其它可能造成油价上涨的因子,联合国决策的影响可能被其它因素吞噬。另外,市场可能已经预先反映了这些看法,当事件实际发生的时候,油价可能并不受影响。

      名词解释

      放弃选择权:选择权买方没有转卖或执行,听任选择权过期没有价值。

      美国式选择权:契约期间内随时可以执行的选择权。这是一种类型的选择权,与地理位置(美国)没有关联。

      套利:在一个市场买进某交易工具,在另一个市场卖出,两个交易工具可能相同或类似,藉以套取价格差异的利润。套利机会存在的时间通常很短,因为很多专业玩家都尝试“锁定”这些没有风险的赚钱机会。

      套利者:从事套利的交易者。他们专门进行这类利润偏低的交易,但交易规模通常很大。

      指派:指定买进选择权销售者按照履约价格卖出股票给选择权持有人,或指定卖出选择权销售者按照履约价格向选择权持有人买进股票。

      市价:交易指令设定的价格,按照当时的最佳市场价格买进或卖出。

      摊平:当行情发生不利的走势,买进部位在更低的价格继续买进,放空部位在更高的价格继续放空,使得整个部位的成本降低。换言之,通过摊平操作,可以接近部位成本与当时市价之间的距离。

      基点:利率的衡量单位,相当于1%的1/100。举例来说,5.25%与6.00%的差值是75个基点(75BPA)。

      空头(看空):认为价格将下跌的人或看法。

      熊市(空头市场):价格处于跌势的市场。

      空头价差交易:一种选择权的价差交易策略,适用于根本资产价格下跌的行情。部位的结构通常是:买进某履约价格的卖出选择权,同时销售较低履约价格的卖出选择权。

      买进报价:这是指报价者愿意买进的价格,也是一般交易大众能够卖出的价格。

      布莱克--斯科尔斯订价模型:计算选择权理论价值的一种数学模型,主要的输入变量为:无风险利率、价格波动率、股息和红利、到期时间、履约价格与根本资产价格。

      挫跌:价格突然下跌。

      突破:价格穿越最近交易区间的走势,通常意味着价格将继续朝突破方向发展。

      经纪人:协助客户执行交易指令的人。

      多头(看多):认为价格将上涨的人或看法。

      牛市(多头市场):价格处于涨势的市场。

      多头价差交易:一种选择权的价差交易策略,适用于根本资产价格上涨的行情。部位的结构通常是:买进某履约价格的买进选择权,同时销售较高履约价格的买进选择权。

      买进选择权:持有人有权利----但没有义务----在特定期间或日期,按照固定价格买进特定数量的根本资产。

      办事员:交易所会员聘用的员工,经过登记能够进入交易所工作。

      结束:对于交易部位而言,针对既有部位进行反向面对等的交易,两个部位相互冲销而没有剩余风险。

      反向思考者:这种人相信最好不要顺着交易群众的看法进行交易,因为群众的判断通常错误。

      当日冲销者:部位的开启与平仓在同一天。

      衡量选择权风险的一种参数:根本资产价格发生变动所造成的选择权价格变动量。如果选择权的变动值为0.5,意味着根本资产价格发生10点的变动,选择权价格会发生相同方向的5点变动。

      分散投资:把投资分散于几个不同的领域,降低整体投资风险。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下跌:亏损造成的交易资本减少。

      欧洲式选择权:惟有到期日才可以执行的选择权。

      执行:选择权持有人行使买进或卖出根本资产的权利。换言之,行使选择权授与的权利。

      到期:选择权持有人行使契约权利的最后一天。

      场内经纪人:协助清算会员执行交易指令的交易所会员。

      场内交易员:在集中市场的营业场所从事交易的专业人员,可能代表公司或自己进行交易。

      基本分析:运用经济或会计资料分析行情。举例来说,某个人根据股息增殖利率的资料买进股票。

      期货:按照目前同意的价格,在未来某特定日期与特定场所进行商品交割的标准化契约。

      缺口:价格开高走高而当天价格完全高于前一天的最高价,或价格开低走低而当天价格完全低于前一天的最低价。

      避险:防范已经存在或预期存在的风险,通常都是通过衍生性交易产品进行避险。举例来说,假定你持有德国马克,如果担心德国马克对美元贬值,可以买进美元远期契约、期货契约或买进选择权。万一德国马克贬值,避险部位可以提供弥补性的获利。

      隐含价格波动率:把选择权市场价格输入订价模型,计算根本资产的价格波动率。换言之,这是选择权价格隐含的根本资产价格波动率。

      停板:交易所规定任何营业日所能够发生的价格最大上涨或下跌幅度。

      流动性市场:市场的交投相当热络,交易者很容易进场或出场;换言之,在流动性高的市场中,价格不容易受到大额交易影响。

      做多:利用买单建立且还没有结束的部位。

      保证金:交易者存在经纪商处的一笔款项,防范可能发生的损失。

      追缴保证金:经纪商要求交易者补缴保证金。

      按照市价进行结算:每天按照市场收盘价格结算当天的部位盈亏,如果部位发生亏损,持有人需要补缴保证金。

      动能指标:交易者采用的一类技术指标。原则上来说,价格朝着某个方向发展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该走势越可能缓慢下来或朝反方向发展。

      移动平均:交易者采用的一种顺势系统。移动平均(简单、指数或其它格式)是计算最近特定交易天数的收盘价平均值(也可以采用开盘价或其它)。移动平均可以绘制为图形。每经过一天,移动平均就必须重新计算,剔除最早一天的资料,加入最近一天的资料。

      卖出报价:这是指报价者愿意卖出的价格,也是一般交易大众能够买进的价格。

      未平仓部位:还没有结束的部位。所以,未平仓部位将继续承担市场风险。

      超买/超卖:超买是指股价在短时间内的涨幅已经太大,很难继续上涨或应该下跌。同理,超卖是指股价在短时间内的跌幅已经太大,不该继续下跌或应该上涨。

      卖出选择权:持有人有权利----但没有义务----在特定期间或日期,按照固定价格卖出特定数量的根本资产。

      金字塔式加码:进一步扩充部位而增加既有部位的规模,加码数量通常会迅减。

      帽客:抢短线的交易者,通常抱着“积少成多”的心态。

      席位: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取得这种资格之后,才能够进入场内交易。

      放空:利用卖单开启建立部位,预期价格将下跌而稍后低价买回(回补),赚取“先卖后买”的差价利润。

      投机客:在没有风险部位的情况下,故意建立风险部位的人。通常用来指非专业的交易者,经常具有贬损的意思。

      价差交易:买进一种契约,同时放空另一种类似而不完全相同的契约。这类部位能够因为行情上涨或下跌而获利(取决于实际的结构)。

      停止单(停损单):预先交给经纪人的交易指令,当市场价格触及某个价位,按照市价结束部位。停止单可以用来获利了结或停损。

      技术分析:运用价格、成交量或未平仓量等资料分析行情的方法(绘制为图形、研究相关的形态),或者把前述资料套入某数学公式,以便分析行情。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是研究市场行情的两种方法。

      技术性反弹或下跌:与基本面或供/需关系无关的价格走势。

      档:价格跳动的最小单位。

      趋势线:在价格走势图上绘制的直线,用来判断行情发展方向。趋势线至少由价格走势图的三点衔接而成,但既有价格不得穿越趋势线。

      价格波动率:衡量未来特定期间内价格走势大小(不考虑方向)的统计值。举例来说,未来三个月之内,有66%的机率发生15便士的走势。

      反覆:价格朝某个方向移动,然后又突然朝相反方向移动,使得交易系统连续发生矛盾的讯号。这样的市场也可以称为“来回震荡”。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Atri Kiev has a few books on risk, uncertainty... they are good books for those who would like to study psychology in trading
    • 八本不错的SPSS,SAS教程(PDF)
      八本不错的SPSS,SAS教程(PDF)
      SPSS 10.0统计软件应用教程 陈平雁 黄浙明主编
      http://ebook.nbtvu.net.cn/dlib/dlib/book/c1/c109/c0004/index.pdf
      SPSS实用统计分析
      http://ebook.nbtvu.net.cn/dlib/dlib/book/c1/c109/c0005/index.pdf
      SPSS统计应用实务 吴明隆编著
      http://ebook.nbtvu.net.cn/dlib/dlib/book/c1/c109/c0006/index.pdf

      SAS统计分析 沈其君主编
      http://ebook.nbtvu.net.cn/dlib/dlib/book/c1/c109/c0003/index.pdf
      Windows SAS 6.12 胡良平编著
      http://ebook.nbtvu.net.cn/dlib/dlib/book/c1/c109/c0007/index.pdf
      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及SAS编程 刘勤 金丕焕主编
      http://ebook.nbtvu.net.cn/dlib/dlib/book/c1/c109/c0015/index.pdf
      现代统计学与SAS应用 胡良平主编
      http://ebook.nbtvu.net.cn/dlib/dlib/book/c1/c109/c0089/index.pdf
      实用统计方法与SAS系统 高惠璇
      http://ebook.nbtvu.net.cn/dlib/dlib/book/c0/c0017/c0251/index.pdf
    • 对博弈分析有兴趣的朋友, 可以看一下.<扑克牌里的博弈之道>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提姆&#8226;哈福德(Tim Harford) 2006年6月14日 星期三

      2000年的拉斯维加斯世界扑克大赛(World Series of Poker)创纪录的吸引了500名选手前来参赛。在为期4天的比赛中,参赛者们逐渐被淘汰出局,直到剩下最后两名选手,在这场扑克牌中的顶级玩法——得州扑克玩法(Texas Hold ‘Em)大赛中进行巅峰对决。在这两名选手中,经验较为丰富的那位是个传奇人物:他叫T&#8226;J&#8226;克卢捷(T.J. Cloutier), 62岁,来自得克萨斯,是个职业赌徒,被很多许多人视为全世界最棒的扑克玩家。他的对手名叫克里斯&#8226;弗格森(Chris Ferguson),是一位37岁的计算机科学家,来自加利福尼亚,从1996年才开始参加这项大赛,而且所获得过的最好成绩不过是第四名。

      弗格森可能相对是个新手,但却不容轻视。他有个绰号叫“耶稣”,因为他的脸深藏在浓密的络腮胡子和齐肩长发之后,而且还带着反光墨镜和一顶大号牛仔帽。

      弗格森在比赛过程中从不说话,绝不表现出任何人类情感特征;他也没有过多注意其他选手因紧张而出现的面部痉挛,而是宁愿从牌面上获得他的全部信息。那个星期,他在拉斯维加斯一路过关斩将,带着10倍于对手的筹码进入决赛。

      克卢捷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手。他曾是一名专业橄榄球运动员,拥有一副宽厚的肩膀和一双大手,连扑克牌在他手中也显得很小巧,而他在牌桌上也格外引人注目。凭借出色的牌技和非凡的运气,克卢捷一点一点地消耗掉了弗格森在筹码上的领先优势。当他把弗格森引入危急境地时,他在筹码数量上仅落后一点点。他跟注时只增加了17.5万美元,就迫使弗格森追加至60万美元。而后,克卢捷把大约200万美元的筹码推进赌池——他全押上了。

      弗格森开始犹豫,他计算着获胜的几率。克卢捷手中的牌可能比弗格森预想的更好。不管怎样,克卢捷这招很漂亮,如果弗格森这时不再跟注,将使他的对手遥遥领先。

      另一方面,如果弗格森继续跟注而且获胜,那么,这场世界扑克大赛的胜利者就是他。他估计获胜的几率大概是1/3,而这实际上相当于胜利在望了。

      在扑克游戏中,牌手们下注或跟注的目的是为了有权在每一手牌的最后进行“摊牌(showdown)”比大小。一个牌手如果不下注或跟注的话,就必须退出那一手牌的比赛。赌池中累积的所有筹码,构成了每次摊牌的输赢奖金。谁手中的五张牌最大,谁就赢走赌池中所有的钱。

      大牌,比如“顺子”(五张牌连号)或者“葫芦”(三张同号牌加两张同号牌),最让人羡慕,但拿到那样的牌纯粹靠运气。赌博的技巧就在于下注和看懂其他选手的赌注。大赌注可能会吓跑那些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牌其实最大的牌手,或者可能仅仅是确保你的“葫芦”获胜时,赌池中能有一大堆筹码。

      在得州扑克玩法中,每位选手只拿2张牌。其它3张则从5张公用牌中挑选,与手中的牌进行组合。这5张公用牌分为几轮亮在牌桌上,以便增加几轮加注机会。在公用牌全部亮出之前,选手们只能猜想他们手中的2张底牌与那5张公用牌的匹配程度。大赌注往往出现在这一过程中,当然,决不会比克卢捷和弗格森的赌注更大了。

      最后,经过几分钟的激烈思考后,弗格森摘下帽子和墨镜,突然缩了一下身体,暴露出他人性中疲惫和脆弱的一面——在一旁观战的作家詹姆士&#8226;麦克马纳斯(James McManus)在他描写这届比赛的小说《决胜河牌》(Positively Fifth Street)中写道:“他更像耶稣了。”(麦克马纳斯本人在此次大赛中被淘汰,排名第5。)之后,弗格森决定跟注。(译者注:在得州扑克中,亮出第5张公用牌的一轮叫做河牌,又叫第五街。)

      克卢捷亮出了底牌,是一张A和一张Q,而弗格森是A和9。由于再也没有筹码可下注,5张公用牌以慢得令人窒息的速度被掀开。弗格森略微高估了自己的胜算:应该是1/4。他必须拿到一张9,才能和手中的牌凑成一对,而且还不能出现Q,让克卢捷凑成一对。当最后一张牌——9——出现在桌上时,弗格森立即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之后,鸦雀无声的人群才反应过来。他高举双臂,跳将起来,用瘦骨嶙峋的双臂给了克卢捷一个拥抱。克卢捷则平静地接受了失败。据麦克马纳斯在书中描述,这位大师当时说道: “这就是扑克。”

      弗格森此后几年的征战纪录已经证明,当年出乎意料的结局并非侥幸。在历届世界扑克大赛决赛中,只有4个人赢的钱(相当于在高尔夫比赛中的晋级奖金)超过弗格森,而且在2000至2004年期间,弗格森赢得世界大赛的次数也超过了任何一位对手在10年里的夺冠次数。因此,这位“耶稣”有足够的理由被尊为21世纪最成功的选手,而他的胜利也超越了个人的范畴:人们长期以来试图将数学的严谨运用于扑克游戏心理较量,这次胜利标志着这一过程中一个转折点。

      据报导,弗格森在比赛中赢取的奖金超过500万美元。在试图利用博弈论(数学的一个分支)来征战扑克牌桌的新一代选手中,他的表现最为出色。这是一场奇怪的竞争,是带着眼镜的数学怪才与冷漠赌徒的抗衡。但最奇怪的事情是,扑克中的确是有学问可做的。


      上世纪20年代末,世界上最聪明的一个人决心研究出扑克牌游戏的正确玩法。后来曾主持计算机和原子弹开发工作的数学家约翰&#8226;冯&#8226;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当时冒出了一个诱人的新想法:他希望将数学原理运用在社会科学领域,并且创造一种理论,分析种种事件的可能性,比如外交谈判破裂、敌对双方意外合作等,甚至是爆发核恐怖的可能。他认为,如果人们想要一种可以解释日常生活的理论,就必须从解释扑克游戏的理论开始——即博弈论。他表示:“现实生活中充满了虚张声势和迷惑他人的小把戏,而且人们也经常揣摩其他人如何考虑自己的意图。这就是我的理论所研究的博弈。”
      对于数学家来说,研究虚张声势、骗人诡计和心理揣测等问题都是没有前途的。不过,如果有人适合对此进行研究的话,那么他就是冯&#8226;诺伊曼。为他撰写传记的威廉&#8226;庞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表示,冯&#8226;诺伊曼那值得夸耀的计算本领众所周知。二战之后,冯&#8226;诺伊曼在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工作,而他的能力甚至可能超过了其同校同事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他帮助设计了全球计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后又证明了他的计算速度比这台计算机还快。没有人对此表示惊讶。他的同事们开玩笑说,他是个在深入研究过人类之后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类的“半仙”。
      为了研究扑克游戏,冯&#8226;诺伊曼必须开创新天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利用概率理论分析运气游戏(games of chance)的取胜几率。而象棋等具有严格逻辑性的游戏需要非凡的计算能力。但扑克则完全是另一种游戏。
      扑克游戏的多数重要信息都是隐藏的;每个玩家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必须通过观察其他玩家的行为,把各种信息拼在一起,获得更多信息。由于赢家通吃,因此,赌注越大,失败的代价也就越大。然而,在许多牌局中,尤其是在两个技术高超的玩家之间,不会出现摊牌的时刻:一个玩家大笔加注,足以吓退其他玩家。总之,玩家下注的多少与他持有的牌的好坏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扑克中的虚张声势引起了冯&#8226;诺伊曼的兴趣。菜鸟们错误的认为,虚张声势仅仅是一种用坏牌赢得所有奖金的途径。在1972年世界扑克大赛的决赛中,著名赌客阿玛里洛&#8226;斯利姆(Amarillo Slim)赢得了比赛,因为他在比赛中屡屡使用虚张声势的手法,而当他最后持有一手“葫芦”(非常大的牌),把所有筹码全押上的时候,他的对手认为他又在虚张声势,因此选择跟进,最后输掉。从不使用这种手法的玩家永远不会赢得大额奖金,因为在他非同寻常地选择加注的情况下,其他人会放弃,不会跟进下大赌注。
      还有另一种虚张声势的技巧:当你手中有好牌时,假装牌不好。在1988年的世界扑克大赛中,中国出生的Johnny Chan(绰号“东方快车”(Orient Express),因为他赢钱的速度极快)放弃了所有加注的机会,不声不响地跟注。在最后一圈下注时,他的对手相信Johnny Chan没有好牌,因此把所有的筹码全部押上。Johnny Chan随即跟牌,最后亮出了一个“顺子”(好牌),赢得了70万美元奖金,并摘取了世界冠军的头衔。
      这些故事似乎都关于心理学,而非数学。尽管Johnny Chan和斯利姆都对计算几率以外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但冯&#8226;诺伊曼的理论可以解释他们所做的一切。在1944年出版的、与经济学家奥斯卡&#8226;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合著的开创性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A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中,冯&#8226;诺伊曼表示,你只能在牌很差的时候虚张声势,手中的牌差强人意的时候不要使用。
      理由很简单。一把普通大小的牌可能打败另一把普通大小的牌,因此值得你勉力坚持到最后,进行低赌注的摊牌。一把烂牌只有在对手盖牌放弃时才能胜出,因此,拿到一手烂牌,要么强势出击,要么彻底放弃;事实上,最出色的玩家在大张旗鼓下注时,他们手中的牌通常奇烂无比。冯&#8226;诺伊曼的模型还凸显了虚张声势的另一好处:它迫使对手频繁跟注,因此,一把好牌会赚得更多。
      冯&#8226;诺伊曼的书红极一时,但学者们很快醒悟过来:他们发现博弈论的局限性太大,很难应用于现实世界。虽然有少量图书“被职业赌徒买走”——正如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在1949年窘迫地表示,但这本书的销量并不好。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晚期 ,扑克游戏对数学家而言才开始变得安全一些,这时一些大型娱乐公司迁至拉斯维加斯,开始提供一些文明方式的让人把钱掏出来。这些数学怪才很受欢迎,但他们依旧很难将博弈论转变为牌桌上的胜利。
      冯&#8226;诺伊曼1957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后的很多年里,学者们也在苦苦思索,如何将博弈论运用在经济、生物及军事战略等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上。其中一个主要困难在于,人类智力是完全不可靠的。有关冯&#8226;诺伊曼是“半仙”的玩笑非常贴切:他在设计其“零和游戏”模型的时候,设想的是两位与他本人同样聪明的“半仙”对阵。但我们不能总是假定一定能遇上优秀对手:当你对手的聪明程度并不足以运用精明的战略时,提防这些策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一问题在扑克游戏上尤其突出。面对可能过多或过少虚张声势的弱手时,在面对实力较弱的对手时,一套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扑克策略可能会错过战胜他的大好机会,因为这样的对手可能过度虚张声势或极少这么做。过度虚张声势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保守策略诱使他犯错,而在后一情况下要让对手犯错则需咄咄逼人一些。但博弈论的假设前提是,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应用博弈论的另一个困难是,扑克游戏颇为复杂,即便是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也无法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如果某位玩家一秒钟可以思考10种可能性,那他可能不得不在银河系诞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为两位德州扑克玩家计算出一个合乎博弈论的解决方案。
      一个希望运用冯&#8226;诺伊曼理论的真正扑克玩家,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必须具备超越这位大师本人的运算能力。或者,他可能不得不找出捷径,在不严重影响其推测质量的前提下,简化这一数学问题。他还必须认识到,在对手的牌技很糟糕时,有必要把博弈论策略搁在一边。这时需要采取非常手段。
      1988年,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开始作出响应。当时,网上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互联网中继聊天扑克游戏(IRC Poker)。这是一种简单程序,使用名为“互联网中继聊天”(internet relay chat,当今在线聊天室的前身)的程序来发牌,主持互联网玩家之间的扑克游戏。这种游戏并不涉及金钱输赢,只不过是玩家们可以有机会击败世界上最厉害的数学怪才们。
      克里斯&#8226;弗格森很快成为这一小群人中的佼佼者。作为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弗格森当时正研究人工智能,利用博弈论帮助电脑玩棋盘游戏。他在早年就接触到了扑克游戏和博弈论。他的家人都是疯狂的游戏玩家,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教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博弈论。周末时,年轻的弗格森会驱车到拉斯维加斯,与其他游客玩非常保守的扑克游戏,用赢来的钱支付酒店账单。但对于一个希望深入研究这种游戏的人来说,互联网中继聊天扑克游戏是个更好的实验室。里面有原始数据供他分析,其中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让他着迷。

      弗格森开始利用博弈论研究,在拿到什么牌的情况下可以虚张声势,虚张声势的使用频率,以及在拿到一手好牌的情况下,如何在加注太少和加注太多、吓退对手之间的寻找平衡。他记住了他所玩的每场牌局的结果。他的方法与冯&#8226;诺伊曼一样,但在强大电脑的帮助下,他能够比这位前辈分析更为实际的扑克游戏。
      很快,弗格森开始得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结论。他指出,老派扑克专家在拿到好牌时加注太多。他们加注很多,目的是希望在牌面仍然领先时赢得赌池中的奖金,但弗格森指出,这时加注可以少些,鼓励对手抱着牌面改观的希望跟进加注。有时,那些对手会很幸运,但总的来说,有好牌的玩家将在加注较少的情况下赢得更多的钱。
      “我向一些倍受尊敬的扑克玩家展示了我的大量研究,”弗格森告诉我,“他们对此嗤之以鼻,但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对此不了解,所以不同意我的研究结果。但我知道我是对的,而这种分歧表明,数学可以击败全世界最优秀的玩家。”
      自信是弗格森的个性:他知道,博弈论会带给他优势,不是因为他在赌桌上的佳绩,而是因为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当他在2000年击败T&#8226;J&#8226;克卢捷时,几乎无人怀疑弗格森对扑克游戏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到2005年,世界扑克大赛的规模已经超出了老旧的比尼恩马蹄铁赌场的接纳能力,比赛移至拉斯维加斯大道(Las Vegas Strip)附近的里奥酒店(Rio Hotel)。巨型大厅里摆放着数百张牌桌,6000名选手摆弄着他们陶土筹码,众多筹码相互碰击发出的清脆声音,犹如大厅里藏着一群疯狂的蟋蟀。
      与需要支付1万美元入场费的场内比赛相比,很多人注册参加了在网上进行的比赛——人数最多的时候,全球有逾10万名玩家同时在网上玩扑克赌钱,远非互联网中继聊天时代所能企及。电视直播的扑克游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人们的需求也推动了电视直播的火爆。在电视台开始安装摄像头,拍下每位玩家的底牌之后,这种全世界最不吸引观众的运动,变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比赛,同时弗格森等玩家也变成了巨星。当我和他走在里奥酒店的赌场时,每隔几秒钟就有人找他合影或签名。而他每次都以老练的优雅态度作出回应。他承认:“我喜欢这样。”
      扑克游戏步入新时代,所有人都可以参加,意味着有头脑的玩家已经有了追随弗格森的勇气。耶鲁大学(Yale)数学家、扑克书籍作家马特&#8226;马特罗斯(Matt Matros)表示:“如果只有酒吧里的不法之徒玩扑克的话,那你就不会在这看到这些医生和律师了。”马特罗斯已在比赛中赢得了逾75万美元。他确信,在最高水平的扑克游戏中,博弈论将成为必备武器。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生、博弈理论家安迪&#8226;布洛赫(Andy Bloch)持同样观点。也曾获得过扑克比赛冠军的布洛赫认为,双人版德州扑克的博弈问题不久将得到解决,意味着牌桌上的每一个决定都将有一个确定的正确答案。
      在与扑克高手进行双人对决时,通晓博弈论的玩家无疑具有最大的优势。弗格森在两届新的双人淘汰制全明星扑克大赛中均闯入决赛,并在其间击败了克卢捷。如果布洛赫和马特罗斯是正确的,那么每一位认真的玩家将自然不得不学习双人扑克的招数,就像象棋选手要记住几十种不同开局套路一样。
      但在多数情况下,扑克游戏不是双人对决,而且多数玩家参加的牌局也远远不是冯&#8226;诺伊曼假设的理想牌局。多数扑克新手不是数学专家,但却贪得无厌的希望赢很多钱。“如果你想通过打扑克赚钱,那你做这件事的理由就错了,”弗格森表示,“你必须喜爱这种游戏,而且你必须愿意付出努力。”
      弗格森知道,大量新手的参与,打破了博弈论有关高手对决的假设。其他一些顶级专业人士认为,这将会一直限制该理论的用武之地.

      肩膀宽厚、身高超过6英尺的霍华德&#8226;莱德勒(Howard Lederer),因其在比赛时喜欢深思熟虑而被赋予了“教授”的绰号。当我在里奥酒店拖住他进行交谈时,他告诉我,低手太多,使得博弈论无法成为扑克高手的主要武器。“只有在与另一个行家进行对抗的情况下,才能完全依靠博弈论。这种情况极其少见。一般情况下,打扑克主要靠心理学。你需要懂一些博弈论,但心理学的作用更大:当人们心理比较脆弱的时刻控制住他们,左右他们的心理。”
      如果莱德勒是正确的,那么大量新手的参与正破坏着博弈论的用途。博弈论告诉你如何避免在高手面前输局,而不是如何击败实力较弱的对手。参加比赛的“鱼腩”越多,博弈论的用武之地就越少。因此,冯&#8226;诺伊曼的理论遗产或许只能指望非同寻常的新一代玩家来继承了。
      让我们回到比尼恩马蹄铁赌场。这里距离里奥酒店很近,乘坐出租车只要片刻时间。在2005年世界扑克大赛举行期间,另外一个锦标赛在这里上演。这里的场面更像个网吧而不是赌场,绿色的台面被纵横交错的电缆所取代,6台电脑彼此相对,一分钟之内,看不到发牌猜牌、下注跟注、摊牌收筹码,就已经进行了数十局斗牌,而这些扑克牌和筹码只存在于电脑空间之中。
      当比尼恩马蹄铁赌场1970年主办世界扑克大赛时,只有受到邀请的人才能参加比赛;几场比赛之后,所有人投票将世界冠军的头衔授予了经验丰富的约翰尼&#8226;莫斯(Johnny Moss)。2005年的首届世界机器人扑克大赛(World Poker Robot championship)重拾了这个传统。这里的6个软件程序都是应邀参加比赛的,而真正的冠军勿庸置疑:艾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游戏程序研究组——7年来,它击败了所有电子对手,现在他们受邀担任比赛裁判,而不是参赛选手。
      艾伯塔代表队的达尔斯&#8226;比林斯(Darse Billings)和我在附近一张桌子坐了下来。他是队中最厉害的扑克玩家,也是一个博弈理论家,很乐意与一个对约翰&#8226;冯&#8226;诺伊曼有所耳闻的人聊天。比林斯有一张圆圆笑脸,长着短短的、毛茸茸的胡子,有点像玩具熊,但他声称,他在输牌的时候可不那么惹人喜爱。他说:“我曾是互联网中继聊天扑克游戏的绝顶高手。”言语之中流露着骄傲。后来怎么了?“克里斯&#8226;弗格森开始玩牌,并且超越了我。”
      比林斯和同事们还没制造出能够打败弗格森的软件。弗格森被视为一个特别的挑战,因为他不会因为对手是一个没有任何肢体暗示的机器而受到干扰。但他们对挑战一个拥有人工智能和博弈论博士学位头衔的世界冠军很感兴趣。但是,在目前,几乎任何一位顶级人类玩家都能战胜电脑。在世界机器人扑克大赛结束后进行的两场表演赛中,知名扑克玩家、绰号“隐形炸弹手”的菲尔&#8226;拉克(Phil Laak)参加了与机器人的比赛。狂热的支持者高喊着“人类加油!人类加油!”,他很快地战胜了艾伯塔的程序和一个名为PokerPro的新科状元。没人对此感到惊讶。
      在扑克游戏中,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目前面临的挑战与冯&#8226;诺伊曼在大约80年前所遇到的挑战一样,即如何理解那些骗人的诡计。目前,冯&#8226;诺伊曼的博弈论仍是最成功的招数,这一点得到了强大的计算机程序SparBot的证实——它击败了大多数登陆艾伯塔网站想要一试身手的人。比林斯预言:“我相信电脑最终将会比所有人类都玩得更好。”弗格森对此表示赞同:“如果用在扑克机器人方面的资源达到象棋机器人的十分之一,那么它们早就打败我们了。”
      在互联网中继聊天扑克游戏时代,网络扑克游戏倾注了创建者们无穷的热情,而许多评论人士现在担心,今后它将毁于扑克机器人之手。网上扑克游戏每天的赌金估计超过2.5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刺激人们编写一个软件程序来捕猎全球各地毫无戒备之心的“鱼腩”。通过玩网络扑克游戏,一位出色的玩家一个月能挣数千美元,那么,如果这个玩家被无数居心不良的电脑程序所取代,情况会怎样?
      比林斯确信,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发生的风险被夸大了。他自己的SparBot是一个学术项目,不是为了钱而玩扑克的;同时他对其它程序不屑一顾,就是因为它们还不够好。“与电脑带来的威胁相比,对电脑的恐惧是个更大的问题。在互联网上有几十个扑克机器人,但它们都在赔钱。”但他承认,人们迟早能够下载一个能战胜世界冠军的免费电脑扑克软件。就这一点而言,人们可能无需担心会与一个身分不明的对手在网上赌钱。
      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结局却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现实:最终,网上扑克游戏将被那些能够掌握约翰&#8226;冯&#8226;诺伊曼博弈论的扑克玩家所主宰,那就是电脑。同时,人类将回到有血有肉的赌场世界,在那里,一个因紧张而出现的面部痉挛能比一千次计算告诉你更多。像弗格森这样的人类电脑已经创造出一个新的行当,但只要牌桌上有“鱼腩”,“哈巴狗”皮尔森和玛里洛&#8226;斯利姆那种古老的技巧就不会消失。研究扑克游戏的数学家留下的最大遗产,不是颠覆传统的扑克游戏,而可能是将这种游戏变得对我们其它人而言比以前更有趣。


      德州扑克人机大战

      “第一届人类对机器扑克锦标赛”,组织方为此提供了5万美金奖,资深职业牌手最终战胜了阿尔贝塔大学一个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开发的电脑程序,而双方在赛后强调,这次比赛纯粹是为了科研需要,绝非为赌博者提供福音。  一般的公认是扑克要比下国际象棋或者西洋跳棋难,因为打扑克牌更要求在讯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根据预判(或者说,运气和赌博心理)进行,这就阻止了电脑的计算能力像下棋那样充分发挥,因此设计扑克牌程序也比下棋程序要困难得多。科学家必须开发更多不同的策略和技巧,来应付层出不穷难以预计的牌手计谋,但如何识别人类会采用的虚张声势等冒险行径,对于电脑程序而言还是个难点。
        过去科学家的研究集中在象棋和跳棋上,1997年,超级计算机“深蓝”战胜世界棋王卡斯帕洛夫堪称“电脑压过人脑”的里程碑,阿尔贝塔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早在1994年就研究出可以战胜世界级棋手的程序,而本月早些时候他们宣布,升级过的象棋程序“永不会输”,完全先进于任何人类棋手。
        该大学对于扑克牌程序的研究则始于16年前,但进展却始终没有像象棋程序那么有效,“扑克牌程序的研究更要求在实战中进行。”阿尔贝塔大学计算机科学部主任沙弗尔表示,“扑克牌是一种我们成为不平等讯息的游戏,你不知道对手的牌,这就要求你必须处理的是各种可能性。”
        沙弗尔认为,随着这套扑克牌程序的不断完善,未来也将对股票程序的开发和优化大有帮助,因为两者都是建立在部分讯息的基础上分析和预判各种可能性,“这个类型的程序也许不能帮你更好地赌博,但它能帮你投资……或者消费。”

      菲尔·拉克和阿里·伊斯拉米,两位排名世界顶尖的洛杉矶扑克牌手,在本周惊险战胜一个名为“Polaris”的电脑程序后证明:玩扑克,人脑还是比电脑行。随着这次人机大战,科学家们将进一步优化这个程序,因此在开战前就被普遍认为是人类在扑克牌比赛中最后一次战胜电脑的机会。

      菲尔·拉克和阿里·伊斯拉米,两位排名世界顶尖的洛杉矶扑克牌手,在本周惊险战胜一个名为“Polaris”的电脑程序后证明:玩扑克,人脑还是比电脑行。
        这项比赛采用的是得克萨斯纸牌(一种在拉斯维加斯风行的扑克游戏,后被开发为一个电脑游戏),于本周一在加拿大温哥华一家宾馆会议室开战,比赛场面非常奇怪——一边是疲惫不堪的两位职业牌手,一边是疲惫不堪的一排计算机科学家,再加上一大帮同样疲惫不堪的观众,这场马拉松大战直到当地时间周二深夜11点才结束,拉克和伊斯拉米凭借第四局和最后一局的微弱点数优势胜出。
        不同于象棋比赛,扑克大赛不需要极端的注意力集中和长时间的安静,因此比赛过程更像是个节日,数百名观众,而当人类最终赢得这场比赛后,闷热不堪的会议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
        “我很高兴比赛终于结束了。”30岁的伊斯拉米赛后承认,和电脑的比赛比他职业生涯的此前任何一场都要绞尽脑汁,“一上来电脑打击我时就像打个鼓一样容易。”曾当过电脑咨询员的伊斯拉米则盛赞了这个程序以及计算机科学家们,“我们居然赢了,太意外了……电脑现在已经如此先进,未来将越来越难战胜它。”不过科学家们质疑道,鉴于牌手的计算机专业背景,他们要比其他顶尖高手能更有效地对付程序。
        随着这次人机大战,科学家们将进一步优化这个程序,因此在开战前就被普遍认为是人类在扑克牌比赛中最后一次战胜电脑的机会。在这场整整持续了两天的比赛的前三局,人类和电脑各是一平一胜,因此第四局最后几分钟至关重要,结果人类在这微妙的时刻占了上风,用计算机科学家、比赛裁判迈克尔·李特曼的话来讲,拉克和伊斯拉米是“显而易见的赢家。”
        “整件事情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我们赢了,但没有以巨大的优势胜出,电脑只是差了一点儿,那就是真实的差距所在。”拉克说,“这就好比你要在一项比赛里战胜500个人一样。”为了确保比赛的公正性,两名牌手和电脑对战时都使用了完全相同的牌局,而和真人对局另外一个大不同的地方是,电脑绝对不会察言观色,职业高手们真假难辨的表情、动作无从诱导他们的对手,这是电脑牌手的优点,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让打牌丧失了最有趣的一部分。
      2007-7-28 09:56 csdn2
      在德州扑克中到底是电脑厉害,还是人脑厉害呢?


      艾伯塔大学的开发人员认为,如果他们的电脑程序"北极星"与专业玩家菲尔·雷克和阿里·伊斯拉姆对战2000手德克萨斯扑克的话,"北极星"将表现出色,为此他们设下5万美元的赌局。

      这种事情在象棋比赛和巴加门15子棋比赛中已经发生过:最终电脑都战胜了人类。

      扑克是更加复杂的运动,而且至今不能被冷冰冰的机器所掌握,但艾伯塔大学的研究员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菲尔·雷克与阿里·伊斯拉姆将在7.23和7.24日于温哥华举行的人工智能发展协会的年会上进行挑战。比赛分为4次,每次500手。

      实验将尽可能地模拟扑克与生俱来的随机性。在每次比赛的终了,将人类的资金总和机器的资金总和比较以决出胜负。

      "北极星"实际上是由多个执行不同功能的电脑程序相互协作的。其中一个玩得非常凶,但并不十分留意对手的玩牌风格。另外一个则会分析对手的强弱从而相应地调整玩法。

      不过,所有的程序都掌握了扑克中最显著的特征:诈唬。

      "在如何诈唬上存在有一个数学上的最优比率。电脑能够计算出来。如果人类诈唬太多,你就可以利用它们来赢钱。"

      艾伯塔大滨的乔纳森·谢菲尔教授对《艾德蒙顿太阳报》如是说。

      在2005年的世界扑克系列大赛期间,菲尔·雷克曾经单挑击败过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扑克机器人。
      2007-7-28 11:05 csdn2
      在国际象棋等比赛中,比赛通常以相同的方式开局,并在一定规则下产生有限数量的走法。因此,计算机仅仅需要构建一幅树型图,用树的枝干代表下一步任何可供选择的走法,并从中挑出最有希望获胜的一种即可。

        然而,扑克牌比赛因为存在更多不确定性,将导致无数种可能。例如,对手手中握有什么样的牌,他又将如何出牌等等。最重要的是,扑克牌比赛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所谓的“最佳走法”,因此树型图的对战方法对计算机参加扑克牌比赛并不适用。

        除此之外,顶级扑克牌选手会在比赛中观察对手,并根据对方表现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但设计人员却很难“赋予”计算机这种智慧。

        尽管设计人员能够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弥补计算机的这些缺点,但该理论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如果希望计算机在“人机大战”中获胜,不但要使之具备博弈论中极强的计算能力,还要让它拥有观察对手并根据比赛情况随机应变的本领。

        虽然计算机无法像人那样去观察对手的一举一动从而作出判断,但它却能记录下对手的比赛套路和方法,通过统计其出牌和不出牌的次数为比赛积累经验。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达纳·诺表示,尽早绘制出对手比赛套路是取胜的关键。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少林七十二绝技. 记下.
      • 少林和尚也是股市高手。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我也一样,而我炒汇的座右铭则是我在市场操作过程中时常默念的四句话。


      知行合一
      一艘游轮上有两个人讨论信仰的问题,其中一个说:我相信上帝是存在的,另一个说,你说上帝存在,怎么证明?前一个人说,我跳下水,爱我的上帝自会救我。说罢纵身跳进大海。过了五分钟,来了一艘小舢板,上面的人对他说,上来吧我救你;这个人回答,不要你管,上帝自会救我!小舢板于是离开远去了。过了十分钟,来了一艘小快艇,上面的人对他说,上来吧我救你;这个人回答,不要你管,上帝自会救我!小快艇于是离开远去了。过了十五分钟,来了一架直升飞机,上面的人对他说,上来吧我救你,这个人回答,不要你管,上帝自会救我!于是直升机也离开远去了。二十分钟之后这个人淹死了,后来他终于见到爱他的上帝,他对上帝说,你为什么不救我,证明你的慈爱你的存在呢?上帝无奈的对他说:我派了两艘船、一架飞机去救你,你就是不上,让我怎么办? ]{_
      如果你对某一件事有自己的认知,为什么非常在乎它的外在形式呢?!在汇市中奔波的你呀,是不是总在事后懊悔呢?


      我是赤手空拳的
      《大师的命门》书中的有一句话,所有的技术、分析都不象说的那么管用,我使用,但不执著,正如《龙枪编年史》里面的高山矮人族。他们被天谴充满好奇和才智,又干不成事情,因此他们的发明都是为了弥补上一个发明的缺陷。他们发明了一个弹射装置做电梯用。下面把人放到投石车上,然后举棋吹口哨通知上面有人要弹上来了。然后上面相应的楼层,比如说15楼会有一张网出来,把人接住。如果运气不好,这张网没接住,警铃会响,然后14、13层会有网抛出来。运气再差点,一直到第三层都没有接住,第二层会抛出来两块海绵,做为缓冲。运气太差,没有掉到海绵上面,就有一盆水从第一层自动冲出,然后机械手臂就用刚掉下来的海绵擦洗地上的血迹。也许,我们的每一个新的所知,就是为弥补上一个错误而成的,我们又怎么能寄希望于它呢?


      不要最好的,只要最适合的

      法国某报曾举办个有奖智力问题征集答案,题目是“如果卢浮宫失火,你会抢那一幅名画?”按常理来讲,这确是个难以取舍的问题,卢浮宫内名画都是价值连城,而获奖的答案是“抢离门边最近的名画”,答案虽有点趣味,但也不乏哲理,这正如进入汇市的我们往往就陷入了困惑之中,再好的东西如果不是你最需要的一样没有意义,再不起眼的东西对于急需的人来说就是最珍贵的,钻石与水对于一个沙漠里的人来说我们都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面对市场每天的诱惑,少有人能够保持清醒,追逐每一分钱的利润成了每天早上睁眼以后最重要的目标。在绝大部分人眼里,汇市中每天都充满了赚钱的机会,但很少有人问过自己,真正属于自己的又有几个?答案很简单,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并不多。属于自己的机会也往往就是与自己个性最相符的机会。我们要寻找的就是从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相符的品种去交易,并且能够采用最符合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具备这些条件的品种和适当的时机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机会。所以说市场虽然每天都有机会,但属于我们自己的并不多。

      价格向阻力最小的方向运行

      这句话我是从《股票作手回忆录》上看到的,每次读到这句我若有所悟,虽然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市场本质,在市场中生存,要像溪水一样,不急不躁,狭隙生存,寻找最简单,最单纯的状态,也许这才是市场的本来面目,你说呢?

      仓位和操作心理

      《列子·说符》有一则妙闻: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家孩子偷的。于是看那个孩子走路,像偷斧子的;表情,像偷斧子的;说话,像偷斧子的;动作、态度无论干什么,没有不像偷斧子的。不久,他在山谷里挖地,找到了那把斧子。过了几天又见到邻居家孩子时,发现那孩子的动作态度便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其实,很多人在研判行情时就像那个丢斧子的人,当自己重仓时,看技术指标像是买入信号,看基本面像正在转暖,看资金面似乎源源不断,形态像要突破,主力炒家像在收集,波浪、时空、江恩、周易等无论什么理论,没有不像是有大行情的。

      可是,行情一旦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或自己空仓,就会发现原来仿佛像万丈高楼般的论点论据似乎有点根基不牢。


      或许每一位投资者都不愿承认,但这却是真实的投资收益推理公式—仓位影响态度,态度影响分析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电影伴我做交易(一个职业外汇交易人的一天)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1:45A.M. 纽约时间
      “滴、滴、滴、滴…”闹钟象往天一样准时地响起来,其实我五分钟之前就已经醒来了。外汇交易是个24小时都开门的市场,而我的外汇交易是从伦敦外汇市场开始之前一直做到纽约外汇市场的结尾,所以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从凌晨1点45分至中午11半点右。对于这个与平常人不同的工作时段我早已经非常适应了,就象是刚从中国来到美国时一样,开始需要几天倒时差,之后就感觉不到任何异常了。

      今天2:30 A.M. ECB(欧盟中央银行)将有比较重要的经济数据发布,我得在那之前开始建立仓位。洗漱完毕,两点钟左右坐在两台电脑屏幕前,按照昨晚入睡前制订好的交易计划,开始按步就班地收进仓位。

      如今我把我的外汇交易看成是个有点无聊的夜班工作,除了制订交易计划时需要动点脑筋,具体操作时只是机械地按照计划点击鼠标买卖,老实说有点无趣。所以第二台电脑大部分时间充当我的娱乐频道,用它来看电影、听音乐、读书、或到中文网站看八卦新闻。我用右手正常大小的鼠标做买卖交易,左手的鼠标是个超小型的 Logitech MouseMan Traveler, 方便我用左手停放电影、调节音量、浏览网页等等。至今我看过很多很多的电影,法国的、俄国的、德国的、欧洲其它国家的、南美的、南韩的、伊朗的…等等,当然也有国内的和台湾的,香港的不大看,听不懂。我对好莱坞的片子也是什么都看,反正是只要能帮助我清醒着别把买单做成卖单就行。

      2: 30A.M. 的消息出来后,交易价格比以前活跃起来,又按照交易计划操作了四、五十分钟,觉得第一批仓位的利润差不多了,就全部平仓止赢了。今天早晨8:30 A.M. 美国也有重要的经济消息发布,中间还有四个多小时,我回了几个邮件、读了一会儿八卦新闻之后,就开始看电影,今晚是旧片重温,法国导演 Luc Besson 的 Leon,很喜欢 Jean Reno 扮演的英雄人物的侠骨柔肠,还有 Natalie Portman 刚出道时的清纯模样(拍此片时她只有12岁)。看完电影后,还有两个多小时的空闲时间,於是在办公室的小床上睡觉休息。

      7:45A.M. 左右醒来,发现交易比较活跃,开始建立第二批仓位。八点刚过,保姆阿姨送来早餐,我一岁多的儿子蹒跚学步地跟在后面,我忍不住抱起来逗了他一会儿,保姆阿姨就带他去吃早饭了。

      8: 30A.M. 美国的经济消息出来后,价格大动起来,於是加快了增加仓位的速度。FXDD 的 MetaTrader 4 MultiTerminal 是一个很有用的软件,它可以让我给许多个帐户同时下单买卖,最多能够同时操作100个帐户,假如没有它的这个功能,真难以想象我该怎么管理我和我客户的资产。

      11:15A.M. 左右,价格冲到了顶点,我开始给所有的帐户平仓获利。每个帐户平均有100多个仓位,如果所有的帐户同时平仓,MultiTerminal 有点力不从心。於是我左右开弓,用两台电脑并排操作,每台电脑每次给两个帐户平仓,每关掉一个仓位,机器会发出一声“啪”的音,只听见“啪、啪、啪、啪、啪、…”一阵乱响,真象机关枪连发的声音,这是我最喜欢的声音,因为这是利润流进来的声音。过了几分钟,全部帐户都平仓了,我又把每个帐户单独检查了一遍,以免遗漏还没有平掉的仓位。之后,关掉电脑,今日的工作完毕。

      3:30P.M. 中饭后,午睡了两个小时。之后,带儿子到公园的儿童游乐场玩儿了一个多小时。今天,他已经学会自己在最短、最平缓的滑梯上下滑了。看着他玩得高兴,我不禁想到,这就是我过去付出很多代价(拿到博士学位却立刻放弃了专业)、如今终於成为一个成功的专业外汇交易人的原因和目的。

      我为什么做外汇交易?不是为了寻求刺激(早已对价格的波动麻木了),不是为了证明我是正确的而市场是错误的、或者我比别人聪明,也不单纯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归根结底是为了自由和自强(Freedom & Independence) - 我自己的和我孩子的。对我自己而言,我不必早晨起来加入塞车的洪流,不需要看上司的脸色、或与同事计较人际关系,没必要担心公司裁员或倒闭。也不必操心经济衰退与否或者股票、房地产价格跌多少;更不需要支付房屋贷款去替银行打工。我可以穿着睡衣工作、看着电影做交易,也可以关掉电脑不工作、去和孩子玩儿一整天。对我孩子而言,他不必为了证明他比别的同龄孩子多才多艺因而值得拿奖学金就三岁开始练琴、四岁开始训练打球、五岁开始背词典,他的大学学费已然存在银行。他也不需要为了将来获得一份稳定的职业或者满足他父母的期望,就不甘不愿地去读四年医学院、三年法学院、或两年药学院。如果他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或者一个摇滚乐手,他可以全力以赴地去追求他的梦想而不必操心他的衣食住行。

      那么我需要什么样的外界条件才能够做到这一切?其实只要外汇市场在波动,我就心满意足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索罗斯投资法门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剑封喉:索罗斯是天下奇才,他的投资秘决天下景仰。

      启示一:乱局即大局

      索罗斯说过:金融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国际资金流动皆是有荣有枯,有多头也有空头。市场哪里乱哪里就可以赚到钱。辨识混乱,你就可能致富;越乱的局面,越是胆大心细的投资者有所表现的时候。

      一项情形变的越遭,就会向上弹的越高。跌的越深,市场越乱就越可能出现大行情。很多情况常常是:市场乱,投资人跟着一起乱。所以我们常常可见到恐慌性卖压,投资人奋勇追高等新闻标题。乱局对冷静的客观投资人来说,正式天赐良机,因为这可能是大捡便宜货的机会,也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时候。

      启示二:见坏快闪

      认赔出场求生存是索罗斯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原则,那么眼明手快,见坏就闪就是求生存最重要的方式。

      1974年,索罗斯在日本股票市场建立极高的持股比例,一日下午,东京某位营业员打电话告诉他一个秘密,内容是告诉他日本人对陷入水门案件丑闻的尼克森总统反应欠佳,当时正在打网球的索罗斯毫无犹豫地立即决定卖出日本所有股票,由此可见眼明手快是许多基金操盘人的必备功夫。

      大部份投资人充斥一种舍不得的情绪,上涨舍不得卖,下跌也舍不得卖,看了难过,杀了手软,出脱往往是波段最低点。

      启示三:昨天的历史,明日的走势

      索罗斯成功的预测1987年的崩盘,秘诀为何?鉴往知来。

      经济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累积长期不稳定的情况所酝酿而发生。历史的经验往往可以预测未来,因为历史是会重演的,所以以史为镜不失为预测的重要方式。

      1929年及1987年崩盘类似之处:

      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走扬,造成股市资金动能不足,大量美元流入他国中央银行,美国联邦理事会没有注入等量货币造成资金流动性不足。1987年下跌幅度36%与1929年相似,每日价格的波动与1929年相似。胡佛总统对股灾之初发表谈话,里根总统在股灾发生之初发表谈话,内容与胡佛相似。

      启示四:别人话中话,我见财上财——解读能力

      一些平淡无奇的话,在索罗斯听起来,可能就是重要的买进或卖出的讯号。这样的启示说明了索罗斯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解读。

      各国重要领袖、甚至政府领袖、商界人士的重要谈话,都隐含了相当重要的意涵在其中,而差别在于听者能听懂几分、又能执行几分。

      1992年德国央行史莱辛革的一习演说提到:如果投资人认为欧元是一篮子固定的货币的话,那就错得离谱了。当年总统为了经济问题,一再提高马克的利率,使得马克变成强势货币,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使得德国及意大利不得不跟进,但是英国及意大利的经济情况不理想,因此苦撑汇率之下,对德国抱怨连连。索罗斯听了史莱辛阁这番话以后,认为其中别有文章,他话中的涵义可能影射虚弱的意大利里拉。事后索罗斯与史莱辛阁谈话,问其是不是喜欢以欧元作为一种货币。史氏回答,他喜欢欧元的构想,但是欧元这个名称则并不喜欢,如果用马克的话,他会比较容易接受。读出弦外之音的索罗斯便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大赚三亿,并借了一大笔英镑,改换成马克,又大赚十亿美金。

      启示五:小心,明牌就在你身边

      明牌就出现在报纸、新闻、电视、广播、甚至口耳相传的小道消息上。

      1972年,有一天晚上索罗斯听到了国民城市银行招待证券分析师吃晚饭的消息,这是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虽然索罗斯不在受邀行列之列,但他却敏锐的认为其中必有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他立即主张买进经营体质较佳的银行股,他的联想是银行业可能要公布利多消息。果然索罗斯买进的股票获利五成。

      启示六:仙人打股有时错,错误为投资之必然

      1987年索罗斯仔细检视全球经济大势后,他的结论是:崩溃会从日本开始。当时日本债券市场崩盘,索罗斯研判债券市场的崩盘效应会扩大到股票市场,因为股票市场股价高估的现象远高于债券市场的不合理性,所以他认为日本股市会领先下挫,但没想到投机性的资金反而涌进了日本的股票市场,日本股市又创了新高。 

      启示七:勇于认错的自省精神

      索罗斯相信使他与众不同的最大能力,就是能很快地察觉过错。能做到很快察觉过错,势必拥有较为敏锐的心智及高人一等的勇气。

      在索罗斯的理论里,由于他认为人类对事情的认知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所以人类思想天生就容易出错。索罗斯能够了解事实与认知的差距。

      启示八:最大天赋——化繁为简

      耐烦——好比金融市场若真的要分析起来,铁定没完没了,经济大势、政治影响、个股基本面、历史走势图、产业前景等等分析后,最后很单纯,只是买或不买、卖或不卖的最终判断而已。索罗斯每天阅读十数份各类专业刊物的原因就在此。

      索罗斯可以带领即将达到四十个国家据点的慈善组织,也可以跨足不动产、农牧业、网络公司、寿险公司、金融商品、超级市场等各种不同领域,他全部是亲自了解,并不只是听任幕僚人员的建议。而且他每天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思考,他并非超人,他只是将化繁为简真正融入到他的投资生涯和日常生活中。

      启示九:在前进中整顿

      索罗斯要进入美国市场前,他对美国市场并不了解,可是他采用直接进场的方式学习,然后在过程中,时时检讨缺失。先拿一部分金额投入测试一下市场,感觉对了,又印证他的理论,再开始调集重兵,予市场致命一击。

      在前进中整顿,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而是从行动中积极调整投资策略。

      启示十:管理风格

      开放式沟通:索罗斯身边的人不是唯唯诺诺的人,而是在不同意见时,勇敢的反驳索罗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例如有位能力不错的交易员,在不知情下进行了风险很大的货币交易,这笔交易赚了大钱,但索罗斯请他走路,因为若有闪失,是由他自己负起全责,而非手下。

      充分授权:例如他多次在跟属下会议中,告诉他们如果看好一项投资标地,为什么下这么少的赌注呢?其实那名部属所投资的金额已经是天文数字,但是索罗斯却是鼓励部属加码,告诉他你的权限可以这么高,放手去做吧。

      恩威并重:他常常问部属问题,让部属难以招架,为了就是要知道负责的人到底了不了解状况,如同台湾王永庆的主管会报,不过他也赏罚分明,让属下又爱又恨。

      启示十一:你有没有自己的舞台

      人必须有舞台才有发言的余地,才会受到重视,也可以在政治上谋求更大的商机。

      例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索罗斯曾企图说服当时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支持一项欧洲的复兴计画,但是这项建议非但没有被重视,还遭受人所嘲笑,他了解必须成为公众人物才能受到重视。于是推动了放空英镑一役,让英格兰银行破产,从此声名大噪,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舞台。之后还应韩国总统之邀到韩国进行访问,以非正式顾问之名评估韩国进行巨额投资的可行性。

      启示十二:要有垃圾里找黄金的慧眼

      索罗斯对冷门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例如在套汇还是一项冷门又无聊的工作时,他把套汇研究得很透彻,一跃成为套汇理论兼操作的大师。

      1960年,他发现一家德国保险公司——联合,若以他的资产价值相较,股价实在太低了,他便开始推荐联合的股票,结果此股票涨了三倍。

      启示十三:与其听你的摆布,不如照我的规矩

      索罗斯说过:“我特别注意游戏规则的改变,不只是在游戏规则里打转,而是了解新的游戏规则何时出现,并且要在众人察觉之前”。他还试图改变游戏规则,在金融市场、政治市场皆然。

      例如他不以政治捐献或以资助候选人的传统做法,来作为增加政治影响力的主要方式,而是直接用他的财富支持和与其倡议的议程有关的辩论,希望受教育的大众能认同他的看法,或者捐款给内容涵盖广泛的民间组织及计划,这类的组织有助于改变全国的政治文化。

      启示十四:市场,我永远不相信你

      索罗斯说过:市场走势不一定反应市场的本质,而是反应投资人对市场的预期。但是投资人往往是不理性的,因此更加深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如果偌大的营业厅里,只有两三只小猫在看盘,这就告诉你该进场了,如果营业厅里挤得水泄不通,连上市上柜都分不清,股票名字都叫不出来的隔壁大妈都告诉你该买股票了,这就是该退场的时候了。

      启示十五:神秘第六感

      索罗斯很相信他自己的动物本能。每当事情生变,他就会觉得痛,当他直接管理的基金时,就时常会背痛,只要一开始痛,他就知道投资组合有问题,更妙的是如果痛的地方接近腰部就是买超出了毛病,若是左肩痛就是货币方面有麻烦。

      重点是:话虽如此,仍然不可忽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只是在下注前,不免有犹豫的心理,偶尔找个直觉来说服自己只是帮助投资的果断而已。直觉是帮助决定用的,帮助加码时坚定自己的信心。绝不可倒果为因。

      启示十六:存活下来,一切好谈

      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的导论中说:如果我必须就我的实务技巧做个总评,我会选择一个字:存活。

      例如:1987年,当股市崩盘,他判断会从日本开始,然后才是美国股市,但是他原本放空的日本市场反走高,使他受到重创,他并没有执迷自己的判断,立刻认赔出场,他的原则是:先求生存,再求致富。所以虽然这次的投资失败,但全年的基金表现仍有14%的盈余,也为他留下日后大战的筹码,也才有日后“让英格兰银行破产者”的封号。

      启示十七:分散风险就是致力于投资组合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投一个篮子里。

      量子基金会把净值的资本投资于股票市场,而将融资的部分投资于像股票指数期货、债券、外汇等金融商品上。原因是股票的流动性相对于金融商品而言较小,因此将部份的净值资本投资于股票上,万一发生追缴保证金时,就较能避免灾难式的崩盘。 

      启示十八: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索罗斯说,他的特长就是没有特定的投资作风,或者更精确点,他常常改变自己的作风以迁就环境。

      量子基金成立以来,有时做多,有时放空,有时玩股票,有时买债券,期货没少过,衍生性金融商品,他还是使用的鼻祖之一,全球各地的主要金融市场大概找不到他缺席的纪录。

      1970年代初期,索罗斯开始投资在相当不成熟的日本、加拿大、荷兰,之后又投资石油公司、银行、国防公司、农业公司的股票而获得丰厚的报酬。1973、1974年股市重挫时,索罗斯以放空方式赚钱。

      启示十九:融资,小心融资

      索罗斯重大胜利中从事的大部分是融资,但是索罗斯并非疯狂地一味运用融资操作,他本人非常了解融资的风险。

      索罗斯对融资的观念有几个基本的重点:

      1. 基金的净值必须用来支持所使用的融资:

      不得超过借贷的融资部分不得超过基金净值,以防举债大于资产的负面状况产生。

      2. 对于纯粹的商品类基金,使用的融资倍数十分节制:

      太危险的不碰,在索罗斯的认知里,商品类基金的风险较其它大,因此索罗斯在没有太大的把握下,不敢轻易以高杠杆方式操作。

      3. 投资组合本身就具有融资效果

      索罗斯认为期货、债券、股票各有不同成数的融资保证金,所以不同的投资组合,就出现不同情况及比例的融资成数,所以善用各类商品及工具,就可以变化融资成本。

      4. 必须处于正确的行情,才能藉融资来获利

      索罗斯相信自己看法正确时,才会大手笔投入。

      启示二十:无心差柳尚且成荫,有意栽花当然要发

      数十年来索罗斯在很多国家建立他的民主慈善大国,他捐出去的慈善捐款已经超过十三亿美元,他甚至表示希望在死之前把所有的财富都捐出去。

      他以慈善为名,在很多国家建立起人良好的政商关系,例如延聘了许多退休的政府官员,姑且不论他是否有所意图,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相对的,对他在人脉、在当地国情的了解上,以及他的影响力,势必对他投资有极大的帮助。 

      启示二十一:见风是雨的联想力

      索罗斯说:你的思考一定要全球化,不能只是很狭隘地局限于一隅,你必须知道此地发生的事件,会如何引发另一地的事件。他就是要投资人培养国际观,并且能够找到事件的连动关系。

      索罗斯不仅注意公司的体质,同时在意当时的大环境。兼顾微观与宏观,两者是连动密切的。

      1970年代中索罗斯曾经放空雅芳股票,他以120元放空卖出,两年后以每股20回补,每股赚了100美元。因为索罗斯洞悉了一个趋势,即人口逐渐老化,化妆品业者收入将大受影响,他并且认为小孩子也不再用那种东西,所以他研判化妆品的销售荣景已经过去了。

      启示二十二:亲自了解而不是道听涂说

      索罗斯订了三十种业界杂志,也阅读一般性杂志,四处寻找可能有价值的社会或文化趋势。他遍览群书的目的,就是要从资料审视有何特殊之处,伺机切入市场。他很清楚,他必须把各种可能的信息输入脑子里,然后才能有凭有据地输出投资策略。

      单是阅读资料,索罗斯认为尚嫌不足,在他有地位及影响力后,他更可以透过亲自了解,实地勘查的方式,更深入了解投资标地。

      启示二十三:我不是冷血动物,而是冷血投资动物

      索罗斯说过:当我四下寻找一个投资标地时,我便遭遇困难。我并不属于任何特定社会……1947年我到英国,1956年到美国,但我从来没有完全同化成一个美国人。索罗斯从未公开拥抱美国人或犹太人的身分,有些人认为索罗斯没有种族认同。

      在索罗斯的投资世界里,他保持冷静,超然,目的取向很重要,目的就是获利,他不随国内多数人起舞,避免跟股票谈恋爱,才不致于冲昏头而感情用事。

      索罗斯并未忘本,他一直是他的祖国——匈牙利的长期资助者,在他的办公室内,都还悬挂着匈牙利艺术家的作品。 

      启示二十四:看到缺点,我就放心

      根据索罗斯的理论解释,市场参与者的偏见会影响市场价格,他并且认为有时候不仅影响价格还会影响基本面,所以他在剖析投资标地时,就习惯带着找碴的眼光,试图看出其缺点。因为只要知道缺点所在,他就能领先乐观派的投资大众。

      索罗斯常与实际操盘人就投资问题做检讨及辩论,索罗斯的作风就像博士班学生考试时的口试委员一样,不断质疑考生论文的论点,试图找出缺点。倘若一问,问题百出,就不断进行检讨,他的问题又专业又刁钻,一直到部属回答都正确时,再也没有问下去的必要,才放心进行投资。

      启示二十五:低买高卖有条件,选购股票像顶店

      从索罗斯的合作伙伴透漏出索罗斯的投资策略为:找寻低估的股票,而且拥有强势产品连锁店的公司。

      投资股票或收购其它公司都是要经过精算的过程,我们可以假想今天如果要去顶下别人的店或收购别人的公司,一定要详细推敲卖价是否合乎本质,公司的财产清册、营收状况、每月开支等等各个角度作深入的剖析,用这个价格买下来合理吗?但是事实上投资人并非如此,好像股票跟公司是不关联的独立个体。

      启示二十六:我是我眼中的我

      索罗斯自从在英镑一役胜利后,就努力转型,开始强化他慈善行为的形象和行为,并转到公共政策的领域,他时常四处演讲、接受访谈、批评世局、批评某国政策不当,俨然成为了政界人士。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兴趣聆听他的意见,他们所兴趣的是他在金融方面的看法。

      在政治人物的眼中,索罗斯不是一个政治人物,连兼职都不被认同,在大众眼光,充其量他只不过是个很敢花、舍得花钱的慈善家罢了。

      但是索罗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是在自己怎么做自己,他捐钱、捐设备、设立大学、奖助教授及学生、关心教育议题、网络普及、民生问题、美国对死亡的重视等等都有一定的贡献和成就。 

      启示二十七:时间换取空间,空间也可换时间

      通常大部分的人会认为索罗斯是标准的投机客,这类的人一定没有耐心,专跑短线,如果是以这类的印象看索罗斯,那就失之偏颇了。

      例如他在1989年到1992年重创英格兰银行,索罗斯就布局了三年,他只对一个只是预判,但尚未实现的局面等了三年,所以我们能说他没耐心吗?

      对相于长期投资的观点,索罗斯只是不用长期时间来换取上涨的空间,因为只要价格满意,“朝买进、夕可卖出”,时间长短并非考虑的重点,因为目的已经达到了,然后他再争取时间找寻下一个目标。

      启示二十八:果断

      索罗斯有一点非常重要的特色:说做就做,剑及履及的果断行动力。

      例如在1974年,当索罗斯接到一通东京营业员的电话,觉得当时环境不利,在日本拥有极高持股部位的索罗斯,立即毫不犹豫做出出脱的决定。当做决定的时机成熟时,他绝不花十五分钟以上的时间做研究。

      索罗斯说过,日本是他喜欢的地方之一,他愿意在他喜欢的市场里,全部撤出,必然是他研判局面可能生变。但是对于尚未发生的事,能够勇于即刻做决定,没有半点迟疑,这样的果断利,的确超乎常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因为历史是会重演的,所以以史为镜不失为预测的重要方式",,,,,,大师也讲预测,大概只是预测时所用的依据和方法有所不同吧。
    • 汇市“捡钱”几个机会.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我只等着大把钞票堆在墙角,才走过去,毫不费力地捡起来。别的,我什么也不做”,交易大师詹姆斯.罗吉尔斯如是说,而大师的话能投资者什么启发呢?

        我们知道,汇外市场是由一连串的交易日组成,完全不关联的两个相邻交易日并不常见。但在有些交易日,特征明显的盘面动向已明确指示出市场的真实意图,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些获胜概率较高的交易机会,对赢利有很大的帮助。总结起来,轻松“捡钱”的机会有以下几个。

        高收或低收的平衡市:当日是上下波动的平衡市,但收盘高收(或低收),显示某一方取得了假想中的胜利。那么下一个交易日的早盘交投通常都会有利于收盘这一方。因此,顺应收市方向建仓不失为一着好棋。

        强趋势交易日:从开盘至收盘都由单方力量控制市场,汇价往一个方向运动。这是顺势建仓的绝佳机会,同时所冒的风险很小。因为下一个交易日的价值区间通常都会延续,可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获利退场而不遭受损失。

        跳空缺口:在开市阶段,由于长线力量猛烈入市,形成跳空缺口,它的特性是起到支持或阻力的作用。沿跳空方向建仓也有很高的获胜概率。但由于缺口的类型有普通型、突破型、中继型、衰竭型等好几种,交易者最好还是结合整体环境,区分清楚之后再行动。

        突破盘整区:当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盘整区被突破时,汇价变化通常会很快、很剧烈。这是由于市场人士对价值的看法已发生改变,长线力量非常有信心地介入导致的。此时,应及时跟随突破方向入市,享受“坐轿”乐趣。

        突破失败陷阱:当汇价冲击阻力位(或支持位)失败后,通常都会全力返回原来的价值区间,被冲击的参考点时间周期越长,返回的幅度就越宽,这是基于市场平衡的概念。此时,需反应敏捷,掉转“枪头”反戈一击。

        以上这些交易机会并不是绝对不会失败,而是相对而言比较安全可靠。如果一个交易者能够耐心等待机会出现,并敏锐地识别它的真伪,再配合科学的资金管理方法,采取果断的行动,一定能取得较好的绩效。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