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观察人的体能高发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体能,网上定义为三方面:形态、机能、素质;五大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

定义所指专业运动员,侧重年轻人;而本文所述是体能高发期,指业余爱好者,侧重中年以上。据查网上无相关信息,所述观点为多年观察所得,一家之言。

对象:学友、朋友、跑友、球友。
内容:不同时期的体能变化。
时限:近期十几年,远期几十年。
年龄:40-60岁之间。

现状:
①学友。几十年的时间,随着运动惯性的衰减,体态发生很大变化,基本上再无运动可言,体能大不如前。

②朋友。多为技术移民,有运动爱好的占少数,只是为生活所需和健康所求,从不动到动有了跨越式变化,精力充沛。大部分人没有主观能动性,也是观念和意识的差别,从来不动;体能呈下降趋势。

③跑友。有自主管理能力,主观明确客观突出,发掘潜力冲击成绩,做出了在国内基本上做不到的事儿,体能保持长久。

④球友。这是接触时间较短的群落,由爱好而来,经多年的大浪淘沙,留下的人都是体能和球技很好。他们中有改观旧习,提高自己的要求,向比较正规的方向发展。

综上简述,对某项运动的爱好中不自觉地提高了体能。虽初衷并非刻意,却最终意想不到,不少人还迈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把运动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体能也水到渠成地向最后一个高发期挺进。

结果:
体能的高发期,观察有三次:大约出现在20,35和55岁左右。每个人都可回想一自己的过往经历就不难得出,个体会有差异,但总体相差无几:

第一时期,无需特意而自然勃发,有着年轻人的勇猛向上的气息。
第二时期,有运动基础后有所持续或是发挥,至少保持原有项目,或是增项,体能上自我感觉与上一时期几乎无异。
第三时期,更是上一时期的继续和发扬。虽年龄相差近20岁,但体能相差不大。相反的,原来不动的,一般就不动了;体能滑坡开始显现。

现场观察几位50岁开外的球友都能打上2个多小时的网球;再看羽毛球馆清一色的40-50岁的人,都能打上几个小时,非一日之功。

结论:
这三个时期环环相扣,前一个平庸后一个就不足。最可怕是等到65岁以后就会逐渐发生质的变化。这不仅是本人观察,类似信息网上可查。有着良好体能的人,思维清楚、动作敏捷、精神抖擞。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体育健身 / 观察人的体能高发期 +2
    • 呵呵,居然还能总结出这么多来....按LZ的分期,俺第1时期简直就是个运动狂,“五大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俺都不缺,练400米栏缺一样都不行啊,何况还练武和中长跑呢,现在运动量已远不如年轻时了,感觉像在吃老本呢...
      • 厉害,十项全能+刀枪剑戟。。。
    • 总结得很好。喜欢看这种表述方式。是不是身体长期持续动与不动的人,年纪越大两种人体能的分别就越大?
      • 谢谢。的确分别很大,周边尽是。
    • ... +1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加点数据。LOL。

      我今天 46。我是去年 10 月开始跟随 Personnal Trainer 的。具体原因现在记不得了。好像是看过一个新闻,说某个人 Covid 开始减肥健身云云,才脑门一热,找起来 Personal Trainer。

      Personal Trainer 主要是 Weight Training。合乎我 Low Impact 的要求。每周 2-3 次,每次一小时。费用是 $67.5/次。20 次是一个 package。我现在是第二个 package 的尾巴。

      开始我觉得是 work,慢慢到现在开始喜欢。2 天不动就开始难受。Weight Training 中间开始自己找活动。把跑步也又捡起来。没跑几次,但是每次加多 0.1 个 mile。我牙医也跑,说如果少伤膝盖,就 incline 0.5 或者 1.0 的跑。我今天早上是在 2.7 mile 结束的,pace 4.7-4.8,我的目标是 5 miles。中间可能穿插 Heather Robinson 12 weeks work out,但是会从她的第七周开始。

      从感觉是 work 到感觉 like,中间花了我至少 3 个月的时间。目前感觉走路清爽,运动没有增加身体负担。

      由于脖子有伤,我不准备参与任何球类竞赛类活动。也不准备参加任何 high impact, high cardio 的项目,这些是我 life limits。可能不一定是做不到,不一定身体不允许,我决定不冒险试了。

      我觉得自己年轻时候没有这方面早日参与,没有早期的体型管理,很遗憾。看到娃现在注重体型,外貌,我觉得娃比我做得好。我每周一定请(bi)她运动两次。

      以作参考。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入门-入迷-入行,典型的追赶末班车范例,值得鼓励赞扬。一伙计,离开喧闹人杂的球场跑进幽静多彩的林间,一发不可收拾;一天不动,按赵本山台词讲话“浑身痒痒”,运动“上瘾症”。
        • 我目前还没有资格入迷入行,要养家顾家。能每天精力充沛,供给自如,减缓衰老,我就乐S了。
          其实,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 -- 习惯。

          以前总觉得自控决定命运。当下发现自控高大上没惠顾的时候,得靠习惯。每天盯着自己眼前那点事:早晚脸洗了没?早晚牙刷了没?运动量完成了没?该发该收的电邮结束了没?工作安排好了没?娃的食物准备好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