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婚姻的不幸,

很多原因在于,一方存在对另一方过多的不切实际的幻觉中。把已经得到的视为理所当然,没有得到的耿耿于怀。比如:1,你当初看上他或她的貌,结婚后,慢慢就要求她或他的德与财。2,你当初看上他或她的性格品德,结婚后,注意力又转到对貌的厌恶。3,你当初看他或她品貌都还可以,结婚后,你又嫌弃他或她内心的苍白。没有共同语言。4,当初你欣赏他或她是男强人与女强人,婚后,你长叹:为什么他或她不懂风情。5,当初你喜爱他或她的小鲜肉或者小鸟依人,婚后,你质问:你个吃软饭的或者你个靠男人养的。6,你寻寻觅觅找到一个既有貌又有才,既多金又温柔,在外8面威风,在家10面呵护。你还是会哀叹:我天天守着这么个宝贝,怎样才能让那些外面的野东西不要惦记呢?是的,得天天查手机,查电脑,安个跟踪器,最好绑在裤腰带上!又是一声长叹:我活的太累了!你太完美了,我宁愿找个丑点的,钱少点的,谁谁老公,老婆丑是丑点,钱是少点,可让人省心,心里踏实。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佳缘 / 情爱悠悠 / 我一直以为精神恋爱真的存在。现觉得藍顏/紅顏知己怎麼越來越難存在了。 找一个异性知己。不求其他,只问灵魂能同频的人咋那麼難呢?一
    • What made you to think such a person even exists?
      • Based on my own experience that kind of person did exist in the past. Not sure this time around. We/People have all changed so much in certain way
        • Well, you missed the perfect match then. It is unlikely that you would see someone like what you imaged now.
          • 不要这么打击别人嘛!共产党还给农民工成功娶得七仙女的梦想呢,何况民主国家了。
    • 世上啥样的人都有,你要寻找啥样的灵魂呢?打打广告,看能否找到。
    • 一开始就要求是知己,要求太高了,先成为朋友再说其他的。
    • 从你要求同频,就看出你要求太多。 就是常打炮的,都很难同频,何况这种远程的,能有点交际点就已经不错了, 打发时间就可以了。
    • 如果只是灵魂知己,为啥一定要找异性?
      • 楼主的重点在”恋爱“二字,所以非异性不可。
        • 那就是精神这俩字吓跑了异性候选人们。
        • Not necessary.
      • 对,不过也取决于精神恋爱的定义。如果只求谈得来,志趣相投的朋友,性别甚至年龄都不重要。
        • Agreed. Sometimes, OP would bring a total different aspect
      • 94,世道都变了。
    • 怎么可以找知己为目的找朋友,只有找对象才可以啊
    • 1,精神恋爱有可能存在, +1
      但你在现实中见个几对,说明这个现象不是普遍存在,就好像中649。2,文人,哲学家的东西看看就好,真的信的那么深那读书就被书给毒了。3,哲学家自己都说,世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叶子,那么也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那么灵魂也就不可能同频。4,你有一个频道,好似你开车走在一条车道,希望有另一部你喜欢的车跟进来你的车道,与你从头到尾保持同节奏,你认为机率有多大。5,你要求另一个人与你同频,他或她绝不会是天生就与你同频,要想达到同频,他必须要改变很多。那么,你作了什么让他心甘情愿改变呢?6,你也可以主动与她同频,那么你愿意改变你自己吗?要知道,改变自己是世上最难的事。7,那么,只能是求同存异,“同”就是你们的同频,就是爱情吧;“异”就是各自的自由。“同”是爱情价更高;“异”则是若为自由故了。
      • 婚姻的不幸, +2
        很多原因在于,一方存在对另一方过多的不切实际的幻觉中。把已经得到的视为理所当然,没有得到的耿耿于怀。比如:1,你当初看上他或她的貌,结婚后,慢慢就要求她或他的德与财。2,你当初看上他或她的性格品德,结婚后,注意力又转到对貌的厌恶。3,你当初看他或她品貌都还可以,结婚后,你又嫌弃他或她内心的苍白。没有共同语言。4,当初你欣赏他或她是男强人与女强人,婚后,你长叹:为什么他或她不懂风情。5,当初你喜爱他或她的小鲜肉或者小鸟依人,婚后,你质问:你个吃软饭的或者你个靠男人养的。6,你寻寻觅觅找到一个既有貌又有才,既多金又温柔,在外8面威风,在家10面呵护。你还是会哀叹:我天天守着这么个宝贝,怎样才能让那些外面的野东西不要惦记呢?是的,得天天查手机,查电脑,安个跟踪器,最好绑在裤腰带上!又是一声长叹:我活的太累了!你太完美了,我宁愿找个丑点的,钱少点的,谁谁老公,老婆丑是丑点,钱是少点,可让人省心,心里踏实。
    • 男人做蓝颜多半是被迫之举,所以精神和恋爱二字犯冲。 +1
      • 看爱情保卫战和其他情感节目,发现有争吵的夫妻,总有一方是自私的,对他人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同时自己又不会去爱与关心他人,非常自我。或者金钱观与生活习惯有问题。自己的缺点忽略不计。对方的缺点无限放大。 +1
    • 精神恋爱和红颜知己不是一回事吧。先想清楚自己要啥
    • 精神恋爱是不是很辛苦?也很不真实?
      • “精神恋爱”的同时为了这一场精神恋爱而选择自律如僧侣,就很辛苦,也很不真实,因为在违背人性的过程中欺骗了自己的人生。
        • 文人读书总是太信书,比如:这个写书的人是你朋友,你工友你不会把他写的东西当回事。反而一个远在天边的不知是不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写的东西奉为圭臬。
          • 文人把书看成是神圣的东西,
            忽略生活本身的朴实与简单。比如:你一天到晚抱怨老婆这不好那不好。那么,最简单的,你有钱就去买个她一直想买的东西给他一个惊喜。你没钱,那么你默默作一顿饭让她醒了吃,还不好意思说:对不起,我手艺不太好。同样,你给苦恼的老公一个笑脸,告诉他家里有钱,你不要压力太大,老公回来大喊一声:你累了,快歇歇。再看看,你们精神同不同频?
            • 你今天在这里反复讨论的千人千面,本身就说明了残缺是男女relationship的本质,至于是否要象填puzzle 那样在填满空缺的过程中追求完美,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选择了。精神恋爱也是一种选择,不过有过于自欺欺人之嫌。
            • 精神有千千万,没有人有能力理解与匹配。行动就那些,一句问候,一个笑脸,一声道歉,一声感谢一个拥抱,一餐饭,一个包。等等。精神你没有,行动你不屑,或者等着他或她先给才行。那么就没有那么了。
          •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但是不信书干脆不如不买书。所以书还是要信的,否则要书作甚?
            • 要有选择的信
              • 我们总是有选择地相信我们想要相信的东西。所以猫老师可以为teen movie 怦然心动所感动,但是不是所有的人会有这样的共鸣。
              • 为什么常常有精神有神交的,现实生活却不能合拍,最后一拍两散。肯定是行动不够。而现实生活和谐的,却没有人愿意离婚去找精神?肯定是行动够力,最后达到精神合适。
                • 即使像陈独秀胡适这样的精神高需求者,最后与他们共同走完的还是朴实的但会关心与爱他人的人。
                  • 许多人找对象, +1
                    把外在,爱好,房子,地位,金钱,学历,出生等等这些相匹配。以为这些条件相当应该就找到幸福了。但是独独忽略了对方关爱他人能力,共情能力。也没有检讨自己这方面能力有没有。其实,不要小看这些能力。它背后牵涉到基因,原生家庭,生长环境,社会环境甚至当时的国际政治对国家与个人的儿童期的影响。
                    • 关爱他人,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很重要
                      • 这是人际关系各种矛盾的根源。可惜,普通人不在乎她的价值,反而看重其他的东西。
                    • 观察孩子们交朋友的方式, +1
                      你会发现:能玩的快乐不吵架且保存比较长久友谊的都是相互会谦让,比如,我等你玩完这个玩具我再玩;我看你想玩,那我马上玩完给你,或者一起分工合作玩。你有一个主意我想想我愿不愿意,不愿意,那么再想想,找到一个都满意的。或者达成这回玩你的,下回玩我的意向。表现的是双方的共情能力。反之,那些玩在一起就争吵打架的,都是一方自私,或者两个都自私,用压制或胁迫让对方服从的。表现的是共情缺乏,自我为中心。
      • 精神恋爱如果一直以柏拉图的形式可以存在很久。但是在现实中还是要用各自的行动来求得协调。精神的东西最后要落实到行动中。毕竟人的最基本需求是一日三餐,
        相互情感的关心。可能这也是动物的本能吧。你看两个猴子关系好,肯定是天天耳鬓厮磨,你帮我捉虫我给你挠痒痒。一个只是给另一个香蕉或者性的,其他不管不问,看有猴子喜欢不?
    • 人性是个复杂的多面体且大概率会因周遭环境而变的,而灵魂是单纯的么?进一步深究的话,“同频”也貌似太笼统,需要更具体的清晰定义,否则一定会有争议拎不清...比如终极目标/大方向一致而具体线路或细节/过程不同,算不算同频? +1
      • 现实中,有的人比较宽容,只要目标/大方向一致就可容忍细节/线路的差异,而有的人是个细节控,必须几乎完全一致方可同行,否则心理/行动就闹别扭...因而,对所谓“同频”的定义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1
        • 你说的很对, +1
          有的人太在乎细节。比如我看一个节目,她共情力强一些,妈妈说:你身上那么脏,不要靠近我。她觉得不妥但没有生气,她说她不生气的原因是,她知道妈妈是爱她的,她从妈妈整个的行为里判断,妈妈是爱她这个事实就行了。妈妈这句话不妥,可以抗议,但不会因此怨恨妈妈。而她妹妹,同样这句话:妹妹觉得妈妈不爱她,反复纠结这句话,又没有当面反抗,一直淤积在心,她显然是看重这个细节,而且强化这个细节。认识不到妈妈总的是爱她这个事实。
          • 你是学心理学的?看上面与荡荡的探讨回帖,似乎你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深入分析.....凡涉及人性之事,往往需要更深入具体,泛泛而谈或笼统而论都容易引发争议,不过,争议也有好处,可激发人们对真相的探索和逼近... +1
    • 上帝造出人来, 如果灵魂契合, 那么会更加渴望无限度的亲密, 也就是性。 基本上保持精神恋爱不大可能。个人观点。
      • 精神恋爱肯定应该是人的高需求吧。普通人,像我有一日三餐饱饭,有人问一声:今天你好吗?出去小心路滑。今天不想做饭咱们出去吃。然后,我也问一声:你胃怎么样?今天想吃什么?开车小心点。就这点事!
    • 化解心结未必需要异性知己。关键是志趣相投即可,
      要求是异性知己就有性的潜在渴望,可自己又刻意回避本能的渴望,说成是精神恋爱,我觉得这是很虚伪的,所以不容易成功。其实性本身没有什么美和丑恶,只有法理的正当性和伦理的道德约束。比如说见到一位美女,有些生理反应都不是什么邪恶,刻意回避本能就成了伪君子,比较招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