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转帖】苏伊士运河之堵,真的是个意外吗?——学习了一下,涨涨姿势。埃及人口这么多,一旦乱起来,欧洲可就惨了。搞不好会成为新ISIS的地盘。

https://mp.weixin.qq.com/s/QRzFx1Xy_1Up6NeC0jLuPQ

埃及这次“意外”早晚要发生。

因为它是上一个伟人留下的“诅咒”

01

为啥没法修宽点 

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苏伊士运河刚刚解决危机,恢复通行。当地时间 3 月 23 日,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巨型货轮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南段搁浅,几乎把整条运河“拦腰截断”。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水道,这一堵影响了全球15%的货运,全球每天有超过 90 亿美元的商品运输因此受到影响。但是,此次事件一出,最为着急的并非堵在半路上的那些船只的船东,而是埃及政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收归国有以来,埃及每年能够从苏伊士运河中获得平均50亿美元的净外汇收入,长赐号出事之后,一些货轮正在考虑掉头绕道好望角或者巴拿马运河,俄罗斯政府也在大力推销‘北极航道’,埃及政府非常担心,一旦让这些货轮主顾食髓知味,走熟了其他航道,这个钱他们就没得赚了。所以总统赛西在一个周内连发了四次严令,要求运河公司“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这位总统是真的急了。但此次事件是否真的只是一起偶然事故呢?其实难说。在国际海运贸易量持续增长,巨型货轮越造越大的今天,平均通航宽度只有150米左右的苏伊士运河确实显得过于老迈了。其主要对手巴拿马运河在美国的支持下早在2016年就完成了拓宽工程。在2014年时,苏伊士运河也确实搞过一个雄心勃勃的拓宽计划,要把苏伊士运河搞成“双航道”。埃及当时还对外宣布不接受任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以便能在工程竣工后能独享其利。不过,这项计划搞到最后成了个笑话。首先,埃及自身的工业企业实在过于低效。埃及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军队经商”的典范,拓建工程所涉及的施工、水泥、钢铁等等关键产业都被军方资本所把控,这些吃皇粮还免税的军企却性价比极低,苏伊士运河扩建工程的预算从最初的30亿美元暴涨到目前的近百亿美元,还没有完全填上这个窟窿。而一旦伸手要钱,埃及政府发现自己极度缺钱了,总统赛西不得不在2017年通过发行专项国债的方式筹集工程尾款。你可能会感觉奇怪,刚才不是说埃及仅苏伊士运河一项就能每年坐收平均50亿美元的外汇吗?钱都哪儿去了?答案可能让你感到惊讶,被埃及人自己给吃掉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埃及,粮食却近乎免费。自上世纪60年代起,埃及政府就推行了对全体城镇居民的粮食补贴政策,市民们可以用从政府领到的食品补给卡,用不到两美分的价格一种名为巴拉迪的面包,同种面包如果不用补给卡的话,价格是前者十到十五倍。同时埃及政府还向市民有限供应同样优惠的副食品。如此优厚的福利待遇,很多欧洲国家都不敢搞,但埃及却一定要硬撑着。2020年,仅进口粮食以维持补贴政策一项,埃及政府就花掉了53.1亿美元的外汇,大约刚好跟苏伊士运河的外汇收入相抵,可能还要倒贴一点。所以埃及为啥不把运河修宽点?引进外国资本、技术怕肥水流了外人田。靠自家工业实力,军方资本又过于低效拉胯。国内外汇储备又被福利政策吃光了。哪条路都走不通,运河扩建当然只能修这么个半拉子,等着出事儿。但问题是,埃及是怎么沦落到这步田地的呢?这我们得谈谈历史。

02

中东的“明治维新” 

说起来,埃及的国运走到今天这一步死局,还真的跟苏伊士运河有点关系。苏伊士运河修建于19世纪中叶,是由法国人始建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法国人跑到人家埃及的地盘上挖运河,这是典型的帝国主义的行为。但具体到苏伊士运河这桩生意上,法国人给埃及开的价码还是蛮公道的,出工人出许可的埃及政府可以持有运河公司42%的股权,出钱出技术的法国人拿58%。两家坐地分账,这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算罕见的良心买卖。无奈的是,法国人想给埃及人的机会,埃及人自己却没兜住。原因出在当时统治埃及的默罕默德·阿里身上。嗯,是这位,不是那个拳王。这位君主的好处是雄才大略,是当时伊斯兰世界少有看到自身文化已经落后于西方的统治者,掌权后在埃及果断全面引进西方技术,改革军队、兴办工厂、振兴教育。掀起了一场中东版的明治维新。但此公的缺点是过于雄才大略了,西化改革刚见成效,他就四处出去打仗,北征希腊、南击苏丹、连自己的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都不放过。在最高峰时,默罕默德·阿里的口号是要建立一个“囊括所有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帝国”。阿里这个四面出击的打仗方式,挺有点后来日本作死的神韵。但这么干,可就有点太看不清世界大势了,英法这些世界列强一看:吆喝,卖给你几杆洋枪,你真把自己当世界霸主了哈?于是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同年,英、法、俄、普四国组成联军,强力干涉埃及的对外扩张行动,并逼迫埃及签订《伦敦条约》,将其势力范围限制在西奈半岛以东,并必须对老迈的奥斯曼帝国俯首称臣。埃及版的“明治维新”经此一击之后一蹶不振,由于埃及奉行的是与后来日本极为相似的以战养战策略,扩张受阻之后政府财政立刻破产,债台高筑。阿里在绝望当中死去,他的子孙们不得不让埃及“插标卖首”,向列强出卖主权以还清欠款。而出卖的主权当中,就包括正在兴建的苏伊士运河的股权。在印度有巨大利益的英国就这样一步步“收购”了埃及,并最终在一战中将其变为自己的保护国。细究起来,埃及这次“维新”的夭折,其实已经暗示了这个国家在近现代的宿命。埃及国土面积虽有100万平方千米,看似很大,但沙漠占到了95%,真正有价值的土地面积只有不足五万平方公里,且呈带状分布于尼罗河两岸。这个地缘格局,导致了埃及其实不经打,一旦其中有任意一点被切断,不仅埃及的水源与交通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埃及的有生力量就要面临被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的窘境。而与真正的强国比起来,埃及极度缺乏工业化所需的各类矿产资源,只能依赖进口。矿产资源的匮乏一方面使得把持资源的列强将埃及工业化的“七寸”死死卡住,阻碍了埃及的工业化。同时,对资源和战略纵深的诉求,又逼迫埃及一旦出现“雄才大略”的领导人,想自强就必须走军国主义的扩张战略,将统合整个阿拉伯世界做为其目标,极度透支国力,以战养战。没有成为大国的条件,却偏要硬上,这就是默罕默德·阿里的悲剧。但埃及的可悲在于,同样掂量不清埃及斤两的雄才大略之主,百年后居然又来了一个。 

3

军国与民粹的缝合怪 

1956年,在万众欢呼之中,一位男子发表了他的演讲:“埃及的人民们,我知道你们在忍饥挨饿、忍受贫困,但就离你们住处不远的地方,那条流淌着金水的运河在创造着源源不断的财富……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的运河,是埃及人用鲜血和汗水建成的,我决不能让它成为国中之国!”发表这篇惊人演讲的奇男子,就是纳赛尔,此前四年,他带领一群年轻的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法鲁克王室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分析起来,纳赛尔创立的埃及共和国有这样两个鲜明特点:第一,作为一个依靠青年军官秘密组织发动政变创立的国家,纳赛尔必须跟着他一起“干革命”的老战友们让利,形成了一种类似军国主义的政体。所以埃及军队在共和国政府中话语权极大,纳赛尔亲自组建的最高军事委员会是总统之上的存在,大选中获胜的总统必须经过最高军事委员会许可之后才能上任。国防部则可以绕开政府、自行颁发法令。至于军事生产部,则首开了埃及军队经商的先河。于是,纳赛尔在宣布要驱赶英法在苏伊士的国中之国的同时,自己却手造了另一个国中之国。第二,为了说服民众容忍这样一个奇葩的上层政体存在,纳赛尔又必须在埃及下层推行被其称为“合作民主社会主义”的制度。简而言之,这个制度就是推行国有化,并给民众许以高福利。前文所提到的,几乎压得埃及喘不过气的粮食补贴制度,就是在这种思路下诞生的。纳赛尔宣称,在这项制度下,埃及的每一个穷人都能吃得饱饭。简单地说,纳赛尔治下的埃及,其实是一个军国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缝合怪。但问题是,想要维持这样的制度运行,政府必须有极大的财权,军队要切走一大块蛋糕,还要给民众分一大块,让他们不闹事。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呢?纳赛尔想的简单,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就好了嘛。 于是,这就引爆了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月29日,在纳赛尔收回运河主权仅3个月后,英、法、以三国组成联军,对埃及宣战,战争正式打响。英法这两个刚当列强几百年的“年轻人”,合伙偷袭埃及这个六千多岁的“老同志”,这个仗本来是没得看的。战争开打仅一周,联军就攻陷苏伊士运河的地中海出口塞得港,兵锋直指开罗。 如果按传统战争来打,纳赛尔的“伟大实践”可能就点到为止了。埃及人民挨了列强一顿揍之后,屈辱虽然屈辱,但好歹不会再有后来的故事。可不知对埃及人民是福是祸,上天偏偏决定在此时跟他们开个玩笑。就在苏伊士运河战争开打的几乎同时,1956年10月,震惊世界的匈牙利事件爆发,华约阵营的匈牙利内乱了,新上台的政府宣布退出华约组织,要和苏联划清界限。美国人对这事儿本来兴奋的不得了——多好的塑造我们民主阵营造型的机会啊!要是能把匈牙利拉过来,恶心一把苏联就更好了!但偏巧在此时,英法联手打了埃及,甭管开战的理由是啥,这个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整个第三世界国家都在问,你们这是要恢复殖民统治不成?苏联那边也较上了劲儿,在联合国天天提埃及问题恶心美国,转移大家对匈牙利事件的注意力。被英法这俩猪队友恶心坏了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勃然大怒,要求英法立刻撤军,并下停止对两国的经济援助,还宣称要把英法都踢出北约。苏联那边态度也很明确:赫鲁晓夫直接写信给以色列总理,说以色列下一步的行动将决定“以色列是否还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而对于英法,苏联大使给两国传的话更直白:不停战,我们就往你头上扔核弹。 总而言之,在埃及问题上,美苏罕见的同心同德了一把。这也让英法想明白了一件事:当今世界,老大已经不是俺们了啊。于是被迫收手,停止了这场眼看就要胜利的侵略战争。就这样,纳赛尔在老天爷的神助攻下,莫名其妙的赢得了这场本来铁定要输掉的卫国战争,声望达到了顶峰。

4

纳赛尔留下的诅咒

我们前文说过了,埃及这个国家的特点,决定了它一旦得势,就一定要推动积极的扩张政策。为自己争取发展空间。自纳赛尔在苏伊士运河之战中获得“不胜之胜”之后,整个阿拉伯世界沸腾了,人们将他捧为萨拉丁之后又一位民族英雄。叙利亚甚至在1958年宣布与埃及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这个国家的成立被视为是埃及统合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步,默罕默德·阿里当年未竟的事业,似乎要在纳赛尔手中实现了。然而在风光的背后,“纳赛尔主义”其实是存在巨大的理论BUG的。一方面,由于纳赛尔的威望和领导力归根结底基于他出身的军官团。所以埃及越发展,纳赛尔个人声望越卓著,他就必须越给这些“老战友”进行利益分肥,所以日后成为埃及重大祸患的军队经商问题,在纳赛尔时代就开始了。埃及套着苏式的“五年计划”的外皮,堂而皇之的发展军资经济,形成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另一方面,为了向民众赎买对军队利益扩张的容忍,纳赛尔必须在国家尚未具备足够实力的情况下,送出足够有说服力的“福利大礼包”。于是什么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食品补贴政策……能搞不能搞的埃及当时全搞了。就这样,泛滥军队腐败问题和过早的高福利抵消了收回苏伊士运河带来的红利,埃及的“盛世”之下潜藏着不小的危机。1967年,纳赛尔在这套体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试图再次用制造外部紧张局势的方式缓和国内矛盾。他下令埃军接管了位于埃及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的联合国紧急部队的阵地,结果逼使以色列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可同样的狗屎运,不可能走两次。在这场战争中,好运不再的埃及军队被打回了原型,仅仅六天里,埃及军队在人数、装备都占优的情况下,居然被以军凌厉的攻势打的抬不起头来,陆军坦克折损大半,空军几乎全灭。战场上的一溃千里让纳赛尔名声扫地,其本人也在三年后在极度忧郁中死去了。但纳赛尔虽然走了,他的“诅咒”却留了下来。 

5

埃及的“明朝那些事儿”

今天的埃及是一个被军官阶层高度绑架的国度,埃及的27个省中,有17个省的省长直接由退役的高级将领担任,还有两个省的省长是警察,其实也是军方的附庸。剩余八个省,非军人出身的省长都被军队出身的常务副省长所架空。埃及83%的土地是直接由军方所有的,经济体系中,银行、重工业、房地产等最赚钱的产业也被军队所拿走。2015年,乘着“自家人”赛西掌权的东风,埃及国防部干脆颁布法案(是的,国防部在埃及可以直接立法),给军资企业免除了增值税。埃及军队资产更是撒着欢儿的扩张了。所以,目前,埃及的经济有多少把控在军队手中呢?据埃及总统赛西对外宣布的数据,是3%,而欧美机构的普遍估计,是50%-60%,要信那个随你。赛西:别胡说,我们只拿了一点点。军队切走了这么大的蛋糕,给老百姓留下了什么呢?食品补贴政策啊!埃及人民充分利用了纳赛尔留下这项硕果仅存的“德政”。在我国明朝时代,朱元璋为了保障自己的皇子皇孙不饿死,也给他们规定过世代永续的“底薪”。明朝皇族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拼命生孩子玩,结果导致了明末朱姓皇族达到了近30万,直接压垮明朝的财政系统。而眼下的埃及,就是这个“明朝那些事儿”的极度放大版。埃及老百姓跟当年大明皇族们想的一样通透:多生个孩子就多张嘴,多张嘴就能多份福利啊,玩命生吧!既然上升通道又军队垄断、堵死,那底层埃及民众生活唯一的乐趣,自然就只剩下生孩子了。在纳赛尔当政的时代,埃及人口还不足3000万人,到1980年代就翻了一番,突破五千万。到2017年再次翻番突破一亿大关。据预测,埃及人口在2030年以前就将突破1.3亿。而且别忘了,埃及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面积,其实只有四万平方公里。为了供养这庞大的人口,让埃及已经从当年的“地中海粮仓”摇身一变成为了“粮食黑洞”,且粮食补贴政策近些年来已经吃光了苏伊士运河给埃及挣来的运费,等到其进一步将旅游、石油这两个埃及经济支柱的利润都吃没了,这场宴席恐怕不散也得散了。那埃及政府能不能赶紧悬崖勒马,叫停坑爹的粮食补贴政策呢?不可能。这方面的前车之鉴就发生在2011年,彼时因为乌克兰小麦歉收,导致国际粮价波动,埃及粮食补贴出现暂时性短缺,但就是这么一点小波折,就导致了埃及多地爆发反政府示威,出身军人、执政多年的“现代法老”穆巴拉克应声倒台,去年刚刚在忧郁中死去。不给补贴,几千万人都会上街,就问你怕不怕。穆巴拉克的前车之鉴让继任者都看明白了,在埃及,想保自己的政权稳固,就必须保住粮食补贴政策——哪怕这个政策是悬在埃及头上的一柄越来越重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系着剑柄那根蛛丝早晚会断裂。 而埃及目前也成为了整个中东地区的一颗定时炸弹,这个人口过亿、且仍在高速增长中的大国,竟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纯文盲,有40%的人温饱问题必须依靠畸形的粮食补贴政策。一旦苏伊士运河真的长期阻塞导致埃及政府破产。这个国家将随时有可能爆发内乱,产生一波史无前例的难民潮,去冲击地中海对岸的欧洲。所以,此次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不仅是埃及政府直呼好悬,恐怕更把海对岸的欧盟吓出了一身冷汗——要是阻塞拖它个旷日持久,恐怕欧盟就得在捐巨款买平安和迎接新一波难民潮之间做二元选择了。但我们知道,埃及的局面照这样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这个难题,埃及、中东、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是要面对的。这是一个“伟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迷梦,过度消耗国家的潜力,并把整个国家带入歧途的故事,而他留下的诅咒,至今尚未消除。全文完PS:今天尝试写了一下埃及,长篇解析一个小国故事,不知传播效果会如何,昨天的稿子有朋友问我音乐为啥不放《出埃及记》……因为我想留到今天用。音乐和文章,愿您都能喜欢。本文6300字,感谢读完,长文不易,喜欢请给个三连,最重要的是转发,多谢。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茶话 / 社会政治 / 【转帖】苏伊士运河之堵,真的是个意外吗?——学习了一下,涨涨姿势。埃及人口这么多,一旦乱起来,欧洲可就惨了。搞不好会成为新ISIS的地盘。 +2
    https://mp.weixin.qq.com/s/QRzFx1Xy_1Up6NeC0jLuPQ

    埃及这次“意外”早晚要发生。

    因为它是上一个伟人留下的“诅咒”

    01

    为啥没法修宽点 

    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苏伊士运河刚刚解决危机,恢复通行。当地时间 3 月 23 日,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巨型货轮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南段搁浅,几乎把整条运河“拦腰截断”。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水道,这一堵影响了全球15%的货运,全球每天有超过 90 亿美元的商品运输因此受到影响。但是,此次事件一出,最为着急的并非堵在半路上的那些船只的船东,而是埃及政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收归国有以来,埃及每年能够从苏伊士运河中获得平均50亿美元的净外汇收入,长赐号出事之后,一些货轮正在考虑掉头绕道好望角或者巴拿马运河,俄罗斯政府也在大力推销‘北极航道’,埃及政府非常担心,一旦让这些货轮主顾食髓知味,走熟了其他航道,这个钱他们就没得赚了。所以总统赛西在一个周内连发了四次严令,要求运河公司“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这位总统是真的急了。但此次事件是否真的只是一起偶然事故呢?其实难说。在国际海运贸易量持续增长,巨型货轮越造越大的今天,平均通航宽度只有150米左右的苏伊士运河确实显得过于老迈了。其主要对手巴拿马运河在美国的支持下早在2016年就完成了拓宽工程。在2014年时,苏伊士运河也确实搞过一个雄心勃勃的拓宽计划,要把苏伊士运河搞成“双航道”。埃及当时还对外宣布不接受任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以便能在工程竣工后能独享其利。不过,这项计划搞到最后成了个笑话。首先,埃及自身的工业企业实在过于低效。埃及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军队经商”的典范,拓建工程所涉及的施工、水泥、钢铁等等关键产业都被军方资本所把控,这些吃皇粮还免税的军企却性价比极低,苏伊士运河扩建工程的预算从最初的30亿美元暴涨到目前的近百亿美元,还没有完全填上这个窟窿。而一旦伸手要钱,埃及政府发现自己极度缺钱了,总统赛西不得不在2017年通过发行专项国债的方式筹集工程尾款。你可能会感觉奇怪,刚才不是说埃及仅苏伊士运河一项就能每年坐收平均50亿美元的外汇吗?钱都哪儿去了?答案可能让你感到惊讶,被埃及人自己给吃掉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埃及,粮食却近乎免费。自上世纪60年代起,埃及政府就推行了对全体城镇居民的粮食补贴政策,市民们可以用从政府领到的食品补给卡,用不到两美分的价格一种名为巴拉迪的面包,同种面包如果不用补给卡的话,价格是前者十到十五倍。同时埃及政府还向市民有限供应同样优惠的副食品。如此优厚的福利待遇,很多欧洲国家都不敢搞,但埃及却一定要硬撑着。2020年,仅进口粮食以维持补贴政策一项,埃及政府就花掉了53.1亿美元的外汇,大约刚好跟苏伊士运河的外汇收入相抵,可能还要倒贴一点。所以埃及为啥不把运河修宽点?引进外国资本、技术怕肥水流了外人田。靠自家工业实力,军方资本又过于低效拉胯。国内外汇储备又被福利政策吃光了。哪条路都走不通,运河扩建当然只能修这么个半拉子,等着出事儿。但问题是,埃及是怎么沦落到这步田地的呢?这我们得谈谈历史。

    02

    中东的“明治维新” 

    说起来,埃及的国运走到今天这一步死局,还真的跟苏伊士运河有点关系。苏伊士运河修建于19世纪中叶,是由法国人始建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法国人跑到人家埃及的地盘上挖运河,这是典型的帝国主义的行为。但具体到苏伊士运河这桩生意上,法国人给埃及开的价码还是蛮公道的,出工人出许可的埃及政府可以持有运河公司42%的股权,出钱出技术的法国人拿58%。两家坐地分账,这在帝国主义时代已经算罕见的良心买卖。无奈的是,法国人想给埃及人的机会,埃及人自己却没兜住。原因出在当时统治埃及的默罕默德·阿里身上。嗯,是这位,不是那个拳王。这位君主的好处是雄才大略,是当时伊斯兰世界少有看到自身文化已经落后于西方的统治者,掌权后在埃及果断全面引进西方技术,改革军队、兴办工厂、振兴教育。掀起了一场中东版的明治维新。但此公的缺点是过于雄才大略了,西化改革刚见成效,他就四处出去打仗,北征希腊、南击苏丹、连自己的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都不放过。在最高峰时,默罕默德·阿里的口号是要建立一个“囊括所有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帝国”。阿里这个四面出击的打仗方式,挺有点后来日本作死的神韵。但这么干,可就有点太看不清世界大势了,英法这些世界列强一看:吆喝,卖给你几杆洋枪,你真把自己当世界霸主了哈?于是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同年,英、法、俄、普四国组成联军,强力干涉埃及的对外扩张行动,并逼迫埃及签订《伦敦条约》,将其势力范围限制在西奈半岛以东,并必须对老迈的奥斯曼帝国俯首称臣。埃及版的“明治维新”经此一击之后一蹶不振,由于埃及奉行的是与后来日本极为相似的以战养战策略,扩张受阻之后政府财政立刻破产,债台高筑。阿里在绝望当中死去,他的子孙们不得不让埃及“插标卖首”,向列强出卖主权以还清欠款。而出卖的主权当中,就包括正在兴建的苏伊士运河的股权。在印度有巨大利益的英国就这样一步步“收购”了埃及,并最终在一战中将其变为自己的保护国。细究起来,埃及这次“维新”的夭折,其实已经暗示了这个国家在近现代的宿命。埃及国土面积虽有100万平方千米,看似很大,但沙漠占到了95%,真正有价值的土地面积只有不足五万平方公里,且呈带状分布于尼罗河两岸。这个地缘格局,导致了埃及其实不经打,一旦其中有任意一点被切断,不仅埃及的水源与交通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埃及的有生力量就要面临被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的窘境。而与真正的强国比起来,埃及极度缺乏工业化所需的各类矿产资源,只能依赖进口。矿产资源的匮乏一方面使得把持资源的列强将埃及工业化的“七寸”死死卡住,阻碍了埃及的工业化。同时,对资源和战略纵深的诉求,又逼迫埃及一旦出现“雄才大略”的领导人,想自强就必须走军国主义的扩张战略,将统合整个阿拉伯世界做为其目标,极度透支国力,以战养战。没有成为大国的条件,却偏要硬上,这就是默罕默德·阿里的悲剧。但埃及的可悲在于,同样掂量不清埃及斤两的雄才大略之主,百年后居然又来了一个。 

    3

    军国与民粹的缝合怪 

    1956年,在万众欢呼之中,一位男子发表了他的演讲:“埃及的人民们,我知道你们在忍饥挨饿、忍受贫困,但就离你们住处不远的地方,那条流淌着金水的运河在创造着源源不断的财富……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的运河,是埃及人用鲜血和汗水建成的,我决不能让它成为国中之国!”发表这篇惊人演讲的奇男子,就是纳赛尔,此前四年,他带领一群年轻的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法鲁克王室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分析起来,纳赛尔创立的埃及共和国有这样两个鲜明特点:第一,作为一个依靠青年军官秘密组织发动政变创立的国家,纳赛尔必须跟着他一起“干革命”的老战友们让利,形成了一种类似军国主义的政体。所以埃及军队在共和国政府中话语权极大,纳赛尔亲自组建的最高军事委员会是总统之上的存在,大选中获胜的总统必须经过最高军事委员会许可之后才能上任。国防部则可以绕开政府、自行颁发法令。至于军事生产部,则首开了埃及军队经商的先河。于是,纳赛尔在宣布要驱赶英法在苏伊士的国中之国的同时,自己却手造了另一个国中之国。第二,为了说服民众容忍这样一个奇葩的上层政体存在,纳赛尔又必须在埃及下层推行被其称为“合作民主社会主义”的制度。简而言之,这个制度就是推行国有化,并给民众许以高福利。前文所提到的,几乎压得埃及喘不过气的粮食补贴制度,就是在这种思路下诞生的。纳赛尔宣称,在这项制度下,埃及的每一个穷人都能吃得饱饭。简单地说,纳赛尔治下的埃及,其实是一个军国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缝合怪。但问题是,想要维持这样的制度运行,政府必须有极大的财权,军队要切走一大块蛋糕,还要给民众分一大块,让他们不闹事。这么多钱从哪里来呢?纳赛尔想的简单,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就好了嘛。 于是,这就引爆了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月29日,在纳赛尔收回运河主权仅3个月后,英、法、以三国组成联军,对埃及宣战,战争正式打响。英法这两个刚当列强几百年的“年轻人”,合伙偷袭埃及这个六千多岁的“老同志”,这个仗本来是没得看的。战争开打仅一周,联军就攻陷苏伊士运河的地中海出口塞得港,兵锋直指开罗。 如果按传统战争来打,纳赛尔的“伟大实践”可能就点到为止了。埃及人民挨了列强一顿揍之后,屈辱虽然屈辱,但好歹不会再有后来的故事。可不知对埃及人民是福是祸,上天偏偏决定在此时跟他们开个玩笑。就在苏伊士运河战争开打的几乎同时,1956年10月,震惊世界的匈牙利事件爆发,华约阵营的匈牙利内乱了,新上台的政府宣布退出华约组织,要和苏联划清界限。美国人对这事儿本来兴奋的不得了——多好的塑造我们民主阵营造型的机会啊!要是能把匈牙利拉过来,恶心一把苏联就更好了!但偏巧在此时,英法联手打了埃及,甭管开战的理由是啥,这个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整个第三世界国家都在问,你们这是要恢复殖民统治不成?苏联那边也较上了劲儿,在联合国天天提埃及问题恶心美国,转移大家对匈牙利事件的注意力。被英法这俩猪队友恶心坏了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勃然大怒,要求英法立刻撤军,并下停止对两国的经济援助,还宣称要把英法都踢出北约。苏联那边态度也很明确:赫鲁晓夫直接写信给以色列总理,说以色列下一步的行动将决定“以色列是否还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而对于英法,苏联大使给两国传的话更直白:不停战,我们就往你头上扔核弹。 总而言之,在埃及问题上,美苏罕见的同心同德了一把。这也让英法想明白了一件事:当今世界,老大已经不是俺们了啊。于是被迫收手,停止了这场眼看就要胜利的侵略战争。就这样,纳赛尔在老天爷的神助攻下,莫名其妙的赢得了这场本来铁定要输掉的卫国战争,声望达到了顶峰。

    4

    纳赛尔留下的诅咒

    我们前文说过了,埃及这个国家的特点,决定了它一旦得势,就一定要推动积极的扩张政策。为自己争取发展空间。自纳赛尔在苏伊士运河之战中获得“不胜之胜”之后,整个阿拉伯世界沸腾了,人们将他捧为萨拉丁之后又一位民族英雄。叙利亚甚至在1958年宣布与埃及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这个国家的成立被视为是埃及统合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步,默罕默德·阿里当年未竟的事业,似乎要在纳赛尔手中实现了。然而在风光的背后,“纳赛尔主义”其实是存在巨大的理论BUG的。一方面,由于纳赛尔的威望和领导力归根结底基于他出身的军官团。所以埃及越发展,纳赛尔个人声望越卓著,他就必须越给这些“老战友”进行利益分肥,所以日后成为埃及重大祸患的军队经商问题,在纳赛尔时代就开始了。埃及套着苏式的“五年计划”的外皮,堂而皇之的发展军资经济,形成了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另一方面,为了向民众赎买对军队利益扩张的容忍,纳赛尔必须在国家尚未具备足够实力的情况下,送出足够有说服力的“福利大礼包”。于是什么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食品补贴政策……能搞不能搞的埃及当时全搞了。就这样,泛滥军队腐败问题和过早的高福利抵消了收回苏伊士运河带来的红利,埃及的“盛世”之下潜藏着不小的危机。1967年,纳赛尔在这套体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试图再次用制造外部紧张局势的方式缓和国内矛盾。他下令埃军接管了位于埃及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的联合国紧急部队的阵地,结果逼使以色列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可同样的狗屎运,不可能走两次。在这场战争中,好运不再的埃及军队被打回了原型,仅仅六天里,埃及军队在人数、装备都占优的情况下,居然被以军凌厉的攻势打的抬不起头来,陆军坦克折损大半,空军几乎全灭。战场上的一溃千里让纳赛尔名声扫地,其本人也在三年后在极度忧郁中死去了。但纳赛尔虽然走了,他的“诅咒”却留了下来。 

    5

    埃及的“明朝那些事儿”

    今天的埃及是一个被军官阶层高度绑架的国度,埃及的27个省中,有17个省的省长直接由退役的高级将领担任,还有两个省的省长是警察,其实也是军方的附庸。剩余八个省,非军人出身的省长都被军队出身的常务副省长所架空。埃及83%的土地是直接由军方所有的,经济体系中,银行、重工业、房地产等最赚钱的产业也被军队所拿走。2015年,乘着“自家人”赛西掌权的东风,埃及国防部干脆颁布法案(是的,国防部在埃及可以直接立法),给军资企业免除了增值税。埃及军队资产更是撒着欢儿的扩张了。所以,目前,埃及的经济有多少把控在军队手中呢?据埃及总统赛西对外宣布的数据,是3%,而欧美机构的普遍估计,是50%-60%,要信那个随你。赛西:别胡说,我们只拿了一点点。军队切走了这么大的蛋糕,给老百姓留下了什么呢?食品补贴政策啊!埃及人民充分利用了纳赛尔留下这项硕果仅存的“德政”。在我国明朝时代,朱元璋为了保障自己的皇子皇孙不饿死,也给他们规定过世代永续的“底薪”。明朝皇族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拼命生孩子玩,结果导致了明末朱姓皇族达到了近30万,直接压垮明朝的财政系统。而眼下的埃及,就是这个“明朝那些事儿”的极度放大版。埃及老百姓跟当年大明皇族们想的一样通透:多生个孩子就多张嘴,多张嘴就能多份福利啊,玩命生吧!既然上升通道又军队垄断、堵死,那底层埃及民众生活唯一的乐趣,自然就只剩下生孩子了。在纳赛尔当政的时代,埃及人口还不足3000万人,到1980年代就翻了一番,突破五千万。到2017年再次翻番突破一亿大关。据预测,埃及人口在2030年以前就将突破1.3亿。而且别忘了,埃及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面积,其实只有四万平方公里。为了供养这庞大的人口,让埃及已经从当年的“地中海粮仓”摇身一变成为了“粮食黑洞”,且粮食补贴政策近些年来已经吃光了苏伊士运河给埃及挣来的运费,等到其进一步将旅游、石油这两个埃及经济支柱的利润都吃没了,这场宴席恐怕不散也得散了。那埃及政府能不能赶紧悬崖勒马,叫停坑爹的粮食补贴政策呢?不可能。这方面的前车之鉴就发生在2011年,彼时因为乌克兰小麦歉收,导致国际粮价波动,埃及粮食补贴出现暂时性短缺,但就是这么一点小波折,就导致了埃及多地爆发反政府示威,出身军人、执政多年的“现代法老”穆巴拉克应声倒台,去年刚刚在忧郁中死去。不给补贴,几千万人都会上街,就问你怕不怕。穆巴拉克的前车之鉴让继任者都看明白了,在埃及,想保自己的政权稳固,就必须保住粮食补贴政策——哪怕这个政策是悬在埃及头上的一柄越来越重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系着剑柄那根蛛丝早晚会断裂。 而埃及目前也成为了整个中东地区的一颗定时炸弹,这个人口过亿、且仍在高速增长中的大国,竟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纯文盲,有40%的人温饱问题必须依靠畸形的粮食补贴政策。一旦苏伊士运河真的长期阻塞导致埃及政府破产。这个国家将随时有可能爆发内乱,产生一波史无前例的难民潮,去冲击地中海对岸的欧洲。所以,此次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不仅是埃及政府直呼好悬,恐怕更把海对岸的欧盟吓出了一身冷汗——要是阻塞拖它个旷日持久,恐怕欧盟就得在捐巨款买平安和迎接新一波难民潮之间做二元选择了。但我们知道,埃及的局面照这样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这个难题,埃及、中东、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是要面对的。这是一个“伟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迷梦,过度消耗国家的潜力,并把整个国家带入歧途的故事,而他留下的诅咒,至今尚未消除。全文完PS:今天尝试写了一下埃及,长篇解析一个小国故事,不知传播效果会如何,昨天的稿子有朋友问我音乐为啥不放《出埃及记》……因为我想留到今天用。音乐和文章,愿您都能喜欢。本文6300字,感谢读完,长文不易,喜欢请给个三连,最重要的是转发,多谢。
    • 感觉土豆也是博古通今,人口和福利政策与纳赛尔治理下的埃及颇为相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