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糟糕“专家”令校方反感“心理救助”--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糟糕“专家”令校方反感“心理救助”
  北川县城是这次大地震死伤最惨烈的地方,北川中学也遭遇浩劫,原来2900名学生中只有1300多人幸存,且很多幸存学生的家人也遇难。
  20日时,和很多学校一样,北川中学的幸存师生被安置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这个体育馆是最大的安置点之一,当时体育馆中有1.5万名受灾同胞,许多心理团队也赶到这里开展工作。很扎眼的是,一个团队甚至打出了“著名专家辅导,限一百人”的条幅,但条幅之下,场景非常冷清,只有专家坐在那里,并没有人上去找这位赫赫有名的专家“求助”。
  按照四川省团委的要求,申荷永教授带领的专业队伍抵达九洲体育馆后,特地前来为北川中学的师生做心理干预工作,但校方明显不愿配合。交涉中,他们才知道,作为最受关注的学校,已有多支心理救助团队来过这里,但他们的工作令人难以接受。
  譬如,一个心理团队拿了一些问卷让师生们填写:你家中有几个人在地震中死亡?家人去世对你有怎样的影响?你有没有想到要自杀……
  一些学生认认真真地填写了问卷,但这些据说来自北京的“心理专家”收起问卷就走人了。
  尽管不是心理专业人士,但北川中学的校方本能上抵触这种的工作,所以临时决定不再让心理团体进入。
  就在交涉时,高岚老师注意到了这样一幕:
  某心理团体的一名“专家”问北川中学一个学生:“你家里有人在地震中遇难了吗?”
  学生回答:“有,是我的妈妈。”
  “专家”问:“那你想妈妈吗?”
  学生低头不语,眼中已有泪光。“专家”说:“那你给妈妈写封信吧。”
  这个孩子趴在地铺上,默默地给妈妈写信,而这位“专家”看上去很着急,不断催“快点”。
  10多分钟过去后,孩子的信写完了,这位“专家”拿起孩子的作业本,看了一下就把信撕了下来,夹在自己的笔记本中,转身走了。那一刻,这位失去了母亲的孩子,拿着被撕了一页的作业本,看上去非常悲伤,非常失望……
  大家以为,这位“专家”是临时有什么事出去。没想到,她居然再也没有回来。明白这一点后,高岚和在场的两名记者忍不住哭了起来,为孩子的悲伤,也为这名“专家”的无情。
  高岚含着泪水跪下身来接近这个悲伤着的孩子,看到孩子受伤的手臂已有感染的痕迹,于是拿出碘酒为他擦拭,并问他:“疼吗?”
  孩子回答说:“不疼,妈妈要是被救到什么地方的话,那么她会更疼的……”
  听到孩子的话,高岚眼中的泪水脱眶而出。
  其他心理辅导者、记者和北川中学的校长刘亚春等人都在旁边默默看着,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孩子和她越来越亲密,而其他几个孩子慢慢围了过去,高岚开始和他们一起玩游戏……
  这一个多小时的工作打动了周围所有人,刘亚春含着眼泪对申荷永说:“申老师,感谢你们过来工作。实际上,我们的孩子非常需要心理辅导。不仅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也一样,我也一样。”
  他的确很需要,因为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儿子,他的妻子也在北川中学工作,本来她已逃生,但在返回救学生的时候遇难。并且,他渴望能挖出儿子的尸体,但这一愿望也未能实现。
  由此,申荷永和高岚所带领的这支团队才得以进驻北川中学安置点,并于21日跟随北川中学转移到长虹培训中心。并且,尽管北川中学是最受瞩目的救助对象,但直到现在,也只有这一支心理团队在这里工作。

  “集体沙盘游戏”打开孩子心扉
  长虹培训中心的空地上有一排排军用帐篷,北川中学的师生们就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空地边高一点的地方有一块草坪,草坪后有一条臭水沟,这是留给这支心理团队扎营的地方。
  安置好带来的三个小帐篷后,他们特地将两个用来做治疗的沙盘摆在草坪上。沙盘所用的沙具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太容易触及到内心伤痛的房子、棺材和蛇等沙具没带,带来的沙具包括很多小动物、天使、人、花草、车子和贝壳等等。沙盘和沙具都放在了防潮垫上。
  下午2时,学生们集合起来,由老师们分配了一些活动,只有高三的学生们在上课,其他学生要么是做体育运动,要么是自由活动。廖琦回忆说,她现在还记得,当时很多学生们的神情都是木呆的,但解散后,一些学生们路过这块草坪,看到了摆在外面的沙盘,一下子奔了过来,“就像跑百米赛跑一样”。跑到沙盘边后,他们二话不说,拿起沙具来就往沙盘里塞。
  本来,沙盘治疗都是一个人做的,像这种“集体沙盘治疗”,廖琦还是第一次遇到。但申荷永教授反应很快,一脸大络腮胡子且个子高大的他喊道:“一个人拿一个,大家拿好后坐下来。”
  孩子们也很听话,他们都各自拿了一个沙具,摆好后就安静地坐了下来。接下来,心理专家们先和孩子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问他们:你们未来最想做什么。
  这些孩子们多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围在廖琦身边的有十来个孩子,其中男生普遍的理想是工程师,想建最结实的房子,女生的普遍理想是医生,可以救死扶伤。通过这样的谈话拉近距离后,心理专家们开始问孩子们:你挑选的沙具是什么,为什么选这个沙具。
  谈着谈着,孩子们的话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放松。这表明,治疗师和孩子们已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关系。于是,他们开始问关键的问题:地震发生时你遇到了什么事情,你们班的情况如何。
  气氛凝重了起来,但孩子们显然很有倾诉的欲望。一个孩子说,地震发生时他正在上电教课,他和几个同学被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在里面唱歌,相互提醒不要睡着了,当时一点都不害怕,就在里面等人救自己。被埋了18个小时后,他们都获救了,但他们班有10个同学死去,而这已经是伤亡最轻的初中班之一了。
  最后,专家们让孩子们一起摆一个“集体沙盘”。他们活跃起来,经商量后,摆出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核心是建在高地上的非常安全的房子。不过,孩子们在沙子中埋了20多个小动物,而上面则有很多花草、乌龟和小天使,这无疑是孩子们在对遇难的同学和老师们表达哀悼。
  廖琦回忆说,孩子们也聊自己家的遭遇,但聊得最多的还是同学,每个班伤亡如何,地震当时自己在做什么,有时还会相互印证一下,“你记错了,事情不是这个样子,而是……”
  他们还争论,地震时老师教他们躲在桌子底下是否正确,离开学校时被要求蒙上眼睛不去看那些悲惨的场面是否有必要。

  完整叙述故事可有助于治疗
  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因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个重要工作,是让遭遇创伤者把悲剧的“碎片”拼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图式。通常,我们应对悲剧的方式是逃避和否认,但这是不对的,相反我们必须完整地看待整个悲剧,而这就需要知道当时的整体情况,当他们可以从整体上认识悲剧后,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悲剧从心中放下了。如果所记得的都是对悲剧的一些碎片的回忆,那么就很难从悲剧中解脱,例如一些幸存者会多年以后还对大地的晃动反应过敏,这种晃动感就源自记忆的碎片。
  不过,回忆细节很容易引起巨大的痛苦,所以,廖琦说,这时她很注意不主动问细节,而是由着孩子们自己讲,“这很重要,因为孩子们自己知道,哪些细节说出来后他们能承受,哪些不能,但如果治疗师去挖细节,那么那些细节常常是当事人承受不了的,这就造成了伤害。”
  就这样,通过沙盘游戏的治疗方式,孩子们很轻松地表达了内心世界,同时也和治疗师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当天下午,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大约15时,突然有喇叭在喊:“慢慢跑出来,不要慌。”
  原来,当时发生了余震,正在一栋楼房上课的高三学生慌张外逃,老师们则试图稳定孩子们的情绪,但没有完全成功,一个孩子慌不择路,从二楼上跳到水泥地上,摔成了粉碎性骨折。
  校方管理人员问治疗师们,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回到教学楼上课,但治疗师们也没办法,而且说服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也不是申荷永教授这一流派的风格。最后,校方只好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将上课地点也改到了帐篷里。
  到了傍晚,孩子们开始吃饭了,但是轮流的。一些孩子离开的同时,也总有另外一些孩子围过来。一直到晚上9时,这个草坪上的沙盘游戏才结束。但已经对治疗师们产生了信赖的孩子们又拉着治疗师们去帮助那些不愿意离开帐篷的同学。一个女孩对廖琦说,他们班的一个男生刚知道妈妈遇难了,他显然很难过,她想帮他,但不知该怎么办。
  于是,廖琦跟着这个女孩去见了那个男生,那时他正呆呆地躺在一块草地上望着天空。廖琦在他旁边坐下来,对他介绍说:“你的同学很关心你,但她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找了我过来。”
  他点了点头,表示知道。廖琦继续说下去:“我们了解,你刚刚知道妈妈遇难的消息……你愿意谈谈,你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吗?”
  他稍稍沉默了一小会儿,接着说了起来,妈妈是做会计的、短发、个子不太高,爸爸是干部,活了下来,已回北川参加救灾……
  对这个男孩做了辅导后,廖琦已是饥肠辘辘,这时才想起,自己这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对于她这种“好吃”的人来说,这真是少有的一天。
  其他治疗师也一样,他们也是刚闲了下来。
  这也是他们以后一个星期的生活节奏。
  不过,尽管取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但校方还没与长虹的管理人员沟通,因而他们还不能住在培训中心,其实就是臭水沟边的这块草坪上。因而,治疗师们不得已又驾车回到了德阳。在德阳的东方汽轮机厂,还有申荷永教授负责的一个小分队在工作,他们住在德阳的一家宾馆,而晚餐就在路上解决。
  第二天,廖琦说,他们本打算去长虹培训中心,但一早就有孩子们打电话给高岚老师,问他们什么时候过来,等他们急急赶过去后,已有很多孩子在草坪上等他们了。
  这一天面对的对象中多了一些高三学生,他们是伤亡最少的年级,基本没人死亡。并且,高三的孩子逃出来后大多都参与了拯救行动,例如高三(一)班的女生宋晓风非常勇敢地连着救了24小时的人。但多数孩子被吓得不轻,一个男孩先救了一个同学出来,接着又去救了第二个出来,但当看到他的肠子流出来时,这个男孩一下子被吓呆了。一个女孩说,现在复课了,但她压力很大,因为根本学不进去,脑子里总浮现同学惨死的样子,本来她脾气就大,现在脾气更大了。

  两天有效工作终获信任
  谈着谈着,廖琦发现身边围着的学生们越来越多,而她想起,北川中学的学生们多数是羌族,都喜欢唱歌,于是就让一个看上去最小的男孩“点歌”。
  他点的第一首歌是《童话》。后来她发现,《童话》是北川中学的学生们最爱唱的一首歌,“应该是因为歌词特别符合目前的心境吧。”
  忘了有多久再没听到你,对我说你最爱的故事
  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
  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
  也许你不会懂,从你说爱我以后,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
  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一起写我们的结局
  她还和毕业班的学生们谈到了未来,发现学生们都对长虹非常感激,因为长虹对他们很好,每个人发了三套名牌衣服和一整套生活用具,伙食也很好,早上有牛奶和糕点,中午和晚上有八个菜可以选,每个人可以选两荤一素,这比他们在北川中学时的条件好多了。
  一个孩子说:“从电视上看难民都那么惨,没想到,我们做了难民比以前条件更好。”另一个孩子则很幽默地说:“以后要做长虹工人,娶在长虹工作的老婆,买长虹的电器,生了孩子,要在他们屁股上盖上‘长虹’两个字的章。”
  然而,刘亚春校长倒开始担心,孩子们如果习惯了现在的优裕生活,以后还怎么能适应原来艰苦的日子。
  这一天的工作下来后,治疗师们充分取得了校方和长虹培训中心的管理人员的信任,获准晚上可以住在培训中心。这样一来,尽管条件不如住回德阳,但省却了往返的路程,并且这也意味着信任,治疗师们感到很欣慰。
  不过,当夜晚来临,廖琦发现很难入眠,因为这边有火车声,那边有连夜安装临时住房的声音。一直到了早上,她才入睡,但早上5点多又被惊醒,因为一些学生已开始跑步了,6点钟则是孩子们集合做早操的时间。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与大多数心理团队所不同的是,申荷永教授和高岚教授带领的两个团队都是在同一个地方打持久战。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与孩子们建立安全而稳定的密切关系,这是有效的心理治疗的基石。
  如果是走马观花,那么治疗师们将面临一个困境:在短短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不建立良好的关系就难以开展工作,而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再结束,这对那些在大地震中失去了亲人的人会是一个明显的创伤,会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再次体验到失去亲人的伤痛。
  持久战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并且,持久战还有一个好处:犯了错误也可以再找机会弥补。

  幸存学生责备他人是因为自责
  前几天里,一直有一个小男孩跟着廖琦。原来,他的父母都在北川中学工作,但妈妈在地震中遇难了,他这几天一直粘在廖琦身边,廖琦明白他是无意中将自己当作妈妈而产生了很深的情感。
  但她毕竟不是他的妈妈,她要照顾在场的所有人的感受和需要,而这无意中会伤害这个小男孩。
  一次,一个高三的男孩说,他想一个人摆一下沙盘,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可以到现在都保持着罕见的冷静。
  为实现这一点,他等所有人不玩沙盘后才来摆沙具,但那个小男孩和往常一样跑过来也往沙盘上摆沙具。这时,廖琦很温和对小男孩说:“哥哥想一个人摆,他已等了很久了,我们先让哥哥摆好不好?”
  小男孩听了后显然很受伤,他站起来扭头就跑,廖琦怎么喊都喊不住他。
  这是第三天傍晚时发生的事,到了第四天,廖琦发现小男孩没有过来,于是专门去找这个小家伙。在主任李勇的办公室里,廖琦找到了小家伙。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经过简单的解释后,他理解了廖琦昨天的做法,随即欢天喜地地跟着她去草坪了。
  在这几天的辅导中,廖琦发现,内疚和愤怒是最常见的情绪。
  一次,一个高一的男孩过来说,他不想做沙盘,只想“谈谈”。谈话时,他先发了一顿牢骚,说学校很无聊,他看到同学们就生气,“这些人真麻木,整天嘻嘻哈哈的,好像地震对他们没有一点影响似的。”
  接着,他开始批评当时的救援战士,说他们排着队传石头,效率太低,救得人太少。
  乍一听,他的牢骚有点道理,但谈到最后,他才承认,其实最折磨他的是自责。
  原来,地震发生后,他被埋在废墟中,几个小时被救了出来。当时,他在操场上躺了几个小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后来没怎么参加救援行动就和同学们被转移走了。后来,他一直痛恨自己软弱,“我作为一个男子汉,怎么不去救人呢!我太没用了!”
  等他充分宣泄完自己的情绪后,廖琦告诉他,他当时的反应很正常,他受到的冲击太大,所以需要时间去安抚自己,这是我们的共同反应。接下来,她还请他反思,他的牢骚从哪里来,而他承认,他责备别人其实是因为他很自责。
  在和一个班的学生做辅导时,廖琦还发现,这种愤怒很普遍。先是一个女孩A说,男孩B指责她对不起男孩C。C是A和B的“大哥”,很讲义气,也很照顾他们,但在地震发生前数天,A和C起了矛盾,因为家境好的C想给她的饭卡上充钱,被她拒绝了,两人因而几天没说话,一直到地震发生也没机会再重归于好。
  A其实已很自责了,这时B再来指责她,她有崩溃的感觉。不过,在廖琦面前,B痛哭失声,他说恨自己没用,没能救出自己的铁哥们,所以他看着谁都不顺眼,而A最让他受不了。但最后,他明白,他对A的愤怒,其实是他对自己的愤怒的向外的投射。
  弄清楚B的问题后,A也明白了自己的一个问题。这几天,她一直看女孩D不顺眼,总是挑她的刺,并一次谴责D以前对不起C,原来这也是她的投射。

  哭吧,哭是最天然的治疗 
 除了内疚和愤怒外,不能表达悲伤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一个女孩希望廖琦能帮一帮她的姐姐,她的姐姐已工作,长期和父母关系不好,地震后得知父母都遇难后,姐姐极度自责,她现在的问题是不承认父母已离世,嘴里一直念叨:“爸妈没死,25日是爸爸的生日,他一定会回来和我们一起过生日的。”并且,她还真的买了一份蛋糕,等着爸爸25日回来过生日,这个女孩很担心姐姐等不到爸爸回来而彻底崩溃。
  在她和姐夫的极力劝说下,这个姐姐25日时答应来培训中心和廖琦聊一会儿,但看上去无比憔悴的她刚看到廖琦,眼圈一红,转身就要走。
  那一刻,廖琦第一感觉是,她并不是想躲自己,而是不想让妹妹看到她悲伤的样子。所以,她一下子抓住了这个姐姐的手说:“你想哭就哭一下吧。”
  听了这句话,这个姐姐一下子号啕大哭起来,身子也瘫在地上。这时,那个女孩和她姐夫赶紧走过来,试图把她从地上拉起,妹妹嘴里还说:“姐,别哭。”
  廖琦赶紧打断他们,自己则坐在地上,握着姐姐的手说:“哭吧,好好哭一下吧。”
  显然压抑了很久的她猛烈地哭了起来,但哭了很久后,她的脸上出现了一丝难得的平静。而后,他们四人打开了他们带来的蛋糕,招呼周围的人一起来为爸爸过生日,有人问:“你的爸爸呢?”姐姐就会很安详地说:“在天堂。”
  以往过生日时,她们的爸爸喜欢把蛋糕贴在她们的脸上嬉戏,她们这次也这样玩起来,气氛很快感染了周围所有人,她们就这样为死去的爸爸过了一个并不寂寞的生日。
  廖琦说,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挑水,而悲伤就像是担子两边桶的水,水不多时我们可以承受,担如果水多了,我们承受不住了,就必须释放出来。她将这个道理告诉了妹妹,说她们任何时候想哭时都无妨痛快地哭一下,哭是告别悲剧的最天然的方式。

  救灾“蜜月期”已过,救助需耐心
  救灾模式显示 未来一段时间人们会对救灾出现疲倦
  27日,廖琦因广州有脱不开的工作暂时离开长虹培训中心,并于28日回到广州,过一段时间后,她会重返那里。
  申荷永教授说,他们在北川中学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暑假前为第一阶段,工作目标是应急性的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理重建;暑假开始至年底是第二阶段,工作重点将逐渐集中在一些需要特别帮助的人员身上,尤其是那些在地震失去了亲人者;2009年~2010年,工作重点将转向心理教育,侧重帮助北川中学本身的心理辅导力量,并逐渐撤出所投入的人力和工作时间。但他承诺,只要是北川中学需要,他们会一直保持援助。
  从一开始的抵触到现在,北川中学的师生们已彻底接纳了这支团队,并于26日在他们的高坡草地前打出了“心灵花园:心手相牵在一起”的横幅。申荷永教授则说,他们已正式成立“北川中学心灵花园工作站”,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研究所、复旦大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们将对北川中学的心理辅导给予长期支持。
  据我了解,现在奔赴灾区的心理团队总人数已有数千人,我所认识的心理学界的专业人士已有一多半去过灾区,而其他没去过的也多在后方提供了相关的培训或服务。不过,能像申荷永教授这支团队一直在一个地方打持久战的人尚属少数。
  不过,中国心理学会的钟杰博士表示,中国心理学会也将为灾区提供专业而系统的长期心理干预服务。他认为,目前第一阶段的应急性的心理干预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同一个安置点一天内最多接待了6批心理救助团,这既给了相关部门很大的压力,也因为一遍遍地让受灾民众讲述惨痛的故事,而对他们造成了新的伤害。
  灾区当地的心理志愿者30日给我写信说,现在的无序状态下,不仅缺乏素质的心理志愿者在“乱整”,而且有资质的辅导者也有乱来的。
  她亲眼看到的一个景象颇像本文一开始提到的一幕:面对孩子,小有名气的一个“专家”上去就问:你现在最想谁?
  孩子哭:“妈妈。”
  接着就问:“除了妈妈还想谁?”
  孩子大哭:“爸爸……”
  接着又来:“除了爸爸妈妈,不想其他人吗?”
  孩子狂哭:“爷爷奶奶……”
  最后这孩子哭昏过去了。
  钟杰说,目前的这种无序状态会随着心理干预系统工作的展开而得到改观。
  此外,如上图所示,和心理救助一样,大灾难后的所有救援都有一个特点:灾难刚发生后会有一个“蜜月期”,所有人都会出现极大的激情关注受灾民众,并会给予救助,尽管伴随着激情的常有无序状态。
  但“蜜月期”一过,激情状态下伴随着的过高期望会出现破灭,多数民众会感觉到疲倦,对关注灾区和提供援助暂时出现一个低谷。
  不过,随着灾难所导致的长期问题逐渐展现,人们对灾难的关注会再次提高,并出现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中。
  这一规律多少也有“大浪淘沙”的意思,那些只有短期激情的人会逐渐退出,而有持久热情和能量的人会继续付出自己的努力,他们将是重建的主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糟糕“专家”令校方反感“心理救助”--ZT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糟糕“专家”令校方反感“心理救助”
      北川县城是这次大地震死伤最惨烈的地方,北川中学也遭遇浩劫,原来2900名学生中只有1300多人幸存,且很多幸存学生的家人也遇难。
      20日时,和很多学校一样,北川中学的幸存师生被安置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这个体育馆是最大的安置点之一,当时体育馆中有1.5万名受灾同胞,许多心理团队也赶到这里开展工作。很扎眼的是,一个团队甚至打出了“著名专家辅导,限一百人”的条幅,但条幅之下,场景非常冷清,只有专家坐在那里,并没有人上去找这位赫赫有名的专家“求助”。
      按照四川省团委的要求,申荷永教授带领的专业队伍抵达九洲体育馆后,特地前来为北川中学的师生做心理干预工作,但校方明显不愿配合。交涉中,他们才知道,作为最受关注的学校,已有多支心理救助团队来过这里,但他们的工作令人难以接受。
      譬如,一个心理团队拿了一些问卷让师生们填写:你家中有几个人在地震中死亡?家人去世对你有怎样的影响?你有没有想到要自杀……
      一些学生认认真真地填写了问卷,但这些据说来自北京的“心理专家”收起问卷就走人了。
      尽管不是心理专业人士,但北川中学的校方本能上抵触这种的工作,所以临时决定不再让心理团体进入。
      就在交涉时,高岚老师注意到了这样一幕:
      某心理团体的一名“专家”问北川中学一个学生:“你家里有人在地震中遇难了吗?”
      学生回答:“有,是我的妈妈。”
      “专家”问:“那你想妈妈吗?”
      学生低头不语,眼中已有泪光。“专家”说:“那你给妈妈写封信吧。”
      这个孩子趴在地铺上,默默地给妈妈写信,而这位“专家”看上去很着急,不断催“快点”。
      10多分钟过去后,孩子的信写完了,这位“专家”拿起孩子的作业本,看了一下就把信撕了下来,夹在自己的笔记本中,转身走了。那一刻,这位失去了母亲的孩子,拿着被撕了一页的作业本,看上去非常悲伤,非常失望……
      大家以为,这位“专家”是临时有什么事出去。没想到,她居然再也没有回来。明白这一点后,高岚和在场的两名记者忍不住哭了起来,为孩子的悲伤,也为这名“专家”的无情。
      高岚含着泪水跪下身来接近这个悲伤着的孩子,看到孩子受伤的手臂已有感染的痕迹,于是拿出碘酒为他擦拭,并问他:“疼吗?”
      孩子回答说:“不疼,妈妈要是被救到什么地方的话,那么她会更疼的……”
      听到孩子的话,高岚眼中的泪水脱眶而出。
      其他心理辅导者、记者和北川中学的校长刘亚春等人都在旁边默默看着,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孩子和她越来越亲密,而其他几个孩子慢慢围了过去,高岚开始和他们一起玩游戏……
      这一个多小时的工作打动了周围所有人,刘亚春含着眼泪对申荷永说:“申老师,感谢你们过来工作。实际上,我们的孩子非常需要心理辅导。不仅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也一样,我也一样。”
      他的确很需要,因为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儿子,他的妻子也在北川中学工作,本来她已逃生,但在返回救学生的时候遇难。并且,他渴望能挖出儿子的尸体,但这一愿望也未能实现。
      由此,申荷永和高岚所带领的这支团队才得以进驻北川中学安置点,并于21日跟随北川中学转移到长虹培训中心。并且,尽管北川中学是最受瞩目的救助对象,但直到现在,也只有这一支心理团队在这里工作。

      “集体沙盘游戏”打开孩子心扉
      长虹培训中心的空地上有一排排军用帐篷,北川中学的师生们就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空地边高一点的地方有一块草坪,草坪后有一条臭水沟,这是留给这支心理团队扎营的地方。
      安置好带来的三个小帐篷后,他们特地将两个用来做治疗的沙盘摆在草坪上。沙盘所用的沙具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太容易触及到内心伤痛的房子、棺材和蛇等沙具没带,带来的沙具包括很多小动物、天使、人、花草、车子和贝壳等等。沙盘和沙具都放在了防潮垫上。
      下午2时,学生们集合起来,由老师们分配了一些活动,只有高三的学生们在上课,其他学生要么是做体育运动,要么是自由活动。廖琦回忆说,她现在还记得,当时很多学生们的神情都是木呆的,但解散后,一些学生们路过这块草坪,看到了摆在外面的沙盘,一下子奔了过来,“就像跑百米赛跑一样”。跑到沙盘边后,他们二话不说,拿起沙具来就往沙盘里塞。
      本来,沙盘治疗都是一个人做的,像这种“集体沙盘治疗”,廖琦还是第一次遇到。但申荷永教授反应很快,一脸大络腮胡子且个子高大的他喊道:“一个人拿一个,大家拿好后坐下来。”
      孩子们也很听话,他们都各自拿了一个沙具,摆好后就安静地坐了下来。接下来,心理专家们先和孩子们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问他们:你们未来最想做什么。
      这些孩子们多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围在廖琦身边的有十来个孩子,其中男生普遍的理想是工程师,想建最结实的房子,女生的普遍理想是医生,可以救死扶伤。通过这样的谈话拉近距离后,心理专家们开始问孩子们:你挑选的沙具是什么,为什么选这个沙具。
      谈着谈着,孩子们的话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放松。这表明,治疗师和孩子们已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关系。于是,他们开始问关键的问题:地震发生时你遇到了什么事情,你们班的情况如何。
      气氛凝重了起来,但孩子们显然很有倾诉的欲望。一个孩子说,地震发生时他正在上电教课,他和几个同学被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在里面唱歌,相互提醒不要睡着了,当时一点都不害怕,就在里面等人救自己。被埋了18个小时后,他们都获救了,但他们班有10个同学死去,而这已经是伤亡最轻的初中班之一了。
      最后,专家们让孩子们一起摆一个“集体沙盘”。他们活跃起来,经商量后,摆出了一个“理想中的世界”,核心是建在高地上的非常安全的房子。不过,孩子们在沙子中埋了20多个小动物,而上面则有很多花草、乌龟和小天使,这无疑是孩子们在对遇难的同学和老师们表达哀悼。
      廖琦回忆说,孩子们也聊自己家的遭遇,但聊得最多的还是同学,每个班伤亡如何,地震当时自己在做什么,有时还会相互印证一下,“你记错了,事情不是这个样子,而是……”
      他们还争论,地震时老师教他们躲在桌子底下是否正确,离开学校时被要求蒙上眼睛不去看那些悲惨的场面是否有必要。

      完整叙述故事可有助于治疗
      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因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个重要工作,是让遭遇创伤者把悲剧的“碎片”拼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图式。通常,我们应对悲剧的方式是逃避和否认,但这是不对的,相反我们必须完整地看待整个悲剧,而这就需要知道当时的整体情况,当他们可以从整体上认识悲剧后,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将悲剧从心中放下了。如果所记得的都是对悲剧的一些碎片的回忆,那么就很难从悲剧中解脱,例如一些幸存者会多年以后还对大地的晃动反应过敏,这种晃动感就源自记忆的碎片。
      不过,回忆细节很容易引起巨大的痛苦,所以,廖琦说,这时她很注意不主动问细节,而是由着孩子们自己讲,“这很重要,因为孩子们自己知道,哪些细节说出来后他们能承受,哪些不能,但如果治疗师去挖细节,那么那些细节常常是当事人承受不了的,这就造成了伤害。”
      就这样,通过沙盘游戏的治疗方式,孩子们很轻松地表达了内心世界,同时也和治疗师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当天下午,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大约15时,突然有喇叭在喊:“慢慢跑出来,不要慌。”
      原来,当时发生了余震,正在一栋楼房上课的高三学生慌张外逃,老师们则试图稳定孩子们的情绪,但没有完全成功,一个孩子慌不择路,从二楼上跳到水泥地上,摔成了粉碎性骨折。
      校方管理人员问治疗师们,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回到教学楼上课,但治疗师们也没办法,而且说服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也不是申荷永教授这一流派的风格。最后,校方只好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将上课地点也改到了帐篷里。
      到了傍晚,孩子们开始吃饭了,但是轮流的。一些孩子离开的同时,也总有另外一些孩子围过来。一直到晚上9时,这个草坪上的沙盘游戏才结束。但已经对治疗师们产生了信赖的孩子们又拉着治疗师们去帮助那些不愿意离开帐篷的同学。一个女孩对廖琦说,他们班的一个男生刚知道妈妈遇难了,他显然很难过,她想帮他,但不知该怎么办。
      于是,廖琦跟着这个女孩去见了那个男生,那时他正呆呆地躺在一块草地上望着天空。廖琦在他旁边坐下来,对他介绍说:“你的同学很关心你,但她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找了我过来。”
      他点了点头,表示知道。廖琦继续说下去:“我们了解,你刚刚知道妈妈遇难的消息……你愿意谈谈,你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吗?”
      他稍稍沉默了一小会儿,接着说了起来,妈妈是做会计的、短发、个子不太高,爸爸是干部,活了下来,已回北川参加救灾……
      对这个男孩做了辅导后,廖琦已是饥肠辘辘,这时才想起,自己这一天都没怎么吃东西,对于她这种“好吃”的人来说,这真是少有的一天。
      其他治疗师也一样,他们也是刚闲了下来。
      这也是他们以后一个星期的生活节奏。
      不过,尽管取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但校方还没与长虹的管理人员沟通,因而他们还不能住在培训中心,其实就是臭水沟边的这块草坪上。因而,治疗师们不得已又驾车回到了德阳。在德阳的东方汽轮机厂,还有申荷永教授负责的一个小分队在工作,他们住在德阳的一家宾馆,而晚餐就在路上解决。
      第二天,廖琦说,他们本打算去长虹培训中心,但一早就有孩子们打电话给高岚老师,问他们什么时候过来,等他们急急赶过去后,已有很多孩子在草坪上等他们了。
      这一天面对的对象中多了一些高三学生,他们是伤亡最少的年级,基本没人死亡。并且,高三的孩子逃出来后大多都参与了拯救行动,例如高三(一)班的女生宋晓风非常勇敢地连着救了24小时的人。但多数孩子被吓得不轻,一个男孩先救了一个同学出来,接着又去救了第二个出来,但当看到他的肠子流出来时,这个男孩一下子被吓呆了。一个女孩说,现在复课了,但她压力很大,因为根本学不进去,脑子里总浮现同学惨死的样子,本来她脾气就大,现在脾气更大了。

      两天有效工作终获信任
      谈着谈着,廖琦发现身边围着的学生们越来越多,而她想起,北川中学的学生们多数是羌族,都喜欢唱歌,于是就让一个看上去最小的男孩“点歌”。
      他点的第一首歌是《童话》。后来她发现,《童话》是北川中学的学生们最爱唱的一首歌,“应该是因为歌词特别符合目前的心境吧。”
      忘了有多久再没听到你,对我说你最爱的故事
      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
      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
      也许你不会懂,从你说爱我以后,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
      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
      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一起写我们的结局
      她还和毕业班的学生们谈到了未来,发现学生们都对长虹非常感激,因为长虹对他们很好,每个人发了三套名牌衣服和一整套生活用具,伙食也很好,早上有牛奶和糕点,中午和晚上有八个菜可以选,每个人可以选两荤一素,这比他们在北川中学时的条件好多了。
      一个孩子说:“从电视上看难民都那么惨,没想到,我们做了难民比以前条件更好。”另一个孩子则很幽默地说:“以后要做长虹工人,娶在长虹工作的老婆,买长虹的电器,生了孩子,要在他们屁股上盖上‘长虹’两个字的章。”
      然而,刘亚春校长倒开始担心,孩子们如果习惯了现在的优裕生活,以后还怎么能适应原来艰苦的日子。
      这一天的工作下来后,治疗师们充分取得了校方和长虹培训中心的管理人员的信任,获准晚上可以住在培训中心。这样一来,尽管条件不如住回德阳,但省却了往返的路程,并且这也意味着信任,治疗师们感到很欣慰。
      不过,当夜晚来临,廖琦发现很难入眠,因为这边有火车声,那边有连夜安装临时住房的声音。一直到了早上,她才入睡,但早上5点多又被惊醒,因为一些学生已开始跑步了,6点钟则是孩子们集合做早操的时间。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与大多数心理团队所不同的是,申荷永教授和高岚教授带领的两个团队都是在同一个地方打持久战。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与孩子们建立安全而稳定的密切关系,这是有效的心理治疗的基石。
      如果是走马观花,那么治疗师们将面临一个困境:在短短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不建立良好的关系就难以开展工作,而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再结束,这对那些在大地震中失去了亲人的人会是一个明显的创伤,会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再次体验到失去亲人的伤痛。
      持久战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并且,持久战还有一个好处:犯了错误也可以再找机会弥补。

      幸存学生责备他人是因为自责
      前几天里,一直有一个小男孩跟着廖琦。原来,他的父母都在北川中学工作,但妈妈在地震中遇难了,他这几天一直粘在廖琦身边,廖琦明白他是无意中将自己当作妈妈而产生了很深的情感。
      但她毕竟不是他的妈妈,她要照顾在场的所有人的感受和需要,而这无意中会伤害这个小男孩。
      一次,一个高三的男孩说,他想一个人摆一下沙盘,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可以到现在都保持着罕见的冷静。
      为实现这一点,他等所有人不玩沙盘后才来摆沙具,但那个小男孩和往常一样跑过来也往沙盘上摆沙具。这时,廖琦很温和对小男孩说:“哥哥想一个人摆,他已等了很久了,我们先让哥哥摆好不好?”
      小男孩听了后显然很受伤,他站起来扭头就跑,廖琦怎么喊都喊不住他。
      这是第三天傍晚时发生的事,到了第四天,廖琦发现小男孩没有过来,于是专门去找这个小家伙。在主任李勇的办公室里,廖琦找到了小家伙。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经过简单的解释后,他理解了廖琦昨天的做法,随即欢天喜地地跟着她去草坪了。
      在这几天的辅导中,廖琦发现,内疚和愤怒是最常见的情绪。
      一次,一个高一的男孩过来说,他不想做沙盘,只想“谈谈”。谈话时,他先发了一顿牢骚,说学校很无聊,他看到同学们就生气,“这些人真麻木,整天嘻嘻哈哈的,好像地震对他们没有一点影响似的。”
      接着,他开始批评当时的救援战士,说他们排着队传石头,效率太低,救得人太少。
      乍一听,他的牢骚有点道理,但谈到最后,他才承认,其实最折磨他的是自责。
      原来,地震发生后,他被埋在废墟中,几个小时被救了出来。当时,他在操场上躺了几个小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后来没怎么参加救援行动就和同学们被转移走了。后来,他一直痛恨自己软弱,“我作为一个男子汉,怎么不去救人呢!我太没用了!”
      等他充分宣泄完自己的情绪后,廖琦告诉他,他当时的反应很正常,他受到的冲击太大,所以需要时间去安抚自己,这是我们的共同反应。接下来,她还请他反思,他的牢骚从哪里来,而他承认,他责备别人其实是因为他很自责。
      在和一个班的学生做辅导时,廖琦还发现,这种愤怒很普遍。先是一个女孩A说,男孩B指责她对不起男孩C。C是A和B的“大哥”,很讲义气,也很照顾他们,但在地震发生前数天,A和C起了矛盾,因为家境好的C想给她的饭卡上充钱,被她拒绝了,两人因而几天没说话,一直到地震发生也没机会再重归于好。
      A其实已很自责了,这时B再来指责她,她有崩溃的感觉。不过,在廖琦面前,B痛哭失声,他说恨自己没用,没能救出自己的铁哥们,所以他看着谁都不顺眼,而A最让他受不了。但最后,他明白,他对A的愤怒,其实是他对自己的愤怒的向外的投射。
      弄清楚B的问题后,A也明白了自己的一个问题。这几天,她一直看女孩D不顺眼,总是挑她的刺,并一次谴责D以前对不起C,原来这也是她的投射。

      哭吧,哭是最天然的治疗 
     除了内疚和愤怒外,不能表达悲伤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一个女孩希望廖琦能帮一帮她的姐姐,她的姐姐已工作,长期和父母关系不好,地震后得知父母都遇难后,姐姐极度自责,她现在的问题是不承认父母已离世,嘴里一直念叨:“爸妈没死,25日是爸爸的生日,他一定会回来和我们一起过生日的。”并且,她还真的买了一份蛋糕,等着爸爸25日回来过生日,这个女孩很担心姐姐等不到爸爸回来而彻底崩溃。
      在她和姐夫的极力劝说下,这个姐姐25日时答应来培训中心和廖琦聊一会儿,但看上去无比憔悴的她刚看到廖琦,眼圈一红,转身就要走。
      那一刻,廖琦第一感觉是,她并不是想躲自己,而是不想让妹妹看到她悲伤的样子。所以,她一下子抓住了这个姐姐的手说:“你想哭就哭一下吧。”
      听了这句话,这个姐姐一下子号啕大哭起来,身子也瘫在地上。这时,那个女孩和她姐夫赶紧走过来,试图把她从地上拉起,妹妹嘴里还说:“姐,别哭。”
      廖琦赶紧打断他们,自己则坐在地上,握着姐姐的手说:“哭吧,好好哭一下吧。”
      显然压抑了很久的她猛烈地哭了起来,但哭了很久后,她的脸上出现了一丝难得的平静。而后,他们四人打开了他们带来的蛋糕,招呼周围的人一起来为爸爸过生日,有人问:“你的爸爸呢?”姐姐就会很安详地说:“在天堂。”
      以往过生日时,她们的爸爸喜欢把蛋糕贴在她们的脸上嬉戏,她们这次也这样玩起来,气氛很快感染了周围所有人,她们就这样为死去的爸爸过了一个并不寂寞的生日。
      廖琦说,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挑水,而悲伤就像是担子两边桶的水,水不多时我们可以承受,担如果水多了,我们承受不住了,就必须释放出来。她将这个道理告诉了妹妹,说她们任何时候想哭时都无妨痛快地哭一下,哭是告别悲剧的最天然的方式。

      救灾“蜜月期”已过,救助需耐心
      救灾模式显示 未来一段时间人们会对救灾出现疲倦
      27日,廖琦因广州有脱不开的工作暂时离开长虹培训中心,并于28日回到广州,过一段时间后,她会重返那里。
      申荷永教授说,他们在北川中学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暑假前为第一阶段,工作目标是应急性的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理重建;暑假开始至年底是第二阶段,工作重点将逐渐集中在一些需要特别帮助的人员身上,尤其是那些在地震失去了亲人者;2009年~2010年,工作重点将转向心理教育,侧重帮助北川中学本身的心理辅导力量,并逐渐撤出所投入的人力和工作时间。但他承诺,只要是北川中学需要,他们会一直保持援助。
      从一开始的抵触到现在,北川中学的师生们已彻底接纳了这支团队,并于26日在他们的高坡草地前打出了“心灵花园:心手相牵在一起”的横幅。申荷永教授则说,他们已正式成立“北川中学心灵花园工作站”,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研究所、复旦大学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们将对北川中学的心理辅导给予长期支持。
      据我了解,现在奔赴灾区的心理团队总人数已有数千人,我所认识的心理学界的专业人士已有一多半去过灾区,而其他没去过的也多在后方提供了相关的培训或服务。不过,能像申荷永教授这支团队一直在一个地方打持久战的人尚属少数。
      不过,中国心理学会的钟杰博士表示,中国心理学会也将为灾区提供专业而系统的长期心理干预服务。他认为,目前第一阶段的应急性的心理干预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同一个安置点一天内最多接待了6批心理救助团,这既给了相关部门很大的压力,也因为一遍遍地让受灾民众讲述惨痛的故事,而对他们造成了新的伤害。
      灾区当地的心理志愿者30日给我写信说,现在的无序状态下,不仅缺乏素质的心理志愿者在“乱整”,而且有资质的辅导者也有乱来的。
      她亲眼看到的一个景象颇像本文一开始提到的一幕:面对孩子,小有名气的一个“专家”上去就问:你现在最想谁?
      孩子哭:“妈妈。”
      接着就问:“除了妈妈还想谁?”
      孩子大哭:“爸爸……”
      接着又来:“除了爸爸妈妈,不想其他人吗?”
      孩子狂哭:“爷爷奶奶……”
      最后这孩子哭昏过去了。
      钟杰说,目前的这种无序状态会随着心理干预系统工作的展开而得到改观。
      此外,如上图所示,和心理救助一样,大灾难后的所有救援都有一个特点:灾难刚发生后会有一个“蜜月期”,所有人都会出现极大的激情关注受灾民众,并会给予救助,尽管伴随着激情的常有无序状态。
      但“蜜月期”一过,激情状态下伴随着的过高期望会出现破灭,多数民众会感觉到疲倦,对关注灾区和提供援助暂时出现一个低谷。
      不过,随着灾难所导致的长期问题逐渐展现,人们对灾难的关注会再次提高,并出现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中。
      这一规律多少也有“大浪淘沙”的意思,那些只有短期激情的人会逐渐退出,而有持久热情和能量的人会继续付出自己的努力,他们将是重建的主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变态的中国社会,变态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