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 枫下拾英 / 笔耕枫下 / 疫苗里的基因工程 +5
    • 文章太好了,是原创吗?
      • 是。我只发我自己写的东西
        • 一口气把您写的文章都找了出来,写得太有意思了,有英文对照吗,我外甥对生化很有兴趣,说不定以后会上医学院,打算做成书送给他。
          • 我也刚想给老苦写 PM。我只希望名词如果能有西语标注就好了,方便读者自己另做 research。 +2
            • 要不咱们自己翻译吧,你英文比较好,我做助手。然后 Master苦纠正一下。 +1
              • LOL,你累S我得了。医学名词,能是咱玩的么。
          • 好。我抽空加英文名称对照吧
            • 辛苦了,谢谢!
          • 尽我所能找出比较专业的名词,加了对照英文 +1
            • 谢谢!
    • 好学识!好文笔!
    • 好文,信息量大了些,对我这种缺少医学知识的人来说,读起来比较困难。 +2
    • 越来越专了 有没有点通俗易懂的
      • 有。我其他文章都比较浅显。偶尔发一些相对专业的,或许有同学感兴趣
        • 支持您继续发稍微复杂一点儿的,我自己完全没有生化背景,有时候因为自己的健康看点儿文章,看起来基本没问题,和这边的畅销科普书比还更好懂!您要出了书我一定会买!
          Amazon kindle 科普书每个单词用手一点就能有各国语言解释,也可以立刻放狗,所以即使难懂也还是能读下去。
          • 这心真诚
            先出点稿费吧。
            • 没问题,就是咱人穷钱少怕人看不上啊。
          • 目前有别的项目在忙,几年之内都无暇写健康科普。很抱歉……
            • 哎,太客气了,今天这个文章就很好了。
              越是有料的人越谦虚有礼。
      • 鸡腿还不通俗易懂? +1
    • 那您能不能别养鸡,只养鸡腿?大师,请再次收下我的膝盖
      • 不爱吃鸡腿,能只养鸡翅最好。。。
      • 我估计现在只养鸡腿不养鸡可以做到,只不过好多人连转基因都排斥,笼养鸡都不吃,更别说这种培养皿方式了
        • 转基因本身没问题,不过监管有问题。
    • 谢谢分享,长知识。
    • 连疫苗都转基因了!!哎呀太长知识了。正好有个问题纳闷很久了:接种了乙肝疫苗会产生抗体吗?以前在国内每隔五年都要打一次,貌似我从来每产生过。
      • 不产生抗体,如何有效?
        • 是的呀所以我奇怪。高中打过一次,然后大学毕业后化验,没抗体,又打了一次。那个针还挺疼的。
          • 许多疫苗激发的抗体并非永久性的。长时间不再接触同种抗原,免疫系统会认为风险过去了,就停止产生抗体。所以需要再次接种 +2
    • 追看
    • 为什么剔除了毒性的病毒(疫苗)可以激发人体免疫能力达到对该种病毒免疫,而该病毒首次入侵人体时,免疫系统却无能为力?
      • 并非无能为力。免疫系统对绝大多数微生物(除了个别作用机理特别的病毒,
        比如艾滋病毒)都能做出免疫反应,但需要时间,通常是一周才能让抗体达到峰值。在这之前微生物会肆虐。有些微生物很快进入细胞内,就更难消灭(所以演变成慢性。但通常还是会消灭,时间比较长而已)。疫苗本身不致病,就不用顾虑抗体达到峰值之前有什么伤害
        • 所以疫苗本身不杀病毒,而是潜伏入人体,提前激发免疫系统,proactive地等待,一旦该病毒入侵,利用人体免疫来对抗?
          • 对于病毒,“激发免疫系统”的意思就是激发抗体,抗体就是杀死病毒的利器。疫苗激发出这样的抗体之后,入侵体内的病毒来不及为害就被抗体消灭了。疫苗本身确实不直接杀死病毒,但是它是促发抗体的关键因素
            • 文中提到可能的癌症疫苗,但是癌细胞致病的原理和病毒是一样的吗?好像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不产生抗体
              • 免疫反应有体液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杀伤淋巴细胞)。目前研究的癌症疫苗主要是借助细胞免疫。杀伤淋巴细胞能针对性的杀死细菌,是以细菌表面的特殊生物结构(抗原)做识别标志。开发癌症疫苗,就是要在癌细胞表面寻找某种特殊生物结构,用来做杀伤淋巴细胞的识别标志
                • 谢谢,非常科普的好文
                • 文中的细胞免疫是通过微生物携带疫苗进入健康细胞,产生抗体来“清理”受感染细胞,这发生在细胞之内。可癌细胞应该是和健康细胞并存,如何用细胞免疫法杀死癌细胞呢?这跟病毒成病原理不一样啊
                  • curve 给了答案 :-)
    • 我有点明白为啥老苦写的文章招人看。
      他把科学写成了故事。和 Pavarotti 把歌剧介绍给普通大众一个道理。
    • 谢谢科普,现在自闭儿童越来越多,很多是MMR疫苗后发病,您知道有关联吗?
      • 1998年Wakefield在《柳叶刀》发表文章,
        声称MMR导致自闭症(同时推荐MMR竞争对手的一种疫苗)。后来多家研究机构都不能重复Wakefield的结果。英国医生总会调查之后发现Wakefield伪造数据,2011年裁定Wakefield欺诈。《柳叶刀》因此撤稿,Wakefield被取消注册资格,禁止在英国行医。这件案子拖延太久。而关于权威群体(比如医学学术界)的负面消息总是能吸引老百姓的关注,所以这个案子的前半段被媒体广泛报道。但证实Wakefield作伪的消息远不如“疫苗导致自闭症”这么耸人听闻,所以媒体就不积极报道了
        • 这是在华人论坛里小道传的信息。 发信人: zgerry78 (胖胖的爸爸妈妈),
          信区: NextGeneration
          标 题: Re: MMR能晚打就晚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6 12:24:50 2012, 美东)

          MMR: A mother's victory. The vast majority of doctors say there is no link
          between the triple jab and autism, but could an Italian court case reignite
          this controversial debate?
          Landmark ruling in an Italian court has said Valentino Bocca's autism was
          provoked by the MMR jab he had at aged nine months
          His parents have already been awarded £140,000 and could be paid an
          additional £800,000 in their case against the Italian government
          The case could set a precedent for many similar civil proceedings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160054/MMR-A-mothers-v




          【 在 bunnysloop (b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先在好像没有分三次的,都是一次。
          : 支持LZ,看过2个朋友的孩子打了MMR得了自闭症的(他们的父母都认为和这个有关)。
          : 小孩子真的好可怜,大人也可怜
          • 这种文字流行的原因我前面已经解释。面对各种信息,我能给的建议就是:以专业文献为准。能自己阅读专业文献(尤其英文文献)最好。如果不能,找直接认识的专业人士咨询
            • 我觉得有些东西真的能完全相信政府吗?
              • :-)
        • 原来小保方晴子不是第一个干这事儿的。使人对顶级杂志的权威信仰也动摇了
    • 先顶,抽时间看。老苦的东西越来越精彩,拜服:)
    • 可否授权全文转发朋友圈?
      • 但转无妨 :-)
    • 看来艾滋疫苗的突破指日可待。基因技术的研究真是人类科学的里程碑贡献。Dr.苦对转基因食品研究有什么看法?比如象Monsanto这样的转基因巨头公司?能有相关文章谈一谈吗?
      • 我本人吃转基因食品没有顾虑。但性格懒散不爱争辩。所以这类话题我就不多说了。
    • 苦大师,我理解为什么没有针对癌症的疫苗是因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长的一样,只不过比正常细胞繁殖速度快很多,最后由于大量繁殖的癌细胞抽干了其他细胞需要的养分而导致器官衰竭等并发症是癌症致死的原因,只不过现在还没找到诱发这种诱发疯狂繁殖的基因,不知道对不对。
      • 首先请去掉“大师”。叫老苦挺好。如你所说,
        癌细胞本来就是机体细胞。生长失控能让他们跟正常细胞略有区别,但要作为抗原(激发免疫反应的刺激物),这种区别必须足够大(以免误伤正常细胞),还必须足够稳定(保证有效捕捉目标)。实验室研究有进展,但是要进入临床,还会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