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工作学习 / 科技杂谈 / 下一代高速网络连接,可能不是6G,看起来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来得会更快、更猛。我们这代人能看到这个现实到来吗?
    https://mp.weixin.qq.com/s/joHEwyi6gR45-1_RKPGu5Q

    十三 雷刚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3个月内私人内测,6个月内公测。」

    这就是马斯克透露的卫星互联网业务的最新时间表。

    就在本周,随着60颗星链卫星成功发射,现在StarLink已有420颗卫星运行于地球轨道。

    按照马斯克吹下的牛,它们的使命,将是替代光纤,给全球提供高速、稳定又便宜的网络连接。

    但这幅宏伟蓝图里,需要12000颗——现在进程才完成3.5%。

    不过,马斯克何以是马斯克?

    他有创新的天才,打破常规的勇气,更知道如何用商业成功证明自己、积累更大的势能。

    所以用现在的420颗卫星,马斯克希望自己心心念念的「卫星互联网」,可以让一部分人先用起来。

    这是一个怎样的疯狂想法?

    让我们先赘述下Starlink计划——野心跟马斯克的其他项目一样大。

    上面也介绍了,这个计划核心是SpaceX会利用猎鹰9号可回收火箭,将12,000颗卫星送到轨道平面,然后组成卫星通信群,为全球网民提供高速宽带服务。

    其中一组4425颗卫星,将坐落在约1200千米的高度,而7518颗卫星将坐落在约300千米的高度,并以不同的无线电频率运行。

    这样一个庞大的卫星群将实时围绕地球运转,据称可以在任何时间提供地球任何地点的宽带覆盖。

    12,000颗卫星,什么概念?

    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射的卫星总和的3倍!

    马斯克玩这么大,也是因为卫星互联网回报也很大。

    之前《华尔街日报》就帮马斯克算过账:如果一切按照SpaceX计划,预计到2025年该服务的用户将超过4000万,当年收入就会达到300亿美元。

    而且Starlink计划从出生开始,就会展现鲜明的马斯克烙印:

    不止有眼前的大生意,还会有福祉全人类的大情怀。

    如今看文章的你,或许对网络连接没啥意见。

    但根据联合国最新数据,当前全球仍有57%人口(42亿)未实现互联网连接。

    所以SpaceX也说了:

    Starlink将为那些接入不可靠、价格昂贵或完全无法使用的地区,提供高速宽带网络。

    而且一旦Starlink计划打通,上网费用、上网速度,都会实现大幅改善。

    上网费用能降低多少?还不知道。

    但作为替代光纤的方案,在价格、成本方面优势明显。

    地面光缆在复杂地形上的布线成本是极其的昂贵。

    试想一下,要跨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在几百公里无人区建上光缆,这是什么概念?

    另外,上网速度也能大幅提升,信号如果走Starlink的卫星,就会多出一段上下行的延迟,而走地面光缆的速度,大概是真空光通讯的2/3。

    按照设想,可以实现1Gbps,是目前平均网速的180倍。

    到时候人手一个“平板”(类似卫星电视的锅),直接使用Starlink提供的服务,不再有移动、联通和电信等运营商赚中间差价。

    总之,想得大,做得大,回报大,影响更大。

    下一代高速网络连接,可能不是6G,看起来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来得会更快、更猛。

    但是,也必须要说,这个大胆想法在2015年被马斯克提出来时,很多人是不相信的。

    倒不是质疑“卫星互联网”能力本身,而是把这么多卫星送上太空,这“运费”太贵了……

    这可是需要火箭的啊?!

    万万没想到,马斯克的SpaceX,不仅解决了火箭打造、升空等国家性挑战,更实现了可回收,把火箭运输成本,大大大大降低。

    所以才有了本周一箭60星的寻常操作。

    虽然不是第一次,但整个过程仍然非常震撼。

    毫不介意再度图文并茂帮马斯克广播下。

    一箭60星,每次发射依然激动人心

    4月23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今年第三次Starlink发射,启动。

    还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画面。

    随着一声令下,SpaceX猎鹰9号,搭载着60颗星链卫星,缓缓升入天空。

    约2分钟后,火箭一二级成功分离。

    随后,火箭第一级按计划降落到大西洋上的回收船上。

    约15分钟后,这批卫星被送至地球上空的一个椭圆形轨道。

    最终,SpaceX发布Twitter表示:

    成功部署了60颗星链卫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发射过程中,SpaceX使用了大量二手硬件,其中包括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

    它之前曾三次往返太空,包括去年用于载人龙飞船演示任务。

    未来,它们将借助自身搭载的推进器,最终进入地球上空约550千米处的运行轨道。

    发射420颗后,马斯克不想再等了

    420,马斯克真的很喜欢这个数字。

    或许有些事你早已忘记。

    就在让特斯拉深陷SEC调查、马斯克丢掉特斯拉董事长的特斯拉私有化推文中,马斯克就说要以420美元完成。

    后来他跟《纽约时报》记者回忆,这个数字完全没跟其他人商量过,就是觉得喜欢这个数字——吉利。

    当然,后来因为大麻相关的事情被曝出,外界也认为马斯克喜欢420,或许跟大麻不无相关——这是一小撮不良爱好者造的国际节日。

    而这次,更重磅的是,马斯克决定在420颗卫星完成之际,就推出卫星互联网。

    并且给出时间表:

    3个月内私人内测,6个月内推出公测版本。

    也就是说,就在今年内,这一2015年提出的石破天惊的构想,就要初步实现。

    Awesome~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期待马斯克的这个梦想。

    倒不是没有信仰。

    而是马斯克的梦想,挡到天文学家的宇宙视野了。

    之前他们就公开吐槽:

    卫星星座模糊了宇宙的视野。

    例如,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已经从轨道实验室拍摄了这些卫星:

    在迷人的极光上空,卫星在逐步升高。

    不仅如此,在地面上的拍摄工作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来自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天文学家斯科特·塔克,在4月17日晚上,利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拍摄金星。

    而照片中,卫星在金星前面呈现出一系列的白色条纹。

    其他的影响可能还包括:卫星反光可能严重干扰光学和近红外观测、卫星通信波段电磁辐射对射电天文观测造成污染、卫星与天基天文台发生碰撞等等。

    怎么说呢,照马斯克这么搞下去,夜空中最亮的星,或许就是他们家的卫星了。

    但天文学家的忧虑和反对,马斯克并不在乎。

    按照他的思维和脑洞,火箭发射都这么方便了,我们该去太空和火星去观测宇宙——而不应该循规蹈矩依然固步于地球。

    马斯克给青少年的忠告

    这种思维,也是马斯克在最新交流中表达的。

    就在SpaceX把60颗星链卫星送上太空后,马斯克忙中抽空,跟美国青少年极客俱乐部,来了一次视频AMA——Ask Me Anything.

    他用了2小时,回答了不少极客少男少女的问题。

    其中强调,我们过去科技发展,有点脱离了“原子世界”,但制造业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又是至关重要,所以不应该只有眼前的虚拟互联网创新。

    也要把注意力放到制造业上来,特别是用机器制造机器的能力。

    马斯克也谈到搞火箭的挑战——不在于设计一枚火箭本身。

    硅谷钢铁侠坦承,如果设计一枚火箭的难度是1,那打造出来的难度就是10,而建设这条生产线,难度就是100.

    他鼓励青少年们,要做那个打造“生产线”的人,跳出思维的强,想得大,从本质解决问题。

    马斯克还多次跟交流的青少年说,要敢想敢做,要敢于质疑权威,要敢于打破规则。

    不要让自己的思考局限于当前的价值观或谁的影响力,要基于事情本质做推理。

    当然,这个两小时的随便问中,还有很多人关心马斯克的多个事业同时进行的能力、人工智能挑战、技术创新看法、死后财富怎么处理……

    但令人印象最深的,可能是这句话。

    他可以解释:马斯克如何成为马斯克?

    People are self-limiting. You just gotta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try. You gotta try. People can do way more than they think.

    简而言之: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Try.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Try.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Try. 

    PaddleCV 专题大课首场4月28日线上开讲

    百度AI快车道——企业深度学习实战营系列报名开始啦!

    本次集训营,共5场学习内容,聚焦CV技术专题内容,带领大家围绕计算机视觉的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各类文字识别模型压缩这五大常见任务,系统性学习,提供CV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快速应用之道。

    课程结束,通过学习评测,可获得课程结业证书

    扫码免费报名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喜欢就点「在看」吧 !

    • 先把卫星电话普及了吧……
    • 这个就是大忽悠,系统的建设周期远大于卫星寿命,还没来得及建好,早期发射的卫星就大批失效 +1
      • 直径半米不到的扁盒子,第一批搞100万个。
    • 谁收到他们信号上来吆呼一下
    • 好奇卫星信号的收发装置怎么解决,难道要回到大哥大时代
      • 应该有地面站转接放大信号。。。
        • 这个本来就是为了不需要地面站吗
          • 可能有便携式的设备,我的理解首先是为了照顾没有互联网的偏远地区而不是我们这些。
            • 你是说他的初衷是为了扶贫
          • 你手机发射的信号太弱,卫星收不到。。。
            • 问题就在这里,建地面站对于用户来说跟现在的无线技术有何区别
              • 这帮人在偷换概念,如果没有上行信号,就变成广播了。可以浏览互联网,但都是广播的内容。要可选,就必须把地面信号送到卫星上去。这就成了卫星电话。。。且不说卫星电话的话音质量如何差。。。
                • 技术是在进步的,你那时老皇历了, 人家难道不知道铱星的故事?
                  • 现在的星链地面相控天线是35厘米左右,以后技术进步之后可以变得更小,而且它是非旋转天线,没有机械活动部件
          • 这个暂时不适合手机,但适合汽车飞机轮船和军用,也适合偏远地区
            • 飞机轮船和军用早已用卫星通讯了,他的主要目的是用卫星上网,不知道是不是需要准备一口大锅
              • 现有的军用通信卫星性价比太低,所以才搞新的:太空直接用激光通讯,不用铺设光缆,对地用相控阵雷达达到高度方向性,地面站用相控阵雷达加精准的卫星位置,只需要很低的能量
                • 这跟传统的通信卫星不一样,至于能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技术细节
                • 从理论上讲只要波束足够细,可以大幅降低能耗,装在手机上也不是不可能
                  • 那时手机的机壳需要特殊设计做成相控天线
                  • 想想铱星比它高一倍还能直接提供卫星电话,所以说在物理层面上肯定能做到,现在不说是让竞争对手失去警惕
              • 不仅需要大锅,锅还要会跟踪卫星。。。
                • 高度方向性不需要大锅, 相控阵雷达会自动跟踪卫星
      • 手持设备不行,便携设备,天线要比巴掌大
    • 这叫理想很完美,现实很悲惨。。。比尔·盖茨投资的卫星互联网项目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美国脸书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曾在2014年提出建立一项非营利性的卫星互联网计划。据美国媒体报道,扎克伯格在第二年就因为成本问题放弃了这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