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浪 · 三则 +2
    最近“浪”、“前浪”、“后浪”都是网络热词。我也跟风写几句。
    • (1)前浪与后浪

      讲个前浪与后浪的小故事吧,纯故事,无需过度解读。

      二战时的伦敦,有个人办了个骗子函授教育,类似方鸿渐念的克莱登大学,他在报纸上做广告,含糊其辞地声称能他那里提供牛津教育,还包发文凭。生意很不坏,他还让他的外甥女也帮忙管理一些事务。

      又有个骗子,自称自己是某某爵爷。他有个儿子在少管所,可是他也想让儿子一出少教所就有个文凭,就像那些战场上的年轻人一样。于是他就给儿子报了这个函授教育。

      然后假爵爷要求去逛牛津,那个假校长就在牛津某楼门口等他,带他逛学院。他们逛着逛着互相就攀起了亲事,假校长的外甥女和假爵爷的儿子,两个老骗子觉得这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发文凭的时候到了,两个年轻人见面了,他们就让两个年轻人单独出去逛逛,培养感情嘛。

      这两个年轻人长得都挺好看,还相当聪明,还很真诚,跟今天的后浪们一样。他们首先达成共识,都觉得不能被这两个假得不像话的老骗子骗去结婚啊,然后又着实谈了一谈,都觉得周围充满各种各样更大的骗子,跟他们相比,这点骗人的把戏简直又小又无害,然后,他们没来由地相爱了,然后他们商量了一下,都觉得联手骗一下大人是个不错的主意。结婚可以骗到大人的钱,于是他们就跟前浪宣布:我们要结婚啦。

      一整个晚上,后浪们忙着谋划彩礼和嫁妆,前浪们快乐地坐在那里看他们讨价还价,心里明白:这世界一直向年轻人敞开大门。

      — The End —

      (这是我以前读过的一篇小说,因为后浪们又想了起来,翻出来重读一遍,真喜欢这种英伦幽默啊,呵呵。)

       

      • 书名是啥?
        • Graham Greene 的《21 Stories》之 《When Greek Meets Greek》
      • 再读发现写反了,不能在原文上改正了,就在这里改吧。最后一句应为:前浪们忙着谋划彩礼和嫁妆,后浪们快乐地坐在那里看他们讨价还价,心里明白:这世界一直向年轻人敞开大门。
        • 读了两遍没看明白,原来写反了,应该让版主帮忙改一下。
          • 抱歉。老啦,前呀后呀的,我自己都弄糊涂了:)
    • (2)粉红色的后浪

      以前我们总是小粉红小粉红地叫着现在的中国年轻人,觉得他们没有头脑,娱乐至死,比如出征泰国,折戟沉沙,铩羽而归。而最近,我有幸见识到了有头脑的粉红后浪。

      4月底,马云做了一个演讲,题目是《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放到B站上后,据说 40万的播放量,被刷了7017条弹幕,另加9015条评论,被批得一塌糊涂,最后迫不得已删除了视频。又据说,被批判的是他最后一段话,大意是:商业创造价值,商业是最大的公益。
       

       
      后浪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家为什么要做慈善?为了洗去脸上的脓和血,马克思不是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吗?他们批马云们明明是资本家,却非要给自己立一个无产阶级的牌坊,想要让人们“快乐”地受剥削,弹幕里有一句话:“公益是最好的生意”,已经道破资本做公益的本质。什么“996是福报”,什么“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什么“人民富豪”,他们将马云剥得一丝不挂。当我们这些前浪们还在感恩于比尔·盖茨们的慈善时,这些粉红后浪们一眼看穿了资本的贪婪与伪善。

      由此折射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回归,当我们是后浪的那会儿,大家崇拜资本,信奉自由主义,而现在的后浪们,是粉红色的后浪,他们将刚刚准备放下的马克思主义旗帜重新高高举起。

      被后浪们批的,不只有马云,最近被粉红们严厉批判的还有作家方方,对方方日记的批判突显出民族主义在后浪们心中的强力崛起。说实话,假以时日,当这一届粉红后浪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后,真不知中国会走向何方?

      我已是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担忧简直多余,尽量理解他们吧:If you are not a Liberal at 20, you have no heart. If you are not a Conservative at 40, you have no brain. 也许在后浪们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同时,他们正在变成前浪:)
      • 不错不错👍
      • 不只中国有后浪,看看香港的后浪:13岁的志愿记者母亲节被捕。
    • (3)Hey Bastard, I am still here!

       

       

      这一浪无关前后,因为浪,所以大海,所以自由,所以人格。。。

      新冠疫情在加拿大爆发以来,从3月中到现在,已经在家闭关接近60天了,每天傍晚带孩子们出门溜一圈而已,有点像犯人放风。好听点是闭关,难听点是囚禁。居家无事,读书看电影,看了好多部越狱题材的电影。我想,喜欢看越狱电影的人,都是喜欢自由、懂得孤独的人吧。

      说说其中的一部《巴比龙》(Papillon,1973)。

      我如说它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逃狱电影”,有人肯定会搬出《肖申克的救赎》来反驳,不错,肖申克更加精致,不乏深度,但总嫌太过讨巧,太过浪漫。

      巴比龙的越狱好似风清扬的独孤九剑,“只攻不守,有进无退”,与《肖申克的救赎》、《越狱》等影视相比,他的越狱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他是拿生命来越狱,靠的只有顽强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才愈发显出生命意志的可贵。他一次次越狱,与其说是为了自由,莫若说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他的现实很丰满,他的理想很骨感。

      第一次越狱失败,单独禁闭两年,小黑屋,他展现了坚韧的意志,没有崩溃,他没有告发朋友。

      再次禁闭,五年小黑屋,出来时已满头白发,牙齿都掉了,他被流放到恶魔岛上种菜,貌似无人监管,然而世外桃源般的孤岛及朋友相伴也无法挽留那颗渴望自由的心,他要的是真正的自由,而不是流放。

      Dega: "You'll be killed. You know that."
      Papillon: "Does it matter?"

      对巴比龙而言,死没有关系,但如果活着,就一定要自由,苟延残喘、委屈求全,他完全不能接受。我想,如果人人都这样,这个世界会更美好吧。正因为有太多人相信好死不如赖活,相信面包比自由更重要,才会忍受很多丑陋的东西,对罪恶视而不见,更有甚者,助纣为虐。(扯远了。)

      巴比龙将一袋椰子壳扔进大海,与Dega深情拥抱后,义无反顾纵身一跃,从悬崖坠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令人血脉贲张的一跳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我相信,这是电影史最经典的画面之一。那一刻,向往自由的心终于得到解放,带着他胸口上的那只蝴蝶一齐飞向远方。

      最后,巴比龙费劲地爬上椰子壳,仰卧其上,飘向自由,他向天高呼:“Hey you bastards, I'm still here!”

      整部影片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叙事节奏缓慢,长达150分钟。影片也许重在表达自由这一信念,但从其中,我也看到了最理想的男性人格——勇敢、重情义、坚韧、不屈服、努力争取幸福。与电影中收集蝴蝶的人、卖船的印度医生、还有最后的修道院修女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相比,与《肖申克的救赎》中城府极深的男主角相比,巴比龙太简单、太天真,但正因为这样,这一形象才直指人心,永远难忘。

      当欲望被限制,方显出人格的高低。  

       

      • Impressive!
      • netflix 上没有, 在哪能看到这个电影?
        • 找到一个链接了,网上在线观看,不用下载:
          • 谢谢,收藏晚上看
          • 好看👍👍
            • 谢谢反馈。高兴,有同好:) +1
      • 好久没看到你写东西了,精彩!
        • 谢谢!
    • 每一则都有点意思。但三则就乱了,不知道想说什么了。 +2
    • 不管他马云说的对不对,不管多少人来批,让他说就是进步,希望老百姓也有这个权利
      • 彪叔的名字也是“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