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家园 / 医药保健 / 聊聊当下的疫情数据游戏及相关疑问(或许你也有类似的困惑) +17

    先声明一下:俺不是疫苗的支持或反对者,只是谨慎的观望者,也从未害怕打针打疫苗。因母亲从医,近水楼台的俺从小到大直至出国前,凡该打的疫苗一样没拉下统统打过。然而,面对当前政府强势推行、万众跟随的形势,搞得让人不禁联想起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由此产生的一些疑惑未解,也愈加觉得需要保持冷静,不应轻易就放弃质疑的权利与理性思考。

    不久前针对打与未打疫苗的问题发过一帖讨论 (#13962429@0),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和理性探讨,虽然帖楼砌了老高,实际上还没讨论完,回想之余,俺把疑问结合争议的焦点梳理了一下,发觉集中于几点:1.对相关数据的不同解读(或许本来就应该先探究数据的由来?);2.对疫苗作用/副作用的不同解读;3.对政府作为的“阴谋论”猜想.....
    官宣的确诊数据、疫苗的有效性、ICU的压力等等已有太多公开的媒体信息,大众也基本上都熟悉了,不需俺重复多说,这些东东背后的现实和疑惑才是需要深入了解探究的。

    ---------------
    先拎出关键的数据问题来说吧,众所周知,有效的检测结果记录,是疫情数据唯一可靠的来源和分析基础。如果检测不是全面的,那就是采样数据而非客观全面的数据,这个应该没疑议吧?注意:研发医药/疫苗时所做的几期试验,自愿的“小白鼠”(人群样本)范围数量都很有限,且样本的状况变化一般都在严密的监控/观察之下,那可是实打实的数据而不是抽样出来的。虽然样本是从人群中抽样出来的,但试验的数据可不是抽样的结果哦。

    回到现实中,现在的新冠确诊数据是怎么来的?在天朝那种体制下,可以通过强制性的各省市分区全员统一检测,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个相对全面的数据,而非抽样数据。但在北美及很多民主国家并非是强制全员检测而获得,是个人自愿的,或因为工作需要、或因怀疑、或因中招的痛苦而不得不去检测才获得的检测数据,本质上无异于采样数据而非全面数据,而且,还不是真正的随机采样数据。因为中招者有无症、轻症、重症三种带毒状况,现在这种非强制性检测所获得的数据大多数是基于重症、轻症类型的样本,可能有相当部分的无症和轻症未被检测,故实际上,某个时间段内全部中招人数到底有多少其实是个未知数。

    换言之,在北美,所有目前已知的确诊数据都是检测之后才获得确认的,其中重症及死亡的数字可能相对接近真实情况,而轻症与无症带毒者的真实人数只有测过才有,没测就没有。所知的只是浮出水面的采样数据(已检测的),谁也不知道水下(未经检测)的真实中招人数到底是多少?

    另外,无症状中招在一定条件下是完全可能转化为轻症、重症甚至死亡的,问题是如果在转化前后的无症/轻症阶段没被检测过(无数据记录),那么真实的转化率也同样是个谜,因无法知道之前的状况是否早已中招带毒,已知的数据也只是水面上基于采样的数据。

    采样所反映的本来就是有局限而非全面的真相,尤其是对崇尚自由民主的社会群体。就像做一个纯物理实验的抽样数据,相比局面复杂的大选民意调查,能一样么?有多少次选前民调与选举结果是令人大跌眼镜的?另外,为提高可靠性,做多次重复性试验的纯物理世界尚且遭遇了“测不准原理”,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心,又不宜做多次重复性检测的情况下,恐怕只会更不容易测得准......

    总之,目前的很多数据是基于非随机采样的结果,这种有一定水份的数据与真实情况差距有多大?没全面数据作比较,谁也说不准,仍然是个谜。而拿这些水份数据来推演这个那个,对其说服力为何不可以存疑呢?

    ------------------
    然后,说说疫苗。在研发过程中,疫苗抗病毒的即时有效性,虽然可以通过缩短原来的周期时间来得出结果,但对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因为副作用的呈现和影响未必是短期内发生并观察得到,有可能需要经过一两年、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才能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

    但现在对疫苗的支持,更多的仅仅是基于短期有效概率之上的,而随时间变化后有无出现副作用,其影响到底有多大尚无确凿证据,有的只是预测/预期而非证据。这个不确定因素恰恰是个可大可小可无的问题,其结果若有严重性完全可能抵消甚至颠覆掉目前短期的“有效性”而得不偿失。

    试想一下:如果3、5年或10年后,疫苗的副作用才充分、大量呈现时,那产生的人为灾难有可能不亚于疫情,因为此次接种疫苗的人数之巨是史前所没有的。政府官员基本上都是政客,不是医药/防疫专家,但对疫苗的采用推行却大权在握,在疫情压力、政绩、个人权位影响等等因素面前,对风险的综合评估权衡做怎样的博弈取向,也就决定了大众健康的命运。

    诚然,做出靠谱的决策确实不容易,既需要全面的真实数据作为可靠的信息反馈,也需要对疫苗的有效性和风险做合适的评估,当疫情出现局部危机比如ICU资源告急时,将会促使政府做出有倾向性的决定,从而影响到疫苗政策的走向。但问题是:数据本身是有水份的,疫苗是仓促推出的,ICU容量是疫情爆发前建立的而不是应对大疫新建的(政府对此有多少作为?)....

    ------------------
    有人说政府官员也是人,难道他们不怕疫苗的副作用么?他们打了疫苗就是以身作则,我们大众百姓还怕啥?这里可能有个思维误区:不怕并不等于就是专家内行(何况行内也有争议),尤其是对视权力为生命的政客而言,当疫苗的短期作用与保住和提升现实的名声/官位紧密相连时,推疫苗与其利益是一致的时候,他们大概率会做出什么决策呢?

    即使将来出了问题,政府官员或许已经不在位,届时既可甩锅给医药/防疫专家/专业团队,即使在位,大不了也可以辞职下台走人,而副作用的代价最终还不是由打了疫苗的大众自己来承受?恰似索维尔所言的那样:“当错误的代价由别人承担时,犯错是很容易的,坚持错误也很容易。”

    普罗大众现在押宝于政府的廉洁奉公、正义善良、疫苗研发专家和医商的良心之上,但无法否认的是,在推疫苗这一点上,政府与医商是有共同利益交集的,这也或许是产生有关“阴谋论”的土壤,疫苗投资如此巨大,暂且不提其中是否可能存在暗中利益输送,但这又如何排除呢?健康对个人是一辈子的长远利益,政府官员的权位及其集团利益是有届限的、短期的,两者的期待目标并不完全重合一致。所以,对政府所作所为保持一定的戒心和质疑权利难道不合理不应该吗?至少,目前有哪个政府敢拍胸脯、打保票、承诺疫苗肯定没事,将来有事会负责?不过,将来若真有事,规模也可能大到政府承担不起,倒霉的还是民众自己吧?

    ------------------
    再次假设一下:打过疫苗为A,从未打过疫苗为B,有几个可能是很重要的数据,但貌似官方不咋提:
    1.A、B中招后有症状者痊愈的人数及比例;
    2.中招痊愈后再次及多次中招的A、B人数及比例,其中A人数里由第一次中招时的B转A后又中的又有多少人数;这可用来判断A、B中招后的免疫力情况。
    3.中招后死亡人数中有其它基础病的A、B人数;其中有多少死亡者的死因,是由于基础病症的恶化且得不到及时救治,感染新冠病毒并非主因而只是压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与纯中招致死是很不同的。

    就目前病毒感染致命率而言,与曾经爆发过的一些相比其实并不算很高,当然也与防疫措施、ICU资源的支持、疫苗的缓冲作用等有关。不过,疫苗毕竟是靠后天植入产生的抵抗力,没打过疫苗的人才会有天生的自然免疫力。按理,A、B两种样本都应该在此大疫中接受考验才能获得靠谱的信息以供比较,但如果因为全面强制B转A之后,也就失去了B群体样本对抗疫最终表现的重要大数据,这对于人类自然免疫能力的认知,有无可能隐藏着盲点或重大失策?如果代价是低的死亡率以及扩充ICU资源的必要成本,值不值呢?政客大多是急功近利只考虑任期利益的,如何指望他们为此做长远打算呢?凭良心、情怀?能看得见并证实吗?

    小结一下:
    官宣的确诊人数 ≠ 实际中招所有感染人数;
    官宣的中招死亡人数 ≠ 无基础病纯感染病毒死亡人数;

    数据既可以拿来分析研究、辅助决策,也是可以拿来玩的。比如在以上官宣数据中,人们可能很容易忽略掉了其中的差别,仿佛那些感染带毒人数只要没被检测到就不存在似的,忘记了“没测就没数据但不等于不存在”这个硬道理。另外,每日确诊人数也是可以通过控制检测人数来调节的,一般是测的越多确诊的也越多,反之就少。

    对于疫苗,疫苗效果 = 即时有效性 + 可能产生的延后副作用。官方强调了前者即疫苗对减少重症和防感染的即时有效性(虽然不太理想),但也有意无意的免提将来的副作用。

    对于ICU的压力,官方老是强调ICU面临的压力,但现有的ICU系统是疫前建立的,当新的大疫爆发后,理应加强投入和调配力量来扩充原有系统以应对新的挑战,而不是试图以不变应万变,然后又被危机掐住了脖子,并以此为由推疫苗来舒缓压力。力推仓促上马的疫苗本身是一种博弈或赌注:不仅动用了当前巨大的投入成本,也意味着预设了将来可能要承担的代价。在力推疫苗与加强扩充ICU之间,哪个更值得投入或许是可以斟酌的。

    -----------------
    人们对当前疫情导致的各种问题有争议,包括俺自己在内,可能也是因为所知情况/侧面有限,未必了解全局。排除掉一些偏见观点、激进情绪,如果将整个国家的疫情状况视为一个系统,或许有助于问题的分析探讨。比如病毒的种类、感染的各种数据、疫苗、政府的防疫策略和应对措施、防疫/救治资源、社会群体活动/心理、甚至季节气温等等,多个因素和变量之间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疫情动态系统,单独从某一个或几个变量去看问题,可能都是片面的。相比之下,天朝体制下的社会总动员与强制性的一刀切模式,对变量的可控性高,可能反而没那么复杂。当然这并不代表俺无条件支持这种体制。不过,有争议才能提高认知,“小白鼠”总不能白当,咋都得挤点意义出来吧?

    最后,别忘了几点考虑:
    1.B随时可以转为A,但A无法逆转为B,两者现在与将来的选项都有所不同;
    2.量变也能转化成质变,一两针或许没事,N针后难说....
    3.在疫苗没完全确认为安全、有效之前,真的没别的选项吗?
    4.任何决策都可能有代价,值不值得最终是由时间判定的,而非台上的政客。

    疫中前行,且行且看吧,各位多多保重.....

    • 谢谢分享。亚省的数据就不合常理。一年前我们ICU只有几人。打了那么多疫苗后反而大爆发。全都怪到没打疫苗的人身上说不过去。 +7
      • 你是在亚省的?而且还在ICU工作?那先向你致敬!向一线救护人员致以崇高之礼! +3
        • 我说的是去年我们这个时间全省ICU也就几人。我不在医院工作。对不起,没有表达清楚。
    • FDA 批准辉瑞疫苗的官员辞职,看见新闻就想,以后诉讼都找不到人。 +6
      • 干坏事了,心里内疚得无法呼吸,别过一段时间自杀了才好 +4
        • 别说真有可能被自杀。 +1
          • 为什么辞职?
            • 说是对政府不等FDA批准就推第三针不满。感觉是借坡下驴。
              • 政府推了吗?FDA确实没批准呀。应该跟踪这个最终走向。
    • 看看写得很中肯。我的看法和你的一摸一样。给你手动加一!👍 +9
      • 为什么需要强调“手动加一”?难道还有脚动加一的吗?🤔 +4
        • 就是想强调一下支持, 咋啦?😛 +1
    • 連病毒的構成(被添加了哪些功能增強插入了哪些病毒片段)都沒搞清楚的超限生物武器怎麼可能有有效的疫苗呢,就這麼簡單! +3
    • 疫苗只能暂时加强自身的免疫能力,不能杀菌灭毒,更不会防止病毒扩散。当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100%就会生病,包括新冠旧冠。 +2
      • 疫苗训练过的T细胞有终身记忆功能,类似人脑记忆,多刺激几次,大不一样。即使时间长久衰退后,也与从未接触病毒过完全不同。 +1
    • 太长了
    • 我最生气的有两点,1、政府敢大言不惭地对民众说疫苗是安全的。他们连到底要打几针都不知道呀。2、疫情两年了, 没花钱在扩大医疗服务上,人员和设备。 +8
      • 继续
        • 生气结束了😂
    • 连一贯强制人民的中国政府,都觉得强制打疫苗太邪恶了,至今不承认是其官方政策,尚存一丝天良。对比一下加拿大各级政府理直气壮强打疫苗吧。 +7
    • 谢谢你的分析, +3
      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质疑掷地有声。现在这种一边倒压制如何质疑世道中,只有时间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我一直在关注以色列的数据。犹太民族号称世界最聪明的民族,这次疫情,以色列政府居然把全体国民用来给辉瑞做疫苗试验,打了一针又一针,结果是全球最严重的疫情,真让人大跌眼镜。
      • 也许,以色列总理是希特勒的私生子。。。。 +2
      • 以色列的情况或许有点特殊:1是疫苗的研发/生产能力近水楼台;2是其族裔生存意识是全球的No.1,仅此俩因素,就足以让其倾向于赌一把...至于赌得如何,也是摸着石头急过河...
        • 严格的来说,
          这个疫苗应该是失败了。只是各国政府,医疗机构都不承认而已。RNA 病毒的变异特性决定了疫苗总是滞后的,成功的可能性渺茫。西方政府不顾一切的强推不可能成功的疫苗或者是真有不可示人的目的或阴谋也未可知。据说盖茨在2019年9月份就入资了辉瑞和默德那,似乎早就预知了即将发生的事情。
    • 写的好长。老看麻烦解答一下自己最后几个顾虑之三吧。城也封的够久了,口罩也一直戴着,老看如果当省长/总理觉得该咋办哩?还有,哪种疫苗是完全确认有效安全的哩?估计只有天花疫苗了。 +4
      • 呵呵,俺又不是省长或总理大秘,只抛问题不给答案...加国前期的防疫措施如封城/禁航/限航/隔离等等其实并不真正到位,防疫与别的不同,不到位就是白忙乎还错失机会。若严厉到位并扩充ICU资源,或许也就没第4波,用不着赌疫苗了... +2
        • 如何才叫到位哩?像中国那样?那不也是没人权了吗?这里不要说中国那样的隔离,全民核酸都做不到。- 至于ICU, 安省目前很安静。
          • 既然无法到位那不是走过场么,有啥实际意义?ICU安静,政府就安心了,还是归功于疫苗.....所以对病毒不能以一刀切的封堵/隔离到位,改用一刀切的打针就奏效了,算是别无选择?
            • 就像开车要系安全带,要安全驾驶,多方之下才可以减少车祸机率。即便如此,停在那儿还会有飞来横祸的。所以,没有单一选择。
              • 车的历史和行车经验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技术成熟,交规清楚....无法与突如其来的大疫相比,资金、法律、时间、防疫资源、病毒/疫情发展、类似经验等等诸多因素和压力...
                • 突如其来的大疫, 诸多因素和压力...政府当然只好多管齐下了。安省前段时间的封城,北美最长的封城,已经让很多businesses 倒闭,现在刀子就只好往民众身上去了。综合看来,这里已经做的算好的了。
    • 赞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1
    • 太长了,谁给总结一下。 +2
      • 太懒了 +1
        • 大概看了下,耽误了一杯威士忌。
      • 强拧的瓜不甜。
    • 总结的很好。手动+1。愿意自己动脑的基本都能想的七七八八。个体结合自身情况,做出风险收益相对合理的选择才符合民主的真意。强推非常的不合理、不民主、不理智、不科学,但却在发生。 +7
    • 👍
    • 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