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乌合之众 +3

    [转]

    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数量,即是正义。

    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昨天受群众拥戴的英雄一旦失败,今天就会受到侮辱。当然名望越高,反应就会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就会把末路英雄视为自己的同类,为自己曾向一个已不复存在的权威低头哈腰而进行报复。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结群后,由于人多势众,个人会产生一种幻觉,感到自己力大无穷,不可战胜,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没。

    当一个人融入社会之中时,他便失去了自我。

    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 …… 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比如某些大 V 哗众取宠的言论)

    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民众的想象力是政客的权力基础。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上或者道德上。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责任,群体就是道德,群体就是法律,群体就是道德,群体的行为自然是合理的。

    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有意识的行为,这是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一消失,人便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

    群体会让每个人在其中的错误缩小,同时让每个人的恶意被无限放大。

    群体的夸张倾向只作用于感情,对智力不起任何作用。

    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

    群众日益被大众文化所湮没,这种文化把平庸低俗当作最有价值的东西。

    • 习主席看的书,所以古人讲究慎独。
    • 转帖都加精,你跟版主啥关系?必须老实交代,否则不足以平民愤😂
    • 所以坊间有言“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
      现代社会里的老百姓被忽悠比起信息闭塞的古代社会还是很有难度滴?
      • 现代社会里的老百姓当然比以前更“智”,但同时忽悠的手法也更“高”了。 +1
    • 这些是从《乌合之众》书里各章节精选出来的金句汇集吧:


      :

      :

      • 1895年的书,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就是这么牛啊。
        • 此书是群体心理学奠基之作,但书初版后沉寂了很久,不知有多少革命/运动领袖曾经拜读过或作为权术/领导秘诀来研究和运用,德、意独裁者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曾拜读...80多年后一位法国学者出版了本《群氓的狂欢》成为其姊妹篇:


          • 这是此书的解读视频,很值得一看:
          • 《乌合之众》年轻时读过,但在那个年龄理解不了,现在回头看才看出好来。《群氓的狂欢》没看过,谢谢推荐。
            • 《乌合之众》作者的初衷是揭示大众心理的形成和有关规律,不曾想却被独裁者、政客奉为葵花宝典来学习和应用.....现在来读,便可打开一个观察政治的视角,看清各种忽悠和技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