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推娃读哲学书的老匹:建议推荐娃先读这本“How to Read a Book”,里面有专门一节讲如何读哲学书,找一段把内容精华编译出来的供参考:


    ​​​​​​​


    以下编译自“How to Read a Book” (ZT) 

    如何阅读哲学书

    成人并没有失去好奇心,好奇心似乎是人类的天生特质,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在性质上有了转化。他们想要知道事情是否如此,而非为什么如此。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停止了我们的好奇心呢?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答案:“或许是因为学校教育使头脑僵化了,死背的学习负荷是主因,尽管其中有大部分或许是必要的。”

    能够保留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又能成熟地了解到保留这些问题的意义,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也才可能对我们的思想有重大的贡献。

    而伟大的哲学家总能厘清生活中的复杂,看出简单的差别,只要经由他们说明过,原先困难无别的事就变得简单了。如果我们要学习他们,提问题的时候就一定也要有孩子气的单纯,而回答时却成熟而睿智。

    哲学家也会提出一部分典型问题,探索存在的特质与存在的领域。在哲学体系中,哲学家讨论了两种问题,以此区分两种主要不同的哲学领域。

    第一组,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与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有关。这类问题在哲学领域中属于理论或思辨型的部分。

    第二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我们称这是隶属于哲学中实用的部分,更正确来说该是规范的哲学。

    虽然哲学的方法只有一种,但在西方传统中,伟大的哲学家们至少采用过五种论述的风格:

    (1)哲学对话:第一种哲学的论说形式,这种风格是对话的,甚至口语的。首次出现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

    (2)哲学论文或散文。柏拉图的徒弟亚里士多德用过对话录,却完全没有遗留下来。所留下来的多为异常难懂的散文或论文。

    (3)面对异议:中世纪发展的哲学风格,以圣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为极致,兼有前并试述两者的风貌。

    (4)哲学系统化:这是由笛卡尔与斯宾诺莎两位著名的哲学家发展出来的。他们着迷于如何用数学组织出一个人对自然的知识,因此,他们想利用类似数学的组织方式,将哲学本身整理出来。

    (5)格言形式:是由尼采在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所采用的,一些现代的法国哲学家也运用这样的方式。

    阅读任何哲学作品,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或是找到书中想要回答的问题。作者会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完全受他的中心思想与原则的控制。要想找到中心思想,有时候需要花上很多年时间,阅读很多书,然后又重新阅读过,才能找到哲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原则。一旦找到作者的中心思想原则,就需要看作者怎样将这个概念在整本书中贯彻到底。遗憾的是,哲学家们,就算是最好的哲学家,通常也做不到这一点。

    • 已经看上了哲学书, 没有必要停下来, 慢慢看就是了。
      • 已经看上了?😂😂不会主动让我们家小不乖看,大了自己定。很多著名作家本身也就是哲学家,甚至也许比哲学家还哲学家,比如海明威。小不乖去年开始经常篡改其名言"."There is no friend as loyal as a book
        比如人家会说:妈妈,好像海明威说过“There is no friend as loyal as a 。。。 (她喜欢吃的,玩儿的。。。的这样或那样)。”
    • 不好意思,对小孩子们来说这些似乎有些教条了。:)个人觉得哲学是画,是风景,是路边的小蜗牛。。。它既有灵魂也有翅膀,所以它至少在我眼里是完全可以翻越1,2,3,4,5。。。等等条条框框约束的那些逻辑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