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ZT 很累的你:停止精神内耗 做有用的事 +1

    来源: 网易

    这是粥左罗的第2323期分享

    作者 l 樊登读书·JAMES 编辑 l Lucky

    来源 l 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曾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精神内耗有多累?网友们纷纷描述了内耗的症状:过于在意他人看法;别人一句话,心里想半天;总是纠结,浪费时间又牵扯精力;容易自我攻击,贬低自己;一天什么都没干,就是感觉很累;……持续反复的情绪内耗,让人心力交竭,疲惫不堪。人们常说,停止精神内耗,是人生变好的开始。的确,减少内耗的确是件幸福的事,可现实中,往往我们越想摆脱它却越是挥之不去。内耗就像是一种病毒,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暗地不断复制、侵袭你的想法,让你陷入纠结、焦虑、抑郁。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摆脱内耗呢?面对这样的疑惑,我先讲2个故事,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内耗。

    01过多的思虑其实就是在自我折磨

    第一个故事来自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一件糟糕的事》。辽丽雅是位渴望遇到自己心上人的女士,可她却总碰不上对自己认真的男士,也常因此生闷气。直到有一天,她在舞厅偶然见到了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士。那位男士不仅一直盯着她看,还主动托人找她搭话。与对方简单交流后,辽丽雅得知他是个画家,家庭阔绰,还没有成家,但那位画家一讲话就上气不接下气,答话还常常文不对题,表现得非常胆怯。画家的表现,让敏感的辽丽雅断定对方爱上了她。舞会后的接连好几天,画家常在辽丽雅窗前的街道溜达,盯着她的窗子看,甚至还来到她父母家里登门拜访。后来,辽丽雅的父亲也认为画家与自己女儿挺要好,便邀请画家在自家住下。画家来后,辽丽雅的父亲几乎满足了他所有的需求,几乎是要什么就给什么,当然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可画家待的日子越来越久,辽丽雅却一直没有等到他的表白。

    辽丽雅一家开始着急了,辽丽雅成天逼着画家陪自己钓鱼,可画家与她相处时未曾说过一句甜言蜜语。辽丽雅的父亲备好了嫁妆,甚至以“喜欢被别人叫自己父亲”的理由,暗示画家叫自己“父亲”。但这些都无济于事,画家依然不言不语。辽丽雅因此沉浸在自我怀疑之中,为何自己难于使人接近呢?她始终没有确认画家到底在想什么。一个月后的一天,父亲终于等不急了,问起女儿什么时候才能有个结果,对方是否表白过自己的心意?辽丽雅只是说画家很腼腆。情急之下,父亲直接叫来了画家,意想不到的是,画家颤抖着,胆怯地说出了来到她家的理由。原来画家来这儿并不是为了谈恋爱,只是想请辽丽雅做自己绘画的模特。辽丽雅脸色煞白。爱情的眼泪突然变成绝望、怨恨以及其他各种恶感的眼泪。辽丽雅太渴望爱情了,因此陷入了“病急乱投医”的状态,最后陷入了自我折磨的窘境。有时候,与其反复思虑,不如早点弄清事实。

    02一味的焦虑只会把事情越想越困难

    第二个故事来自书籍《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曾经,书籍的作者因为多次投稿被拒,陷入了焦虑和苦闷。直到在与朋友老吴的一次交流中,他才彻底释然。老吴是个吃过苦的人,小时候父亲进了监狱,母亲离家出走,留下了卧病在床的奶奶和无人照顾的弟弟。为了养活一家人,他白天捡塑料瓶,晚上去饭馆刷碗,最难熬的时候要兼职3份工作,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从前的经历,让老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悲观地认为:人生就是由一连串的灾难组成的。可如今老吴不仅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变得擅长弹钢琴,还研究起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向,像是变了个人。作者好奇他是怎么转变过来的,老吴谈起了自己的感悟:当自己经历了最难熬的时候,就彻底释然了,因为很多糟糕的事情都只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果自己只是在一旁看着,或是躺在床上想这些事情,事情就会越想越困难。当你真正去做了,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因此,一定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焦虑是最没用的,它会吞噬你大把的时间,让你觉得有事在忙,陷入内耗,实际上却什么都没做。的确,很多事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事情产生的悲观想法。所以,不要过多的消耗自己,想说的话就赶紧说,想做的事情就赶快做。

    03摆脱内耗的前提就是停止胡思乱想

    其实,这2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曾陷入到了内耗的状态中。辽丽雅认为对方真的爱上了自己,老吴总以为自己熬不过去眼前的日子,他们之所以内耗,就是因为爱胡思乱想。所以,我想说的是,摆脱内耗的前提就是停止胡思乱想。辽丽雅遇到了盯着自己看的男士,就开始了接二连三的臆想。错把对方当成了追求自己的人,认为对方是因为腼腆才不敢说出真心话,总认为别人不表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这个过程揭示了一个现象:内耗的人,常会给自己加戏,不断编造一个个的与真相不符故事,与真相反复争辩。长此以往,想的越多,争辩越多,就越痛苦。那么,为什么老吴能够走出内耗呢?因为老吴明白自己“悲观看待问题的态度”就是一种内耗,自己所经历的困境并不代表自己真的就熬不过去了。心灵导师拜伦·凯蒂在著作《一念之转》写到:“所有我们的压力,无一不是因为执着于不真实的想法而造成的。每个不舒服的背后,都存在一个不真实的想法。”当我们执着于寻找不存在的真相时,便会走进自讨苦吃的灾难化思考。因此,当一个人陷入内耗时,最需要的是去改变心中无端的想法。

    04如何才能摆脱胡思乱想呢?

    有2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01 确认事情的真相电影《说来有点可笑》中,年仅16岁的男主克雷格怀疑自己有自杀倾向,来到精神病院寻求治疗。医生让他描述近期压力较大的一件事时,他表示想申请去一所暑期学校就读,这所学校对申请上一所好大学有帮助。可让他抑郁的是,自己一直摆脱不掉申请失败的想法。医生问:“如果你没被录取会发生什么呢?”他回答:“那我就不能把这所学校填在大学的申请表上,这也意味着上不了好的大学,我也会因此找不到好工作,过不了好的生活,找不到女朋友…….”有网友说,这个小孩的确是想多了。的确,和很多陷入内耗的人一样,他总是将一件事与很多毫无关联的事情链接了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无关的事情呢?

    对此,微博博主杨真直曾分享了一种辨别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区分自己的想法和事实。当你察觉到自己开始灾难化思考的时候,第一步,立刻拿出一张纸,把你所有的想法都列出来。第二步,把这些事情进行分类,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你想象出来的?针对想象的部分,每一个都写出你这样想的理由。当你实践后,便会发现很多理由都站不住脚。如果你仍对自己给出的理由表示质疑怎么办?书籍《一念之转》中曾讲到一种确认事实的方法,即当你察觉到自己陷入焦虑的时候,先记录下自己的想法,然后问自己,“那是真的吗?”再问自己第2遍,“你能100%肯定吗?”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愈透彻了解你自己和你的情绪,你就愈能成为真相的情人。当你陷入焦虑之时,判断让你陷入焦虑原因的真伪,有助于厘清真相。相信你能够找到内心中最真诚的答案。

    02 扭转自己对事物的想法窦文涛曾在《圆桌派》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一次,自己遇到了非常难过的事情,可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情绪改变了。反思过后,他发现了一个规律:有些坎儿当时你可能觉得过不去,等到情绪过去后,你会发现那件事并没有那么泰山压顶,只是自己当时把这件事想得太重了。的确,问题当然不会随着我们的休息而消失,但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面对焦虑和内耗,难以跨越的并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对问题产生的想法。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如果你认为自己陷入了灾难,不论是你是否真的陷入了困境,你都会产生悲观的情绪。相反,如果你的看法是乐观的,就算你在困境之中,也不会因此而郁闷。当你停止思考那些吓唬自己的想法,便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因此,想要摆脱无止境的质疑和争辩,不如先改变自己的想法,乐观面对眼前的问题。当你控制了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时,胡思乱想自然也就消散了。

    05写在最后

    有人说,世上大多数的烦恼和沮丧,都是杯弓蛇影的自虐,所有的担心和忧虑都是想太多。当你陷入内耗,焦虑之时,与其自寻烦恼,让思想被牵着走,不如停下来思考,让自己纠结的到底是什么。一旦你弄清了事实,内耗自然就会减少,看问题的格局和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开阔。每个人都是反照出自己影像的一面镜子,是你自己的想法在响应你。因此,别让无端的想法控制你自己,做自己想法的主人。愿你勇于放下自我争辩的执念,远离内耗。

    本文作者:JAMES,相信坚持必有回报的青年。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作为优质的内容平台,樊登读书一直在打磨好内容,精推好书,为无数书友的实际生活带来改变。关注樊登读书,和5000万+书友一起用读书点亮生活。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如侵必删。

    END

    难以跨越的并不是问题本身

    而是我们对问题产生的想法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

    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我花了6个月时间

    把过去几年的爆发式成长经验

    全部总结到这门成长课里

    25个爆发式成长思维模型

    成长有方法,一年顶三年

    目前已有12000人参与学习

    课程共25讲,下单后即可听课

    可永久回听,并免费享受之后的迭代

    随机发放一些大额优惠券,限时有效

    欢迎加入我们,2022一起改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试听1节课程

    看完记得关注@粥左罗及时收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