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家园 / 人到中年 / 恕我直言,如果你超过八十岁,有emergency去医院的话,当天死的概率比中国大城市高的多。这的医,护人员对一个亚洲老人的态度还不如狗。 +8
    • 這麼說是有什麼根據嗎? +17
      • 几次亲见 +4
        • 身體那兒不舒服,得讓老人家老跑急診,RH那的Mackenzie? +2
          • 这个医院臭名昭著,都上过报纸,千万别去
        • 我陪父母去,感觉挺好的。。。很少看到亚裔老人没子女陪的,语言不通是最大障碍。。。 +4
          • 我爸妈有1次自己跑去医院看急诊了,估计1通的鸡同鸭讲,也不知道怎么沟通的,最后看完了医生才打电话过来简单讲讲病情开了啥药,😄完美结束。加拿大医疗服务是我觉得税交得最值的地方 +9
            • 对,还有翻译。医院里越来越多会讲国语的了。
      • 靠医疗保命总不是最好的办法。入院了,到年纪,该走就走吧,这里的人想得更开一些
        • 對醫生而言,80歲以上的病人,除了用藥可以”不太考慮”長期附作用,其他的醫療想法,和80歲以下的病人,差別不大,不過,老人想活命,家人的態度卻不置可否,在醫院常常見
    • 同意 +1
    • 超过八十岁 在中国医院 活得难受,还不如死了。 +17
      • 命运还不如被你抓住弄死的耗子,起码你不折磨它
      • 收费的中国医院里老年人都是金主,好些时候金主们的子女们不愿意把钱“贡献”给医院
    • 不可能吧?这里医院条件多好 +6
      • 再好的医疗条件,没健康,什么价值都没有
      • 急診室的急診醫生是3班制,但是on call的專科醫生,當天上班,一般下午4點半開始接急診病患,一直到隔天早上8點,通常一個專科一到二位醫生on call,如果有一位病人需要緊急procedure,後面的病人就要等,有專科醫師一晚做5台procedures,還是有不少急診病患等在急診室 +1
        • 真忙。
          • 通常交接完入院病人,把當天文書做完,大概要弄到早上10點 +1
        • 请教下业内人士:亲戚胆结石发作,
          一周跑了三次西奈山急诊,前两次都是止疼后缓解了,让回家约专科医生,第三次缓解不了了,说是结石卡住了,收了住院,过了两天,由on call的一个癌症医生做了腹腔镜胆囊摘除,但估计这个医生没做过这类手术,结果胆囊没有被全部摘除,而是subtotal,医生说因为炎症导致胆囊肿胀,和肝粘连,她不敢强行剥离,怕伤了肝脏。手术后B超显示残余胆囊还有结石。结果过了半年多,残余胆囊再次胆囊炎发作。这种情况,是应该由没有经验的on call医生做,还是应该请肝胆专科医生来做手术啊。感觉医院好容易逮住一个没做过的手术,赶紧练练手。
          • 胆囊炎很危险,尽快手术是对的 +1
            • 他说的胆结石
              • 她说胆结石卡住,引起发炎—-胆囊炎就危险,要马上处理。胆结石和胆囊炎不一样了 +1
          • 膽囊摘除,不管是從右上腹開10公分口子,工具直接進去做,還是打三個洞做腹腔鏡,都得做肝膽剝離,如果嚴重沾黏,做開腹比較合適,不過之後的總膽管結石,因為膽管到總膽管已經夾死,和之前的腹腔鏡應該無關,不知道親戚現在的術後情況如何? +1
            • 谢谢草山, +1
              目前联系了手术医生,但她说她是癌症医生,需要推荐亲戚到专科医生听取下一步的建议,估计还要再次手术,把残余胆囊摘除。现在应该不是胆总管结石,而是残余胆囊内还有结石,所以再次引发疼痛。我现在质疑的是西奈山医院当初为什么安排on call的general surgery的外科医生做手术,她根本没有胆囊手术经验,难道不应该联系肝胆的专科医生过来手术吗?当时已经转入普通病房,不属于急诊了,疼痛缓解后,在普通病房等了四天才轮上做手术,所以根本不是“时间来不及不允许找专科医生”。
              • 做癌切除的外科,通常都是一般外科加做fellowship,尤其是乳房和腹腔器官癌症,那位醫生應該是專做肝膽手術,而不是太常做腹腔鏡,當時可能考量沾黏,才排腹腔手術醫生,可能最後超音波發現沾黏可以解決,所以改成腹腔鏡,卻沒有另排專做腹腔鏡的醫生
                膽囊切除,只剩和肝沾黏的部分,而且做了夾子,不會再有膽汁進出,應該不會再有殘留結石,希望早日弄淸楚問題,腹痛非常難忍,強烈同意家的親戚受罪了,希望能早日康復.,p.s.今天下午才看到強烈同意的回帖,抱歉
                • 谢谢,这两天忙,回复晚了,见谅。还在等见腹腔镜专科医生,听下一步的建议,估计还要再手术。
    • 听着像是为党工作的。 +30
    • 回国会更好?亲戚80-, 晕倒,他爱人打120,救护车到了,但是需要子女在,签字,才拉人,还好女儿离得近,有车,10分钟赶到,才被拉走。还好得的不是心脏病之类的 +3
      • 有爱人还要子女签字?没听说过。
        • 不行。说是怕拉走了,没有人付账单,需要年轻人签字,付账单才可以,真很没有人性。南方省会城市哦。 +1
          我的伯父伯母的亲身经历。
          • 120没多少钱吧,难道是想讹钱? 看来各地也是各自执政。
            • 不是120的钱,是怕拉到医院急救之后没有人付账单 +1
              • 120和急救没关系的吧?拉到医院就完了。病人家属和医院签字的。不交钱不治病,国内的确是这样的。
      • 有老婆在还不行?估计如果是子女打的电话,就必须老伴签字。 +1
        • 不行。非得伯父的子女回来了,才把人抬走。不知道搞什么鬼。如果心血管疾病,根本等不了。听完之后感觉太可怕了。更不敢让父母回国太久。怕出点妖蛾子,人没了
      • 在国内,一有重病,你的命就攥在子女,或其他亲人甚至亲戚(哪怕是和你有矛盾的)手里了。
        • 是的。用啥药怎么治,都要亲人签字。一个是账单问题,还有就是防止医闹。还要问家里能承担多少钱,根据经济情况定方案和药 +2
          • 医疗私有制的地方难道不都是这样?这里不要钱,就会出现楼主说的情况。
            • 美国也是私人医院,但是有医德。得先救人
              • 这和医德没啥关系,美国有这方面的经费来处理坏账,何况到美国去看病,医疗费是国内的好几倍。加拿大公费医疗,对年纪大的拖延治疗,也是受经费的限制,到最后都是钱的问题。
                • 到现在还不承认国内整体的“德”有问题,咱们没有煞好谈滴
                  • 到国外时间久了才能认识到,很多事情和德真的没啥关系,主要是法治。国内缺乏的是法治,德不能最终制约任何事。在你看来国内人缺德,就是法治不健全造成的。
    • 同感! 急诊部门才两个医生on call太少了,主要是医生的工资太高,这里两个医生的工资可以请10个国内的医生了。
      • 国内的医生是不是水平不行?很多是党员吧? +3
        • 国内高水平的医生很多.手术经验多. +2
    • 有对狗的态度就完美了。全世界的服务行业的毛病都一样,没啥区别。只不过医疗服务行业东西方差别大。西式医疗服务(公共的)是高高在上的同情式,这个跟大陆的或私有制的完全不一样。大陆的患者敢暴力医护人员,在西方很可能就被就地镇法了。
    • 我不相信把待救的八十老人和待救的狗放在一起,救护人员会先救护🐕! +1
      • 嗯,狗没有保险,没法乱 charge 钱。
    • 中国大城市是不错的,选择很多,自己付钱的话。加拿大是社会主义制度,肯定越来越短缺。文学城上美国人早就有这个结论,退休想活得长一定要住在美国 +1
      • 美国医疗要看钱?
      • 嗯,一枪崩了更快
    • 我家有老人90岁在中国跑了好多家医院都不收怕影响治愈率,最后一个很小的医院托关系才住上的
      • 这也太差劲了。让我想起有个小说里,为了乡里的离婚率保持很低,坚决不同意办理离婚。 +1
      • 医闹厉害,没人愿意接没把握的高危案子
    • 国内医院如果用效果好的进口药,医保根本报不了。用差药效果就哈哈了 +5
      • 大病保险能报吗?
        • 不知道
    • 完全不同意! 你是想说,美国人歧视亚洲人吗? +1
      • 美国歧视比加拿大好多了,加拿大歧视更严重。
    • 希望安乐死对80+的老人无条件实施,只有老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做出请求。或者在意识清楚的时候做出遗嘱,一旦失智,遗嘱即刻生效。 +1
    • 同意,尤其是华裔的医护人员。
    • 有解决方案吗?
      • S 家里?
      • 钱多可以去美国,美国不歧视钱。
        • 美国歧视亚洲人,老人还没有老到不能动之前有生命危险
          • 说实在的,美国比加拿大好多了,去美国和各种人种打交道,都挺好的,没感觉歧视,除了海关。在加拿大感觉各种移民互相歧视很严重,还有一些较老的老白,思想很固化。 +1
    • 健忘呀,还有气就拉去烧的事还没过去多久吧? +5
    • 恕我直言,在中国你得先活到80岁再谈急症,你有80%的可能活不到80。 +2
      • 呵呵,我家25岁25%肺叶摘除的病号妈今年82 ,没啥大毛病,就是严重关节炎,盛夏都要穿毛衣不让我爸在旁扇扇子…:) +1
    • 80多了,去见上帝有时真不是啥大事。这里的医护人员基本上是一视同仁的 +1
    • 超过80岁了,已经够本了,多活一天赚一天,除非有些人贪心一定要活到120岁。态度好不好和年龄无关,和你遇到什么样的人有关,任何服务性质的机构 大家都能碰到好人,也可能碰到渣滓
    • 这里急诊, +1
      感觉就是等的时间太长了,的确担心会耽误救治。医务人员的态度是好的没话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急诊是不让家属陪同的,老人不懂英文,我写了一个中英文对照的“救命”英文带进去,开车回家的路上就接到医生的电话,允许我进去陪同。不过有一个发现,就是亚裔的护士普遍不苟言笑。现在有一个TeleHealth ,用过几次,等候时间比家庭医生快很多。配药直接发到你指定的药房,就是开化验单是用SMS,不可以电邮,不方便。
    • 是,那是因为人是公费,狗是自费。
    • 那怎么办? +1
    • 加拿大人均寿命排在世界前列,靠的不是医疗制度而是良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秩序和福利。对亚洲老人的态度不好应该主要源于川普转甩锅嫁疫情压力的直接影响 +1
    • 我不得不说我自己的感受。十多年前,岳父急病打911送Mississauga 医院留医。岳父去厕所大便完,我还没上前,护士已经上去帮他擦屁股,让我深受感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