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为啥这厮总能抓到你“软肋”?我当初读水浒传死活看不不去,心想,这不就是一群地痞流氓吗?神马好汉?这都成四大名著,成为人们行为的偶像,民族堪忧啊 +5
    https://mp.weixin.qq.com/s/h-gKQ4fR0MndaRvI_WPeAg

    总琢磨这种缺德伎俩,不愧是贼鸟厮。

    好久没写《水浒传》了,今天补一篇。

    《水浒传》这部小说里,若说谁上梁山上的最冤,我觉得非美髯公·朱仝莫属。

    朱仝这人出场时,用今天的话说,应该算是“岁月静好”的典范。生得红面长须,酷似关羽,人称美髯公,又是富户出身,平生疏财仗义、喜爱结交豪侠,还武艺超群,在县中担任巡捕马兵都头,与插翅虎雷横一起关着缉拿盗匪。大约相当于县公安局刑警队大队长兼民兵队长那么个角色吧。总之是有个公务员编。

    要颜值有颜值、要资产有资产、要才干有才干、要编制有编制,最关键的是朱仝这人还很会来事儿,此前相继恩荫过晁盖和宋江,“梁山好汉”也欠了他人情面子。这样一个人,小日子过得这么不错,按说怎么想都不可能会倒吧。

    当然在水浒的世界里,意外总是说来就来,因为跟关二爷一样义释了前同事雷横,他被刺配充军了。可朱仝这个人真的是欧皇爆表,同样是刺配充军,他的待遇比林冲什么的强多了,刺配沧州以后就被当地知府看重、一心抬举,知府家的小衙内,粉雕玉琢的那么一个小男孩,见了别人都怕生,唯独看见他就特亲近。

    于是朱仝虽然丢了县里面马军都头的编制,却成了堂堂一知府的亲信加男保姆。两相对比,你甚至可以说朱仝算是因祸得福了。

    可是,别忘了,这是《水浒传》啊!又不是起点龙傲天轻小说,怎么会让好人这么得意,安心过你的小日子呢?

    那年七月十五盂兰盆大会,小衙内缠着他的大胡子叔叔,非要朱仝抱他去看河灯。于是朱仝就领着孩子逛街去了。

    然后他就碰见了他命中注定的天煞孤星——智多星吴用先生。

    这吴学究一开口,就备言宋江、晁盖两位哥哥如何如何想念朱仝这位恩主,为了“报恩”,山寨研究决定,邀请朱仝“便挪尊步”,也去梁山上坐把交椅。

    低情商的讲,也就是请他去落草为寇。

    人家吴学究么,当然把话说的很漂亮。可怎奈这朱仝不傻啊!凭什么啊?我颜值、财力、才华、情商哪个都不差,放着在正道上的安生日子、大好前途不过,非上山跟你们去刀头舔血?

    见过请人吃饭洗澡蒸桑拿,没见过请人落草为寇的吧!你这不恩将仇报么?太不讲武德了!

    当然,朱仝这人情商这么高,虽然心里一百个不爽利、甚至早已看穿了这帮人的德行,可面上却一点不漏。非常委婉的拒绝了吴用:

    天可怜见,一年半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我却如何肯做这等的事!你二位便可请回,休在此间惹口面不好。

    ——我就想当个良民,过自己的小日子,几位大哥高抬贵手,放我一马好不好?

    话说的当然很客气,哀求中又不乏几分硬气。

    只可惜,朱仝不知道这吴用是何等人物。

    读水浒有个普遍性的误解,以为吴用这个人,能在梁山上最终坐稳正军师这个位置,是因为他足智多谋。但其实你真看小说,吴用大部分计策都是露馅的,智多星?狗屁。

    吴用真正能被宋江重用原因,是他总能无条件的听话——宋大哥说要造反,他就立刻想辙造反,说要诏安,他就立马琢磨诏安,观点始终跟着宋大哥一起动摇。

    这个人,对标的其实是历史上的商鞅那种马基雅维利式的“谋士”,他们自己没有任何立场,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感、以及做人准则。只给上司提供把事儿办成的路径——其实同小说里,徽宗皇帝喜欢的那些奸臣,什么蔡京之流的,不也就这个脾气么?都是一样的。

    但一般领导,往往最喜欢的就是他这种人。因为这种人好使么!每次大哥安排个什么任务,其他兄弟还要讲个什么义气、常识、普世价值、枪口抬高一寸什么的,人家吴用从来不!大哥给他什么任务,吴用就坚决说一不二的执行什么任务,从不会有任何良心上的牵绊。

    你看这一次,宋江想“请”朱仝上山,吴用半句什么“大哥,人家放过你,你请人家来做贼,这不合适吧?”之类的劝谏都没有。麻溜的就下山“请”去了。

    我估计要是最后怎么“请”都请不动,吴用最后就算用“绑”也会把朱仝绑上山来。因为这人本质上就是个没的感情的命令执行机器。道理?你别跟我讲啊。上了山寨见了宋哥哥,他自与你有话说!

    所以朱仝碰上这么一货,也算是命中注定要倒血霉了。他说他不愿意上山,吴用就想,这好办,你美髯公虽然样样都好、俨然关二爷一样的人物,但也不比真的庙里得关二爷,有不坏金身不是?

    是个人总有软肋吧,我抓你软肋就是了。

    是的,抓人软肋,通读水浒,你会发现吴用在“赚”好汉上山的时候,万变不离其宗,使的永远是这一招——赚玉麒麟卢俊义上山,他知道卢员外的“软肋”是身为富家翁他舍不下名声和家产。赚金抢手徐宁落草,他知道徐将军的“软肋”是他那身家传的“雁翎圈金甲”……只要把“软肋”抓住,任你什么英雄好汉,还不是得被我牵着鼻子走?

    所以招不在新,管用就行。“抓软肋”大法,就是吴用的一招鲜。

    那这朱仝的软肋是什么呢?

    就是他抱着的那粉雕玉琢、与他情同父子的小衙内么!

    于是吴军师一努嘴,旁边闪出一黑厮,一阵旋风的就把小衙内卷抓了。

    黑李逵斧劈小衙内,这一节我觉得是《水浒传》里写的最残忍恐怖的一个故事,它的残忍不在于直接的血腥描写,而在于对比——前面还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繁华场景,你看这朱仝抱着那可爱的孩子在街上走。后面直接就写密林深处,冷月照下,无辜的孩子直接被利斧劈做了两半。

    孩子何辜?你有什么招数冲大人来好不好?拿孩子做要挟,你算什么英雄好汉?!——朱仝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一定是满腔怒火从心头起,所以一定要追着李逵这魔头算账。

    可是李逵这么干,到底是不是得了吴用的授意呢?这是很多读者读这一节时的疑问。

    但如果你真看懂,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最不必问。

    李逵屡屡惹事,但吴用或宋江每次下山,别人都可以不带,却一定都会带李逵,并在赚卢俊义、赚柴进等行动中,总能为大哥“乱中取胜”“闹中取胜”。

    宋江和吴用之所以爱用李逵,说白了,无非是在运用法家“以奸驭良”的心法。

    李逵这个人在“上山落草”之前是当牢头禁子的,他也很适合这份工作,因为这厮的天性就是“得不饶人处,且不饶人。”

    有些好汉执行大哥命令时,想的好歹是怎么“枪口抬高一寸”,能留人家一条性命就留人一条性命。李逵想的却总是再瞄准一些,好“让俺铁牛杀个痛快”。

    所以,吴用总派这货去执行“抓软肋”的计划,会发生什么他一定是有预判的。

    一般来说,这会在受害者们身上起到一种基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奇效——你先碰到这么一个蛮不讲理的恶魔,不由分说把人也砍了、财也破了、房子也烧了、后路也断了。

    等到你满腔怒火,却又终于无奈、几近绝望时。旁边再转出一位白面书生,口称“得罪”,冲你拱手言道:“我家哥哥诚心邀您上山聚义,坐把交椅,熟料这黑厮好不省事,还请兄长勿怪……”

    就问你能怎么办?你能真怪他吗?还是细究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阳谋?算了吧!事已至此,安心认命,跟他落草就是了,人生已被这伙人逼到这步田地,还不就只为了个活着?

    所以我们说,吴用这个人,策划别的计谋,都只能算狗头军师,很少有不露馅的。唯独在“赚人上山”的时候,他从来算无遗策。

    因为这个人,他既洞悉人性,又没有人性,于是总能看到你人性中的软肋,毫不犹豫的抓住它,然后逼你就范。

    这是水泊梁山版的“我来,我见,我征服”。

    绝了。

    但吴用抓软肋这一手,我总疑心不是他原创的,小说里,这一手要申请专利的话,它归宋江。

    吴用的计策往往很复杂的,计划一复杂了以后总难免掉链子。但宋江就不一样了,大巧不工,他的“抓软肋”往往来的特别简单粗暴,却出奇有效。

    你看他在清风山第一次决心落草,“赚秦明”的就是这样,你秦明是厉害,可你有家人啊!家人就是你永远的软肋。那我让人假扮成你,跑到青州城下杀人防火一通,让知府以为你已经反了,把你老婆孩子都当着你面砍了,你不就没辙了么?然后再把花荣的妹妹许配给你,告诉你山寨以后就是你的家,让你从此爱上山寨……

    得,这就齐活了。

    其实,我初看水浒的时候,看到宋江一落草,就把这种毒计使得这么绝,是非常惊讶的。因为之前公明哥哥那是个什么人呢?及时雨啊!到处施德行善,周围没人不说他好的。怎么一旦落草,从天使变成恶魔,害人的手段就如此熟练了呢?

    可是后来我想明白了,宋江之前的行善,和他此时的作恶,是二元一体的。

    本质上讲,宋江这人最大的能耐,也是洞悉人性,所以他总能准确地抓住他人的“软肋”。

    之前,当他还是“及时雨”时,看到别人最想要什么,他就及时上去雪中送炭,满足你一下。晁盖少情报、武松缺尊重、阎婆惜短银子、矮脚虎爱女人,宋江都“及时”的去给下了雨,卖了天大的人情。这其实也是一种“抓软肋”的方法,只不过是“正用”。

    而一旦落草,宋江决定“反用”这项能力的时候,就轮到秦明、扈三娘这样的人倒霉了,他害死了你全家,你还得感谢他,就问你牛不牛?

    当然等到真成了梁山大哥,大多数时候,宋江已经不必亲自去干这种脏事了。让吴用去筹划怎么抓人软肋,再派李逵去以奸驭良就好了么!哥哥何必自污了替天行道的名号?

    但本质上讲,宋江的人生观其实从来没变过,一个人站在他面前,无论老弱妇孺,他都会做判断,如果这人是拿捏某位“兄弟”的“软肋”,那么这个人在他眼里当然是物非人,可以随意为了情况需要做“处置”。可若你就是那要“赚上山”的“兄弟”本身,你其实也不过是宋头领的一份工具而已。一部水浒写道大聚义以后,我们会发现梁山其实就是个大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病院,小半个梁山的兄弟都是被宋头领、吴军师用各种软肋抓上山的。然后宋江再带着这帮抓住软肋的“兄弟”一起受招安,用他们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上缨……

    整部《水浒传》,某种角度说,写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绑架故事——那天夜里,朱仝遭遇了一场对小衙内的绑架,而若干年后,他会发现,这场绑架其实并没有随着小衙内的身首异处而结束,它一直在持续,只不过被绑的肉票,已经从小衙内变成了他自己。

    虽然据考证,《三国演义》的成书要晚于《水浒传》,但很明显,水浒传中很多人物形象,显然是有意对应三国的传说写的。比如林冲对应张飞、关胜对应关羽,吴用对应诸葛亮,宋江对应刘备。

    但真的对照《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你会发现宋江和刘备、吴用和诸葛亮,之间的内在性格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至少刘备这个被后世广为诟病为“长厚近伪”的角色,跟宋江一比,那品格真的是不知高到哪里去。而两者的差距,就在抓不抓人软肋上。

    《三国演义》里,有一节写徐庶跟了刘备,在新野大破夏侯惇,消息报到曹操那里,曹操的思路就跟宋江、吴用很像——抓你软肋么,你徐庶再硬,总有家人吧,我把你老娘扣在手里,看你来不来!

    而面对曹操“抓软肋”这一手,孙乾就给刘备出馊主意:“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曹操抓他软肋,你也抓啊!看谁抓的狠么!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很妙的计策,刘备却死活不听。

    刘备怎么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是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是不义也。吾宁死,不为此不仁不义之事!

    我相信,刘皇叔在这里这么说,并不仅仅是出于“每与操反,事乃可成”的收买人心。而是因为这种“抓软肋”真的触碰到了他做人的一些底线——父母与子女之间,这是天伦啊!但凡你长点良心,怎么能用妨害天伦,去逼他人就范呢?这是做人的底线。

    所以,同样是笼络人心,至少刘备多数时候还是真诚的,讲底线的,至少比宋江吴用那伙人强。

    而至少在小说中,季汉这个集团,是在乱世中把这种底线意识延续到刘备死以后的——诸葛亮招降姜维,最开始也是用了“奉养其母”的策略,这看似也有点“抓你软肋”的味道。可是等到诸葛丞相从岐山回师的时候,小说专门写了一笔,诸葛亮把姜维的老母先接回蜀中奉养了。

    这就是首尾呼应,诸葛亮和他跟从的主公一样,是把他人母子当做了活生生的人的,而不仅仅是“软肋”和“猎物”。所以姜维才会用毕生才华去追随他、报答他。

    所以我们说,刘备虽屡战屡败、长厚近伪,却不愧为一代英主;诸葛亮虽出师未捷身先死,却不愧为千古名相。

    而宋江和吴用这种人,虽有及时雨、智多星之名,骨子里却还是那个郓城小吏、那个狗头军师。

    亦或者,说的更直白点,也确切些:所有以“抓人软肋”为能事者,永远是也只是——贼鸟厮。

    屁的“智多星”,这种卑劣伎俩,就算能得逞,终究也只能应付一时。

    全文完

    本文5000字,感谢读完,长文不易,喜欢请三连,多谢。

    • 看完这个,有些庆幸自己当初因为不爱看这书连带后来的影视作品也没兴趣😅 +1
      • 握手😁👍
        • 🤝🤝🤝
    • 水浒的所谓英雄好汉基本都是欺软怕硬的小人,像鲁智深这样算得上好人的没几个 +2
      • 主要看到李逵欺软怕硬,甘当打手,在江州滥杀无辜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结果老毛说李逵是“最革命”的😁😁 +3
    • 水浒最出彩是其语言,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当时的白话文,能欣赏水浒的,语言能力都很出众
      • 我承认自己语言能力不行😂😂👍
    • 说的有理。先去翻翻罗宾汉,佐罗,
      • 有空看看
    • 唉,真的觉得最可怕的就是人,最该远离的就是人群 +6
      • 别急,世上还是有好人的😁😁 +1
        你就是一个
        • 不多 +1
          谢谢,也没多好,只是自私少一点而已
          • 好人也可以自私(比如我😂)。其实我觉得真正称得上坏人的,不多😁。做一件坏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 +4
    • 历朝历代政权为啥要兴儒学尊孔孟,其实就是要让官员在权力膨胀的时候、还保持1些人性和底线,在权力和人性博弈过程还记得自己是个人。权力1旦失去信仰和信念的约束和制约,人就会变成兽,这就是现在的中国、经历文革清洗信仰和信念后的状态 +2
      • 权力的极度膨胀必然会失去信仰和信念的约束和制约,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特别是在权力面前,这个要靠制度,用制度在平衡权力。 +3
        • 制度是前端、信仰是后台,这也是为啥说:遵纪守法是做人最基本最低级的标准。制度是从维系政权稳定的宏观角度而言、而信仰是从维系个人人性的微观角度而言,2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1个维系政权1个保持人性 +4
      • 一些70后是够野,孔孟之道在他们身上少见
        • 文革的目的就是要清洗孔孟儒家、为玛丽共产让道。70后连文革都没经历过,孔孟儒学就已经烟消云散了,怎么会怨到70后呢? +2
          • 正解,70后没有得到过烟消云散的孔孟儒学熏陶.
            • 你以后还是匿名发言比较好,一看是你,你的帖子基本是可以反向理解。 +7
        • 这次在上海北京看到的星星之火正能量还是以70为主。大白们以50,60居多。 +3
      • 人性底线是一定要有的。 +3
        • 文革让一些50,60的没了底线 +2
          •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2
            • 😄论信仰和信念的重要性。其实不能怪红卫兵这1代,TA们是被耽误的1代,本该学习3观树立信仰信念的青春时光,却在打砸抢搞文革、亲手毁灭自己的3观和销毁自己的信仰信念 +3
              • 有同感 +1
    • 小时候看四大名著,最不喜欢的就是水浒,充满恶和暴力 +5
      • 握手。其他那几个都能读下去,唯有水浒。。。啊不,红楼梦也读不下去😁😁
        • 只能读三国和西游?显然你的人生经历真是平淡啊。如果能够这样过一生,也是一种幸福。。。
          • 嗯,羡慕死你😂😂请教您小时候的阅历
            • 我还羡慕你呢,一辈子天真浪漫到白头。
    • 敢于和朝廷做对,就是英雄。Trump 总统,郭文贵先生,孙中山总统,华盛顿总统。
      • 胡扯😂😂 +1
      • 先帝腊也不喜欢水浒:《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1
        • 先帝说滥杀无辜的李逵是TNND最革命的😂😂
    •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要看就看金瓶梅
      • 水浒是中华文化最伟大的政治悲剧经典:血淋淋的剖开1个炼狱国家,让你看到1个既没了朝廷制度制约,亦丢了个人信仰信念的地狱之境
        • 水浒成书在蒙元,反朝廷是正义的
        • 难道不是剖析了不管白道黑道都是一个鸟样?朝廷黑暗,反朝廷的也好不到哪去。
    • 价值观一代代在变化。过去的四大名著现在不适配了
    • 三朝国师王某宁难道是跟吴用学的?
      • 赶脚是跟商鞅学的《商君书》😂😂吴用小巫见大巫了 +1
        • 希望下场与商鞅看齐…… +1
          • 作法自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