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我想大家讨论的是“当医生是否需要。。。?”,而不是“成为医生需要。。。?” +3

    在北美成为医生的艰难是众所周知的,很多优秀的学生最后没能成为医生。

    如果成为医生后,当医生的工作真的轻松简单(有些人觉得至少家庭医生是这样的)。这样的话人们会怀疑,有没有必要把“成为医生”的路修得那么坎坷?还是医生行业为了维持高收入小群体利益而故意为之?

    • 很多人从中国带来优秀的经验想要传授给西方国家。觉得要像中国一样降低医生标准。以为西方国家都是傻子,被少数人控制。西方国家富裕,他们觉得生命值得最好的医生和医疗服务。看看中国为了看一个好医生付多少红包?Paxlovid 炒到多少钱?穷人付不起就只能算了。 +1
      • 你说的这几句话没有因果逻辑关系。中国基层医生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做出了的贡献和牺牲。少数中国医生收红包而区别对待病人,大量加拿大医生只是机械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就看看新冠疫情,加拿大医生的表现很一般。药物的生产管理都是其它专业干的。 +9
        中国基层医生的标准和加拿大医生的标准,的确要简单很多。 中国基层医生的标准和加拿大医生的标准,的确要简单很多。
        • 你的逻辑跟国内华人选择不一样。为啥张文宏要呼吁大家去社区医院就诊?社区医院有空床位,也有paxlvoid,为什么新冠大家要挤到大医院?就是因为信赖好医生。 +1
          • 大医院里不见得肯定有好医生,大医院里肯定有好医疗设备。你这几句话想说明个什么,只能说明中国的流行思想而已。
            • 我同意你的说法,社区医生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但是现状是社区医生招人标准低,大家不信赖。宁可去大医院挤 +1
      • 讨论问题就是交流彼此看法,可以不同意、反驳或直接忽略,但不应该总是臆想别人的目的不纯,那样的话就无法交流。 +6
        • 你说的是楼主的臆想医学协会动机不纯?我认为他是把他认为好的经验传授给大家。不是动机不纯。 +1
          • 我是回你的帖,和楼主没关系。
            • 那就是你认为我认为他动机不纯。你的思维好复杂 +1
              • 说不清楚了,各自理解吧,再次强调和楼主无关。 +4
      • 医生也许是最好的(其实也不见得,坎坷的成医之路吓跑了不少优秀人才)。但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恐怕很难,为啥?原因很简单,医生不够嘛。
        为啥不够?原因也很简单,医生多了大家就分钱就少了。请忽略我黑暗的心理
        • 家庭医生收入低,愿意做家庭医生的人少。所以大家挤到急症室。企业找不到人怎么办?一方面提高工资,一方面降低标准。你想降低标准。所以现在简单的问诊降到药剂师了。
          你如果想继续降低家庭医生收入的话,以后更没人愿意当家庭医生了。医学协会不会降低医生的标准,降低标准他们要负责任的。那么以后我们找药剂师和护士看病。这也是减少开支的一个方式。
    • 医生执照难拿,就是因为医师协会每年先定好了名额,然后大家去争。要注意这个“名额”并不是个标准。如果反过来,不定名额,但制定相关的标准,如知识,技能等,都可以有标准。能达到标准的都能拿到执照。然后能否从业由市场决定。这样就与其他各行各业更一致了。 +5
      • 换句话说,如果有垃圾工人协会,定很低的垃圾工名额,那么以后大家扔垃圾比看医生还贵。 +2
        • 美国的医生不是政府付钱,医生很多。只是加拿大政府压低医生收入,所以加医生比美国收入低。加拿大药费也比美国便宜。美国看病方便多了。不缺医生,只是更贵。
      • 👍赞同定标准而不是名额,还有“市场决定“ +2
        • 本来就是政府根据预算定名额,医学协会定标准。 +1
      • 名额就是根据标准而定的。 培训医生需要设施、场地和导师,这些都有标准。每个导师可以带领几个实习医生有标准。手术室可以容纳几个实习医生也有标准。 +1
    • 医生多少收入才是合理的呢?如果医生入职10万起,本科毕业的学生还会不会再去花3 - 6年学医呢?
      • 如果想继续降低家庭医生收入的话,以后更没人愿意当家庭医生了。医学协会不会降低医生的标准,降低标准他们要负责任的。那么以后我们找药剂师和护士看病。这也是减少开支的一个方式。
        • 药剂师和护士也挣得不少,理论上也可以放开名额减少开支。。。
          • 现在护士嫌弃收入低,跑美国了,可以高中开护工课程,用护工代理护士职责。
    • 可能不完全切题,只是有感而发: 我遇见的几个家医都没有耐心,几分钟把你打发走那种。考虑到她(他)们拿执照那么难,我相信他们还是有能力的。所以我对她(他)们的一点信任和理解主要来自拿执照难😂。遇到的几个专科还不错。 +1
      • 政府支付5分钟一个病人
        • 真的吗? 这头一次听说。是不是上限是每小时最多支付12个病人? 所以医生尽可能多看病人。目测我的医生一天看不了那么多,感觉是习惯。每次我都不喘气地把症状一股脑儿说完,医生的耐心也就前20秒😁
          • 我的家庭医生挺好的。本来只想让她renew prescription,她有一堆问题要先确认了再开药。实际上超过了5分钟。
          • 也没听说过只付5分钟这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个人感觉不会,听说的是家医是按每个visit 收费 +2
            • 不大可能吧?家庭医生预约都是半小时一个病人。
              • 是上面有网友说政府只付五分钟一个病人,我也觉得不可能
                • 有可能。俺以前的旧家医奏是,每次基本3-5分钟,试过一次头痛呕吐去看她,不但没有5分钟,而且全程都不抬头看俺一眼,写了一个over counter的止吐药名给我完事了…之后换的家医就有耐心,乐于和病人沟通交流,所以还是看人。 +1
                  • 是有医生只给病人五分钟,感觉不是政府规定的,估计是政府规定一小时最多看多少病人,有医生为了多看病人,就不愿多花时间在一个病人上,要是这样的话,找医生时,医生的品行也很重要。 +1
                    • 是的,那次之后果断换了新家医,每次都耐心解答,娃小时候体弱事多,觉得新家医很是尽心。
                    • 还有医生约一次只能看一个病。如果你想头痛医头,又想脚痛医脚,要约两次。
                      • 这个也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唉
                      • 约一次看两个病,医生可能会亏本。
                      • 对.所以他们一会儿说医德.一会儿又说高工资留医生.真的没必要这样.话说就算普通中国人,别说是医生了,遇到顾客有少许额外的要求,往往都是满足的.医生在这点上连普通人都不如
                        • 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包括医生,计算机,金融等行业,拔尖的只有少数,而且啥行业都有少数拔尖的。
                        • 敬业诚可贵,医德价更高。若为搂钱故,二者皆可抛。
                          费了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才拿到的资格,你跟我说医德?医德是啥?
              • 在现行制度下,BC省家庭医生每看一个病人可向省政府收取30加元,无论看的是普通感冒还是更复杂的慢性病。你觉得家庭医生收入是$60/hour? BC给家庭医生大幅加薪留住医生。
                BC省卫生部星期一(10月31日)宣布,自2023年2月起,该省家庭医生将可以放弃目前实行的按患者人数收取费用的模式。新模式将把问诊时间、疾病的复杂程度和患者总数等因素考虑在内。
                • 我不懂啊。反正每次预约家医都是按每半个小时的schedule让我选。但每次见他基本等一个小时以上,看1-2秒,闲聊二句不超过三分钟。但我听他给同族人看的话,可以聊好久的。所以,以为是半小时一个病人,但视情况而看长短。
        • 题外话,上次请教过草山君,知道AI代替外科手术(专科)医生的路还很长,现在请教一下LZ, 那AI代替家医怎么看呢?
          • 我觉得目前比较现实的是护士和药剂师代替家庭医生看病。医生培训时间长,减收入不现实。现在外科手术医生可以用机器人开🔪。AI替代看片子的医生会更早一点。AI编程现在越来越好了。家庭医生看着简单,实际上什么都要懂一点,没有家庭医生,意味着专科医生更忙,
            结果就是我们要付更多的钱。
            • 老实说,感觉这里的家医一大功能就是是初步断症然后推荐专科实行分流,这个也许以后成熟的AI真的干得来的…., +1
            • 现在药剂师给开药也是bill OHIP,并没有给政府省钱。
              • 不花钱就自己google
                • 语无伦次 +5
          • 我觉得现在初步诊断,AI和大数据完全可以取代家庭医生。 +1
            • 嗯,南边搞IT的亲友近几年在搞AI问诊,但俺完全是外行吃瓜,所以没怎么细问….
              • IBM砸重金搞了一个,总部设在波士顿,玩完了。 +1
                • 边走边看吧。。。
                • IBM有重金?就算有,这东西也不适合IBM搞,应该由FB或者Apple搞。不过就算搞出来,政府让不让用还两说,政府肯定问协会,协会肯定不能通过。。。
          • 家醫牽涉到許多觸診,眼,鼻,耳口腔,皮膚觀察及測量,甚至病患自行測的體溫,家醫也不可能接受,AI也許對病灶推理有些幫助,對看診,仍然有很多實質上的障礙 +2
            • 确实,另外如果要给具体处方开药,也涉及到许多医务和法律的条例和权责问题,这个AI是不好操作的。但如果面对需要看专科的病患,家医可以做的也确实不多。另外,请請教草山君,一般来说,专科比家医从医学院到独立执业上岗,要多花几年?
              • 目前要多3到5年,主要分別在於是什麼專科,醫生如果只分社區醫生和教學醫院醫生,似乎太過簡化,醫院召聘醫生,主要是根據需求,如果本身技術能力夠,只要能湊足clinic 人手,醫院甚至可以為醫生另開專長門診
                • 🙏谢谢草山君,了解!
      • 关键是为这几分钟,你要耐心等他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以上,而且还是之前约好时间的情况下
        • 不是每个医生都要等这么久,我自己只有在看香港医生时要等很久,本地人医生都很快 +2
        • 如果不用等,你愿意看护士或者药剂师吗?
          • 很多人希望别人去看护士和药剂师,自己就可以看医生了,那些当官的都去看医生,不是去看护士或药剂师。 +3
            • 这里不敢区别对待官员和老百姓的。
              • 我是说官员有选择去看医生,不会去看护士或药剂师。
                • 一般人都会看医生。认为医生不需要高智商的可能觉得看护士就够了。
                  • 或者自己搞药吃就行了,东北黄桃之类的扣家有卖,肯定吃不死 +1
        • 是的,疫情前等半小时是常态,1小时也是有的。专科就更不用说了。
    • 在加拿大,家医是所有治疗的coordinator, 他让你去看脑子,你就看不成心肺,水平极重要。看你把命看得多重吧。中国人普遍轻视医生,但是第一代中央领导的家庭医生都必须是国外回去的,他们有权利召唤全国的专科医生。 +3
    • 打天下比做天下难,这是自古以来的真理。改不了的。大家竞争的是对稀缺资源(利益)的支配权。
    • 垄断,准入证行业由行业协会决定每年从业名额,和社会需求无关。就像韩国中小学教师一样,因为每年严格限制招收名额,在韩国地位就和医生律师一样,这个在很多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3
      • 正是!
    • “成为医生需要” 是个望子成龙的话题,“当医生是否需要”也许是社会制度的问题。应该分开在不同论坛讨论。 +1
    • 實務上,拿到專科執照之前,算是”成為醫生…”,拿到專科執照之後,算是”當醫生…”,兩個階段有很大的差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