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 工作学习 / 外语学习 / 从语音学的coarticulation谈什么是连读以及broken English, fluent but with accent English and native English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自99年底来加拿大和家人团聚,既没工作也没读书,而是当上了全职爸爸,把照顾两个孩子当成了我的事业,闲暇时间不多,但基本上都花在学英语上了。 几年下来,从到幼儿园跟孩子老师交流需要找人翻译到现在各种场合基本可以对答如流甚至常常被人夸奖英语讲的好进步是巨大的,但毕竟以前基础太差,出国时年龄接近50,学习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更为主要的不是没人指点,而是找不到一个能从理论上让我信服,值得我投入时间去实践的语言学习方法。经过几年的摸索何积累, 现在尝试从语音学原理角度和大家探索英语学习的方法以及broken English 的成因。

    1944年,两位美国语言学家一次失败的发明给语音学的研究和后来的应用--人工语音合成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当时Dr. Franklin S. Cooper和 Alvin Liberman是想发明一种text-voice的机器以便帮助盲人阅读, 他们的设计思路是把句子按字母顺序把语音分解成最小音素单位,然后再加以合成。 但机器做出来后读出来的声音如果不对照原文,没有人能听懂, 为了使机器能用,发明者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以在机器和盲人之间充当翻译的方式训练这些盲人使用,但最终收效甚微,以失败而告终。

    这个失败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 就好像按照图纸造一部汽车,每一个零件都做对了,而且安装到了正确的位置,为什么汽车不能开? 他们最终发现了是零件之间连接方式的问题!

    如果把语音最小的音素单位比作零件的话,盲人阅读机错就错在把这些零件像串糖葫芦那样一个紧挨一个连接起来成为一种奇怪的无人能懂得机器噪音,通过进一步研究,Dr. Franklin S. Cooper和 Alvin Liberman发现在真正的人类语言中, 这些语音零件是像鱼鳞一般overlap,相互叠在一起的方式连接的,这个现象在语音学上就叫co-articulation, 其意思是在语流中每一个音素的读音都会受到前后相邻音素的影响而形成一个连续的语音流,如果用曲线来表达,能被人听懂的人话就是一个没有节点的光滑的连续曲线。 盲人阅读机的失败就在于语音音素零件之间连接没有overlap, 也就是没有coarticulation,导致机器的语流是一条每一个音素之间都有节点的折线,而不是像人类语言那样的连续光滑的曲线,所以听上去不像人话所致。

    coarticulation的发现是语音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不仅是语音学研究的突破,定义了其作为人类语言的最基本特征,也为日后的人工语音/电脑语音合成奠定了基础,现在电脑的人工语音比如苹果的siri已经非常接近人类了。

    coarticulation在中文中还找不到合适的对应词,叫‘共同发音’或者‘连读’都不够全面完整地表达它的含义, 现在我们来谈谈它在外语学习中的意义; 想起3年前我去的一家西人教会牧师有一次告诉我,大多数中国人说的broken English is a noise rather than language, 当时颇不以为然,心想就算俺们英语说得不好也不至于不算人话吧,现在总算理解了,你的语流别说不连贯, 就是连接的不光滑不连续有节点,都会被对方的大脑先入为主的归到噪音一类,然后捡回来再综合你的表情bodylanguage进行猜谜痛不欲生。 coarticulation处理的不好是broken English 的最大成因和外语学习的最大挑战,我们花了很大精力背单词,每个单词都发准了,但连在一起老外不懂自己听着也别扭,为什么? 因为它不光滑不连续有节点根本就不是人话。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花了那么多时间背单词真是劳命伤财愚不可及啊,根据coarticulation同一个单词在每一个不同的上下文里发音都有可能变化,你单纯背单词有个P用啊!只有从连续的语流曲线里萃取词汇才是真正可以用在同一或类似语境中的词汇,从这里也可以引申出外语学习的顺序原则: 先听懂会说话,然后才学习自己已经能说成句子里的词汇,这不也正是小孩子学习母语的顺序么? 否则你不是在学外语,而是以为自己在学外语,其实是在创造一门只有自己才懂的新新人类语言。

    我们知道speech production从下至上,源自胸腹终于嘴唇,是一系列的发音肌肉的动作组合,涉及肌肉100块之多, 维持连续正确的语流就好像运行一条工厂流水线, 成品从一端出来的同时,原料从另一端同时被投放,90%,70%,50%等各种半成品同时走在流水线的不同位置,如果嘴巴是成品的出口,我们嘴唇发出一个音的同时,下一个音已经在喉咙里等着,同时胸腹部发音肌肉已经在做第三个发音动作了,multiple tasks at the same time, 一心同时做三件以上的事,我认为这是成人外语语音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

    除了发音肌肉组合的不对, 投料不准导致air flow变形等初级错误之外,broken English, Chinglish最大的成因就是coarticulation处理的不对或者不好, 而fluent speaker with accent 比如印度人,不管我们多么笑话他们的口音,事实上老外听起来并不费劲, 因为他的语音曲线虽然与native speaker 不同,但是连续光滑没有节点的,个别语音第一次没听懂,重复出现几次就懂了,不影响交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大卫,上个音频吧。
      • 我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不能稳定的准确发音,如果有原声音频,我可以模仿的不错,如果只有文本照着读,本已改正的毛病又会是不是冒出来
        • 别怕,你比我可能大几岁,属于同龄人。
        • 那就不要太勉强了。慢慢来吧。从发音生理学上看,许多人只对母语敏感的。但是,您还是可以模仿得好,那就OK嘛。
    • 精华。
    • co-articulation 不是已经被翻译为 【协同发音】了吗?
      • 这个也给xxxxxx参考:辅音连缀[st-]的发音技巧,是在发第一个辅咅[s-]的同时就要做好发第二个辅音[-t-]的准备,实际发音时,两个音几乎是同时发音,可以有意识地把第一个辅音的时间值降低,否则,就会显得很刺耳。 -softface(探长); 6.15 11:05 (#8825319@0)
        • 咱国移在发音辅音连缀[st-]时,比较爱把[st-]中的[s-]发成时间值更长的类[-s],这样就比较费劲,比较不符合发音上的经济学——省力原则,使得发音者要更频繁地换气。。。 -softface(探长); 6.15 11:14 (#8825322@0)
    • 很不可思议的是——"3年前我去的一家西人教会牧师有一次告诉我,大多数中国人说的broken English is a noise rather than A language".这个牧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么说的呀?
      • 按理说,会去西人教会的(信徒或准信徒)国移,如果听不懂牧师的布道讲经那就如同work like a beaver到年终却被独独取消了奖金一般,哪里会有正向的激励机制的存在呢?
      • 得要多深多厚的关系,才会让一位牧师对一个批评对象中的一份子说出"大多数中国人说的broken English is a noise rather than A language"这样的话来。
        • 当然是私下闲谈, 那牧师是很好的一个人,认真 诚恳有学问
          • 很想知道,牧师说的那个句子"大多数中国人说的broken English is a noise rather than language"的原始完整版本。——当然,如果能够有context(前言后语啥的)更好。
        • What a joke
          • Himself is a joke.
            • Two jokes above.
              • Where is your audio?
                • That's none of your biz!
                  • Then keep being a joke.
                    • Don't fool yourself too much.
    • 这个是原创嘛?太强了。
      • LOL 病句
    • Broken English 的最经常的表现就是对意群的处理错误导致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