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 枫下拾英 / 心灵感悟 / 三乘菩提的关系 +3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佛教是有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佛菩提乘”,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的团体,都有在人间教人家如何改变命运,譬如有些人他的命运非常坎坷,他希望能够在当世改变命运!也有人在教人升天的方法,因为在人间物质非常的缺乏,如果能够往生到天堂去,那里的物质非常的丰富,没有任何的缺乏,这样就可以过著快乐的生活。可是,不管是改变命运或者是升天,他们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个最大的命运——流转于生死之中的命运!如果在佛教的修行之中,能够现世获得解脱的智慧,那么相对于其他比较简单的目标一定可以完成,而且如果能够有解脱生死的智慧,那不管命运是好是坏,或者是在人间,或者是在天上,都不妨碍他的最后解脱。譬如说声闻人,如果证得初果之后,他七次人天往返,他还是究竟解脱,那表示说,在人间或在天上,不管环境如何都不会影响他最后的解脱的境界!所以我们只探讨三乘菩提的内容,就足够来证明“人、天乘”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除了这个五乘之外,还有一个特别开立的一个法门叫作“净土法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在菩提树下明心、见性,而成就佛道。首先,释迦牟尼佛能够明心见性而成佛,祂所修是五乘里面的哪一乘呢?答案很明显,就是“佛菩提乘”!在《阿含经》的《大本经》里面,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说祂之所以能够成佛,是由过去诸佛一起传承下来,而且也说到当时毘婆尸菩萨,他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观察人间的生老病死苦之后,出家修行,修“菩萨道”之后而成就佛道。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说了声闻乘,说了缘觉乘,再说大乘,有人认为说:“那一定先有声闻乘、缘觉乘才有大乘”。事实上,刚好相反!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观察在这五浊恶世里面,如果要成佛的话,目标太高深了,所以要设立前面的这些阶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乘)。我们在《阿含经》也可以看到,佛陀如果要度一个人的时候,祂都会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这个人能够接受这个道理的话,佛陀就再跟他解说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最后才会跟他讲大乘。

    第一次佛法的兴起,是释迦牟尼佛在宣讲前面的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之后,有说这个大乘。当佛陀说了大乘法之后,就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盛!由于修学佛法,最后要成就佛道的目标太高远,有些人修学了声闻乘、缘觉乘之后,他的心量没有广大,所以,后来大乘就有点没落了;释迦牟尼佛,祂当时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就在大乘的经典里面,祂就会呵责这些二乘人,说他们叫作“小乘人”,也叫作“焦芽败种”;也就是说他成佛的芽跟苗都已经焦掉了,都已经败掉了,这就是对二乘人的呵责。如果这些修学二乘法的圣人,他继续迈向成佛之道,那么在大乘里面就说他们叫作大乘的通教菩萨。也就是说他们所修学的是通于二乘,可是因为他已经心向大乘,所以他就属于大乘的通教菩萨。如果他后来又实证了明心见性的佛菩提乘,那这些大乘的菩萨就称为别教的菩萨;因为他的所修所证,已经有别于二乘的声闻跟缘觉了。佛陀对于修学声闻乘、缘觉乘,然后就停留在原地的这些人,会呵责他,说是小乘人。那如果有些人修学了佛法,他修了人乘跟天乘之后,就停留在人乘跟天乘的阶段,而不往三乘菩提来迈进的话,那我们说这些人比小乘人更应受到呵责。从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在佛法里面一定是先有大乘才有其他的四乘。如果佛陀只要教大家解脱于生死的话,佛陀不需要再讲缘觉乘,因为声闻乘就可以令众生解脱于生死了。祂为什么还要讲缘觉乘呢?因为声闻乘所修学的智慧,它太狭隘了,而且心量也太小了。所以声闻菩提修完之后,佛陀还要再跟五比丘说缘觉法。佛陀说缘觉法,是因为可以帮助众生,能够有更好的智慧来了知这个世间,能够最后迈向成佛之道。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一个观点来看,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最后入了涅槃,祂并没有把佛位传给阿罗汉。祂是把这个佛位,预记说未来世会有弥勒菩萨,于未来的增劫的时候成就佛道!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阿罗汉他们的修证的境界,是不等于佛陀的,而且差异是非常大的,前面的四乘,都只是佛菩提乘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

    三乘菩提有没有一个核心呢?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所讲的八识论。我们有情,每一个生命都有八个识:眼睛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除了前面这六识之外,还会有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还有第八识,叫作如来藏,或者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我们有情,是具有这八个识,可是一般人都只知道六个识:眼、耳、鼻、舌、身、意,可是对于第七识跟第八识,都不了知,佛法就是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所说的这八个识,通通都可以实证。而且我们所说的三乘菩提,都是符合世间的因果,还有出世间的因果。譬如说我们吃饭一定是自己饱,不会因为我们吃饭,结果别人饱,也不会因为别人吃饭就我们饱了,这就是最基本的因果。我们可以来思考:我们在人间里面,可能彼此之间都有很多的关系。譬如说,假设是杀人好了,可能是两个对方,在晚上作战,那结果甲方打了一个子弹,把对方杀死,结果杀的人他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等,都不能了知对方,乃至他的意识也不了知,他到底杀了谁。那同样的对方,被杀了之后,他也不知道他是被谁杀了,因为他的前六识也都不能了知。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一定要有除了六识之外的其他的心,来让这个因果能够成立。

    同样的,出世间的因果,也是要按照这个道理。所以第八识这个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在修学三乘菩提,所要探讨的核心。这个第八识,这个如来藏,祂在三乘菩提里面有种种的名称。譬如说在声闻乘里面,把这个第八识称为本心、本识、本际,或者是称为不生法、涅槃、阿赖耶识;在缘觉乘里面把祂称为入胎藏;在大乘里面就把祂称为真心、真如、阿赖耶识、异熟识。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心经》,这个心经到底在说哪个心呢?事实上,心经所说的心,就指的是真心,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我们可以观察,在所有的三乘经典里面,都围绕著这个八个识来说。也有人提出说,佛教所说只有六识,如果法界之中确实有八个心,那我们不应该只了解前面六个心啊,我们就应该要探讨法界里面,其他的第七识意根,还有第八识如来藏,祂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说这个心真的存在,我们就应该把祂实证出来,如果祂不存在,我们也要很肯定的来说祂如何不存在,而且也要能够符合整个世间,或者整个出世间,它的因果的道理。佛教在谈论这八个识的时候,是采用实证的方法。关于实证的方法的内容很多,我们在后面的节目,也会跟大家来说明这个实证的方法。

    总结这个单元的内容,佛法所说的内容有五乘,彼此的关系就是:从“人乘”、“天乘”,然后一直修学到“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它的关系就是由大乘之中,再分出其他的四乘来作为阶梯。三乘菩提里面所谈到的核心,就是八个识,这八个识,是涵盖了世间跟出世间的因果。我们下一次跟各位介绍“实证的佛教”。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佛法讲的内容很好,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但对普通人来说只是“知见”,不是真知。真正理解佛法必须亲修亲证,回过头来才能真正理解佛法说的到底是什么,而不是把听来的佛法去套。“闻思修证”的功夫重点在“思”和“修”,“思”要怀疑一切,包括听来的佛法,用将信将疑的心态去“修”,才能不落幻象。

      在亲证之前,研究得越细,就越掉进文字陷阱,以为自己研究很深了,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很多人对传播佛法的人有意见,就是因为传播的人大都没有亲证,认为宣传佛法是积累福报,抱有功利心。这种功利心会被人们感觉到,反倒起了反作用。

      基督教也和佛教一样是真理,也经常被那些其实只为自己上天堂而宣传的教徒抹黑。

      顺便用通俗的文字解释一下什么是声闻乘和缘觉乘,为什么缘觉高于声闻。

      从修炼者角度来说,声闻乘和缘觉乘是道路,从法师角度来说,他们是方法。

      声闻乘就是听别人讲佛法的道理,然后自己去体会的修炼方法。指导声闻乘的法师用语言手段帮助修炼者理解开悟,这一整套文字手段,也是声闻乘。从一定程度上说,所有佛经和所有开示,全是声闻乘范畴。声闻乘因为是按着文字的提示前进,所以基本上也只能做到印证文字,只能达到“言语道断”的边缘,很难再往前。

      缘觉乘是指修炼者观察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即各种因缘作用,去思考和体会背后的深层道理。指导缘觉乘的法师用非语言的方法帮助修炼者去观察去感知因缘的变化,这套非语言方法体系,也是缘觉乘。普通的缘觉乘就是对日常生活的仔细观察,包括自己和周围的人,以及万事万物。比较极端的例子是西藏密宗的一些修炼方式,用秘而不宣的方式让修炼者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经历各种极端的事件,用心理冲击的方式快速开悟。

      因为缘觉乘不用文字,没有具体的目标作引导,对修炼者的要求更高,当然达到的效果更好,可以超越“言语道断”,同时也能明白佛法所说的所有内容全部都是“权说”,即“暂时权且的说法”,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采用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理。

      把声闻和缘觉分开,可以让初级修炼者大致有个理解,但从更高层佛法的角度,做区分就是“分别心”,真相本没有区别,声闻也是缘觉,缘觉也是声闻,比如去听高僧讲法开示也是因缘产生,也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人们观察因缘的思维,大多数也是当前和以前声闻的结果。在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俗世中,透过层层妄念,只要找到自己那一颗不垢不净的心,就是明心见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喜欢看你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如果能用三句话写清楚,就更佩服你。
        • 我也是,"懒人"写的东西,有见解,有深度。点赞!
          • 懒人如果码字再少点就名副其实了,LOL
        • 尝试过,
          看起来不可能成功,因为目的性太强,目标太高。佛祖说了一辈子,也只能说是指月的手指。“言语道断”的意思就是语言是有限的,不可能说得更深更远。修炼的道路用语言作载体,会走到断桥,所以是“道断”。比如看同样的一句话,阅读者当时的心态和身体状况会让阅读者得到不同的解读,这就是语言的局限性。
          • 可谓言传身教
    • 闻,思,修,证,是所有人,学习一切事物的方法。
      每个人,每天,每个时刻都处在闻思修证四个部分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的交叉、重叠之中,这样每个人才能在自己行进的道路中,不断的调整,曲折的前进(或后退)。人一生之中,随着机缘巧合(业风)处于不同的阶段,走在不同的路上,也都是为了多些快乐,少些烦恼,虽然目标是一样的,采取的手段,以致于结果却各不相同,所以说人有各种。为了解除烦恼,方法有万千之多,这些方式方法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适合或不适合。现在我适合这个方法,进步之后又采用新的方法,循环往复,曲折前进是必然的。所以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打破旧有的思路和做事的习惯。要像杯子一样,先把自己倒空了,空了之后才能装下新的东西,满满的杯子是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的。
      • 好为人师,算坏习惯还是算坏习惯呢?
        • 如果分享者没有机会分享就憋得难受,就是坏习惯,否则就是好习惯,或者无所谓好坏,这是从分享者角度来看。从读者角度来看,一件事也无所谓好坏,对你有用就是好,对你没用就是坏。不喜欢的可以选择不看。
          对你的提醒,也有这两种角度。读者对我这些话的反应,也一样。

          观察自己内心的反应以及自己心情对事物的判断,就是修缘觉乘的功课之一。这种功课,也叫“内观”。
          • Regardless good or bad, what are the purposes of sharing?
            • 把自己发现的好东西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以能帮助到周围的人,这是好的分享。如果用分享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来刷存在感,就是坏的分享。很多人是在打着分享的旗子刷存在感,自己都不自知。
              区分的办法是不回应分享的人,他或她如果烦躁不堪,急着想分享,那就是刷存在感的假分享。真分享是拿得起放得下的。
            • 写东西最大的好处,是自己审视自己,有感而发;分享出来,是为了倾听别人从不同角度的理解,从而启发自己,同时也给别人带来启发的作用,除此无他。无论看到自己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东西,都有启发的作用。
              • kiss & hug. I like and appreciate your statements.
                • :)
              • 对于分享者来说,分享也象练习太极推手,在分享的交互过程中观察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表达,是内观修炼的一种方式,争取做到自利利人的双赢效果。
            • 分享食物你会少吃,分享思想你会多得。
              • let me rephrase my question -- what are the purposes of giving (food or thoughts)?
                • 不是觉得别人更需要吗
                  • 别人需不需要是一回事,自己 HOLD 不住是另一回事啊,施主。
                    • 出家人才需要hold吧,高僧。LOL
                • 分享是为了自利利人,即双赢。
                  那物质分享来说,自己多出来的东西放着也没用,拿出来给别人对自己并没有损失,但因为帮助了别人,别人会心存感激,可能会靠近你,甚至保护你。比如一棵果树,因为它拿出自己的果实与人们分享,人们才会爱护果树。

                  如果一个人只想着索取,那个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吸血鬼。
                  • This is wrong
                    • 说说积累功德或福报。长篇大论,内详。也许应该新开一个话题。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很多修佛的人会特意去布施、放生、助人和供养佛法僧三宝,为的是积累功德,让自己往生西天极乐世界。

                      这种做法和理解有偏差,颇被人诟病,比如放生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助长了商家捕捉野生动物,反而有害于被放生的动物。

                      放生的目的不是爱惜动物,而是学习“舍”,或“放下”。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自己的财产而奔波,财富积累得越多,付出的辛劳越多,怕失去财富的恐惧就越大,结果是自己拥有的越多,心理包袱越大,每天生活在怕失去的战战兢兢中。

                      “舍”就是要学会放下这些心理包袱,慢慢认识到人的幸福感并不和财富的数量成正比,只要够用就好,闲云野鹤的生活可能比家财万贯妻妾成群的生活更幸福。

                      西方心理学对东方佛教有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非常有道理。西方心理学认为,佛法修炼的目的在于去掉人的自我意识,即Ego。Ego(自我)是罩在True Self(本我)外面的一层后天保护外壳,这个壳随着生活中痛苦经历的增长而加厚。人的注意力总是放在自我保护上,自我意识也渐渐把这个斤斤计较的壳认为是自己本身,而不是里面的本我或真我。修炼的目的在于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真我不是这个为利益而奔忙的壳,从而能够在不为物欲所累的情况下自由选择自己行为。

                      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说,一个长途跋涉的人可能会怕路上没有东西吃而背上很重的背囊,他越怕就会背越多,并且把背囊看作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当背囊很重的时候,他背着就很吃力,可能头晕眼花,看不见前面不远处就有补给站。而他越头昏眼花,他就越害怕,越把背囊看作自己的生命。

                      施舍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放下背囊,这样会获得更清晰长远的视野,看见前面的补给站,也让前行更轻松。所以施舍得多,并不意味着功德多,只要真正放下,即意识到自己不是背囊,可以放下背囊,就能达到目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意思,不管罪孽多深重,一旦放下,就是佛了。这也解释了很多佛教徒觉得不公平的心理。

                      放下非常难,因为人们已经在潜意识里把背囊看作自己的命,放下背囊就是没命了,所以很多悟道的人是经历了人生中生死的磨难才悟的。这是在被迫剥夺了背囊的情况下,才吃惊地发现自己没有死,反而呼吸更畅快了,活得更开心了,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谬误。悟之前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谬误是因为这种背囊认同是在潜意识里的,不在自己有感觉的表层意识里面,而语言是表层意识的产物,所以语言很难让人悟道。

                      各种宗教都说有极乐世界,这不是骗人的,因为当一个人脱掉这层厚厚的遮蔽自己眼睛,压弯自己脊背的壳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就生活在极乐世界里,周围的一切都美丽得放光,和神话里面一样!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到了极乐世界,你才能真正理解看似自相矛盾的量子物理,因为真实世界的逻辑,原高于普通世间的逻辑。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Thanks for copy and pastez.
                        • 原创。补充一句,放下背囊,睁开法眼,就是“清醒明觉”,外国修炼者称作Clarity。
                          • I am sorry that your statements are not much convincing to me. I will pass.
                            • Understandable.
        • 其实不要假定自己是目标读者就行了。
          • Well I was asking the motive why someone wants to give. It doesn't matter whom the recipient is.
            • 给予的目的很多,获得心理优势是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但人只能改变自己不是么。
              • So giving upon no requests is a selfish act.
                • 可以不taking呀
                  • ? Give 和 take 是两个 action 好伐
            • 对于你来讲,到目前为止就从未给予过别人或者接受过别人的任何东西或帮助吗?如果有过给予或接受,那么你当时的动机和想法是怎样的呢?
              • 我一般是看到有人问,就会给自己的知识或者是经验。为了是给他人一个 VIEW,或者是让他人少走弯路。我想了想,除了天生来的慈悲之心,好像没什么其他的缘由。
                • 给过别人帮助后,你是否觉得高兴?是否觉得自己有价值?是否也对自己给予别人的观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 给了建议之后,我(自己觉得)的任务就结束了。好像没觉得高兴与否。我自己的价值是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网上关系不大。
                    • 这里我感到你似乎对网上和现实做出了区别,难道网上和现实中有什么不同吗?
                      • 现实中我做了很多的项目,和我的 TEAM 独立完成,什么样的能做,怎么做,基本上没有什么 SITUATION 是我们不能完成的,技术上是这样。从 BUSINESS 上,除了两个遗留问题,我基本都能搞定所有的矛盾。
                        • 那在现实里,你是否很自信,很有成就感?
                          • 自信当然有,甚至可以说霸道。成就感没有,NO NEEDS。
                            • 那网上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所面对的都是真真实实的人呀,有血有肉,有感情!
                              • 网上,我只管灌水和扯淡。看到问询,知道了,就码些字。放松找乐为主。
                                • 对我而言,咱俩现在这么说话,和现实生活中我和朋友之间促膝聊天,是完全一样的,并无区别。和你聊天,我受益很多,重新思考了很多东西,利你没有,我不知道,对我有利:)
                                  • 我去参加娃 MIDDLE SCHOOL 的 OPEN HOUSE,体育老师说的:FRIENDSHIPS CHANGE DRAMATICALLY。成人又何尝不是?
                  • 我对别人的观点和做法都会看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有了就记下,没有就掠过。
                • 你给了别人你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别人采用了,你是否高兴?如果别人不认为是什么好的见解,不予理睬,甚至批评,你是否会不高兴?
                  • 别人是否采用和我没关系,我没有高兴或者是不高兴。说我误导的人海了去了,it doesn't bother me.
                    • 嗯,你的回答我非常赞同!你给予的动机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别人不能是和你一样呢?又为什么会问别人的动机呢?
                      • 我知道我的动机是相对合理的。我之所以问是看到有人有了 ADDITIONAL TRAINING (无论是 GOD 还是佛还是 ...)之后的理解是不是和我没有 ADDITIONAL TRAINING 的想法类似。
                        • 你这里用ADDITIONAL TRAINING是什么意思?
                          • 教会,集会,就是主动要求参加个集团然后得到更多的知识的组织集会进行的 KNOWLEDGE TRANSFER。
                            • 哦:)
                        • 人有各种,
                          别人是什么样的想法我不知道,但对我来讲,我之前和之后,心里状态是有不同的。之前,我也非常愿意帮助别人,不论是物质或思想上,只要我能帮到别人,我都会帮,我也自认为自己是单纯的帮助,绝没有想索取回报之类的。但帮完别人之后,我会很高兴,尤其是别人采用你的建议,并且有好的结果的时候。如果别人不看重我的帮助,我虽自己说不介意,其实内心深处是不愉悦的。并且我喜欢帮助别人,但并不怎么喜欢别人帮助我。还有,我也不是太注重自己的言行,觉得是好心,好意就可以了。

                          之后,我还帮助人,但懂得帮助人也要适刻而止,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的帮助。我更倾向考虑被帮助者的心态,我希望被帮助的人,自己本身并不觉得自己是被帮助的,而是平等互助的。并且帮助完,完了,就完了,我也没有因为他感谢我而高兴,也不会因为他不在意我的帮助而懊恼,他感谢或不感谢,与我无关,不会影响我的心情,还是日日是好日。但我会根据状况调整,让我的帮助不成为别人的负担。现在,如果别人愿意帮助我,我是很高兴接受的。并且现在是谨言慎行,尤其是言语上,多说一句不如少说一句,更相信身教的力量。
                          • 我觉得我现在的状态和你的状态差不多,
                            但是我的,都是我自己悟出来的,很自然的过程。别人不主动闻讯,不要去主动帮助,因为每人都有个 ESTEEM/EGO/PRIDE。我现在能做到的是没有 EGO,不需要 PRIDE,ESTEEM 也不太 CARE。我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尽量能随波逐流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处于一个舒服最佳境地,就很好了。
                            • 显然你也是走在修练的路上,选择自修,还是团体共修,没有什么区别,道路千万条,什么道呀,佛呀,这个,那个,最终目标都是一个。所以只要适合自己就好,并无好坏之分。
                              • 很简单的道理,用上帝,佛等等绕了很多很多圈子,用无数的概念,N 多的术语,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在我看来是自寻烦恼,把自己拒绝接受的事实加到其他 METAPHOR 身上,寻求自己的平和。
                                • 难得有机会和你坦诚的聊了这么久,我受益良多……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话题至此,已经进入到了"不可言说"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言语道断"。以前我碰到别人说,"不可说,不可说",我就很不服气,什么不可说,只是自己也不清楚,说不明白的借口罢了,还故弄玄虚,说什么"不可说"。

                                  看了巜道德经》,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因为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说这个事。

                                  讲个故事,"说似一物即不中"。(翻译过来就是,如果能说出来是什么东西的话,那就都不对。)

                                  (以下是摘抄)

                                    南岳怀让参访六祖惠能,六祖问他从何处来,怀让答:「从嵩山老安和尚那儿来。」六祖又问:「什么物?怎么来?」怀让不知如何回答,经过八年才有所省悟,对六祖说:「我想通了。」六祖问:「怎么样?」怀让答:「说似一物即不中。」
                                    
                                    南岳怀让是六祖惠能最有名的两大弟子之一,另一位是青原行思。怀让先前已在嵩山老安禅师那儿待了很久,后来去见六祖。六祖问:「你是什么东西?父母生了你,究竟是从何处来?如何来的?你怎么来的?」这些都是问的根本问题,问的是父母未生自己之前是什么?问得很尖锐。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也是回答不完的问题,依照常理,只要回说:「我的名字叫怀让,是从嵩山的老安禅师那边来。」就行了。可是他知道,这不是六祖所要的答案。他当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过了八年,终于开悟了,才得到了答案,那是不必说,也说不清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体验,无法言说的实证境界。(如要看完整的故事,请点链接。)

                                  所以,我祝愿你在将来,有机缘推开这道门,到时自然了了分明。既使一生也无机缘,那也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你的人生还是同样精彩。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我的生命很有限。我选择把精力时间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样把自己放到一个 INDEFINITE,再教育的漩涡里,对于我是浪费精力和时间,我宁愿灌水。
                                    • 这么想没有问题
                                  • 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是换位思考,然后你保证自己 BE REASONABLE BE FAIR TO SELF AND OTHERS,起码我是这么达到我现在这个状态的。
                                    • 这么做也是对的,愿你在自己体悟的路上不断进步!
                                      • Thank you. I can and I will.
                                    • 好心好意为对方着想,对方却不领情,这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换位思考的局限性。于是要打上“reasonable”这个补丁,用人之常情来安慰自己,最后感叹说世界就是这样,不要自寻烦恼。
                                      在这里有一个分岔路口,大部分人止步,接受现实,小部分继续向前。

                                      于是两种人进入两个世界。两个世界谁高谁低很难说,因为人只知道他能看到的,只要他不看到外面的世界,他会感觉自己的世界很幸福,象北朝鲜人。说到这里,好像还是有高下之分,但庄子梦蝶的典故说明,两个世界到底哪个是真实的?或者说同样真实?到这个层面,才到了佛道智慧看似匪夷所思的世界。
                                      • 您省省吧。
                                        • 这不是只给你看。潜水的人很多。
                                          • 呃,那您继续 SHOW OFF,传销得更远。祝顺利。
                                            • 本不该说,再多说一句,您别生气。时间到了,你会知道懒人是个明白人:)
                                              • 根据我对 TA 现在发言的看法,我不认为 TA 是。将来 TA 是不是,和我没关系。我不和攻击性强的人交道。这世界这么大,一个半个的没有影响。
                                        • 我理解你的心情,也很理解懒人的心情,你们俩人都是很好的人,是绝对的真心话,不是和稀泥。错只错在,你们不在一个频道上而己
                                          • 鼓噪的,喜欢说自己是正道旁人是斜道的,广拉教众的,都是 JUNIORS,LOL。
                                • 目的的确是自我的平和,找到的答案也很简单,但过程不简单,简单答案拥有的威力也非常巨大,就好像爱因斯坦发现质能转换公式e=mc方,一方面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真理解,另一方面在这个理论基础上造出了原子弹。
                                  不可否认,很多人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堆砌概念,掉进了文字的陷阱,这种复杂化是没有必要的,也是很有误导性的。真正的道理必须是能够内化的,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与此同时,简单语言基于的是目前人们的共识,而这个共识是随着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所以简单语言只能尝试表达当前和有限事情,而佛法或道远高于这些,“玄之又玄”的深远和无限广大,能说出来的只有一个“众妙之门”,因为“门”本身是有限的。
                          • 还有一个不同,我从不期望别人会帮我。如果有人帮,我很 APPRECIATE 而且都会记得。不帮是他人的本分,没什么可纠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