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女武神》之咏叹调《告别》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是著名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根据北欧神化传说用26年完成的四部浩瀚歌剧,演出至少15个小时,要看几天,前所未有。

瓦格纳的作品冠以斗志昂扬,奋勇勃发的风格著称。二战尾声,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前从广播中听到的即不是元首的咆哮、也不是广播员的声嘶力竭,而是瓦格纳鼓舞人心的音乐,可见一斑。

早有打算看第二部,也就是《尼》剧之王《女武神》(Die Walkure)。那威武雄壮的《女武神之骑》被多部影视作品选用,包括美国大片《现代启示录》,可难下决心的是四个多小时紧盯字幕还要看演员表演。这回可好,新冠疫情关门闭户,网上解忧免费限时,正好宅家欣赏,也算是了却心事。

最为欣赏的是剧尾的低男中音咏叹调《告别》(Wotan’s Farewell),无论是配器还是表现力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高亮的铜管乐队一上来就推向高潮,气势磅礴,很有吸引力。《告别》描写的是众神之王,沃坦(Wotan)告别将要死去的女儿、女武神首领布伦希尔德(Brunhild)的悲伤和壮烈场面。

享誉歌剧界的指挥家James Levine,对《尼》剧见解独道,第二幕《女武神》死去时他的长长特写镜头,足以看清了对作品的诠释和指挥的魅力。可惜的是晚节不保,2016年就结束了40年歌剧院的指挥生涯,这40年可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也见证了他非凡的艺术地位。

男低中音歌唱家James Morris ,也是该剧人物的扮演者,以他浑厚的音色,淋漓尽致地表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最后的唱段感人至深,穿透力极强。作为老歌唱家,在多部经典歌剧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世界知名歌唱家。

在这部咏叹调中,主旋律多次以长号和大号为主出现,衬托悲痛的情感;而在抒发感情与怀念上以弦乐队为主。不同乐器交替出现,提升了作品的美学层次。作品的特点是节奏缓慢、悲愤忧伤、后力搏发,主体表现深刻。瓦格纳善长以铜管乐队推高剧情和表达情感色彩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代表作品还有《Tannhauser》Overture等。

对这支咏叹调的发现,还有一段小插曲。十多年前回国,闹市里音像店随处可见,走进一摆满影音制品的大店,还真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少的可怜的古典音乐,看了几眼后就顺便问了一句有无歌剧,年轻的女店员随口说没有,可在一旁的老板娘立马接话连声说有有。她赶快跑到后面翻腾了一阵端出了一塑料筐新的光盘,赶紧说多买多优惠,看的出歌剧与京剧的境遇是一样的:没人买。

著名指挥家James Levine’s 25th Anniversary Metropolitan Opera Gala就这样收入囊中,没有偶然就不会有必然。《告别》可能是超长(约17分钟)音乐会不好安排,甚至电台都不曾听过,却能在专场音乐会上演出,可见其份量;这个视频正是当年纪念音乐会的现场片段。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乐韵书香 / 《女武神》之咏叹调《告别》 +2
    • 瓦格纳的音乐冲突性太强,有一种鼓励大家去找人拼命的感觉。马勒的稍好些,更多强调的是自我提升。
      • 音乐风格上,马勒与瓦格纳区别太大了…… 我个人来说,忍受不了马勒的和声
    • James Levine 的版本,现在算是经典了。我去年看的现场,制作仍然相同,但是指挥和cast 都不同了
      在Die Walküre 一剧中,Brunnhilde 因为违反了Wotan 的意志,被他剥夺女武神身份,打入凡间沉睡,没有死。告别讲的是这一段

      在Siegfried 里面,她被唤醒,与Siegfried 相爱

      在Götterdämmerung 里面,她为Siegfried 殉葬,赴火而死。大火烧到天上,导致神界的毁灭
      • 在转天的免费剧场播放的下一部看到了被唤醒,当年从网上看的以为是阵亡了,就没找下一部,谢谢。
    • Gustavo Dudamel曾担任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的80后小伙,指挥《尼伯龙根的指环》一个多小时(可能是合集),居然没有总谱,老牛的。。。

      • 更牛的是他为罗马教皇演出时的头型,奔放、豪爽,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