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实例:2007年投入的人民币137万,已分三次汇回人民币285.9万,7年后,房子还在住着,2014年净值仍有26.8万加币(人民币145万余)!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家园 / 枫下觅巢 / 感觉探长的投资策略有个致命的错误: 只考虑增值和收入,不考虑成本。
    房地产投资利用杠杆,这个没错,但是:

    杠杆是一把双刃剑,放大收益,同时也放大风险。
    杠杆有成本,不是免费的。

    计算房地产回报,必须考虑:

    首付多少。
    买入成本: 律师费,LTX,clsoing cost等等
    运营成本: 这个不用说了。
    卖出成本: 经纪费。律师费。

    收入就是现金流 (operation cash flow和sales proceed cash flow)。

    EXCEL里面有个IRR的公式,就是计算进去首付,成本和cash flow之后,N年后把房子卖掉,总体回报是多少。

    以目前多伦多的房产市场,投资房的长期回报,很难超过6-8%的水平。
    就是说,你今天拿出20万的首付,买了一处100万的房子,出租,十年以后卖掉,去掉各种成本之后,手上剩下40万左右。这还要管理租客,没什么意思。
    (粗略算法,具体到每处房子,有出入)

    去年加拿大综合债券的回报率大概7-9%。债券算是低风险了,但是回报也好过地产。(当然,这只是一年的数据,不具备长期普遍性,but you get the point)

    这里说的是投资房。
    自住是两码事。

    探长的一年买一房,口号山响,但是拿什么买?买个做什么?最后能赚多少钱?
    • 他不是不考虑,他是希望别人不考虑,否则现在都忙于买房哪有时间在这忽悠
    • 俺那个贴里面说了 “不要在这个贴 跟俺纠缠土地转让税律师费地税保险月供取暖供电自来水剪草铲雪。”
      • 为什么? 因为《南华早报》举的例子是自住房,而不是投资房!
      • 实例:2007年投入的人民币137万,已分三次汇回人民币285.9万,7年后,房子还在住着,2014年净值仍有26.8万加币(人民币145万余)!
        • 07年137万,在厦门可以买2个100多平米的房子。。。如果你持有到现在卖掉,其收益比你在加拿大折腾这么久的还高吧?
          • 国内有房的,海了去了!大家讨论的那个实例,是人家在加拿大的自住房!
          • 你如果在这七年里一直在加拿大租住公寓,那到没人反对
        • 就是净赚285.9人民币+7年租金?有没有理解错误?
          • 租金? 自住房,也要月供水电气........
        • 这是condo吗?为何净值这么低?
          • 不是condo,是house。请看链接:
          • 净值 等等,请看 俺的详细说明:
            • 很详细的说明,所以如果现在跌20%,净值没了。银行会call loan 到时就让银行收走房子,白住了还赚了二百多万人民币。没理解错吧。当然,如果一直涨还可以一直滚下去,赚得是钱而不是房子。
              • 只要你月供下去,银行会吗?
    • 我觉得你的计算是对的。但炒房团都期待短期获利,感觉他们把房子当个只涨不跌的股票了-------捞一把就走。。。
      • 俺除了优化投资配置,卖出过少量几个投资房以外,一直坚持买入、买入、买入。
    • 加拿大综合债券?稳定性有加拿大的房市这么可靠吗?是不是每家每户都要买的呢?如果不买是不是要租债券否则要睡大街被冻死的呢? 可以向银行贷款~80%吗? 如果浸到水下,可以不被call loan等浮上来吗?
    • 老张应该不是地产投资人。
      • 是JJ?还是柔脸高薪聘请的网托?
    • 如果您跟俺讨论——“探长,您为什么不把重做贷款提取出来的净值汇回中国的#汇款手续费#列出来?” 俺就会觉得您很幽默!
    • 这才是理性的分析。
      • 理性到了前言不搭后语!
        • 茗品屋JJ,是俺一直很敬重的柔脸ID,但他今天这个贴有硬伤——其文开篇先讴歌杠杆的妙处,可是到后来,他在没有说不计房产(土地)增值的情况下,说投资房长期回报很难超过6-8%,他竟然忘记了增值、忘记了杠杆!
          • 在杠杆的情况下,上升的利率带来的房价下跌会逼得业主无力供贷款而破产,美国,日本,香港,欧洲都有。杠杆在利率上升的时候会致命
            • 玩的就是心跳,哈哈
      • +1, 这才是有理性分析,而不是不管什么正反理由都可以得出现在多伦多买房赚钱的荒谬结论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偏好,熟悉的领域,没有对错。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