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中文学习—(1.25-1.31,2015)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今天学堂里主要是复习以前学过的“蒹葭”和“鹿鸣”。另外老师教给小同学们古时候的人称,比如古时候“我”用“鄙人”、“不才”、“愚弟”、“小可”等表示;“你”或“您”用“阁下”、“足下”表示等等。在用这些人称做游戏的时候,小同学们因为不熟悉,弄得都张不开口了。不过老师说下次还会做这样的游戏,经过一个星期的消化吸收,下次应该会好很多了吧。
今天学堂里来了一个新同学,是个中文很不错的十岁的男孩子。年龄大点的孩子表现出来的那份自信和从容和一群小不点儿就是不一样啊!儿子特别高兴,有两个年纪差不多的男孩子了,从此不孤单了。

自学部分:
周一: 19:25-19:55
学习《孟子.梁惠王(上)》第五节。
孩子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比较熟悉,对文中梁惠王所说“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这些事件都很清楚,就不必多费口舌了。文中只一个生僻字“耨”。简单讲解一下后诵读五遍,今天的内容就这些。
女儿说她不同意孟子对梁惠王说的施“仁政”的主张。女儿认为,战国时期,各国都想称霸中原,甚至想一统天下,经常发生战争,孟子的主张在那个时期根本没办法实施。
我也对女儿大体讲了一下自己的观点:孟子游说诸国所宣讲的“王道”、“仁政”在那个时代的确无法全面实施。那时候,国君们迫切想要知道的是如何“王天下”,而非做了王之后如何施“王道”。而且他的主张比较理想化,那时候没有哪个国君会真正采用。孟子是个思想家而非政治家,思想家为人们指出了一种最佳行为方式,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上起到的是指导作用。而那些辅助国君治理国家,平衡国内外各种利害关系是政治家做的事。有机会我们可以读一下一部记录著名政治家晏子言行的书—《晏子春秋》。
其实从女儿学习第一节开始我就从她的神情中看出她有这样的疑问了,经过几个星期的学习、思考,今天完整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她能有这样的观点,我非常高兴,说明女儿不是在被动地被灌输一些东西,她自己的确是动了脑筋的,有自己的想法,就连孟子自己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呢。像这样带着疑问和好奇的心去学习,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其余几天每天抽出7、8分钟诵读《孟子.梁惠王》第五节五遍。
儿子最近特别迷袁腾飞讲的《这个历史挺靠谱》和《两宋风云》,所以本周不安排更多的内容,以免贪多嚼不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