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后记:文中出现的人物在史书中的形象 (男人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男一号李重润: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诸子》

中宗四男:韦庶人生懿德太子重润,后宫生庶人重福、节愍太子重俊、殇帝重茂。
懿德太子重润,中宗长子也。本名重照,以避则天讳,故改焉。开耀二年,中宗为皇太子,生重润于东宫内殿,高宗甚悦。及月满,大赦天下,改元为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及中宗迁于房州,其府坐废。圣历初,中宗为皇太子,封为邵王。大足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令杖杀,时年十九。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非其罪,大为当时所悼惜。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又赠永泰郡主为公主,令备礼改葬,仍号其墓为陵焉。

《新唐书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
中宗四子:韦庶人生重润,后宫生重福、重俊、殇帝。
懿德太子重润,本名重照,避武后讳改焉。帝为皇太子时,生东宫,高宗喜甚,乳月满,为大赦天下,改元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帝问吏部侍郎裴敬彝、郎中王方庆,对曰:“礼有嫡子,无嫡孙。汉、魏太子在,子但封王。晋立愍怀子为皇太孙,齐立文惠子为皇太孙,皆居东宫。今有太子,又立太孙,于古无有。”帝曰:“自我作古若何?”对曰:“礼,君子抱孙不抱子,孙可以为王父尸者,昭穆同也。陛下肇建皇孙,本支千亿之庆。”帝悦,诏议官属。敬彝等奏置师、傅、友、文学、祭酒、左右长史、东西曹掾、主簿、管记、司录、六曹等官,加王府一级,然卒不补。将封嵩山,召太子赴东都,以太孙留守京师。中宗失位,太孙府废,贬庶人,别囚之。帝复位,封邵王。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既武延基)窃议,后怒,杖杀之,年十九。

重润秀容仪,以孝爱称,诛不缘罪,人皆流涕。神龙初,追赠皇太子及谥,陪葬乾陵,号墓为陵,赠主为公主。

因为懿德太子墓曾遭盗墓贼袭扰(最早一次盗墓出现在五代时期),因此石椁内两具残骨混杂。据载发掘之时,遗有男性左肱骨、左右股骨、骨盆和女性左右肱骨、左右桡骨。经鉴定,男性骨盆上有一条明显的骨骺线未闭合,因此断定其年龄不超过二十岁,这与史书中记载一致。

而那具女性骨骸,无疑即是《旧唐书》中所载国子监丞裴粹的亡女。

这个人物比较好写,因为历史上没留下什么印迹,并且比较正面。这样的人便于我想象发挥,创作的空间很大。可以任意把一些美好的品质加在这种形象上。象李隆基那样的比较困难,他的故事太多,写作的时候时常要顾及他在历史书中的形象,不能差太远。
********************************************************************************************************************

中宗李显: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均记载,他是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的。可是同样是《旧唐书》公主列传里关于安乐公主的记载,没有她给父亲下毒这一说。所以后世有人猜测中宗是突发心脏病,并非被妻女毒死。他们家族有遗传的心血管病。唐二十个皇帝有十一个有这病。他死后十八天就暴发了唐隆政变,太平公主联手李隆基干掉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所以说他被妻女毒死有可能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借口,增加政变的合法性。在所有武则天的子女中,这一位的亲属被杀的最多。嫡妻赵氏,一子一女连同未出世的外孙。李显第一次当皇帝时二十七岁,性格较冲动。李重俊大概遗传了他的性格。那次皇帝只做了两个月。第二次当皇帝时四十九了,死时五十五。当时官方的说法,也就是即位的弟弟李旦的说法,他是被妻女毒死的,韦皇后被贬为庶人,自然不能与他合葬。李旦只好找到了元配赵氏的衣冠,与其合葬定陵。他是武则天最"顺从听话"的儿子,所以他的谥号是孝和皇帝。突出他的孝。

这位经受了二十多年的惊吓,各种折磨,大概人格不健全了,做出的事匪夷所思。爱老婆爱到爱上老婆的情人。谁反对武三思他就干掉谁。武三思被李重俊杀掉后,这位废朝五日,涕泪举哀,追赠太尉,复封梁王,谥曰宣。追封崇训鲁王,谥曰忠。以太子重俊首祭三思柩。

他在死前嫁出了金城公主李奴奴。他和这个养女的感情非常好。亲自送她到边境,哭了一路。又定下来赠河西九曲为公主的嫁妆之一,不过是他弟弟当了皇帝后替他实现的。李奴奴和亲时,才只有十一岁。吐蕃派使团来接亲时,和唐朝打了一场很出名的马球赛。这场比赛经常被提起。唐朝这边开始两局都输了,李显很着急,要丢面子。第三场换了三人,长宁公主的驸马杨慎交,安乐公主第二任驸马武延秀,李隆基。组成一个王室成员马球队,结果赢了。

我文中出现的一些唐代小吃食物的名字,出自于李显的大臣韦巨源宴请他的"烧尾宴"菜单。这可是闻名后世的一份菜单。李显特别好吃。本来官员提升宴请皇帝不是惯例,只是情份,到了李显这里成了惯例,因为他老到处要吃的。韦巨源本来就想讨好皇帝,这次宴上的每道菜都是艺术精品。李显吃完这次“烧尾宴”后,回宫整整两天没吃饭。后来又一个大臣苏瑰被他拜为宰相,可李显在家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苏瑰请他赴宴,特郁闷。朝臣们指责苏瑰乱了官场潜规则,苏瑰不卑不抗,把李显给教训了一顿,说你知道有多少百姓没饭吃么?"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李显更郁闷了。

这种性格管不住老婆孩子也不希奇了。
********************************************************************************************************************

睿宗李旦:这位也是两度当皇帝。第一次二十二岁,早晨还在深宫中练字,莫名其妙就被拉到了大殿上当了皇帝,晚上就被送回深宫别殿,从此软禁。二次当皇帝的第一天起,就陷入了妹妹和儿子之间的调解中。搞的精疲力尽也没协调好,最后干脆让位,做了太上皇,死时也是五十五岁。这一位二度即位之初,追贬韦皇后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但仍以三品夫人规格葬了安乐公主。接着对武三思父子追逆,消去所有封爵,斫棺暴尸,夷二人墓。李旦这么个淡泊平和的人还能干出这事。追还李重俊太子身份,谥节愍太子,也就是"可怜的太子"。

李唐皇室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接连出现宠溺放纵女人过度的男人。高宗李治vs武则天;中宗更别提了,对妻女;李隆基vs武惠妃杨贵妃;肃宗vs张良娣(后来的张皇后)。这位李旦的一群妻子都被害死了,没女人可宠,一腔爱意无处发泄,全给了妹妹太平公主。太平在四个哥哥里与这位关系最好,大概因为年龄最近。李旦如果不是这么放纵太平公主的话,她死的不会这么惨。中宗的妻女也是。女人当然都希望有本事的老公专宠着她,要什么给什么,其实那不是一件好事。皇帝是不能有情感的,这是皇帝这个职业的基本道德。只要他爱上某个女人,那个女人一般来说就死定了。这是集权制度造成的,和皇帝,和女人的个人品质无关。武则天是唯一的例外,这个人太非凡,不是一般女人可比的。而且最主要的是李治对武则天并非单纯的宠爱。帝王无情,反而是保护身边人的一个手段。清代的皇帝连吃饭的时候都要注意,不能多夹某个菜几口,以防有人从中窥探出皇帝的喜好,大加利用。在一个一人身上集中所有权力,其他人被剥夺所有权力的尊卑关系里,没有人是幸福的。那个看上去应该很幸福的独夫,其实最可怜。

李旦对太平是有求必应,无求也给。太平一个金叶冠,按购买力核算价值今天五千万人民币。只是一个帽子。她占的田地财产无法计算。这还不算,她除掉中宗妻女后势力大涨,朝政一大半揽入她怀里。当时七位宰相,五个都是她的铁杆。每有宰相奏事,睿宗总是会先问“尝与太平议否”,再问“与三郎议否”。当得知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见以后,他才做决定。李隆基当时已是太子,自然不能接受这个局面。大臣更是哗然,不断提醒李旦太平公主骄奢过度,要走安乐的老路。得到的回答是:"朕就这么一个妹妹了,她要什么,就给她什么好了。"

李隆基抱怨几句,太平一腔怒气全发泄在东宫属臣身上,叫李旦把姚崇(就是姚元崇。这位名字被改了好几次)宋璟张说一口气全贬到荒蛮了。李隆基和姑姑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李旦既安抚不了妹妹,也压不住儿子。李旦搞平衡的手段十分失败。要不你就废了李隆基这个太子,找个顺从好摆布的,也就是李成器啦,完全依从太平公主,让她重演武则天的套路。又看李隆基好,不想要唐朝再被女人把持,又不管束太平,对其百依百顺,任其唯所欲为,破绽百出还不自知。这个怪不得太平公主,任何一个人当他能够唯所欲为的时候,也是他自信爆棚看不见危机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因为唯所欲为意味着你的行为没有边界。你早已越了界限,踩到了别人却还不知道。这样的状况很危险。这时候的人其实最脆弱,很容易象烟花一样,一秒前还繁华似锦,转眼一看已化灰。人性使然。李旦理智上当然知道,唐代只能靠男人延续,所以在头疼不止的时候让位太子。这次禅让是让位不让权。三品以上官员的人事权还在他手里。他自称还是朕,皇帝李隆基只能自称予。朝局控制权还在李旦手里,其实是在太平公主手里。但就是这么个有名无实的让位,也要了太平的命。原因就是名正言顺。他就是再无权,他也是皇帝。太子搞政变那是造反,你什么时候听说过皇帝造反的?皇帝搞政变就不是造反而是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只要他有这个意愿立即会有无数人前来依附。

李隆基忍无可忍先下手为强,又一次政变逼太平自杀,李旦出面求情放太平一条生路,李隆基不肯,并逼迫他放权。李旦无可奈何交出全部权力,独居太极宫养老。他身边一直有位豆卢氏,十五岁入李旦阁中做亲王孺人。也是李旦第二子李成义的养母。很奇怪这两人的关系,李旦第二次当皇帝后,她成了豆卢贵妃,可是很快两人离婚了。按说陪他经历了这么多艰难岁月的人,应陪他到老。可她刚当了贵妃不到一年,就被她伯父,也是李旦当时的宰相豆卢钦望,接回家去了。有人猜测是因为李旦几乎所有妻妾都被武则天害死,她没死,所以李旦怀疑她是武则天派来监视他的人,一直对她很冷淡。这位豆卢氏也没有孩子。曾扶养过李隆基一段时间。
********************************************************************************************************************

玄宗李隆基:这个人物太为人所知,家誉户晓。这个不仅是因为他个人经历丰富多采,开创了中国最繁荣昌盛的时代,也是因为这个人实在太罕见,非常有才华,几乎是要什么才有什么才。样样精通,样样是顶尖高手。的确是人中龙凤。他的罕见还在于性情,这是个十分浪漫多情又十分务实的性格很复杂的人。

他前期性格中有比较暴虐的一面。接皇帝位时二十七岁,朝气蓬勃雄心万丈,发誓要扫清武周以来颓废不堪的朝局。所以那时他对大臣亲友外戚的管束极严。他亲自下令杖毙的臣子就有十几个,其中亲友外戚占一半,其中王皇后的妹夫长孙昕,他的连襟是众目睽睽下当廷杖死,开了廷杖先河。

明万历年间的首辅大臣朱国祯,在他的笔记里写道:"廷杖始于唐玄宗时。"这个说法不准,但说明了他用的有多频繁。皇帝杖责大臣每个朝代都有,形成制度是在明朝。杖责本是个非常普遍的刑罚。历代的法律都明文规定的惩处方式。普通的杖责也有很多是涉及高级官员的,只要你犯了某条罪,比如我文中出现的行贿受贿罪,文中李重润按律要杖责犯法的官员。还有很多奇怪的规定,官员如果违反了都会挨打。比如无故不来上班,缺一天打二十板子;更变态的,官员被派到某地上任巡视救灾等等,走的速度也有规定,一天至少要走六十里,慢于这个速度一天打二十板。本来就慢,打完屁股岂不是更慢。还有更可叹的,大明宫主殿建那么高,身体不够强壮的老臣延着斜坡往上爬,其间不许停不许扶在栏杆上歇息,等你费了牛劲走到皇帝面前下拜时,体力终于不支倒在地上,好不容易醒来后迎接你的就是一顿板子。古代的官真不是好做的。

廷杖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它是皇帝抛开律法,动用皇权直接下达的惩罚手段。所以它代表的是皇帝个人的凶残程度。被廷杖的官员大部分没有触犯法律,而是触犯了皇帝本人。比如李隆基杖责进谏的御史(明代被廷杖的大部分都是御史)。还有的更糟糕,没有触犯谁,只是李隆基要杀鸡儆猴。长孙昕就是如此。还有他五弟李隆业的大舅子,一次无意中将他生病的消息透露给了外人,被他杖毙。

这点他比起武则天来有过之。武则天这么残暴,也只杖责过零星几个大臣,王庆之,薛绍,李重润(貌似)。王庆之其实不是大臣而是平民,武承嗣找来所谓"民愿"的化身。整天在武则天耳边唠叨应顺从民意,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有一天终于烦了,不想老有人提醒她你快死了,就叫来时任凤阁侍郎的李昭德,叫他杖责王庆之一顿。结果李昭德二话不说就把人给杖死了,回来对武则天做个鬼脸:"此人太不禁打。"武则天干瞪眼没辙。我文中出现的文盲御史侯思止,也是被李昭德杖杀的。当时李昭德任监察御史,找了个由头说侯思止穿了不该穿的绸缎,直接将其杖杀。

唐代本身是杖杀十分流行的朝代,基本上用杖杀代替砍头。李隆基从小被囚禁丢弃在深宫里,整天看到的就是哪位被杖死了,崇拜上暴力也不奇怪。他用同样手段对待不听话的人很自然。我文中就是按这个推断描写的他青年时期的形象。唐隆政变诛杀韦氏时他二十五岁,下的命令是凡韦氏族人身高超过马鞭者一律杀掉。太平公主被他鸩杀于家中,公主四男四女,男的除了次子薛崇简外一律杀掉,女的除了万泉县主薛氏外,不管嫁给谁了,一律逼迫出家为尼。太平公主临死前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和来俊臣联手置李旦于死地。感情是政治家的天敌,是为真理。李隆基对付政敌的手段比较残忍。大概也是耳闻目染和来自武则天的基因。

以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底张九龄罢相为分水岭,前期这个皇帝是个实打实的明君,后期是个实打实的昏君。所有昏君所具备的特点他占全了。前后变化之大,不似同一人。伏尔泰名言:"国家的繁荣昌盛仅仅系于一个人的性格,这就是君主国的命运。"前期他性格中光明的一面在起作用,象个太阳一样活力四射,精明强干,眼光判断力奇准,用人独到。大唐在他的治理下名臣辈出,他用的每个宰相都是德才兼备的政治家。他这种性格属于越挫越勇的,越是危机时他表现越出色。青年时期接二连三的政变,这位简直就是神人,什么时候该出手,怎么出手,没有一次失败过。刚即位时大唐衰退的厉害,半个多世纪的女人政治,搞的乱七八糟民怨沸腾。才十几年就被他完全扭转并且国家政治清明财力富庶到了登峰造及的地步,很不可思意。他是中国最有钱的皇帝,所以他后期奢华之及。也是中国嫔妃数量最多的皇帝。还是拥有宫女数量最多的皇帝。天宝年间仅长安的大明宫就有四万宫女。每年她们最基本的脂粉钱要几百万。

逆流勇进,越是危机越兴奋越出色的性格,到了平稳时期就不灵了。没了刺激就不甘心于平淡,总要找点什么出来刺激一下。他这个性格很象武则天。所以他和武则天一样,夺了天下坐稳后,很快就怠政了。武则天怠政还有一个原因是她没有继承人,既然她的武周无法生存下去,那她再努力也没用。所以她晚年相当荒唐。找的刺激一个比一个无聊。捐无数钱给寺庙,养无数和尚尼姑,民间饿死好多人不管。找一大堆男宠花天酒地开party。让她的宝贝张昌宗坐在会动的木鹤上到处表演,找一群文人吹捧。李隆基找的刺激就是声色歌舞。这时候他善音律,爱作曲,喜好当演员唱戏的非凡艺术细胞就成了大的缺陷了。音乐本身就具有消磨意志的作用,很容易让人沉沦,这位更是沉沦,因为有条件。要什么歌舞乐曲一个眼神就来,想不沉溺都难。他独宠杨贵妃是很自然的事。这两人精神上可以说是绝配。杨贵妃能够给予李隆基的心灵慰贴决不是表面上的琴瑟和鸣,吹拉弹唱。晚年的李隆基完全堕入了"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老路里。

********************************************************************************************************************

李成器及另三位兄弟:李隆基对臣子凶残,对老婆更是无情,对儿子简直就是渣爹。唯独对兄弟,算是帝王里做的最好的,比他曾祖李世民强多了。这与他从小的经历有关。五个人象小动物一样缩在冷宫院子长大的。李隆基当了皇帝,最尴尬不知该如何过日子的就是他四个兄弟。因为血缘太近。历代皇帝总出现兄弟相残就是因为这个。最难的是李成器。李成器是嫡长子。就他那高贵的血统就永远压李隆基一头。李旦刚当上皇帝后,马上面临谁当太子的问题。李成器坚决让位给李隆基,三天不吃饭,李旦不答应就绝食倒底。和李旦让位给李显的表现一模一样。李成器要是不让,就李隆基那个性情,难保他不会重演李世民弑兄那一幕。因为局势是一样的,都是嫡长子下面有一个声誉能力比他强的弟弟。

李隆基一即位,他四位兄弟的政治前途宣告结束。李成器在李隆基即位后改名叫李宪,封号宁王。和其他三位弟弟一起,成了国家重金养着的富贵闲人。不可与任何朝廷官员来往,不可谈论政策事务,每天能做的,只有玩玩音乐,写写书法。闲的长毛,无聊到李成器金铃护花,李隆业冬日夜里找一群胖妓女围着他当人肉暖帐,把这种屏障取名"围妓"。还有各种闲的发慌的举动。

李旦及他所有的子女,都是音乐家兼书法家。好在是有这点爱好,这四个兄弟没得抑郁症。这怪不得李隆基。夺去他们的政治生涯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李隆基给他们建立起的边界非常好。这个边界感很有效的保护了这四个人。

当有人即将越界时,李隆基马上会发出警告信号,对方也及时领悟,收敛自己的行为。前面那个可怜的李隆业的大舅子就是信号之一。因此这四位一生都很平安。如果李隆基象他老爹对太平公主那样,很快出现的结果就是,皇帝不处罚兄弟自己受委屈,手中权力乃至皇位都要丧失;处罚兄弟自己落个薄情不容手足的骂名。雍正就是这个结果。李隆基联手兄弟,五个人齐心玩一场游戏,皇帝愿意扮演友爱的施予者,四个兄弟也竭力配合,扮演各自该演的角色。李隆基当了皇帝后,马上命人做了一床大被子,大到盖住他们五个人,依旧还是他们小时候同榻而眠的样子。专门为四个兄弟盖一座花萼相辉楼。花萼相辉的名称,来源于《诗经》中的棠棣之华,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象征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花萼相辉楼西街道的对面分别是安兴坊和胜业坊,宁王李宪、歧王李范、薛王李业(这二位原名中的隆字自然不能用了。这二人也是诛太平公主那次政变的功臣。)的新宅就建在这两个坊内,有时候唐玄宗登上花萼楼后听见诸王宅中飘来阵阵乐曲声,就下旨将兄弟们召来共奏一曲。

歧王李范,就是杜甫名诗《江南逢李龟年》第一句岐王宅里寻常见中那位。李范好学爱才,雅善音律,风流儒雅,家中常常是诗人、音乐家名士,高朋满座。就因为这个好客的毛病,差点惹大祸。有一次他宴请了一些名人在家作诗品文,其中一位是他妹夫,光禄少卿、驸马都尉裴虚己,李旦小女儿霍国公主的丈夫。裴虚己给他看了一本谶纬,就是占卜的书,酿成大罪。因为这即违反了李隆基要求诸王不许与群臣交结的规定,又沾上了占卜巫术。裴虚己即是驸马,又是外官。李隆基将这个妹夫流放,强迫公主和他离婚。然后好言安慰歧王李范,"兄弟情天至,我怎么能改变呢?都是外人强相趋竞,我不会因此和你心生纤介的!"结果就是李范再也不敢与有官职的人交往了。不能怪李隆基防着盯着他们。很多局势不是这五个人能控制的。如果不防着,官员肯定将这四个亲王当作是政治投资,结果就是各自有各自的人马派系,即使最初这四个王没有野心,整天有人在你耳边谋划计算的也自然就有了。

宁王李宪最出名的就是他的紫玉笛。天才的笛子演奏家。杨贵妃的笛子启蒙老师。因为杨玉环第一任老公寿王瑁,是李宪养大的,所以和这个养父的关系很好。杨玉环当了寿王妃后常去拜见李宪,李宪就教她吹笛子。后来杨玉环成了杨贵妃,有一次和李隆基吵架后,郁闷拿出李宪留给她的紫玉笛吹,李隆基火更大了,这等于间接的亲吻。其实那时候李宪已经死了十多年了。暴怒之下把杨贵妃赶回了娘家。李隆基大概真是喜欢和死人争风吃醋。

************************************************************************************
殇帝李重茂:很可怜的小孩。父亲李显暴毙后,韦氏立他当了皇帝。没别人了,只剩这最小的。二十天后,被姑姑太平公主从皇位上一把拉了下来,"这个位子不是你坐的。"懵然看着李旦坐了上去。当时他十六岁。已有嫡妃陆氏。政治的残酷性就在于,只要你沾过那个位子,不管你是怎么沾上的。你永远不得安宁。李重茂沾了二十几天,下场就是被流放到房州当刺史。死在了这个他父亲流放了十四年的地方。死时二十岁。
************************************************************************************
萧至忠:出身兰陵萧氏。江南大氏族。与萧淑妃同族。《全唐诗》收录他诗作九首。这位曾为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说话,使他们免于中宗降罪的大臣,后来升任中宗的宰相,下场是伏诛。因为他站错了队,中宗死后他看好太平公主,依附了她。他这个举动被当时很多人反对。他的妹夫蒋钦绪曾对他说:“凭你的才学,何必担心日后不能飞黄腾达!最好不要作非分之想,钻营求官。”萧至忠不听。蒋钦绪叹道:“萧家九代卿族,至此一朝族灭,实在是可悲!”后来,萧至忠从公主府中出来,恰巧遇到宋璟。宋璟道:“这不是我对萧君的期望。”萧至忠讪笑:“宋生说得很对!”说完便催马离去。

不管你以前做过多少好事,只要有一件对我离心离德的事,你就死定了。这就是政治的逻辑。李隆基杀了他以后又怀念他,对他的评价是:"萧至忠是治国之才,只是晚年做了错事,他起初非常贤能的。"

和他类似的是美少年崔湜。崔湜本人文采非凡。《全唐诗》存其诗39首,《全唐诗外编》补诗5首。可能由于他更非凡的外表,他走的是贵妇路线。后面李林甫和他差不多,但没他的级别高。崔湜献色的女人都是顶尖人物。最开始太平公主,接着上官婉儿,安乐公主,韦皇后,又回到太平公主。最多时候他以一人之身同时伺候四个女人。三十七岁拜为宰相,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年青的宰相。这位如果不靠女人应当也能成功,只是没这么快。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二度为相。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

其实李隆基一直很欣赏他,频频对他伸橄榄枝。他都不接。没准他真爱上太平公主了,死心踏地。《旧唐书•崔湜传》:玄宗在东宫,数幸其第,恩意甚密。崔湜的门客朋友劝他远离太平公主,他不听。后来公主和他,萧至忠还有另几名心腹商议废了皇帝李隆基,他找了宫人元氏密谋,在玄宗使用的赤箭粉中下毒。多么忠于公主啊!这招都想出来了。即使在李隆基将诛萧至忠之前,还召将他托为腹心,就是召他投降啦,什么"公主死了,你只要投靠我,我再给你官做"之类的话。可见李隆基多看中他。他弟弟崔涤(就是《江南逢李龟年》第二句提到的那位崔九)和他说,皇帝问你什么都说出来,别替公主遮盖,保命要紧。他不听。李隆基还是不舍的杀他。这位大概不是才华盖世,就是美貌盖世,把李隆基也给迷住了。萧至忠等公主集团核心人物被杀后,只崔湜被流放岭南,李隆基留了他一命。可是,很快他下毒的事情被供出,玄宗派人追上半路的他赐死,时年四十三岁。《旧唐书•崔湜传》:时新兴王晋亦连俄而所司奏宫人元氏款称与湜曾密谋进鸩,乃追湜赐死。其日追使至,缢于驿中,时年四十三。
*********************************************************************************

崔日用:这可是个官场泥鳅,钻营的榜样。没人比他更会钻。终生没倒,太有才了。我文中对他和李隆基的关系做了改动。他认识李隆基其实很晚。是在李隆基已经当了挂名皇帝后。文中出现的芒刺在背的话,是他的原话。

《旧唐书》崔日用传:滑州灵昌人。举进士。大足元年,为宗楚客称荐,擢新丰尉。神龙中,附楚客、三思,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复预讨韦庶人谋,授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开元中,拜吏部尚书,终并州大都督长史。

他是第一个通知李隆基太平公主要策划废立皇帝的人。不然他就是萧至忠,崔湜第二。这三位都是谁势力正旺就依附谁。起步基本上都是从武三思韦皇后这对情人身上,他们倒了就转向太平公主。崔日用和萧至忠崔湜的区别是,没跟随公主到底。他从不把宝押在任何人身上。他是太平公主的心腹。公主谋划要对皇帝动手了,他当了叛徒,秘密将消息流到了皇帝李隆基那里。导致李隆基先动手除了公主。这已是他第二次当叛徒了。第一次他背叛了韦氏。很多人都拿他当心腹,这人一定有什么特异之处。李隆基灭了太平公主集团后,他是首席功臣,自然又是一番官运衡通。被李隆基拜为检校雍州长史,加实封满四百户。寻拜吏部尚书。后来降为常州刺史,削实封三百户,又削到二百户,死时五十岁,职位是并州大都督长史。也是高官了。死后追赠吏部尚书,谥曰昭。后又赠荆州大都督,儿子崔宗之袭了他的爵,是李白杜甫的好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拾英 / 笔耕枫下 / <上阳白发人> 完结篇
    这是李重润墓壁画。执扇侍女图。图中的树是桂花。侍女手中的扇蒙上了罩,就要收起来的,说明是秋天,秋扇。李重润墓壁画线条简洁,颜色大红大绿,比起他妹妹永泰公主的更为粗犷。小说开篇用的那张侍女图来自于永泰公主墓壁画。永泰公主墓壁画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壁画。叹为观止。中间那个捧盒女孩印在乾陵的门票上。


    • <上阳白发人> -(95) 恸哭
    • <上阳白发人> -(96) 自爱
    • <上阳白发人> -(97) 贤相
    • <上阳白发人> -(98) 对质
    • <上阳白发人> -(99) 反击
    • <上阳白发人> -(100) 治罪
    • <上阳白发人> -(101) 靠山
    • <上阳白发人> -(102) 断魂
    • <上阳白发人> -(103) 真爱
    • <上阳白发人> -(104) 媾和
    • <上阳白发人> -(105) 六道
    • <上阳白发人> -(106) 挡熊
    • <上阳白发人> -(107) 妾媵
    • <上阳白发人> -(108) 特赦
    • <上阳白发人> -(109) 暗流
    • <上阳白发人> -(110) 罗网
    • <上阳白发人> -(111) 佳期
    • <上阳白发人> -(112) 宫变
    • <上阳白发人> -(113) 白发
    • <上阳白发人> -(114) 移宫
    • <上阳白发人> -(115) 女权
    • <上阳白发人> -(116) 珠胎
    • <上阳白发人> -(117) 别离
      • 太精彩了!!能更新得快点吗?追着看好累!
        • 是啊,拜月加油啊。看得好累:-)
    • <上阳白发人> -(118) 复仇
    • <上阳白发人> -(119) 落职
    • <上阳白发人> -(120) 追尊
    • <上阳白发人> -(121) 中宫
      • 收藏起来再看。
    • <上阳白发人> -(122) 棋子
      • 每天一更太少啦 :-)
    • <上阳白发人> -(123) 女祸
    • <上阳白发人> -(124) 访兄
      • 不枉我一日三刷屏。
    • <上阳白发人> -(125) 折腰
      • 教主,今天是否还有一节 :-)
    • <上阳白发人> -(126) 内嬖
      • 我好想贪心的对教主再说一次:一天两更还是不过瘾啊 :-)
    • <上阳白发人> -(127) 闹钗
      • 还得接着刷:-)
    • <上阳白发人> -(128) 不义
    • <上阳白发人> -(129) 舅姑
      • 真心喜欢!
    • <上阳白发人> -(130) 双姝
    • <上阳白发人> -(131) 思君
      • 教主辛苦啦!唐代的女子倒是比现代人活的更恣意牟定呢
    • <上阳白发人> -(132) 宫宴
    • <上阳白发人> -(133) 秘闻
    • <上阳白发人> -(134) 储副
      • 等不到周一了,虽说知道李重俊的命运一定凄惨,还是希望他妻儿能逃过劫难。现在去百度一下。 +1
        • 百度了,果然很惨!不明白女主明明知道结局,为什么要螳臂挡车。
          • 这是我创作此文的初衷。假如你身边有个人,你预先知道他马上要惨遭横祸在极其痛苦中死去,那么你会不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逃离,哪怕被人笑话甚至被他怒骂你乌鸦嘴不怀好意。我是在看了另一部唐朝穿越文以后,实在难以容忍文中的价值观,才萌发出自己写一篇文的意愿的。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螳臂挡车的目的不是挡车,而是问心无愧,为阻止灾难你尽了最大的努力。

            穿越文难写之处就是,那个叫"阿穿"的现代人,在什么结局都知道的情况,站在谁的立场上。我觉得一个现代人,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古人那种杀人如麻,丛林法则的价值观的。所以假如真有穿越,我觉得一个现代人最基本,几乎是本能的做法,就是阻止惨案发生,而不是反其道而行。我看过的那篇文,女主穿到了高宗初年,看到武媚娘和王皇后萧妃的对立,几乎是想都不想,就站在了武媚娘这一方,原因很简单:她是最终胜者,我干嘛要替输家跑腿?傻啊!对武则天没有底线的上位手段没有丝毫的质疑,一想到就吓的发抖,吓的问都不问,自动充当她的棋子,充当她残害王皇后萧淑妃的急先锋。

            关键这个现代人不是不知道她们悲惨的下场,而是在知道的情况下,还助纣为虐。为了增加女主角行为的合理性,作者把所有历史上和武则天做对的,都描写成面目可憎的坏人。想尽方法洗白武则天,期望读者能得到这种结论:我帮助武则天,因为她对我好;她的对手都对我很刻薄。但是,我这个读者在知道历史上王皇后和萧淑妃还有那么多被她残害的人的下场后,无论作者怎么描写她们如何的坏,如何的死有余辜,我还是得不出这个结论。什么样的罪过,才配让她们死的这么惨呢?就算她们得罪了你,她们就该死么?作为一个现代人,具有现代人权思想的人,应该知道,人的生命有多可贵。

            咱们这个文化中胜者王侯败者贼的现象出现的太频繁,频繁到几乎成了真理。结果就是无数被胜者霹雳手段吓破了胆的看客,毫无保留不加思考的赞美胜者。当我看到那篇文的粉丝赞赏女主多么机智多么识实物时,真是很悲哀。替狼歌唱的羊,替狼欺压同类的羊,只因为这样心理上更安全一些。谁都知道,古代那种环境里,胜者之所以取胜,不是他更高尚,而是更卑鄙更没有底线。认同这种胜者,这种丛林法则的价值观,很可怕。其实我这篇文的中心思想就是不认同成王败寇的理论。中心的价值观就是不识实物,宁死不屈。其实古代很多读书人,士大夫都是这样的。

            甄缳传为什么会被普遍质疑,也有这个因素。就算作者再怎么强调,甄缳也是输家,读者还是不以为然。因为她毕竟是在变的坏无可坏的情况下,笑到了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谁最坏谁最成功。但这篇文,我至少能读出作者的无奈和不认同,能看出来她想说,恶劣的环境下,把人变成鬼的可悲性。那篇我看过的唐穿文,简直是无话可说,女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游韧有余风生水起呼风唤雨,对着败者的尸体拍手嘲笑,谁叫你和强者做对呢?安慰被武则天弄死人的家属:死了那么多人了,不多你家这一个。本来同为写文的,不应褒贬别人。但那种三观实在令我无法认同。实在忍不住贬低那篇文。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太佩服你了拜月,惊心动魄的宫变,悱恻缠绵的感情,都被你拿捏得那么好。还有那些服饰,建筑,诗文,古玩等等,真给我们普及唐文化了。不拿去拍个影视剧实在可惜。有个小问题见内。
        女主一朝来到唐朝,历经磨难,怎么从没见她琢磨着穿越回现代?宁可在上阳宫白发终老,也不想回到现代?对现代真的那么绝望么?

        加油写吧!追着看呢!!
    • <上阳白发人> -(135) 风暴
    • <上阳白发人> -(136) 兵变
    • <上阳白发人> -(137) 离绝
    • <上阳白发人> -(138) 谋谮
    • <上阳白发人> -(139) 女主
    • <上阳白发人> -(140) 运筹
    • <上阳白发人> -(141) 手足
      • 周一到周五下午来这里是我现在不管多忙都必须要做的。教主加油加油!!
    • <上阳白发人> -(142) 自煎
    • <上阳白发人> -(143) 鸳帐
    • <上阳白发人> -(144) 金钿
    • <上阳白发人> -(145) 回归
      • 这样结束最好!
        • 意犹未尽!太有才了!
          • 透着这个穿越的女子把教主的育儿,夫妻相处,民主,道德大大小小的理念展示出来...嘎然而止
      • 不过瘾!打回去写续集!
        • 嗯 追看了这么久 今天甚是失落 爱极了女主 有情有义 琴棋书画 温婉坚韧 唐玄宗终究要佳丽三千的 这时结束再好没有
          • 我也是,等着续集啊
        • 其实我并没想要写这么长的,最初的计划是在武则天写完后就结束的。所以李隆基这个人物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性格有点衔接不上。写不了续集了。故事很明显到头了。我想把这篇文贴到别的网上去,各位有什么国外的中文小说网推荐的么?
    • 后记:文中出现的人物在史书中的形象 (男人篇)
      • 教主够严谨
      • 坐等女人物篇
    • 后记:文中出现的人物在史书中的形象 (女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