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关于数学竞赛的杂感 +3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最近听一个年轻人介绍他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很为他深厚扎实的数学理论折服。

    显然有这个感觉的不止我一个,因为有人问他的数学是怎么学的,回答是基本靠自学,其实他是斯坦福本科硕士。

    我不知道他搞过数学竞赛没有,应该是没有,否则他应该提到。当然肯定中学成绩非常好,否则进不了斯坦福。我知道的是,很多华裔同龄人,中国的美国的,当年拿了奥数金牌,今天没有他的成就。

    一个可能的解释:准备数学竞赛,其实并没有全面系统的学习数学理论,而是重点学习解题技巧,旁门左道,只见树叶不见森林。数学基础其实很sketchy, 并不全面。

    而且数学竞赛拔苗助长的突击培训,会消灭对数学的真正兴趣,扼杀数学天才。北大奥数金牌得主柳智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是否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我不知道;但是他肯定没有悟到数学的真谛。

    从上名校的角度看,我知道一个俄罗斯女孩,9年级开始上MIT的一个免费数学program. 11年级跳级进了MIT;我也知道中国学生,数学竞赛获得很多奖牌,最后进不了MIT.

    也许,我们华人学生家长,应该少一些功利心,鼓励孩子系统全面扎实的学习数学,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去推数学竞赛。越是牛娃,越不要推数学竞赛,可能以后反而会有更大成就;不是牛娃的,不妨推一下数学竞赛,可以提高数学能力。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这个显然不合实际。中学数学竞赛的优胜者,在大学里体现的优势更大,可以轻易的把普通学生甩到看不见的地方,不管是在哪个学校。不是因为数学特长而进的哈弗和斯坦福,数学不会因为大学突然好起来。 +9
      • 请列出数学竞赛获奖者,现在的成就能够媲美他的: +1
        • 得过菲尔兹奖的有近一半都曾是IMO的获奖者 +1
          • 我主要说的是华裔 +1
            • 更年轻一点的华裔还在成长之中,已成名的起码有个陶哲轩就比他出名多了。 +1
              • 嗯,陶哲轩确实厉害,不过陶比Goodfellow 大10岁 +1
                • 靠补习刷题得IMO奖的并非真的数学天才,这就是这些人拿不到菲尔茨奖的原因。陶哲轩也参加过IMO, 但成绩并不出色,他最后一题也没做出,在金牌里排名第13。所以应试能力强并不代表研究能力强,更不代表是数学天才。
                  • 数学应试天才的极致是韦东奕,这个人某一时期在数学应试上碾压了全世界同代所有人,是两届IMO满分得主,然而他在数学研究方面的天赋确实不够高,被各种数学家碾压了。 +1
                  • 应试由于限时,解题速度相当重要,说白了很大程度考熟练度,考计算能力,这几点韦东奕都是无敌的。相对而言,获菲尔茨奖的佩雷尔曼并非很擅长速度,他并不快, 对他来说,速度根本没有关系,数学并非关于速度, 而是关于深度。 +1
                    • You got the POINT ! 这就是强化刷题与竞赛的根本要害!与真正的学习和深度思考/创新没太大关系,就是为了在有限的答卷时间内搞掂,而解题速度与创新、发明和思想深度有个毛关系?若考试全部延长3个钟头,人才格局将整个改变...
                    • 真正的数学天才,参加强化奥数竞赛培训,会不会被毁掉?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我的担心
                      • 不会,不用担心,被毁掉的都不是真正的天才。换句话说你见过哪个真正的数学天才参加过奥赛强化培训班? 他们都是自己在家和自己死磕😂 +1
                      • “越是牛娃,越不要推数学竞赛,可能以后反而会有更大成就;不是牛娃的,不妨推一下数学竞赛,可以提高数学能力。”这话有道理,但很多人不理解,我改写一下,就容易懂了。 +2
                      • 越是真正的天然牛娃,越不要推数学竞赛,因为很可能将他们的方向带偏,但可以请大师予以方向上的指导,让他们自己在感兴趣的各个领域自然地学习,研究,这种不为名利的数学工作反而有可能带来真正的学术突破。 +1
                        而鸡娃运动产生的人造牛娃,不妨推一下数学竞赛,因为至少他们能籍此多学点数学知识,如果不小心还得个奖,鸡娃们的父母也有了BSO的资本,面子上也风光,也更容易进入梦校滑大了。
                    • 这些论述解释了我的质疑: 几十年来中国在奥数比赛中拿奖无数, 风光无限,而在数学,科学的前沿发展上鲜有华人的贡献。
                  • 另外纳什之类的更无法和韦东奕比考试了, +1
                    纳什多次参加普特南数学竞赛,但都和fellow(全美前5)无缘, 应试能力远低于韦东奕。所以说,竞赛获个奖什么的并不意味着就是数学天才了,只是说明你应试能力强。将来能否出成果,还是取决于天赋,而不是上了几个补习班,刷了几万道题就能行的。
                    • 那些强化刷题能力和竞赛的神话,往往将对有已知标准答案的解题速度与能力,混同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突破难题的深度/广度思考能力,其实是最大的误导和迷思....这两者的思维模式甚至是有所不同的,那不是靠在限定时间就能搞掂的,而是往往需要有更宽松自由的环境... +2
                      • 对头
                      • 眼见你在谬误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如果奥赛如此毁才,全世界各国为什么还要那么热衷的去举办? 为什么不多想想奥赛与最后有成就的人关系,而要把心思都放在没成就的那些身上?
                      • 赞同
          • 我们讨论的是竞赛得奖者的未来成就,请问imo获奖者有多少得菲尔茨?或其他大奖?过去数十年,中国奥数得奖者最多,很多也出国了,无论出国或在中国,有多少成名成家?
            • 中国没得过IMO的人更多了无穷倍,又有几个成名的?IMO与菲尔兹奖的相关性很大,可以去从历届菲尔兹获得者的简历去验证。中国的获奖者不在考虑之中,这里只谈海外的。年轻一代的获奖者,还在各个大学,都是各校的佼佼者。 +1
              • 各校的佼佼者?列举几个?
                • 显然我不能说名字。不在那个层级的,其实也不用去操心人家能达到的程度。
                  • 深度学习领域,目前最优秀的华裔年轻人,应该是韩松,清华毕业,似乎数学竞赛没有获过奖
                    • 他只是助教,海外华二代有比他厉害的。
                      • 至少在深度学习领域,比他厉害的华人年轻人,我没有听说过 +1
              • 都是竞赛得奖者,凭什么不考虑中国得奖者,几十年来就中国累积了这么多获奖者, 应该有大数据的统计价值了。 +2
                • 中国的获奖者,有可能是因为升学的原因。海外不一样,起码加拿大的,靠竞赛去名校,绝对不是学生学奥数的动力。别的方式要容易得多。只有真正喜欢数学,才可能坚持下来。
                  • 楼主都表示美国参加竞赛的娃主要是为了升学。加拿大华人二代那么多去参加培训与竞赛,不是为了升学?难道加拿大华人二代大量天生热爱数学?当然,不排除其中有少量真正热爱数学的娃。 +2
                    • 美国不一样。在美国,考个USAMO,别的不太差,基本上上哪个名校都问题不大。加拿大没有这种便利条件。 +3
                      • 那为啥加拿大二代热衷于竞赛?难道那么多真爱?或是进名校的门都没找对,没门的地方以为有个门?
                        • 加拿大的大学就很好,用不着跑美国去花大价钱读个所谓的名校。不理解别人为什么要学那么多数学,不用勉强,也不要把别人的学习目的庸俗化。 +8
                        • 真爱不真爱的是有点夸张,但很多热衷于数学竞赛的孩子对数学的确是感兴趣的。可以上aops的论坛上看看,有各种竞赛的论坛,那么多的孩子,对数学是有热情的。 +1
                          • 应该说是对获奖有热情,对进名校有热情。目的达到后,此生再不钻数学。 +1
    • 真正的学问和深邃的思想,往往是在坐冷板凳甚至孤独的处境中酿造、沉淀出来的,不是在功利的比试中赛出来的...若10成学习时间用3成来做题验证,用7成来思考;与反过来7成刷题3成思考,结果会很不同... +6
      •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1
      • 学生学习竞赛题未必有功利想法,是外人在想当然 +7
        • 全面系统的学习之余,玩票搞竞赛,当然应该支持;但是把竞赛获奖作为主要目标,我认为是本末倒置
          • 真正喜欢学数学并且学得很好的,学数学是目的,竞赛只是一个检测手段。没见到哪个学生是为了拿奖牌而去学的。 +3
            • 你的圈子很高大上...... 我知道的数学竞赛华裔娃,都是为了得奖进名校 +7
              • 数学竞赛是华人孩子的强项,家长不去推,那不是自剪羽翼吗? +1
                • 我的担心是拔苗助长,因为华裔数学竞赛娃出大成就的,凤毛麟角
                  • 真有特殊天赋的,不会因为不参加竞赛而埋没,也不会因为参加竞赛而拔苗助长。 +3
                    • 越是天才,越需要自然成长。竞赛培训班不是自然成长环境
              • 这是主要目标。。。不过现在竞赛班都烂了,人人都去,哪有几个牛娃。。。 +1
                • 总有含金量高的吧? +1
                  • 数学竞赛含金量高,但参加人太多,竞争激烈,拿奖不易。。。 +1
                    • 那多锻炼孩子啊
                      • 就是刷题 +1
                      • 我感觉挺浪费时间。。。高中竞赛没必要花太多时间。。。不如学点别的 +4
                        • 别的,等高中再学,是不是有点晚了?
                          • 不晚,物理都是高中
              • 美国华人不清楚,加国我知道不少,directly or indirectly, 不会去把竞赛当作进名校的手段,因为费力不讨好。 +3
            • 你以为竞赛就这么容易,努力就成,想拿就拿 +2
        • 这个貌似不久前讨论过了,功利是指比赛的目的或动机,其实真正影响是思维模式,思想的创新和开拓往往需要挑战未知/未明的世界,而刷题/竞赛是与已知答案的较劲,且强化训练可形成一种本能般的思维定势,当事人如同被洗脑而不自知... +3
          • 是的,华裔娃花太多时间精力思考数学竞赛问题,没有真正去试图解决数学界的真正难题
          • 换言之,强化刷题/竞赛的负作用/毒素有可能被人们广泛低估了,或许需要有几代人的代价和大数据来重新考察才能看出来,俺这是一种半直觉的推想,俺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是对的,但大于5成以上认为是对的... +5
            • 太想当然了。 +4
            • 同意🙆
      • 有几个奥数获奖者是刷题刷出来的。吾儿刷了半天题,也没获奖呀 +2
      • 含金量高的奖,真不是仅仅刷题就能得的。一定对数学有兴趣乃至热情才行。IMO大奖的孩子,每天自己几个小时学数学,不是都刷题的。
    • 非常赞同你说的。请问,哪里可以找到“9年级开始上MIT的一个免费数学program”?
      • 记得是这个,primes USA
        • 谢谢。
    • 不是牛娃的推竞赛是自讨酷吃,态度端正努力认真的孩子从学校拿满分没那么难,竞赛是另一码事。 +2
      • 心态平和,就不会自讨苦吃了
      • 可以通过竞赛,测测是不是牛娃。
      • 不牛的搞竞赛当然是多事。牛的不搞就浪费了。在高中需要接受点磨练的时候错过了,以后就是会比别人练习过的差一大截。 +4
        • 竞赛就是润滑润滑脑袋,至于为什么名校要参考竞赛成绩也许有他们的道理
          • 竞赛就是训练和检测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不同的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对竞赛的看重程度不同。网上可以查到,美国学生进入USAMO的,大约90%可以拿到MIT的录取,但只有30%拿到哈佛的,就是由学校专业决定的
            • 所以名校青睐竞赛获奖者是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刷题的任性。李宁成为体操王子凭的是天赋而非训练的刻苦
              • 刷题刷不进USAMO啦! +1
                • 那是因为刷得不够
                  • 智力不够的,题目根本就做不下去,拿枪顶着都没法刷题 +1
                  • USAMO还真不是刷题就能进的,那些孩子不是天赋高,就是每天几小时学习数学,是学习,不是一直刷题。这种孩子是热爱数学的,否则早吐了。 +2
      • 说得好,应该自知之明 +1
    • 家里有白板,自己从早上八点做到晚上十点,做题是乐趣,不参加竞赛。我刚问累不累,回答是nothing.
      • 女孩还是男孩?
        • 女孩儿,但性格是男孩,闲篇儿特多,口哨吹的特别好,学习的时候就吹口哨。扑克玩的好,喜欢魔术,手技类似香港电影里周润发的意思。手指玩铅笔快的象风扇一样。
          • 准备学计算机吗?
          • 估计是GP班出来的.....IQ高且个性显得有些另类? +2
      • 为了乐趣而学数学,是最高境界👍 +1
      • 你娃这种状态,俺在当年动乱年代末期的两三年也曾有过,那时也没有竞赛,更不是为成绩(劳动是主流而非学习),那纯粹是对数学尤其是平面几何证明问题的入迷,好同学之间弄题来相互挑战....
      • 由于热爱去挑战,去专研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以后成就卓越的必要条件。华人大批量去补习去竞赛,绝大多数是为了升学,纯粹是功利性极强的拔苗助长,当然,这其中可能有极少量真正的热爱者。 +3
      • 修来的福气! +1
    • 赞同。类似的想法以前我在这坛里表达过 +1
      • 哈哈,握手 +1
    • 感觉是都可以推推试试,娃喜欢就继续推,不喜欢的、没能力的就不推,推也没用。效率也要提高,多思考,少刷题。至于竞赛成绩也不用太看重。即使得不了什么大奖,对逻辑思维能力肯定是有锻炼的。
      • 楼主孩子读名校,但没有竞赛成绩,想推论出竞赛没有用处,或者竞赛获奖者没有出息的结论。我是想告诉楼主,进名校固然可喜,但如果不是因为数学好进去的,就不要费神去考虑竞赛有没有用了,因为根本就不是在一个层次上, +9
        不管读的什么名校都不会突然就让学生的数学突然就牛了。

        因为那是要花时间努力的。
        • 当然,水平高不一定非需要竞赛来背书。竞赛成绩好也不一定说明数学造诣有多深。但是水平高何必不捎带手拿几个有含金量的奖杯呢?篮球打的好,非在自家后院打,不参加NBA何必呢? +1
        • 楼主和我更关注在于娃未来可能取得成就的高度, 而不是局限于升学。为了升学为目的竞赛成绩对未来人生成就没有必然联系。只有热爱去挑战,去专研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以后成就卓越的必要条件。 +1
          • 你把主帖倒数第二段看看再来代表楼主的意思
            • 大差不差
              • 我见过的优秀学生太多了,进高中时同样资质极佳的,高中花精力在数学竞赛上的,到大学后的发展,比不搞竞赛的强太多了。我亲眼见到,所以必须要纠正一下对数学竞赛的一些不合实际的观点。 +1
                • 明天报名参加NBA!:)
            • 主帖第二段,我其实没有展开写。那个俄罗斯女孩,跟着MIT教授学了一年还是两年,展示了她的学习研究能力。没有竞赛成绩,也被MIT跳级录取了…… 如果她去搞竞赛,数学反而可能学得不如现在扎实
              • 加拿大去MIT的有几个我都认识,因为是同一所高中毕业的。都是高中数学竞赛的优胜者,我对他们在MIT的处境还是有些了解的
                • 美国娃如果想进MIT, 我认为主要精力应该是MIT Primes USA Program, 不应该是数学竞赛 +1
                  • 网上可以查到进入各名校的USAMO人数。有90%的能拿到MIT的录取,当然最后去了的没有这么多。
                    • 请看这个,然后诚实的问自己:如果Primes USA、数学竞赛二选一,你是建议娃选前者还是后者?
                      • 这个的Eligibility第一条就是USAMO or USAJMO qualifier.
                        • It is not required but preferable
                          • 就这个意思,有USAMO底子的学生和没有的,会是一样的效果吗
                          • lol。都明白preferable是什么意思。
                      • 這個Ritesh Ragavender有點意思,MIT的照片是2013,那一年小草正好進醫學院,根據資料, Ritesh Ragavender是2018MIT CS畢業,目前在AlphaSheets,這個公司4個founder 都是數學牛人.已經募了3.3.M. WOW! +3
                        • 我把他讲给小朋友听,他很不耐烦:不要拿别人跟我比!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想过普通生活!又重复了一遍 😂
                  • a小牛
                    • Twice IMO Gold Medals
                      • 10年以后再来看牛不牛
                        • 这个孩子比Alex song还要差一些, Alex song都去挣钱去了,那些搞竞赛的目的一是进名校,二是进那些有名的基金公司,几乎没人会去研究数学。 +2
          • 对的,谢谢理解
        • 你真的没有看懂我在说什么......
          • 每个人的圈子不一样,目标不一样,何况都一把年纪了,不懂就不懂吧
    • 数学是一切牛蛙(除EQ,交际等特殊的外)的基本功。 数学真好的, 必定是牛气冲天,你不找人,人自来找你。
      • 国内好像是这么个道理,数学竞赛优等生一路顺畅,加拿大没有感觉数学竞赛好有啥优势,当然如果能进IMO拿奖的顶尖的几个孩子除外。
    • 楼主孩子或者楼主有没有搞过数学竞赛。没有搞过的话,你的话题还是应该focus在自己孩子怎么上名校的。而不是指责人家搞竞赛的都是功利心。。。退一万步,听起来也是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11
      • 每年几万人参加数学竞赛,华人学生哪有那么多。国家队只有6个名额,人人知道,难道这几万人不是为了多学点数学,而是为了去抢那6个位置。。。
        • 如果为了抢这六个位置,那就更值得敬仰了。真是无上的光荣。跟奥运冠军一个意思。:P
          • 看来你真不懂......这6个位置,只是参加奥运会的资格,离奥运冠军还差一截。再说即使拿了冠军,也不一定就能出学术成就。听说过柳智宇吗?
            • 这话说的,学计算机的也没几个比尔盖茨。还都不想当比尔盖茨了?不朝比尔盖茨的方向努力了? +1
      • 我真没听出来楼主指责别人功利,也没听出他见天儿食肉糜的 feel。我觉得他只是在说如果刚兴趣玩竞赛当然好,如果不感兴趣,还是老老实实扎实搞好基本功是正道。 +3
        • 一般而言,牛娃不参加竞赛才是浪费。竞赛就是为了让数学牛娃有展示的机会,让牛娃看到学校数学以外的世界。你真的以为一个孩子就可以通过对学校数学的学习,就能开到学校数学以外的数学世界?没见上过船,就知道海?下面这些话全是偏见: +2
          一个可能的解释:准备数学竞赛,其实并没有全面系统的学习数学理论,而是重点学习解题技巧,旁门左道,只见树叶不见森林。数学基础其实很sketchy, 并不全面。
          也许,我们华人学生家长,应该少一些功利心,鼓励孩子系统全面扎实的学习数学,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去推数学竞赛。越是牛娃,越不要推数学竞赛,可能以后反而会有更大成就;不是牛娃的,不妨推一下数学竞赛,可以提高数学能力。
          • 这个问题很难讲清楚的,你讲多了,还会被人误会是搞补习班赚钱的。我觉得自己的小孩自己负责,不要耽搁了就好。 +2
            • 主要怕楼主耽误人家孩子。。。
              • 放心吧, 能来这里的父母, 主意都是贼啦的正。
                • 我也发现了。
                  • 心灵脆弱点的, 都不能呼吸了。 +1
        • 没有基础知识打底,数学竞赛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 +1
        • 哈哈,还是小C理解我 😄
          • 呵呵,必须的。就是麻烦被戳的投诉等删帖挺不好意思的。
            • 我都没看懂你说的话。不过呢,我觉得删贴以后,是你好看了点。我说话干干净净,不瞎人身攻击。 +1
              • 如果别人不懂别说自己夸夸其谈算干干净净不瞎人身攻击,我同意你说的。
              • 既然说我好看,Whoever 要求删帖的,谢谢啊。😂😂
        • 楼主最后一段再看看。
          • 你看你的,我看我的,不冲突。
      • 娃搞过数学竞赛,也拿到过几个小奖。我想推他拿大奖,人家坚决不干,我也就放手了…… 一直是个心结,现在看来是正确决定:无论以后他有没有成就,至少中学过得很happy
        • 是啊。高高兴兴,数学竞赛也可以帮助自我实现,有自信。
    • 歪楼一下 育儿杂感:放手让娃捡自己擅长的和喜欢的 路才能走得远。。。世界在变 不变的是娃对事物的passion +5
      • 不试试, 谁知道喜欢啥, 自古成功在尝试。
      • 学习的时机很重要,早了晚了都误事,家长还是要把握好才行。 +3
      • 这就是我的观点,牛娃要放手
        我一直鼓励小朋友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读PhD. 他说不想做学问,就想管人...... 不明白我这么个老实人,怎么生出来个小野心家😂
        • 野心家好啊,ambition是上进的动力,你太Lucy了。我一直希望娃有ambition尔不得要领。
          • 谢谢,小子天生性格怪、有主见,我们也一直小心顺其自然,不敢推他逼他太狠
            • 恭喜老兄!小家伙以后再读个MBA 齐活!
              • 问题是小子根本不听我的
                • 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有需要 娃自然就会设计自己的路。
                  • 是的,娃们的见识已经比我们高了,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提供支持
        • 真正的牛蛙要放手。
        • 管人?好啊,就像那谁说的要从商先挣一个亿试试看,要想管人,先竞选个学生会主席当当.....嗯,作为在读学生,一般最能体现领导船成就感的是什么位置呢? +1
          • 老大以前就是学生新闻发言人的角色 练出了面对镜头涛涛不绝面不改色的花拳绣腿本事:)
            • 忽悠能力太重要了👍
          • 一个亿太遥远了…… 😂
        • 夸自己孩子没错,但真不应该去贬低人家孩子。 +5
          • 唉,你还是没有看懂我在说什么...... 我在劝牛娃家长,不要为了竞赛的眼前成绩,牺牲以后的发展 +4
            最后一次解释,理解也罢,不理解也罢,whatever
    • 本人一管之见:1)说加拿大孩子竞赛为上名校,这个不符合实际。加拿大任何学校2019,2020年招生都不看数学竞赛,以前其实也不太要求,光凭水分就行. 加拿大孩子凭数学竞赛上美国名校的近些年简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且昂贵的国际生学费也消除了许多人的渴望。 +5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所以大多数竞赛优异者都上滑铁卢。但滑铁卢并不太要求竞赛。2019年,2020年根本都不要求,只看那个没谱的TOP6。我知道有竞赛成绩不错,因上的工学院名单上的压分高中,该校英语成绩掌握中位数78,基本谁也拿不到90(人家是祖祖辈辈说英语的金发小白帅哥,实际英语比那些100分,99分的chinglish,east-indianglishes不知要好多少倍),没拿到cs,但大批的竞赛做不出题的,凭水分拿到了cs。前者拿数学offer进去后学习大大超过那些靠水分拿到CS者。
      2)数学竞赛不用天赋,仅靠刷题训练就行。NO. 象可以进名校的那些级别的数学竞赛,例如IMO,USAMO,没有天赋连门都没有。这里的水分造成成千的数学100分们,你去随便找一个数学100分,滑铁卢中级竞赛得分<50%的去培训,我可以保证,无论你怎样培训,也到不了那个级别。
      3)奥赛金牌没得菲尔茨奖或没有重大数学成就。1。菲尔茨奖或有重大数学成就者数目要比奥赛金牌者少很多人。菲尔茨奖得主中有不少奥赛优异者,奥赛金牌者有很多人有成就。2。许多奥赛优异者并不想走搞菲尔茨奖或数学划时代突破的路。因为这条路需要很艰辛的努力,很大的自我牺牲性的付出,付出这些后还不一定能搞的出。可以说这是一条很狭窄,艰辛,枯燥,成功率低的路。陈景润,张益唐在出成果时都是过几十年的单身生活,没有孩子,全力以赴。如果有更宽广,flexible,容易些的路,为什么非要走那条狭窄的路呢?尤其现在社会如此之多欺骗,腐败,不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基本靠谱。华大CS还是鼓励学生参加欧几里德和计算机竞赛的,成绩优异的给予奖学金,但不是录取的必要条件。
        • 这个世界上,客观公平的考试已经越来越少了,要珍惜数学竞赛。那些不敢接受竞赛检验的,将来有社会去检验 +3
    • 关于楼主关于数学竞赛的观点, +1
      也谈谈数学竞赛看法。

      光凭中学成绩非常好,没有拿过啥非常大分量的奖,很难进斯坦福。数学竞赛建立在基础的牢固掌握上,解题技巧只会在基础上做延展。竞赛好的数学基础一定很好。

      北大奥数金牌得主柳智宇,参悟佛法,未必不是因为太过聪明,参到了佛法中的大智慧。

      “中国学生,数学竞赛获得很多奖牌,最后进不了MIT“,这只能说明低端的数学竞赛对华裔男生来说因为厉害的学生太多,没有选拔性,而不代表高端数学竞赛没用:比如CMO 全国前10或进美国的MORP。

      楼主说反了,越是牛娃,越要推数学竞赛,ALEX SONG,THOMAS GUO,QIQI 这些顶级加拿大牛蛙都是靠竞赛拿到奖去美国顶私PEA读书,实现圈子和学途的跨越;不是牛娃的,反而不要推数学竞赛,因为推到高端一半就发现推不动了。
    • 算算就行,分子是进入MIT的孩子,分母分别为参加数学竞赛的孩子和没参加过数学竞赛的孩子。
    • 你贴中提到柳智宇,好奇地放狗搜了一下。他的情怀也许我们都不懂。
      柳智宇从来没想过放弃,这位数学天才现在已经离数学很远很远了,他不相信科学可以救世,他相信只有重塑心灵才可以。
    • 这样的数学竞赛娃是钻研数学该有的样子:
    • 每年全世界大约几千万高中毕业生,
      IMO金银奖每年大约几十个,菲尔兹奖大约每年一个。楼主搁这儿跟广大分母家长们讨论该不该推顶尖牛娃?结果大概率是浪费感情,这里最需要的是怎么跟分母娃们斗智斗勇的招儿。至于塔尖儿上的牛该怎么吃草的事儿,楼主应当直接跟 Thomas Guo 聊聊,但这位可能有点不赶趟儿了,可能跟 Warren Bei 爸妈唠唠更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