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 枫下家园 / 亲亲宝贝 / 投生是一门学问,这个孩子投对了,从小就幸福!ZT: 80后夫妻花光积蓄带孩子环游世界 +2

    http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3008336

    helewisee:

    80后夫妻花光积蓄带孩子环游世界,8年后孩子怎么样了?

    80后小夫妻老极和小猪选择不买房、不报学前班,工薪阶层的他们却愿意花90万(人民币 下同)带孩子环游世界。 

    于是他们的儿子辛巴,小小年纪,就有了超越很多人的神奇经历:

    3岁 ● 途径12国去北极看北极熊

    5岁 ● 穿越南美洲去南极看企鹅

    8岁 ● 徒步登上“第三极”青藏高原上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在藏区独自挑战湍急蜿蜒的力丘河,在青海玉树追踪雪豹……


    世界成了辛巴的课堂。

    在如今一片焦虑、鸡血的环境中,老极显得尤为淡定。辛巴没有上过几天幼儿园,小学经历了公办、创新和民办三种类型的学校,老极认为--

    “开阔的视野,坚毅的体魄,富足的心灵远远比分数更重要”。

    老极一家的故事展现了教育的一种可能性。我特别希望把他们8年的经历讲述给你们听,看看:



    “我不是有钱人,

    却花了90万去北极南极旅行”



    我叫徐承华,因为热爱极限运动,大家都称呼我为老极。

    我和太太是在旅行路上认识的,她是工程师,我是摄影师,我们都爱好旅行,原本想做自由自在的丁克,但一次去非洲的旅行后,有了辛巴。

    我当时特别懵,不知道怎么做爹,花了好长时间看各种育儿的书,思考该如何教育我的孩子。

    后来我得出的结论是,小朋友既然出生在一个旅行者的家庭,那就顺其自然,跟着我们去旅行呗。

    辛巴3岁的时候,看到一个关于北极的绘本,说想去看北极熊。当时我和他妈妈已经连续工作五六年,也希望调整一下人生的状态。于是,旅行开始了。

    2014年11月2日,我们从中国的西双版纳出发,骑着三轮摩托车,历时185天,途径12个国家,到达北极。

    △去北极的路上


    一路上,辛巴在土耳其、缅甸、老挝坐过热气球;在北极圈坐摩托雪橇寻找北极熊,凿开冰面钓鱼,在冰天雪地光着膀子玩雪……

    △北极光!


    最后辛巴没有等到北极熊,我怕他失望,于是装扮成了北极熊圆了他的一个梦想。


    5岁的时候,辛巴说要看企鹅。我们于是又踏上旅途,从厄瓜多尔出发,历时146天,纵穿南美洲,去了南极。

    △辛巴在南极


    辛巴在加拉帕戈斯看到几百岁的大象龟;在亚马逊丛林抓鳄鱼、吊食人鱼;去乌斯怀亚吃帝王蟹,坐探险船开进南极圈,成为当时到达南极年纪最小的中国人。

    很多人都说,你们能这样旅行一定很有钱吧?

    其实,我和太太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当时有点积蓄是因为没买房子。

    旅行3年,我们一共花掉了90万,这还是“穷游”的结果——几乎一半的旅行都是骑着三轮摩托,风餐露宿。

    △路上艰难前行的三轮车


    △一起去过很多地方的三轮车


    从北极南极回来后,大部分积蓄已经用完,对很多人来说,我们“太穷”了。

    但我想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重的东西,会把钱花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房子、车子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一家人在一起的经历和冒险才是。这是我们的人生选择。

    也有人说,你们那么小带孩子出去值得吗?他根本记不住吧!

    说个小故事,回国后,辛巴短暂读了一段时间幼儿园,老师在墙上贴了热气球的贴纸,辛巴说,热气球我坐过的!还告诉老师在哪里坐,有什么感受。可见孩子也是有记忆的。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父母很功利,本质的逻辑是,做什么都要有用——弹琴是为了考级,学奥数是为了升学,哪怕让孩子出去玩一会儿,也是为了保护视力。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我并不在乎辛巴能记住多少,只要知道他在那一天那一刻是开心的,他在经历,就够了。最终这些经历,都会让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董卿和辛巴的合照



    “勇敢不是不害怕,

    而是害怕过后还在坚持做一件事”


    如果说3到5岁的旅行,辛巴还处于懵懂的状态,8岁他说自己想要挑战“第三极”(青藏高原)时,已经有了非常强的自主意识。


    那是2020年,恰逢疫情,我们从杭州搬家到大理,离青藏高原特别近。

    当时辛巴在家看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三极》,特别喜欢。他说,爸爸,我想去看珠穆朗玛峰、布达拉宫。我说,离得那么近,那就去好了。

    △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三极》海报


    临行前,我问他有什么梦想,他自己拿纸写了好多:要登雪山,要漂流,要捡一块宝石,还想写一本书……

    一个暑假,我们自驾了8700公里,在西藏、青海、云南、四川转了一大圈。一路上,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先是对自身极限的考验。

    我们的第一站是攀登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这是让很多成年人都望而却步的高峰。有好几次,辛巴累趴下了,哭着喊着“坚持不下去了”“腿好疼”“想妈妈和妹妹了”。

    我把决定权交给他自己,是回撤下山,还是继续登顶。他想了想,用手指了指山顶的方向。

    最终,在连续攀登了7个小时15分钟,辛巴成功登顶,在5396米的山顶给妈妈和妹妹打了视频,一脸骄傲。我也有些哽咽,没想到孩子真的能坚持下来。

    他告诉我,通过这次旅行他明白了--

    “坚持就是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完成目标。如果放弃,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接着是直面内心的恐惧。

    在力丘河漂流时,辛巴一个人驾驭一艘皮划艇,穿过一道又一道激流。一个大浪袭来,把他的船掀翻了,吓得他大喊爸爸,场面一度很紧张。

    最后,是辛巴从小进行的训练“救”了他。从3、4岁,他就开始学皮划艇,首先学的就是怎么处理翻船。

    被救上来后,辛巴对我说,他终于理解了什么是勇敢。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过后,还在坚持做一件事情。”


    △划皮划艇的辛巴

    还有对耐心的考验。


    在蹲点拍摄藏狐、藏羚羊时,好动的辛巴,必须潜伏几小时,等待小动物们的露面;

    心心念念想拍摄的雪豹,等了好几天,也没有现身;

    在寻找珍稀高原植物时,必须徒步很长的路……

    △和植物学家彭建生寻找高原珍稀植物塔黄


    以及学会和不同民族的小孩交朋友。

    在和当地牧民小朋友赛马输了的时候,好强的辛巴开始能消化自己的情绪,明白“原来最优秀的骑手也不能总得第一名。”

    △在草原骑马的辛巴(右)


    这次旅行,我找来了三个好朋友助阵。

    从8岁起,在教育辛巴的事情上,我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有很多东西已经教不了他了。我希望更多有能量的人,出现在辛巴的生活中,从精神和行为上去引导他。父母再厉害,也是片面的。

    • 所以,我请到了河流探险家王冰,和辛巴一起漂流。他曾在中国的七八十条河流上划船探险,并且从事生态环境的保护;

    • 请到了中国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让辛巴跟着他学习野保摄影,奚志农从事野外拍摄近40年,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促成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白马雪山滇金丝猴保护区、绿孔雀保护区的建立;

    • 还有植物学家彭建生,带着辛巴辨认高原上的珍稀植物。

    他们都是真正的民族脊梁,非常有能量。辛巴有幸能和他们有一段共同的旅行,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和奚志农一起拍野生动物


    奚志农告诉辛巴:

    “在今天的中国,没有人因为不能吃野生动物的肉,就会被饿死;没有人,因为不穿动物皮毛,就会被冻死,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伤害野生动物。”

    感同身受的辛巴开始有了自己的梦想——立志成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让大家了解动物,保护动物。

    这才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从公立到创新学校再到民办学校

    玩很重要,学习也一样重要


    旅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回到原来的生活。


    小时候,我们可以用整段时间带辛巴旅行;进入小学后,我们基本都利用寒假、暑假、周末出游。旅行和学习不冲突,学习和玩一样重要。

    辛巴没有上过几天幼儿园,因为他觉得“幼儿园的知识太简单了,一学就会”。

    小学1年级,他在杭州的公立学校就读,没学过拼音、没认过字的他,刚开始很不适应,但很快就追了上来。

    疫情开始后的第15天,我判断疫情短期内不会结束,所以一家人开着车搬到了大理,辛巴2到4年级在大理读创新学校。

    这段时间,辛巴没有上过一天网课,也没有被隔离过一天,每周一到周四正常上课,每周五是学校的户外日,他学骑马、划船、登山等等,过得非常开心。


    今年8月,辛巴小学5年级时,我们搬回了杭州。因为前几年完全没有刷过题,也没有上过培训班,所以申请学校的时候非常尴尬。

    语文才51分,数学连答题卡都不会用,不知道怎么考试。但在面试时,他对面试官的一番话也许打动了学校。

    他说:“我之前只是没有这个时间和环境去学,我觉得登山和漂流很难,学习很简单,我有信心。”

    事实证明,开学到现在几个月,他已经从靠后的位置冲到了中等水平。也许正是在旅行中学到的独立、坚持,让他能尽快适应,并且仍然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和自驱力,对世界充满好奇。

    经历了那么多教育,公办的、创新的、自然的、在家的、IB的,我想说: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完美的,任何学校都有优缺点,最重要的是适不适合你的孩子、你的家庭。




    “鸡娃不如鸡自己”


    陪伴辛巴的这几年,我也在学着做一个好爸爸,学习处理和孩子的关系。


    孩子爬山坚持不下去了,我该怎么鼓励?孩子想摘野草莓,我想让他抓紧赶路,应该怎么协商?孩子“不讲理”,我要怎么和他沟通?……


    辛巴一直是一个特别具有独立意识的家伙,虽然有时候我也会抱怨,孩子大了怎么那么不听话,但我把他养大,难道只是为了去掌控他吗?不是的。

    我不喜欢很乖的孩子,也不希望孩子什么都要听我的。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选择,一切都是爸妈安排好,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讲道理他们早就不愿意听了,只能让他们自己去经历,才会感悟出道理。就像辛巴在旅行中,自己学会了坚持、勇敢的意义,比我强行灌输给他要好得多。

    当然,辛巴也会遇到挫折打退堂鼓。比如登山走不动了、骑马不想练了,这都很正常。这时候我会和他做大量的沟通,陪伴他、鼓励他。最好的办法是蹲下来,直视他的眼睛,把他真正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

    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

    真的不要去鸡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很多可能性。而父母要做的是关注孩子们的内心,找到他们真正的爱好。

    鸡娃的本质是什么?是大多数父母过于焦虑,太希望孩子的未来能过得很好,希望他们与众不同。事实上回头想,我们的父母、周围99%的人,都是普通人,生活在普通的环境。

    我一直信奉“鸡娃不如鸡自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自己活得漂亮、完成自己人生的梦想,非常积极、正能量,就可以影响到孩子。

    我是这么想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辛巴和妈妈




    对于辛巴来说,他接下来他的计划除了好好读书,明年可能会去可可西里,他特别想和奚志农叔叔一起拍摄藏羚羊。

    01:29

    morse_homology:

    回复 1楼 helewisee 的帖子

    立人设,引流量罢了。

    wdong:

    孔雀也是鸡

    niuniudabao:

    反正学校给不了像他这样的经历

    eda2k4:

    morse_homology 发表于 2024-04-11 21:54
    回复 1楼 helewisee 的帖子

    立人设,引流量罢了。


    投入太高,效率太低

    cathybefore:

    这才是赢在起跑线上了,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有这些经历

    mtwash:

    不走寻常路~


    就算今后读书一般,考不上大学,人家这经历做网红做导游搞不好也能收入不错

    fitfitfit:

    他结论下太早了,孩子还没读完小学



    tuer:

    感动了自己,写了一大长篇,说别人功利,他们不功利吗?LOL。自己喜欢就好,也不能指望别人羡慕,一点都不想这样折腾。

    CK:

    爸爸是摄影师啊,摄影师本来就到处走到处拍照片的。他只不过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走。

    • 大部分小孩不记得八岁之前的事情 +1
      • 不记得具体的事情没关系,但会记得快乐的感觉 +3
        • 不一定,我带我小孩去了很多地方,现在问他们基本没啥记忆,能记得只是一点点的片段,小孩最快乐的大部分都是和小伙伴在一起,这样去旅游反而可能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4
          •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3岁和6岁回老家的很多细节。不过女儿已经忘了2岁和4岁多去迪斯尼的细节了,只记得去过😂 +1
            • 我们也都带小孩去过很多地方,但都是短期度假,我不认为小孩喜欢这样长期的环游世界,孩子平时生活还是需要同龄玩伴,大部分孩子对看不同风景无感
              • 和我的想法一样,正常的学校和生活还是重要的。旅行利用长短假期足够了。 +1
              • 两面人
    • 幸福与钱无关,不去对比,活着欣赏整个生命过程就很幸福了,我现在想着当年在农村也很幸福,投胎在哪里跟本不重要 +4
      • 我是想想自己都快30岁才开始真正的游山玩水,彻底爱上了,感觉耽误了很多宝贵时光。我的孩子们就比我幸运。所以感叹投生是个技术活。这个孩子年纪小小就走遍世界各地,我羡慕。嘻嘻😁
        • 那是因为你总是在做对比 +4
          • 嗯,你是神,从不对比
            • 怎么可能,我和以前比,我和差的比
              • 呵呵,看了文章,我感叹一下都唔🉐
                • 感叹完,心情愉快当然可以继续感叹,不能有遗憾
    • 恶心,家长做网红,却花不起寄宿托儿费,非要给自己找个借口。记得有个英国女孩回忆不堪的童年,就是被硬拽进父亲的旅游梦里,路上伤病都得自己扛。 +3
      其实娃来日方长,长大了爱咋玩咋玩,不用带俩累赘
      • 怎么还有伤?没买保险?
      • Are you kidding me? 你觉得把小小朋友送到寄宿去也比跟在父母身边游山玩水强?你是在加拿大嘛?在加拿大嘛?在加拿大嘛?
    • 贴这种信息,等于是在找砖头的贴。很多肉人喜欢存钱以后做房奴的。见到不少肉人会说不喜欢旅游,觉得旅游是去受罪的。
      • 嗯,靠每天宅家看着小红书意Y满足
    • 我觉的加拿大的很多孩子都挺幸福的,就算没有去南极和北极。在国内能这样不容易,但是在加拿大每年都带孩子去旅行的人家很多。 +1
    • 扯淡的文章。到处瞎溜达谁不会,最容易的事却非要弄一个高深高大上的高帽子戴起来。呆在一个地方潜心钻研做一件事才是了不起。静不下心做事,百无聊赖,用旅游做借口逃避现实和责任,还好意思借此作为成就俯视别人,真是无语。 +2
      • 你宅你的,他游他的,他有说更高尚了吗?是我在羡慕那个娃娃的人生。旅游就是逃避现实和责任?搞摄影的不都是要到处跑到处照。就你特别有用,特别有责任?真是无语。
    • 每个娃都有自己的投生路,挺好。如果大家都只是同一条路,那就会挤死娃。